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家谱中亲属称谓介绍大全

家谱中亲属称谓介绍大全

家谱中亲属称谓介绍大全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汉班固《白虎通·姓名》:“《礼·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乃称伯仲。

《论语》曰:五十而知天命。

称号所以有四何?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

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

伯者,长也。

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

仲者,中也。

叔者,少也。

季者,少也。

適长称伯,伯禽是也。

庶长称孟,以鲁大夫孟氏。

”1、嫡长子而作继承人者。

《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汉书佞幸而传》‘红阳侯立嗣子融,从淳于长请车骑’。

颜师古注:‘嗣子谓嫡长子当为嗣者也。

’昌黎《刘统军墓志》云:‘子四人,嗣子纵,长子元一,次子景阳、景长。

’又《节度使李公墓志》:‘公有四子,长曰元子,次曰元质,曰元立,曰元本。

元立、元本皆崔氏出。

葬得日,嗣子元立与其昆弟四人,请铭于韩氏昌黎。

’所谓嗣子与《汉书》正同,皆所谓嫡长子。

盖庶出之子虽年长于庶出,而不得为嗣子。

故《刘志》于嗣子之下,又云长子元一,而《李志》于长曰元孙,次曰元质之下,又以元为嗣子也。

古人严于嫡庶之分,即此可见。

”2、因无子而以他人子为嗣,其子也称嗣子。

兄弟数人,其中一个没有儿子的,便让另一个兄弟的儿子继嗣两房,叫做兼祧。

清俞樾《俞楼杂纂·丧服私论·论独子兼祧之服》:“一子两祧,为乾隆间特制之条,所谓礼以义起也。

道光间议定服制,大宗子兼祧小宗,则为所生父母斩衰三年,而为兼祧父母齐衰不杖期。

”根据血缘与辈份关系而续承宗庙世系的制度。

宗祧继承限于嫡长子,无嫡长子则由嫡长孙长子继承,无庶子或庶孙,方可于同宗中找昭穆相当[辈份相当]者立嗣。

宗祧继承涉及遗产继承,有宗祧继承权者有财产继承权,但有财产继承权者不一定有宗祧继承权。

历史趣谈揭秘为什么会出现三国董承被叫国舅的情况?

历史趣谈揭秘为什么会出现三国董承被叫国舅的情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为什么会出现三国董承被叫国舅的情况?
导语:董承为什么叫国舅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
董承为什么叫国舅
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

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

在三国时期,董承的身份就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论的问题,董承为什么叫国舅?是基于怎样的依据,才会出现董承被叫国舅的情况?为了解释董承为什么叫国舅,就必须弄清古代的称谓规则,以及董承的真实身份。

董承,是东汉末年朝中的大忠臣,为了维护汉献帝刘协的利益,试图策划诛杀曹操的活动,后因为企图暴露而功败垂成,并且最后反被曹操诛杀。

历史上记录董承有两重身份,第一个身份是汉献帝后宫董贵人的亲生父亲,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董承应该是汉献帝的岳父,董承应该被叫做国丈而非国舅。

除却第一个身份外,董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便是汉灵帝母董太后的侄子,那么汉灵帝与汉献帝是何种身份,从这个身份来看,董承与汉献帝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汉灵帝是汉献帝的儿子,作为汉灵帝母亲的侄子,辈分上来说应该与汉灵帝同辈,比汉献帝长一辈,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董承被唤作国舅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第二个身份并没有经过历史资料的论证,以致于后世学者对于董承国舅的身份有所异议。

生活常识分享。

魏晋南北朝称呼(一)

魏晋南北朝称呼(一)

本文以东汉魏晋南北朝的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描述中古汉语时期亲属称谓系统的面貌。

本文所选择的语言资料分为世俗文献和宗教文献两种。

世俗文献主要包括诸子、史传、诗歌、小说等,宗教文献主要是指汉译佛经。

这些语料一般具有真实可靠、内容丰富的特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言实际。

具体如下:<后汉书》《三国志>《宋书><南齐书)<魏书》《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洛阳伽蓝记》《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论衡》《高僧传》《殷芸小说》《世说新语》<古小说钩沉》《搜神记》《颜氏家训><修行本起经><中本起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撰集百缘经》《六度集经》《生经》《增壹阿含经:》<经律异相:}<杂宝藏经》《贤愚经》《百喻经》;《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文选>。

(1)一般亲属称谓辞书收录的“奶娘、乳母”类称谓,因为不具备本文所界定的亲属称谓条件,故不纳入研究范围。

(2)形容词修饰的称谓,如丑女、孝子、孽子、弱女、寡嫂之类的称谓,侧重于描述亲属称谓的状况,因此不作为研究对象。

(3)因校勘错误所致的亲属称谓不予考虑,如<三国志•魏志•陶谦传>注引<吴书’:“谦二字:商、应,皆不仕。

~字”为“子”之误,故剔除;一些异文称谓,改动后纳入,如“婿”本文作“婿”,“蛭”作“侄”。

(4)王室贵族的专门亲属称谓,如“命妇、太子”不纳入研究范围。

(5)礼貌亲属称谓,指以敬称、谦称修饰语构成的亲属称谓,如贵舅、贤从孙、家兄等;谥称亲属称谓,指以谥称修饰语构成的亲属称谓,如先君、亡兄等。

不作为研究对象。

(6)对于沿用上古汉语时期的亲属称谓,因篇幅关系,且冯汉骥(1989)【副、胡士云(2007)【3J、王琪(2008)【4】已有研究成果,故本文只作列表,不作具体分析。

从子——精选推荐

从子——精选推荐

从⼦从⼦ - 原义解释从⼦:跟随⼉⼦;听从⼉⼦⽰例《 礼记· 丧服· ⼦夏传》:未嫁从⽗,既嫁从夫,夫死从⼦。

《 汉书· 外戚传第六⼗七上》:⽽ 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之代( 代国),为代太后。

从⼦ - 亲属称谓词释义从(cóng )⼦,从⽗兄弟的⼉⼦为从⼦(但不是 兄⼦、 弟⼦)。

今注:今注:从祖兄弟之⼦中古时期称为 族⼦,唐宋以后,从祖兄弟之⼦称为 再从侄或再从⼦。

宗亲称谓语的本义(古今沿⾰注表)四世祖三世祖祖辈⽗辈同辈\平辈⼦侄辈⾼祖⁄四世族兄弟→「三从兄弟」〈族⼦〉曾祖(⼀代)从祖兄弟→再从兄弟族⼦→族侄→再从侄→再从⼦〈从⼦,裹义〉祖⽗(⼆代)从⽗兄弟→从兄弟→堂兄弟从⼦→从侄→堂侄⽗(三代)兄、弟兄⼦→侄·侄⼦·侄⼉⾃⼰⼦·息·息⼦→⼉⼦嫡长⼦次⼦养⼦及义⼦表注:表注:通过对⽐以下《<朱⼦语类>注表》,就会发现朱熹观点是存在偏颇的。

