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超实用 教师版

合集下载

师说中的全部特殊句式

师说中的全部特殊句式

师说中的全部特殊句式《师说》中的特殊句式大揭秘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师说》里有这样的句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就好像我们说“厨师,就是负责做饭做菜的人呀。

”你看,直接就点明了“师”的作用是什么,简洁明了,就像给事物贴上一个明确的标签,让人一眼就懂。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师说》里“不拘于时”就是被动句啦。

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己想出去却被周围的环境限制着,挣脱不得。

就像很多有才华的人,不被当时的风气所接纳,被那些旧的观念束缚着,多可惜呀!三、宾语前置句这种句子很有趣呢。

在《师说》中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这就好像你把东西放错了位置,本来应该在后面的东西,跑到前面来了。

就像你把鞋子穿在手上,帽子戴在脚上一样奇怪。

比如说我们在生活里,要是有人说“饭吃我”而不是“我吃饭”,那肯定让人觉得很搞笑又很错乱啦。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师说》里“学于余”就是这种句子,正常语序是“于余学”,也就是“向我学习”的意思。

这就像本来应该在前面的动作,被拉到后面去了。

就好像你要先去一个地方,但是却先说要到达的那个地方,然后再说出发地一样。

比如“我走向学校”,要是说成“我于学校走”,虽然很奇怪,但这就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的感觉啦。

五、省略句省略句在《师说》里也不少。

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这里就省略了“之”,指代前面提到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这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候为了简便,会省略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

就好比你和朋友聊天,说“我吃(饭)去了”,朋友也能明白你是去吃饭,省略了“饭”这个字。

六、固定句式“其皆出于此乎?”这是一种固定句式。

它带有一种推测、疑问的语气。

就好像你看到天上乌云密布,然后说“是不是要下雨了呢?”是一种不太确定的感觉。

在生活里我们也经常会用这种类似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疑惑或者猜测。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延及高考。

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高考中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第一组: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句式特点:】……者,……也第二组: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7、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句式特点:】……,……者也;……,……也;……者,……第三组: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是寡人之过也。

6、是亦走也。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句式特点:】此……;是……译为“这(是)……”第四组: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不知木兰是女郎。

4、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第五组: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句式特点】通过副词“乃”“即”“则”“皆”等表判断。

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译出。

第六组: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完整版)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

(完整版)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

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一、判断句形式及例句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②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者也)③栗者,民之所种。

(……者,……)④虢,虞之表也。

(……,……也)⑤忠义者圣贤家法。

(……者……)⑥刘备天下枭雄。

(……)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翩翩两骑来是谁?⑤审谛之,顿非前物。

二、被动句的形式及例句1、“于”字句: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为”字句: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为……所”式: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见”字句: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于”式: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省略句形式及例句。

⑴主语和谓语的省略。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

[省谓语、主语]⑵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⑶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①(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②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③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超实用 教师版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超实用 教师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与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与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④环滁皆山也。

⑤此亡秦之续耳。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与砧板,我们是鱼与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

虽然在新大纲中没有对学生要求掌握它们,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对这些句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下面我就文言文中的这几个特殊句式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2.1 判断句式何为判断句?《辞海》中这样注释:“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同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鲍善淳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这样认为:“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说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而郭锡联主编的《古代汉语》也是这样认为“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所以判断句应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条件: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

”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完整word版)特殊句式

(完整word版)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别句式文言特别句式一般分四类: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此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惯例语序,一般为"主-谓-宾"" 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重申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分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假如以这个惯例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词句子有很多序次颠倒的状况,这是先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 我走先 " 与一般话" 我先走" 相同,没有修辞或重申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 倒装句 "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次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状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 谓语前置 " 或" 主谓倒装 ",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 " 宾语前置 " ,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 "定语后置 ",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 "介词短语后置 " 或 "状语后置 "。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一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传记》)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⑵句末用 "者也 " 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荣华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⑶用"者 "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共29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共29页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共29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共29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的轮 回里有你。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特殊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判断句2. 被动句3. 倒装句4. 省略句5. 疑问句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的辨别和正确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特殊句式的练习,辨别和运用各种特殊句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对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各种特殊句式的辨别和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特殊句式的运用。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3. 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知识。

4. 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教材,用于讲解和练习特殊句式。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例句。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评估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材料和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八种特殊句式

八种特殊句式

八种特殊句式
1. 被动句:如“书被他拿走了”,表达动作的承受者受到动作的影响。

2. 把字句:如“我把书给了他”,用“把”字引导动作的施加对象。

3. 被字句:如“他被大家选为了班长”,表达被动含义。

4. 双重否定句:如“这件事不是没有可能”,两个否定词连用表示肯定的意思。

5. 疑问句:包括是非问句(如“你喜欢吃苹果吗?”)、特指问句(如“你去哪儿了?”)、选择问句(如“你要喝茶还是咖啡?”)等。

6. 设问句:自问自答,用于引起注意或强化语气,如“这是什么?这就是勇气。


7. 倒装句: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将谓语或其他成分提前,改变正常语序。

8. 条件句: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待在家里”,表达一种假设条件及在这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

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

(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文言特殊句式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2.用“者”表判断。

3.用“非”表判断。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5.无标志词表判断。

二、被动句1.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2.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3.用“被”表被动。

