《读书三益》阅读答案参考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重点班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所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或曰心理特性.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始动因素,并且总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存在.审美心理过程也是从审美注意开始的.注意通常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大类。
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绮丽的自然风光引起我们的审美注意,多是这种类型。
而有意注意,是指那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注意,多属这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注意尽管有所区别,但在审美实践中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许多情况下,两种注意是同时存在(虽有所侧重),或者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的。
例如我们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先是有意注意使我们把视觉和听觉集中于舞台上的角色,当新的角色登场,我们的注意力随即转向新的角色,这时就自然过渡到无意注意了。
关于引起审美注意的原因,除了审美主体的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如审美需要和兴趣,心境和情绪状态)以外,主要是审美对象具有各种能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
如鲜艳的色彩、和谐的组合、适度的比例、流畅的线条等等。
这些引起注意的审美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对比强度和新异性。
以对比强度而论,属于互补色的红与绿,配合得宜,彼此都可增强对方的强度(鲜明度)。
“绿叶扶红花"是美的,而尤以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更美。
因为“万绿"作为背景和陪衬,更加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倘若叶花等量,红绿各半,那审美效果怕要削弱许多。
对比强度还表现在,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中,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
蔚蓝的天空,苍鹰翱翔;浩瀚的大海,巨轮披浪;无际的平川,列车飞驰;明亮的舞台,角色变换等等。
在人们的视野中,苍鹰、巨轮、列车、角色等因其动很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天空、大海、平川、舞台,因其相对静止而往往成为注意中心的陪衬。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练习
(一)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
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
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
”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
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进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
“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
2020-2021学年龙岩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龙岩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多,水草茂。
青草湖边的人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很有名气。
早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混得很熟。
春天,湖边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答道,“你呢?”“湖西王庄。
”“老王呢?”“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碰了面。
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老壮愣了一下,反问道:“有,问他干啥?”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的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甭提有多心疼了。
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
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
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
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以下是作者给大家收集的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共含11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①读书的乐益之处,以及读书之法,前人多有备述。
但是长久以来的劝读方式,常忽略了阅读主体自身的乐趣,过多地强调读书的功利作用,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看起来呆板而生硬。
②为了更好地劝读,名家们各有心得,有的以动物觅食作比,我看了深受感触。
试为拓展阐释,列出“狼吞”、“蟒噬”、“牛刍”、“鸡啄”四种读书方法,以期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③“狼吞”就是最常见的略读,目的在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如饿狼进食,不辨精粗,贪食无厌。
这种博览涉猎的读书方法,能建立起读书的广博兴趣。
因为人的阅读口味是逐步形成的,一个人若早期的阅读范围狭小,日后再遇到从没有接触过的书,就很难产生兴趣。
所以说,“狼吞”是读书的基础之法,可增广见闻,避免阅读的“偏食”。
④“蟒噬”是在博览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先行跳过去,就像蟒蛇吞噬猎物,留待日后慢慢消化。
因为读书须循序渐进,须区别缓急轻重,如果一上来就想要求深求通,不仅费时迂久,对于阅读兴趣也是一种消磨损耗。
不久前,有出版社做社会调查,《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第一名,也就是众多年轻读者不谙“蟒噬”之法的缘故。
因为《红楼梦》书中的人物关系很复杂,很多人读的时候,不是先了解故事的梗概,再去研求人物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上来就非要弄清楚谁跟谁是什么关系不可。
如此一来,阅读失去了顺畅性,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久了自然就会厌读。
⑤“牛刍”是好书不厌百回读,把书真正地研透读通,使之烂熟于胸,就像牛吃草反刍,可以随时提取运用,不断地增进理解。
南宋理学家朱熹病中无聊,再读《资治通鉴》,突然发现一些原来未能正确理解的内容,不觉头发竖起,有心胆都要随时掉出来的感觉,由是感叹,之前简直是白读了古人的书。
“牛刍”就是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达到“通”和“悟”的.境界。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 第01期 专题15 抒情性文体阅读 含解析
专题15 抒情性文体阅读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细读的妙处肖复兴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③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8.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9.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11.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答案】7.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8.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9.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10.“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11.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叶三对画家所做之画的三次评价即可.第一次,指出画中有风.第二次指出是小老鼠.第三次,指出荷花画错了.8.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通读文本,结合“第11段”阐述即可.9.本题考查学生对疑问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用疑问句构成悬念,其优点在于:引起读者注意,引出话题.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1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赏析,结合文本中“细读”的妙处分析,联系生活实际赏析两段材料即可.如: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二、【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说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20.