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军国主义_冀伯祥
浅析德国地缘政治和外交文化
浅析德国地缘政治和外交文化摘要:地缘政治学已经成为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发展脉络中最具生命力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和均势学说被誉为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学派的两大支柱。
分析德国的地缘政治,结合其历史,可以解析德意志民族的性格及其外交文化。
关键词:地缘政治德国外交文化一、地缘政治及其发展人类社会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存在和发展的,作为一种天赋的和恒定的因素,地理必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面貌。
黑格尔曾说过,人类历史具备地理的基础。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认为,地理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
同样,作为国际关系主体角色的民族国家,彼此之间的交往也必然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活动舞台,生存和发展于特定的地缘环境中,地理因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空间条件。
当这些地理因素所产生的作用超越了纯自然的层面而上升到政治层面时,便形成了地缘政治。
由于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持久而深刻的影响,19世纪以来,人类开始直接应用地理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政治问题和国际问题,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地理基础和条件,地理学的思维方法开始渗透并融入政治学科,由此诞生了地缘政治学。
率先把政治和地理结合的地缘政治学之父—拉采尔,在其奠基之作《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指出:国家是有机体演变的产物,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深深扎根于土壤,所以,一个国家的特征必然深受为其提供生存环境的领土特点和所在位置的影响。
②哈罗德•斯普劳特(Harold Sprout)和玛格利特•斯普劳特(MargaretSprout)夫妇曾说,如果“不参考整个人类的和非人类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环境因素光谱,就无法充分理解国际政治的背景”。
因此,各国之间的交往都要考虑到地理因素,这样做很重要甚至是生死攸关的。
斯皮克曼曾形象的写到:“地理是各国外交政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最不可改变,部长们来去匆匆甚至独裁者也要死而山脉是始终不可动摇的。
”地缘政治分为地理部分和人文部分或者称政治部分。
地缘政治作为一个实在而有效的分析工具,是有很强的解释与预测力。
德国纳粹时期的思想与政策分析
德国纳粹时期的思想与政策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纳粹党(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在德国崛起,最终掌控了政权。
纳粹政权在短短12年间对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党内的思想以及政策对德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粹的思想纳粹政权的核心思想是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
纳粹政权认为,德国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种族特征,因此应该成为统治者。
德国民族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种族,其他种族应该被剥夺权利和压制。
在纳粹改变后的德国法律中,犹太人、罗姆人和同性恋者等少数派被排挤在社会的边缘。
纳粹政府对这些少数群体实施残酷的迫害和屠杀。
此外,纳粹政权还鼓吹控制性和军国主义。
他们构建了一个蓝色领袖(Führer)制度,将权力集中于党首希特勒和他的圈子当中。
纳粹政权宣扬军民一体,让德国人相信他们需要服从军事法则,维护国家的利益。
纳粹政府将军事态度与纳粹党的控制形成一种新的统治模式,以确保政权的稳定。
政策纳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其思想。
在国家肃清运动(Gleichschaltung)中,他们控制了政治组织、工会、学校和媒体,以确保思想统一。
在其中平民奖章(Volksempfänger)的广播中,纳粹政府宣传他们的思想、政策和成就,确保人们听取了组织流言蜚语。
他们的教育政策受到了极大关注,他们会确保通过宣传审查和学术重组来确保年轻人接受他们的思想。
纳粹政府还通过为家庭提供各种物资和僵化的道德教育来支持传统家庭观念。
在工业和经济方面,纳粹政府实行了发展路线经济学,重视国家经济自主,反对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学。
他们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业产出。
然而,纳粹政权下,经济发展仍然步履蹒跚,经济约束压制着纳粹政府。
结论在纳粹时期,德国的思想和政策对这个国家和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纳粹政府的极端思想排斥了所有形式的多元文化,并导致国内的混乱和失序。
1871年德国之地缘政治分析
1871年德国之地缘政治分析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直接作用于地缘政治,即在地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缘政治因国家所处的国际格局演变而发生变化。
地理一直以来是战略研究绕不开的因素。
它重要在战略及战术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以及从文化角度出发的领土意义上;它还重要的在资源、人口以及物质系统的空间分布意义上。
索尔.科恩认为将地理环境内容及等级的多样性与政治权力的运用联系起来,寻找权力流经的空间架构将是有用的。
这也表明,地缘政治在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价值在于探索地理因素对国际体系中国家权力的作用。
德国的统一本身就是欧洲十九世纪后期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事件,相比于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而言,德国不再是一个松散的、由数十个主权实力组成的邦联,而是建立了统一中央体系的现代民族国家,并且其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其发展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1871年德意志帝国之建立,可说是十九世纪中一个最大的政治事实。
1871年的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力量以及广阔的疆域,其实力远不是之前的普鲁士或者奥地利所能比拟的。
然而德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却是欧洲大国中最为复杂和危险的——德国被欧洲大国“包围了”。
它的北部是北海与波罗的海,东面是虽然实力已经减弱但依然庞大的沙皇俄国,东南方向是奥匈帝国,南部是同样统一不久的意大利王国,西边是敌对的欧洲传统强国——法国。
而西北方向的低地国家是英国最为关注的战略区域,它不容许任何欧洲大国染指。
由此可见,1871年统一的德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它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将会引起周边大国的警觉。
