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获得
从会话结构理论谈对外汉语短期口语教材的编写

霞 , 翟 艳 的 《 语 口语 速 成 》 入 门篇 ( ) ,北 京 语 言 大 汉 上
至 少 由两 个 话 轮 组 成 ,会 话 是 成 双 成 对 的 。 最 典 型 的 是 话 3 l 》 ,北 京 语 言 大 学 出 版 社 , 1 9 : 马 箭 飞 , 苏 英 O句 99
问/ 、 问候 / 答 问候 、提议 / 可或拒 绝 、道歉/ 认 抚慰 等 。
( e i s n 18 : 3 3 3 4) : Lv n o ,9 3 0 — 0
Shgo f & S cs(9 3 c elf a k 1 7 )提 出 相 邻 语 对 具 有 以下 特 征 学 出 版 社 ,2 0 :张 朋 朋 的 《 00 口语速 成 》 ,华 语 教 学 出版
社,2 0 ;戴桂芙 ,刘立新 ,李海燕编著的 《 02 初级汉语 口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知识获得和技能训练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知识获得和技能训练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尤其是口语。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日益重要,其中知识获得和技能训练是关键环节。
一、知识获得知识获得是汉语口语教学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会汉语基本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规则。
具体来说,学习者需要了解汉语的音节、声调、汉字拼音、发音规则等基本知识,才能够达到正确地口语表达效果。
而对于提高语言水平,汉语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掌握则至关重要。
知识获得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两个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需要通过教材、多媒体手段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全面讲解。
而学生则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留意老师的示范发音和语调,积极思考和提问,以充分掌握汉语的知识。
此外,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朗读、对话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以加深对汉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通过知识获得后学生继续加强的能力。
它是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口语技能的训练可分为听力、口语、交际三个层面。
听力技能训练是以提高学生对口语材料听力的理解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听力反应,使学生在听到并理解口语内容时准确地捕捉发音、语调等信息。
口语技能训练是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包括声音的准确、流利和自然度等方面。
学生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产生和模仿口语表达,并能在有效交流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交际技能训练是以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包括学习语境、理解情感、掌握交际技巧等方面。
学生需要关注用语、语调、语气、肢体语言等,才能更好地在交际情境中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
总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知识获得和技能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者需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来提高口语技能。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口语能力。
外语课堂教学中话轮的承接和启动

外语课堂教学中话轮的承接和启动摘要: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话轮转换是会话的基本特点。
在话轮转换中必然存在话题的承接和启动,所以话轮的承接和启动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采用关联理论、话语分析理论、语篇分析法等研究理论,主要从外语课堂这一语境出发,探讨了话轮的承接和启动。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外语课堂教学;承接;启动一、引言近年来,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主张将重心移向主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原则。
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而低估甚至忽略了外语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那就又走上另一条极端道路,有碍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束定芳,庄智象1996) 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以会话的形式进行交流,除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中的对话题承接语和启动预示语的使用和应对能力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也要善于启动话题和承接话题。
二、话轮的承接和启用在会话中,人们可以通过被指定或自我选择的方法来掌握话轮,而这一个话轮和前一个话轮的关系往往是密切相关的,总是听话人接过说话人的话往下说,这就是承接。
如果说,在轮番说话中话轮的转换是非正常状态的话,那么话题启动就是轮番说话中的正常状态,用以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
(一)从合作原则到关联理论。
20世纪60年代起,众多学者用不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话语分析的研究,有关话语分析的专著与文集不断涌现。
1.Grice的合作原则。
Grice认为,会话能顺利进行,双方总要遵循一些原则,他为此提出了合作原则,认为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例如:T: Could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in time? S: Yes, I can.这两句师生对话中就包含了会话合作原则中关联准则。
