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会计科目排序表
会计科目排序表会计科目排序表是会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对账目进行分类和整理,便于后续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
在编制会计科目排序表时,一般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别进行排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类别下的具体科目。
一、资产类科目1.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性强的现金资产。
2. 应收账款:指企业向其他单位或个人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应收取的款项。
3. 预付账款:指企业向供应商预付的商品或服务款项。
4.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或销售的商品。
5. 其他应收款:指企业除应收账款以外,向其他单位或个人借出的款项。
6. 长期股权投资:指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对其他企业的股权投资和对合营企业的投资。
7. 固定资产:指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的长期使用资产。
8. 累计折旧:指企业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计算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累计金额。
9. 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无形的非金融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
10. 长期待摊费用:指企业为获取长期收益而支付的费用,如长期租赁费用等。
二、负债类科目1. 应付账款:指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2. 预收账款:指其他单位或个人预付给企业的商品或服务款项。
3. 应付工资:指企业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等。
4. 应交税费:指企业应向政府部门缴纳的各项税费。
5. 长期借款: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的长期借款。
6. 应付利息:指企业应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
7. 其他应付款:指企业除了应付账款以外,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欠款的金额。
8. 预计负债:指企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负债进行估计和计提的金额,如法律诉讼费用等。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1. 实收资本:指企业吸收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2. 资本公积:指企业通过非股份有限公司向投资者募集的资金。
3. 盈余公积:指企业利润留存形成的公积金。
4. 未分配利润:指企业暂时未进行分配的利润。
马克思利息利率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最新文档资料
马克思利息利率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关于利息利率的理论,经济学中学说纷呈,其中,马克思关于利息利率的论述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其有关科学论述与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实践主要遵循的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路径,然而与西方其他有关利息利率指导理论相比,马克思关于利息利率的理论思想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毫无疑问,对其研究将能对中国当前利率政策实践提供另一种视角的启示。
一、马克思利息利率理论的思想源起马克思的利息利率理论思想并不是自己完全独创。
马克思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地吸收时,首先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含于剩余价值理论之中的利息利率理论思想,由此也源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批判。
马克思关于利息利率的论述从借贷资本及其运动形式入手,但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孤立地研究借贷资本运动形式(G一G’)的方法,把借贷资本及其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联系起来进行科学考察。
关于利息来源及其本质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没有把剩余价值和利润区别开来,也没有在形式上对利润本身各个相互独立的组成部分——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区别开来进行说明。
马克思首先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的有价值见解,并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展开研究,然后一步步返回到剩余价值赖以表现的各种特殊形式的基础上,充分揭示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分解为产业纯利润和商业利润,从而得出利息只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
经过马克思的透彻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的有关利息及其源泉的有价值见解,呈现出了崭新面貌。
关于利息率的决定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正确地揭示并认为利息率“部分地取决于总利润率,部分地取决于总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profits of enterprise)的比例。
这个比例取决于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受预期的总利润率的影响,但不是完全由它调节。
如何看懂财务三张表
光阴似箭,一转眼2012年的春天又要到来了。
人们常用“一年之季在于春”以示农耕播种季节的重要。
对于企业来说,春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企业将决算上年度经营成果,铺开新一年的蓝图。
大家知道,企业的年度财务决算一般从12月开始起步,翌年1月初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在春节前完成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
之后,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安排下年度的预算,确定下年度的任务和各项经济指标。
在这个时节里,身为银行业资深从业人员的杨桦先在这里谈谈怎样看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简称为“三张表”)的话题,与大家交流共享。
“三张表”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和动态的缩影。
要管理好一个企业,企业经理应当懂得财务管理的基本常识,应当看懂这“三张表”,必须根据“三张表”提供的财务信息为管理服务,否则,其决策将是“以其昏昏,使人沼沼”的。
对怎样看“三张表”,凭我在国营大型企业当审计负责人从事12年审计工作的阅历和经验,我不想从内部的角度去谈报表的质量和管理,而是从外部审计如何审视企业报表的角度来进行表述,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是怎样审计企业“三张表”的,使我们的经理和业务人员都能更好地提高对“三张表”内涵的认识。
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查看注册资本的情况及企业的成长性首先查看所有者权益。
查看“实收资本”数额,将其与企业注册资本数额相比,检验注册资本是否到位。
用“所有者权益”合计(即净资产)除以“实收资本”,再用该“商数”除以企业自注册成立至今的“累计年份”得出净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进行分析。
而且注意“资本公积”的数额,若过大,将进一步了解其构成。
防止企业在不具备法定资产评估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虚假评估来虚增“净资产”,借此来调整“资产负债率”,蒙骗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
“实收资本”是企业承担有限责任的根本保证,审计人员是相当关注的,企业各类债权人也是高度重视的。
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租资产、利息、股利和政府补贴等。
收入必须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这意味着收入必须是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的,是由企业自身主动实现的。
