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

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摘要:智慧水利是在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智慧型社会建设中产生的相关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创新应用。

文章以实现智慧水利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落脚点,探讨采取系列举措,从而提高对灌区水资源实施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能力,完善灌区管理机制,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进程。

关键词:现代化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体系;实现路径前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型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水利部在建设现代化灌区的目标中,提出了智慧灌区的理念,即以科技赋能管理,积极创设新型灌区运行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全面满足水资源开发需求。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灌区的核心内容与主要途径,灌区信息化就是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灌区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最大程度的利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相对应的能够提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

1.现代化灌区建设要求分析为稳步推动灌区现代化水平,实现水资源利用的高效化,日常管理的便捷化与整体调控的智能化,推动现有灌区管理生态提档升级,有必要从整体层面出发,依托上级顶层设计,着眼区域实际,梳理灌区建设要求,细化建设目标,廓清灌区建设基本思路。

灌区作为半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引水、输水以及配水等设施,实现对水资源区域性调配,以满足生产生活使用需求,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逐步进行灌区建设,形成覆盖面积广、数量较大的灌区建设格局。

根据水利部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共有大型灌区402处、中心灌区5200多处,小型灌区1000多万处。

灌区开发建设固然能够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确保水资源空间配置能力,但是多数灌区投入使用年限较早,老化程度较高,处于超期服役或者带病服役的状态,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既影响水资源利用效能,降低灌溉效益,又极易引发安全事件,增加灌区管理风险不确定性。

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为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进一步提高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确保灌区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强现代化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够提升灌区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科学调度资源节约用水,保证工农业高效生产。

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应该顺应灌区自身的特点,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为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索了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优化对策,以供参阅。

关键词:灌区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对策前言:新时代背景下,国内水利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给灌区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对此,有必要掌握好当下形势。

近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被广泛用于社会各行业领域中,信息化进程在农业领域当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对灌区信息化管理而言,也将起到关键的效用,可结合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农业灌溉节水潜力的最大化挖掘,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高效、合理运用。

1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1.1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信息化技术使用体系,没有渗透到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甚至许多水利工程管理依然在沿用传统落后的方式,大部分的灌区信息化管理仅仅满足于基本功能,譬如水位监测和供水量统计,灌区没有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理论支持不到位,实践经验匮乏。

1.2水利信息化管理方法缺少合理性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水利工程影响着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

我国属于水利工程建设大国,特别是南方区域,水系较多,水利工程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实行了持续性的优化与改进,现代化水利工程数量及规模日渐扩增,工程管理系统愈发复杂,对水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方法亟需提高。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摘要:当今社会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灌区信息化系统改革势在必行,利用高新科技力量提高大型灌区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局部到整体等方面,设计信息化系统改革措施,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坚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为灌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利信息一体化进程高速进步,建立一个信息化数据平台势在必行,做到水利工程实时监管,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可靠平台,对于农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的信息化系统是头等大事。

主要通过对国内信息化系统平台发展现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研究分析,设计一个灌区信息系统的建设框架,以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为理论依据,构建一个信息集中、实时共享的数据库,做到水利工程实时监管,多方共享的信息平台,提升灌区内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水资源调度的效率与成效[1]。

当前大型灌区所面临的问题灌区内业务复杂且繁重,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好地迎合了灌区业务的需求,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灌区业务的管理工作中,必定会事半功倍。

灌区业务信息化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不可能实现,所以灌区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迫在眉睫。

建立灌区水资源监测系统,雨水实时监测系统,水资源调度信息化系统非常重要,传统模式的灌区业务管理手段不适用与当今社会,技术陈旧落后,对水资源的浪费太严重,水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

加快构建灌区信息化系统,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传统化灌区的硬件设施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设备陈旧落后,已经不适用与现代水利行业,水利现代化必须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准则,科学技术不断适应国民生产力的发展,灌区现代化能够提升灌区管理的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保障。

实时信息监测手段不足传统灌区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基础设施陈旧,大量的观测工作主要是依靠人工,无法应对突发情况,例如,雨水情况、人员工作情况、天灾人祸,以及硬件设施的老化、失准。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灌区是农田水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灌区水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透明、耗时耗力、低效率等。