注解辨析《 朱⼦语类》卷⼋五:“据礼, 兄弟之⼦当称从⼦为是,⾃曾祖⽽下三代称从⼦,⾃ ⾼祖四世⽽上称族⼦。

”《朱⼦语类》注表——朱熹观点烈祖⁄六世族⼦天祖⁄五世族⼦⾼祖⁄四世族⼦曾祖(⼀代)从祖兄弟从⼦祖⽗(⼆代)从⽗兄弟从⼦⽗(三代)兄弟从⼦⼰⾝⼦辨析:朱熹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兄弟之⼦当称从⼦”其实需要视情况⽽论,“兄弟”分“(亲)兄弟”、“从兄弟”,“从兄弟之⼦称从⼦”应该问题不⼤,但是“(亲)兄弟之⼦称从⼦”那可就有问题了,上古、中古时期,史籍⾥说到“(亲)兄弟之⼦”意思基本上叙称为“兄⼦”、“弟⼦”,《三国志》、《晋书》中可谓俯拾即是,因此朱说是存在漏洞的。

朱总结为“⾃曾祖⽽下三代称从⼦”似可拟改为“⾃曾祖⽽下三代称兄⼦、弟⼦以及从⼦”。

试将据以上“ 从兄弟”细分为“从祖兄弟”或“从⽗兄弟”,那么“从⼦”应该是“从祖⼦”或“从⽗⼦”的简称。

①“从⽗⼦”的意思:从⽗兄弟(分为从⽗兄、从⽗弟)之⼦可称之为“从⽗兄⼦”或“从⽗弟⼦”,两者统称为从⽗⼦,从⽗⼦即⽗之兄弟(伯⽗、叔⽗)之孙。

称谓是什么意思称谓的方式

称谓是什么意思称谓的方式

称谓是什么意思称谓的方式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称谓这个词吧!那么你知道它的来历跟解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称谓是什么意思称谓的方式”,欢迎参阅。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词语解释的内容,请关注店铺实用资料栏目。

称谓是什么意思称谓的方式【全拼】:【chēngwèi】英语:appellation称谓的意思: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如:母亲、老师、首长等。

引证解释:1. 名号称谓。

亦指事物名。

《尹文子·大道上》:“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

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

”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官制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

” 明王鏊《震泽长语·字学》:“古今名称稍异,今之正书,乃古所谓隶书。

” 丁玲《团聚》:“一个孝子的名称,并不是我羡慕的。

”2. 名声。

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不疑﹞不好立名称,称为长者。

”《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董扶私谓焉曰” 裴松之注引晋陈寿《益都耆旧传》:“﹝扶﹞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徵,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皆不就,名称尤重。

” 宋曾巩《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其夫为吏有名称,夫人实相之。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人我认得他的,不是有名称的子弟。

接了他,被人笑话。

”词性:古汉语谦敬称谓词类的词性,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代词说和名词说。

通过全面考察,我们发现它们的语法功能、语义演变、代替作用等,都同名词基本相同,而与代词相距较远。

因此,它们应该归属于名词。

称谓造句:“有机农业”的称谓起源于1940年,当时的英国作家兼奥林匹克运动员诺斯伯纳勋爵协助发起了这项活动。

我国最早的境外间接融资的实践发生在香港资本市场,香港市场针对此类中资概念股,创设了红筹股的称谓。

三国演义谦辞和敬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国演义谦辞和敬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国演义谦辞和敬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公元184年至280年间魏、蜀、吴三国争霸为背景,以历史为蓝本,描述了这个动荡的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战争、政治斗争和人物命运等多个方面的故事。

在这个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中,谦辞和敬语是作者罗贯中运用的两个重要修辞手法。

谦辞是指在表达时使用谦虚缄静的措辞方式,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谦逊。

敬语是指在交际中使用恭敬礼貌的语言形式,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尊敬。

在《三国演义》中,谦辞和敬语广泛运用于人物的语言交流以及对上下级、亲友和敌对势力等各种关系的表达中。

通过研究《三国演义》中谦辞和敬语的运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

同时,谦辞和敬语在小说中的运用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角色因为巧妙运用谦辞和敬语,展现出了仁义勇智的品质,成为了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谦辞和敬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分析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表达方式,来揭示这两种修辞手法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谦辞和敬语在人物塑造中的重要性,并对其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阐述。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三国演义中谦辞和敬语的运用:1.2.1 谦辞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本节将详细介绍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在交流和应对不同场合时所使用的谦辞。

通过分析他们的谦辞用语和用法,我们可以了解到谦辞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谦辞的定义和分类,例如虚谦词句、客套话等;- 主要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等)在谈话过程中的谦辞表达;- 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物所使用的不同谦辞方式;- 谦辞的目的和效果,如减轻紧张气氛、显示礼貌尊重等。

通过对谦辞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地位和尊卑之间的默契与交流。

汉字的亲属称谓

汉字的亲属称谓

汉字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成果,它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让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许多惊为天人的优秀作品,建筑就是其中一项伟大的创造。

文字的衍生、形成、发展、变形对建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文字发展之初,建筑以其资深的“年龄”也给予了汉字最初始的生命。

在下文中我们将探究汉字与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深入体会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猪),像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

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猪只。

造字本义: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

有的甲骨文将猪简化成。

金文略有变形。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豕”写成。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家,居也。

从宀,豭省聲。

,古文家。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家,居住的地方。

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家”字。

字形演变造字解说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级的、追崇的。

堂,中山王墓宫堂图的字形(“尚”的省略,高级的、高雅的)(土,坛、宫殿),表示高雅的殿室。

造字本义:王宫内举行隆重仪式的大殿正厅。

籀文承续中山王墓宫堂图字形。

篆文明确了“尚”的字形。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堂,殿也。

三国演义冷知识盘点

三国演义冷知识盘点

三国演义冷知识盘点一、人物背景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不倦,长大后逐渐成为一方豪杰。

在官场中,他以清廉、机智和果断著称,深得百姓爱戴。

2、刘备,字玄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但性格宽厚、仁爱,深得百姓拥戴。

在政治上,他以民为本,重用人才,成为一方霸主。

3、孙权,字仲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自幼聪慧过人,善于谋略。

在政治上,他以稳定为重,守土安民,成为江东的统治者。

二、历史事件1、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席卷了全国,震撼了封建统治阶级。

这次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崩溃,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的北方大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决战。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五丈原之战: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进攻魏国五丈原。

