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突破- -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突破- -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两点,点在原点的左则,点的坐标为,与轴交于点,点是直线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出四边形的面积最大时的P点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2.已知直线y=kx+b(k≠0)过点F(0,1),与抛物线y=14x2相交于B、C两点.(1)如图,当点C的横坐标为1时,求直线BC的表达式;(2)在(1)的条件下,点M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D,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M、D、O、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如图,二次函数y=x2+(2k-1)x+k+1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O、A两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右边的图象上有一点B,使△AOB的面积等于6.求点B的坐标。
4.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12x﹣3交于,B两点,其中点A在y轴上,点B坐标为(﹣4,﹣5),点P为y轴左侧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交AB于点D.(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以O,A,P,D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是否存在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12x2+bx+c与x轴交于B,C两点,与y轴交于点A,直线y=−12x+2经过A,C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ΔDAC的面积;(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它到x轴的距离为4,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6.已知,抛物线y=ax2+ax+b(a≠0)与直线y=2x+m有一个公共点M(1,0),且a<b.(1)求b与a的关系式和抛物线的顶点D坐标(用a的代数式表示);(2)直线与抛物线的另外一个交点记为N,求△DMN的面积与a的关系式;(3)a=﹣1时,直线y=﹣2x与抛物线在第二象限交于点G,点G、H关于原点对称,现将线段GH沿y轴向上平移t个单位(t>0),若线段GH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试求t的取值范围.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45x+c与直线y=25x+25交于A、B两点,已知点B的横坐标是4,直线y=25x+25与x、y轴的交点分别为A、C,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在直线y=25x+25下方,求△PAC的最大面积;(3)设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以点A、B、P、M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二次函数y=ax2+2x-1与直线y=2x-3交于点P(1,b)。
中考数学专题 动态几何与函数10题-含答案
动态几何与函数10题(1)请直接写出1y ,2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对应的t 的取值范围;
(2)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1y ,2y 的图象,并写出1y 的一条性质;
(3)求当12y y >时,t 的取值范围.
(1)求出12,y 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
(2)先补全表格中1y的值,再画出
x123456
y12632
1
(3)在直角坐标系内直接画出2y的函数图像,结合1y和2y的函数图像,x的取值范围.(结果取精确值)
(1)请求出1y 和2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说明x 的取值范围;
(2)在图2中画出1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并写出一条这一函数的性质:(3)若12103
y y -≥,请结合函数图像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
4.
(2023春·重庆江津·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3AB =,4BC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A B C D →→→运动,当它到达D 点时停止运动;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D 运动,过Q 点做直线l 平行于AB ,点M 为直线l 上的一点,满足AMQ △的面积为2,设点P 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0t >),ADP △的面积为1y ,QM 的长度为2y .
(1)分别求出1y ,2y 与t 的函数关系,并注明t 的取值范围;
(2)在坐标系中画出1y ,2y 的函数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请直接写出当12y y <时t 的取值范围.。
中考几何-动态试题解法(解析版)
中考几何动态试题解法专题知识点概述一、动态问题概述1.就运动类型而言,有函数中的动点问题有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2.就运动对象而言,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
3.就图形变化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
4.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属于初中数学难点,综合性强,只有完全掌握才能拿高分。
二、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三、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四、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解题思路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试卷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动态几何问题整体来说主要是代数和几何综合题,而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
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
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
本次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
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
不过从近年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例2】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C =90°,BC =16,DC =12,AD =21。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问题(非常全面)
(中考数学专题3) 动态几何问题【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D NCM B A(1)当MN AB ∥时,求t 的值;(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例3】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 =42,3=BC ,CD=x ,求线段CP 的长.(用含x 的式子表示)【例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24AD BC 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MBC △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和MC 上运动,且60MPQ =︒∠保持不变.设PC x MQ y ==,,求y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在(2)中,当y 取最小值时,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例5】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1)直接写出线段EG 与CG 的数量关系;(2)将图1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2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图1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A DC B P M Q 60图3图2图1FEABCDABC DEFGGFED C BA【总结】 通过以上五道例题,我们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当中点动,线动,乃至整体图形动这么几种可能的方式。