前后的问答互相关联,即讨论作业能否按时完成。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技巧来源:儒森汉语口语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讲话,以提高语言交际的实际能力.因此几年来,在口语课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即教师讲课画龙点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人人开口,个个练习,并收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八种形式:一、师生对话式:即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这里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课文原句,教师与学生集体对话;另一种是教师与学生单独对话,这种形式的对话,主题不变,但脱离课文的原句型而换另一种说法提问,提问的难易程度视学生水平而定,程度高者难些,程度差者则易。
运用此种形式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问话的语调准确、速度适宜,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正常的说话速度,以使学生逐步适应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调和语速。
二、一帮一式:即两个学生一起进行对话练习.这种形式在教师熟知本班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的情况下进行时效果最佳.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三组:A 组为优良生,B组为较差生,C组为中等生,C组又可分为中上和中下两小组。
在会话时,C组中每个中上生和每个中下生分别搭配在一起成一对;而A组每人与B组每人则分别搭配在一起成为一对。
这样每一对都可以好帮差,既调动了好学生的积极性,又帮助和促进了较差生,达到好中差齐进步的目的。
因学生之间接触自然,且无他人旁听,故不存在紧张与拘谨,那么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自然顺理成章。
实践证明学生也很喜欢这种一对一的对话形式。
三、样板式:即教师与好学生或好学生与好学生在全班进行会话示范,树立样板,以点带面。
这样全体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明确,练有成效。
四、小组交流式: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教师规定1—2个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对话.运用这种形式时,教师的分组也应做到好中差搭配。
同时,教师必须轮流出现在每个小组中,听取学生的会话,及时纠正误音病句,因为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即使是学得好的学生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语病,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学生不知错在何处,长久下去会形成难以改正的弊病。
浅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的启发与建议

浅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的启发与建议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是让学习者能够基本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过程。
本文对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进行浅谈,探讨可行的启发与建议。
首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应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口语交流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交流方式,学习者希望能够迅速掌握实用的口语表达技巧以应对各种生活场景。
因此,教师应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问题和实际应用的场景,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应突出互动和实践。
口语交流是一种互动过程,需要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实践。
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多与他人进行口语练习,例如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习者在实际场景中进行口语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外出参观、实地考察等,帮助学习者将语言应用到实际环境中。
第三,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应兼顾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
听力是口语交流的基础,只有听得懂,才能适时有效地做出回应。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听力能力。
可以通过播放录音、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并利用各种听力材料进行听力训练。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习者多参与实际的口语交流,提高其表达能力。
第四,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应注重口语技巧的训练。
口语交流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讲和语音纠正等方式,教授学习者正确的口语发音和表达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口语任务、话题演讲等,让学习者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第五,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应融入文化元素。
汉语是一门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其口语交流也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教师应引导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如礼仪习俗、节日习俗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口语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文化活动、文化讲座等方式,培养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对外汉语口语课教案