不再像统一前那样,德意志的邦国是其余大国结盟的对象,大国也不会担心德意志称霸欧陆。
现在的德国已经成为了欧洲地缘政治棋局上主要的棋手,而非重要的棋子。
在德国的周围有:时刻警惕它谋求地缘政治再变动的英国,有仇视并寻找时机复仇的法国,有矛盾很深且还未化解的奥匈帝国,还有对欧洲事务积极插手的俄国。
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战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为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提供了机 会。一战结束后,随着奥斯曼、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和霍亨索伦四大帝国的瓦解,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在欧洲主要大国之间出现了一批新兴小国,这些小国成为 法国、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不仅缓解了德国直接被几个大国包围的巨 大压力,而且德国周边的新兴小国十分惧怕德国,不敢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 这有利于德国的对外扩张。
德国地缘战略历史剖析
德国地缘战略历史剖析摘要:受到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德国的发展轨迹异于欧洲其他国家。
1871年德国才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其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复杂而波折,演进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到底什么是德国?而德国又在哪里?”的讨论与思考。
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德国先后采取了多种地缘战略,不同的地缘战略选择又直接影响着国家战略和民族命运,或迅速崛起,或迅速衰落。
本文以历史上德国所采取的地缘战略为主线,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缘战略的产生背景、主要策略和重要影响,总结出其特殊的地缘区位、落后于时代的政治体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良莠不齐的哲学根基和高度发达的教育科技五个因素为德国地缘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剖析在这些地缘战略影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德国在地缘战略的构划、制定、实施等方面形成的强烈特点。
关键词:德国;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历史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纵观19世纪以前的欧洲,无论从历史、地理,或政治角度来看德国,都无法清楚地描绘出一个完整国家的轮廓。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民族国家才正式确立,但德国领土和国家名称曾多次变动,直至1990年两德统一才稳定。
本文的时间脉络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至今,重点为两德统一之前。
文中称谓的“德国”泛指德意志民族国家,包括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一战后的魏玛共和国、希特勒建立的纳粹德国、二战后两个德国的统称,以及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
德国国家的发展道路较为特殊,大体经历了三次兴衰过程,第一次为德国的邦国普鲁士崛起并建立德意志帝国,随后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一战后衰落;第二次为一战后建立魏玛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之“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和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其经济快速复苏,二战前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1943年为扩张的鼎盛时期,战败后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第三次为二战后重建,东、西德国力逐渐恢复,1990年再次实现统一,直至现在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德国政治知识点总结
德国政治知识点总结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政治体系以其较为复杂的特征而闻名,其政治架构和运作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也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区分化、民族文化、政治传统等。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德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政治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分析。
本文将从德国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治运作等方面对德国政治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德国政治体制德国的政治体制为联邦制,国家政权分布在联邦和各个州之间。
在政治组织上,德国分为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各州政府则负责各自的地方业务。
德国联邦政府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权力组织构成,主要包括联邦总统、联邦议院和联邦政府。
联邦总统是德国的元首,议院是联邦议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联邦政府则是行政权的执行者,其职权相当于中央政府,负责国防、外交、司法、财政等事务。
二、政治组织德国议院是德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由两院组成的。
联邦议院的议员由各州政府选举产生,而联邦议会的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德国议院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监督政府活动,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对德国政治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各州政府在各自的地方立法机构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各自的地方业务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三、政治运作德国政治运作主要包括政党制度、选举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德国的政党多样,主要有基民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绿党等,这些政党在政治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政党制度具有多党竞争和联合执政的特点,政党之间的博弈和合作是政治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举方面,德国采用比例代表制,选举结果基于各党获得的选票比例,确保了各政党的代表权。