虽然最终失败,但这场战争展示了诸葛亮的过人才华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三、文化传承1、诗词歌赋:《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如曹操的《观沧海》、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这些作品为后世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传说故事:围绕着《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

这些传说故事丰富了民族文化宝库。

四、地理环境1、荆州:作为《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荆州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2、益州:益州是蜀汉的政治中心地带,也是蜀汉与魏、吴角逐天下的关键区域之一。

益州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3、扬州:扬州地处南方,是东吴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扬州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为东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军事谋略1、兵法战术:《三国演义》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兵法战术,如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夹击等。

〖古代称谓〗中国古代亲属称谓总览

〖古代称谓〗中国古代亲属称谓总览

〖古代称谓〗中国古代亲属称谓总览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

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

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及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六亲即六种亲属。

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亚。

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

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

四说指父母、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五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三弟之子、从父母亡子女之子。

隶巍,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类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父之兄称“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

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研究

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研究

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研究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研究摘要:称谓词是词汇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交际者互指或⾃称的名称,是⼈们⽇常⾔语交际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会摘要:话含义以更为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会话意图⽽发挥着重要作⽤,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种类繁多,数量⼤,这些称谓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化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

关键词:三国演义称谓研究尊称关键词1.绪论1.1汉语称谓词研究概述对称谓讲述较为详细的有《尔雅.释亲》和《礼记·曲礼》,⼆者分别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进⾏了较为系统的概括和反映了亲属称谓庞杂的⽂化内涵。

⼀般来说,称谓词基本上服从经典的,主要是研究和解释古典⽂学。

从清代开始,称谓语的研究进⼊了更全⾯系统的研究阶段,除了特殊的研究作品,许多学者还注意到包含标题的内容,此外,词汇学习有些还包括称谓词,在这期间,亲属称谓虽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社会称谓也已经开始纳⼊其研究范围。

⼆⼗世纪以后,学者们开始从社会风俗、语源学、社会⽂化学等多个层次⾓度对称谓词进⾏多⽅⾯的研究分析,探讨汉语称谓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研究不同时代称谓词的使⽤和演变发展之间的异同,⼋⼗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从语义学、语⽤学等⾓度研究汉语称谓,九⼗年代以后,汉语称谓词的研究继续深化,开始重视专书称谓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左传》、《⽔浒传》、《红楼梦》等上古⽂献。

1.2称谓词的界定及其分类1.2.1称谓词界定如何界定称谓词是我们研究《三国演义》称谓词⾸先需要⾯对的问题。

⽬前关于称谓词的界定,⼤致有以下三种说法:L.称谓词是称呼或称呼语。

如:①在社会交际中所使⽤的称呼语。

②对⼈的称呼。

③称谓词是指能够通过⼝头称呼的⽅式来表明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份的词语。

1.2.2称谓词是标明关系、⾝份的名称①由于亲属和其他⽅⾯的关系,以及这个名字是因为⾝份,职业来的,就像他⽗亲,主⼈,等。

②称谓是⾔语交际中对⼈进⾏特指的⼀种语⾔⼿段,是⼈们由于其他⽅⾯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份、职业等等⽽得来的名称。

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

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



02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用语中,常常用“君”来尊称丈夫。

03
在夫妻之间的亲密称呼中,可以用“郎”来称呼丈夫,表达亲
密和亲昵之情。
妻子称谓研究

在夫系亲属称谓中,最常见的称谓是“妻”,通 常指的是妻子。
夫人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用语中,常常用“夫人”来尊 称妻子。
娘子
在夫妻之间的亲密称呼中,可以用“娘子”来称 呼妻子,表达亲密和亲昵之情。
舅舅称谓研究
• 舅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舅舅的称谓也是比较单一的 ,通常直接称为“舅舅”。这一称谓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相 同,表示母亲的兄弟。舅舅在家族中地位重要,常常承担起 保护和照顾家庭的责任。
04
魏晋南北朝夫系亲属称谓 研究
丈夫称谓研究

01
在夫系亲属称谓中,最常见的称谓是“夫”,通常指的是丈夫
亲属称谓定义
亲属称谓是指人们相互之间的亲属关系所对应的称呼方式。
亲属称谓分类
亲属称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性别、血缘关系 、婚姻关系等。
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的特点
01 02
称谓复杂多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亲属称谓非常复杂,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们使 用不同的称谓,而且同一阶层、同一地区的人们也可能使用不同的称 谓。
反映社会风尚与习俗
亲属称谓受到社会风尚和习俗的影响,不同的称谓变化可以反映 出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的特点。
维系家族与亲情
亲属称谓在家族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明确的称谓界 定和仪式感,强化了家族内部的亲情与联系。
亲属称谓的社会功能
维持社会秩序
亲属称谓作为一种社会符号,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意义,它通过明确的亲疏关系界定,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三国人物称呼

三国人物称呼
左慈 乌角先生
乐进 乐文谦
李典 李曼成
曹仁 曹子孝
曹洪 曹子廉
夏侯惇 夏侯元让
夏侯渊 夏侯妙才
荀彧 荀文若 王佐之才
荀攸 荀公达
程昱 程仲德
刘晔 刘子阳
孙乾 孙公佑
简雍 简宪和
糜竺 糜子仲
满宠 满伯宁
吕虔 吕子恪
毛玠 毛孝先
陈登 陈元龙
鲁肃 鲁子敬
诸葛瑾 诸葛子瑜
顾雍 顾元叹
张郃 张隽乂
许攸 许子远
司马懿 司马仲达
文聘 文仲业
魏延 魏文长
徐庶 徐元直
严畯 严曼才
陆绩 陆公纪
张温 张惠恕
骆统 骆公绪
吾粲 吾孔休
徐盛 徐文向
潘璋 潘文珪
丁奉 丁承渊
步骘 步子山
诸葛诞 诸葛公休
羊祜 羊叔子
刘协 刘伯和
董卓 董仲颖
吕布 吕奉先
丁原 丁建阳
伍孚 伍德瑜
陈宫 陈公台
袁绍 袁本初
袁术 袁公路
郑玄 郑康成
孔融 孔文举
陶谦 陶恭祖
刘表 刘景升
蒯越 蒯异度
蒯良 蒯子柔
陈翔 陈仲麟
范谤 范孟博
孔昱 孔世元
韩遂 韩文约
马钧 马德衡
曹爽 曹昭伯
黄琬 黄子琰
张鲁 张公祺
陈珪 陈汉瑜
秦朗 秦元明
刘焉 刘君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刘岱 刘公山
华歆 华子鱼
何进 何遂高
卢植 卢子干
山涛 山巨源
王朗 王景兴