因此,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和监控,旨在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内容和方案1.灌区监测系统搭建灌区监测系统,包括水位监测、流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湿度监测等。

通过实时采集和传输监测数据,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2.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基于灌区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系统根据植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灌溉,避免水分浪费。

3.节水灌溉设备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微喷、雨水收集和利用设备等。

优化农田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农作物的利用效率。

4.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建立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对灌区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灌区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故障排查,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5.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灌区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模型建立和优化,为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溉方案和管理策略。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1.系统设计和方案制定阶段(2个月)确定项目目标,分析现状,制定信息化方案,确定技术方案和硬件设备选型。

2.系统建设和设备采购阶段(3个月)进行系统软硬件建设和设备采购,包括服务器、传感器、控制器等。

3.系统试运行和调试阶段(1个月)对系统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4.培训和推广阶段(1个月)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培训,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5.持续改进和优化阶段(长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四、预期效果和影响评估1.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节约用水成本。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第一部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2)第二部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4)第三部分技术方案选择与实施 (7)第四部分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构建 (11)第五部分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开发 (15)第六部分系统集成与测试策略 (19)第七部分应用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23)第八部分灌区信息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28)第一部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现代水利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实现对灌溉工程设施、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从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构成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成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用于支持灌区管理部门对灌区内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决策。

该系统旨在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效率,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其次,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灌区内的水文气象数据、土壤含水量、水质参数、农田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

这一层次通常采用传感器、无人机遥感等设备和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

2.数据传输层:主要负责将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

常用的传输方式有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数据存储则包括数据库、云存储等手段。

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清洗、融合和挖掘,形成具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应用于灌区调度、灾害预警、农业生产指导等领域。

4.业务应用层:根据灌区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和服务,如灌区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农业信息服务等。

用户可通过网页、移动终端等方式访问这些应用。

5.综合展示层: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将各类数据和信息呈现给管理者和使用者,便于理解和决策。

潘庄灌区自动化信息调度建设的应用

潘庄灌区自动化信息调度建设的应用

潘庄灌区自动化信息调度建设的应用摘要:信息化、自动化是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总结了德州市潘庄灌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历程和经验,论述了克服的技术难题和取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干渠;水情调度;信息化;自动化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潘庄灌区是一大型引黄灌区,地处山东省德州市西部,设计灌溉面积33.3hm2,渠首闸设计引水流量120m3/s。

潘庄总干渠自潘庄始尚庙止,纵贯齐河、禹城、平原3县(市),全长91.3km。

总干渠上各种建筑物178座,其中节制闸9座,渡槽4座,桥梁57座,干渠引水闸15座。

灌区自1972年开灌以来,极大的满足了灌区内的用水需求,为德州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总干渠水情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潘庄总干渠上建设有8个水情观测站,多年运行证明,超声波水位计性能稳定,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为灌区的计量供水、科学调度及总干输水安全提供了精准的参考数据;现地监控系统对堤林路管护和基层管理所的人身财产安全等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原水情调度管理系统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存在3方面的问题:8个测站不能第1时间进行汇总处理;不能方便快捷、随时获取信息;不能对总干渠上重要建筑物和险工险点进行全天候监控,尤其是无夜间照明设备夜间不能发挥作用。

2 总干渠水情调度管理平台改造方案确保总干渠输水安全有2大要素:根据总干渠沿岸水位变化情况,合理调控渠首引水流量和沿岸分水闸引水流量,确保总干水位在安全值下运行;能够及时发现总干渠上重要建筑物、桥梁、沉沙池上等险工险点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重大险情发生。

本着性能稳定、技术先进、节省投资、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原则,潘庄总干渠水情信息集中管理系统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确定为:2.1 通讯系统通讯系统各测站都采用2m的vpn专线,管理中心采用10m的vpn 专线,各测站与局中心的传输采用局域网传输。

2.2 水位自动测报利用原超声波水位计进行自动采集和发射,经水位数据缓存处理机,由rs-232接口进入以太网数据转换器进行tcp/ip数据的转换,再由vpn专线上传局中心,通过局中心接受软件,实现水位数据自动化的管理。

