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探究第二至四段内容;深层探究课文内容;归纳文言知识、课文写法。
教学步骤: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续)。
(一)导读第2自然段。
1.疏通词句,翻译本段。
布置:结合下面提供的注释(多媒体展示注释),逐句翻译课文第2自然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18),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19),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20)。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21),媵人持汤沃灌(22),以衾拥覆(23),久而乃和。
寓逆旅(24),主人日再食(25),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26),戴朱缨宝饰之帽(27),腰白玉之环(28),左佩刀,右备容臭(29),烨然若神人(3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1),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32),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33),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34),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35),况才之过于余者乎?【注释】(18)箧(qiè):箱子。
曳屣(yèxǐ):拖着鞋子。
(19)穷冬:隆冬。
(2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1)僵劲:僵硬。
(22)媵人:陪嫁的女子。
这里指女仆。
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
汤:热水。
沃灌:浇水洗。
(23)衾(qīn):被子。
(24)逆旅:旅店。
(25)日再食:每日两餐。
(26)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
被,同“披"。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27)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28)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29)容臭:香袋子。
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烨(yè)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31)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
敝衣:破衣。
(32)耄(mào)老:年老。
八九十岁的人称耄。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优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其”、“也”、“者”等。
(3)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翻译、注释等方法,解读文言文。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理解文中深刻的友谊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马致远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解决翻译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断句和节奏。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巩固断句和节奏。
(2)教师选取学生朗读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 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表达对友谊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抽象概念。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件优秀课件
分析马生序的语言特点
形象生动
马生用极富感染力的个人经历和鲜生的语 言描述,打动了读者心灵的最柔软之处。
入微婉约
马生序的语言温润婉约,表达甚至是转折 起伏,极具艺术性和感受性。
厚重雄浑
马生序宏大高远的气魄和恢宏雄浑的格调, 是人们追求精神高度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情感丰富
马生情感细腻丰富,其笔下音容、景象、 人物似乎都有自己的心灵。
2
当代评价
马生序不仅是古代文学名篇,也是现代语言学、修辞学、文学创作等领域研究的 重要范本。
3
人类文化宝库
马生序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对历代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马生序的影响和意义
1
启示年代
马生序从形式上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的诞生,对今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2
跨越时空
马生序跨越唐宋、明清两代文学,不仅表现出其时代的内在精神,也具有越来越 强的时代共鸣性。
3
传承典范
马生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成为中国古典名著的 典范之一。
介绍该公开课件的选材和设计
选材精准
我们精选资料,分析整理, 严格筛选,确保课件内容独 具特色,实用性强。
设计简洁
我们注重页面设计,力求简 洁美观,为用户带来浏览和 阅读的愉悦体验。
视觉冲击
我们运用各种元素相互衬托, 使课件创意十足,增强用户 对内容的视觉冲击力。
公开课件的亮点展示
短小精悍
我们的每个板块都让读者快速了解相关内 容,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内容实用
我们的课件是在扎实学术基础上整理而成, 内容实用,适合多种读者进行阅读和学习。
亮点突出
我们的设计突出亮点,引人注目,让读者 对马生序的文化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探索 和了解。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掌握其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友情观。
(2)领悟到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友情观。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 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举例子说明。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看法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其将归见其亲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如典故、对偶、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化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理解“送序”的意义。
(2)体会作者的谦逊、低调、尊师重道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2.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对作者观点的准确把握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分析: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分析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谦逊、低调、尊师重道的品质,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设想】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并掌握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二、介绍作者和作品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学怠叩问绮秀裘葛谒余撰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第1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优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感受古代士人的谦逊、勤奋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 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分析;3. 朗读、背诵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理解;2. 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挖掘;3. 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王阳明的生平和事迹;阐述《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文化背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本的深层次意义;比较、分析、归纳,提炼文本的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解析文本的深层次含义;阐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5. 练习与反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情况;2. 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归纳、表达能力等;4. 学生对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把握和理解;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送别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文言文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文中人物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度《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3篇【完整版】
2023年度《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3篇【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1素材积累《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代,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作“序”。
但它和“序言”不同。
“序”是一种文体。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
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
宋濂写下这篇赠序,结合自己的实践说明“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背景链接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晚辈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复习本课重点实词、虚词。
抽背课文。
二、新课导入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华丽的情节?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个条件。
(各用四个字概括)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品味“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动词。
点拨:“趋、从、执、叩问”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求知欲望。
2.品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点拨: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点拨: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能吃苦,要有恒心。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宋濂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点拨: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
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精神,他对马生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以及他的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都是值得肯定的。
2.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优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其学业的期望。
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传统文化价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介绍《送东阳马生序》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翻译,讨论并解决难点句子。
2.3 课文分析与解读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归去来兮”,“白日依山尽”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友谊”和“学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和学业的理解和经历。
3.2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进行课文翻译,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3 课文分析与解读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翻译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课文解读评价通过学生对难点句子和词语的解读和分析,评估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友情和学业的关系。
5.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背诵,并写一篇关于友情和学业的小作文。
5.3 课堂展示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验。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送东阳马生序 公开课优质课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条件艰苦的?作者 又是如何克服的?
