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围绕着风险的源头开展管理,以期将风险管控的成本降到最低并确保整体的安全管理。

一、制度意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生产运营等范畴中存在着多种危险风险点,这些区域往往涉及重要设施、大量人流及动员、高空危险作业等高风险危险源,建立危险源管理机制,对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类梳理,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并加强危险源的管控,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因此,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科学地识别分级危险源、开展管控,意义重大。

二、制度内容该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1. 审查范围制度要对企业内在人员,技术设备,生产物料,工作流程等四个方面开展深入的审查,评价评估安全风险。

2. 危险源分类将企业内危险源进行分类,例如:较高风险源、中等风险源、较低风险源等。

依照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措施,确保源头的安全可控。

3. 风险管控采用有效的管控措施,例如:灭火器配置、划定安全警示区、人员管理、设备安全保障等方式,确保企业内危险源需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得到充分落实。

4. 安全培训培训企业内人员安全意识、技术技能、操作方法等,提高安全意识、应急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定期组织风险源管理培训,对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培训,确保Everybody 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5. 督促检查定期开展风险源检查,确保风险源管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检查制度环节要严格与高效,检查结果随时放进公司工作中,有效的纠正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

三、制度实施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需遵循以下原则:1. 制定适应性,确保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制度时须顾及企业实际情况,确保实用、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注重思想含量的提升,通过建立可行性标准,确保风险无缝整合进企业管理过程。

2. 赋予具体责任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个人及相关部门各有其责,要建立起明确的责任体系,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责任的重大,自觉、主动地加强危险源管理工作。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其目的是对企业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级管理,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稳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一、风险点危险源的定义风险点和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以及较大经济损失的地点、设备、物质或工艺等,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

二、风险点危险源的评估与分类标准对于企业中的风险点和危险源,需要进行评估和分类,以便进行相应的管控措施。

1.评估标准评估标准一般包括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2.分类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风险点和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管控措施。

三、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1.高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对于高风险点和危险源,需要采取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门的安全岗位、配备专业的安全设备、进行事故演练和培训等。

2.中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对于中风险点和危险源,需要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例如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等。

3.低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对于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管控措施,例如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进行岗位培训等。

四、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的程序和要求1.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的程序2.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的要求(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开展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评估工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定期组织风险点和危险源的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

总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全面评估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和危害因素的发生概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护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稳定。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教学提纲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教学提纲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程序1 目的为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确认危险源所产生的风险及其程度,制定有效地风险控制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涉及公司的所有活动(常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所有人员(进入工作场所的员工、承包方、访问者);所有设施(建筑物、设备、材料);所有变更(活动、材料、计划、EQ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项目建设设计。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领导,批准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策划一览表》及公司《重大风险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3.2 安全处处长负责审核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策划一览表》及公司《重大风险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3.3 安全处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各部门/车间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编制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策划一览表》及公司《重大风险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3.4 各部门/车间负责组织本部门/车间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并将结果报安全处。

3.5 各部门/车间负责人批准本部门/车间《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策划一览表》和《重大风险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3.6 各部门/车间员工适当参与本部门/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确定工作。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则a 应考虑本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b 应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c 应考虑范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d 应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e 应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事故伤害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策划进行重新评审等。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三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三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指根据风险点或危险源的不同程度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级管控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降低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风险点或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风险点或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关键点、设备或材料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2. 风险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点或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可以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3. 管控措施的制定: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点或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管理责任的分配: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5. 监测和改进: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了解和控制工作场所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执行力,从而减少工伤事故和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二)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级管控,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并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适用于所有员工和承包商。

2. 定义2.1 风险点: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位置、设备或系统。

2.2 危险源:指导致事故或伤害的物质、能量或行为。

3. 分级制度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3.1 一级:极高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严重事故或重大伤害;3.2 二级:高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事故或轻微伤害;3.3 三级:较低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事故或无伤害。

4. 管控措施4.1 一级风险点或危险源:应采取最高级别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工、隔离、限制或削减对风险点或危险源的接触。

2023年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本

2023年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本

2023年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和要求,为了加强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包括生产、经营、服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风险点危险源分级是针对单位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科学判断和分级管理的制度。

第四条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理依据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