例如,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就是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可以来自于多种不同的来源。
除了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出租资产、收取利息、股利和获得政府补贴等方式获得收入。
这些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更灵活地获取经济利益。
收入必须是实际发生的。
这意味着收入必须是企业实际收到的或有权收取的,而不仅仅是应收账款的计量。
只有当企业确实拥有了经济利益,收入才能被确认。
收入的确认还要求满足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条件包括: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收入的实现不受重大不确定性影响,收入的产生与企业已经履行了相应的义务或提供了相应的服务相关。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确认收入时采用收入的实现制度。
根据实现制度,收入应在企业已完成交易或履行相应义务、并且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定义要求收入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来源多样,必须是实际发生的,并满足确认条件和实现制度的要求。
准确理解和应用这一定义,有助于企业正确识别和确认收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会计的收入名词解释
会计的收入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会计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扮演着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的关键角色。
会计工作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其中包括与收入相关的内容。
本文将对会计中与收入相关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自己的主要业务活动所获得的货币和现金等经济利益的总称。
具体来说,营业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租资产以及其他与主营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
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利润的基础。
二、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取的收入。
这是企业最常见的收入来源之一。
销售收入通常由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共同决定。
销售数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售出商品的数量,而销售价格则是指每个商品的售价。
三、成本收入成本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而获取的来自于成本的收入。
也可以理解为“毛利”。
在会计中,毛利是指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剩余的金额。
成本收入的计算可以通过将销售收入与直接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进行对比得出。
四、其他业务收入除了销售收入和成本收入之外,企业还可能通过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活动获得额外的收入,这些收入被称为其他业务收入。
具体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处置资产所获得的收入、资产减值准备收回所获得的收入、政府补贴所获得的收入等。
这些收入通常不是企业经常性的收入,但仍然对企业经营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五、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投资活动而获得的收益。
投资活动包括投资于其他公司的股权、债权、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等。
投资收益可以通过股息、利息、租金以及出售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投资回报来计算。
投资收益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能是主要的盈利来源。
六、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指的是与企业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收入项目。
这些收入通常是一些非经常性的或者偶发性的收入。
例如,企业出售了自己的固定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参与投标获得的中标奖金等。
由于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无关,因此在一些财务比率的计算中,会将这部分收入从净利润中剔除。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后试题及答案 (1)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参考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一系列商品上。
3)一般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
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
当价值形式发展到第四个阶段时,货币就产生了。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什么?参考答案: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贮藏职能?参考答案: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是指,当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所发挥出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贮藏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经济学中的利润与利息
经济学中的利润与利息在经济学中,利润和利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润是企业经营所获得的超额回报,而利息则是指资金在市场上的使用费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利润与利息的含义、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利润的定义和作用利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超额回报。
在经济学中,利润被定义为企业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余额。
它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利润的获得主要源于企业与市场中其他经济主体的交换行为,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企业实现了超额收入,即利润。
利润在经济中起到了多重作用。
首先,利润激励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通过获得利润,企业才能够维持运营并进行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其次,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利润也是企业向股东支付股息和分红的来源。
二、利息的定义和作用利息是指资金在市场上的使用费用。
在经济学中,利息是指借贷双方在一定时间内对借贷资金进行交换的价格,即借出资金的成本和借入资金的收入。
利息的存在使得资金可以在市场上流动,促进了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进行。
利息的大小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如市场供求关系、借款期限、风险等。
在市场经济中,利息的水平通常由央行货币政策、市场竞争和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较高的利息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但也会增加企业的借款成本。
相反,较低的利息可以促进借贷活动,但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泡沫等问题。
利息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利息使得资金可以在市场上流动,促进了投资和经济增长。
