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合集下载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个行业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

灌区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统和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见灌区信息化建设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阶段。

在灌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内的灌溉水平和效率,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还是存在着一些规划与建设脱节以及难以维护和落实等问题,并且会对灌区正常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有效地提高管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效率及质量,为建立具有特色的管区管理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将会对我国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对策规划;在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虽然全国江河湖泊的面积很大,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比还赶不上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同时还是农业大国,农业支撑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灌溉。

根据我国2016年的灌区调查数据可知,截至年底我国的灌区总数已经达到了7807处,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为3304.6万h㎡,但是在参与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中,只有一百多处开展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建设,而且灌溉效率也比较低。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经达到了0.7以上,但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对灌区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规定才0.6,因此我国灌区急需开展信息化建设,以科学调配水资源、提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既可以保障灌区灌溉的质量,还能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该时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数据从采集到分析的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改善,完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根据对我国灌区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后可以发现,由于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比较难,因此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起步也比较晚,并且从基础和资金的投入方面来看也比较薄弱,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问题的阻拦,导致管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者:顾宇平一、引言1.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

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

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18
要实现信息的存储、管理和维护首先要把信息 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 管理和维护,一般借助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如Oracle、 SQL Server等。
应用包括信息查询、统计、报表输出、闸门/ 水泵的控制,以及为灌区建设管理中各项业务工作 (如水资源调配)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等。
1、《“十一五” 期间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指导意见》 编制;
2、《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出版; 3、《大型灌区 “十一五” 信息化试点建设总结》编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04
1 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编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05
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编制规划、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获批后再进行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
如何取舍,要根据需求,以符合灌区实际。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23
2.3.2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除了通信链路建设外,为了实 现联网,还要建设广域连接和局域连接的计 算机网络。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24
局域网络一般是在灌区管理局/管理处建设信息中 心,在信息中心配置若干台服务器和交换机、路由器等 设备,把局/处的计算机互联在一起,构成数据和软件 共享的硬件环境。同时通过路由与需要互联的外部机构 (上级机构或异地的下属机构)和分布于各处的信息点 (监测点、监视点和控制点等)互联以构成广域网络。
信息存储、管理和表达除了要满足业务管理的功能化需求外, 还必须特别注重数据安全保护等非功能化需求。例如,泄漏保护、 病毒防范、入侵阻挡等等。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030
2.3.5 应用软件
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其他建设内容都看得见、 摸得着,就是计算机软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 软件又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发挥作用,取得效益的关 键内容。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优秀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等工具对灌溉、施肥、农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智能化管理。

大型灌区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目前的灌溉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人工成本高、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对农作物的保证很难达到更高的标准,还可能造成水的浪费和土地流失等问题。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精准灌溉,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通过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将灌溉水需求与作物需求相匹配,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实现高产、高效、高质、低耗的农业目标。

同时,还可以实现“百姓自己管水”的情况。

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进行线上关于灌溉的交流,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指导。

另一方面,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管理,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升级和增值。

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生产,包括种植养殖、条件调控、保障农产品安全从而提高品质方面的管理。

同时,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社会的连接,可以实现营销渠道的拓展,增强商业竞争力,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市场预测和信息反馈,减少损失和浪费。

总之,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农业信息化应用,将为改善农民工作生活、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做出贡献。

未来,我们应该在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实现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大型灌区是指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将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的区域。

我国具有大量的大型灌区,其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型灌区管理和农业生产也面临诸多挑战。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大型灌区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科学调度和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浪费。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大,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资金支持。

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进行支持。

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比如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三、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1.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创新资金支持方式,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

2. 强化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

应该加强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从事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3. 完善信息化系统应用。

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和可靠性,确保信息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运行。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大型灌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大势所趋,已成为农田灌溉、排灌结合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探讨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化建设对大型灌区的影响及意义。

一、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灌区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提高管理、运行、监控、数据采集等方面的效率和水平。

目前,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灌区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灌区水资源、设备等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了对灌区运行状态的把控能力。