第二章分级原则第五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原则是以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风险管控能力和风险源的特征等因素为依据,将风险点和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等级。

第六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1. 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2. 风险管控能力,包括管理人员水平、技术条件、安全设施等。

3. 风险源的特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

第三章分级标准第七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标准应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第八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等级名称、描述、标识、安全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风险点和危险源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重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较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较大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3. 一般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4. 风险较小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较小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

5. 无风险点或危险源:不会导致事故发生,对人员和财产安全无威胁。

第四章分级管控措施第十条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第十一条对于重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第十二条对于较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应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各种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和管控的制度。

通过对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就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定义风险点: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等。

危险源: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和条件,包括物质、设备、环境等。

二、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是根据其可能引发的危险程度和潜在伤害后果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四个级别:高、中、低和无风险。

1. 高风险高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重大伤害或丧失人员生命的情况。

常见的高风险包括高空作业、高温作业、有毒有害物品的操作等。

对于高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采取最严格的控制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检查。

2. 中风险中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轻伤或一般伤害的情况。

常见的中风险包括机械设备操作、高压电操作、有限空间作业等。

对于中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 低风险低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轻微伤害或场所的损坏的情况。

常见的低风险包括办公室工作、清洁作业、移动设备操作等。

对于低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 无风险无风险是指不具备任何危险性的情况,对人员安全和健康没有任何影响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对于无风险的场所和设施,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评估对于每个风险点和危险源,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对其潜在危险性、伤害后果以及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等级,为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我国企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损失,也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对危险源辨识的不重视和安全管理不到位。

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二、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意义1.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和确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和条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 identified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1. 全面性原则:企业应全面收集和分析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全面性。

2. 预防性原则:企业应采取预防措施,消除或减轻危险源带来的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动态管理原则:企业应不断更新和完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资料,及时调整安全措施,以适应生产过程的变化。

4. 科学性原则:企业应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1. 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 制定制度:企业应制定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3. 危险源辨识:企业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物料、作业过程、环境等方面。

4.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3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3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方案按照关键风险领域“四条红线”管控要求,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制定本管控方案,本管控方案适用于公司有重大危险源的所属单位。

第一条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是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三条单位每两年至少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形成安全评估报告,按规定报公司安全环保处备案。

第四条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必经过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证,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第五条重大危险源所属二级单位每月至少对重大危险源检查二次,所属基层单位每周至少对重大危险源检查二次,操作岗位落实每日巡检,重大节日、重要时期必须____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和检查档案。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按要求定期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第七条重大危险源场所____和配备安全设备、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悬挂重大危险源风险提示牌。

作业人员配发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并正确穿戴。

第八条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必须停运设备、设施立即整改,整改前和整改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第九条严禁节假日、特殊敏感时期在重大危险源场所从事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重大危险源动火作业必须升级审批。

第十条遵守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二)加油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为全面辨识、管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部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加油站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场所和岗位。

三、定义1. 风险点: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位置或环节。

2. 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设备或行为。

3. 分级管控: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级别和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四、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1.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确定:公司各部门应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级。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重大事故,致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一般事故,致使人员轻伤、财产受损和环境受到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轻微事故,致使人员受轻微伤、财产受到轻微损失和环境有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危险源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应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的最大程度降低。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适当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基本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 相关责任和监督: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负责,并对相关岗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5.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五、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监督与改进公司应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的有效管控。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职业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三条本办法XXX所属各部室、作业队伍。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风险源的管理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风险源分为四级,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所有风险源进行管理,重点对三、四级风险源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由项目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负责,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辨识评价小组开展此项工作。

第六条针对辨识出的重大风险源清单,项目部组织人员编制重大风险源管理方案。

第三章风险源的辨识与评价第七条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估,由项目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负责组织,成立风险源辨识评估小组开展此项工作。

第八条项目部风险源辨识评估应在进场后立即进行,在正式开始工程实体施工前完成。

每半年应对风险源重新辨识评估,并更新风险源辨识评估表(附表1);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风险源要进行动态增补。

第九条公路桥梁和隧道风险辨识与评估按《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要求进行,高速公路高边坡风险辨识与评估按《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要求进行。