阿斗不傻蜀汉五虎将谥号里隐藏的秘密

阿斗不傻蜀汉五虎将谥号里隐藏的秘密

阿斗不傻蜀汉五虎将谥号里隐藏的秘密在三国蜀汉政权里,共有十二位有功之臣身后得到了追谥。

除了第一位法正是刘备亲赐的谥号外,其余十一人都是后继的一把手刘禅钦定的。

谥号作为一种荣誉象征,代表了官方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并不是随便就能享有的。

对于谥号,刘禅的理解是“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意思是活着时有美好名声的人,那么去世后就给他加上美好的谥号。

而赫赫有名的关张马黄赵五虎将的谥号却是在最后一个批次被刘禅赐予,而且谥号的称谓又是那么的耐人寻�丁0⒍范哉馕逦皇甯讣度宋锏降壮钟惺裁从∠�?让我们从五虎将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探寻推测一番蜀汉朝廷的人事风云吧。

后世捧到上天的关二爷被追谥为壮缪侯。

这个谥号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从我查阅的资料来分析,这里的“壮”含有勇武有力、武而不遂的意思,“缪”则是名与实爽,连起来就意味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按照美谥、平谥、恶谥三分法,关羽的谥号不算恶谥也基本差不多了。

用刘禅的赐谥理念反推一下,就可以看出阿斗对这位二叔并不抱好感。

网络配图关羽被东吴算计死的时候,阿斗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立为太子不过一年的时间。

一个征战在外,一个长于深宫;一个只对老大忠心不二,一个但求嬉戏游乐;一个高傲自重,一个懵懂无知,所以俩人不存在交往上的必要和利害上的冲突。

少年阿斗不会在意关羽的作为与性格,但是帝王阿斗会在意的。

蜀汉政权衰弱的直接诱因就是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死。

他的死又连带了张飞的遇刺身亡和刘备的中道崩殂。

在刘禅执政的四十多年里,孔明和姜维的多次北伐而未功成,正是缺少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冲。