在政策制定方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协商和妥协产生共识,制定并实施国家政策。
总之,德国政治知识点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了解德国政治知识点对于理解欧洲政治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能够对德国政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反思“军国主义”——德国反思军国主义的当前启示
共同 机构 管理 ,建立 “ 欧洲 煤钢 联 错 ” ,私 下 里不 乏 关于 纳粹 、战争
法 国 人其 实 也没 啥可 抱 怨的 ,因为 可 能 性 。1 9 5 8 年 ,以德法 为核 心的 他 们作 为 战胜 国 的 时候 也没 少羞 辱 西欧 六 国签 署 “ 罗 马条 约 ” ,建 立 “ 欧 洲 经济 共 同体 ”和 “ 欧 洲 原子 能联 营 ” ,全面 启 动欧 洲 一体 化进 程 。这种 变 化使 德 国和 法 国在 经济
让 莱 茵 河 以西 领 土 。1 8 0 6 年 ,普 鲁士 再次 败 于法 国 ,失去 1 6 万 平方
公 里 土地 ,赔 款 1 . 3 亿法 郎。1 8 1 5 团 。也 就 是 说 , 战 后 1 0 年 ,两 个 求 ,希 特 勒带 来 了安 全 、稳 定与 繁
德 国在 军事 上都 已得到 其 他 国家 的
步羞 辱 、孤 立德 国 。冷 战过 程 中 ,
秀 。母庸 讳 言 ,这种 社 会文 化 在纳
粹兴 起 的过 程 中起 到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希特 勒 充分 利 用 了一 战后 德 国
德 国 军 国 主 义 传 统 的 不 断 强
化 ,与建 国 过程 中普 鲁 士与 法 国的
结下 深仇 大 恨分 不开 。对这 两 个国 家来 说 ,谁 战败 谁就 蒙 羞受 辱 、任 人宰 割 ,因 此必 须 不断 扩军 备 战 。
特 别 策 划
S pe c i a l s
骑士 团的军 事 专制 传统 ,这支 军 队 站的福煦车厢进行 ,因为 1 9 1 8 年德国
价 值 观 上 更 加 强 调 勇 敢 、严 谨 、 服 从 、纪 律 、秩 序等 “ 自律 性 ”而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解析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政治地理学所研究的空间政治现象分三个尺度,即国家的内部的区域或地方的政治格局与关系,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格局与相互关系。
在第二章至第六章,我们分别从国家的起源、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空间特征和综合国力与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政党、选举地理来阐述国家级与国家以下的区域级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
第六章是介绍各家的关于国家的政治地理理论。
以下四章则是阐述国家级以上的国家间的政治地理。
地缘政治学是其特征的规律性阐述与理论概括。
由于国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实力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空间的格局亦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有时,由于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地缘政治论说。
另外,地缘政治学虽然是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理论概括,但是由于人的思想现点、哲学思维、阶级立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不同,地缘政治学的论说亦受其影响。
因此,各家论说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甚至,有的走上邪路,滑到为本国的侵略扩张服务的道路上去。
为了先掌握些有关国际关系的背景知识,故本章放在第七章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之后。
对第九、十两章来说,则是先学些规律性概述,为深入了解这两章打下基础。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复兴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一词是在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Rudolf Kjellen,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1916年)一书中提出的。
他吸收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的理论,并进一步发挥,建立了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地缘政治学。
当时,这一术语并未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注意。
后来,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浩弗于1924年在《地缘政治学杂志》发表大量的地缘政治文章,并为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制造理论依据和提供宣传工具。
这不仅使地缘政治学突然之间为世人所知,同时也使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地缘政治学受到玷污,不仅其本身受到学术界的非议、社会的指责,几致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地步,而且亦使政治地理学受到牵连,较长时期遭受冷遇。
浅谈地缘政治学
浅谈地缘政治学姓名:关秀玉学号:2012511153年级:2012级地理科学摘要:地缘政治学从现实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术语,因此我主要从地理与政治、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三个视角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不同内涵。
根据国内外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资料,把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归纳为五个时间段,并对每个时间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有助于人们较系统地认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一、地缘政治学的涵义界定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
它历经兴衰,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
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着重研究国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
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学涵义的理解,我把地缘政治学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1.政治与地理英国学者奥沙利文(Patrick O‟Sullivan)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各国之间冲突的基本量度是地理性的,geopolitics“研究的是权力的行使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他们或是国家的统治者或是跨国集团的领导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地理化过程,它突出了地理或地理空间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890年是近代德国外交史的一个分水岭。