第十条公路桥梁、隧道及高速公路高边坡以外的风险源辨识与评估采用本办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第十一条风险源辨识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调查、施工队伍素质和管理制度的调查、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类型分析。

第十二条风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一)询问、交谈法: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会商、获取风险源资料;(二)现场观察法: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风险源资料;(三)查阅有关记录法:查阅有关的事故、职业病记录,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四)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分析工作任务或施工工序中所触及的风险,可辨认出有关的风险源;(五)事件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按事件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获取风险源资料;(六)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风险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风险源资料。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在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中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风险点危险源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和作业活动等。

第四条管控是指对风险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

第五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责任由本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相关部门和岗位负责人负责具体的管控工作。

第六条对于风险点危险源管控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风险点危险源的分级管控第七条风险点危险源将根据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程度和可能影响的范围,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第八条一级风险点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重大伤亡或事故损失的风险点危险源。

第九条二级风险点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较大伤亡或事故损失的风险点危险源。

第十条三级风险点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伤亡或事故损失的风险点危险源。

第十一条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的要求如下:(一)对于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必须进行严格的管控和定期的检查,责任人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监测和控制。

(二)对于二级风险点危险源,要进行较为严格的管控和定期的检查,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并进行适时的培训。

(三)对于三级风险点危险源,进行常规的管控和检查,责任人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

第三章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第十二条对于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将根据其分级确定,具体如下:(一)一级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1. 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

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3.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 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进行日常监测和巡查,确保风险点危险源的控制效果。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明确风险点危险源的分级管控,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

2. 原则:科学、合理、系统、综合、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控。

三、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将其分成以下五个级别: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极高,可能导致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一般,可能导致一般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5. 五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很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四、分级管控措施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全面风险评估和较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2) 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确保全面有效管理,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验收。

(3) 配备高级别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较高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确保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有效开展。

(3) 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一般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做好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3)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较低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管理人员对风险点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工作的落实。

(3) 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2. 掌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3. 学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

二、教学重点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的制定。

三、教学内容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事故风险的大小,将风险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管控的过程。

通过对各级风险的识别、评估、管控,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生活环境的安全。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建立在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上,遵循事实、数据和科学的规律进行分析和决策。

(2)综合性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管控。

(3)全员参与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全员参与,各个岗位的人员都要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风险管控活动中。

(4)层级管理原则:风险分级管控需要按照不同层级进行管理,高风险的安全事项要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

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的制定(1)确定风险等级:根据安全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中、低风险等级。

(2)评估风险影响: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可能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产中断等影响。

(3)制定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度。

(4)实施监控和调整:对已经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制定方案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风险等级的管控措施。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

五、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制定一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材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材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材【导言】安全风险是企业和个人在工作或生活中所面临的潜在的危险和困难。

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对于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材旨在介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流程和要点。

【第一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1 安全风险分级1.1.1 了解归类安全风险的方法和标准1.1.2 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类1.1.3 确定安全风险分级,以及各级别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2 安全风险管控方法1.2.1 预防为主,综合施策1.2.2 引入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标准化管理1.2.3 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1.2.4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掌握隐患状况1.2.5 设立应急救援机制,快速应对突发事件1.3 安全风险管控案例分析1.3.1 基于某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1.3.2 介绍某企业成功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经验和做法【第二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1 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2.1.1 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和意义2.1.2 隐患排查工作对于事故预防的作用2.2 按照程序进行事故隐患排查2.2.1 制定排查计划和方案2.2.2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及责任制2.2.3 依据事故隐患排查标准和要求,对各环节进行检查2.2.4 及时整改和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2.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常见问题和对策2.3.1 排查不彻底的原因及解决方法2.3.2 隐患整治不到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2.3.3 不依法治理隐患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与监督2.4.1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计划,确保落地和实施2.4.2 加强对排查工作的监督和考核2.4.3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定期进行复查和总结【结语】本教材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介绍,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应该建立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用于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下面是一份针对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示范文本,供参考。

1.识别危险源1.1建立危险源识别小组,由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组成,负责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1.2通过整理历史事故记录、职业病统计数据、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数据等,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制定危险源识别表,详细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生物、机械、人因等。

