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前-外展III度踝关节骨折穿针外固定方案

合集下载

常见的骨折复位外固定

常见的骨折复位外固定

往往手法复位后,外固定体位比如旋前,旋后等特殊体位对于固定后的稳定是很重要的。

自己总结了一些,希望有用,主要是抛砖引玉,大家一起补充一下。

一. 2.上尺桡关节旋前时方形韧带的后部纤维紧张;旋后时方形韧带的前部纤维紧张。

3.下尺桡关节旋前时下尺桡后韧带紧张;旋后时下尺桡前韧带紧张。

4.桡骨头在上尺桡关节处做“自转”运动;桡骨远端在下尺桡关节处做“公转”运动。

5.尺骨近端在前臂旋转运动中做着轻度伸展及向桡侧的摆动。

二.几个常见骨折脱位外固定位置:1.孟氏骨折:旋后位复位并维持6~8周。

2.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头向背侧脱位):旋后位前臂石膏托固定6周。

3.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头向掌侧脱位):旋前位前臂石膏托固定6周。

4.桡骨头脱位:屈肘、旋后位外固定3周。

几个解剖关系:1.前臂中部及远侧,骨间距离在轻度旋后位最大,继续旋前或旋后时反而松弛;前臂近侧则以完全旋后时骨间距离最大,旋前时逐渐放松。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外固定1当有外翻畸形(向外倾斜,向内成角)时,前臂应固定于旋后位,2内翻畸形时前臂固定于旋前位。

3成角不明显时至于中立位肱骨内上髁骨折如移位不明显常固定于屈肘屈腕,前臂旋前7-10天青枝骨折1对于骨折向后移位(掌侧成角)石膏固定于旋前位。

2对于骨折向前移位(背侧成角)石膏固定于旋后位。

3四周后改为中立位石膏固定。

前臂骨折手法复位与固定在前臂上1/3骨折时保持前臂旋后位牵引,这样骨折容易复位,当然石膏应固定前臂于旋后位;在前臂中1/3骨折时保持前臂中立位牵引,这样骨折容易复位,当然石膏也应固定前臂于中立位;在前臂下1/3骨折时保持前臂旋前位牵引,这样骨折容易复位,当然石膏也应固定前臂于旋前位;对于colles骨折还应保持掌屈尺偏位,smith骨折则应保持背伸尺偏位。

中节指骨骨折固定体位1向掌侧移位,复位后(将骨折远端屈曲复位)用石膏或绷带卷固定于屈曲位。

2向背侧移位,须将远端伸直未复位,,用石膏托将伤指固定于伸直位。

手法整复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手法整复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手法整复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固定三踝骨折自1998~2005年4月,本人对16例三踝关节骨折病人按AO分型运用手法复位,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现对其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患者中,男14例,女2例。

年龄最小17岁,最大62岁,平均36.67岁。

左侧7例,右侧9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2例,打球和踢球扭伤12例,高处跌下伤2例。

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

皆为三踝骨折病例。

2治疗方法2.1手法复位与固定手法整复前,仔细阅读X线片,以便确定手法整复方案。

一般通过顺势牵引,然后以采用逆暴力作用方向和恢复踝穴固有形态基本要求为准则,实施极度内旋、内翻和足背伸手法即可基本复位,当下可以对外踝和内踝稍加力量,以保证对位符合恢复踝穴固有形态基本要求。

复位后用L型石膏配合小夹板固定。

必须强调L型石膏打法为外踝侧自小腿起下延包绕外踝过足底,而后终止内踝上方,再以长度约20厘米小夹板在内侧把患足稳固的固定在极度内旋、内翻和足背伸位置,小夹板贴皮肤处要加软垫以保证产生作用于骨骼的应力。

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尽早活动足趾,扶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3天后复查肿胀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固定绑带以保证足够的约束力。

1周后再次复查并拍片了解对位情况。

3周以后可适当活动踝部进行康复训练,6周以后扶拐患肢逐渐负重下地功能锻炼,老人可以适当延长1~2周。

2.2药物配合16例患者经手法整复和有效固定之后,均采用丹参注射液250毫升,20%甘露醇250毫升加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5天。