其次,利息是银行业和金融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此外,利息也是个人和家庭进行储蓄和投资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利润与利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润和利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企业的利润水平反映了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当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时,说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受到欢迎,这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内容摘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主要内容,从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利率的水平与决定、利率的现实意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利息理论利息利率马克思的利息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事实上把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还原为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从而在一定意义说明了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完整的利息理论体系不仅应包括利息来源与本质、利率的决定,更应涵括利息、利率与现实经济的联系。
马克思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对利息和利率进行考察的。
在《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中集中阐述了他科学的利息理论。
一、关于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对于利息的来源和本质,马克思对利息的研究始于生息资本概念的引入。
在马克思看来,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一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资本形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它具有不同的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息资本的形态表现为借贷资本。
从分析生息资本的运动开始分析利息问题,这与马克思在分析商品价格形成时,首先分析价值和价值规律的方法是一致的。
从表面看,借贷资本有着特殊的运动形式G-G’,货币资本家把货币作为资本让度,货币则必须作为G’回到他那里,货币离开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自行增殖,且连本带息,有借有还似乎天经地义,利息也顺利成章地表现为企业主与借贷资本家对利润的量的分割。
对此马克思一语破的,指出这种脱离生产过程与再生产过程的运动形式反映不出利息的真实本质。
实质上,借贷资本的运动似乎仍以职能资本的运动为基础。
马克思揭破资本主义掩人耳目的伎俩,阐述了借贷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G-G-W…P…W’-G’-G’,(前面的G-G是货币资本家将生息资本借给职能资本家,G’-G’则是职能资本家把生息资本加利息还给货币资本家)借贷资本之所以能得到增殖归根结底还是其转化为产业资本运行的结果。
马克思拭去了生息资本表现为与资本的现实运动无关的单纯的借和贷、支出和回流这一表面上的尘埃,指出货币只在可能性上是资本,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不仅要有足够的货币来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使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资本的条件——雇佣劳动。
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标准
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标准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划分和报告中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就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财务概念。
一、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概念和定义1.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与其主要经营业务相关的收入,通常是企业最主要的盈利来源。
主营业务收入可以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是财务报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2.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非主营业务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但不限于利息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这部分收入通常不是企业的主营业务,但也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二、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标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业务性质划分主要是根据收入的业务性质和来源来确定的。
主营业务收入应该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而其他业务收入则是来自非主营业务活动。
2. 收入金额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根据收入的金额大小来确定。
通常来说,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应当远远大于其他业务收入,这也是区分二者的一个重要指标。
3. 业务特点还可以根据业务的特点和经营活动来划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应当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使命相关;而其他业务收入则是在主营业务之外的附加业务。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标准,我个人认为应当重点关注收入的业务性质和金额大小。
作为企业的核心盈利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要比其他业务收入更为重要,因此在划分和报告时需要更加准确和严谨。
另外,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需要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细致的审核和确认。
总结回顾: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标准是财务报表编制中需要严格遵守的规定,准确的划分标准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但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各类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营业外收入的核算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旨在确保企业能够准确、合规地记录和报告这些收入。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内容。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对营业外收入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然后,我们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营业外收入核算的要求,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计算方法和核算流程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探讨营业外收入核算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核算要求,为企业实施准确和规范的营业外收入核算提供指导。
同时,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展望,以期激发对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说明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对于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外收入核算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讲解。
其中,2.1节介绍了营业外收入的定义和分类,2.2节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对营业外收入核算的要求,2.3节介绍了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方法和流程。
