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作用与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功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针灸学课件-经络总论
壹
概述
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
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部分,以上下纵行为主 络脉:是经络的细小部分,从经脉中分出侧行
经 纵丝
大而直行
深而在里
贯通上下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的 主干
络 网络
小而横斜
浅而在表
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经络别出的 分支
经络学说:即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脏腑有表里相合关 系,故十二经脉与脏腑形成了属络表里关系
阴经为里,属脏络腑 阳经为表,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总论
针灸推拿学院 卢老师
教学目的
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 的作用。
熟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的概 念及作用,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目录
Contents
1 概述
2 经络的发现 3 经络系统的组成 4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5 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肝经 胆经 三焦经
肺经 中焦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包经 肾经
心经
膀胱经
小肠经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了与脏腑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外,还与 相关脏腑发生联系;在头身,十二经脉与其循行分布部位 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 。
奇经八脉
概念: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 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8条, 故统称奇经八脉。Leabharlann 少阴阳明前 外
经络的功能与应用PPT课件
禁忌症
外耳患有病症如冻疮 湿疹溃疡等 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 耳穴 月经期慎用,个别有 经期缩短、但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 又会恢复
常见病取穴
• 失眠:主穴:神门、内分泌、心、 配穴:胃、脾、肝、肾、胆
• 痛经: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 配穴:肝、肾、皮质下、交感 (
止 痛) • 晕车:主穴:胃、内耳、贲门、肾上腺
经穴按摩的治疗法则
经穴按摩的治病原理,与其它各科大同小异,就是补虚 泻实,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祛病的目的。 经穴按摩根据病情不同,临床多遵循补法和泻法两种治疗法则。
耳穴贴压
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 子、药丸或磁珠等在 耳穴表面贴压并用胶 布固定治疗疾病的方 法。
耳垂——相当于头面部 对耳屏——相当于头脑部和神经系统 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 耳屏——相当于咽喉、内鼻和鼻咽部 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对耳屏——相当于躯干、运动系统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坐骨神经 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腧穴作用
井穴
用于急救
“井”为经气所出, 似水之源头。多位于 手足之端,如肺经的 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 穴。
腧穴作用
荥穴
主治热症
"荥”为经气所溜,似 水之微流。多位于掌 指或跖(脚掌)趾关 节上,如肺经的鱼际 穴和脾经的大都穴。
腧穴作用
输穴
主治关节酸痛沉重病
“俞”为经气所注, 似水流由小到大、由 浅入深。多位于掌腕 或跖关节部,如肺经 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 白穴。
防
扶
行
消
温
病
正
气
瘀
经
保
固
活
散
散
健
脱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联络脏腑、沟通肢窍《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由于十二经脉内属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通达五官九窍,再加上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经筋、经别、皮部和浮络、孙络遍布全身,形如网络,纵横交错,人里出表,上通下达,从而把人体各脏腑器官、肢体官窍、筋骨皮肉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各部组织器官在功能活动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统一,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络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营养全身的作用。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
而气血必须依赖经络系统的循环传注,才能输布周身,以温养濡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机能。
如营气之“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从而为五脏藏精、六腑传化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由于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于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起到了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故《灵枢·本藏》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二、经络的病理变化(一)经络的病候及其机制当经络生理功能失调时,即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其病候表现除与经络气血的虚、实、盛、衰有关外,还取决于其脏腑器官属络关系及其循行所过之处的组织、官窍联系。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证:多见沿经脉所过处发生的肿痛,多由病邪壅阻或气血不畅所致,即所谓“血伤为肿”、“不通则痛”。
如手阳明经病的齿痛、上肢外侧前缘肿痛等。
虚证:多出现局部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或功能失常症状。
多因经气虚陷,气血不足,不能荣于经脉,经筋、皮部失于温养濡润,而见麻木不仁等感觉异常和功能失常,如“痿废”、“大指、次指不用”等症状。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十二经络走向图课件
十二经络的组成
01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 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 少阴心经。
02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 手太阳小肠经。
03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 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 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始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到达头部。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 到达头部。这条经络与大肠相关,对于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目内眦,沿头顶至项后,下行至背部两侧,经过臀部和大腿后侧,最后在小腿后侧和足底交会 。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沿着头顶、背部两侧等部位下行,经过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最后到 达小腿后侧和足底。这条经络与膀胱相关,对于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排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手厥阴心包经
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上肢内侧中线 上行,经过肘部、上臂内侧、腋窝等 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VS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 着上肢内侧中线上行,经过肘部、上 臂内侧、腋窝等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这条经络与心包相关,对于调节心悸、 胸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表现提升
将十二经络走向图应用于运动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