中药早期口服血府逐瘀汤每天一剂,便秘者加白术20克、酒大黄6克,口干加天花粉30克。

1周后见肿消即用补阳还伍汤加骨碎补30克、积雪草30克。

3治疗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1]优良:踝关节功能正常,无不适。

踝部骨折的治疗

踝部骨折的治疗

踝部骨折的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其损伤机制较为复杂。

如临床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严重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骨科医师应高度重视。

近年我院共完成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35例,现就有关问题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

年龄15~68岁,开放性骨折脱位3例,闭合性损伤32例,均为新鲜骨折,双踝骨折伴下胫腓分离5例,三踝骨折3例。

1.2诊断与分类常规拍摄正侧位片及踝穴片。

对是否有下胫腓联合韧带、三角韧带、外侧副韧带损伤而诊断不清者,可在麻醉下行内外翻应力摄片以明确诊断。

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0例,其中Ⅲ度7例,Ⅳ度3例;旋前外旋型17例,其中Ⅲ度11例,Ⅳ度6例,旋前外展Ⅲ度8例。

1.3复位与内固定内踝采用短弧形切口,外踝选Kosher切口,通常先探查内侧损伤结构,但要在固定完外踝及下胫腓联合后,再修复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外踝与腓骨远侧骨折用4~6孔钢板固定。

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应选用直径35~45mm皮质骨螺钉,在踝关节水平间隙上方2c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踝关节背伸0°~5°固定,共固定(腓骨两侧胫骨一侧)三层骨皮质。

1.4随访结果对其中的21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2年。

骨折愈合时间为9~15周。

根据病人主诉、功能、X线片做4级评定[2]。

优24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为严重开放骨折术后合并感染)。

2讨论2.1踝部骨折的分类踝部骨折的分类方法较多,比较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是Lauge-Hansen提出的分类法[1]及AO-Danis-Weber分类法。

Lauge-Hansen分类法根据受伤时足部所处的位置、力作用的方向以及不同的创伤病理改变,而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压缩型。

按照暴力的大小及损伤的严重程度,Lauge-Hansen每型又分成几度。

Lauge-Hansen分类法强调踝关节骨折涉及单踝、双踝或三踝是创伤病理的不同阶段,在重视骨折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韧带损伤,强调踝关节受暴力损伤时受力方向、骨与韧带损伤的先后顺序,以全面认识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旋后内收型》SA: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收,踝关节外侧受到牵拉,内踝受到距骨的挤压外力所致。

一度,骨折为单纯外踝骨折或韧带断裂。

二度,同时有内踝骨折。

《旋后外旋型》SE: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内侧为轴,发生向外后方的旋转移位,冲击外踝,使之向外后方脱位。

一度,下胫腓韧带损伤。

二度,同时有外踝斜形骨折。

三度,二度加后踝撕脱骨折。

四度,三度加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旋前外展型》PA:受伤时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强力外展或外翻外力。

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强力牵拉,外踝受到挤压外力。

一度,内踝撕脱骨折。

二度,同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

三度,二度加外踝骨折。

《旋前外旋型》PE: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踝骨受到外旋应力,以外侧为轴,向前方旋转,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牵拉破坏。

一度,内踝撕脱骨折。

二度,一度加下胫腓间韧带损伤。

三度,二度加外踝骨折。

四度,三度加后踝骨折。

《垂直压缩型》VC:高处跌下等垂直暴力所致的损伤。

可根据受伤时足部处于跖屈或背伸位,分为跖屈型或背伸型,表现为前缘或后缘压缩性骨折,单纯垂直位则为胫骨下端粉碎骨折。

--------------------------------------------------------------------------------踝部骨折的Lauge-hensence分型一直搞不大明白,足的旋前旋后如何分?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动是联合的,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外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之为旋后。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按1950年Lauge-Hansen报道,骨折类型取决于损伤时足产位置和外力作用方向,足旋前、旋后与足绕距下关节旋转,旋前、旋后表示损伤足的位置。