结论部分对营业外收入核算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告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既保证了文章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能够对读者清晰地传达出文章的观点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营业外收入核算的相关内容。
通过深入分析营业外收入的定义、分类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对其核算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核算方法和流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营业外收入的相关规定。
首先,本文将介绍营业外收入的定义和分类。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如出售闲置资产、非经常性投资收益等。
企业收入与支出核算
企业收入与支出核算一、概述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财务核算内容之一。
正确核算企业的收入与支出,不仅能帮助企业了解经营状况,指导管理决策,还能提供财务信息给各方利益相关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收入与支出的核算步骤与相关注意事项。
二、收入核算1. 收入类型划分- 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补贴收入等与企业主营业务无直接关联的收入。
2. 收入登记与确认- 根据交易凭证(如销售合同、服务协议),记录细节信息,如交易日期、金额等。
- 对收入进行确认,一般遵循收入已实现与收入可能实现两个原则:先确认实现的收入,再确认可能实现的收入。
3. 收入的核算方法- 出售商品的收入:按照销售金额减去销售成本计入收入。
- 提供劳务的收入:按照提供劳务所获得的报酬计入收入。
- 利息收入:按照实际计息金额计入收入。
- 租金收入:按照租金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收入。
- 补贴收入:按照补贴协议规定的金额计入收入。
4. 收入的税费核算- 根据当地税法规定,计提应纳税金,如增值税、所得税等。
- 根据税率和计算公式,计算应纳税金的金额。
三、支出核算1. 支出类型划分- 销售费用:包括广告费、销售提成等与销售行为直接相关的费用。
- 管理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用品、水电费等与日常管理活动相关的费用。
-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率损失等与财务活动相关的费用。
- 研发费用:包括研发人员工资、实验材料费用等与研发活动相关的费用。
- 其他费用:包括修理费、罚款等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其他费用。
2. 支出登记与确认- 根据交易凭证,记录支出细节信息,如交易日期、金额等。
- 对支出进行确认,一般遵循费用已发生与费用可能发生两个原则:先确认已发生的支出,再确认可能发生的支出。
3. 支出的核算方法- 销售费用:按照销售成本、广告费用等计入支出。
- 管理费用:按照人员薪酬、办公物品费用等计入支出。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主要表现有,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马太效应,外部负效应问题如为获利不顾及环境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失业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等;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级差地租: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技术进步: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价格黏性: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而价格弹性就是指商品的价格变化非常灵活;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随着供求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动,具有相当的弹性,从而可以促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由官定,不随市场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具有粘性;凯恩斯就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价格具有粘性,当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随着货币供给的变化,价格就是弹性的;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来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 C:V;金融监管: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公司治理: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必要劳动时间:指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必要产品或必要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相对;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洛伦兹曲线: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统计学家或说统计学家.洛伦兹Max Otto Lorenz,1903- 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了着名的洛伦兹曲线;潜在产出水平潜在量:潜在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民收入、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状态下所能生产的;这里的GDP就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平均利润率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中,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通过部门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大生产阶段才开始发生作用;其客观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他们共同参加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外部性: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三位一体公式: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取得工资;如果把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则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家的工资,利息表现为资本所固有的独特的产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之间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总额的比重;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两大部类比例: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第Ⅱ部类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两大部类的比例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加以考察的,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以及国民经济计划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劳动力的价值: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包括: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此外,劳动力的价值的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的有用性,即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价值存在于商品体内,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适度经济增长率:是指符合实际的、合理的、正常速度的经济增长率;一般说来,适度经济增长率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充分就业, 产业协调, 运行稳定, 效益显着, 福利最大;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雷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企业会计规范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3
