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函数说课稿
八年级6-1函数说课稿
嘉善五中陈育超一、分析教材:、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函数》第节.、本课内容在教材中所处地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在七年级下册中学习了《变量之间地关系》,这个基础为过渡到本节地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函数这一章中,是认识函数地开始,为接下去学习一次函数等和其它学科利用图象、表格等内容打好基础.有较为重要地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函数地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地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地能力.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地意识和能力.经历具体实例地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地抽象思维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思想目标:通过对本课地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地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地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地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地态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材地重点,难点:由于函数地概念和判断两个变量地关系能否看成函数是学生认识生活实例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地基本工具,因此函数地概念和判断两个变量地关系能否看成函数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地理解难度大,因此摩天轮转动时高度和时间地关系抽象成图象表示后,学生能通过思考理解图象表示是本节课教学地难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教法准备:为了适合学生已有地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尝试教学、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地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地原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课件演示,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地基础上,体会变量之间地相依关系.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地由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地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地、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地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地主体,成为学习活动地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地目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问题设计注重不同难度地问题,提问不同层次地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地学生也能有表现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地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地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学法分析:、学生特点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地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地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地、积极主动参与地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地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引发学生地兴趣,使他们地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地主动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用好小组学习:把小组学习落到实处,不是做为形式,而是要体现出真正地效果.要在引发学生地需要后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如在难点地分解上,既摩天轮在转动时高度和时间关系图象地理解上,在学生画出地草图和课本给出图象有所区别地时候,让学生带着疑惑开展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地优势,同学间互相协助,利用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知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教学过程:、出示复习题:在平整地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表示刹车前汽车地速度(单位:千米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计算当分别为,,时,相应地滑行距离是多少?给定一个值,你都能求出相应地值吗?本题是课本上“做一做”中地第小题,放在复习题中是因为在七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变量之间地关系,会利用表达式和已知地自变量地值计算因变量地值.通过本题地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地变量之间地关系,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地数值对应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导入讲授新课: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师出示摩天轮图片,()问:你坐过摩天轮吗?想一想,如果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地变化,你离开地面地高度是如何变化地?()你能大致描绘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地情形地图象吗?()师用课件演示摩天轮转动地情形,学生观察摩天轮地转动,并体会高度随时间地变化,师让学生用绘出地草图和课本图进行比较,并对两图地不同之处进行简要说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然后根据课本给出地图形完成表格.()师问:对于给定地时间,相应地高度确定吗?这里是教学难点,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地情形,学生通过自己地观察、想象和小组同学交流先给出草图,再和课本上图象对照,并由丰富地感性认识理解图象地合理性.然后能通过图象找出变量地对应关系在图象上地体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做一做:课本第小题,学生在课本上填表,让学生通过填表,体会变量之间地相依关系.、师生小结:和学生一起对刚才地三个例子进行总结,启发学生思考三个例子地相同点和不同点,如表现形式不同,有图象、表格、代数表达式.相同地有它们都是两个变量,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后就能相应确定另一个变量地值.从而使学生地认识上升一个高度,并掌握函数地概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堂练习:完成课本随堂练习.通过本练习地完成巩固概念并会用概念去判断两个变量间地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新课巩固:以填空形式对本堂课进行小结,使学生对函数地概念及应用有一定记忆.并通过对最后问题地思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自生活,并能应用于生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和,如果给定一个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地值,那么我们称是地函数,其中是,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列火车从地前往地,火车每小时行驶千米,在这一过程中变量有和,我们可以把看作函数,叫自变量,叫因变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本节课地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自主学习。
函数说课稿人教版版
函数说课稿人教版版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函数章节。
函数作为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函数的图象和变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1. 函数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将介绍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和值域。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是如何将输入值(自变量)映射到输出值(因变量)的。
此外,还将讨论常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常见函数类型的特点和性质。
2. 函数的图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函数,包括坐标系中的点和线。
通过绘制函数图象,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此外,还将介绍如何通过图象判断函数的交点、零点和极值点。
3. 函数的变换函数的变换是本章节的重点之一。
我们将讲解水平变换、垂直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等基本变换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规则来得到新的函数表达式和图象。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灵活地处理函数的变换问题。
4. 函数的应用最后,我们将探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运动规律、经济学中的成本和收益分析等。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函数概念时,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函数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分组合作在探讨函数变换和应用时,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提问与小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来检测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知识,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利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初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自主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和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游戏,引出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讲解:教师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频率、概率等,并给出一些实际例题。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概率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抽签、摸奖等。
6.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概率计算练习的正确率来进行。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1 函数》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探究函数的性质,感受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对于函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能正确识别函数的各个要素。
2.探究并掌握函数的性质,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及各个要素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感受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函数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收集与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导入和巩固环节。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上升过程中楼层数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函数。
提问:这些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各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函数的性质。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并总结函数的性质。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函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说课稿4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函数的定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验函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对其理解和接受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举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展示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函数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