灌区信息化方案

灌区信息化方案

灌区信息化方案一、引言灌区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灌区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灌区信息化方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灌区信息化的意义1. 提升灌溉管理效率: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灌区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减少人力投入,提升灌溉管理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技术收集和分析灌溉用水、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可以合理调整水资源供给,避免浪费,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及时、准确的灌溉可以使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灌区信息化方案1. 灌溉监测系统:1.1. 传感器网络:在灌区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关键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1.2. 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实时数据监测、查询和预警功能。

1.3. 移动应用程序: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灌溉数据,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2. 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2.1. 数据收集与整合:整合来自灌溉监测系统、气象局、农业部门等各方的数据,构建全面、多元化的数据源。

2.2. 数据挖掘与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潜在的规律和关联性,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为灌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支持,包括灌溉计划、水源调度等。

3. 公众参与平台:3.1. 农民培训: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和应用。

3.2. 农民服务:建立农民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等服务。

3.3. 农民互动:建立农民互动平台,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种植经验和信息。

四、预期效果1. 提高灌区管理效率:通过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控制,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灌溉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灌溉用水供给,减少用水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牟杨桥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中牟杨桥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杨桥 灌 区的远程测控采集体 系, 实现对灌 区引黄干渠 闸门的可视化管理 与调度 ;并通 过信息化 系统管理灌 区基 本
数据库 , 提供决策 支持模块 , 做到整个 灌 区的实 时管理 、 科 学灌 溉、 合理 用水 , 提 高灌 区用水 管理 与调度 的现代 化
水平 。
【 关键词 】 灌 区; 信息化管理 ; 三维 G I S
中牟杨桥灌 区信息化 系统的开发 与建设
李 森 ,苏 超 ,李文平
( 郑 州天诚 信 息工 程有 限公 司 ,郑 州 4 5 0 0 0 8 )
【 摘 要】 本 文阐述 了如何通过对 引黄 干渠 内节制闸 、 进 水 闸、 斗 门测 流 、 水 雨情等测 点的 自动化监测 , 建设 中牟
中图分 类号 : T Vl l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4 7 7 4 ( 2 0 1 4 ) 0 3 - 0 0 6 5 - 0 4
D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Con s t r uc t i o n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ba s e d Sy s t e m i n
ar ea.
Ke y wo r d s :i r r i g a t i o n a r e a ;i n f o r ma t i z 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a l GI S
1 概
Ab s t r a c t :Re mo t e c o n t r o l c o l l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Z h o n g mu Ya n g q i a o I r r i g a t i o n Ar e a i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b y a u t o ma t i c a l l y mo n i t o r i n g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p o i n t s s u c h a s r e g u l a t i o n s l u i c e ,i n l f o wi n g s l u i c e,s l u i c e g a t e l f o w me a s u r e me n t ,w a t e r a n d r a i n f a l l s i t u a t i o n, e t c .i n Ye l l o w R i v e r d i v e r s i o n ma i n c h a n n e 1 .Vi s u a l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s c h e d u l i n g o f i r r i g a t i o n a r e a Y e l l o w Ri v e r d i v e r s i o n n l a i n c h a n n e l s l u i c e a r e r e a l i z e d.B a s i c d a t a b a s e o f t h e i ri g a t i o n a r e a c a n b e ma n a g e d t h r o u g h i n f o r ma t i o n — b a s e d s y s t e m, a n d d e c i s i o n — ma k i n g s u p p o r t mo d u l e i s p r o v i d e d,t h e r e b y r e a l i z i n g r e a l — t i me ma n a g e me n t ,s c i e n t i f i c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r a t i o n a l wa t e r c o n s u mp t i o n,r a i s i n g t h e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l e v e l o f wa t e r c o n s u mp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s c h e d u l i n g i n t h e wh o l e i r r i g a t i o n