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1.根据文本,“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请分点概括.2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朝屋里张望头侧过去..窗玻璃.....,用一只眼紧贴23.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24.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答案】20.①大绵羊对拿棍子侮辱它的二哥抗议,追击到二哥投降为止;②大绵羊教训拿干粮渣捉弄它的邻居小伙子;③大绵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④大绵羊逃出羊栏趴在窗台偷看我21.(1)羊是弱势群体,需要被保护而不是作为保护者;(2)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3)逆来顺受、默默忍受而不会反抗;(4)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没有张扬的个性.22.(1)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轻蔑”一词表明这只羊对邻居给予的“好意”表示不屑并干脆拒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羊的独特个性,表明这只羊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2)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只羊趴窗窥视房间的情景,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23.①交代写作对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借儿时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体面的绵羊“其实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哪怕它最后又回归了所谓“一只羊的结局”,也让张们记住了这只羊曾经的高傲沉稳.②“一只羊其实怎样”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增加对身边生命的敬畏之心.③本文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以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4.宿命:在普通人眼中,一只羊的宿命就是逆来顺受地沉默长大,被卖掉,最终以肉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餐桌上.(或羊的宿命是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同时被人们视为逆来顺受、柔弱的弱势群体.)理解:①从人物形象来看,羊无法进脱宿命是它的结局,作者用羊悲剧性的结尾与其“不同凡响”的一生做对比,悲壮而震撼地突出这只羊的与众不同.②从主旨来看,警示着人们要打破对生命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③借羊喻人,呼吁我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解析】20.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23.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充当三、【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路人皆知..... .....”;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一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原文/蒋方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13.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2)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14.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15.关注第④-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我”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答案】13.(1)财富和地位(2)出名(走红)14.(1)特点;功利的、外在的(2)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15.(1).“我”: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2).“社长”: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16.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解析】13.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15.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自豪”的意思是: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所取得成就、荣誉而感到光荣、骄傲.“我”是在看了电影《世界第一麦方》以后有所感触的,是为目标的远大感到自豪;“社长”是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他认为梦想必须遵从于内心.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彻底诚实”指的是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追求与目标;“黑夜中也健步如飞”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目标坚定的人是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的.四、【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你要做什么呢王安忆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②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2020届厦门湖滨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厦门湖滨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狗皮埃罗【法】莫泊桑寡妇乐斐佛太太是一名乡绅太太,她和仆人洛斯,住在乡下一所不大的房子里。
一天夜里,有人偷走了她们园子里的十二棵洋葱。
想到盗贼可能还会再来,她们决定养一条狗。
但乐斐佛太太声明,她绝不会花钱去买。
一天早上,面包店老板带来了一只“小怪兽”:全身黄毛,四条腿短得跟没有似的,身子像鳄鱼,脑袋如狐狸,尾巴长似身子。
它名叫“皮埃罗”,惨遭主人遗弃。
一个子儿不花,太太立刻觉得这条小脏狗挺好看的。
刚喂一次,乐斐佛太太嘀咕:“等它在家待熟了,就可以放出去随便跑。
它在附近转悠,总能找到吃的。
”小狗果然放出去了,可是它仍旧免不了饥饿。
日子一长,乐斐佛太太逐渐习惯了,甚至有点喜欢这小狗了,还亲手喂它几口蘸了菜汤的面包。
然而,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养狗还要交税,收税员登门向她要八法郎:“八法郎,夫人!”她一听,大叫一声,差点昏过去。
就这么一条小破狗,要交这么多钱!她当即决定,把皮埃罗送人。
可谁也不要。
万般无奈,只好决定让它去“啃石头”。
所谓“啃石头”,就是“吃泥灰岩”。
旷野上的泥灰石井有二十来米深,要给田地施加泥灰石时,才有人下井挖掘。
平时,这种矿井只是充当遗弃狗的坟场。
一条狗扔下去,先依靠那些先到者的遗体做食物,眼看就要饿死,忽然又扔下来一条狗,饥饿催促它们为生存而搏击,最后,强者把弱者活活吃掉……让皮埃罗去“啃石头”,就得物色一个执行人。
有个护路工人跑这趟要半个法郎辛苦费。
乐斐佛太太认为这是漫天要价。
洛斯于是提议由她们亲自送去。
这天傍晚,特意给皮埃罗烧了一盒香肠,还加了一点黄油。
皮埃罗大口吃下去,舔得一滴不剩。
趁它正满意地摇着尾巴,洛斯一把抓住,将它裹在围裙里。
她们大步流星,不大工夫,就到了坑口,俯身听了听,矿井下没有狗。
皮埃罗下去也只有它一条。
这时,洛斯流下眼泪,抱着吻了吻它,然后就往洞里一扔。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63
江西省南昌三中【精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3
山东省青岛市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 (一)汉字书写(4 分) 1.请用正楷把下列汉字写到对应的“田”字格里。
(2 分)平心静气聚精会神2.根据拼音提示,将下列成语补写完整,并将补写的汉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 田字格中。
(2 分)吹毛求( )( )而不舍(二)诗文默写:(10 分)3.必做题:请默写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歌《滁州西涧》(4 分)4.选做题:(6 分)⑴,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⑵,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⑶《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第1页 共6页⑷《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⑸,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⑹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
⑺许多成语源自古诗文。
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的成语是;源自《桃花源记》,借指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理想地方的成语是⑻《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三)语言运用:(6 分)5.用“灯火 静悄悄 悦耳”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调换),扩展成一段话,不 超过 60 字。
