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九项原则
太极拳基本要领
太极拳基本要领太极拳基本要领1. 立身中正:练太极拳首先讲究立身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
拳经上所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重心如不稳,运用中则易被人借力失势。
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
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要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的姿态。
2. 安舒松静:太极拳是练神,练意,练虚灵的拳。
练拳时始终保持精神安然舒适,体态轻松自然。
松要松的彻底,要松透,松的好无拘滞之力,松的百无所有。
从预备时开始到整套拳的终了,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上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
练太极拳还要求练时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并须贯以神气率领。
放松要先松心,后松身,从头颈,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脚各部关节都须完全松开,松透,毫无拘滞之力,要大松大软。
拳经所谓“一松百松, 柔若百折若无骨”,百骸舒泰,气血畅通,神清骨爽,久之则内劲增长,最后将能生出极柔软化为极坚刚的松沉柔弹之内力。
3. 虚灵顶劲: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神贯于顶。
所谓虚灵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
此全是神意领着,下鄂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腭,时时保持灵活轻妙的感觉,有头顶青天,足踏黄泉的气概。
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必定拘滞僵硬,失去灵感。
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虚灵顶劲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流通。
4. 气沉丹田:练太极拳强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处。
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
练太极拳功夫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
初学者切不可着意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决不能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
须知气沉丹田是练太极拳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
太极拳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太极拳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2. 分解练习:将太极拳的动作分解为独立的部分,逐步练习和掌握每个部分的动作和要领 ,然后逐步组合起来进行整体练习。
3. 反复练习:太极拳的技巧需要反复练习,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来培养肌肉记忆和身体的 协调性,使动作更加流畅和自然。
4. 个别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姿势和动作上的 错误,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太极拳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其教学原则和方法注重身心合一、柔和流畅的动作和呼 吸配合。以下是太极拳的教学原则和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1. 慢慢练习:太极拳强调慢慢练习,通过缓慢的动作来培养身一:太极拳注重身心合一的状态,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和集中注意力,使身心 得以协调统一。
太极拳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5. 对练实践:太极拳的技巧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对练,通过与他人进行对练来感受和应用太 极拳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6. 理论讲解:太极拳的教学中也需要进行理论的讲解,包括太极拳的原理、内功修炼、意 念引导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太极拳的技巧。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注重身心合一、柔和流畅的动作和呼吸配合。通过示 范演示、分解练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对练实践和理论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太极 拳的技巧和精髓。
太极拳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3. 以柔克刚:太极拳运用柔和的力量来克制和化解对手的攻击,通过巧妙的技巧和身体的 协调性来达到防御和攻击的目的。
4. 以意驭气:太极拳强调意念的引导和内力的发挥,通过集中意念来调动气的运行,使身 体的力量更加流畅和有力。
教学方法: 1. 示范演示: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演示来展示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 模仿来学习。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是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拳术套路,注解如下:太极拳九诀:1. 粘连诀,指在搏斗中保持与对手的黏附和连接,以便随时利用对方的力量进行反击。
2. 拉劲诀,指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不断地感受和运用身体的拉力,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协调运动。
3. 开合诀,指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注重身体的开合和收放,以达到动作的自然流畅和连贯。
4. 沉着诀,指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保持身体的沉着和稳定,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5. 松柔诀,指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要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松散性,以便更好地应对对手的攻击。