是年3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令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这宣告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终结。
对于欧洲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德国新的领导人——威廉二世为德国外交战略设计了所谓的“新路线”政策。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构建以“大陆政策”和“均势外交”为基点,明确了统一后的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海外,而是欧洲大陆。
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和孤立法国,并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避免东西作战;联合奥匈帝国,阻止俄向中欧和南欧发展;拉拢英国,加剧英俄对抗,形成英、法、俄、奥、意在欧洲的相互制约。
根据这张极其错综复杂的外交网,1873年俾斯麦促成俄、奥、德缔结三皇同盟。
1879年德奥缔结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后,针对俄法组成三国同盟。
此后同俄国关系紧张,80年代后期几启战端。
1887年缔结德俄再保险条约,以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
对于英国,俾斯麦设法避免冲突,1878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实际支持英国,阻止俄国取得黑海制海权。
80年代末随着德国帝国主义的兴起,德俄矛盾、德英矛盾加深,大陆政策破产,俾斯麦被迫辞职。
1890年后,大陆政策让位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1888年威廉二世继承德国皇位,在俾斯麦被免职后,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便积极对外推行“世界政策”。
“世界政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他试图把德国从一个欧陆国家变为世界帝国,妄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并与世界列强争霸世界。
正如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1897年12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_张坤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_张坤WorldEducationInformation2008.7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传统和底蕴,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德国悠久的历史和德意志民族在不同政治文化条件下的不同政治教育方式中可以看到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特点。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特点犹如德国的历史一样,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长期处于不断分裂与统一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者特定的政治目的,导致其伴随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迭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1.君主专制时期的“臣民教育”这一时期的政治教育始终以培养“驯服的臣民”为最高目标,威廉二世为了推行其社会政策和“世界政策”,要求学校要服务于反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斗争,要以多种方式维护帝国的统治,培养对神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要求通过教育向民众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最终把德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2.魏玛共和国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1920年召开的国家学校会议指出,现代民族国家对学校问题的规章化具有高度的政治必要性,规定公民意识在全部学校类型的所有教材和学校生活中的渗透,是公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并指出在公立学校要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以足够的学时加以传授,对于高级中学,要争取在所有教材中渗入公民教育的思想。
由于其公民课程过分倚重历史课,并未考虑重大政治现实问题,使学生缺乏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反动学说的蛊惑。
3.纳粹时期“国家至上”的政治教化为强化法西斯教育,各级学校都建立了“希特勒青年团”,该团是纳粹党控制青年,对青年进行思想统治的重要组织,还建立了“阿道夫?希特勒学校”,突出政治教化,培养学生对希特勒个人的绝对服从精神。
军国主义思想大大地突出了军队的地位,学校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仅仅成了纳粹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教育从学龄儿童起开始灌输种族意识,突出培养青年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政治和经济等相互关联的学科,它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探讨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他于1916年出版了《欧洲的地缘政治》一书,正式奠定了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哈佛·麦基达创立了世界地缘政治学会,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二、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
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关系发展受地形、环境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学科侧重于地理分析,通过研究地区内部的地理、政治和经济地位,预测国家之间政治利益和战略性。
三、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表现在:
1.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模型对冷战时期的战略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美苏两大国,延伸对比中欧互相起着实际作用的力量实例在地缘政治学的帮助下解决。
2. 地缘政治学进一步解释了国家之间在含水