(3 分)6.5 月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
请你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拟一条警示标语,劝告人们不要在 公共场所吸烟。
要求:语言简练、得体,不超过 20 字。
(3 分)二、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 50 分)(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文后的问题。
(本题满分 10 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读书三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读书三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读书三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读书三益⑴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⑵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⑶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
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
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
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
何尝没有时间读书呢?⑷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
以我之见,读书也是一种休闲,而且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至少有三益:⑸读书是一种享受。
各种书籍,不论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是自然科学,只要去读,都会是一种愉悦。
陆游有诗云:“管身常欠读书债,禄来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丁玲也深有体会地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休闲享受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享受睡眠,有人喜欢享受踏青,有人喜欢享受网络,而读书应该也可以是一中非常好的休闲方式。
⑹读书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
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闹细胞的旧神经根,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能长出新的神经。
如果经常坚持读书学习,闹细胞就会不断更新,同时,读书还可以集中人的意念,养心怡神,有利于身心健康。
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这种用脑的健康理论。
他认为人在读书学习中,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脑内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波纹。
这种波纹分泌出一种物质,使人轻松敏捷,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⑺读书还可以疗疾。
阅读书报,可以解除人的.烦恼。
消除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疗病的效果。
上海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1)
上海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的愉悦李国文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的真理。
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
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
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
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
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
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
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
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
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
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
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董遇读书有三余董遇是古代弘农人。
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几十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的地方,再讲也不晚。
”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
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的业余时间。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什么事,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没有事情,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啊!”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倘若:________。
一字一板:________。
(2)你想冰天雪地没有什么事,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改为陈述句。
(3)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4)从这则故事,你悟出什么道理?解析:(1)如果,假如;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2)你想冰天雪地没有什么事,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3)冬天乃是一年的业余时间。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
阴雨之天。
(4)我们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把一本书读上百八十遍,边读边想,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解答时要带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上海市龙茗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龙茗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6-11题。
(13分)父亲的口琴杨献平①2005年与妻儿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初夏山野,翠绿妖娆。
父亲拉开抽屉,从柜子底层,拿出一个黑色的布包,一层层打开,捧出一只口琴。
手牵着儿子,到树影斑驳的院子里,坐在一块红石头上吹奏。
我大为惊诧。
在此之前,我从不知,也不会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用嘴巴吹出美丽的声音。
②母亲说,父亲给村里放羊的时候,时常带着那只口琴,坐在山坡上吹。
我想,那情景要是到了诗人眼里,一定是:青草浩荡,辉映天空,群山连绵,犹如屏障。
可爱的羊只似乎飘动的云朵,父亲的姿势像是一尊鲜活的雕塑。
口中琴声漫过岩石及其苔藓,草尖和悬崖下的阴影,乃至河谷间淙淙流水与鸟雀们的翅膀。
③然而,父亲坐在山坡上的样子未必具有美感,琴声未必那么轻盈。
那些羊只并非洁白,而是lí黑。
河谷间早就没有了流水,鸟雀们的飞翔是为了生存觅食。
那时候的父亲,也不过是为了生计。
④那时候,父亲吹着,儿子在一边听,一会跃跃欲试。
我在旁边看着,蓦然觉得了父亲的丰富。
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与高雅美妙的音乐发生过如此紧密的联系,竟然在无人处用一只口琴倾诉内心,排遣寂寞。
⑤父亲吹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好像是山西民歌。
儿子抢过,呜呜地乱吹一会儿,又给了父亲。
父亲说,听爷爷给你吹。
说完,便吹起了《朝阳沟》片段——我听得入迷,站在当地,不知是感动,还是惊诧,热泪一下子冲了出。
⑥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获了。
长期以,在我心里,父亲只是一个木讷、本份、孤独、苦难的农民,一个在山野之间劳作大半生,在苦难的风雨中只知道忍耐和吞咽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雅致兴趣和爱好呢?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视了父亲,漠视了他作为父亲和农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内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难生活中某些自发的“消解”压力与悲怆的能力与智慧。
⑦当吹奏之中,除了喂鸡的母亲,一家人都静默无声,站在院子里,父亲的远处和近处,满脸的惊异、欣喜和感动。
读书三益的阅读答案