对外汉语口语课教案教案标题:对外汉语口语课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教学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案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外汉语口语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正确发音、语调和语法。
3.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回应他人的口语表达。
教学重点:1. 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2. 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3. 语法的正确运用。
4. 交际策略的培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用中文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周末活动。
步骤二:新课教学(1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新课内容,如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学资源呈现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 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模拟真实情境,如在餐厅点餐或购物时的对话。
-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语法和语调等问题。
步骤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指定的话题展开自由交流,如旅游经历或个人兴趣爱好等。
-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策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
-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学资源,用于呈现词汇和句型。
2. 角色扮演练习的话题卡片,用于模拟真实情境。
3. 讨论话题的提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展开自由交流。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和交流过程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话轮、话轮转换机制与交际技巧

[ 中图分类号] H 3 1 9 . 9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1 —1 6 9 6 ( 2 0 1 3 ) 0 5— 0 1 0 3— 0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
引 言
由听 话 人 开始 说 话 。话 轮转 换 的基 本 模 式 是 : A—B
—
会 话 是话 语 的 一 种 基 本 形 式 , 具 有 对 话 性 。会 话 分析 的一个 核心 问题 是 人 们 在会 话 中如 何 分配 话
一
在 日常 会 话 中 , 相 邻 语 对 能够 反 映交 际 双 方 言 语 行为 的相 互应 对关 系 。能构 成 相邻 语 对关 系 的常
见应 对形 式有 : 问 候— — 问 候 , 提 问—— 期 待 的 回 答/ 非期 待 的 回答 , 请 求 —— 同意/ 拒绝 , 提议 —— 赞
同/ 否定 , 埋 怨— —道 歉/ 申辩 , 祝 贺—— 感 谢/ 表扬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9
[ 作 者简介] 曹
徐
静( 1 9 7 9一) , 男, 江 苏高邮人 , 金 陵科技学 院外 国语 学院讲 师。
薇( 1 9 7 9一) , 女, 江 苏徐 州人 , 江苏第二师 范学 院外语 系讲 师。
要 问题 。 对 于话 轮 、 话 轮 类 型 及 话 轮 转 换 机 制 的研 究 有 助 于揭 示会 话 的 结 构 和 规 律 , 能 帮 助 交 际 者提 高 交 际技 巧 , 从
而取 得 更 好 的 交 际 效 果 。
[ 关键 词] 话轮 ; 话轮类型 ; 话轮 转换机制 ; 交际技巧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流程及方法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流程及方法第一篇: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流程及方法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程教学流程及方法衡量学生掌握口语的能力,要看他运用如何,而不是懂了多少。
在这方面,学习语言与学习乐器十分相似。
一个学生学了许多语法知识却不会运用语言,就像一个弹钢琴的学了许多有关和声的知识却不会弹钢琴一样。
因此,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言并不看他懂了多少,而要看他在众人面前语言运用得如何。
作为新教师,我们最害怕的不是出现问题,因为问题是必然存在而我们无法回避的。
其实我们心底里最怕的是无法解决问题。
因此,在短时间里掌握最基本的技巧是我们解决这一心理困惑的最主要任务。
一、组织教学——环节约占总教学时间的5% 复习:听写:每次开始有一个听写,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必须学习单词的压力。
听写的内容应该是课文里最重要的单词或词组。
如果学生有能力的话,可以都听写。
听写时可以让学生轮流到黑板上写几个,写完之后,让学生纠错,指出黑板上的单词哪里错了,如果错了,正确的应该怎么写,让学生把正确的写在错误字的旁边,这样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比较。
对加深记忆有很大帮助。
导入: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切入本课学习内容,可以检查作业的形式。
回答问题,教师提供的总结性参考答案具承上启下的作用,慢慢把学生引导到本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上来,由教师绝对控制到适当展开。
实例:本节课讲手机。
老师可以从夸奖学生的手机为切入点,让学生以功能为基础,每人都说一个自己手机里有的功能,比如说:打电话、接电话、发短信、闹钟、日程表、计算器、照相……适当可以扩展探讨一下其中大家感兴趣的一项或两项。
二、生词学习——环节约占总教学时间的20% 单词讲解的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所有单词主次分类,分类原则是:常用或不常用,正式或非正式、中性的分类原则,这样做最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使用过程中不容易用错。
可以从话题出发,通过实物展示或者提问的方式导入生词。