足内旋或外旋是足绕胫骨长轴旋转造成,足内旋、外旋、外展或内收表示损伤时外力作用方向。

手法复位穿针固定治疗波及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穿针固定治疗波及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 远端 Fym n3型 以上 骨折是 累及关 节面 的不稳定 rk a 性骨折 , 占全 身骨折 67 约 . %的桡 骨远端 骨折 中的 13 / 。大部
维普资讯
中 医正 骨 20 07年 1 月 第 l 第 1 1 9卷 1期
( 83 ・ 2 ・ 总 7) 5
手 法复 位 穿 针 固定 治疗 波及 关 节 面桡 骨远 端 骨折
福 建省 泉 州市正 骨 医 ̄ (6 0 0 苏源 冰 32 0 )
主题词 桡 骨远 端 骨 折 / 疗 骨 折 固定 术 外 固 定 支 架 治 小 夹 板 固定 临 床 研 究
指顶住掌侧近端 , 握住腕部相互拔伸 , 同时尺偏掌 屈使骨折 复
位, 有掌背侧粉碎骨片 , 用挤 压方法 使之 对位 ; 采 对桡 骨远 端
骨 折 伴 舟骨 月骨 脱 位 , x线 片见 舟 月 骨 分 离 , 复 位 舟 月 骨 脱 先
位 , 整复桡骨远端骨折 。 后 22 小夹板 固定 . 手法复位成功 后 , 助手 拔伸 牵引维持对 两
32 疗效评定结果 .
两 组治 疗愈 合时 间最短 弱 天 , 长 9 最 o
天, 平均 6 9天 。两组 均随访 3个 月 ~2年 , 均 5 5个 月 , 平 . 均 在治疗后 4周按上述标准评定疗效 。结 果两组手 法复位后 均 达到解剖对位 , 但骨折 固定后对照 组 4 o例 中出现移 位 1 , 4例 占 3 .%; 4 4 治疗 组 3 例 中 出现 移位 2例 , 5 5 有 显著差 6 占 . %, 异。治疗组 2例功能受 限在 2 ̄ 0。对 照组 8 功 能受 限 0 一4 ̄ 例 2 ̄ 0 , 例功 能受 限 4。 , 畸形 愈合 , 0 一4 ̄4 5内 2例 出现 功能 障碍 。 如表 1 所见 , 治疗组 与对 照组 总有效率 比较 P<0 0 , .5 有显 著 差异, 说明治疗 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附表) 。 附表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例( ) %

踝关节骨折和脱位诊疗技术

踝关节骨折和脱位诊疗技术

踝关节骨折和脱位诊疗技术踝关节骨折是常见损伤之一,1922年Ashurst和Brommer将其分为外旋型、外展型、内收型与垂直压缩型,又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分为单踝、双踝和三踝骨折。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Lauge-Hansen提出另一种分类方法,根据受伤时足部所处的位置、外力作用的方向以及不同的创伤病理改变而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压缩型,其中以旋后-外旋型最常见。

LaugeHansen分类法强调踝关节骨折波及单踝、双踝或三踝是创伤病理的不同阶段。

1949年Denis提出一种从病理解剖方面进行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分类方法,比较适用于手术治疗,1972年以后Weber等对这种分类进行改进而形成AO(ASIF)系统的分类法,主要根据腓骨骨折的高度以及与下胫腓联合、胫距关节之间的关系而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3型。

在重视骨折的同时必须也重视韧带的损伤,只有全面地认识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才能正确估价损伤的严重程度,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必须指出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并非单一的间接外力所引起,联合外力致伤者并不少见,如足部处于旋后位,距骨不仅受到外旋外力,而且同时还可以受到垂直压缩外力,此时后踝骨折不仅表现为单纯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可以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1/4甚或1/3以上。

相比之下Lauge-Hansen 分型更符合于临床的实际情况。

Lauge-Hansen以尸体标本上的实验证实了临床常见的骨折脱位类型,并阐明了损伤发生的机制。

一、闭合性骨折脱位1.旋后-内收型足于受伤时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翻的外力,外踝受到牵拉,内踝受到挤压的外力。