灌区信息化设项目设计方案

灌区信息化设项目设计方案
灌溉采集监测监控系统: 包括水情监测、闸门监控等子系统。可实现对灌区渠道水位、流量等的实时监测, 及对闸门的监测;为灌溉调度提供及时的现场数据与快速的执行手段。
灌溉经营管理系统: 暂不建设
3.8.8.1
3.8.8.2
灌区综合数据库是灌区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数据是应用的基础, 为了掌握灌区水雨墒情信息、水费计收信息、工程运行信息等满足灌区水量调度、防汛抗旱的需要, 依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数据共享”的原则, 参照《全国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建设指南》, 开发出适合本灌区应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灌区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
1
灌区信息化设项目设计方案
XXXXXXXXX灌区
总干渠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编写: XXXX
校对:
审查:
批准:
文档修订历史
版本编号
变化状态
简要说明
(变更内容和变更范围)
日期
变更人
C XXXX
初稿
*变化状态: C――创建, A——增加, M——修改, D——删除
2
2.1
1.根据需求分析, 我们确定出本次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下面的五大部分: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XXXX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成应用, 对区内环境的影响是有利无弊。这是因为建设灌区信息化系统的目的, 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有针对性地提高灌区管理手段, 这本来就是一项对区内环境产生正面影响的活动。同时, 在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无须对区内地表植被等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说, 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应用, 对区内环境影响是有利无弊, 将给灌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理想的正面影响。

山东省潘庄灌区建设与发展浅析

山东省潘庄灌区建设与发展浅析

山东省潘庄灌区建设与发展浅析1. 引言1.1 潘庄灌区的背景潘庄灌区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处胶东半岛,是山东省重要的灌区之一。

潘庄灌区的形成,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地区农田普遍干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下,农民生活贫困。

为改变这种局面,政府决定在该地区进行灌溉系统建设,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生活。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潘庄灌区已成为山东省灌区建设的成功典范。

灌区内建设了完善的灌溉设施,如水库、渠道、水泵站等,有效解决了灌溉难题,提高了农田水利效益。

潘庄灌区还采取了多种农业技术措施,促进了农作物的品种更新和产量提高。

这些举措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生产方式,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潘庄灌区的建设历程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灌区的成立不仅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潘庄灌区的背景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懈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1.2 潘庄灌区的建设意义潘庄灌区的建设意义是多方面的。

潘庄灌区的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当地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潘庄灌区建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潘庄灌区的建设还有利于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潘庄灌区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潘庄灌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积极推动潘庄灌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对于促进该地区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潘庄灌区的规划与布局潘庄灌区的规划与布局是整个灌区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潘庄灌区规划了灌区边界和土地利用结构,确定了灌区的总面积和各类用地的比例。

根据灌区内各种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制定了灌区的分区布局方案,确定了各个分区的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越发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技术规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意义1.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信息化建设技术和设备设施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1.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水资源信息化、土地资源信息化、作物资源信息化、气象资源信息化、农业机械信息化、灌溉系统信息化等多个方面。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传输速率、信息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三、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和设备3.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个方面。

3.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设备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一些关键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遥感设备、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设备、自动灌溉控制器等。

四、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和前景展望4.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灌溉智能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4.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十分广阔。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了重要目标。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完成灌区各项工作,同时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主要针对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问题展开研究,其目的在于将大型灌区的职能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供水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大型灌区;通信网络系统;信息化系统引言我国的农业灌区大多建立于上世纪中期,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原因,这些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运行成本远高于水价;设备老化破损不配套;灌区的维护经费不足,财政经费不能足额到位;水费方式收取不合理,甚至部分灌区还在按灌区面积收费;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等等。

随着全球性水资源短缺,能够使灌区走向高效节水、科学管理、良性运行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1设计思路引大入秦灌区信息化系统,是一项以引水信息监测、水工设施安全监视和调水配水分析决策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工程。

其设计思路是以兰州新区供水中心为调度监控管理中心站,在灌区内的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分支渠、斗渠、水库进出水口部署量水自动测报站和视频监视站,配置量水测、控、报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利用或改造水工建筑物或量水建筑物,完成流量、水位、图像的自动获取,实现流量水位的远方自动采集,实现输水工况和水工设施视频图像的实时监视。