2. 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提升。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水资源、土壤墒情等大数据的高效采集、存储和分析,为农作物的精准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3. 信息化技术在灌溉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农田灌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减少了用水浪费。

4. 资源平台共享化的促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不同灌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轻了对水资源的单一依赖。

上述发展表明,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将更加普遍地应用于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灌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 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融合。

未来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将迈向更高层次的融合,将土地信息、水资源信息、气象信息等各方面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系统(简称灌区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全国大型灌区提供综合管理和决策支持的信息化系统。

该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灌区相关数据,实现了灌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为灌区规划、决策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灌区信息化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模块:1.数据采集和存储模块: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时采集和监测灌区的水文、气象、土壤、作物等各类数据,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合理分层、分级和分类管理。

2.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在采集和存储数据的基础上,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分析灌区的水文特征、水资源利用效益、水质安全风险等因素,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决策支持模块:系统根据灌区的规模和管理需要,提供多种决策支持工具和模型,如水资源配置、灌溉调度、水权交易、灌区规划等,帮助灌区管理者进行决策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4.监测预警与管理模块:系统实时监测灌区的水文、气象等指标,利用模型和算法进行预测和预警,对灌区的管理进行智能化和精细化,帮助管理者及时响应和调整灌溉方案,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风险。

5.信息共享和协同模块:系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等方式,实现灌区内部和灌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促进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6.可视化展示与综合查询模块: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灌区的各类数据和指标以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示,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和查询功能,帮助管理者了解灌区的整体情况和运行状态。

7.安全管理和权限控制模块:系统设置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权限控制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通过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绿色增长。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

标 准 化 ,信 息 化 建 设 专 家 组 跟 踪 监 督把 关 , 保 证 国家 投 资 和 地 方 配 套 经 费 用 到 实 处 ,产 生 最 大 的 效 益 。 非 试 点 灌 区 也 可 以 自筹 一 些 经 费或 在地 方 支 持 下 进 行 探 索 性 建 设 ,参 照试 点 灌 区 的 规 划 ,请 专 家 组 成 员 担 任 顾 问或 帮 助 设 计 ,针 对 骨 干 工 程 或 关 键 控 制 点 进 行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探 索 , 为 国 家扩 大试 点 面 打 下基 础 。
厂 _ ]
竺里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
赵 飞 解 瑞
( .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 水 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研 究 院 ,新 疆 乌 鲁木 齐 8 0 0 ;2甘 肃 捉 业 工 程 咨 询 设 计 所 , 甘 肃 兰 州 7 0 7 ) 1 新 50 0 . 3 0 0 摘 要 : 灌 区 信 息 化 技 术 是 计算 机 自动 控 制 技 术 、 互 联 网技 术 、 多媒 体 技 术 、 通 信 技 术 、 传 感 测 量 技 术 等 多项 先 进 科 技
与 国外 先 进 国 家 相 比, 我 国灌 区 信 息 化 建 设工 作 总 体
上 还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目前 也 有 些 灌 区 在 信 息 化 建 设 方 面 做
了不 少 工 作 ,取 得 了 初 步 成效 。 甘 肃 景 泰 J 电 力 提 灌 工 程 灌 区 通 过 实 施 “ 4 ” 项 I I 98 目 ,建 立 了灌 区 用 水 信 息 管 理 及 泵 站 计 算 机 监 控 系 统 , 加
式 、服 务方 式 以及 工 作 作 风 转 变 的 重 要 手 段 。 首 先 , 对 于 试 点 灌 区 ,试 点探 索 阶 段 的 建 设 目标 主 要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 赵江涛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 赵江涛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赵江涛摘要:为了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信息化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提高了合理高效地输配水资源,针对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分别对灌区信息化应用内容、信息流程、主要建设模块进行简要规划,为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发展对策规划引言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1灌区信息化的规划路线研究1.1灌区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我国的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但是赶上了科学技术腾飞的黄金时期,可以快速的建设灌区信息化体系。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指出,需要打造系统性的水利系统,加快灌区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不断落实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我国水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