6. 启动诀,指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通过自身的内力和呼吸来启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使动作更加灵活和有力。
7. 沉腰诀,指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注重腰部的发力和运动,以便更好地发挥身体的力量。
8. 松身诀,指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保持全身的放松和舒展,以便更好地感受和运用内力。
9. 静中含动诀,指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保持身体的静定和动态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掌握拳术的精髓。
太极拳八十一式是太极拳的套路,包括起势、单鞭、云手、高探马、玉女穿梭、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单鞭、云手、白鹤亮翅、斜飞势、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单鞭、云手、高探马、玉女穿梭、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单鞭、云手等。
这些套路包含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通过练习这些套路,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耐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是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拳术套路,通过深入理解和反复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掌握太极拳的精髓,提高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太极拳九字诀
太极拳九字诀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娱乐功能、教育价值等于一身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武术。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九字诀。
太极拳九字诀
打太极拳九要:敬、静、定、慢、匀、柔、圆、松、整。
悟其要韵之。
太极九字敬为首,敬事敬师敬道友。
敬事乐群方能道,敬人人敬人更高。
太极神功须守静,洗心涤虑浊徐清。
以静制动动犹静,动静互根妙始生。
不偏不易为中定,气沉势稳心灵明。
虚实变化定中发,意守丹田功夫深。
毋骄毋惰事从容,慢练潜修日日功。
抽丝挂线能贯串,冷快绝伦在慢中。
轻灵贯串在均匀,行云流水一气成。
九曲连珠不断续,平稳均衡病不生。
行拳最忌僵拙力,专气致柔须谨记。
粘连黏随不丢顶,以柔克刚最神奇。
太极原是一圆圜,左旋右转本无边。
妙手一着一太极,乃乘千钧不可沾。
习拳一生都求松,松透乃得力世功。
软弱并非松之过,万劫不复在其中。
太极讲求一个整,完整一气力千钧。
内外相合上下随,身心术德全赖君。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1】1、松腰:能松腰然后才能俩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随子而出。
2、分清虚实:虚实能分开才能转动灵活,否则迈步重治、站立不稳。
3、连贯圆滑,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
一个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4、松体:“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各关节放松后,就不会使其连接的韧带遭受压迫,宜分泌骨液,增强弹性;就会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而提高了曲伸的灵活性。
5、柔劲;全身肌肉舒松、筋络开通,促进气血循环。
6、势准:就是姿势动作标准化。
如“尾闾正中”调通任督二脉。
7慢稳、练拳后,心跳正常、、、1、初练升降桩:当两手臂升至肩高吸气到极点时,改为呼气。
同样,当两手臂下按至腹前、呼气达到极点时,改为吸气。
一升一降为一次练习。
“精神集中,用意领气,吸气贴于脊背,呼气沉于丹田,意气运转须转换灵活。
”二、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1要先出前脚着地支撑后,再抖腰带动上肢发劲。
这样定势成为、沉稳。
2、发劲要动短劲长:震脚:后脚提起不宜过高,离地面要近,脚下震出声要脆,震脚要轻灵活波,不犯笨重。
3、发劲需曲中求直“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4、发劲注意方向角度;以揽雀尾的拥势、野马分鬃的捌劲势为例:野马分鬃的右臂顺旋,手臂越过大腿,掌心斜向上,方向在大腿外侧,属偶劲。
拦雀尾拥劲由里向前拥出,手臂在胸前,掌心向内,劲点在前臂外侧的尺尧部,劲路向前略右转,属四正劲。
【2】一、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腹式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腹式顺呼吸,一种叫腹式逆呼吸。
顺呼吸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呼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逆呼吸,吸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呼气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
练拳时用腹式逆呼吸为佳。
2、对深呼吸的运动要求:深呼吸,是吸进慢、呼出快,是同样的气量,也要吸尽的时间长,呼出的时间短。
因为,吸尽气是由肺来容纳的,而肺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不能突然扩张,只有随着空气进入,徐徐扩大容积,增大空气的容量,所以吸尽要比呼出慢,这是自然现象,无需强求均匀。
太极拳十要
太极拳十要一要虚灵顶劲,不要无精打采;二要松活自然,不要紧张拼搏;三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四要步法轻灵,不要拖泥带水;五要势正招圆,不要手足舞蹈;六要上下相随,不要散乱分家;七要连贯圆活,不可毛碴断劲;八要虚实互变,不可死水一潭;九要气力相合,不可怒气憋气;十要树神韵、重气势,不停留于表面外形。
太极推手练习推手:一要弄清棚、捋、挤、按、採、挒、肘、靠等几种劲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二要体悟在推手中如何听劲、喂劲、化劲、发劲、上下绞劲,如何体现搭手即拿,使五个手指都干活;三要感受在挽花中如何沾连、粘随、环环相扣、顺逆缠丝;四要通过推手来检验矫正拳中的毛病。
太极拳术十要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自如阶段:太极拳最终要求是重意不重形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肩、胯、肘、膝、手、足、上下斜线均相合之意。
拳谚:拳无功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
十三式: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练拳要领:1、身法:上身端正、松肩坠肘、五指抓地、重心稳定;2、手型手法,注重方位变化;3、步型步法,注意起落方位;4、胸腰开合,以腰为轴旋转方向和角度;5、起承转合,每个动作的起点、运行路线、角度、方位变化、落点;6、重心倒换,裆走下弧,重心偏左或偏右是四六开、三七开、二八开,以及左右臂随着重心变化的;7、眼神注视的方向;8、呼吸:内呼吸、外呼吸,拳式的配合;9、放松:逐步做到体松心静。
