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

合集下载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灌区是指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对特定地区进行灌溉的区域。

灌区管理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田灌溉的高效性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为了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开辟一个灌区信息化系统是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系统目标灌区信息化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灌区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精细化。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灌区的水资源进行精确测算和科学分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对灌区农田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提供灌区管理者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系统功能1. 水资源管理功能:- 实时监测和记录灌区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水位、水质、水量等指标;- 提供灌溉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功能,根据灌区的实际需求和水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分配;- 提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和分析功能,为灌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农田灌溉管理功能:- 监测和记录农田的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指标,实现对农田的精确灌溉;- 提供灌溉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功能,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灌溉;- 提供农田灌溉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3. 数据和信息管理功能:- 采集、存储和管理与灌区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水资源数据、农田数据、气象数据等;- 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灌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提供数据报表和图表的生成功能,直观展示灌区管理的情况和趋势。

四、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设备、服务器和数据库三个层次。

1. 前端设备:- 水位、水质、水量等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灌区的水资源状况;- 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情况;- 其他环境传感器:用于监测气象等环境因素。

2. 服务器:- 接收和处理前端设备传输的数据;- 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提供数据查询、分析和报表生成的功能;- 提供与用户交互的界面。

3. 数据库:- 存储与灌区管理相关的数据;- 提供数据的读写和查询功能。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扎根于水利信息化领域10年,华工电气在灌区信息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灌区信息化系统重点解决灌区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雨水测量、工情信息、项目管理、水费计收、配水调水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

●灌区需水分析系统
●灌区泵站监控系统
●灌区闸门监控系统
●灌区防汛自动预警系统
●灌区水库联合调度系统
●地下水三维仿真系统
●灌区综合管理系统
●灌区工情信息管理(GIS)
●灌溉综合数据库系统
●灌区面积情况统计
●节水改造投资统计
●灌区经营管理系统
●灌区水务公开系统
●灌区水务公开系统
●灌区水费计收系统
●灌区计费系统
典型案例
甘肃省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系统是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现实,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总结传统水资源管理经验并准确掌握流域相关信息基础上,开发完成的包括流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地下水三维仿真、洪水预报调度、灌区闸门监控、灌区水量数据采集、办公管理信息等综合内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灌区水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全面提升了流域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

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系统作为国内最早的流域信息化系统之一,主要包括:
✧疏勒河BS系统
✧三大水库联合调度系统
✧疏勒河控制中心与信息平台
✧疏勒河三维与地下水仿真系统
✧水雨情监测及水资源辅助决策系统✧值班系统。

灌区信息化施工方案(3篇)

灌区信息化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灌区信息化施工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实现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提高灌区运行管理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

3. 为灌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水资源信息服务。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方案1. 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分为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灌区各类数据,包括气象、土壤、水质、设备运行状态等。

(2)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层,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平台层: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和管理,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

(4)应用层:提供灌区管理、调度、决策、信息服务等功能。

2. 硬件设备(1)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水质监测设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等。

(2)传输设备:包括光纤、无线通信设备等。

(3)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

(4)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3. 软件系统(1)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负责采集各类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平台层。

(2)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和挖掘。

(3)灌区管理软件:提供灌区运行管理、调度、决策等功能。

(4)信息服务软件:为灌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水资源信息服务。

4. 施工步骤(1)现场勘查:了解灌区现状,确定信息化施工方案。

(2)设备采购:根据施工方案,采购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3)设备安装与调试:将设备安装到灌区现场,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试运行与优化:进行试运行,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指标

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指标

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灌区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指标包括灌溉自动化、远程监控、数据管理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指标。

一、灌溉自动化灌溉自动化是灌区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对灌溉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能够提高灌溉的精度和效率。

灌溉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因素,自动调整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确的水分管理,减少能耗和水资源浪费。