、能源和通讯技术等资源的获取上的竞争,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战略的成为地缘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3. 地缘政治学成为国别地理、国别经济、国际关系的的重要辅助,加深了对各种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的理解,促进各个国家间互相理解。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国际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加普及了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人类文明和发展的贡献。
德国统一与普鲁士军国主义
德国统一与普鲁士军国主义德国统一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曾经分裂的德意志地区终于实现了统一。
而普鲁士军国主义,则是德国统一过程中产生的、对德国政治、国家与军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潮和政治动向。
一、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在19世纪初,德国地区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由许多小国家组成。
这种分裂导致了德国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割裂,国家的统一力量不够强大。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经济发展,德国国内出现了一批经济富强的工商业大亨,他们对德国的统一抱有强烈的渴望。
二、德国统一的推动力量普鲁士军国主义是德国统一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普鲁士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出类拔萃,成为德国统一的中心。
普鲁士军国主义倡导军事强国和民族主义,通过军事力量来推动德国的统一进程。
普鲁士军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军队和军人至高无上,这也决定了德国统一后的国家格局。
三、德国统一的关键人物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有几位重要人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
俾斯麦是普鲁士政治家,通过其独特的外交策略和政治手腕,成功地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他采取了实用主义和权谋政治的手段,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逐步吞并周边小国,最终在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四、普鲁士军国主义形成的原因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多重原因。
首先,普鲁士历史上的军事传统和军事荣誉感使得军队在政治和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这种文化传统为军国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其次,德国各地区的分裂局面给了普鲁士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巩固自身的地位。
再次,普鲁士领导层的统一意识和战略眼光也是军国主义形成的重要原因。
五、军国主义对德国的影响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发展对德国的国家建设和军事实力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普鲁士军国主义让德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其庞大的军队和雄厚的军备水平使得德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普鲁士军国主义也导致了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军国主义主导,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地缘看政治读过感
《地缘看政治》读后感政治与地缘,两者之间的联系犹如山脉与河流,既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特。
地缘,这个常被忽视的元素,在政治舞台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地缘看政治》让我对地缘政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这一主题的深思。
地缘政治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更是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交织。
书中提到了许多历史事件,从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到二战中的欧洲地图变化,再到现代的美国霸权,都与地缘政治息息相关。
这些国家或帝国的兴衰,背后都隐藏着地缘的秘密。
例如,书中详细解析了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与衰落,其中地缘政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德国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其地理位置既为其带来了优势,也带来了挑战。
在两次大战中,德国都充分利用了其地理位置,试图称霸欧洲。
然而,最终都因为地缘政治的因素而失败。
这让我不禁思考,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再比如,中国的崛起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中国位于亚洲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再次证明了地缘政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但是,地缘政治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书中也提到了许多其他因素,如经济、科技、文化等。
这些因素与地缘政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这也让我认识到,看待政治问题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书中的观点所震撼。
我惊叹于地缘政治对于历史的巨大影响,也感叹于它对于现实的深远意义。
我开始思考自己对于地缘政治的认知是否足够全面和深入。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到地缘政治对于国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看待政治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地缘看政治》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政治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杰弗里·帕克 英国 杰弗里 帕克
“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 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地缘政治学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枢纽国家向欧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这将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这种情况就 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海上强国的英国如何采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必将推动法国与海上 强国联盟。 强国联盟。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以全球 战略观念, 战略观念,将时空结合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世界形势的 第一人, 第一人,把地理学变成国际政策与战略的重要辅佐的开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一是把世界 当作一个整体; 当作一个整体;一是认为俄国的扩张与收缩对世界有极 重要关系。 重要关系。