起始于目外眦,沿头部侧线,下行至耳后,沿着颈部下行 ,到达肩部,然后沿着胁部,经过髋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大腿外侧 ,最后在小腿外侧和足背交会。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经络穴位的作用与应用
中医经络穴位的作用与应用中医经络穴位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与穴位是中医调理、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概念。
经络既是脏腑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络以及奇经八脉。
中医经络穴位则是经络上具有特定功能的点位,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医经络穴位的作用和应用。
一、经络穴位的作用中医经络穴位通过刺激和调节穴位的功能,能够影响整个经络系统,对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医经络穴位的主要作用:1. 调理气血:经络穴位通过刺激和调节,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调理气血的失调,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2. 疏通经络:中医经络穴位能够疏通经络,消除经络的阻塞,保持经络的通畅,使得气血运行顺畅。
3. 促进新陈代谢: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加快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助于身体的排毒和养生。
4. 调整脏腑功能:中医经络穴位在调理气血的同时,也能够影响脏腑的功能,调整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缓解疼痛: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缓解疼痛,对于各种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如头痛、颈肩痛等。
二、经络穴位的应用中医经络穴位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保健养生的方法。
以下是中医经络穴位的主要应用:1. 针灸疗法:中医经络穴位是针灸疗法的主要刺激点,通过针刺经络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 推拿按摩:经络穴位对推拿按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按揉经络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疼痛等。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施灸,可以温通经络,调理脏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4. 穴位按压:经络穴位的按压也是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通过按压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疲劳,增强免疫力。
5. 穴位贴敷:中医药膏药贴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在经络穴位上,可以渗透经络,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手部六条经络ppt课件
• 卯时:(5:00——7:00) 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 里,肺得到休息调养,有利 于大肠蠕动,人大便通畅。
6
手阳明大肠经
• 大肠经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肤病, 中医讲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 里,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 接通过大肠排泄,肺功能弱了, 体内毒素便会在大肠经淤积,所 以脸上起痘身上起湿疹这些问题, 大 肠经可以十分好的调节,我门 可以用疏通经络法把里面积攒的 淤毒排出去。患手阳明大肠经疾 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面、耳、 鼻、喉及热病,有下列病候:口 干,鼻塞,衄血,齿痛,颈肿, 喉痹,面痒、面瘫、眼珠发黄, 肩前、臂及食指痛,经脉所过处 热肿或寒冷或发寒颤抖,肠绞痛, 肠鸣、泄泻。
阴液耗伤
• 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 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 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 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 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 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 则神志失常。
10
手太阴肺经
• 该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
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
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
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
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
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
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
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
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
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
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
肠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
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
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
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
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
冲,共9穴,左右合18穴。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其所以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起着运行血气的基本作用;处理百病,是因其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调整虚实,是因其具有传导感应,起补虚泻实的作用.下面分四点作进一步说明。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联系起来。
其具体联系通路有以下特点: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着重人体的体表与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着重体表与体表,以及体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通过奇经八脉,加强经与经之间的联系;十二经脉的标本、气街和四海,加强人体前后腹背和头身上下的分段联系.2。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脉运行血气首先依靠宗气,其次为出自“脐下、肾间”的原气。
此外,营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濡养全身,并变化为血液;卫气则散布到经脉之外,保卫全身,抵抗病邪的侵犯,并有调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和温煦肌肉等功能。
经脉运行气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3。
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经络系统在疾病情况下,有抗御病邪、反应症候的作用。
经络26475ppt课件
精选ppt
12
2.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
针刺体表穴位之所以能够治疗内脏疾病,就是因为 穴位基本分布在经络上,而经络能够感受和传导针 灸的刺激作用。对特定的经络俞穴,给予不同程度 的刺激,借助于经络的感受和传导作用,达到调理 气血或振奋脏腑的功能,从而使遭受失调的阴阳重 新趋于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精选ppt
3
从功能上说,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 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 表里,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系统。是经脉和 经络的总称。它们把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关 节、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紧密地连接起来, 使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精选ppt
4
二.经络的起源
“经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 中关于经络的叙述非常丰富,但关于经络的起源 并无详细记述。经过后人研究整理,认为经络的 起源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4 感传的宽度有粗有细: 在四肢多较细,在0.2—