二、远程监控远程监控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信技术,实现对灌区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取灌区的土壤湿度、气象数据、水质等信息,通过远程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远程监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人工巡视和维护成本。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是灌区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灌区信息数据库,对灌区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模型建立等方法,对灌区的生产情况、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进行评估和优化,为灌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基于灌区信息化技术,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多种决策方案的支持系统。

通过整合灌区的各类数据、模型和算法,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对灌区的运行状态、水资源利用情况、灌溉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指标不仅包括上述几个方面,还涉及到网络通信、传感技术、人机交互等多个技术领域。

灌区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依托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灌区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流程。

此外,灌区信息化还需要与灌区管理、决策者和农民等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灌区信息化的技术指标是现代农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灌溉自动化、远程监控、数据管理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节水灌溉工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系统建设

节水灌溉工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系统建设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科技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的高效运用,能提升整体作业质量与技术水平,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融合应用,能对水利信息资源大力开发与利用,强调水利信息传输、共享、管理等效率与质量,为水利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条件。

同时,还会在整个水利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强调水资源的配置与开发,对环境保护也有显著影响。

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能提高信息收集、传递的效率,是水利工程现代化重要标志,并与我国信息化建设需求和科技发展水平相匹配,加强对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运用力度,整体技术水平较高,与国家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便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整体水平与能力均显著提升。

在加上国家各项政策和方针的贯彻与落实下,以小康社会服务的经济形势为基础、以水利管理和服务社会为宗旨,促进了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开展,各类信息资料最大化运用,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水利工作的不断发展。

1德州市李家岸引黄灌溉工程信息化建设内容水利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常规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调信息化技术手段引进与应用的必要性,能够对水利信息资源不足问题良好解决,保证水质检测、防汛减灾、工程建设等综合成效,带动现代化水利工程全面发展,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德州市李家岸引黄灌溉工程效能,在灌区已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进行整合升级,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李家岸灌区信息化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平台。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①信息中心整合升级(包括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智慧灌区软件系统、移动设备通信等);②信息分中心建设与升级(包括新建谭策屯信息分中心,崔许、宫家、牛角店信息分中心升级);③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包括渠首在线自动测流站建设1处、水质监测站建设3处、水位监测点升级5处、在线测沙系统建设3处);④总干渠沿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⑤测流车升级3处。

2节水灌溉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作用2.1为灌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南北两地的灌区有着不同气候的农业特征,而且部分灌区的面积变化非常大,同时与部分的灌区气候相比很多地方都以南方气候较为显著。

高扬程灌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高扬程灌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区信 息化 技术 的应用
杨斌
( 白银 市靖会 电灌工程 管 理局 , 甘肃 白银
70 2 ) 37 6
摘要 : 针对靖会灌区扬程高、 梯级 多、 泵站机组多的特 点, 用计算机技术、 采 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 研制开发 并应用了技术先进 、 实用强的集信 息采集、 优化调度 、 流量动 态监测为一体的靖会灌 区信息化 管理 系统 , 有效地改善 了工 程的运行管理状况 , 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 , 使灌区逐步迈向科 学化管理的轨道 , 效益显著。 关键词 : 高扬程; 靖会灌 区; 信息化技术 ; 用 应 1 靖会 灌区信 息化 工程概 况
控制 系统 、 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 、 泵 视频监 控系统 、 区用 灌 水管理信息化 系统 。
2 信息化技术在靖会灌 区的应用
为充分发挥靖 会工程的作用 , 使其成 为灌区经济可
持续 发展 的重要支撑 , 建设具有先 进技术水平和拓展性 能 、 泵站 / 集 闸门 自动监 控 、 ( ) 支 斗 口及管道 流量 / 水量 自动采集 、 会灌区信息化 管理平 台为一体 的信息化 系 靖 统 ,以建立 适应 社会主 义市场要 求 的供 水体 系提供信
前池 水位采 集 系统 、 管道 测流系 统 、 闸门监控及 自动化
水 位数据采集 系统主要功 能有 :定 时或实 时采 集 水位 数据 ;采 集处理 后 的数 据定时或 实时发 送到 管理 局; 自报 时间可设 置 , 使管 理局始终 可 以监 视测 站的工 作情况 ( ~2 可 调 )具 有 自检功能 , 时上报 电源 电 1 4h ; 定 量, 参数越 限、 传感器 异常等故障 随时报警 ; 可本地存储 数据 大于 6 万条 , 通信故障 , 若 恢复正 常后 , 中心可通过 查询 , 召回缺失数 据 ; 置 的参数 自动 写保 护 , 所设 也可 以 人工 强制保 护 , 人工强制保护方式下禁 止任何现场编 在 程 ;T R U具有 R 3 2 2串行接 口,笔记本 电脑可直 接连接 取 数 ;数据 进人数 据库 的方 式有 自动 录入 和人 工录入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第一部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2)第二部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4)第三部分技术方案选择与实施 (7)第四部分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构建 (11)第五部分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开发 (15)第六部分系统集成与测试策略 (19)第七部分应用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23)第八部分灌区信息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28)第一部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现代水利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实现对灌溉工程设施、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从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构成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成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用于支持灌区管理部门对灌区内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决策。