遇到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予以纠正,为后边的成段表达打好语言基础。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转换的理据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转换的理据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汉语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也日益增多。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口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但是,很多学习者在汉语口语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与中国人进行沟通时,经常会受限于用语和表达上的困难,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
话轮是指在交际中每个语言使用者按一定的次序轮流使用自己的话语来完成某个交际任务的现象,是一个重要的交际策略。
话轮转换是指在交际中使用者使用其他相似或相反的话语来回应对方,从而实现交流和理解。
话轮转换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
因此,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话轮转换对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学习者在使用话轮转换策略时的表现,从理据性的角度探讨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加入话轮转换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出改进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建议。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分析需求——通过对外汉语口语学习者的需求调查,了解他们对口语教材中话轮转换策略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在使用话轮转换策略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教材分析——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是否加入话轮转换策略进行评估分析,比较存在话轮转换策略的口语教材与没有话轮转换策略的口语教材之间的差异。
3.理据性研究——从交际策略的角度,分析话轮转换策略的理论基础,探讨其与口语教学的关系,分析为什么要在口语教学中加入话轮转换策略,以及它会如何影响语言的习得和使用。
4.建议和总结——在理据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话轮和话轮转换策略进行概念和理论的了解,并对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对外汉语口语学习者对话轮转换策略的需求及使用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案口语课

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案口语课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重要语言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秀教案如何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会分析一份对外汉语口语课的优秀教案,并探讨如何利用教案进行课堂教学。
这份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教案主要分为七个部分:一、导入环节。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开展互动交流,将他们逐渐引入到互动学习的氛围当中。
在进行对外汉语口语的教学中,这一环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能够让学生逐渐从外语的环境中适应到汉语的环境中,然后很容易地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环节。
二、口语训练环节。
这个环节中,老师会根据教案中所设计的内容方法,让孩子们逐渐掌握汉语口语的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习惯的障碍和困难,提高听力水平。
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造句、讨论、辩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汉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个人表现环节。
个人表现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体口语能力的训练。
这一环节是对于个体能力的考验,能够让学生感到更加关注和重视自己的进步。
四、小组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环节侧重于协同合作学习和群体语言训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让学生相互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角色扮演环节。
角色扮演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联系到实际生活场景,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到汉语口语技能,培养语言的创造力和口语技巧。
六、评估测试环节。
评估测试环节是对学生表现的总结评价,而准确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反馈和调整,也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另一种评判依据。
七、结束环节。
结束环节主要是进行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对课程的反思,让学生们在反思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尤其是表达能力和语言思考能力的提升。
对外汉语口语课之会话教学

对外汉语口语课之会话教学作者:孙晓娜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的教授对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口语课中,会话教学无疑居于重要地位。
本文选取对外汉语口语课中会话教学部分进行了一些思考。
在会话教学中,要重视对答结构的教学和话轮转换技巧的教学,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课;会话教学;对答结构;话轮转换第二语言的技能一般分为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从语言功能角度看,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功能,一种语言如果丧失了它的交际功能那么它离消亡也不远了,无论是假性还是真性消亡,这主要说明语言的活力在于它的交际功能。
听说技能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大量的交际活动是通过口头表达实现的,所以,对外汉语口语课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口头表达技能的任务曾在不同的课型中完成,比如听说、视听说、会话、口语等,这时应学生的实际需要产生的结果。