第I度:外踝韧带断裂或外踝撕脱骨折,外踝骨折常低于踝关节水平间隙,多为横断骨折或外踝顶端的撕脱骨折。

第Ⅱ度:第工度加内踝骨折,骨折位于踝关节内侧间隙与水平间隙交界处,即在踝穴的内上角,骨折线呈斜形斜向内上方,常合并踝穴内上角关节软骨下方骨质的压缩,或软骨面的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前-外展型Ⅲ度踝关节骨折15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前-外展型Ⅲ度踝关节骨折15例

上 。其 次 , 修复 踝 关 节 前 侧 关 节囊 , 后 是 内踝 固 要 然 定 或修 复 内侧 三 角韧 带 。如 果 内侧 三 角 韧 带 完 全从
持 。旋前外展 Ⅲ度踝关节骨折 的损伤机 制为足在
受 伤时处 于旋 前位 , 距骨 在踝 穴 内受 到强力 外 展 的外
距骨上撕脱 , 使用锚钉 修复 , 固定 确切 , 期效果较 后 好, 并且修复后要检查踝穴的稳定性 。切开复位 内固 定治疗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 , 以实现骨折解剖复 可
除, 但是不能消除骨 内静脉瘀滞和降低骨 内高压。因
而, 行针刀治疗时除 了在病变部位行松解术外 , 还应
在病 变部 位行 钻 孔 减 压术 。用 针 刀 在松 解 处 于骨 面
周未愈者需再行 第 2次针 刀治疗 , 一般最 多治疗 3
次, 3次无改 善者 宜改用 其他 方法 进行 治疗 。
正骨 2 1 0 1年 7月 第 2 3卷 第 7期
( 59 ・ 9・ 总 2 )4

复位 内固定 治疗旋 前 一外展 型Ⅲ度 踝 关节 骨折 1 5例
张勇 , 马雪峰 , 贾斌 , 国庆 , 曹 刘彦勋
( 东省深圳平 乐骨伤科 医院 , 东 深圳 5 8 1 ) 广 广 10 0
或 4 0m 的螺 钉 固定 内踝 骨 折 , . m 较小 的 内踝
图 3 旋前 一外展型 I 度踝关节 骨折 术后 x线片 I I

5 ( 50 0・总 3 )
中医正 骨 2 1 0 1年 7月第 2 3卷第 7期 关 节炎 的发生 率会 明显 增 加 』 a e 。R msy等 早 已证 明距 骨 向外移 位 1BT 胫 距 关 节 接触 面积 减 少 4 % I, I 2

骨折外固定

骨折外固定

牵引法
布托牵引
利用厚布或皮革按体形制成各种兜托,托住
患部,再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兜托和重量
进行牵引。 常用的方式:颌枕带牵引、骨盆悬吊牵引、 骨盆牵引带牵引
01
牵引法
布托牵引
颌枕带牵引
适应证:无截瘫的 颈椎骨折脱位、颈 椎间盘突出症及颈 椎病
01
牵引法
布托牵引
颌枕带牵引
牵引重量:3~5kg,
注意牵引重量不宜太大
骨折的外固定
LOGO
• 李辉 • 150610565 • 临床外科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PART 04
骨折概述 小夹板法 石膏绷带法 持续牵引法 外固定器法
骨折的概述
骨折的定义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因外力作用或病 理因素而遭受破坏的状态。
桡尺骨骨折 发病率 31%
小夹板固定法
小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C、若在夹板内固定垫处、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位出 现固定的疼痛点时,应及时拆开夹板进行检查,以防 发生压迫性溃疡。 D、注意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患肢肿胀消退后,夹 板也将松动,故应每天检查扎带的松紧度,及时予以 调整。 E、定期作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 移动,特别在复位后2周内要勤于复查。若再发生移位, 应再次进行复位。 F、及时指导病人进行练功活动。
的增加。
01
小夹板固定法
压垫:
用得最多的是平垫、分骨垫等,此外如塔形垫 、梯形垫等。
01
小夹板固定法
压垫的使用方法
A 两垫固定法:适用于 有侧方移位的横断骨折。 骨折复位后,两垫分别 置于两骨折端原有移位 的一侧,以骨折线为界, 两垫不能超过骨折线, 以防骨折再发生侧方移 位