太极拳练拳要领
太极拳练拳要领
1.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下,背直,头微仰,
双目视前。
2.呼吸:太极拳练习需要注意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提高
精气神。
3.放松身体:太极拳注重柔和、自然的动作,练拳前需要放松身体,
抖动四肢、腰部等部位,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松弛。
4.身体重心:太极拳练习需要注意身体重心,找到合适的重心点可以
帮助身体更稳定、运动更自如。
5.动作缓慢:太极拳动作要求缓慢、流畅,需要让身体逐渐适应和掌
握每个动作。
6.身体协调:太极拳需要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可以通过训练来逐
渐掌握协调技巧。
7.保持平衡:太极拳动作需要保持身体平衡,可以通过锻炼腿部肌肉、提高身体掌握力来提高平衡能力。
8.注意呼吸:太极拳练习需要注意呼吸,慢而深的呼吸可以帮助身体
放松,平衡呼吸和动作可以提高身体运动的流畅度。
9.注意练习时间:太极拳练习需要一定时间的持久性,按照个人身体
状态和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和修正。
10.要有耐心:太极拳是需要不断练习、掌握的技巧,需要有耐心、
毅力和恒心,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干货」明家详解太极拳的“身法九要”(收藏)
「干货」明家详解太极拳的“身法九要”(收藏)中正与四平在中正、四平的基础上(具体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没有“三田合一”与“四平”就别谈太极身法),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还有九个主要法则,它们是具体而且详细的技术要求,是实现中正、四平的具体保证,也是所有技击技法的基础,因而被称为“身法九要”。
它们是沉肩、坠肘、涵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和顶头悬。
在不同的流派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是本质或其中的意思是相同的,因为这是太极拳技术所要求、不可以被忽略的。
无论是在盘架子还是推手或技击练习中,这些要点都要时时刻刻保持,直至它们都成为身体的自然状态。
只要是传统太极拳,这些要求就必须能够做到。
“身法九要”是具体的技术要求,也有具体的练习方法。
下面解释这些法则的基本作用,以及如何练习和掌握。
身法九要一、沉肩(松肩)练拳时,肩、肘、腕这三个部位有密切的连带关系。
由于大多数太极拳的技击技法都是通过手与手臂实现的,而肩正处在操纵手臂的第一位置,所以松肩至关重要。
如果肩关节能松开、不用丝毫力气,则气血流畅,就可以随时自然地把所需要的气、劲传达到手上,实现手臂的灵活性。
何时意动则手到、劲到,能得心应手。
反之,如果肩不能松开,则手臂必然僵硬,其势必散乱,既影响劲力的输送,也影响手法的灵敏性。
这就是所讲的松肩的作用。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很大,看似很松,但事实上当人们使用胳膊时,总是自然地使肩膀上抬,即成“耸肩”,就是以肩举手。
“耸肩”影响了肩部的放松、失去灵活,所以要注意“沉肩”这个要点。
沉肩是练习中所使用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松肩,即在运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肩部紧张程度。
因此一般不说松肩,而是说沉肩,或者说是使用沉肩的方法去达到松肩的目的。
沉肩即是说无论胳膊做什么动作,肩总要有下沉之意,使肱骨头与肩胛骨有拉开并向下引长之意,有时甚至说有肩膀脱臼之意。
从外形上讲,就是双肩下塌,呈溜肩之势。
肩周围的肌腱不但要拉开、拉长,而且要保持松弛。
太极拳的口诀
太极拳的口诀
太极拳口诀:
1. 以柔克刚,慢中见快。
软硬相互调和,速度恰当要掌握。
2. 气上腾腾,云梯凌空。
用力时灵活伸缩,有如云梯般任意腾空。
3. 仰之弥高,俯之弥坠。
举起头,凌驾云端;动作低沉,站立发挥刚柔圆转。
4. 南山玉磨,一招精成。
搓动手脚及各关节,然后将力量完美调合,练习到动作一招精成。
5. 蹲踞小虎,式中拔苗。
腿膝夹住自己,收紧腰脊克刚屈能量,潜在劲须全翻放出,势如小虎蹲踞,把自己定住拔苗。
6. 离心式用,易而难熟。
离心式是个难关,要克服力的抵抗,保持身体的稳定和灵活,刚柔并济,方可练就完满。
7. 旋风临近,转慢加快。
身体转动慢下来,起步和停止都要谨慎,然后加速旋转,慢和快转换,如一阵旋风一般令人心灵打动。
8. 竹帘拂面,犹可昏昏。
腰肢轻柔,动作活泼,手臂似竹帘般拂向脸面,直至全身放松,静心
入定,让身心进入宙安状态。
太极拳十要
太极拳十要展开全文太极拳十要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 3.松腰; 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学拳不光要明白师傅说了什么,更要领悟师傅没有说什么。
事实上,这“十要”背后对应的是“十个不要”。
只有避开这“十个不要”,才能避免在学拳路上误入歧途,少走弯路。
1、要虚灵顶劲不要无精打采杨澄甫把太极拳称做“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
太极拳要求柔而不软,沉而不僵,立身中正,处处有搠劲。
掤劲就是舒展饱满,支撑八面。
“顶头悬”不仅是掤劲立身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起精神、气势充盈的体现,虚灵顶劲可以使动作轻灵,姿势优美,起到提神亮相的效果。
正如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中要注意头容正直,提神贯顶,切不可低头缩脖,精神不振,老态病容。
2、要松活自然不要紧张拼搏太极拳是一项松静柔化的武术运动。
“用意不用力”就是告诫人们不要紧张用拙力,生硬拼搏。
在武术运动中有的拳种以明快有力、放长击远为特点,比如长拳动作要求挺胸收腹,转肩直臂,而太极拳却要沉肩坠肘,含胸展背,表现劲力随曲就伸、松顺柔化的特点。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要松柔沉稳,含蓄自然,不可挺胸直臂,大开大合。
如果说长拳美在刚健挺拔,像一个戎装少男,太极拳则美在自然松柔,像个典雅少女。
3、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松腰”是立身中正的保证,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我们常见一些初学者打拳时腰胯紧张。
比如弓步时前倾,后坐时仰身,转身时左右歪斜,其原因是没有松腰松胯。
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其病多在腰腿。
”如果能松腰、落胯、屈腿,就会保持端正的身型。
要做到松腰松胯,需要加强桩步力量。
如果两腿力量不够,应该姿势放高一点,不要蹲得过低,力不从心,造成腰胯紧张,上体歪扭。
4、要步法轻灵不要拖泥带水太极拳要求步法轻灵平稳,迈步如猫行,如履冰。
为此杨澄甫告诫人们,行步时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以实腿支撑,另一条虚腿才能转动轻灵,否则就会“上步重滞,自立不稳”。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
1. 嘿,太极拳的要点之一那就是要放松啊!就像你累了一天回到家,一下子瘫在沙发上那个放松劲儿!比如站桩的时候,身体从上到下都得松下来,不要僵着呀。
你想想,要是紧绷着能打出好的太极拳吗?