吕必松先生(1995)提出了“专项技能课”和“专门目标课”两种不同的课程概念。
口语课是一门专门目标课,它训练的口头表达内容仅仅是口头语言表达的一部分—作为口语体的口语,汉语口语有一系列不同于书面语的特征,具有自己的语法体系和规范化标准,这一点与其他语言的差别较大,因此汉语口语课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课。
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用汉语的语音、词汇等表达自己想法和要求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突出“说”这一技能训练,要教给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怎么说,从而应该把系统的口语语法教学正式纳入到教学任务中来。
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真正的学会用汉语进行交际。
[1]当然,对于单独开设口语课也有不同的意见,王若江(1999)在回顾和审视课型分合理据的基础上认为,综合教学的理论虽然有明显的倾向,但是分课型教学也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
课型差别不是反应在理据上,而是体现在讲授方法和训练的侧重点上。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话轮交接方式与终止线索探析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话轮交接方式与终止线索探析作者:李玲玉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6期摘要:话轮是会话分析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话轮交接能力是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未得到相当的重视。
本文运用会话分析学派话轮交接相关理论考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话轮交接方式与终止线索的分布情况与真实自然会话的差距,探讨留学生在口语教材的学习中有效习得话轮交接技巧的可能性,揭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在呈现话轮交接技巧方面的不足,以期对口语教材的编写有所启示。
关键词:会话分析话轮交接方式终止线索一、话轮交接及研究意义20世纪60年代末,在转换生成学派的影响下,“话语分析”产生并逐渐受到关注。
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形式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功能所设计的,它密切联系语句的使用环境,将动态过程中的实际用语作为分析对象。
作为话语分析的主要分支之一,会话分析学派由美国学者Harvey Sacks、Emmanuel Schegloff 和 Gail Jefferson 于上世纪60年代末 70年代初开创。
会话分析关注会话结构、会话的组织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会话是如何生成与被理解的。
在会话①中,语言使用者基于言语功能生成会话结构、表达会话含义。
会话结构中体现言语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话步,话步在形式上表现为话轮。
话轮是“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标志”②(刘虹,2004:46),是会话分析关注的核心问题。
会话的进行就是在话轮不断交接、话语权不断转移的基础上实现的。
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会话双方需要遵守话轮交接规则。
在绝大多数会话过程中,说话者掌握说话权,并有权决定下一说话者;听话者可不必等待说话者的指定而选择主动争取发话权。
话轮交接规则中的一系列要素和线索保证了会话双方在交接话轮时避免出现停顿、沉默、重叠等现象。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尽管留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交际必需的生词和语法,在课堂上可以流利地表达想法、完成会话练习,但是他们仍然会在实际交际中感到困难重重。
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

谋 篇的不同方 式, 所 以, 英 语教学的 任务不 仅仅是 教学生 如 何 把单词串成句子, 而且 更重要的是 要引导学 生认识如何 把 句 子组成符合英语 习惯的语 篇。只有 了解中国 人与西方人 思 维方式的差 异, 才能认识英汉各类文体在语篇上的差异, 这样 学 生才能自觉地按 英语的思 维习惯去写 作, 才 能更好地更 准 确地用英语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方 法提 出了话轮 分配理 论, 即“Co nver sa tio nal t ur n-allo catio n pro ceeds in an or der ly manner”。这一理论强调 的是在会话交 际 中, “某 一参与 者不可能 无休止 地占据 发话者 的地位, 而 是 由 各会话参与 者交替发话”( Sacks et al, 1974: 700) 。然而, 会 话 是一种随意的语言 交际活动。那么在这种 随意的交际活 动
2003 年 7 月 第 24 卷 第 4 期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ul. 2003 V ol. 24 N o. 4
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
张廷国
( 烟台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 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 分析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话轮的转换、话轮的形式及话轮转 换的过程等方面探讨了会 话交际的规律, 同时提出了在 会话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的相关技巧。本文 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会话中话轮转换的规律 和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 而且 有助于在实践中利用这些技巧去获取更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 会话分析; 话轮转换; 毗邻应对 ; 插入序列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44( 2003) 04-0023-05 Abstract: T he resear ch of tur n-taking is the centr al issue in conv ersation analysis. T his ar ticle makes a sy stematic r esear ch on the rules of turn-t aking in co nv ersation in ter ms o f t ur n-taking , its for ms and its pr o cedures a s w ell. Simult aneo usly , the autho r sugg ests some co mmunica tio n str ateg ies o f turn-taking in conver satio n. T his resear ch can no t only help us furt her o ur know ledg e of the rules and st rateg ies o f tur n-taking in co nv ersation, but also benefit us to apply them into practice so as t o g et a better co mmunicatio n result . Key words: co nv ersat ion analysis; t ur n-taking ; adja cency pair ; inser tio n sequence