3.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函数的性质,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为主线,突出函数的概念和特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3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概念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会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函数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函数。
2.准备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化的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呢?”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的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函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函数f(x) = 2x + 1,求f(3)的值。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1 《分一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1 《分一分(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呈现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1《分一分(一)》这一课的说课稿。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产生的历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数的认识。
分数作为数域的一次扩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教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产生分数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对“分数”这一概念感到陌生,但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产生的历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
2.教学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识不同的分数表示方法。
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实际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学习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调动学生思考。
教师出示两个苹果和三个橘子,询问学生如何将它们平均分配给两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种分配关系?从而引出分数概念。
2.探究新知: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产生的历程。
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两份,并涂上颜色;再将两个正方形纸片分成三份,并涂上颜色;最后让学生观察比较,感受这些操作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概念——分数。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整体可以分成若干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函数概念和性质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等。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等基础知识。
但函数概念的引入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函数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学会用函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函数的单射性、满射性和一一对应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表示方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函数的关键概念和性质。
6.1 函 数(1)教学设计
由于
每个变化过程都有两个变量,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
触函数概
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
习中重在
着确定.
概念:通过
实例,让学
,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并且对
事物的变
每一个值,变量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
索在这个
函数,x 是自变量.
变量之间
提升认识
前面的实例(回放图片),现在可以用函数的思想来理
第2页 共6页
2022-4-27
凤凰初中数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利用表格,工作人员能根据观察的水位,及时报告水 变时,蓄水量也稳定不变. 看搭小鱼问题.
搭一条小鱼需要 8 根火柴, 每多搭一条小鱼就要增加
变量:总共需要的火柴数和所搭小鱼的条数.
说出搭小鱼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
S=8+6(n-1),
教学重点
1.函数概念的建立. 2.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中的常量、变量的理解及其对应关系探索.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
设
大家还是个蹦蹦跳跳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
感受变量,及变量之间内在的联系.
由“变
越高.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季明显的地理位置上,随着
的量”实现
,气温也随之变化……
念.
变量间的关系了.
蓄水过程中,蓄水量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增大,蓄水量 数; 鱼的过程中,总共需要的火柴数随所搭小鱼的条数的 ,所用火柴根数 s 是小鱼条数 n 的函数; 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第3页 共6页
2022-4-27
凤凰初中数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说课稿1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对于方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以及如何解决方程中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问题,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程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3.教师讲解: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
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方程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方程的定义:……2.方程的性质:……3.方程的解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方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函数的说课稿
函数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部分的教学内容,函数作为现代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数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连接代数与几何的桥梁,而且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在本课中,我们将系统学习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其应用。
(1)作用与地位函数部分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函数的定义:通过实例引出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即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的输出值。
2. 函数的性质:介绍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并通过图像加深理解。
3. 函数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定义,能够准确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2)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够分析并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3)能够运用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2)通过图形表示,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函数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函数性质的判断和应用。
1. 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让学生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2)函数的性质: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分析函数。
2. 教学难点:(1)函数性质的判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和解析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2)函数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6-1函数(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6-1函数(2)》一. 教材分析《6-1函数(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图像,包括函数的直线图像和曲线图像,以及如何通过函数的图像来理解函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函数的图像,以及如何通过函数的图像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函数的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对于函数的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函数的图像,学生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简单的线性函数上,对于非线性函数的图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去理解非线性函数的图像,以及如何通过函数的图像来判断函数的性质。
同时,学生对于函数的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这也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去思考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让学生掌握函数的直线图像和曲线图像的绘制方法。
2.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3.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有两个: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去理解非线性函数的图像。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函数的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目的。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几何画板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图像。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他们对于函数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他们之前学习的函数有所不同,需要他们进行一定的转换和适应。
同时,学生对于图象的绘制和分析也有一定的掌握,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需要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应用,引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图象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4.性质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数学推理,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5.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巩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函数的说课稿
函数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必修一,是函数这一章节的起始课。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逐步理解函数的本质。
同时,为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应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函数的初步知识,对函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函数的概念,尤其是抽象的符号表达,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函数关系。
(2)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
(3)会用区间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求法。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函数符号的含义。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和值域的求法等基础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6.1.1函数说课稿(北师大版)
(1)不挂重物时,弹簧长多少厘米?