在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时,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需要加大相关资源的投入,为灌区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了保障各个地区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质量,提高各个区域之间灌区的系统衔接效果,需要制定统一规范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标准。

如单位农田的灌溉标准、水资源的容量配置、灌区水库的储水等信息进行合理的规定,以保障灌区信息化建设之后的数据兼容性和水利数据的实时共享,充分的利用灌区信息化系统的优势。

避免由于系统不兼容和信息化系统配置低等问题的发生,给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在超级台风来临时,很可能造成江河湖海的水位上涨,此时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则可以发挥出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时的泄洪与蓄水,以保障农田的安全与人民的安全。

1.2投资路径的拓展在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时,为了保持工作开展的连贯性与统一性,需要保障投资资金的稳定性。

因为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涉及到非常多的基层一线勘查工作,且工作量和工作内容非常多,若是资金无法保证一定的稳定,则无法保障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质量。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发展的趋势。

在灌区水利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水利管理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国内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及对策的制定。

目前国内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许多灌区水利管理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导致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效果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滞后受制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许多灌区水利管理单位的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滞后。

旧设备性能落后,难以满足当前灌区水利管理的需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信息化系统应用范围狭窄目前国内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单一的信息采集、存储和查询方面,很少涉及到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高级应用。

4.信息化与管理的脱节部分灌区水利管理单位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导致信息化系统与实际管理工作脱节,无法有效发挥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探究:1.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培养一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灌区水利管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能力。

2.加大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换代信息化设备,保证设备性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提高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拓展信息化系统应用范围拓展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方面进行深入应用,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结语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灌区水利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建设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加大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力度、拓展信息化系统应用范围、强化信息化与管理的整合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灌区水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大型灌区作为涉及农业、水利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项目,其信息化建设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展开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1.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灌区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信息传递和管理效率较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应用,大型灌区开始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水资源、土地利用等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目前,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在人员管理、水资源管理、灌溉设备管理、灌区监控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者可以实现对灌区内各项工作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信息化系统也为灌区内的农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可以随时了解到灌溉计划、气象信息等,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

1. 技术应用不够成熟尽管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很多地方,技术应用仍不够成熟。

一些灌区信息化系统存在着数据传输不稳定、设备兼容性差、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信息孤岛问题在一些大型灌区中,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对独立,不同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导致了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了系统整体的效率和协同性。

3. 缺乏专业人才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现实中很多大型灌区缺乏相关专业人才,这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 加强智能化建设未来,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将趋向于智能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灌区各个环节的智能监测、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2. 数据集成与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与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协同作用。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灌区水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灌溉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对策探究,以推动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改善。

一、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1.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等多种技术手段,已经在灌区水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可以对灌区的水文、水资源、土壤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对于灌溉水、土壤水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为决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进行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优化灌溉计划和水利工程建设。

GIS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灌区规划优化、农作物种植分布等提供科学依据。

2.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尽管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较晚,信息化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滞后,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地满足灌区水利管理的需求。

信息化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成本较高,而在一些偏远的灌区农田,由于土地分散和居民点远离,网络覆盖和设备的安装维护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影响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灌区水利管理中各类数据的共享和交换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和隐私等问题,造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智能灌溉的实时调度。

二、对策探究1.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应当倡导和支持信息化技术在灌区水利管理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和推广新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提高其与灌区水利管理的融合度和适用性。

应当适时对已有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进行更新和升级,提高其集成和智能化水平,以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管理。

灌区信息化建设

灌区信息化建设

灌区信息化建设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灌区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和运行,以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水利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将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成为水利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灌区作为农业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和运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败。

传统的灌区管理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进行信息化建设。

二、意义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灌区水文、水资源、灌溉设施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灌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其次,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灌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灌溉效果。

再次,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灌区管理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三、主要内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灌区信息平台建设、灌区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灌溉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等。