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手术技巧(丁香园)

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手术技巧(丁香园)

(一)、操作方法:(1)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患肘伸直,根据术前分析远骨折端旋转方向,予相反方向进行拔伸牵引,纠正短缩及旋转移位。

(3)术者用双手挤压矫正尺桡偏移位。

(4)术者两拇指顶住鹰嘴上方两侧的肱骨内外髁后方,其余手指握住骨折近端向后按压,术者复位时,助手在保持牵引下屈肘,纠正骨折端的前后移位及成角。

(5)对于陈旧性骨折者,采用旋翻回绕、摇摆旋转、顶压折断等手法,造成骨折端活动,再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整复。

(6)“C”型臂X线透视证实骨折断端复位成功。

(7)经皮穿克氏针固定,根据骨折端稳定情况、肿胀情况及术者的经验,采用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或外侧分离穿针,或三枚克氏针固定,通过骨折端达到近骨折段的对侧骨皮质,将针尾弯曲90 度后剪断,皮外约留0.5cm 左右,无菌包扎,石膏托肘关节功能位固定3周,开始进行功能训练,4一6周拔除克氏针。

(见附图)(二)、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治疗的适应症:由于众所周知的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很高,故n型和m型的肱骨髁上骨折适合经皮穿针治疗。

(三)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的优点包括:(1)、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多种方式,适合各种情况的穿针。

(2)、对病人的损伤小,不切开,不留下明显疤痕,符合美观理念。

(3)、骨折固定牢靠,避免了石膏或夹板固定时由于肿胀消退后,松动而造成骨折端的移位。

(4)、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四)、操作注意事项。

(1)术前一定要详细阅读X 线片及进行临床检查,准确判断远骨折端相对近骨折端的旋转移位情况,如果远骨折端旋后,则应予旋前位牵引,如果远骨折端旋前,应予旋后位牵引,若骨折端无明显旋转移位,则予中立位牵引。

(2)、整复后进行“ C”型臂X光机透视侧位片时,要由穿铅衣保护的术者或助手维持位置,通过调整“ C'型臂X光机的位置进行透视,如果将患侧肘关节置于“C'型臂X光机上透视时,则应保护好肘关节,同时将肩关节一同进行旋转,使整个上肢进行旋转,否则将造成骨折端重新旋转移位。

骨折分型

骨折分型

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1。

1967年Bado将其归纳为四型: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

ﻫ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

ﻫIII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得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上下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册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IV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得骨折。

ﻫ2孟氏骨折得常见并发症①桡神经损伤,多数在桡骨小头复位后可自行恢复。

②尺骨干上中1/3交界处骨折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ﻫ③尺骨干骨折畸形愈合,从而倒致桡骨小头容易再脱位。

3。

桡骨小头就是否有脱位得判断:ﻫ正常条件下,④桡骨小头周围得血肿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ﻫ桡骨小头纵轴沿伸线通过肱骨小头中央,否则即表示有脱位。

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Compbell称之为“必须骨折”)ﻫ按照骨折得稳定程度及移位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三类:1. 稳定型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较轻,易于整复、2。

不稳定型ﻫ桡骨下1/3骨折,骨折可为横型、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

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骨间膜亦有一定得损伤。

3. 特殊型尺桡骨干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

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断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踝关节骨折教学查房.

踝关节骨折教学查房.

