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区理论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穴区理论及应用
【摘要】“经穴区”应用理论,包含“经脉区”和“腧穴区”两方面内容,是五绝指针疗法在应用经络穴位治疗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延伸的应用技术学说,是对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全面应用经验的总结,主要涉及到了对络脉、浮络、孙络、孙孙络理论的认识、探讨与应用等问题。
【关键词】经穴区;经脉区;腧穴区;五绝指针疗法;穴位区;络脉;浮络;孙络;孙孙络
“经穴区”应用理论,是五绝指针疗法在应用经络穴位治疗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延伸的应用技术学说,这种学说的理论形成,仍然没有离开中医经络学说的本质,完全是对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全面应用而已;这个“经穴区”理论,又分为经脉区和腧穴区两方面内容,而这两方面的知识内容,都是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实质内涵,也就是经络学中的络脉、浮络、孙络、孙孙络等理论。
1经脉区
1.1经脉区部位和区域大小的确定
经脉区是指以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某一条经脉为核心,向外、向两侧延伸扩展的部位;向外延伸扩展的纵深部位,一般来说在人体某两条相邻经脉的中间位置;如:任脉区,以任脉循行路线为核心,向两侧延伸到任脉循行路线与肾经循行路线相隔的中间位置;从任脉左侧与肾经相隔的中间位置到从任脉右侧与肾经相隔的中间位置,就是任脉的整个区域,所以,我们称这个区域为任脉区。每一条经脉区范围的大小,是根据某条经脉的循行路线与两侧相邻的另一条经脉循行路线所相隔的距离确定的,如果两条经脉循行路线相隔的距离较远,那么,同是从两条经脉相隔的中间位置为区域边缘,这个经脉区的范围就较大,反之,如果两条经脉循行路线相隔的距离较近,那么,这个经脉区的范围就较小。
1.2确定经脉区应用理论的依据
经脉区应用理论的形成,不外乎中医经络学中早就叙述的浮络、孙络、孙孙络问题;也是多年来很少有人应用和探讨的问题。甚至有人久久的应用而不知所以然。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明络脉之法·络脉论》说道:“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自内而生出者,愈多则愈细小。”
《灵枢·刺节真邪》:“此必有横络。”或指较小的络脉。意为:络脉也称横络。
《针经指南》:“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意指经脉的位置较深,而从经脉横行别出位置较浅的分支则称为络脉。
浮络
浮络是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分支。在全身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它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孙络
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根据以上几段文献论述,从经脉的形成以后,人们只知如何应用主要经脉诊疗疾病,却忽视了对浮络、孙络、孙孙络的认识和应用;人们力求简单化,甚至只注重应用某些大穴来治病,忽视了众多“小穴”小小穴的作用。当然,在运用经脉时,也只是注重了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主经脉路线,而那些遍布全身、数以万计的孙络、孙孙络呢,为什么没有人应用,甚至很少有人提起呢?实际上,梅花针的治病法,就是运用了浮络、孙络、孙孙络理论;梅花针是祖国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诸多种皮肤针,如:七星针(7枚)、和丛针(针数不限)。滚刺筒和刷帚针等,使用时,都是以腕力弹扣刺激皮毛部位。治疗时,手持细柄,用针尖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扣打。