首先,灌区信息平台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建设灌区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灌区内各种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为灌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灌区水文监测系统是实现灌区水文数据实时监测和分析的关键,通过建设灌区水文监测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灌区内的水文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灌溉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提高灌溉效果和减少人力投入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灌溉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灌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灌溉效果。

四、发展方向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数据共享与应用、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支持等。

首先,灌区信息化建设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数据共享与应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益。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篇文章就将深入研究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灌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解决方案信息化建设是灌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提升灌溉工作的速度和成效。

可是在实际进行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据格式偏差较大、目标规划和实际建设不符、信息建设管理能力较差、信息建设管理任务分配不当、设备维修保养资金过高或者建设资金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影响灌溉工作的成效。

1概述当前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1.1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建设中的数据格式不同,所以概念和分类不清晰。

如果负责设计的部门各自为营,那么建设水平就无法提升。

整体的数据库标准化程度较低,所以在储存数据工作环节难以达到一致要求,不能完成信息共享的目标。

其次,在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设备不同也会影响信息资料的精准性。

最后,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计划和现实严重不符。

实际建设过程当中,实际条件不可避免的会和规划内容有所误差,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灵活地调整工作方案,那么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建设问题。

1.2灌区信息化建设实施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偏差,直接影响数据品质。

有些建设区域重复出现,所以导致整个数据源非常混乱,矛盾且复杂的建设体系无法支撑正常工作。

而且,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各个施工团队的技术手段不同,所以无法确保整个系统建设的统一性,更不利于二次开发工作。

其次,工作人员权责分配不明确,无法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效力。

在基层的服务体系当中,负责信息运行的工作者并未参加前期的项目建设工作,所以并没有收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导致工作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最后,有部分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偏差,而且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尽管水利工程建设能力较强,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能力偏弱,直接影响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1. 引言1.1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的意义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型灌区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的调度平台,实现对灌区内灌溉设备和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了人为误操作和管道漏损,提高了水利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农田设施的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情况等关键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分析,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灌区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1.2 研究背景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大型灌区进行管理和运营的过程,旨在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实现灌溉水平衡、节水高效灌溉和农业生产智能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大型灌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传统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数据孤岛问题突出等,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

因此,加强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我国也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1T01:16:47.469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10期作者:白安娜[导读] 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未白安娜白水县水务局,陕西白水,715600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灌区建设,灌区发展策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在全面展开,其不仅可有效提高灌区综合管理质量与灌溉效率,亦可解决传统管理手段所存在的各项弊端。

1、灌区信息化建设基本阐述1.1、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思路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可改善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后续运营管理压力,同时,亦可为灌区决策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数据资源,灌区相关数据实时传送并保存在对应的存储空间,而这一过程为数据的标准化整理与分析创造良好条件,而决策者可依照这些数据所体现的灌区具体现状,进行更为科学的决策,解决传统决策管理所存在的主观问题。

1.2、高校管理手段与模式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为灌区管理过程提供更为科学的管理手段,相关人员借助信息化平台以及相关传感器等,快速获取灌区各类设备的运行信息以及灌区当前现状,并可为灌区水资源调度以及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对应的运行参考。

随着我国灌区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可全面强化灌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解决传统管理过程所存在的协调与信息共享问题,全面改善灌区管理水平,健全整个管理体系。

2、当前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2.1、建设投入问题2.1.1、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我国灌区工程规模庞大,相关部门长期重视灌区硬件建设,灌区整改与优化投入更是十分庞大。

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很多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灌区工程投资金额甚至不足相关计划投资额度的30%。

资金短缺、配套设施不全已经成为灌区的普遍现象,这让原本已在建设中的信息化平台难以发挥自身的工程效益。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摘要: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原则。

在信息时代,灌区管理中应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灌区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大灌区信息化建设力度,本文首先说明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相关概念和现状,然后重点对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规划1. 灌区信息化建设概念所谓灌区信息化建设,通常指的是综合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射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灌区整体作业水平,并且形成独立、智能的运行模式。