2. 动作要慢,这可是基本要求哦!哎呀呀,就像是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
你看公园里那些打太极打得好的爷爷奶奶,动作都是慢悠悠的,仔细体会每一个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感受到太极拳的韵味啊!
3. 注意呼吸呀!这可太重要啦!呼吸就好比是给车子加油,没油车子能跑吗?举例来说,出拳的时候吸气,收拳的时候呼气,跟身体的动作配合好,这感觉多棒呀!
4. 眼神得专注,可不能东张西望的!就像你盯着最喜欢的电视剧那个认真劲儿!打拳的时候眼神跟着手走,这样才能有神韵呢,你说是不是?
5. 立身要中正啊,可别歪七扭八的!跟那笔直的电线杆子学学呀!不管做什么动作,身体都要保持正直,这样看着多精神,才能打出气势来!
6. 太极拳还要注意虚实转换呢!这就像走路,一会儿左脚用力,一会儿右脚用力。
比如做移步动作时,前脚虚,后脚实,这转换可得自然流畅呀!
7. 连贯性也很关键呀!动作一个接一个,不能断开啊,就像那串起来的珍珠项链。
从上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要自然而然地过渡,不能生硬咯,你懂了吧?
8. 下盘得稳呀,这就好像房子的根基。
想想看,要是根基不稳,房子不就容易倒吗?扎马步的时候把下盘稳住了,整个架子才能立得住呢!
9. 最后一点,要用心去感受太极拳呀!别只是应付了事。
把自己融入到太极拳的世界里,感受它的魅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领略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啊!
我的观点就是:好好练太极拳,对身体和心灵都有大大的好处!别犹豫啦,赶紧练起来吧!。
太极拳身法的九个要领
太极拳身法的九个要领太极拳身法九个要领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它是太极拳的一种技术和表演形式,目的是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练习拳术时,也可以看作是一套体术。
1.坐自然:保持正确的姿势,身体要放松、腰关节要松弛,肩部要平衡、胸部要突出,头顶向上、脊椎要挺直,使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
2.虚实分明:胸部要收紧,背部要松弛,虚脚与实脚要分明,保证腰腿、足踝、各节间的一致性,以达到一致的力量和平衡。
3.腰部软硬换换:腰部自然松弛,协调腰腿和胯部,以及下部骨骼在动作中的变化,改变腰部的硬度,以保持身体的均衡。
4.手肘圆弧:保持耐心和均衡,胸部要向前,双肩要向后,双手肘扁平,上下两部分收紧,手肘如弧形般伸展,达到呼吸与发力的同步效果。
5.腿要曲弯:双腿要安定,膝盖要有力,外股要向上,内股要向下,脚趾要朝上,腿要曲弯,并有节奏感,使身体在推搡时产生弹性。
6.步法如棋:步法需要迅捷,要能转换快速,变化有节奏,身体要有韵律,步伐要轻灵,双脚要齐步,要严守步态,如棋势般一步一步,自然舒展的变换。
7.顶上张:要坚持头、脊、腰、腿、膝、脚、掌接触,并把脚踝拉紧,全身要有张力,肩部要轻盈抬起,脊椎向上,头顶要移起,发挥应有大小动作,让整个身体有灵动感。
8.收放一气:保持平衡,以“收为主,合为辅”,使身体静止,以及发力时的放松,使力量能够由内聚出,以及外散入,达到发力的有效性和效率。
9.势均力敌: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把握有限的力量,推动练习双方的拳法,使双方抗衡,形成不变的变化,达到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互制的效果。
总之,太极拳身法的九大要领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良好平衡,还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和表演效果。
仅仅通过以上九个要领,人们并不能掌握太极拳的所有精髓,只有持之以恒的实践,才能永久地收获太极拳的利益。
太极拳九诀
太极拳九诀太极拳九诀一、全体大用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挒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风贯耳着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式顺锋入,金鸡独立占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如风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二、十三字行功诀1、十三字:“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2、口诀: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颠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三、十三字用功诀逢手遇掤莫入盘,黏粘不离得着难。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掤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精难。