中心平台接收测控报信息,经调度决策系统生成调度指令,建立各专业数据库系统,为灌区运行管理制定科学的运行及配水调度方案、科学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调度方案,强化内部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和利用水平,提供一套切实可用的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紧密围绕运营机制、业务模式、功能需求、数据特性、传输体制和运行维护,合理选择通讯体系和组网方式;根据现地环境特征、渠系特点和功能需求,配置现场测流摄像监测设备、集控设施和供电方式;根据管控一体、集中调度、可视运行、系统集成、深度融合需求,部署中心平台设施;根据组织机构、基层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共享和功能需求规划设计架构。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一般包括:
1. 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建设灌区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实现对灌区水量、水质、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益。

2. 智慧灌溉系统:采用智慧灌溉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灌溉水源、灌溉设备、灌溉时间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灌溉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灌区工程、水资源、灌溉计划、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农业大棚、智能农田监控系统等,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5. 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数据等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灌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6. 智能化设备:采用智能化设备,如智能水泵、智能水表、智能阀门等,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7.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加强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上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实现可以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作者:冉俊林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4期摘要:我国大型灌区数量众多,粮食产量大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0%。

灌区是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也是农业水利化发展的典型案例,是农业产业慢慢走向旱涝保收发展的先进示范。

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分析全球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极端气象事件时有发生,水旱灾害屡见不鲜,我们的大型灌区身负保障粮食安全重要使命。

因此,做好大型灌区各项建设工作可谓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首当其冲,务必做到顺势而为,提升灌区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人民和社会以及国家所服务。

一、当前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现状分析首先是信息采集点稀缺问题。

因为信息采集点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不能有效获取水流各项特征指标以及灌区灌溉管理所需相关信息,造成使用水调度阶段一般仅靠经验加以操作,很多灌区尚未制定正规化、常态化的用水计划,不能和现有水情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等基本情况达成有力契合,无效放水情况多次出现,造成水资源大肆浪费,种植成效也不高。

其次是传输模式单一和信息化意识薄弱问题。

现在南方山区的很多灌区信息传输手段简单,对水情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进行單一监测,仅通过电话,亦或是整编后的纸质媒介实施传输,实效性低是主要问题,不能满足快速有效的调水需求。

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务必要有新型思想观念和新技术作为支撑,大型灌区若想达成信息化建设,就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思想,以及技术水准等,让灌区具备信息化发展根基,可以更好更优的应用信息化技术系统,对系统实施必要管理与维护,只有如此,方可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每一个细节上,发挥出预期效能。

最后是规划力度低且集成能力差问题。

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和建设阶段内,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章程和标准规定,出现的都是各自为政和自我封闭的情况,灌区和灌区之间的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与此同时,也未能和相关系统之间达成联网。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标题: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灌区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灌区信息化系统是一种集成为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解决方案,可以匡助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实施步骤等内容。

一、系统架构1.1 硬件设施:灌区信息化系统的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传感器等,用于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

1.2 软件平台: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平台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监控系统等,用于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

1.3 通信技术:灌区信息化系统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

二、功能模块2.1 数据采集: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灌区水文、水质、水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测。

2.2 数据处理: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为决策提供支持。

2.3 远程监控: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灌区设备和水资源的远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三、实施步骤3.1 系统规划:首先需要进行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规划,确定系统的目标、功能和实施步骤。

3.2 系统建设:根据规划,进行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建设,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3 系统运行: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运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管理需求。

四、应用效果4.1 提高管理效率: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灌区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4.2 降低成本: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

4.3 优化决策:灌区信息化系统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匡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五、未来展望5.1 智能化发展:未来灌区信息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灌区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5.2 一体化管理:未来灌区信息化系统将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1. 引言1.1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的意义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型灌区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的调度平台,实现对灌区内灌溉设备和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了人为误操作和管道漏损,提高了水利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农田设施的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情况等关键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分析,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灌区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1.2 研究背景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大型灌区进行管理和运营的过程,旨在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实现灌溉水平衡、节水高效灌溉和农业生产智能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大型灌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传统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数据孤岛问题突出等,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

因此,加强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对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我国也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小开河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探讨