2.危险源评估2.1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工作,确定其危害性和风险等级。

2.2制定危险源评估表,用于记录危险源评估结果,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可能导致的伤害和灾害等详细信息。

2.3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管控措施3.1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3.2高风险危险源:采取控制措施,尽量消除或降低其危害程度和风险水平。

采用可靠的防护设备、采取严格的操作规程、开展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高风险危险源的安全性。

3.3中风险危险源:采取预防措施,通过技术改进、操作规程的优化以及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降低中风险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3.4低风险危险源:采取监测措施,定期检查和检测低风险危险源,确保其安全性。

4.管理与监督4.1确定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的责任人和职责,明确各级别的管理与监督机构。

4.2开展定期的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检查,确保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有效执行。

4.3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确保危险源管控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5.培训与教育5.1开展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5.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危险源分级管控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一份关于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示范文本,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和补充。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点和危险源,对这些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科学的分级管控,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

在实际操作中,仅仅依靠主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往往难以做到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因此,制定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目标1. 确定适用于本企业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控标准,以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2. 建立科学的社会化危险源监管机制,通过源头管控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3. 完善风险管控预警机制,提高事故应急管理水平;4. 有效减少业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

三、制度内容及要求1. 风险点分级管控(1) 分级原则:根据风险点的高低,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风险点分为严重、较大、一般、较低四个级别。

(2) 分级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风险点分级标准,如事故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

2. 危险源分级管控(1) 分级原则:根据危险源的危险性,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危险源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

(2) 分级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危险源分级标准,如危险作业数量、危险程度、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

3. 风险管控措施(1) 高级别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设立专人负责,建立风险管控台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执行。

(2) 风险点和危险源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高级别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万一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4. 风险管控评估(1) 定期评估:对所有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2) 突发评估:对突发事件或突发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影响。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分级是必不可少的。

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一套系统的方法和规范,旨在对各种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和管控,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一、危险源辨识1.收集信息:收集有关工作场所、工作任务、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的信息。

2.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化学品、噪音、震动等。

3.分析危险源:对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造成的伤害。

4.评估风险:结合危险源的性质和程度,评估危险源对员工的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5.制定控制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可能性。

二、安全风险分级安全风险分级是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对员工的实际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处理。

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的范围,通常可以将安全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重大风险:对员工造成重大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死亡或重伤。

2.较大风险:对员工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重伤或短期休工。

3.一般风险:对员工造成轻微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轻伤或不适。

4.轻微风险:对员工造成极小伤害或危害,可能导致短暂的不适。

根据安全风险的分级,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和安全风险等级,需要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以控制和降低风险。

管控措施应包括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和救援措施三个方面:1.预防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装安全设备等,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2.保护措施: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建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围挡等,以减轻事故的影响。

3.救援措施:包括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应急疏散通道、培训急救人员等,以及时处置事故。

此外,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危险源,还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和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一、指导思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

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

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

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各班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管理比例有所区别。

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定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

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是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

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

从一个公司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

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

从业人员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宣传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

四、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 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风险预控risk precontrol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5、危险源监测hazard monitoring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6、风险预警risk early-warning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7、不安全行为unsafe behavior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8、风险管理对象objects of risk management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9、风险管理标准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10、风险管理措施risk management measures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11、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为改进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总体安全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五、管理要素和要求1、总要求道路运输行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车辆不安全要素管理、环境不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注:PDCA 分别表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

2、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1)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2)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3)包括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4)体现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5)针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6)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7)传达到全体从业人员,使其认识到各自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责任;(8)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的发展相适宜。

3、风险预控管理(1)危险源辨识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a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b辨识范围覆盖本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区域;c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d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e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2)风险评估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a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b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新改扩项目前;——新设备、设施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3)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a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车、环(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b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c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d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e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4)危险源监测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5)风险预警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风险预警应:a) 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b) 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6)风险控制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并符合:a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警示的原则;b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 PDCA 的运行模式;c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d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e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7)信息与沟通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从业人员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应确保:a从业人员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b从业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c从业人员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值班人员;d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4、保障管理(1)组织保障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a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b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道路输及相关企业最高管理者承担。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技术和财力的支持。

(2)制度保障a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从业人员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从业人员;——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b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企业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从业人员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