比如,梅花针的叩击技巧是:叩刺时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仅在表皮上一击而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节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如持针不牢,提针慢或针尖带钩,都容易产生拖刺,容易划破皮肤,形成“一”字形的伤痕,并使患者产生刺痛和畏针。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防止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
由于古代前贤就没人把皮刺的理论说清楚,所以,在应用梅花针治病时,也错误地认为是在应用某个部位的某个可见的穴位在进行有效的治疗,实际上,这都是在应用着皮肤浅表部位那些密集的浮络或浮络上的微小穴位。当然,也许会有人对针刺浮络的说法持反对意见,会认为浮刺、皮刺的方法是在刺破血脉,而不是在针刺浮络,孙络、孙孙络,因为这些人认为浮络、孙孙络不属于经络之内,而分类到毛细血管中去了,实际上,毛细血管就是毛细血管,浮络、孙络就是细小的经络的分支、再分支,那些及其微细的孙孙络,甚至分布到了那些毛细血管上,所以,当用细小的毛针刺激孙孙络时,也会刺破毛细血管而造成出血。所以,浮络、孙络、孙孙络,属于经络体系,遍布全身,无处不在,具体的数量应该是
多少呢?就像人体体表肌肤上可见的细小纹路一样,无以数计;这些浮络、孙络、孙孙络,从每条经脉中支络出来,又围绕在该条经脉的周围,起着辅助经脉联络脏腑、肢节、血管、神经等作用;打个比喻,如果说把每一条街道设定为是经脉的话,连接街道的胡同就是络脉;那些连接胡同的院子可以设定为是孙络,而那些通往厕所、柴房、车库、饭房、猪圈、鸡舍、正房、配房等就是孙孙络;如果把正房设定为是孙孙络,那么,通往老人卧室、夫妻卧室、儿女卧室、客厅、洗手间、书房、阳台等位置的通道就是小孙孙络了;如果把客厅设定为小孙孙络,通往屋角花篮位置、饮水机、单人沙发、双人沙发、电视柜等位置的通道就成为了小小孙孙络了。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无数的小小孙孙络的存在,正是由于无数的小孙孙络的存在以及孙络、络脉的存在,作为以街道设定的经脉才有了蓬勃的生机;正是有了像经脉一样组成的街道,才使得由诸多条街道组成的村庄一片繁荣,到这里,也可以把一个村庄比喻成一个人体。
根据以上比喻对孙孙络的所属进行定性,就证明了经络在人体内外的无处不在,那么,古代前贤所说的血脉,当然也就不是毛细血管,而是附着于毛细血管之上的细小孙孙络脉。根据以上比喻,每条街道都有各自的胡同、院子内的、屋子内的、书房、客厅、洗手间的通道与之相连接和环抱、围绕;根据中医学人与自然相合相通理论来比拟,诸多的孙络、孙孙络附着、围绕在经脉周围的理论也就成立了。
1.3经脉区的应用
五绝指针疗法调理经脉进行治病的技术,实际上就是应用了经脉区理论,所谓的调理经脉,实际上是将指法运用到了由浮络、孙络、孙孙络,围绕经脉循行路线组成的经脉区,而不只是将指法运行在经脉循行路线上。五绝指针疗法以轻盈、快速的指法对皮毛进行点打,正是应用了浮络、孙络、孙孙络理论,使浮络、孙络、孙孙络的治病作用与经脉、络脉的治病作用,通过指法的物理运动融为一体,共同产生治病效应。
在中医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拍打、足疗等疗法技术应用中,从古至今,都出现了一个错误观点,那就是,人人都说推拿某个穴位或某条经络、或某个部位治疗某某病,那么,当医者运用平掌推擦某部位的某条经脉时,方圆十几公分的手掌按压在了后背或其它部位上往下或往上推动时,到底是不是只推在了经脉路线上了呢?不是,绝对不是;比如:当用推拿按摩的手法推擦任脉路线时,一张大手把任脉两侧的肾经都一起压在了手掌下,这能说是推拿任脉吗?还有刮痧也是如此,不能说是在某条经脉上刮痧,而是在某一条或几条经脉区进行了刮痧,这样才合乎真正的经络理论内涵。再有,现在有的拔罐的罐具,大的已经是一口煮饭用的锅,但嘴上还叫嚷着是对准某个穴位进行拔罐就能治愈什么病,这不是很可笑吗?一口大锅拔在了整个后背上,到底扣住了多少个穴位呢?就算是真的有效了,到底是不是你说的那个穴位在起作用呢?不要说是大锅式的罐具,就是最小的罐具,也不是只扣在了总共有一厘米大小的穴位波及区内了,而应该说是某个“穴位区”或某某“腧穴区”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