小开河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探讨

【 关键词 】 小开河 引黄灌 区 信 息化建设构想
1 灌 区概 况 小 开河 引 黄灌 区始建 于 19 年 ,位 于 山 东省 北 部 、 93 黄河 下 游左 岸 , 纵贯 山东省 滨 州 市 中部 , 山东 省 大 型引 是
动 控制 系 统 和办 公 自动 化 系统 5 分组 成 。 部
19 年 , 9 8 小开 河 引黄 灌 区投入 运 行 以来 , 区各 管理 灌
所一直采用测流流速仪进行量测水工作 ,该测流方法不
仅误 差 大 , 且 职工 劳 动强 度 大 , 而 为提 高 灌 区现 代化 管理 水 平 , 0 3 对 灌 区进 行 自动化 测水 系 统 建设 , 目前 已 20 年 完 成 中控 室 、 首 站 、 则 站 、 集站 、 渠 里 孙 大寨 河 站 、 波 河 清 站等 5 站点 及 1 中心 站 的建 设项 目。 个 个
4 灌 区管理 信 息化建 设工 程 内容
小 开 河灌 区 信 息化 建设 工程 内容 主要 包 括 以下 7个 方面 : 网络 系统 、 频监 控 系 统 、 频 会议 系统 、 视 视 缆道 测 流
3 灌 区管 理信 息化 系统组成
灌 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 由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及 计算机网络系统 、 综合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闸门自
31 信息采集系统 .
采 用 超 声波 多普 勒 测 流设 备 H A C , 干 渠渠 道 — D P对
黄灌 区之一 。灌区控制区域包括滨州市的滨城区 、惠民
县、 阳信 县 、 化县 、 棣 县 5 县 ( )共有 1 个 乡镇 , 沾 无 个 区 , 8 67 自 村 , 计 灌溉 面 积 73 6个 然 设 . 3万 h z 灌 区主要 建 m 。该 筑 物 为 引 黄 闸 1 、 沙 渠 5 . m、 座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标题: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灌区信息化系统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智慧农业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农业生产管理者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一、系统架构设计1.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包括前端界面设计、后台数据库设计、服务器端设计等。

1.2 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采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进行数据采集。

1.3 系统安全性设计: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二、功能模块设计2.1 灌溉管理模块:实现对灌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实时调整灌溉方案。

2.2 施肥管理模块: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需求,智能化调整施肥方案,提高施肥效率。

2.3 病虫害监测模块: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病虫害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控制措施。

三、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3.1 数据分析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各类报表和图表,帮助管理者了解生产情况。

3.2 智能决策支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管理者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优化生产方案。

3.3 预测模型建立: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等信息建立预测模型,提前预测灌溉、施肥等生产活动。

四、移动端应用与远程监控4.1 移动端应用开发:为农民提供移动端应用,方便其随时随地查看灌区信息,进行操作和管理。

4.2 远程监控功能: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远程监控灌区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3 实时通知与报警:系统能够实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和报警信息,保障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系统维护与升级5.1 系统维护策略:建立健全的系统维护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备份等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2 系统升级与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和技术发展需求,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升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山东省潘庄灌区建设与发展浅析

山东省潘庄灌区建设与发展浅析

山东省潘庄灌区建设与发展浅析山东省潘庄灌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灌溉区域,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农村灌溉区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潘庄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潘庄灌区的地理特点、建设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潘庄灌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地理特点潘庄灌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渤海湾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腹地,是山东省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此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潘庄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山东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二、建设情况近年来,潘庄灌区的建设进展迅速,先后实施了一批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加快了灌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

目前,潘庄灌区拥有灌溉用水渠道、闸门等设施,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发展现状潘庄灌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粮食、棉花、油料、水果等农作物产量逐年攀升。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为地方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潘庄灌区还加大了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广了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加强了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稳定性,有效保障了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四、未来规划未来,潘庄灌区将继续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优化灌溉设施,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田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引导,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潘庄灌区还将积极开展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农田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还将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工作,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潘庄灌区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潘庄灌区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政策支持,努力实现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为山东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2)经济效益分析规划设计的编制要点及深度