从蜀汉的国策和国运来看,关羽实在功不抵过。

所以阿斗认为关羽素质与职务不成正比,基本是个花架子。

张飞的两个闺女都嫁给了阿斗。

对这位老泰山,阿斗给出了桓侯的谥号。

桓者,辟土服远也。

意思就是承认了张飞在政权建立过程中开拓疆土的征战之功。

在这个貌似实事求是的谥号背后,仍然隐藏了一些东西。

因为他们的特殊关系。

公元221年3月,张飞被人害死,5月阿斗荣升皇太子,紧接着迎娶张飞的大闺女为太子妃。

《三国演义》中人物亲属关系一览

《三国演义》中人物亲属关系一览

《三国演义》中人物亲属关系一览《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亲属关系,现将这些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一、鲍信、鲍忠(鲍信弟弟)二、1陈珪、2陈登(陈珪的儿子)三、1陈群、2陈泰(陈群的儿子)四、蔡瑁、蔡(王+熏)(蔡瑁弟弟)、蔡中(蔡瑁族弟)、蔡和(蔡瑁族弟)五、1蔡邕、2蔡琰(蔡邕女儿)六、曹仁、曹纯(曹仁弟弟)、曹洪(曹仁族弟)七、1曹嵩、曹德(曹嵩弟弟)2曹操(曹嵩儿子)3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宇、曹据(曹操儿子)4曹睿、曹霖(曹丕儿子);曹奂(曹宇儿子)5曹芳(曹睿养子)、曹髦(曹霖儿子)八、1曹真、曹遵(曹真弟弟)2曹爽、曹曦、曹训、曹彦(曹真儿子)九、1程普2程咨(程普儿子)十、1程昱2程武(程昱儿子)十一、1崔烈、崔毅(崔烈弟弟)2崔州平(崔烈儿子)十二、成济、成淬(成济弟弟)十三、1邓艾2邓忠(邓艾儿子)十四、1邓芝2邓良(邓芝儿子)十五、1董卓、董旻(董卓弟弟)2董璜(董卓侄子)、牛辅(董卓女婿)、李儒(董卓女婿)十六、董衡、董超(是否为兄弟还待考证)十七、1董和2董允(董和儿子)十八、丁仪、丁廙(丁仪弟弟)十九、丁奉、丁封(丁奉弟弟)二十、1典韦2典满(典韦儿子)二十一、1伏完2伏德(伏完儿子)二十二、1傅彤2傅佥(傅彤儿子)二十三、1郭嘉2郭奕(郭嘉儿子)二十四、1郭永2郭女王(郭永女儿)二十五、1公孙瓒、公孙越(公孙瓒弟弟)2公孙续(公孙赞儿子)二十六、1公孙度、2公孙康、公孙恭(公孙度儿子)3公孙晃、公孙渊(公孙康的儿子)4公孙修(公孙渊儿子)二十七、1关定2关宁、关平(关定儿子)二十八、1关羽2关平(关羽养子)、关兴、关索(关羽儿子)3关彝(关兴儿子)二十九、何进、何苗(何进弟弟)、何皇后(何进妹妹)三十、1韩当2韩综(韩当儿子)三十一、韩玄、韩浩(韩玄弟弟)三十二、1韩德2韩瑛、韩瑶、韩琪、韩琼(韩德儿子)三十三、1胡华2胡班(胡华儿子)三十四、1胡遵2胡奋、胡烈(胡遵儿子)3胡渊(胡烈儿子)三十五、1黄权2黄崇(黄权儿子)三十六、1霍峻2霍戈(霍峻儿子)三十七、1沮授2沮鹄(沮授儿子)三十八、1吉平2吉邈、吉穆(吉平儿子)三十九、1贾逵2贾充(贾逵儿子)四十、1蒋琬2蒋斌、蒋显(蒋琬儿子)四十一、蒯良、蒯越(蒯良弟弟)四十二、1刘安民2刘备(刘安民侄子)3刘禅、刘永、刘理(刘备儿子)4刘璿、刘瑶、刘瓒、刘琮、刘堪、刘恂、刘璩(刘禅儿子)四十三、1刘表2刘琦、刘琮(刘表儿子)、刘磐(刘表侄子)四十四、1刘焉2刘瑁、刘璋(刘表儿子)3、刘循(刘璋儿子)四十五、1刘度2刘贤(刘度儿子)四十六、1刘馥2刘熙(刘馥儿子)四十七、刘岱、刘繇(刘岱弟弟)四十八、1李傕2、李暹、李别(李傕侄子)四十九、1李恢2李球(李恢侄子)五十、吕旷、吕翔(吕旷弟弟)五十一、1吕蒙2吕霸(吕蒙儿子)五十二、1吕范2吕据(吕范儿子)五十三、1陆康2陆绩(陆康儿子)3陆逊(陆绩的族侄)4陆抗(陆逊儿子)、陆凯(陆逊侄子)5陆景(陆抗儿子)五十四、1凌操2凌统五十五、梁绪、梁虔(梁绪弟弟)五十六、1留赞2留略(留赞儿子)五十七、1马腾2马超、马休、马铁(马腾儿子)、马岱(马腾侄子)五十八、马良、马谡(马良弟弟)五十九、糜竺、糜方(糜竺弟弟)六十、孟节、孟获(孟节弟弟)、孟优(孟节弟弟)六十一、1母丘俭2母丘旬(母丘俭儿子)六十二、1庞柔、庞德(庞柔之弟)2庞会(庞德儿子)六十三、1全琮2全端、全怿(全琮儿子);全尚(全琮侄子)3全祎(权端儿子)、全纪(全尚儿子)六十四、1孙坚、孙静(孙坚弟弟)2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孙坚儿子);孙韶(孙坚养子)孙皎(孙静儿子)3孙登、孙和、孙亮、孙休(孙权儿子);孙恭(孙静孙子)4孙皓(孙和儿子)、孙(上雨下单)(孙休儿子)、孙峻(孙恭儿子)、孙綝(孙峻弟弟)、孙据(孙峻弟弟)、孙恩(孙峻弟弟)、孙干(孙峻弟弟)、孙凯(孙峻弟弟)六十五、1审配2审荣(审配侄子)六十六、1司马防2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防儿子)3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儿子)4司马炎、司马攸(司马昭儿子)六十七、申耽、申仪(申耽弟弟)六十八、1太史慈2太史亨(太史慈儿子)六十九、1吴匡2吴班(吴匡儿子)、吴懿(吴匡侄子)、吴皇后(吴懿妹妹)七十、1文钦2文虎、文鸳(文钦儿子)七十一、1荀琨、荀爽(荀琨弟弟)2荀彧3荀恽、荀凯(荀彧儿子)、荀攸(荀彧侄子)七十二、1夏侯惇、夏侯渊(夏侯惇堂弟)2夏侯懋(夏侯惇儿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和、夏侯惠(夏侯渊儿子)、夏侯尚(夏侯渊侄子)3、夏侯玄(夏侯尚儿子)七十三、辛评、辛毗(辛评弟弟)七十四、辛敞、辛宪英(辛敞妹妹)七十五、1向朗2向宠(向朗侄子)七十六、1袁逢、袁隗(袁逢弟弟)2袁绍、袁术(袁逢儿子)3袁谭、袁熙、袁尚(袁绍儿子)、袁曜(袁术儿子)、袁胤(袁术侄子)七十七、1杨彪2杨修(杨彪儿子)七十八、杨松、杨柏(杨松弟弟)七十九、杨任、杨昂(是否为兄弟待考证)八十、严白虎、严兴(严白虎弟弟)八十一、1乐进2乐綝(乐进儿子)八十二、张角、张宝(张角弟弟)、张梁(张角弟弟)八十三、张邈、张超(张邈弟弟)八十四、张肃、张松(张肃弟弟)八十五、1张衡(不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个张衡)2张鲁、张卫(张衡儿子)八十六、1张飞2张苞、张绍(张飞儿子)3张遵(张苞儿子)八十七、1张济2张绣(张济侄子)八十八、1赵昂2赵月(赵昂儿子)八十九、1赵云2赵统、赵广(赵云儿子)九十、1朱治2朱然(朱治养子)九十一、1许褚2许仪(许褚儿子)九十二、1朱桓2朱异(朱桓儿子)九十三、1张辽2张虎(张辽儿子)九十四、周泰、周平(周泰弟弟)九十五、1周瑜2周循、周胤(周瑜儿子)九十六、1诸葛亮、诸葛瑾(诸葛亮弟弟)、诸葛均(诸葛亮弟弟)、诸葛诞(诸葛亮族弟)2诸葛恪(诸葛谨儿子)、诸葛尚(诸葛亮儿子)、诸葛靓(诸葛诞儿子)3诸葛瞻(诸葛尚儿子)九十七、钟缙、钟绅(钟缙弟弟)九十八、1钟繇、钟进(钟繇弟弟)2钟毓、钟会(钟繇儿子)。