灌区信息化建设实际是建设信息化的系统,其中涵盖了诸多内容,比如灌区数据库信息收集、信号传输、通信计算机网络硬件保障系统、闸门控制系统、用水调度系统、业务服务系统等。

受到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技术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建设信息化灌区,并且建设试点在不断增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在不断加大。

2.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一方面,缺乏统一完善的灌区建设规划标准。

当前很多地方按照监督方案制定灌区信息化建设方案,每年不同非中标公司负责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而不同公司在研究水平、规划方向、公司资质方面差异性明显,不同服务公司有着不同的服务体系,各个公司之间无法全部透明地进行技术交底和实时沟通,导致重复建设的情况以及设计空白等问题时常发生。

二是灌区维护管理不到位,养护成本偏高。

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使用的设备设施较多,这些设备设施存在一定的差别,一些早期的灌区在建设中需要不断更新老旧设备,如果维护资金短缺那么会导致一些设备难以及时更换,导致后期维护难度增加,维护频次提升,进而造成维护成本增高。

这不利于灌区的长远发展。

3.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3.1 规划阶段第一,就灌区信息化规划设计质量给予高度重视,保证科学地完成灌区信息化建设,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在保证灌区高效运行的同时节约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者:顾宇平一、引言1.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

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

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

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

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使管理目标更加具体明确,部门之间协调得力,最大程度完善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水平。

灌区信息化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网络技术的集信息采集、目标控制和信息传输为一体的集成化信息系统;软件则是能使硬件发挥最大效用的,将信息整理、计算、分析,以实现辅助决策、科学调度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总称。

二、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 大型灌区的重要地位大型灌区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人所共知,402个大型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2.4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13%,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大型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2%,商品粮率达80%,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近1/3,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提供了占全国总量约1/7的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受益人口2亿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灌区良好的人工生态体系起到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抑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威胁等作用,部分大型灌区还承担其区域水资源调配的任务,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托。

2.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是实现部党组新的制水思路的要求。

信息化是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要解决新世纪水利面临的三大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治水思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水利的现代化。

灌区信息化是提高灌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的重要措施,是灌区今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2)是提高工程安全运行保证的关键措施很多灌区本身就具有防汛任务,尤其山丘区灌区,傍山渠道多,集雨面积大,容易形成坡面径流,威胁渠道或建筑物安全。

通过信息化建设,对水雨情实时监测,及时分析对比,提出防汛预案,最大程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重要途径从灌区本身需求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管理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相对滞后的问题,灌区管理和行业管理大量资料信息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全面了解灌区及行业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灌区管理目标无法量化。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更加有效的管理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使效益最大化。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用水户对灌区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信息化建设可提高灌区为用水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用水户适时、适量、安全供水。

4)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灌区传统配水方法无法实现实时适量调配,且难以有效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影响自身管理水平提高,水的利用率偏低。

信息化建设最大优势就是大大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行手工无法完成的大量信息后处理,制定出科学的灌溉、排洪调度方案,从而提高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5)是促进农村水利行业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手段过去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发动群众,管理主要靠经验,靠拍脑门,数据不完整,而且时效性差,管理十分粗放。

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管理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适时性,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促进行业管理现代化。

3. 灌区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为解决灌区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等问题,国家自98年开始进行“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投入专项国债资金,为灌区更新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不断解决灌区骨干工程问题的同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也逐步提上日程。

灌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大型灌区信息化的发展1. 灌区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大型灌区信息化”是在综合多年来灌区管理和技术手段发展的基础上,高度整合、提炼的全新概念。

首先,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灌区就开始进行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研发应用。

如:以湖南韶山、河南人民胜利渠等为代表的闸门自动控制系统,以及80年代后期以甘肃景电等为代表的泵站自动调度系统等。

其次,很多灌区也都在探索自动测报、自动计量等方面的工作。

如:在建筑物量水的基础上安装自记式水位计、明渠流量计、遥测水位计等。

此外,大多灌区都曾建有自己的通讯系统。

如:早期很多灌区都建过的专线电话、陕西泾惠渠的无线对讲集群,以及后来宁夏青铜峡的数字微波等。

以上研发应用工作在当时称作“灌区自动化技术”或“灌区通讯调度技术”,实际上就是早期灌区信息化的雏形,这些技术的应用均在当时对灌区的管理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系统直到现在还应用于生产管理中。