• 3.辅助检查:左踝关节正侧位片(南阳市医专一
附院)示:左侧内外踝骨折。左侧踝关节CT三维
重建(本院 11481515)示:左侧腓骨下段、内踝
骨折。
14
入院诊断:左侧内外踝骨折(Lange-Hanson分型: 旋前外旋型III度;AO分型:C2型)
15
讨论
1.踝关节的解剖情况
16
17
1.踝关节的解剖概要
5
术前辅助检查
• 心电图、胸片无异常,左踝关节正侧位片 (南阳市医专一附院)示:左侧内外踝骨 折。左侧踝关节CT三维重建(本院 11481515)示:左侧腓骨下段、内踝骨折。
•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血脂、血糖、 凝血系列、免疫八项无异常。
6
左踝关节正侧位片(术前)

7

8
初步诊断
• 初步诊断:左侧内外踝骨折
37
旋前-外展型
• Ⅰ度: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 Ⅱ度:第Ⅰ度加下胫腓韧带损伤。 • Ⅲ度:第 Ⅱ度加外踝骨折。
25
26
旋前-外旋型
• Ⅰ度: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 Ⅱ度:第Ⅰ度加下胫腓间韧带损伤。 • Ⅲ度:第 Ⅱ度加腓骨在下胫腓联合水平以
上的短螺旋或斜外旋指距骨在踝穴内受到 外力作用的方向
20
旋后-内收型
•Ⅰ度:单纯外踝骨折 或韧带断裂 •Ⅱ度:同时有内踝骨 折。
如右图
21
22
旋后-外旋型
• Ⅰ度:下胫腓韧带损伤。 • Ⅱ度:Ⅰ度伴有外踝斜行骨折。 • Ⅲ度:Ⅱ度加后踝撕脱骨折。 • Ⅳ度:Ⅲ度加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23
24
36
总结
• 1.优点及不足(可适当增加手术具体操作内容,精简语言) • 2.思考题。 • ①踝关节垂直压缩型骨折与Pilon骨折的区别? • ②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原因? • 3.指定阅读参考资料 • ①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人民

踝关节骨折PPT精选课件

踝关节骨折PPT精选课件
踝关节骨折
三踝骨折
1
学习目标
1
踝关节功能解剖
2
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
3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4
总结
2
踝关节功能解剖
(1)骨性结构 (2)韧带结构
3
骨性结构
1、外踝比内踝于冠状面上低1cm, 较内踝偏向后方1cm
2、距骨体前宽后窄,横径之差为 2.4mm
4
韧带结构
1、下胫腓复合体 2、内外侧副韧带系统
必须恢复踝穴正常解剖关系 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 踝关节面的轮廓尽可能光滑
63
难以复位的骨折
64
固定方法
内踝: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
65
固定方法
外踝:外侧韧带修补、螺钉、张力带、1/3管型板
保持腓骨下端15°角,避免踝穴过窄
66
固定方法
后踝:累及胫骨下端1/3-1/4关节面时,拉力螺钉
5
下胫腓复合体
1.下胫腓前韧带. (最薄弱)
2.下胫腓后韧带. (中等)
3.骨间韧带.
(最强韧)
6
7
8
内外侧副韧带系统
内侧韧带
外侧韧带
9
胫距后部韧带 胫跟部韧带 胫舟部韧带
牢固
距腓前韧带 距腓后韧带 跟腓韧带
薄弱
内翻伤多见
10
11
12
13
踝关节的稳定性
1、外踝和外侧韧带 2、内踝和内侧韧带 3、前胫腓联合韧带及其相应的骨性结构 (即胫骨和腓骨的前部) 4、后胫腓联合韧带或后踝
14
踝关节运动
1、 背伸时距骨有外旋 跖屈时距骨有内旋
2、 围绕横轴:背伸、跖屈 围绕纵轴:内旋、外旋 围绕矢状轴:内外翻

几种踝关节骨折的概念

几种踝关节骨折的概念

1.Dupuytren骨折即踝部旋转骨折伴下胫腓韧带断裂,包括下胫腓分离和腓骨下端骨折。

Dupuytren骨折由旋前—外展—外旋复合外力引起的,表现为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腓骨中1/ 3 以下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并或不并有后踝骨折的一类严重的踝关节骨折脱位。

分型。

Ⅰ型为:内踝撕脱骨折(横形或短斜形) 或三角韧带断裂,外踝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下方,下胫腓前韧带断裂,骨间韧带及下胫腓后韧带完整,距骨轻度脱位。