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

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

亲属称谓的⽂化内涵与某⼈有较近的⾎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包括⾎亲、配偶、⾎亲的配偶(伯母、嫂⼦等)和配偶的⾎亲(岳⽗岳母、妻兄妻弟等),为某个⼈的亲属.以某个⼈为基准,垂直向上推衍直系长辈四代,向下推衍直系晚辈四代,构成直系⾎亲.直系⾎亲也叫近亲,直系⾎亲以外的叫远亲.对于亲属的称谓也有如下⼏种.1泛称:远祖、先祖、先辈、长辈、家长、⼤⼈、太太、爷⼉们、娘们⼉、后嗣、后裔、⼦孙、家眷、⽼⼩、亲⼩、家⼩、亲亲、亲戚、亲家等.我们称黄帝轩辕⽒、炎帝神农⽒为先祖,⾃称为炎黄⼦孙.炎黄⼦孙是中国⼈的名词,也可以说是中国⼈共有的“姓名”.先辈是先于我们的所有的⼈么应该是,但似乎⼜不是.谁会称令你不光彩的⼈为先辈呢实际上,他是指那些已经过世了并且可以效仿的⼈.于是有了特指的名词“⾰命先辈”.娘们⼉,也称“娘⼉们”.是⼝语中长辈妇⼥和晚辈⼥性的合称.有时泛指已婚⼥⼈.旧时,⼥⼈有时也如此⾃称.更多的是男⼈称⼥⼈,多少带点轻蔑的⼝吻.现在的称谓和过去已有了很⼤的改变,在城市中由于受⽂化的冲击,已很少有这种称呼,⽽在某些农村,男⼈有时亲切地称⾃⼰的⼥⼈为“我的娘们”,是⼀种习俗的叫法.亲亲,即亲戚,也是内外亲属.《左传》载:“⽗⼦、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为六亲;《史记》,中以“外祖⽗母、⽗母、姊妹、妻兄弟之⼦、从母之⼦、⼥之⼦”为六亲.汉语成语中有“亲如⼿⾜”和“亲痛仇快”;俗语中有“六亲不认”,是说某⼈没有⼈情味.“⾛门串亲”,是许多中国⼈节假⽇的主要活动之⼀.亲戚,对于国⼈有特殊的意义,中国⼈是特别注重亲戚关系的.2长辈:辈分⼤的⼈.有曾祖、曾祖母;祖⽗、祖母、外公、外婆、⽗亲(爸、爹)、母亲(妈、娘)、⼲爸、⼲妈、义⽗、义母、家严、令尊、乃翁、先考、令堂、慈母、令慈、考妣、堂上、膝下、后娘(后妈)、⼤爷、世伯、年伯、师伯、表叔、恩叔、盟叔、世叔、婶母、舅⽗、姨母、姨⽗、姑姑、姑⽗、公公、婆婆、岳⽗、泰⼭、丈⼈、岳母、丈母娘……等许许多多的称谓.母亲、妈妈,是极为特殊、极富魅⼒、极能引发动⼈的情感称谓.母亲、妈妈,⼜成为祖国的代名词;黄河、长江,被称为“母亲的河”.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赞美母亲、妈妈的诗歌,最著名的其中有⼀⾸是:“慈母⼿中线,游⼦⾝上⾐……”母亲是和爱、慈祥、养育、哺育联在⼀起的,和⽣命联在⼀起的.婴⼉最早的发⾳是“妈——”;“母”的象形字从⼥,其中有两点像⼈乳形.母爱是世界上最厚重的爱.“⼲妈”,让⼈叫起来很亲切.⼲妈对⼲⼉⼦、⼲⼥⼉的确都很好,因为喜爱,所以就结为⼲亲.后妈(后娘).她已经成为“狠毒”、“冷酷”的代名词,常常是和虐待联系在⼀起的.⼈们常说:“这孩⼦像是后娘养的!”其意就是对孩⼦不好.于是民间⽣出许多关于“后娘”的故事,使⼀些孩⼦对继产⽣偏见,引发不友好的开端.外婆(姥姥)哄孩⼦睡觉的歌谣有:“摇哇摇,摇到外婆桥……”、“拉⼤锯,扯⼤锯,姥姥家,唱⼤戏……”、“外甥是姥姥家的狗,吃了就⾛……”可是怎么还会有“狼外婆”的故事,显然那外婆是假冒的.真外婆是很疼外孙的.“外婆”带着“外”字,还有“外⼈”的意思,和⾃⼰的嫡孙是有区别的,这种观点在农村还挺深的.泰⼭和岳⽗联在⼀起,并成为岳⽗的别称.算得上中国的独特⽂化.实际上,这个“泰⼭”不如说为“靠⼭”.中国⼈是很会套亲戚的,于是有了世伯、年伯、师伯,有了世叔、恩叔、盟叔.还有⼀个“⼤爷”.⼤爷(dàye),即伯爷.如果换个发⾳——⼤爷(dàyé),便不是伯⽗了,⽽是好逸恶劳、傲慢任性的男⼈的代名词.有话说:“你装什么⼤爷(y?)呀!”3同辈:即辈分相同.同辈的称谓有:丈夫、妻⼦、嫡、妾、娣姒、情⼈、哥哥、兄长、弟弟、昆仲、姐姐、妹妹、阿妹、嫂⼦、弟妇、妯娌、姑爷、连襟、夫婿……等等.丈夫,是对妻⼦⽽⾔的.他有那么多别称:夫婿、官⼈、当家的、夫君、孩⼦他爹、汉⼦、良⼈、男⼈、男的、⼥婿、他爹、外⼦、先⽣、⽼公、相公、爷⼉们、拙夫等.有含蓄的,有直露的,有雅的,有俗的,有⽅⾔的,有书⾯语的.“丈夫”是属于妻⼦的,由于现在受港台⽂化的影响,从我国南⽅城市开始已逐渐把⾃⼰的丈夫称为“先⽣”,这当然是对外的称呼.男⼈也⾃称“丈夫”,⽆论结婚前还是结婚后.不过⾃称时,往往在前加上个“⼤”字,叫做“⼤丈夫”,或者“男⼦汉⼤丈夫”.如果不是因娶妻⽽成为“丈夫”,便是以称丈夫表⽰成年.丈夫有时还有英雄的意思.古时的“⽆毒不丈夫”当然还有另外⼀种意思.不过“男”字是由“⽥”和“⼒”组成的,男⼈得在⽥地⾥卖⼒⽓——古时候,男⼈的主要事情是在⽥⾥⼲活(当然在农区,或者说是神农⽒炎帝发明了农业以后).现今不⼀定在⽥⾥⼲活了,但总之是要⼲活的.即使在单位上班,回家以后也得⼲点家务.这样的男⼈被称为模范丈夫和爱妻模范.妻⼦的别称也很多:爱⼈、夫⼈、太太、媳妇、⼤姐姐、姐、⼤嫂、娘⼦、荆⼈、拙荆、贱荆、贱内、中馈、糟糠、内助、贤内助、内掌柜、内当家、⼭妻、婆姨、堂客、⽼婆、⽼伴、家⾥的、家主婆、孩⼦他妈……等.旧时,有的丈夫叫妻⼦为“⼤姐”、“姐姐”、“⼤嫂”.不知是昵称,还是戏称,或许兼⽽有之,或者因为旧时兴“⼩⼥婿”,妻⼦的确⽐丈夫⼤⼏岁,也未可知.“孩⼦他妈”是很直⽩明了的.“家⾥的”,是什么⼈,还是物家⾥的东西多了.还有称“屋⾥的”,和“家⾥的”差不多.即使不是“物”,也是带有附属性的.显然是旧时称谓,不过现今也有⼈⽤.兄弟,即哥哥和弟弟.古时,男⼥通⽤,兄弟便也兼姊妹.在社会中,⾮⾎缘关系的同辈男⼈,也常常称兄道弟,以⽰亲近.曹植的七步诗也就是喻意兄弟的,流传很⼴,“煮⾖燃⾖萁,⾖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可见古代帝王之间兄弟相残的已不鲜见,可在民间流传的“上阵亲兄弟,打仗⽗⼦兵”,则显⽰了兄弟联盟的⼀种势⼒.哥们⼉,有时⽤于朋友间,有时⽤于不相识的⼈之间.表⽰亲热、亲近.⽤于不相识的⼈之间,有时是套拉拢、套近乎;有时则是带有挑衅性的,如:“哥们⼉,怎么着!”这是要打架.现在的青年意识中的“哥们⼉”意识很重,社会上流⾏的“哥们⼉义⽓”,有好有坏.不讲“哥们⼉义⽓”,可能被视为不讲⼈情,不够仗义,有些青年正是被这种哥们⼉之间的义⽓给害了.4晚辈:辈分低的⼈.有⼉⼦、令郎、令⼦、令嗣、螟蛉、嫡⼦、庶⼦、少爷、弱息、⽝⼦、晚⽣、⼩⽝、义⼦、宗⼦、⼥⼉、⼲⼥⼉、令爱、⼩⼥、义⼥、⼉媳妇、少奶奶、媳妇、童养媳、姑⽼爷、⼥婿、东床、郎婿、娇客、侄⼦、侄⼥、外甥、外甥⼥、孙⼦、孙⼥、外孙、外孙⼥⼉、重孙⼦、⽞孙……等.少爷,⽼爷的⼉⼦;旧时,尊称别⼈的⼉⼦也为“少爷”.在旧时⼤都是有⾝份⼈的⼉⼦的称呼,在我国的港台还有叫少爷的习惯.爷爷和孙⼦是区别辈分和表现亲属关系的称谓.除此以外,最好是谁都想当“爷爷”,谁都不当“孙⼦”,谁都不“装孙⼦”.“孙⼦”有时是低三下四的代名词.从关于亲属间的称谓和它所包含的社会内容、⼈⽣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姓名⽂化”的不少内容.⽽这些“姓名⽂化”⼜与民俗学、社会学、⼈类学紧密相联,或者前者就是后者的⼀个组成部分.⽐如有⼈说:甲某某与⼄某某是未出五服的亲戚;或者古时候,⾂下触犯封建帝王的王法,⽽被“灭门九族”等.这“五服”和“九族”,是可以在民俗学及社会学中查到的.另外,五服也指九族之内的关系.⾼祖⽗、⾼祖母、曾祖⽗、曾祖母、祖⽗、祖母、⽗、母,本⾝,长⼦、长⼦妇、从⼦、从⼦妇,嫡孙、嫡孙妇、从孙、从孙妇,曾孙、曾孙妇、⽞孙、⽞孙妇,合称九族.现在我们常常听同姓的朋友说:“500年前是⼀家”.意为:同姓之⼈,攀拉关系.既然是同姓,祖上本是同⼀宗族,当然是“500年前是⼀家”了.其实未必真的是⼀家.。