该系统旨在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效率,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其次,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灌区内的水文气象数据、土壤含水量、水质参数、农田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

这一层次通常采用传感器、无人机遥感等设备和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

2.数据传输层:主要负责将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

常用的传输方式有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数据存储则包括数据库、云存储等手段。

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清洗、融合和挖掘,形成具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应用于灌区调度、灾害预警、农业生产指导等领域。

4.业务应用层:根据灌区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和服务,如灌区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农业信息服务等。

用户可通过网页、移动终端等方式访问这些应用。

5.综合展示层: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将各类数据和信息呈现给管理者和使用者,便于理解和决策。

灌区信息化方案

灌区信息化方案

灌区信息化方案一、引言灌区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灌区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灌区信息化方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灌区信息化的意义1. 提升灌溉管理效率: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灌区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减少人力投入,提升灌溉管理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技术收集和分析灌溉用水、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可以合理调整水资源供给,避免浪费,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及时、准确的灌溉可以使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灌区信息化方案1. 灌溉监测系统:1.1. 传感器网络:在灌区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关键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1.2. 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实时数据监测、查询和预警功能。

1.3. 移动应用程序: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灌溉数据,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2. 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2.1. 数据收集与整合:整合来自灌溉监测系统、气象局、农业部门等各方的数据,构建全面、多元化的数据源。

2.2. 数据挖掘与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潜在的规律和关联性,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为灌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支持,包括灌溉计划、水源调度等。

3. 公众参与平台:3.1. 农民培训: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和应用。

3.2. 农民服务:建立农民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等服务。

3.3. 农民互动:建立农民互动平台,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种植经验和信息。

四、预期效果1. 提高灌区管理效率:通过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控制,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灌溉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灌溉用水供给,减少用水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灌区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

灌区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

2、控制管理阶段;控制管理阶段是在治理建设之后,以确保水 利设施有效的发挥作用和尽可能持久的维护水利设施寿命为目 的。特点:水在此阶段已由灾害形态转化为资源形态。
3、经营运作阶段;以经济的形式经营水利,国家、地方、用水 户从中获利,这是水利建设发展的最高阶段形式,也就是效益 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都达到了经营运作阶段,他们采用了大量 的先进手段和技术,实现了科学的经营运作,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许多数 据表明效益的高低与 集成一体化测传单元
实际照片
现场照片
测传系统示意
柔性集散特性
由单元构成网络。 由网络构成系统。 网络可随时构建 —— 柔性化 系统可按需构建 —— 集散化