《企业会计规范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3企业会计规范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3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企业会计规范第14号——收入的应用提供指南。
收入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准确的收入确认和计量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将详细介绍企业如何根据规范要求,正确处理和报告收入。
收入确认原则根据企业会计规范第14号,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收入的确认应基于能够可靠地测量收入金额及其相关费用的原则。
2. 收入确认的时间应与其与销售或提供劳务相关的实际交付、服务完成或所有权转移相一致。
3. 企业应根据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程度来确认收入。
收入计量方法企业在计量收入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出售商品:应以出售商品的公允价值减去预计售后费用和退货损失来计量收入。
2. 提供劳务:应以劳务提供过程中获取的可靠证据为依据,计量劳务费用按合同约定的金额来确认收入。
3. 授予使用权:应按照授予的使用权的公允价值计量收入,同时考虑使用权的失效和期限。
收入的分类根据企业会计规范第14号,收入可以按照以下分类进行报告:1. 主营业务收入:与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直接相关的收入。
2. 其他业务收入:与企业其他业务活动相关的收入,例如提供咨询服务或租赁资产等。
3. 投资收益:企业通过投资获得的股息、利息、红利等收入。
4. 衍生金融工具收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变动而导致的收入。
收入的披露要求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企业应对收入进行适当的披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收入披露要求:1. 清楚说明收入的性质和来源。
2. 披露使用的收入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
3. 描述与收入相关的重要合同条款、风险和不确定性。
4. 披露对于收入计量的关键判断和估计。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针对企业会计规范第14号——收入的应用指南。
对于准确和一致地处理和报告收入,企业应遵循规范的要求,并根据指南中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操作。
准确的收入确认和披露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会计中的收入与收入核算
财务会计中的收入与收入核算在财务会计中,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种经济利益流入。
它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处置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且这种利益能够导致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的增加。
收入的核算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收入的概念与分类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总称,可以分为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大类。
1.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接受委托加工、转让无形资产等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2. 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在非主营业务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收入、补贴收入等。
二、收入的核算原则在财务会计中,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和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核算原则:1.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在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确认,即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有联系,能够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能够被可靠计量。
2. 收入计量原则:收入应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计量,并将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分录和核算。
3. 收入继时性原则:收入应当在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实际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得到确认后进行核算。
三、收入核算的方法根据财务会计的规定,收入核算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1. 权责发生制:即在经济利益的权益发生时确认收入,而与实际款项的收付无关。
一般适用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入确认。
2. 现金收付制:即在实际发生现金流入时确认收入,主要适用于其他收入的核算。
不同的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收入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四、收入核算的流程收入核算的流程包括收入发生、收入确认、收入计量和收入登记等步骤。
1. 收入发生: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或者通过非主营业务获得经济利益的过程。
2. 收入确认: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判断收入是否满足确认条件,并确认收入金额。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第六部分
总结
企业主收入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平 均利润中减去利息以后归职能资本家所 有的那一部分,其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 管理工资和监督工资,从其本来意义上 说,是由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所带来的 收入,它和企业主收入有着根本不同的 性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硬把企业主收 入说成是监督工资,其目的无非是为资 本主义的剥削作辩护。
最后,银行利润一般是由借入的利息率低于贷出 的利息率的差额形成的
第一,来源于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由于银行经营出纳业务,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 货币资本
第二,来源于直接的存款。
第三,“各种只是逐渐花费的收入也会存入银 行。”如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生 活费用等等。
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以后,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贷 放出去
动无关”,这怎么解释. P388
二、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从纯粹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
那么,究竟怎样认识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 业主收入,从而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 割呢?
首先,利润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是发生 在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入资本的场合。
资本的二重运动:
资本贷出去
资本借入
流通
生产或
3、合作工厂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
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人合 作工厂的发展。工人自己集体合办的合 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 的第一个缺口”。
和股份公司的“消极地扬弃”相比,合 作工厂“是积极地扬弃的”。