从几组亲属称谓的古今对比窥见古代文化一斑

从几组亲属称谓的古今对比窥见古代文化一斑

从几组亲属称谓的古今对比窥见古代文化一斑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①中国古代社会亲属称谓之丰富完备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成书于秦末汉初的《尔雅》列专章“释亲”分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大类来解释古代的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血亲婚姻关系,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语言在变化,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称谓语所传承的汉文化信息也不可避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本文选取几组亲属称谓古今对比来窥见古代文化一斑。

伯(孟)叔伯叔,今天的含义不外乎两个方面:同一血缘关系之下,父之兄称伯,父之弟称叔;另一方面泛称与父同辈之男子,稍年长者称伯,稍少者称叔,其间并不具有鲜明的尊卑贵贱之分。

而在古代,伯叔的含义很丰富。

首先,伯叔表示排行,有长幼尊卑之分。

《白虎通·姓名》论字章云:“伯者,长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又“嫡长称伯,庶长称孟。

”且女性长者只称“孟”,同为长者,要分出嫡庶亲疏贵贱。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不一定是排行第三,但是小的。

在讲究“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的儒风盛行时代,排行是受重视的,男子的字中常以伯叔标记其身份辈份,上古尤甚,如伯愈、伯夷、智伯、叔齐、叔向、褰叔等等举不胜举,再如许慎,字叔重;陈骙,字叔进;唐寅,字伯虎;李密,字令伯,等等。

孟叔用于女性姓氏之前,表示排行,如孟姜、孟姬、叔姬。

《释名》:“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

伯,把也,把握家政也。

”可见在古代伯于家庭中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和权势。

于是由“伯,长也。

”(《说文》)引申出“古代统领一方的官长。

”(《尔雅》)如《战国策·齐策四》:“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授籍,立为大伯。

”《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

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

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

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1.父母父母:杂宝藏经: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朋友、知识。

亲、二亲二尊:晋书: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

尊亲、尊:复白父母言:“愿尊许听我出家。

”2.父父、父亲:魏书:岂不以父亲,恐恶彰于外也?隋书:情因父亲,所以圣人敦之以孝慈,弘之以名义。

阿父:南史:晦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聪明有才貌,被发徒跣与晦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翁、阿翁:魏略: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耶、阿爺、阿耶、耶耶:王羲之·延期帖:吾平平,比服寒食酒,如似为佳,力因王会稽,不一一,阿耶告知。

法书要录:吾平平,但昨来念玄度,体中便不堪之,耶告。

木兰辞: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隋书:“岁将尽,阿耶明日杀我供岁,何处避之?”诗三百三首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

南史:读论语至“周监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戏之曰:“可改耶耶乎文哉。

”绚应声答曰:“尊者之名,安可戏,宁可道草翁之风必舅?”两度帖: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大人:通鉴:其子骠骑从事中郎敬宣谏曰:“今国家衰危,天下之重在大人与玄。

”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藩镇重任。

”义父:洛阳伽蓝记:汝南王闻而异之,拜为义父。

家君、家公、家尊、尊公、尊侯等3.母阿母:晋书: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娘:亦称“孃”。

南史: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

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

”隋书: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

阿娘:隋书:“勇昔从南兖州来,语卫王云:“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

”诗三百三首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

姨、阿姨:妾母。

南齐书:年五岁,所生区贵人病……不肯食,曰:“须待姨差。

”南史: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王珍09涉外文秘摘要:称谓词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等。

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牢固的情感。

亲属称谓是各语言中各具特色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起到增强彼此感情、缓和交际双方的紧张感和起到缩短双方距离、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的作用。

本文拟以民族文化为背景,探讨中西称四国亲属称谓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亲属称谓词语规律。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内涵比较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亲属称谓语各有不同。

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正文语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内容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内涵。

汉日英三国称谓系统反差强烈,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文化。

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日语相对简单,分类不明,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

摩根说过:“亲属制度以最明白的方式直接准确的反应社会的状况。

”在此,本文以中日英三国各具特色的亲属称谓研究其规律,分析其成因,进而感受语言的多变性和代表性,得出语言的普遍规律。

亲属制度是一种以血缘或者姻缘为体系的,以婚姻家庭为中心的包括家族亲属和族外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秩序化规范制度。

其外延包括亲属关系延伸的表现为家庭之间关系层次的外亲称谓制度,因此说,亲属制度也称为亲属称谓制度。

一.汉民族亲属称谓的渊远历史图例汉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上古时期就有浓厚宗族和血缘观念,奴隶时期的夏商周三朝就是以血缘及宗族制度而形成的国家,封建时期则进一步加深,人伦规范的两大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

《释亲。

尔雅》中“父为考母为为妣。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在此,我们是否可以猜测,在周时就很看重源远的亲属关系,从一直八代的称谓都表现出来,那也相当于说周朝之后是不是就有进入封建时代的倾向?时至今日,现代中国受到西方的文化影响,许多观念与价值观都已有西化的倾向,但唯一不变的是亲属之间的称谓与浓重的家族文化。