在欧洲, 在欧洲,东欧与枢纽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有两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是喀尔巴阡山北面的波兰平原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草原民族出征的原因在于利用了马与骆驼所带来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 ——的历史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才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我请求你 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亚洲和亚洲人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这是哥伦布以前 时代的情况。 时代的情况。
试论近代德国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原因
作者: 薛源官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页码: 16-21页
摘要:近代德国军国主义曾几度猖獗,它把德意志民族推向灾难的深渊,也使欧洲和世界人民蒙受大规模流血战争的巨大痛苦.重温德国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探索其形成、发展的原因,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 近代德意志是一个富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究其根源,有必要追溯到中世纪. 政治上的分裂乃是中世纪德意志最重要的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元10世纪德意志国家形成时就造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
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战略
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战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与军事战略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
这段时期被称为德国第三帝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德国政府融合了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结果导致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战略,以了解这段历史的背景和因素。
一、政治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的政治很大程度上受到希特勒的影响。
他是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他的政策思想被认为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特点。
希特勒的政治宣言《我的奋斗》表达了他对德国复兴的信念,他认为德国需要通过重新获得领土和海外殖民地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政治上,希特勒采取的主要策略包括扩张德国国土、废止战争赔款以及对犹太人的迫害。
他坚信德国需要重新获得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去的领土和政治影响力,并建立一个统一、自给自足的“大德意志帝国”。
他还坚定地认为,战争赔款让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为此,他主张废止战争赔款,并采取了掠夺性的对外政策,以满足德国的需要。
最具争议性的政策之一是对犹太人的迫害。
希特勒将犹太人视为德国衰落的罪魁祸首。
他通过多种手段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包括剥夺他们的财产和政治权利、关闭他们的店铺和企业、强制他们住进集中营以及最终的大规模屠杀。
二、军事战略德国的军事战略是建立在对外侵略和武力扩张的基础之上的。
希特勒始终认为,通过重建军队和武器工业,德国可以扩大其地盘和政治影响力,重新成为欧洲的领导大国。
在德国第三帝国时期,希特勒采取的最重要的军事战略是闪电战。
闪电战是一种快速进攻和占领敌方领土的战术。
中央集权的组织架构和高度专门化的装备,使得德国的军队比其他国家更适合闪电战战术。
闪电战让德军能够在战场上快速取得战略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便在短时间内战胜敌人。
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军事战略是空军的发展。
德国的空军——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以及独立空军,采用了惊人的技术创新、战术协同以及对空中力量的依赖。
德国纳粹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德国纳粹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在二战期间,德国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要力量,而纳粹党的崛起和奥地利合并,更是为德国夺回领土带来成功。
然而,纳粹党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纳粹党的政治思想源于德国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种族主义和极端民粹主义的观点。
同时,纳粹党和希特勒在文化影响和经济方面的发展、对社会的控制、并实施了种族灭绝和战争犯罪等一系列的行动,对德国和整个世界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纳粹党的政治思想最初源于1890年代德国民族主义的浪潮。
这是一个反对自然演化论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时期,强调德国文化的固有价值和符合生物学规律的优越性。
在20世纪的头几十年,纳粹党以非凡的手段和称霸-making能力,将自己变成一支革命力量,并汇聚了一批极右翼主义者和失业青年。
纳粹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德意志 (Deutsch-Denken)和种族复兴 (Rassenvolk-Genesung)。
这些观点反映了希特勒内心深处的极端民族主义。
他和他的追随者认为,赢得战争、振兴经济和文化,改变世界,都在于让德国感觉到更有代表性和明显的团结,因为德国是最优秀的人类种族,最高贵的种族。
纳粹党的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思想,也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古老的偏见在19世纪就已经表现出来,而在纳粹统治期间,却变得极端而具有破坏性。