4.无标志词,意念上的被动。

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

5.谓语动词的省略。

6.兼语式的省略。

7.承前省和蒙后省。

8.某些固定格式中缺少成分。

四、倒装句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动宾倒装)。

3.定语后置(定后倒装)。

4.介词结构后置(状后倒装)。

5.多置句——前置和后置同时存在。

6.成分省略句——倒装的同时还有省略。

7.特殊倒装句式——“倒装”以避让。

8.“之”“是”的妙用——“倒装”以求活。

9.“倒装”的特殊作用——以求音韵协调。

10.语法结构与实际词序不一致——“倒装”以合逻辑。

11.“倒装”用于长句之中,用于反问句之中。

12.固定结构中的“倒装”。

固定格式倒装,不能随意安排。

13.其他特殊固定结构的倒装。

有的句子已经形成习惯,成为固定格式,必须要这样安排,才能符合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

如“是以”等。

14.有无“倒装”皆可,以合语感为要。

(正常语序读起来不顺,有滞涩感,就得考虑“倒装”。

)。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52级3级部语文组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提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例: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11年天津)2、(08广东)时有与(周)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周)访,(周)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3、(13年江苏)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4、(10年天津卷)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答案提示1、都急切追求名声,而惟恐人们不知道我。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2、皇帝没有怪罪他。

3、注意关键点“谘”的解释和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谁可补者”(中书令可补者谁?)的翻译即可。

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中书令)合适补任的人为谁?4、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二、省略句1、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使令性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面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之为兼语。

文言文中的兼语常常被省略,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2.省介词宾语及动词宾语。

文言文中介词“于”、“以”、“与”等。

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词后的宾语常常被省。

如: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3、省略介词(“于”“以”)如: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4、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一定补出主语。

以免造成误解。

【重要特征】(1)文言文中宾语省略,多在介词之后。

(2)省略的宾语多为代词“之”。

(13年全国卷)1、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归纳总结1、判断句(1)是非类(用判断词“是”或“非”构造判断句)①非字类: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②是字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2)“者也”类(由“……者,……也”构成,其结构变化灵活)①用“……者,……也”表判断例:廉颇者,赵之良将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者也”表判断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用“……者,……”表判断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④用“……,……也”表判断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陋室铭》)⑤无标志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3)用其他判断词表判断用“即”“乃”“诚”“亦”“素”等表判断例: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②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2、被动句(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1)被字类①“被+动词”(“被”是介词,直接用在动词谓语前,不引出施动者,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②被+动+于+施动者(被”是介词,用在动词谓语前;“于”也是介词,用在动词谓语后引出施动者,和施动者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一般要挪到动词谓语前)例:燕以万乘之势被围于赵。

(《战国策•齐策》)(2)“见”“于”类被动句①“见+动+于+施动者”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②“见+动”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动+于+施动者”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判断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判断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判断句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判断句的特点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判断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被动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被动句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被动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被动句的特点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被动句。

第四章:倒装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倒装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倒装句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倒装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倒装句。

第五章:省略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省略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省略句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省略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省略句的特点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省略句。

第六章:疑问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疑问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疑问句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疑问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6.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疑问句。

第七章:否定句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否定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否定句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介绍否定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否定句的特点和用法。

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否定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1. 哎呀呀,判断句呀!就像“陈胜者,阳城人也”,这多直接呀,直接就告诉你陈胜是阳城人,是不是很清楚呢!
2. 嘿,还有被动句呢!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不就是说贤能被他利用嘛,多明白呀!
3. 哇塞,宾语前置句可有意思啦!“何陋之有”,不就是“有何陋”嘛,把宾语放到前面啦,神奇吧!
4. 哟呵,主谓倒置句也来啦!“甚矣,汝之不惠”,正常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样一颠倒,强调的感觉就出来啦!
5. 哈哈,定语后置句也不能少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把定语“利”和“强”放到后面啦,很特别吧!
6. 呀,还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不就是介宾短语嘛,放到后面啦!
7. 哇,省略句也很常见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面就省略了好多内容呢,你能发现不?
8. 嘿呀,固定句式也得知道呀!像“如……何”“奈……何”,“若之何”,多有特点呀!
9. 哎呀,还有互文句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不是说将军就死了,壮士就回来了,是说将军和壮士都经历了很多呀!
10. 哇哦,连动句也很有趣呢!“公入而赋”,进入然后赋诗,动作一个接一个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
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
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
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环滁皆山也。

⑤此亡秦之续耳。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4、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触龙说赵太后》)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如: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

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虏!(司马迁《鸿门宴》)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答案]A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标志:为……所……
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2007年佛山一模)
[答案]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标志:为……所……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所用者。

《陈涉世家》
[答案]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被他重用。

标志:为……所……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我实在怕被你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标志:为……所……
5.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答案]如果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标志:为……所……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答案]众人都喝醉了,却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标志:见+谓语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答案]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被人控制。

标志:受……于……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0、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11、而君幸于赵王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无标志被动句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⑶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⑸龙逢斩,比干剖。

判断句、被动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2004年上海高考题)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①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2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③之愚也。

使④尧在上,咎繇⑤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
①牸(zì):母牛。

②驹:小马。

③夷吾:管仲之名
④使:假如。

⑤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二.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2003年全国高考题)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
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

‛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