——充分适应各级渠网条件
灌区干线通讯系统
至中心
数据站点
系统原理示意
配水员 PDA
斗 渠
I3RTUS
农渠
用水户 PDA
声管水位测传单元系统
1、是一种非接触测传一体化的单元系统 2、是一种可以自由链接的单元系统
3、是一种实用、经济、易维护的水利专业系统
图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运算速,度容量以及嵌入 是式模 式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迅速发展,在
1.地图匹配—— GIS 系统 合成数字地图
2.图像处理—— 用于图像检测 墒情
测传单元
测闸门开度
测传单元
Hj
Hd
h
永久性测量管
无线通讯原理
20世纪末,自攻击电台武器出现以来,战地隐形通讯技术迅速发展, 利用高科技手段,使通讯化整为零,形成不可摧毁的通讯网络。

接力通讯模式
U1 U2 ... Un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越发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意义1.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信息化建设技术和设备设施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1.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水资源信息化、土地资源信息化、作物资源信息化、气象资源信息化、农业机械信息化、灌溉系统信息化等多个方面。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传输速率、信息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三、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和设备3.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个方面。

3.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设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一些关键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遥感设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设备、自动灌溉控制器等。

四、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和前景展望4.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灌溉智能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4.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十分广阔。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一般包括:
1. 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建设灌区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实现对灌区水量、水质、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益。

2. 智慧灌溉系统:采用智慧灌溉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灌溉水源、灌溉设备、灌溉时间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灌溉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灌区工程、水资源、灌溉计划、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农业大棚、智能农田监控系统等,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5. 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数据等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灌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6. 智能化设备:采用智能化设备,如智能水泵、智能水表、智能阀门等,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7.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加强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实现可以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引言概述:灌区信息化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灌区管理进行全面、高效、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仪器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灌区水文、水资源、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灌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数据采集与传输1.1 传感器网络:在灌区内部布设传感器网络,用于实时监测灌区内各个关键点的水位、水压、水质等信息。

1.2 无线通信技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GPRS、NB-IoT等,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

1.3 数据采集与存储:建立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灌溉调度与控制2.1 智能灌溉调度算法:根据灌区内各个地块的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参数,设计智能灌溉调度算法,实现精确的灌溉控制。

2.2 远程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对灌区内灌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灌溉效率。

2.3 节水灌溉技术:结合灌区实际情况,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果。

三、水资源管理与优化3.1 水资源调度模型:建立水资源调度模型,根据灌区内各个地块的需水量和水资源供应情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分配。

3.2 水资源优化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提出水资源优化方案,包括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3.3 水资源监测系统: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灌区内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等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应急响应与预警4.1 灌区预警系统:建立灌区预警系统,通过对气象、水文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灌区内可能发生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警。

4.2 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灌区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人员组织、物资准备、紧急抢修等,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4.3 数据共享与协同:建立数据共享与协同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协同,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字灌区和灌区信息化建设

数字灌区和灌区信息化建设

数字灌区和灌区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灌区和灌区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热点话题。

数字灌区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灌区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实现灌溉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灌区信息化建设则是指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数字灌区建设的核心是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

数字化管理是指将灌区的各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灌溉水量、土壤水分、气象数据等,通过传感器、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

智能化控制则是指利用数字化管理的数据,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灌溉水的精准控制和调节,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水资源。

灌区信息化建设则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信息化管理包括对灌区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灌区的全面管理和监控。

信息化服务则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为灌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包括在线查询、在线预约、在线支付等。

数字灌区和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水资源,同时也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可以实现对灌溉水的精准控制和调节,避免了浪费和过度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则可以实现对灌区的全面管理和监控,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灌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数字灌区和灌区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实现对灌溉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一、引言灌区信息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灌区管理进行全面、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灌溉管理的精细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等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前台数据采集子系统、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和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组成。

1. 前台数据采集子系统前台数据采集子系统负责实时采集灌区各个节点的数据,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

采集方式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实时获取数据,并通过通信设备将数据传输到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