他们认为犹太人是一种污秽、堕落、懒惰、背叛、颠覆和危险的种族,并认为纯种德国人只有摆脱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的控制,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纳粹党的意识形态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在1933年成立的专制政权下,纳粹党重新组建了国家和经济,建立了德国的国家资源库。
这是一个由各种政府机构、军队和经济企业组成的部门,负责提高德国经济的独立性和自给自足性,以便稳定国家体制的稳定性。
然而,纳粹党的意识形态和行动,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和战争犯罪,包括掠夺、集中营、强制劳动、种族清洗、战争犯罪和大规模屠杀。
二战前德国的地缘政治与进取战略
二战前德国的地缘政治与进取战略二战前,德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策略要围绕着三类国家展开,这三类国家也就构成了德国的“地缘政治”,他们是:1、法国和波兰,这两个国家不仅直接与德国接壤,而且存在复杂的领土纠纷和历史旧怨,并且法国波兰之间结成了针对德国的联盟;2、英国,借助大陆力量对抗德国,依托海洋控制陆地的海上强权;3、苏联,赤色政治、外表虚弱、可能是伙伴、更可能是敌人的东方大国。
德国要想从凡尔赛体系的卑微中重新崛起,必然要跟这三个角色发生冲撞。
显而易见,德国扩军前的10万国防军是远不足以保护其漫长的边境线的,尤其是东西两面都面临着军事大国,一战前为法国和俄国,一战后则成了法国和波兰。
说德国早期的战略着眼于生存一点都不为过,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苛暴制裁,德国西部重要工业区和军事缓冲带的莱茵兰,南部萨尔等地被法国军队占领,以北大部分被划为非军事区,使德国的工业的心脏地带鲁尔区完全暴露在法军可能的攻击之下,1923年由于德国赔款能力枯竭,法国出兵轻松占领鲁尔区,就对德国人强调了这一事实。
另外一边,波兰虽然国力弱小,却有极大的侵略野心,1939年乘人之危从捷克身上割肉就不说了,实际在1930年代早期,波兰一度想凭借30万军队的优势(德国10万),主动对德发起进攻;但泽走廊地带被迫割给波兰,除了获取到一个出海口,对东普鲁士的合围态势也成了波兰手中的一张王牌。
20年代到30年代初,德国军事的立足点就是怎样防御法国及其盟国从东西两面对自己的夹击,经过一系列演戏和兵棋推演,结论是不可能。
因此尽最大限度在莱茵河、东普鲁士、柏林以东等地区修筑防御工事。
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进行扩军几乎是必然的,这趋势并不在于他的侵略野心,而是没有任何一个强国会时时受到邻国的军事威慑,而自己竟然拙于应对,德国若想重新崛起,必须自己能够负责起自己的安全,至少要保证鲁尔危机这种事件不会重演。
当然,我们可以说希特勒的目的并不止于此,做到了防御,他会更进一步地想到进攻,逐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简析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军国主义
简析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军国主义
冀伯祥
【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4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冀伯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51.6
【相关文献】
1.经济适用美观--德国社会住宅建设发展和实例简析 [J], 秦洛峰
2.2013年德国风电发展情况及可再生能源改革简析 [J], 苏晓
3.德国全能银行发展简析 [J], 张然;吴秀伦
4.简析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推行的奴化、同化政策 [J], 肖安鹿
5.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原因简析 [J], 王莹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豪 斯 霍 弗 与地 缘 政 治 学 的 发 展
、
第一 次世 界大 战结 束 时 地理 学 和 政 治学 的 结 合终 于 产生 了 地 缘政 治学 这 一 学科 在 德 国 得到 了 发 展 在 德 国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战 的 失败 和 重 整 军 备 的需要 吸 引 了 大 战参加 者和 德 国 战争 政 策 的 继承 者 们 德 国 的 许 多 地理 学 家 迫 不 及 待地 采用 地缘 政 治 学 的 理 论 和 思
想 企 求 以 此来 帮 助德 国 恢 复 大 国 地 位
, ,
。 。
,
。
,
,
从 近代 以 来 德 国 几 个 世 纪 的 军 备 活 动 制造 了 一个 军 国 主 义 国 家 首 先 在 普鲁 士 最 终 在 整 个 德 意 志 帝 国形 成 了 默 武 的 习 气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使 军 事 地 理 学 迅 速 发 展 起 来 德
,
其 它 国 家 限 制 实际 上 即 使 最大 的国 家 也 只 具 备几 种 主要 的气 候 水 土条 件 加 上矿物 的
分布 也 极不 平衡 要 做到 这一 点 要 么 是 降低 国 民 生 活 水 平 要 么 是 不停 地 进行 战争 不 断
扩 大 领 土 和 自然 资 源 把 敌 国 的 领 土 划 入 自 己 的 版 图
。
德 国 还有 人 海通 道 有 能力 成 为海 上强 国 只 要 能够
, ,
、
,
在 与苏联 结 成的伙 伴 关 系 中取 得 支配 权 就 可 以 控 制 欧亚 非 大 陆心 脏 地 带 然 后控 制 英
日等海上 强 国 最后 控制 那些 外 国 的 月 牙状 大 陆地 区
,
。
按这 种设想 唯 一 可 行 的 办 法 就是 发 动 战争 上 风 但 对苏联 的 进 攻却 最终 失 败
,
治地 理学 作 为一 门 科 学 来研 究 他 在该 书 中 把 战争 作 为政 治 学和 地理 学研 究 的 一 个 重要 方面 并 把 战争 这 个 词连 同 国家 交 通 一 起 作 为书 的 副标 题
。
,
,
“
”
“
、
”
。
此 书的特 点 是把 军 事政
,
治现 象放 到 其所 处 的 总 的 地 理 背景 中去 考 察 拉茨 尔尽 管 不是 地 缘政 治学 家 但 他对 地缘 政 治 学 做 出 了不 可 磨 灭 的 贡 献 因 为 他 提 出 的 一 些 理 论 概 念 被 地 缘 政 治 学 家 们 借 用 来 建 成 自己 的学 科 体系
和 矿 产 资 源 的政 治 经 济 统 一 体 的 时 机 已 经 来 到
。
他们 设想 把 全世 界 分成 泛 美 泛 亚 欧非
,
、
、
三个 大 区 分别 由美 国 日本 德 国 主宰
,
,
、
、
。
德 国 的 地 缘政 治 学 家们 还宣 称 泛 美和 泛 亚 区 只
,
。
不过 是权 宜之计 德 国 在 实现 大 区 一 体 化后 它 们 都将 被扩 大 的德 国 所吞 并
国 是 第一 个认 识到 政 治 军 事 战 略植 根 于 地 理学 的 国 家 德 国 政府 一 贯支 持地 理 探 险和 调
、 。 。
,
,
,
查 并对 从事 这一 事业 的 人 员 给 予优 厚 的待 遇 政 策 得 到军 事 主 义分 子 的 狂 热 拥护
, ,
。
,
。
纳粹 党 执政 掌权 以后 确 立 了 重 整 军 备 的
。
当拉 茨 尔 修 订 重 版 他 的 著 作 时 英 国 地 理 学 家 哈 尔 福 德 带 强权理 论
”
。
,
.
麦 金德 提 出 了 欧 亚心 脏地
“
这个 理 论 被德 国 的 地 缘 政治 学家 们捡 了 过 去 成为 服务 于德 国 称霸 欧 洲所
。
,
设 想 的 世界 区 域组 织 主要 体 制 的 理 论基 础
.
10 1
.
由 L 可 以 看 出 地 缘 政 治学 是 从地 理 学 和 政 治学 中派 生 出来 的 尽管 在很 大 程度 上 是
,
,
_
由地理学 家创 立并 发 展 起来 的
,
。
有 时 地 缘 政 治 学 被 弄 成 似乎 是 政 治 地 理 学 的 孪 生 兄 弟
, ,
,
。
其 实 两者 之 间也 存 在着 明显 的 区 别 政 治 地 理 学是 一 门严 肃 的 学 问 地 缘政 治学 则是 灌 输 一 种经 过 选择 的信 仰 的 学 问
、
,
,
。
他有 了 一 个连
,
,
。
在 这个 过 程 中 他 与一 些 地
,
理 学 家 政 治学 家 和 国 际 法 专 家结 合 在 一起 一 跃 而成 为 越 出军 界 的著 名人 物 获 得 了 对
一
,
102
.