四、八字法诀三换二捋一挤按,搭手遇掤莫让先。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避人攻守要采挒,力在惊弹走螺旋。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有哪些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有哪些要领太极拳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掌握它的“技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
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
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
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
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
扎实。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
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
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
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
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含、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
它既能使重心下降,又使肺脏、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
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不能单纯地往后拉。
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含胸拔背,胸背肌肉须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四: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合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
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太极拳的技击九项原则
太极拳的技击九项原则陈式太极拳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太极拳的大门派,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技击法很有成就。
技击是每个习武之人的追求目标,但是用内功技击怎么应用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的技击九项原则(一)指掌捶手太极武装之本太极以发劲用着为阴阳之双环,“闭着”在求伤而不仆、阳也;发劲在求仆而不伤、阴也;发劲属于四正(掤捋挤按),“闭着”属于四隅(采挒肘靠 )。
四隅应用时有二1.在求敌自动迎拒以生粘。
2.至本人四正已出圈外“闭着”以济其穷,此项指掌捶手乃补助四隅之用,均须专练以加强其硬度,乃成为武装之太极拳,否则乃系蜡枪头,敌尚不觉而己之指掌已感痛楚,自失去技击之功用。
(二)各别击发加强弹出之本太极拳第二趟拳除破擒拿外,内中有各方面发劲之练习,乃用一手或双手向各方发出,系有习惯后才能渐次加强其弹出之劲。
等于有弹第之武装,方有临阵之可能也。
(三)紧敬径劲开门出手之本紧者姿势紧凑不漏隙。
敬者提起精神不外散。
径者取敌最近之身之一点(不可舍近求远之意),劲者张弓蓄劲以待敌,此四字乃开门出手时之精神姿势,劲别与求粘之点,必如斯;乃无空隙为敌所谓。
(四)水磨比滴太极进圈之本圈者一人手足所及之范围,如欲进入敌圈、必须一手攻、一手防之,两手抽丝旋转而入之。
如水磨之、一手转磨,一手加水之姿势,并以中正之身段而入之。
至身段之高下以己肩与敌之肩平为合度,则此既攻既防,亦防亦攻进入敌圈为最安稳之进圈法。
(五)采挒肘靠由击转粘之本进入敌圈以后,以采挒为先,采者制住敌之手,促显敌之劲。
挒者击发敌之身,诱引敌之劲,采挒运用之后,倘本人身出圈外,则以肘济之,肘出圈外则以靠济之。
以后既不欲求粘敌之身手,乃因采挒所及、敌不得不动,以生迎拒,有迎拒则两者自然粘住,粘则太极拳之处显矣。
(六)沾粘连随缓急相应之本沾粘在手,连随在步,沾者制住敌之一点而不移,粘者贴后转换,粘点如先用掌粘、后转腕粘、再转臂粘、虽转换而不离开谓之粘;连者敌劲来袭过猛时,退后足转化而不离之谓;随者彼此应迈步前进而不脱之谓;统此四者谓之功。
太极拳基本功之去三害、守九要