二.英日亲属关系点染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化传统,而日本的文化主要由中国经朝鲜传入,而日本素来有勇于,善于摄取外来文化的民族传统。

早在公元7-8世纪,它就吸取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中国隋唐文化,兼取中国儒、法、墨佛学之精华,1868年明知维新又汲取了西方工业文明,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哥哥,姐夫,姐姐,嫂子都统称为兄、兄さん;姉、姉さん。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则通称为しゅうと、しゅうとめ;義理の父、義理の母伯父,叔父,姑父,姨父,舅父,叔叔一概称为:おじ伯母,叔母,姑姑姨娘,舅妈,婶婶一律称为:お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一概称为:いとこ、不同于中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语字母是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

其分为古英语,早期英语,现代英语三个阶段。

英美人宗族观念比较淡薄,一般对家族以外的人不会用亲属称谓去称呼,甚至连家族以内的人都很少用,他们一般直呼其名。

三.中日的亲属称谓比较中日亲属称谓有哪些差异呢?1.词义差异。

从亲属称谓対照表中可以看出: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婶母,等等。

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语中的这些词语,所指范围已经和汉语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汉语中的“兄弟”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龄小的,更可以用于对众人讲话时的谦称,此时无辈分之分。

而日语的“兄弟”不仅指哥哥和弟弟,还指姐姐和妹妹。

2.分类法差异。

汉语亲属称谓语复杂多样,日语则相对简单。

在汉语亲属称谓语中需要区分直系旁系,血亲姻亲,宗族关源,还有父系母系,长幼辈分等等。

而日语亲属称谓袭用的是分类法,即不标明父系母系,直系旁系等阶次分明的地位,只标明尊卑辈分。

如图在日语中,称呼父亲的爸爸、妈妈和母亲的爸爸、妈妈时,则统一用“おじいさん(ちやん)”和“おばあさん(ちやん)”。

3.敬语用法差异。

中国人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的面称,没有敬,谦之分,而在日本人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的面称,则有敬、谦之分。

4.词缀使用差异。

汉日亲属称谓语在实际使用中,为表达特定情感(如亲昵、厌恶),会在亲属称谓语上加上词缀。

汉语词缀丰富,在现在的汉语中,可在称谓语的基础上加接尾词“儿”或接头词“老”“阿”“我”“咱”“小”等修饰语,如老爸、阿妈、咱妹、我祖父,小弟,小妹等。

而在日语中,则使用接尾词“ちゃん”。

那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异呢?1.家族继承制度的不同。

中国的家族构造是横向扩大的包含旁系血统的大家族,而日本是纵向发展的以继承人为中心直系血统的家族构造。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传统社会是采取“均分制继承”。

“父系血缘”是获得财产继承权的惟一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日本的家族继承制是以“长子单独继承制”为中心的。

嫡系长子在家族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诸子,旁系血缘遭到极大的轻视。

2.宗族等级观念的不同。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亲属意识很重,汉语中繁杂众多的亲属称谓词语说明汉民族是一个崇尚“大家庭”的民族,一向以“四世同堂”为骄傲。

《四世同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人这种传统的宗族关系、亲属关系及家庭观念和意识共同构成一种社会关系网,在社会生活及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日语文化中,日本人崇尚集体协作精神,主张个人服从集体,个人依靠集体才能生存,集体或集团意识非常强。

如武士道精神。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家庭观念和亲属意识相对较淡薄,传统的三代同居的家庭在现代不断减少,核心家庭不断地增加。

日本人的血缘观念淡薄,且不太重视旁系亲属。

四.中英亲属称谓的比较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许多人觉得英语sister不分姐姐和妹妹,uncle兼指叔、伯、姨夫、姑夫,cousin用于堂、表亲兄弟姐妹,太笼统了。

究其根源,是由于(一)、复杂程度差异汉语亲属称谓复杂,英语简单。

在汉语亲属称谓语中需要区分直系旁系,血亲姻亲,宗族关源,还有父系母系,长幼辈分等等,而英语的亲属称谓就显得简单得多,仅用几个词就能全部涵盖,如grandparent(爷爷,外公,奶奶,外婆),brother(哥哥,弟弟),sister (姐姐,妹妹),uncle(伯父,叔父,姨父,舅舅,姑父),在西方国家,亲属关系的涵盖和延伸范围远没有中国那么广阔。

(二)、表达清楚性差异汉语亲属称谓所表达的关系清楚明了,英语笼统模糊。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孔老夫子的原因吧!而在西方文化中对纲常伦理的定义和概念与中国文化有着较大的出入,或者确切点说,是没有像中国传统文化中那样有一套严格繁琐的纲常伦理。

(三)对长辈称呼的差异汉语亲属称谓注重辈分,英语中则辈分淡化,中国文化讲究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有序,西方社会组织结构不以等级身份为核心,提倡人人平等,这与他们信奉的宗教有关吧中英亲属称谓差异的原因究其根源在于:1.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为了维护和适应这种层次森严、内外有别的封建家族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汉民族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既有血缘关系又有经济联系的由大家庭组成的庞大的宗族性的社会组织,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家族,而不是个人,个人要受家族权利的支配英国的个人主义精神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称呼语,称谓语相对贫乏。

在这种家庭中,人际关系非常随便、开放,以个人主义观念为核心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

而封建社会在整个欧洲存在的时间较短,而资本主义制度较早地代替了封建制度,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英美国家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2. “中华大地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炎黄子孙既重家庭伦理,又讲社交礼仪。

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和封建礼教使中国人认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于齐家。

故古往今来,三纲五常影响至深,家庭伦理至关重要:一家之内,长者为尊,老者为上,长幼尊卑,泾渭分明;亲朋友好,男女有别,远近亲疏,不错规矩.而英美人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讲天堂,说地狱,而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那么严密,家庭观念也较之中国淡薄,亲属称谓之简略概括,不求精确。

”----国方珠3.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进行是非判断和优劣判断的尺度,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压抑的自我价值出发。

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注重个人权益,争取平等的自由竞争思想意识比较强。

4.家庭要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大小、辈份高低是极为重要而严谨的区分依据。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笼统概括在跨文化交际中, 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冲突也是必然存在的。

对文化差异表现宽容,以便于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

中日英三国文化的差异造成在称谓语上的巨大差异,有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内在,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的国家,在语言的传播与研究上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1.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报,2001,第2卷2.转引自时波.汉英亲属称谓的对比及其翻译策略[J],铜凌学院学报,2005,第2期。

3.黄碧蓉.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互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8卷。

4.黄碧蓉.文化观照下英汉亲属称谓语[J],河海大学学报,2005,第7卷。

5、周红民.称谓文化翻译[J],株洲大学工学院学报,2002,第16卷6.百家论文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