抄书之艰(幼年读书的艰辛)
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状元成才路
——学习条件差(艰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借书抄录(学习的勤奋) 弗之怠
——学习态度好(求学的执着)
对比
从师之难(成年求师的艰难)
未尝稍降辞色——老师的严厉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 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 石。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求学 经历。
11 送东阳马生序
写给东阳晚辈马君则的 一篇赠序。 东阳,今属浙江。 生,长辈对晚辈读书人 的称呼。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积 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重点)
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连词,表转折
久而乃和
连词,表顺承
至 礼愈至 至舍
形容词,周到 动词,到、到达
道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主张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说、谈论
质 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动词,询问 名词,资质,禀赋
和 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
暖 谦和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动词,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
名词用作动词,动手;名词用作状 语,用笔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旧 的衣服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宾语“余”,正常语 序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 余立侍左右 [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应为 “余立侍(于)左右”] 寓逆旅 [“寓”后面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 应为“寓(于)逆旅”]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翻译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羲之及其作品《兰亭集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4. 探究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偶、排比等。
(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课文中的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关于友谊和人生的话。
3. 深入研究王羲之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九年级下册11课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送东阳马生序
导入新知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
——韩愈
作者简介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 溪,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思 想家。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 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 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 “一代之宗”,其作品被合刻为《宋学士文 集》。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 ( 1378 ) 年 。 这 一 年 , 辞 官 还乡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 (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 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 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便写了这 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的 意思是:送给东阳人马君则的 一篇赠序。生:长辈对晚辈的 称呼。
原文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jiàng)辞色。 余立侍(shì)左右,援(yuán)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 叱 (chì) 咄 (duō) , 色 愈 恭 , 礼 愈 至 , 不 敢 出 一 言 以 复 ; 俟 (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zú)获有所闻。
【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 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 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 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 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收获。
原文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雪深数尺,足肤皲( 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 (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能够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朗读和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运用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风格。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使学生对古代书法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送东阳马生序》是王羲之给其友人的赠序,以马生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敬意。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解析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指加于其所欲指者”,“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等。
2.3 王羲之书法艺术欣赏:利用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其字体特点和艺术风格。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技巧,如用笔、结构、章法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能被称为优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书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课文学习: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发音和情感表达。
3.3 书法欣赏与实践: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安排学生进行书法实践,尝试模仿王羲之的字体风格。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欣赏和模仿的重要性。
4.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布置书法作业,要求学生模仿王羲之的字体风格,创作一幅作品。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书法实践的能力。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八下语文导学案课题: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姓名:班级:组号: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二、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
嗜( ):喜欢,逾( ):俟( ):衾( ):烨( ):叱咄( ):皲( )裂:媵( )人:容臭(xiù):负箧( )曳( )屣(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 人。
明初著名文学家。
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
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
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
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
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馁( něi )
谒( yè )
撰( zhuàn)
贽( zhì )
读课文,掌握节奏。
1、听读。 2、自由读。 3、齐读。
没有办法 得到,这里指买到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
就爱好读书
无从:无由,不知从何处,只没有办法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常常
藏有书的人家 抄录 计算 送还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读准字音
嗜( shì )
硕(shuò )
叱咄( chì duō) 俟( sì )
负箧(qiè) 曳(yè )屣(xǐ )
皲(jūn )裂
媵(yìng)人
衾( qīn )
绮( qǐ )
容臭( xiù )
烨( yè )
裘(qiú) 葛(gě ) 缊( yùn )
下一页
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严冬 刮着凛烈的寒风
支通肢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客店
僵硬 动弹
伙计,指客店杂役 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 覆,久而乃和。寓
热水 浇洗 围裹 覆盖 “灌”通“盥” ɡuàn
寓:名作动 住 享受
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 肥 滋味之享
在旅店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 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 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译文: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 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 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 问渊博的老师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 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 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 来不曾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 侍候着,
假借:同义,借
以:而,便,就
大寒,砚
冰 坚,
手指不
砚台里(墨汁)
结成坚硬的冰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弯屈伸直 不停止 抄书 跑引申为赶快 超过约定的期限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 送了,不敢稍逾约。
每天 给两顿饭吃 食:给饭吃,动词
新鲜肥美的东西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隆冬时节,寒风猛烈,积雪有几 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等走 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 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 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 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 受。
下一页
援 疑 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弯下 侧着 请教 有时 训斥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周到
说出
等待
复:回答,解释
其欣悦,则又。 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 有所
高兴,愉快 焉:兼词,
愚笨 终于 所闻:学
“于之”,向他
走在
识。
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于)深山巨谷
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大
当:在……的时候 之:取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 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 子,侧着耳朵来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 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 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 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同舍生 皆 被
绮绣,
同屋住的同学 “被” 通披, 丝绸做的华丽衣服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浦江人 (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 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 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 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 制诰ɡào ;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 “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 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í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 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 一篇。
宋濂
名言典故
•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 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成功
苦难 垫脚石
成语故事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
“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群 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各种书籍 已经,到了 更加仰慕 学说 担心
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大师 交往,结交 跑到,快步走 向当地 前辈
执 经 叩问。先达德 隆望 尊,门人弟子
拿着经书 请教
德高望重
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于)左右,
挤满屋子 稍微和缓 言辞脸色 站着 伺候
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 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 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 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 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 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 归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
观
因此 都 把
于是 能够广泛地阅读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 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 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 别之词。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 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 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 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 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 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生”是对晚辈 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 的马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