太极拳基本功之去三害、守九要孙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去三害、守九要三害:努气、挺胸、拙劲。
克服方法:克服努气——以形调息。
克服挺胸——顶头塌腰、劲走脊背。
克服拙劲——浑圆对应、三点相照、整架虚搭、虚实分清即重心落位。
九要:塌、扣、提、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
九要是行拳时关乎身势的状态,而且针对的是一个身势状态,而不是九个。
所以,不能将九要分割开。
这里重点介绍九要中的五要,因为对这五要容易出现错误的认识。
塌,腰向下塌劲,故腰不是一个纯然的自然状态,而是要有个塌劲,这个塌劲就是将腰椎处的内凹拉平。
此外,同时尾闾穴有上提之意。
所以,这个塌是腰身向下松塌,而尾闾穴有上提之意,即下塌、上提同时。
此为督脉之理。
扣,开胸顺气,即肩向外开,前胸有向脊背贴之意。
此为任脉之理。
顶,舌顶上颚,接通任督。
头顶,将精神领起,胸椎直竖。
手顶,抽肩根,同时两手形成自锁状态,即浑圆对应。
松,肩胛骨向外松开。
所谓松不能为松而松,而是在具体目标状态下的松。
不清楚所针对的具体目标状态,求松,就毫无意义。
此即“极还虚之道”。
起钻落翻分明,太极拳中如何体会起钻落翻?在圜研相合中体会起钻落翻。
浑圆一气之意在运用时的基本劲意就是起钻落翻。
起,擦皮、走螺旋。
谓之圜。
钻,走隙、意穿中。
谓之研。
落,形顺、意顺,借彼意而落。
翻,冷、疾,全无征兆。
走架子时,要处处不离起落之意、时时不离钻翻之势。
在太极拳中起钻落翻是通过圜研相合来实现的。
下面针对第一个懒扎衣中的每个动作,从以形调息(起落开合)、动力传导、浑圆对应、三点相照、常见错误这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1、抬手动作的劲路1)以形调息重心在右足外侧,为起、为开,吸气。
2)动力传导重心移到右足跟外侧→腰椎处命门后撑→肩井下沉→两臂抬起,如杠杆的支点(右足跟)、把手(腰椎命门)、撬臂(手臂)之间的关系。
3)浑圆对应这里仅介绍孙氏武学中最初级的三维空间的浑圆对应,而实际上,孙氏武学的浑圆一气之意,即使是最初级的浑圆对应,也不仅是三维空间的浑圆对应,至少还包括时间即运动状态下的浑圆对应、对抗状态下的浑圆对应、技击中与周围环境的浑圆对应,所以至少是六维状态下的浑圆对应。
练太极拳健身原则
练太极拳健身原则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哲理博大精深,是祖国传统养生健身瑰宝,具有独特的修身、健身、防身功能。
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练太极拳健身原则吧!练太极拳健身原则1、松是放松,肌肉和精神都放松,采取自然站立姿势,舒适自然。
练拳时动作轻柔圆活,不用紧张用力。
由于全身放松,血管也就放松,便能促使血压下降,增强血管弹性,加强心肌的营养,有利于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
2、静是安静、沉静,全神贯注,摒除杂念,这对调节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独特的作用,对治疗神经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3、柔是动作柔和、连贯、不急不躁、上下相随、内外结合,眼随手转、步随身换,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机配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增强人体各方面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4、深是呼吸匀细深长,沉静稳定,气沉丹田,加强呼吸深度,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加肺活量,对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和帮助肺结核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练太极拳牢记六个要点1、习练太极拳要有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而最紧要者,是逐日自身之锻炼终思无益,不如练也。
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习练,无论老幼男女,坚持数年,必有益处,甚者会有阶段性的成功。
单靠看光盘或是书籍,其内在的许多就会无从知晓,或是仅知其表,我们期盼的是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2、习练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其次推手,再则器械练拳架时应注意内外上下,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外者,即周身轻灵,节节贯穿,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下者,即气沉丹田;上者,即虚灵顶劲等是也。