2. 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中台数据处理子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展示等功能。

该子系统具备实时性和高可靠性,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提供实时的数据监测和预警功能。

3. 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后台数据管理子系统负责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清理等操作。

同时,该子系统还负责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功能模块灌区信息化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 实时监测与预警该模块实时监测灌区各个节点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灌溉的安全和高效。

2. 水资源调度与管理该模块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3. 灌溉管理与控制该模块通过对灌区灌溉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对灌溉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4. 决策支持与优化该模块通过对灌区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匡助灌区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数据管理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系统还具备数据备份、恢复和清理等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灌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灌溉设施和管理机构组成的特定地域,用于供水灌溉农田。

为了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以及保障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灌区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灌区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二、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前端设备、数据传输网络、服务器端和管理终端。

1. 前端设备:包括传感器、监测仪器等,用于实时采集灌区的各项数据,如水位、水质、土壤湿度等。

2. 数据传输网络: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将前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

可选择使用4G、5G等挪移通信网络,或者搭建专用的物联网网络。

3. 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前端设备的数据。

服务器端可以采用云服务器,也可以搭建本地服务器。

数据存储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分布式文件系统。

4. 管理终端:提供给灌区管理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者手机。

通过管理终端,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灌区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

三、功能模块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远程监控与控制、报警与预警等。

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前端设备对灌区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

数据采集可以包括水位、水质、土壤湿度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2. 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存储和管理来自前端设备的数据。

可以使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实用的信息,为灌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

4. 远程监控与控制:通过管理终端,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灌区的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

例如,可以实时监测水位,根据需要远程开启或者关闭水泵。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标题: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灌区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灌区信息化系统是一种集成为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解决方案,可以匡助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实施步骤等内容。

一、系统架构1.1 硬件设施:灌区信息化系统的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传感器等,用于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

1.2 软件平台: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平台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监控系统等,用于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

1.3 通信技术:灌区信息化系统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

二、功能模块2.1 数据采集: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灌区水文、水质、水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测。

2.2 数据处理: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为决策提供支持。

2.3 远程监控: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灌区设备和水资源的远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三、实施步骤3.1 系统规划:首先需要进行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规划,确定系统的目标、功能和实施步骤。

3.2 系统建设:根据规划,进行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建设,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3 系统运行: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运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管理需求。

四、应用效果4.1 提高管理效率: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灌区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4.2 降低成本: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

4.3 优化决策: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匡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五、未来展望5.1 智能化发展:未来灌区信息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灌区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5.2 一体化管理:未来灌区信息化系统将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灌区水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灌溉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对策探究,以推动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改善。

一、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1.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等多种技术手段,已经在灌区水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可以对灌区的水文、水资源、土壤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对于灌溉水、土壤水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为决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进行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优化灌溉计划和水利工程建设。

GIS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灌区规划优化、农作物种植分布等提供科学依据。

2.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尽管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较晚,信息化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滞后,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地满足灌区水利管理的需求。

信息化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成本较高,而在一些偏远的灌区农田,由于土地分散和居民点远离,网络覆盖和设备的安装维护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影响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灌区水利管理中各类数据的共享和交换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和隐私等问题,造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智能灌溉的实时调度。

二、对策探究1.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应当倡导和支持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管理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和推广新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提高其与灌区水利管理的融合度和适用性。

应当适时对已有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进行更新和升级,提高其集成和智能化水平,以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管理。

灌区灌溉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灌区灌溉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灌区灌溉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灌区灌溉管理也在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灌区灌溉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精确和可持续。

本文将探讨灌区灌溉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包括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智能化系统的建设。

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灌区灌溉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灌溉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现在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灌溉系统的水位、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预测农田的水需求,优化灌溉方案,并及时调整灌水量。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灌区灌溉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智能化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灌区灌溉过程的智能监控和控制。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可以根据土壤、气候和作物的不同特性,精确确定灌水量和灌溉时机,提高灌溉的效果。