0.3mm之间,多数反应为琴弦状或电线状,进入躯干后, 可变宽达10cm/s左右。
5 感传速度较慢:一般来说感传速度较植物神经、躯
体神经都慢(大多数经络敏感人的自感速度为10cm/s 左右)
精选ppt
17
6 感传可阻性:当感传自刺激点双向感传时,对任何
精选ppt
2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的涵义:
经:即经脉,经含径(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
络:即络脉。络有网络之意。络脉为经脉的分支,
象网络一样遍布全身。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从分布上讲,经脉和络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有规律地循行,错综复杂的交合,形成一个纵横 交错的网络系统即经络系统。
方向一点施加压力,多数可阻断感传自压迫点继续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阿是穴
——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 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位置, 又无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以 痛为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 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 本脏腑器官病 ①主要对某病 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治局部病变 有归经 有固定 有专用 经 穴 分布在十 位置 穴 名 四经中 有固定 有专用 奇 穴 无归经 位置 穴 名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 无专用 位置 穴 名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 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 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天井、屋翳、库房、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 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名,如阴陵泉、心俞、三阴交、血海等。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与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三)抗御外邪,反映症候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分经辨证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 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 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 的部位及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 分为辩证归经与辨位归经。
3. 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乳下的 乳根,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 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肿的水分、水道,治面瘫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 形态或气血流注的情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大陵、丘墟、太溪等。
18
9 9 9 8 5 8
直寸
横寸 横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横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 腹 胁 部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脐中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见P13“常用骨度表”
部位
起止点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折量寸
12 3 3
度量法
直寸 直寸 直寸
说明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头 面 部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三)循经取穴
依据在于“经脉所通,主治所 及”。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 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 的腧穴来治疗。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药物归经
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和某几经。
如头痛: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经头痛——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经头痛——柴胡,黄芩,川芎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藁本
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 肢 部
胫骨内侧髁下方—内踝尖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腘横纹—外踝尖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沟—腘横纹,相当14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 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 随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⑶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指寸法): ① 中指同身寸
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
腰 背 部 上 肢 部 肩胛骨内缘—后正中线 肩峰缘—后正中线 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平肘尖) 肘横纹(平肘尖)—腕掌(背)侧横纹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
12
3 8 9 12 18 13 19 16
直寸
横寸 横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直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经穴的数目: 战国 《黄帝内经》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明-杨继州《针灸大成》 清-李学川《针灸逢源》 其中 约160穴 349穴 354穴 359穴 361穴 一直延用至今
一名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一名单穴(任、督脉) 52穴
⑵奇穴
——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 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 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 穴”。简称“奇穴”。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 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 法。
二、腧穴总论
1、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 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 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 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 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穴──属经络──属脏腑
2、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
经 穴 奇 穴 阿是穴
⑴经穴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具有固定名称、 固定位置和归经的特点,而且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3、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⑴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 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 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 点。
⑵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 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 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 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⑶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