4.2.1灌区概况
突出灌区特点的描述,主要从灌区区位、灌区类型、水利设施、已 建信息化工程、管理机构设置与管理几方面对灌区做总体介绍,重 点应放在水利设施和灌区管理方面。
附图1:灌区水利设施平面布置图
4.1信息化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4.1.2 技术方案
4.1.2.1技术方案选择原则
(1)技术方案尽量选择设备先进、运行可靠、成本低廉的成熟技术 (2)各系统技术方案要有机结合,优化设备配置和技术参数
(3)应尽量选择性能稳定的定型产品与设备

4.1.2.2技术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1)根据建设内容分章节对应编写格式。 (2)技术方案要对关键技术选型、技术实现方案、系统结构、设备 技术参数及性能进行详细阐述,并附有必要的系统流程图、结构拓 扑图、设备配置表等。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
2012.8.31. 山东.日照
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灌区信息化的建设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的促进作用 (2)灌区信息化的建设具有区域示范作用 (3)灌区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灌区现代化的有力保证和 重要步骤 (4)灌区信息化的建设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水利 灌溉要求的需要 (5)灌区信息化对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实现管理手段的 现代化,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灌区农村经济及社 会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 2 3 4 5 6
7
灌区信息化投资(估)概算表
建筑工程估(概)算表
单位:元
序号 一 1 2 3 二 1 2
工程或费用名称 通信系统 30米铁塔土建工程 40米铁塔土建工程 15m拉线塔土建工程 测控系统 断面测量站房 渠道测量站房 合计
单位
数量
单价
合价
座 座 座
座 座
灌区信息化投资(估)概算表

4.1.1.2 具体建设内容的确定
(1)信息采集系统:(位置、数量、内容、通信介质、设备配置) (2)闸门监控系统:(位置、数量、控制与通讯方式、设备配置) (3)视频监视系统:(位置、数量、控制与通讯方式、设备配置) (4)通信系统系统:(组网方式、通讯方式、设备配置) (5)信息中心和分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拓扑结构、组成、设备配置) (6)软件系统:(子系统划分、功能要求、数据容量和流量、访问频度) (7)基础设施改造
4.1信息化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4.1.3.2投资(估)概算的编制要求
(1)投资(估)概算要求按分项(估)概算列出明细表,标明相关内容单 价及对应的设备性能参数,分项(估)概算的内容要与建设内容及技术方 案相匹配。 (2)分项(估)概算要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作具体划分,设备要分别列出 单价和复价,并进行分类汇总;软件要求标明与费用对应的软件功能与性 能。 (3)系统运行涉及到的租用费用(如公网通信租用费)、培训费用、维护 费用等也应包含在投资(估)概算中。 (4)规划阶段、可研阶段的投资用估算,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投资用概 算,施工图阶段用预算,施工结束用决算。

2.3 信息化建设需求
(1)灌区资源的共享与利用需求 (2)行业之间信息交流的需求 (3)现代化技术在灌区的应用需求 (4)灌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3 灌区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3.1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
灌区信息化总目标是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 将现代通讯与测控技术、优化技术、数字视频技术、 WEB GIS技术、现代管理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灌区 管理。 建立一个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高速安全可靠的通 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为手段,通过水资源调度与决策支持、 灌区政务管理系统,实现灌区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 预测预警模型化、决策分析智能化、行政办公无纸化,彻底 解决灌区水源来水、水库调节、发电用水等的联合水资源调 度,充分发挥灌溉效益,极大地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为灌 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调度运行决策支持,促 进灌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已经形成
党中央国务院把信息化建设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地方各级政府在 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出台了不少的新举措,做为水利行业也把水利信息化建设做 为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必由之路。

(2)项目建设的技术应用条件已经具备
渠 首 站
路 长 站
史 官 站
冯 原 站
王 庄 站
澄 城 站
配 水 站
抗 旱 服 务 队
***水库灌区管理组织结构图
附图3:灌区已建水利信息化项目分布图
4.2规划设计的编制要点及深度


