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冲突言语事件中的论证话语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p. 2009

Vol.11,No.5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

第11卷第5期

收稿日期:2009-05-07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B067)。

作者简介:赵英玲(1966-),女,吉林四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语用学、话语分析和社会语言学研究。

汉语冲突言语事件中的论证话语分析

赵英玲,狄艳华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摘 要:冲突话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交际中意见分歧就形成争议,争议的过程就是话语冲突的过程。一个观点不能得到对方的赞成,就需要加以维护,这些维护观点、解决争议的说理过程就构成了论证话语。论证话语是冲突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就论题和论据这两个论证成分的线性关系而言,汉语冲突言语事件中的论证话语主要有三种论证结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结构。就论证结构的复杂性而言,冲突话语中不仅有单一论证,而且还有多重论证、并列论证和从属论证。另外,语料表明,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和举例论证是冲突言语事件中主要的论证类型。

关 键 词:冲突言语事件;论证话语;论证结构类型;论证推理类型

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758(2009)0520449206

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Z.S.Harris 首先使用的[1]。他于1952年在美国《语言》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话语分析》的文章。从此以后,话语分析在语言学文献中得到广泛使用,并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局面。现在话语分析已成为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蓬勃发展的交叉学科。随着话语分析研究的深入发展,语言学家们开始注意把话语放在语境中来考察,并对课堂话语、法庭话语、叙事话语、冲突话语等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使话语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关于话语分析的研究还很不完善。有关冲突话语、论证话语的研究还很少。所以近些年笔者对冲突话语展开了全面的系统研究[2-3]。研究发现,冲突话语作为一个言语事件其中存在大量的论证话语,论证话语是冲突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冲突话语中存在大量的论证话语?论证话语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论证模式又有哪些呢?本文依据收集的自然语料,以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来阐释汉语冲突言语事件中的论

证话语的构建,揭示论证话语的结构及论证模式,以深化汉语话语分析的研究。

一、冲突言语事件及论证话语的

界定

冲突言语事件(conflict speech event ),也可称之为冲突话语。Grimshaw (1990)把冲突话语称

为“conflict talk ”[4]

,Eisenberg 和G arvey (1981)把冲突话语称为“adversative episode ”[5],Krainer (1988)把冲突话语命名为“verbal discord ”[6],

Schiffrin (1985)把冲突话语称为“oppositional

argument ”[7]。不管采用哪种术语来命名冲突话

语或冲突言语事件,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地方,即一方话语与另一方话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继而产生话语冲突。冲突话语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许多言语行为和言语事件都包含在冲突话语之内,如争执、反驳、争吵、反对、争论等。

交际中意见分歧就形成争议。争议的过程就是话语冲突的过程。在冲突话语中,广泛存在着

论证话语,论证话语是构成冲突话语的一部分。Frans H.van Eemeren和Rob Grootendorst(1991)认为,论证话语是维护一个观点的一段完整的笔头或口头的话语。如果一个观点不能得到对方的赞成,就需要加以维护。那么这些维护观点、解决争议的说理过程就构成了论证话语[8]。

二、论证话语的结构分析

廖秋忠(1988)在《篇章中的论证结构》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论证结构这个概念,并作了系统的论述。廖秋忠认为,论证结构是根据语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它们的功能来确定的。语篇中“处于同一层次的两个语段如果它们之间存在着论题与论据的功能关系,那么它们便构成了一个基本的论证结构”[9]。王得杏先生在《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一书中对论证结构也作了一些阐述,并指出论题和论据是论证结构的两个必要成分,缺一不可,二者构成了论证话语的核心部分[10]。然而,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论证话语的结构是复杂的,其话语方式也是多变的。

1.论证结构的序列分析

尽管论证结构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可循的。研究发现,论证话语的序列结构主要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结构。

(1)自上而下结构(top2down structure)

自上而下结构是指论题在前、论据居后的论证结构。它是一种最典型、最常用的论证话语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树形图把这种结构展示出来。在树形图中,论题在上,论据居下。请看下面的例子:

甲(T1):有没有小孩呢?

乙(T2):没有,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要小孩。二人世界挺悠哉的。

 →甲(T3):还是应该要个小孩。有个孩子,会更有家的感觉,大人孩子共享天伦之乐,才像个家样;另外,孩子会给你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生儿育女是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嘛。

乙(T4):那都是传统观念了。

这是一个冲突言语事件,甲乙双方不仅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说明理由。这样,论题与论据的表达便构成了论证话语的说理过程。为了阐释自上而下结构,为了分析方便,我们以第三个话轮(T3)为例,首先按先后顺序把它分成小句,然后用数字把每个小句加以标识,具体如下:

论题:1.还是应该要个小孩。

论据:2.有个孩子,会更有家的感觉,

3.大人孩子共享天伦之乐,才像个家

样;

4.另外,孩子会给你生活带来很多乐

趣;

5.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6.生儿育女是生命的延续,

7.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嘛。

从宏观上看,小句1是论题,小句2~7是论据。它们共同构成论证话语。其结构可用树形图展示如下

:

图1 自上而下论证结构树形图

这个树形图具有三个层次,小句1居上,是第一层次;小句2、4、5居中,构成第二层次;小句3、6、7居下,是第三层次。从这个树形图和图中的数字标识不仅可以看出,论题在上,论据居下,而且可以看到小句之间的线性关系及序列关系,即论题在前,论据居后。进而构成自上而下的序列结构。从宏观上看,小句1是论题,其他小句都是小句1的论据。而从微观上看,小句2、4、5构成并列关系;小句3和小句2又构成了一个论证话语。小句2为小句3的论题,换句话说,小句3是小句2的论据。同理,小句5、6、7又构成一个论证话语。可见,同一个小句既可充当论题也可充当论据,这要看它针对谁而言,和哪一小句构成论题论据关系,和哪一小句构成论证话语。

(2)自下而上结构(bottom2up structure)

自下而上结构是指论据在前、论题居后的论证结构。如果说自上而下结构是一种常规的论证结构,那么自下而上则是自上而下的变式。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强调理由,突出论据。请看下面的例子:

 丈夫(T1):你看人家这孩子,十岁就上大学,真像样。

 妻子(T2):我看哪,十岁上大学未必是好

054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