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监控灌溉系统的状况,并进行远程设置和调整。

此外,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也是灌区灌溉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感器网络和智能化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能力。

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水位、湿度、气温、降雨量等数据,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决策支持系统将大量的数据整合,通过模型和算法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和优化方案。

然而,灌区灌溉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包括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可靠性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保障。

其次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安全的存储和传输,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第三是农民的接受程度和培训需求,新的技术和系统需要得到农民的广泛接受和正确使用,因此需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应用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应用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运用现代水利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节约用水量为目标,实施节水灌溉,达到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水利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灌溉水源和地下水位、土壤湿度等水文信息。

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水资源信息,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精确调度灌溉水量和频次,提高用水效率。

2.灌溉系统自动控制:水利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灌区的自动化控制,包括灌溉水位、灌溉周期、灌溉时间等参数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通过将灌溉设备与计算机和传感器相连接,实现对灌溉系统的远程监视和控制,实时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方案,实现精确的灌溉管理。

这样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对灌溉系统的影响,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3.农田土壤水分监测和预测:水利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通过分析土壤水分数据,提供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实时图像和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和水文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预测依据,实现精准灌溉管理。

4.灌溉水质监测:水利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灌溉水质,识别和监控水质问题。

通过提供实时水质数据和水质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和处理水质异常情况,保证灌溉水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灌溉效果。

5.决策支持系统:水利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建立灌区节水灌溉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灌区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灌溉决策。

通过集中管理灌溉水资源信息、土壤水分信息、农田环境信息等数据,结合先进的决策模型和算法,为灌溉决策提供量化的分析和评估,明确灌溉目标和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和决策。

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土壤水分和农田环境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优化灌溉决策和灌溉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
面向经营运作的灌区信息化建设 是今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一、概 述
水利建设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治理建设阶段;治理建设是水利建设的最初阶段,其主要目 的是为了治理大旱与大涝所带来的自然灾害。特点:规摸大, 投资大。
2、控制管理阶段;控制管理阶段是在治理建设之后,以确保水 利设施有效的发挥作用和尽可能持久的维护水利设施寿命为目 的。特点:水在此阶段已由灾害形态转化为资源形态。
H 测量精度: 1mm
测量管长度: 0.4至5米
L
L
测量管直径: 50毫米
可以灵活的适应各种直接和间接检测需求
测流速 流量
测量单元
Hd
Hj
集成一体化
天线
具有量测功能。 具有数据存储功能。 具有数据收、发功能。 具有信息转发功能。
—— 集成一体化测传单元
蓄电池组
数传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低轨卫星通讯系统——起源于铱性星的失败
铱星原理—1、66颗定位卫星网络全球 2、将地面基站浓缩到太空 3、实现地面星际直接通讯
低轨卫星系统原理
______ 地域性流动覆盖
特点:
1 低通讯功率 高通讯带宽 2 直接面向行业应用
航拍无人机
无线接力通讯 技术
20世纪末,自攻击电台武器出现以来,战地隐形通讯技术迅速发展, 利用高科技手段,使通讯化整为零,形成不可摧毁的通讯网络。
我国是国际上水利建设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新中国之后的 历史时期,国力资源在水利建设上的投入比例巨大。目前,在建的项目还在扩 大,已建成的项目有许多都运行了十几年或几十年,许多灌区都在积极实现经 营运作机制,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正是要为促进和有效的推动实现经营运作 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一切应用技术和转化技术都应该满足系统经营运作 的需求。我国是一个底子很薄的国家,对能够满足系统经营运作的需求的应用 技术提出的要求很高,如:专业化、标准化、实用化、低成本、实时性等,这 些都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都要以充分满足灌区经营运作的 需要,才能实现建设效益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目的。
实时动态信息系统原理
通过干线通讯系统汇总各站点数据信息。 结合灌区基础数据库信息将数据处理成直接物理量。 形成灌区实时动态信息,供专家系统、自动监控系
统、现场调度人员使用。
该项工作设计在灌区数据中心数据处理设备上完成, 实现手段是一套 中心数据处理软件
系统主要指标
1 、量水精度:1 CM 2、 测量范围:2000 mm 3 、通讯频率:223 - 235MHz 4 、级联数量:125 5 、通讯距离:1- 4公里 6、 最大链接数据传输时间:20秒
接力通讯模式
U1
U2
...
Un
差转通讯模式
U n-1
Un
U n+1
无线接力通讯的优点
1、多米诺 关连结构, 2、由点到线,由线到面。 2、因地置宜,随用随建。
天线
传统量测模式 太阳能板