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摩,而体会之,一招一式,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
3、习练过程中,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
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转腰,其气喘矣,起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拳谱云: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四)身肢拔长产生掤劲之本
太极拳自始至终无论动静时均须有掤劲,如在某一动作过程中失去掤劲,既谓之缺陷、既所谓病。有掤劲既有弹性,无掤劲既无弹性。弹性生长于肢体之拔长,如弦在弓上、而生弹性之比。用此太极拳练习时,全身与四肢均须有拔长之规定。
一、沉肩垂肘Βιβλιοθήκη 手之拔长 气受精神指挥,乃生理现象,若经常在顺逆姿势下锻炼之,则气能迅速受精神之所指,而普及全身及内脏之不随意肌,为延年益寿之根基,故练习时必须提起精神,使意气调换灵活,如车轮之旋转为必要,而后无微不至,以提高健康
拳谱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方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逆,方能便利从心,毋使有凹凸处,如长江滔滔不绝,劲如江河气如车轮
虽然顺逆抽丝为二,内中方位与形势则有十,既大小顺逆,里外顺逆,进退顺逆 ,上下顺逆与左右顺逆是也。
拳谱云:运动如抽丝,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
(二)源动腰脊一动全动之本
腰之动为平行动之根,脊之动为竖行动之根。如求一动而全身均动必须联合腰脊以动之。因为太极拳所有动作均须以45度左右,联合腰脊以动之,因此动作于手足身方面,均易运行顺逆抽丝,而全身关节如踝、膝、胯、腰、脊、肩、肘、腕、拳之九曲珠亦联带为之伸缩而动,所以由脊背不可由胸腹是之谓节节贯串。如不由腰脊发动,则都系一部分动作,其他部分不过随之而行,非太极拳之所谓动而也。
太极拳练习九项原则
(一)运动抽丝太极命名之本
太极拳所有动作均以顺逆不同动作代表之,抽丝者旋转之来复线也。抽丝之根起于脚跟及腰脊而形于手指,经过全身九节,毋使有断续以引之,发劲可断续,抽丝之运动则不可有断续。举凡一切太极拳名之动作,非双顺既双逆,或一顺一逆,如果有一动作 ,既非顺又非逆则此动作为直劲,不得称之为太极拳拳运动。
(八)曲蓄九节开弓发劲之本
凡欲发劲必须加大其弹性,加大弹性之法,乃曲蓄其劲。蓄得紧、则发得脆。蓄者必须九节齐蓄,以脊为领导,蓄非直蓄。身手足亦须以抽丝旋转蓄之,其蓄行之松。感受压迫时,可顺以蓄之,或逆以蓄之,蓄得满后,微转方向,由脊脱扣以发之,则发时乃九节齐动,而发于一点。所发之劲,中正不偏。发时精神上须将其劲侵入物内之概。有如箭着箭靶之势,则其势乃沉着松净,全部达于一点,不致留于之身。发时以一方为主,其他之手为宾。用太极拳之发劲,双手均顺,同时间向相反之方向以发出,故须宾主之分,换言之发劲之手亦须虚实也
(七)沿地铲出迈步猫行之本
迈步如猫行,及指猫捕鼠之迈步,以足铲地前移,而图接近目的,并非喻其轻微。如沿地铲出并能跳动其足跟,则证明为弹性的迈步,可谓恰到好处。如加重铲出则生滞,提空迈步则生浮,均非太极拳之步法。凡太极拳之迈步,以虚迈步至地点再转为实。转时亦抽丝行之,则顾盼自在其中,万不可以直进,直接以蹈,上身太极、下身则否之病也。
拳谱云: 劲以曲蓄而有余、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发进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蓄劲如开弓,发劲如如放箭、力由脊发、收既是放。
(九)神气鼓荡以心行气之本
凡太极拳运动,必须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不绝是说相连不断,滔滔是说波涛之起伏不已。由姿势起伏、可影响精神鼓荡,可使一切姿势均有起伏,此须起伏,必沉着起伏,否则飘荡。不能驱使其气敛入骨髓,以加强弹性,如空心橡皮管,必须贯之以气乃能宏大弹性也。
拳谱云: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腰脊为第一主宰,命意源头在腰脊,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垂直走,平行走,不能全身俱动。
(三)折叠转换相连不断之本
折叠在手,转换在腿。折叠者每一动作至尽头时,既以折叠接之。一折一叠及延长其动于此,一动作不断,如此一动作,欲往上则寓下折叠之,往左则寓右等等。折叠之,则其动可以相连矣!且接头处亦须抽丝而非直接与硬接之也。转换者意义及手同,既在迈步之先,无论前进、后退必须转换其步法,以顾盼左右之,如此所迈方不致直进硬退,而腿内之劲乃能沉着稳定而不断也:
(四)水磨比滴太极进圈之本
圈者一人手足所及之范围,如欲进入敌圈、必须一手攻、 一手防之,两手抽丝旋转而入之。如水磨之、一手转磨, 一手加水之姿势,并以中正之身段而入之。 至身段之高下以己肩与敌之肩平为合度, 则此既攻既防,亦防亦攻进入敌圈为最安稳之进圈法。
(五)采挒肘靠由击转粘之本