4.2.2规划设计年限
1)总规划:期限可考虑10-15年,信息化需求立足长远, 但应服从灌区总体发展规划。 2)近期实施方案:期限可考虑3-5年,信息化需求服从总 规划,并能兼顾灌区近期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及经济 发展因素。 3)年度实施方案:立足当年,信息化需求服从近期实施方 案,重点考虑水利设施、管理条件较好的区位和已建信息 化需完善的部分。
信息化建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在电力、 金融、化工等行业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2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2.1 技术需求
(1)基础条件建设 (2)已建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 (3)信息化系统整合和资源利用

2.2 管理需求
(1)灌区资料电子化的需求 (2)灌区业务数据自动采集与存储的需求 (3)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化调度的需求 (4)工程管理和安全运行的需求
4.1信息化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4.1.3 投资(估)概算 4.1.3.1投资(估)概算的编制依据
(1)投资(估)概算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编制。 (2)电子及设备安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发布的《电子工程建 设概预算办法、电子设备安装工程费用定额》HYD41-2005。 (3)土建及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依据所在地省、市、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估) 概算编制及费用标准》。 (4)(估)概算书的取费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发布的 《电子工程建设(估)概算办法、电子设备安装工程费用定额》HYD41-2005 。 (5)软件开发费用应根据软件开发周期、开发难度及投入的技术人员数量而定, 其费用建议控制在系统投资的15﹪左右。
4.1信息化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4.1.4建设与运行管理 (1)建设管理组织机构 提出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机构组成、管理职能及运行机制。有 条件的灌区最好建立专职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过程及 系统运行的业务管理工作。 (2)建设管理制度 (3) 运行管理条例 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条例,包括运行管理、故障维修、 应急处理等。 4.1.5效益分析与评价
4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
规划、设计是指导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整 理建设和管理思路的重要途径。完善、充分的规划、设计可以指 导项目的招标投标,也可以约束工程施工不偏离信息化建设内容 和技术方案,使分期分批、不同中标机构施工的工程项目都能够 无缝集成,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这部分主要介绍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讨论适合不同灌 区、不同情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制定,以及技术方案的比较、 分析和选择。要以指导灌区编制好规划、设计报告为目的,针对 性地给出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灌区信息化投资(估)概算表
其它费用汇总表
工程名称:****灌区信息化工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费用名称 建设单位管理费 规划编制费 招标代理服务费 建设工程监理费 设计费 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 工程保险费 定额编制管理费 工程质量监督费 合计(万元): 万元 金额(万元) 建设单位名称:*****灌溉管理局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费用名称 联合试运转费 引进技术和引进设备其他费 建设用地费 专利及专有技术使用费 生产准备及开办费 人员培训费 管理用具购置费 金额(万元)
4.1信息化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4.1.1 建设内容
4.1.1.1 建设内容确定的原则
(1)坚持以灌区需求确定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原则 (2)坚持以水利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信息化优先建设的原则 (3)坚持信息化建设一片收益一片,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4)坚持信息化总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年度实施方案协调兼顾的原则
4.1信息化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3)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技术方案的系统功能设计 ②实现设计功能的设备配置 ③设备选型的技术参数要求 ④系统功能的结构设计图 (4)对于设备的选择,要根据灌区实际条件、具体应用环境进行必要的 选型说明,同时要考虑灌区已建信息化系统设备的接入。主要设备要 列出具体的性能参数指标,还要注明是进口设备还是国产设备。 (5)对于应用软件技术方案,要从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块划分、 接口方式、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描述。 (6)对于灌区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与本规划拟建信息化系统如何衔接的 问题,可单独分节进行叙述。
灌区已经进行了部分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建设与工程运 行经验,这对于进一步的信息化工程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续建和改造后的灌区工程设施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绝大部分灌区通过实施灌区改造工程,对渠道及渠道闸点、渠道建筑 物大部分进行了更新改造。

(4)信息化建设技术上已经成熟
灌区信息化投资(估)概算表
安装工程费用计算表
工程名称:*****灌区信息化工程 序号 工程名称 直接费 建设单位名称:*****灌溉管理局 间接费 利润 税金 单位:元 小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