试析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特点

试析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特点引言口头交际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在一个口头交际中,一个人发言并且另一个人回应,这样的反复称之为话轮。
而在口头交际中,经常会产生话轮的转换,即一个人的话轮没有结束,但是被其他人打断,或者是因为话轮结束后新的话轮立刻开始。
这篇文章将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的特点和过程。
话轮转换的定义话轮转换是口头交际中,一个人的话轮被打断或是结束,然后另一个人开始发言的过程。
话轮转换常常是无意识的,而不是经过特意的协调。
话轮转换的类型在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有许多类型。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自发话轮转换自发话轮转换是指一个人的话轮结束,而另一个人立刻开始发言,而不需要明确的表示或者认为的协调。
例如,当一个人暂停发言,另一个人就会在这个时候接过话。
话题转换话题转换是指一个人的话轮结束后,出现新的话题。
新的话题可能是与旧话题相关的,也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
话轮争夺话轮争夺是指在一组人中,多个人同时竞争同时发言的权利。
话轮打断话轮打断指的是在一个人发言过程中,另一个人打断他们的话轮,并开始自己的话轮。
话轮延伸话轮延伸发生在一个人的话轮到达自己的结束之后,其他的人继续在话题上进行交流。
话轮转换的机制话轮转换的机制是指话轮转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和非语言元素。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语音和韵律语音和韵律通常是话轮转换的第一个信号。
例如,人们会使用较长的停顿或不寻常的声音模式表示他们的话轮可能已经结束。
这种变化可以是意识到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身体语言当一个人想结束自己的话轮并让另一个人开始说话时,他们可以使用非语言的身体语言来传达这个意思。
例如,他们可能停止直视听众,转而看另一个人,或者是点点头表示同意另一个人发言。
语言信号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使用特定的语言信号来表示他们的话轮到了结束的时候。
例如,在英语中,人们可能会说“anyway”或“so”来表明他们已经完成了说话的内容。
留学生汉语口语话轮交接研究

组。本文以刘虹《 会话结构分析》 对话轮交接的分析 理论 为研 究基 础 , 对采集到的 9 O组话 轮进 行 具 体 探 讨, 为留学生会 话研究和 口语交 际能力 的提 高提供 借鉴 和参 考 。
1 . 话 轮 交接规 贝
根据 刘虹 的研 究 , 汉 语 话 轮 交 接 的 规 则 有 三 大
会话分析学派 ( C o n v e r s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 作为话语 试 。 二、 基 于 留学生 自然 口语资 料 的话轮 交接 分析 分析 ( D i s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 ) 的一个分支 , 2 0世纪 6 0年 代末 7 O 年代初 , 由美 国社会学家 H a r v e y S a c k s 、 E m — m a n u e l S c h e g l o f和 G a i l J e f f e r s o n等 开创 。S a c k s 等 把 会话 参 与者 在 会 话 过 程 中所 得 到 的一 次 说 话 权 , 以 及从得到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 放弃说 话权 为 止 所说 的话 称 为 话 轮 ( t u r n ) 。会话 过 程就是 以话 轮 的不 断 交 接 为 基 础 完 成 的 , 得 到话 轮 再放弃话轮 , 一个话轮接一个话轮。S a c k等又提出 了会 话 的话 轮 交接 系 统 ( t u r n—t a k i n g s y s t e m f o r c o n — v e r s a t i o n ) , 它又两 个要 素 和一 套 规 则组 成 , 一 个 要 素 是话轮 构 成要 素 , 指包括句子 、 从句 、 词 汇 等 在 内 的 多种结构单位 ; 另一个要素是话轮分配要素 , 分为两 类, 一类 是 现在 的说 话者 指 定 下一 个 说 话 者 , 一 类是 有人 自选成 为下 一 个说 话 者 。一 套 规则 是 指 分 配话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话轮序列的研究

作者: 王召妍 郑新民
作者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上海200083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言文学
页码: 172-17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语码转换 话轮序列
摘要: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某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进行数据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分析与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师生话轮转换中,教师语码转换多发生在师生会话回合的第三个序列,转换的趋向通常呈汉英走向。
究其原因,教师汉英语码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制约,并且与学生即时反馈的教学内容掌握情况有关。
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教师语码转换是互动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实际运用中,受教师信念支配,以话题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起到解释、翻译和语篇衔接等作用。