Ⅱ型:内踝撕脱骨折(横形或短斜形) 或三角韧带断裂,腓骨骨折位于踝穴上方5cm 以内,为一斜形或短斜形骨折,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断裂,下胫腓后韧带及后踝完整,下胫腓联合分离,距骨向外侧明显脱位。

Ⅲ型:内踝撕脱骨折(横形或短斜形) 或三角韧带断裂,腓骨骨折位于踝穴上方6~8cm处,为一螺旋形骨折,骨折线从后上斜向前下方。

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断裂,可同时合并下胫腓后韧带断裂及后踝撕脱骨折。

下胫腓联合严重分离,距骨向外侧严重脱位。

2.Tillaux骨折指胫腓下联合前后韧带撕脱,胫骨附着点骨折,通常指前韧带撕脱骨折,即胫骨前结节撕脱。

Tillaux骨折这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的特殊类型骨折,最早由Tillaux描述。

其发生机制是外旋应力作用在胫腓前韧带,造成胫骨远端前外侧骺板撕脱性损伤,这种骨折多发生在内侧的骺板已经闭合,但骺板的外侧尚未闭合的特定时期。

骨折线经过骺板,贯穿骨骺并向远端进入关节,产生Salter-HarrisⅢ型或Ⅳ型骨折。

如果骨折有移位,则有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手术指征。

由于受到胫腓前韧带牵拉作用,骨折片几乎总是位于前方,腓骨不需要截骨或“折骨”便能显露骨折片。

(一)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后处理:6~10周内避免负重,并根据病人的年龄,于术后4~6周取出所有皮下无螺纹克氏针。

(二)经皮穿针闭合复位和内固定术术后处理:石膏固定6~8周,拆除石膏时将克氏针拔除。

3.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

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1例报告

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1例报告

【 中图分类号】 634 R 8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6 15 (0 10 - 0 9 0 1 — 99 2 1 )8 05 — 2 0
踝 穴 的完整 和胫 距关 节 的正常关 系 , 理 嵌入踝 关 节 内的异 常组 织 , 建 清 重 踝关 节 的力 线和 稳定 。其 优点是 能 达 到解 剖 复 位 , 视 下 清 除血 肿 及 骨 直 碎片, 能够解脱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 修复损伤的韧带 , 减少固定时间, 早 期功 能 锻炼 。 4 3 手术 治疗 . l 临床 资 料 4 3 1 手术 时机 : 前 一外旋 型 骨 折 暴 力 作 用往 往 使损 伤 进展 到 .. 旋 本组 3 1例 , 2 , 1 例 ; 龄 2 6 男 O例 女 1 年 O一 2岁 , 均 年龄 3 . 平 4 5岁 ; 致 Ⅲ 度 或 Ⅳ度 。伤后 韧 带软 组织 损 伤的程 度 严重 于 影像 学表 现 , 易形 成 张 伤原因: 扭伤 2 0例 , 通肇 事伤 7例 , 交 坠落 伤 4例 , 折按 L ue—H ne 力性 水泡 , 骨 ag asn 甚至 血性 水泡 , 延误 手术 时 机 。故 理 想的手 术 时机 应在 软组 织 法 分类 , 旋前 一 旋 I 外 Ⅱ度 1 2例 。 Ⅳ度 l ; 为闭 合性 骨折 。 9例 均 肿胀 开始 之前 ( 伤后 6~ 受 8h内) , 患者 人 院时 已 出现 张力 性 水 泡 , 若 应 2 治 疗 方法 先手法 复 位 , 膏临 时 固定 , 高 患肢 , 用 消 肿 药 物 , 手 术 区水 泡 消 石 抬 应 待 2 1 非 手术 治疗 : 于旋 前 一外 旋 Ⅲ 度 损 伤 中内 踝 骨 折端 无 明显 失、 . 对 肿胀 消退 、 肤 皱纹 出现 、 皮 可触 及骨 性 结构后 再 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