进入敌圈以后,以采挒为先,采者制住敌之手,促显敌之劲。挒者击发敌之身,诱引敌之劲,采挒运用之后,倘本人身出圈外,则以肘济之,肘出圈外则以靠济之。以后既不欲求粘敌之身手,乃因采挒所及、敌不得不动,以生迎拒,有迎拒则两者自然粘住,粘则太极拳之处显矣。
太极拳技击九项原则
(一)指掌捶手太极武装之本
太极以发劲用着为阴阳之双环,“闭着”在求伤而不仆、阳也;发劲在求仆而不伤、阴也;发劲属于四正(掤捋挤按),“闭着”属于四隅(采挒肘靠 ),四隅应用时有二,(一)在求敌自动迎拒以生粘(二)至本人四正已出圈外“闭着”以济其穷,此项指掌捶手乃补助四隅之用,均须专练以加强其硬度,乃成为武装之太极拳,否则乃系蜡枪头,敌尚不觉而己之指掌已感痛楚,自失去技击之功用。
二、含胸 拔背中部拔长、与虚领顶劲顶部拔长、气沉丹田下部拔长、三者连贯如一、及身之拔长。
三、开胯曲膝以抽丝、乃腿之拔长,惟拔长而有弹性是之掤劲。
四、 掤劲方位有八
一、向上向外运动,呼之为掤劲
二、向内逆行之掤劲、呼之为履劲
三、向下粘沾之掤劲 、呼之为按劲
四、双手掤劲内合呼之为挤劲
(八)接骨逗榫指向发点之本
凡发劲须发在敌之垂心中,而后敌可整个为之跌出。故向敌发之点,必须在敌为进攻力的中心焦点内。如能针对此中心以逗之蓄转而发之, 然后敌有整个跌出之所能,是谓之接骨逗榫。
(九)如泉涌出发放用功之本
向敌发出之点既能接骨逗榫于先,惟对敌发劲上下线路,必须成为抛物线,如泉涌出、针对敌之后足跟方向以发之,则敌所浮起而根断,本人所用之劲须如切菜之切,切菜者先以半园游荡而后以力根切之,则此劲发出所谓恰到好处,使敌跌出而不失太极拳之义,且无虑对方顶抵之相衡太极拳技击九项原则
拳谱云:尾闾中正神贯顶、腰如纛,毋使有缺陷处。
(六)划分虚实上下相随之本
拳谱云: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有此一虚实,上下相随人难侵,意气更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
凡能转换灵活而不滞住一点者,内中必须有虚实之分,太极拳练习时,先求分清大虚大实,次求小虚小实,至虚实只有微末之分。比如身重百斤,先求二手二足二十、八十之分,次求三七或四六。于至五十一比四十九则更佳。盖虚实愈小,则变换愈速。双足分清虚实,已有习惯后,最后求手与足之虚实。凡手之上掤为虚,下沉为实。如右手虚时,左足必实,右手实时左足必虚,以太极拳每一姿势,手之变换虚实无已,而足也随之而调换,是谓上下相随之动,如此久久行之,意气也随之变换圆活而有虚实,惟上下相随、乃能调正其劲于正中,而不偏于一偶,此上下相随之所以特别提出,非有相当时间练习与校正不易至此境也。
(二)各别击发加强弹出之本
太极拳第二趟拳除破擒拿外,内中有各方面发劲之练习,乃用一手或双手向各方发出,系有习惯后才能渐次加强其弹出之劲。
等于有弹第之武装,方有临阵之可能也。
(三)紧敬径劲开门出手之本
紧者姿势紧凑不漏隙。敬者提起精神不外散。径者取敌最近之身之一点(不可舍近求远之意),劲者张弓蓄劲以待敌,此四字乃开门出手时之精神姿势,劲别与求粘之点,必如斯;乃无空隙为敌所谓。
(六)沾粘连随缓急相应之本
沾粘在手,连随在步,沾者制住敌之一点而不移,粘者贴后转换,粘点如先用掌粘、后转腕粘、再转臂粘、虽转换而不离开谓之粘;连者敌劲来袭过猛时,退后足转化而不离之谓;随者彼此应迈步前进而不脱之谓;统此四者谓之功。然此功之得必经丢匾顶抗四病而来;顶者沾之太过而生硬,匾者粘之不够失其粘,丢者随曲太过而脱离,抗者就伸太快成撞碰。能得久于推手、肘之调整,则四病去而四功生矣!
拳谱云:运动为百炼钢,满身轻利顶头悬,精神能提得起,则无滞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五)立身中正支撑八面之本
惟立身中正乃能各方兼顾,为此全身四面八方含有掤劲之功用。如前俯则后无掤劲,左斜则右无掤劲,如此类推。倘某一处无掤劲,则某处有缺陷,此处既为弱点,失其太极拳圆活之意矣。惟运动时身体转换甚繁,难免因扩大收放,腰之上或稍有偏倚,但腰以下至尾闾一段,则无时不中正,此段如不中正,则将发生弹性之根据失去,全身一切蓄发均不可能矣。
(七)空洁挫揉调整粘走之本
凡初次用劲者,均须经过“顶匾丢抗”四病,而进于沾粘连随之四功。惟求四功有时不择手段,易犯“俯仰断接”之四病,因求与敌沾粘不脱为主,则身体不免发生俯仰二病;与敌连随相应为主,则沾粘之劲不免断断接接,有俯仰、则一面缺陷易为敌所乘,而变化无从。有断接、则敌可乘隙变化,或脱开无法与之粘走,则敌不易制,而劲不易懂。因此必须求沾粘连随于不断不接不俯不仰之中,则须采用空洁挫揉四字以调整之。空者转换沾点以深其劲、则不致生仰病;洁者紧粘加强以补其劲、则不致声俯病;挫者弯后腿顿挫以化之、而不必退,则劲仍沾粘而不易生断病;揉者用微圈紧贴随之以走,随时可发劲、则经毋须用接而无病;是则有空洁挫揉之调整,则俯仰断接之四病、而丢匾顶抗亦不致有。于是沾粘连随之十足功用生,以此粘走阴阳相济谓之懂劲。
五、双手掤劲向外呼之为采劲
六、掤劲急速弹出呼之为挒劲
七、手出圈外以肘救将弹出之劲呼为肘劲
八、肘出圈外以身救将弹出之劲呼为靠
归纳八门之劲均系一掤劲,不过方位与作用不同而异其名耳,所以太极拳练习,必须在全身拔长以练之。呼之为松开及太极拳独一无二之劲也 。练习时如鼓劲则身肢缩短,与太极拳之拔长相反,及区别其他拳术之劲也。因此太极拳之运动时必须将此八门之劲,藏于身肢内以运动之,如某节有缺陷,既某处无掤劲,如果内中空空无有,何能称之为有弹性之百炼钢,何能号称八门五步之太极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