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引起了学校、企业、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分析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实训基地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职业能力途径方法

实训基地文化是指在实训基地环境中,高职院校师生长期进行实训教学而逐渐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以及为实现实训教学目标而配备的硬件设施等各种精神和物质因素的总和。实训基地文化通过塑造思想、陶冶情操、引导取向、养成观念、培养技能,打造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目前,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基地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不平衡、不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等现象,影响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学生培养的质量。虽然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技能较高,但创新意识、环境适应、交流沟通及遵章守纪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较低,大大削弱了高职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大力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实训基地文化,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一、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1.积极支持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但系统规划不够。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的实施以及全国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的院校还专门成立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机构,研究和部署建设工作。一定程度上,广大高职师生能理解和认同实训基地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能够通过张贴标语、合理布局、统一着装等优化育人环境,通过技能比武、互帮互学和创新发明等创新育人载体,还通过纪律约束、安全教育、严格考核等加强育人管理,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由于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规划,造成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相脱离,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流于一般甚至处于低水平,且没有专业特色。在专业学科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方向不对、方法不多,极大地影响了其教育、激励、辐射等功能的发挥。

2.大力建设硬件设备设施,但软件投入明显不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达标率达到80%。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均制订有支持性资金投入的政策,因而,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发展迅速,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存在急功近利等因素,高职院校往往关注容易出成果、出政绩的硬

件,如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建设宏大的实训楼和创造优美的环境等,反而弱化了在基地文化建设层面虽重要、但不易显露的软件建设,甚至造成了硬件和软件严重不平衡,使实训基地的教学受到了影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还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教学人员素质不高、企业氛围不浓等现象,这些软件因素直接造成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维护修理保障不到位、学员素质不全面的问题。有的实训基地也在墙上悬挂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程序、工作安全规程,甚至还有一些与企业理念类似的口号,但这与实训基地文化软件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有的只是用来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从思想上认清、在行动上落实下来。

3.高度重视实践技能培养,但人文素养要求不高。基地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把培养学生成为“职业人”作为目标,如营造与企业工场相一致的仿真环境,推行与实际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制度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强化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片面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忽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做到以人为本,而使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过于重科技轻人文、重技能轻素养。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仅被当成德育工作的一个小环节而未受重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没有与培养人文精神相结合,没有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也没有与教育科技服务相结合,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理想追求和奉献意识等。

二、现代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和要素

1.职业能力的内涵。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受教育的学生仅仅有承担岗位任务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应包括全球经济背景下,岗位所需的多元知识和综合技能,如协调沟通能力、地域人文知识等,以适应在不同种族、地域和国家的工作环境;还应包括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新理念、新技术所带来的岗位任务变化所需要的知识,如应具备信息、网络等基础知识;还应包括当岗位发生转换时,适应不同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共同知识和技能。因此,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从就业观念、职业兴趣、职业技能和成功人物等方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职业素养,塑造新形势下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的高职生。

2.职业能力的特征。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和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许多专门技能如计算机操作等,早已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普通技能,岗位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即出现迁移。为了应对岗位需求的变化,仅有一种技能的员工很难在社会立足,而具备多种技能的员工普遍受到社会欢迎,即职业能力的综合,如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要求具有多个技能证书。同时,现代职业能力不再仅仅包括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是多种能力的整合,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广,职业能力更具广泛性。这就要求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始终保持紧跟前沿技术的训练水平和服务水平,向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环境,让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协同合作或自主自发地学习,以使培养的学生拥有更全面的职业能力。

3.职业能力的要素。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指从事岗位任务所必需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指从事岗位任务所必需的社会行为能力;专业能力指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三种能力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加具体的能力要素,如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制订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专业能力包括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职业能力要素描述了高职院校在高职生培养过程中所应坚持的标准,也要求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将职业能力要素贯穿全过程,融入每个环节。

三、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推动实训基地文化与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要从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专业学科建设要求出发,着眼于培养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的优秀高职生,对校内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全面设计、合理安排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任务。要明确实训基地文化和职业能力建设的内涵和关系,从硬件设施、实训环境、活动组织、办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重新塑造。要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协调各方,确保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系统、有序、稳步推进。要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队伍,总结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经验,把握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规律,提高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持续、稳定。

2.加大实训基地文化软件建设的力度。在高职院校持续投入实训基地硬件的同时,按照职业能力的标准,提高实训基地文化软件建设的投入。首先,要建立实训基地制度文化,加强对教学、学生、师资、设施等多种要素的管理,营造出严格有序、生动活泼的实训基地制度文化氛围。当制度被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学生的职业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其次,要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通过引进优秀的企业员工或选派实训教师到优秀企业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双师型队伍的水平。教师在实训基地育人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可以直接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氛围,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最后,要保障教学育人的质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检查、考核为措施,积极主动地建设好质量文化。应运用各种激励方式,提高师生的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质量技能,通过全员参与维护育人质量、育人环境和学校声誉,塑造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的高职生。

3.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注重高职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增强他们的社会能力,也是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大力倡导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融合时代精神,吸收一些国内外的先进职教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训基地人文精神。重视全体师生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到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基地内部文化交流和增强实训基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传播人文精神、推广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师生的素质能力,如在师生中开展实训基地校风学风建设活动,增强他们的奉献意识,发挥他们的技术才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移植到实训基地文化中,营造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环境,使高职生通过实训基地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理念,熟悉企业要求,适应企业管理,从而迅速且全面地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实训基地在厂房建筑、设备采购和质量安全等方面应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