篇一:读书三益的阅读答案1.文章的开篇是怎样引出论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诜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这句话的含义? 4.写出第⑦段画线句在选文中的作用. 5.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益处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1.针对工作忙,头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现象.这样的写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2.读书有三益3答出“忘我”方面的内容即可.4.充当事实论据来论证读书可以疗疾.5.a.6.言之成理即可.篇二:读书三益的阅读答案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读书有三益2.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这句话的含义?答案:把读书看做一种享受到了忘我的境地.3.写出第⑦段划线句在选文中的作用?充当事实论据来论证读书可以疗疾.4.“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需要很刻苦很认真,读书学习未必都是休闲.”这句话是从第⑧段中抽出来的,它应在原文中句前.答案:这里提倡的是,培养读书兴趣,善于抓时间学习.5.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益处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答案: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希望可以帮到你!篇三:读书三益的阅读答案⑴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⑵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⑶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
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
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何尝没有时间读书呢?⑷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
菲翔学校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墨达哥州易旺市菲翔学校牡一中2021级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根底工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假设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覆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者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展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廉价了。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假设干经典。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才能: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开展的方案?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那么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假设“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虚〞和“谦〞是分不开的。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场便狂妄自大。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
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
明清家具(),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
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其设计理念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既是物质载体,又富有精神内涵。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颇具意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源源不绝炉火纯青并驾齐驱相辅相成B.源远流长登峰造极珠联璧合相应相生C.源远流长登峰造极珠联璧合相辅相成D.源源不绝炉火纯青并驾齐驱相应相生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B.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C.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其设计理念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D.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其设计理念展现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三益》阅读答案参考
阅读《读书三益》,做文后的题。
读书三益
⑴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
⑵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⑶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
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
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何尝没有时间读书呢?
⑷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
以我之见,读书也是一种休闲,而且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至少有三益:
⑸读书是一种享受。
各种书记,不论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是自然科学,只要去读,都会是一种愉悦。
陆游有诗云:“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丁玲也深有体会地说:“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味道……”休闲享受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
享受睡眠,有人喜欢享受踏青,有人喜欢享受网络,而读书应该也可以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
⑹读书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
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脑细胞的旧神经根,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能长出新的神经。
如果经常坚持读书学习,脑细胞就会不断更新。
同时,读书还可以集中人的意念,养心怡神,有利于身心健康。
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这种用脑的健康理论。
他认为人在读书学习中,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脑内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波纹。
这种波纹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物质,使人轻松敏捷,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⑺读书和可以疗疾。
阅读书报,可以解除人的烦恼,解除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疗病的效果。
在德国,许多医院都为病人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
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既有养心怡神的趣味文字书籍,又有各种介绍疗养、保健等知识的医学科普书报,盒式磁带,名曲唱片盒有声读物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书籍疗法”服务。
⑻A这里提倡的是,培养读书兴趣,善于抓时间学习。
B既可以学到知识、磨砺思想,又可以养心怡神、保身健体,这样好的休闲活动到哪里去寻?C把休闲时间用来读书,受益的是自己。
D当然,在我们的社会形成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时尚,国民素质一定可以得到提高,社会风气一定可以更加文明,国家发展也一定会更快更好。
1.文章开篇是怎样引出论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第五段中“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这句话的含义?
4.写出第七段划线句子在选文中的作用。
5.“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需要很刻苦很认真,读书学习未必都是休闲。
”这句话是从第八段中抽出来的,它应在原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前。
(请用字母代替)
6.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益处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三个即可)
参考答案:
1.针对工作忙,头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现象。
这样的写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2.读书有三益
3.答出“忘我”方面的内容即可。
4.充当事实论据来论证读书可以疗疾。
5.A
6.言之成理即可。
[《读书三益》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