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所固有的二重性质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由于加速了资本的 集中,使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少数人 所支配。这样,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货币金融学(3)
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 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是实际利率。 3) 公式:
R——名义利率;
i——实际利率;
p——物价水平
ri p r (1 i)(1 P) 1
二、利率的种类
4) 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在内)的变化而 变化并非同步的。在市场经济中也是这样。
(3)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流量分析法。
2. 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
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
(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
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 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 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 成反比(见下图) 。
5) 我国由政府管制的利率,在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和利率水 平高低是否适当时,币值的变化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上世纪最后 15 年 7 次调整利率都是与通货膨胀率的涨 落密切相关的。
年月
三年期存 款利率
通胀补贴率 名义利率
通胀率 实际利率
1989.4 13.14% 8.36% 21.5% 17.8% 3.7%
---其中,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 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三、终值与现值
1. 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指在当 前的一笔投资按一定利率计算,从而在未来某一时间所 获得的货币总额。 FV=PV(1+r)n
2. 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 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 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 “现值”, 也称“贴现值”。指未来一定量货币在当前的价值,它 是终值的逆运算。算式是: PV=FV/(1+r)n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
• 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好象是由资本家和利 润本身的性质 产生的。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本来是剩余 价值的分割部分,现在表现得与 剩余价值无关,好象 只是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主收入也表现得与 雇 佣劳动者无关,而只与利息相对立。在职能资本家看 来,生产劳动的剥 削是要花费力气的,他不像生息资 本家那样无所作为。在他看来,企业主 收入是监督劳 动的工资,而且认为这种劳动是复杂的,其工资也应 该比工 人的工资更高。
• 剩余价值只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但是,在资 本主义社会,参 与瓜分剩余价值的,除了产业资本家 和商业资本家之外,还有凭借生息资 本生息的借贷资 本家。他们是一丘之貉,共同瓜分了工人阶级创造的 剩 余价值。上一篇讲了商业资本通过商业利润来参与 瓜分剩余价值的问 题,这一篇分析生息资本如何通过 利息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
概述
• (一)内容 •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是涉及问题最多、内容最杂
的一篇。如与资本有关的概念,它就涉及生息资本、 高利贷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虚拟资本等等; 与利息有关的概念,它涉及利息、利息率、企业主收 入、银行利润等等;与信用有关的内容,它涉及商业 信用、银行信用、期票、汇票、汇兑率;与股份公司 有关的内容,涉及股票、股息、股票价格等等。但是, 如果仔细阅读、反复琢磨,就会明白这一篇研究的对 象是生息资本,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借贷资本。 本篇的中心是回答借贷资本家如何获得利息的问题。
• 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资本所有权和资 本使用权分离 的结果。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果实, 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使用权 的果实。“用自有的资 本从事经营的资本家,同用借入的资本从事经营的 资 本家一样,把他的总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利 息归他所有,因为 他是资本的所有者,是把资本贷给 自己的贷出者,企业主收入也归他所 有,因为他是能 动的,执行职能的资本家。”(第3卷第421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一、单项选择题1. 在 () 时,中央银行会通过政策操作促使利率提高,进而降低消费和投资。
A.经济萧条期B.经济高涨期C.市场利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D.通货紧缩【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4。
2. 如果利率上升,则居民将() 消费, () 储蓄,企业将 ()投资。
A.增加,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增加C.减少,增加,减少D.增加,减少,增加【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4。
3.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中的本金损失,资金贷出者通常要求名义利率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
A.不变B.下降C.上升D.无法表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2。
4.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强调() 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A.期限B.货币C.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D.风险【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2。
5. 传统利率理论也被称为() 。
A.可贷资金理论B.实际利率理论C.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D.平均利润理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1。
6. 马克思指出,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利润的高低B.剩余价值的高低C.利息的多少D.借贷双方的竞争【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1。
7. 当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A.高于B.低于C.等于D.无法表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91。
8. 浮动利率适用于 () 借贷。
A.长期B.中期C.短期D.任何形式【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90。
9. 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 。
A.行业利率B.官定利率C.市场利率D.基准利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90。
10. 利率按是否包括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风险的补偿可划分为()。
A.单利率和复利率B.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C.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D.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0。
资本论
