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作用与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9 9 9 8 5 8
直寸
横寸 横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横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 腹 胁 部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脐中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 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 随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指寸法): ① 中指同身寸
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
腰 背 部 上 肢 部 肩胛骨内缘—后正中线 肩峰缘—后正中线 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平肘尖) 肘横纹(平肘尖)—腕掌(背)侧横纹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
12
3 8 9 12 18 13 19 16
直寸
横寸 横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 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3、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⑴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 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 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 点。
⑵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 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 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 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⑶特殊作用

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 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 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 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 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穴──属经络──属脏腑
2、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
经 穴 奇 穴 阿是穴
⑴经穴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具有固定名称、 固定位置和归经的特点,而且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3. 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乳下的 乳根,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 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的水分、水道,治面瘫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 形态或气血流注的情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大陵、丘墟、太溪等。

见P13“常用骨度表”
部位
起止点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折量寸
12 3 3
度量法
直寸 直寸 直寸
说明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头 面 部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 肢 部
胫骨内侧髁下方—内踝尖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腘横纹—外踝尖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沟—腘横纹,相当14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三)循经取穴
依据在于“经脉所通,主治所 及”。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 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 的腧穴来治疗。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药物归经
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和某几经。
如头痛: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经头痛——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经头痛——柴胡,黄芩,川芎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藁本
⑶阿是穴


——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 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位置, 又无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以 痛为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 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 本脏腑器官病 ①主要对某病 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治局部病变 有归经 有固定 有专用 经 穴 分布在十 位置 穴 名 四经中 有固定 有专用 奇 穴 无归经 位置 穴 名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位置 穴 名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 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 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天井、屋翳、库房、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 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名,如阴陵泉、心俞、三阴交、血海等。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与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三)抗御外邪,反映症候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分经辨证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 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 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 的部位及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 分为辩证归经与辨位归经。
经穴的数目: 战国 《黄帝内经》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明-杨继州《针灸大成》 清-李学川《针灸逢源》 其中 约160穴 349穴 354穴 359穴 361穴 一直延用至今

wenku.baidu.com
一名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一名单穴(任、督脉) 52穴
⑵奇穴

——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 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 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 穴”。简称“奇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