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原本就标准偏低的所谓“灌区自动化”等技术也一直停留在研发试验阶段,而随着此类技术本身的高速发展,已建系统也逐步被淘汰或报废。

就目前来看,灌区管理手段仍然较为粗放,因此而产生的水量供需矛盾并未缓解,弃水损失也日趋严重。

2. 大型灌区信息化的正式提出2001年4月,水利部汪恕诚部长视察甘肃景电灌区时,对景泰灌区泵站自动调度系统给予高度评价,并批示:“景泰经验很值得总结推广”。

同年5月,为落实部长批示,农水司与灌排中心联合在湖南韶山召开了“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技术研讨会”,正式提出“大型灌区信息化”的理念。

农水司李仰斌副司长代表冯广志司长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

同年7月,翟浩辉副部长在农水司上报的会议材料上批示:“大型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部党组新的制水思路的要求,是提高工程安全运行保证程度的关键措施,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水的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根本手段”。

“将灌区信息化建设纳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着力推进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

2002年7月,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下发《关于开展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水灌[2002]09号)文件,正式启动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3. 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开展2002年8月,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灌区按照农水司的要求,组织编制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及3年实施方案,同年11月通过了由灌排中心组织的专家评估。

2002年11月,农水司根据评估意见以(农水灌[2002]15号)文件确定了河北石津等30个大型灌区为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在当年年度计划中开始安排实施信息化建设。

2003年8月,鉴于信息化是全新概念,无论是试点单位还是行业管理单位都无经验可循的实际情况,经过近一年试点建设工作的摸索后,在黑龙江召开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汇报座谈会”。

组织试点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相关企业等共同探讨了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问题。

农水司李代鑫司长发表重要讲话,并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2006年3月,试点单位对3年以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看到了成效,也找到了问题,为下一步工作调整和部署提供了基础。

四、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大型灌区信息化的建设内容包括灌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大型灌区行业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内容。

1.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灌区信息化概括起来就是测、控、传、软四个方面。

实践中人们通常把信息系统形象的比喻成人的工作过程,“测控点”就象人的五官和手脚,将信息收集,并转化为系统能够接受的方式(即数字化),上传给信息中心,亦或接受上级指令,转化为物理控制方式来控制目标;“数据传输”就相当于神经网络,上传下达各种数据、指令;“软件系统”就好比是整个系统的大脑,执行“思考”的功能,收集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通过各类软件分析处理,产生决策结果,如:管理调配目标或用水计划等。

1) 监测系统建设内容监测系统内容主要包括雨情、水情、闸位、工情、墒情、水质、气象和视频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和所处地域又有很大不同。

雨情监测。

在水库灌区和南方山区布点相对密集,而对于北方则可较疏,西北干旱地区则必要性不大。

目前主要采取的技术包括翻斗式、容栅式雨量计等。

水情监测。

水情包括水位和流量,是大型灌区信息化的基础数据之一。

一般情况下根据灌区管理单位的管理细致程度布点,主要是闸前、闸后,各级交接断面,重要配水点,以及在田间与收费相关的计量等。

目前水位测量采取的主要技术包括压力、浮子、超声波、声波、电容、磁滞伸缩等,流量监测除泵站管道输水部分有采用电磁流量计以外,基本都采用建筑物量水配合自动水位采集装置计算流量和用水量。

闸位监测。

闸位监测一般情况是结合闸门控制统一考虑,但不排除一部分目前由于投资或技术等原因,无法实现控制而仅仅监测闸位的信息点。

布点针对主要的分水、节制和泄洪闸。

主要技术有编码式、模拟量和超声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