《资本论》选读第二十三章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主要内容:(1)、利润分为纯利润和利息,为什么会从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2)、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后果。
(3)、商业利润的神秘性及其本质。
1、为什么量的分割会转变为质的分割?原因:平均利润由于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带来的分配关系一旦确立,在观念上也使得使用自有资本的企业同样把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两个部分,产业资本家从经验中感到这种分割的存在。
一旦利息作为独立的范畴存在,企业利润事实上就只是总利润超过利息的余额所采取的对立形似。
因为在这种场合,他会认为自己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资本的使用者。
由于货币资本家的独立存在,从质的方面看,利息表现为资本的单纯所有权提供的剩余价值;从量的方面看,利息量和资本量保持着一定的比例。
这样就由量的分割转化为质的分割。
2、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后果;后果:在利息形式上,资本与雇佣劳动力的对立消失了。
因为生息资本就它本身来说,不是以雇佣劳动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为自己的对立面。
企业主收入也不表现为与雇佣劳动的对立了。
似乎利息和企业主都不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收入,它似乎是由资本本身所产生的果实。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对立,掩盖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
企业主收入在现象上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使用生息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它似乎是监督劳动或指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
3、商业利润的神秘性及其本质。
商品资本虽然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独立化出来成为商业资本,专门为执行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并相应地取得商业利润,使关系更为错综复杂,造成神秘性。
在流通过程中,更容易把成品价格看成商品真正的内在价值,把利润看成高于商品价值出售的结果,从而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却被颠倒表现为是从商品出售中创造出来的,是由消费者支付的让渡利润。
于是阶级关系也被歪曲了,商业利润原是体现商业资本家通过产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对立关系,现在这种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也被掩盖起来,而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同资本家之间、甚至资本家同消费者之间的纯粹商品买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典 语 句
1、利润率在生产过程本身中,不仅取决于剩余
价值,而且取决于许多其他情况:生产资料的 价格,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生产方法,不变资 本的节约,等等.(p335)
这句话给我们指出了提高剩余价值的几个途径, 这就是:在尽量压低生产资料价格的前提下,通过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高投入产出比,使生产效 率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超额 利润。并且,在生产及管理过程中,要实现不变资 本最大程度的节约。
2、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后果; 、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后果;
后果:在利息形式上,资本与雇佣劳动力的对立
消失了。因为生息资本就它本身来说,不是以雇佣 劳动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为自 己的对立面。企业主收入也不表现为与雇佣劳动的 对立了。似乎利息和企业主都不是雇佣工人所创造 的剩余价值,而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收入,它似乎 是由资本本身所产生的果实。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 对立,掩盖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企业主收入 在现象上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使用生息资本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它似乎是监督劳动或指挥劳 动所获得的报酬。
3、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一种关于管理工资的新 的欺诈勾当在股份企业中发展起来,这就是:在实际 的经理之外并在他们之上,出现了一批董事和监事。 对这些董事和监事来说,管理和监督实际不过是掠夺 股东、发财致富的一个借口而已。(P341) 这句话指出了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股份制 企业中,董事和监事他们的本质身份也是剥削者, 他们所实现的利润并不是所谓的监督工资或管理工 资。这种外表的粉饰掩盖不住这个事实:一切的利 润都是来自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都是劳动者创造 的剩余价值。
3、商业利润的神秘性及其本质。 、商业利润的神秘性及其本质。
商品资本虽然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独立化出来成为 商业资本,专门为执行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 并相应地取得商业利润,使关系更为错综复杂,造成神 秘性。在流通过程中,更容易把成品价格看成商品真正 的内在价值,把利润看成高于商品价值出售的结果,从 而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却被 颠倒表现为是从商品出售中创造出来的,是由消费者支 付的让渡利润。于是阶级关系也被歪曲了,商业利润原 是体现商业资本家通过产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对立关 系,现在这种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也被掩盖起来,而歪曲 地表现为资本家同资本家之间、甚至资本家同消费者之 间的纯粹商品买卖关系。其实,按本源来说,商业利润 也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在利息的形式上,生息资本表面上是以 执行职能的资本为自己的对立面;借贷资本 就他本身来说,也表现为与再生产过程中执 行职能的资本家相对立,而不是与正是在资 本主义生产基础上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雇佣 工人相对立。(p337) 这句话指出:虽然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在表面 上表现为彼此之间的对立,而总的利润就像是在 他们彼此的对立中产生的一样。但是,二者的本 质都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都与被资本剥削的工 人相对立。
带来的分配关系一旦确立,在观念上也使得使用自有 资本的企业同样把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两个 部分,产业资本家从经验中感到这种分割的存在。一 旦利息作为独立的范畴存在,企业利润事实上就只是 总利润超过利息的余额所采取的对立形似。因为在这 种场合,他会认为自己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资本 的使用者。由于货币资本家的独立存在,从质的方面 看,利息表现为资本的单纯所有权提供的剩余价值; 从量的方面看,利息量和资本量保持着一定的比例。 这样就由量的分割转化为质的分割。
感悟: 感悟:
本章马克思还是从生产关系为研究出发点,研 究了剩余价值在各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形式及其 数量界限的规律,揭示了利息、企业主收入和商业 , 利润的根本来源。 并且,马克思很明确的向我们指出:资本 只有通过对劳动者的剥削才能形成利润,也就是利 息和企业主收入。无论在表面上或实际中资产阶级 如何看待并粉饰利润的来源,在本质上这种量的分 割都不会转变为质的分割。
欢迎分享!
《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
第二十三章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李德齐 学号:200904104
30902班
主要内容
1、利润分为纯利润和利息,为什么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 2、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后果。 3、商业利润的神秘性及其本质。
1、为什么量的分割会转变为质的分割? 为什么量的分割会转变为质的分割? 原因:平均利润由于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