纳粹 运 动施 加影 响的机 会
,
。
两 次世 界 大 战之 间 豪 斯霍 弗 培 养 出许 多一 味盲 从 的门徒
5
、
,
。
德 国虽 然 在
193 9
年 的 苏 德 条 约 中大 占
,
。
关 于 边 界的 理论
。
。
地 缘 政 治 学 家 们 认 为 世 界 只 是 一 个 民族 在 争 夺 世 界 统 治 权 进 军
。
途 中 的短 暂 停 留 站
己 的 天 然疆界
、
新 建 立 的边 界 只 是 为 下 一 步征 服 作准 备
重 庆师院学报哲社 版
199 8
年第
4
期
简 析 德 国 地 缘 政 治 学的 发展 与 军 国 主 义
冀
伯
祥
地 缘 政 治学发 端于 十 九世 纪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战结 束 时形 成 成 长于 两 次世 界 大 战间 的 德国
。
,
,
地 缘 政治学 的 形 成与 发展 和 德 国 军 国 主义 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
,
在德 国 扩军 备战 过程 中 卡尔
,
地缘 政 治学 的集大 成 者 把 地 缘 政治 学 修饰 加 工
— 纳 入 为德 国 军 国 主 义服 务 的轨 道
。 。
,
・
豪 斯 霍弗
德国
豪斯 霍弗 在普 法 战争 前 夕 出生 于 巴 伐 利亚 的 首都 慕尼 黑 完 成 大学 学业 后 他投 笔从 戎 曾在军 事参 谋 学 院任 教 精通 战争史 地 理 学 利用 一切 机会 通 过旅 行 了 解 欧洲 一 战 爆 发 前 夕 他 奉 命 到 日 本 其 间 利 用 假 期 对 朝 鲜 中 国 印 度 东 南 亚 进 行 考 察 旅 行 动 和 种 族 沙 文 主义 集 团 的大 本 营
,
。
在 这 种气 氛
中 豪斯 霍弗 回 到慕 尼 黑 大 学担 任 地理 学讲 师 从一 个 军 官变 成地 理学 家
结 点 把 既 是 学术 概 念 又 是 治 国 之 术 的地 缘 政治 学 建立 起来
, ,
在 拉 茨尔 的 影 响 下 1 9 1 6 年 瑞 典 政治 科 学家 鲁 道 夫
。
.
哲 伦 出 版 了 专 著 《国 家 是 有 机
。
体 》 他 认 为 政 治 学 应 分 为 五 个 部 分 并 把 其 中 一 个 部 分 命名 为 地 缘 政 治 学
治学来 为 德 国 发 动 战争 的 动 机辩 护
的各 种 主 张 就 是 建 立 在 空 间 理 论 基 础 上 的
“
。
,
、
、
,
、
“
”
,
”
。
豪 斯 霍弗 地 缘政 治学 空 间 理 论主 要 有五
“
”
个 内容
1
、
。
自给 自足 地 缘 政 治 学 对 此 的 认 识 是 在 经 济 领 域 中 一 个 国 家 拥 有 所 需 的 一 切 不 受
。
。
“
, ,
。
。
,
”
。
他 的 第 二 个 重 要 观 点 是 关 于 不 同 的 社 会 政 治 集 团 所 占据 的 空 间 的 理 论 被 后来 的地 缘政 治 学家 采 用并 称 之为 生存 空 间
,
“
”
。
这 一思 想
“
”
。
实 际 上 地 缘政 治 学家 的论述 是 以一 个
。
,
国 家 的生存 空 间权 为前 提 而 拉 茨 尔 研 究 的只 不 过是 国 家之 间 的空 间关 系
。
,
,
拉 茨 尔最 有影 响力 的 观点 是 关 于 国 家 在某 种 程度 上 是一 个 有机 体 的论述 他认 为 一 方 面是 地 理结 构和 政 治结 构 另 一方 面 是 生物 有 机体 之 间存 在着 的极相 似之 处 的 类 比 后 来 的 地缘 政 治 学家 没 能把 握 住 政 治社 会 界 与 生 物 界 之 间 的 区 别 从 而 把 他 们 的 理 论 体 系 建立 在 国 家 就是 一 个 有机体 的 臆 测 上
4
、
海 权与 陆权 地 缘 政治 学 家认 为 可 以 把 人
, ,
。
,
口
最 多最 富 有 的 欧 亚非 大 陆看作是 世界
。
海 洋 中最 重 要 的 岛 屿 其 它 大 陆 则 象 较 小 的 岛 屿 环 绕 在 欧 亚 非 大 陆 周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