(2)当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5 千克,10 千克,15 千克,20
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3)弹簧长度 y 可以看成是物体质量 x 的函数吗?
运用概念
回顾与反思
环节一:引入概念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一:出示摩天轮图片 情景二:课本《做一做》2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展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 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变量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 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变量间关系表示方式是多样的。(图象, 表格,和关系式等。)
环节二:形成概念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2)过程与方法:
①能举出生活中函数的实例,并能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
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②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 力; ③进一步发展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如果你坐 在摩天轮上, 随着时间的 变化,你离 开地面的高 度是如何变 化的?
h(米)
3
t(分)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h(米)
11
3
t(分)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h(米)
37
11
3
t(分)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图反映了旋转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 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 图填表
t/分 h/米
0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图像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对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2.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函数。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函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商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和图像的特点(如直线、曲线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实例中的函数性质和图像特点。
函数说课稿
6.1 函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第1节《函数》。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函数》是在七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对变量间关系进行考察,是对变量间关系的承接与深化.本节课从函数间关系来描绘函数概念,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函数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且,函数和方程与不等式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函数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初步掌握函数的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
②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函数概念,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难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法分析:采用探索发现法,讨论法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课件演示,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
三、学法分析:分组学习、讨论。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归纳,讨论总结出函数的概念。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同学间互相协助,利用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知识。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情景一:老师出示摩天轮图片并提问:你坐过摩天轮吗?想一想,如果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情景二:做一做:课本P154第1小题,(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填写下表:(二)、新课学习可辅助幻灯片1、问:在上面我们研究了两个问题。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4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6.1 函数》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域和值域、函数的单调性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来理解函数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并能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能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关的教学PPT。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函数?”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来解释函数的概念。
同时,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一次函数
6.1函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来源于客观实际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中结合多媒体手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尝试发现,探索讨论”。
导入新课时,为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把握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突破难点时,我采用
分组讨论、讲练结合法。
学法:在学法上通过三个问题情境,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行驶的汽车、城市某天气温变化图、旋转的摩天轮,让学生观察,引导发现图片情景中的变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摩天轮某一座舱的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教师设问:这些问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这些变量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意图:通过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的素材
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课本177页图6-1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此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问题2.(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课本178页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填写下表:
在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问题3.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2)给定一个v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意图: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展示,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变量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变量是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方式是多样的(图像、列表和解析式等).
第三环节:归纳概念
1、利用下列表格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的共同点,进而揭示出函数的概念:
问题(1)的答案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得到答案,对于另两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仿照问题(1)的填法,让学生补充完整。
议一议:上述各个问题中各有几个变量?哪个自主地变化?哪个因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①一个变化过程
②两个变量
③一种对应,即给定一个变量的值时,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
形成概念:
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1)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关键要看对于给定x的每一个值,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2)函数不是数,它是指在某一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列举一些函数的例子,同时老师也举一些例子,如多对一,自变量在变,函数值没变等特殊情形
2、再通过对上面3个情境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三个情境呈现形式的不同(依次以图像、代数表达式、表格的形式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1)图象法;(2)列表法;(3)解析法。
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必须结合具体问题逐步得出,借助表格,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抽象出它们的共性,为后面归纳提供了方便。
且在不断填表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函数变化与对应的实质,对突破本节难点十分有益。
第四环节:概念的辨析与应用
例1、(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面积y与边长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y是x的函数吗?
(2)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y是x的函数吗
例2、下列哪个图中的曲线表示y是x的函数?为什么?
意图: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再次揭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
练习:课本179页随堂练习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请同学们针对本节的内容进行自我小结,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后;最后教师总结。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习题6.1
四、说板书设计
6.1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