《2024年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研究》范文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研究》篇一一、引言对外汉语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针对初学者的口语教材是这一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话题选择作为教材编写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以及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为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特点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其特点是语言基础、实用性强、话题贴近生活。
教材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汉语口语交流能力。
三、话题选择的原则1. 贴近生活:话题选择应贴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交通、问路、饮食等,以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
2. 循序渐进:话题的难易程度应逐步提升,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更高级的汉语口语表达。
3. 多样性:话题选择应具有多样性,涵盖文化、社交、工作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4. 趣味性:话题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四、常见话题分析1. 日常生活类话题:如购物、问路、交通、饮食等。
这类话题是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2. 文化类话题: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历史等。
这类话题有助于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社交类话题:如交友、聚会、旅行等。
这类话题涉及人际交往,有助于学习者提高社交能力。
4. 工作类话题:如求职、面试等。
这类话题对于有志于在中国工作的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方法与建议1. 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材中的话题进行筛选和调整。
2. 建议:在话题选择上,应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同时兼顾实用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此外,还应关注新兴话题,如网络用语、流行文化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六、结论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以及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获得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获得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获得一、首话轮的获得首话轮意义很大,它要引起整篇会话,使会话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常见的首话轮获得有以下几种:(一)称呼语。
称呼语在会话的开头部分,确定了会话对象,体现了会话对象的一些个人信息,能够引起会话对象的注意,便于开展后边的会话。
例:背景:小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小王:李明,李明!李明:看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什么事这么急?小王: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李明:哎呀,我的钱包!钱包不见了。
小王:这是你的吧?我在你的自行车车筐里发现的。
你可真是个马大哈,钱包都不拿好。
(汉语口语教程)在这段会话里,小王要与李明开展会话,但教室里有很多学生,为了能顺利开展会话,他喊出李明的名字,吸引会话对象的注意。
(二)客套语。
客套语用在开始部分的时候,一般表示初次见面或者和对方不太熟悉,用于打破尴尬的气氛,引起对方的注意,显得更加的礼貌。
例:英男:请问,田中在吗?同屋:他不在。
您是哪位?英男:我是李英男,麻烦您转告他一件事儿,行吗?同屋:没问题,你说吧。
英男:去大同的火车票买到了,星期五晚上九点半的。
同屋:对不起,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好吗?(汉语口语教程)这里的英男不认识田中的同屋,想问田中在不在,于是就礼貌地用客套语"请问"来引起同屋的注意,方便开始自己的会话,得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接应话轮的获得接应话轮是指对前一话轮的接应,是对会话得以进行下去的保证。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接应话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疑问类;二是非疑问类,接下来就对这两种接应话轮的类型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使用进行阐述。
(一)疑问类。
这个类型是指前一话轮是以一个疑问句结束,暗示对象进行回答,会话对象对疑问进行接应。
例:张勇:小丽,这个周末咱们去看画展怎么样?小丽:你还是找别人跟你一起去吧。
张勇:怎么?还在生我的气呀?小丽:上次,你说请我看电影,却让我白等了一个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话轮的获得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因此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显得越发重要起来。
话轮是国外语言学家sacks等人提出的概念,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是从引进开始的。
话轮的获得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首话轮的获得;一种是接应话轮;还有一种是抢夺话轮。
本论文仅对以上三种话轮的获得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具体呈现类型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话轮转换口语教材获得
一、首话轮的获得
首话轮意义很大,它要引起整篇会话,使会话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常见的首话轮获得有以下几种:(一)称呼语。
称呼语在会话的开头部分,确定了会话对象,体现了会话对象的一些个人信息,能够引起会话对象的注意,便于开展后边的会话。
例:
背景:小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小王:李明,李明!