测井
压力传感器
数据装置 二次仪表 电台 电源管理器
电瓶
声管原理
——谐振管声学测频原理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陈遵在造江陵金堤 (公元512~518)时,曾利用竹筒听音来判断水 位,这可能是在工程上利用谐振管声学原理测量水 位的最早案例 。
设备维护
集中充电与保存 集中检测与标定 设备数字码注册
结论
1、是一种非接触测传一体化的单元系统 2、是一种可以自由链接的单元系统 3、是一种实用、简便、易维护的单元系统
中心
泵站
泵站
调度室
调度室
闸前水位
闸后水位
支渠
闸位 分水闸
值班员
干渠
数据中心站
分水闸1
分水闸N
测传方式
调度室
谢谢
二、面向经营的灌区信息化建设需求
• 1、专业化—— 水利行业专业化 • 2、标准化—— 有利于维护 普及和降低成本 • 3、实用化—— 适用于灌区灌溉条件与状况 • 4、实时性—— 满足灌溉作业的需求 • 5、低建设成本—— 建设的起 • 6、低运营成本—— 运营的起
灌溉信息化系统基本构成
水源
静态数据
测量水位
采用声管原理实现非接触水位检测 可以适用于任意大小灌渠结构形式 无雷击隐患
测传单元
h
测量管
测传系统示意
柔性集散特性
由单元构成网络。 由网络构成系统。 网络可随时构建 —— 柔性化 系统可按需构建 —— 集散化
——充分适应各级渠网条件
数据站点
支 渠
灌区干线通讯系统
管子对声音有极强的滤波效应,而且是性能非常稳 定的滤波器,当具备锁相放大条件时,即为谐振状 态,其频率只随管长变化,管乐器都是依据这一原 理制造的,乐器之王《管风琴》可称典范。
—— 频率F对应于空管长度H ——空管长度H对应于 水位高度L
传感器
H L
测量方式与结构
蓄电池组
数据处理模块
H
3、经营运作阶段;以经济的形式经营水利,国家、地方、用水 户从中获利,这是水利建设发展的最高阶段形式,也就是效益 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都达到了经营运作阶段,他们采用了大量 的先进手段和技术,实现了科学的经营运作,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许多数 据表明效益的高低与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经营运作水平有直接关系。
GIS
下方面:
1、通讯技术——较大分散区域、集中时间、实时性 2、末端量测技术——量大、简单实用、高精度、低成本 3、数字地理 信息技术 —— 时效性、高分辨
三、当前可借助的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1、低轨卫星系统将使通讯直接面向行业运营 2、图像识别技术用于航拍大大降低了GIS成本 3、无线接力通讯技术大大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4、声管测量技术是一种实用技术 5 、声管测传单元系统直接面向末端量水应用
系统原理示意
配水员 PDA
斗渠
用水户 PDA
斗渠
至中心
测传单元
用水户 PDA
支渠数据处理与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对接收数据进行分类、数据转换、数据合成, 计算出各观测点 的直接物理量(流量值)。 数据记录: 将各观测点数据对应渠系静态数据库,形成灌渠实时信息与记录。
该部分数据由调度员观察,及时掌握配水动态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