李明:看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什么事这么急?
小王: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
李明:哎呀,我的钱包!钱包不见了。
小王:这是你的吧?我在你的自行车车筐里发现的。
你可真是个马大哈,钱包都不拿好。
(汉语口语教程)
在这段会话里,小王要与李明开展会话,但教室里有很多学生,为了能顺利开展会话,他喊出李明的名字,吸引会话对象的注意。
(二)客套语。
客套语用在开始部分的时候,一般表示初次见面或者和对方不太熟悉,用于打破尴尬的气氛,引起对方的注意,显得更加的礼貌。
例:
英男:请问,田中在吗?
同屋:他不在。
您是哪位?
英男:我是李英男,麻烦您转告他一件事儿,行吗?
同屋:没问题,你说吧。
英男:去大同的火车票买到了,星期五晚上九点半的。
同屋:对不起,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好吗?
(汉语口语教程)
这里的英男不认识田中的同屋,想问田中在不在,于是就礼貌地用客套语“请问”来引起同屋的注意,方便开始自己的会话,得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接应话轮的获得
接应话轮是指对前一话轮的接应,是对会话得以进行下去的保证。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接应话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疑问类;二是非疑问类,接下来就对这两种接应话轮的类型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使用进行阐述。
(一)疑问类。
这个类型是指前一话轮是以一个疑问句结束,暗示对象进行回答,会话对象对疑问进行接应。
例:
张勇:小丽,这个周末咱们去看画展怎么样?
小丽:你还是找别人跟你一起去吧。
张勇:怎么?还在生我的气呀?
小丽:上次,你说请我看电影,却让我白等了一个小时。
(汉语口语教程)
这个会话中,首话轮的发起是一个疑问句,提议两人去看画展,会话对象是小丽,她听到这个疑问句,知道是对自己的疑问,便对首话轮进行接应“你还是找别人跟你一起去吧”。
(二)非疑问类。
非疑问类的接应话轮是指前一话轮不是疑问句,是直接陈述的内容,对其进行的接应。
这样的接应分为两种:一是疑问型的接应;二是非疑问型的接应。
例:
小丽:张勇,快来看,这只小黑猫多可爱呀!
张勇:你喜欢猫?
小丽:你不喜欢吗?
张勇:一点儿也不喜欢,又懒又馋的,我对猫没什么好印象。
(汉语口语教程)
这个会话中,小丽直接陈述自己想说的内容,张勇对小丽陈述的内容用“你喜欢猫?”这样一个问句来接应。
三、抢夺话轮的获得
在口语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因为口语会话的发生常常是随机的,很容易对他人的会话是否结束进行误判,抢夺了话轮,但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这种现象不常出现,因为教材的编写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会话的开展十分有序。
因此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抢夺话轮出现的几率很低。
例:
张雨:你心里只有工作,根本就没有我!
李放:瞎说什么呀。
我这么拼命工作,还不都是为了你。
张雨:为我?我要见你一面多难啊!
李放:别急嘛。
等我挣够了钱,就换一份儿轻松点儿的工作。
(汉语口语教程)
这个会话中,首话轮的发起者张雨在抱怨丈夫如何,还没有讲完,李放等不及妻子的抱怨结束,着急为自己辩解,便用“瞎说什么呀……”打断了妻子的抱怨,抢夺了发言权,抢夺了话轮。
在首话轮的获得中,用称呼语获得的方式最为常见,其次是发问式、直接陈述式,最后是客套语。
在接应话轮的获得中,用疑问的获得方式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大,即很大比例的会话是由回答上一提问的接应方式来获得的。
参考文献:
[1]陈红玉.实用日常汉语会话[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明瑶.论语篇连贯与话语标记语的汉译[j].上海翻译,2005.
[3]陈平.话语分析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