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态几何问题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态几何问题1.在△ABC中,AB = AC,△ABC = 30°,△BD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CD、AE.(1)如图1,当A、B、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AE、BC交于点P,且AE△AC.若PC = 4,求PE的长;(2)如图2,当B、E、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F是CD中点,连接AF、EF,求证:AE = 2AF;(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B=8,E在直线BC上运动,将△AEF沿EF翻折得到△MEF,连接DM,G是AB上一点,且BG=14AB,O是直线BC上的另一个动点,连接OG,将△BOG沿OG翻折得到△HOG,连接HM,当HM最小时,直接写出此时点D到直线EM的距离.2.如图1和图2,在△ABC中,AB=AC=5,sinC=35.点K在AC边上,点M,N分别在AB,BC上,且AM=CN=2.点P从点M出发沿折线MB﹣BN匀速移动,到达点N时停止;而点Q在AC边上随P移动,且始终保持∠APQ=∠B.(1)当点P在BC上时,求点P与点A的最短距离;(2)若点P在MB上,且PQ将△ABC的面积分成上下4:5两部分时,求MP的长;(3)设点P移动的路程为x,当0≤x≤3及3≤x≤9时,分别求点P到直线AC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4)在点P处设计并安装一扫描器,按定角∠APQ扫描△APQ区域(含边界),扫描器随点P从M到B再到N共用时36秒.若AK=94,请直接写出点K被扫描到的总时长.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8cm,CD=2cm,AD=6cm.点P从A 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B点运动(运动到B点即停止);点Q从C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DA向A点运动(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即停止),设P、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1)求梯形ABCD的高和△A的度数;(2)当PQ将梯形ABCD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时,求t的值;(3)试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的值,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1,点O 是正方形ABCD 两对角线的交点,分别延长OD 到点G ,OC 到点E ,使OG =2OD ,OE =2OC ,然后以OG 、OE 为邻边作正方形OEFG ,连结AG 、DE .(1)猜想AG 与DE 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2)正方形ABCD 固定,将正方形OEFG 绕点O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180°),得到图2,请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在正方形OEFG 旋转过程中,请直接写出: △当α=30°时,△OAG 的度数;△当△AEG 的面积最小时,旋转角α的度数.5.如图1,在ABC 中,90,ACB CD ∠=︒平分ACB ∠,且AD BD ⊥于点D .(1)判断ABD △的形状;(2)如图2,在(1)的结论下,若3,75BQ DQ BQD ==∠=︒,求AQ 的长; (3)如图3,在(1)的结论下,若将DB 绕着点D 顺时针旋转()090αα︒<<︒得到DP ,连接BP ,作DE BP ⊥交AP 于点F .试探究AF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如图,在Rt ABCAB=,4∠=︒,5AC=.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 △中,90C⊥交AC或BC于点Q,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Q AB分别过点P、Q作AC、AB的平行线交于点M.设PQM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t t>秒.S,点P运动的时间为()0(1)当点Q在AC上时,CQ的长为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M落在BC上时,求t的值.(3)当PQM与ABC的重合部分为三角形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点N为PM中点,直接写出点N到ABC的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时t的值.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4cm,动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 向点B匀速运动,过点P作PQ△AB,交折线AC﹣CB于点Q,以PQ为边作等边三角形PQD,使A,D在PQ异侧,设点P的运动时间是x(s)(0<x<2).(1)AP的长为cm(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Q与C重合时,则x=s;(3)△PQD的周长为y(cm),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8.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3cm/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1)CP=cm.(用含t的式子表示);(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9.如图,在Rt△ABC中,△B=90°,BC=5 ,△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AC的长是________,AB的长是________.(2)在D、E的运动过程中,线段EF与AD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化,那么线段EF与AD是何关系,并给予证明;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4)当t为何值,△BEF的面积是2 ?10.在Rt△ABC中,△BAC=90°,AB=AC,动点D在直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把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接DE,F,G分别是DE,CD的中点,连接FG.【特例感知】(1)如图1,当点D是BC的中点时,FG与BD的数量关系是,FG 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猜想论证】(2)当点D在线段BC上且不是BC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连接BF、CF.当△ACF是等边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BDF的面积.1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腰长AB=AC=5cm,BC=8cm,动点P从B出发沿BC 向C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Q从C出发沿CA向A运动,速度为1cm/s,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点P'是点P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连接PP′和P′Q,P′P和AC相交于点E.设运动时间为t秒.(1)若当t的值是多少时,P'P恰好经过点A?(2)设△P′PQ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0<t≤4);(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Q平分△P′PC?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Q在PC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将CA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CD,连接AD,E为直线CD上一点,连接AE;(1)如图1,若△BAC=60°,△ACD=90°,E为CD中点,AB=△BCE的面积;(2)如图2,若△ACD=90°,点E在线段CD上且△DAE+△ABC=90°,A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DF,求证:BC=;(3)如图3,AB=1,△BAC=90°,△ACD=105°,若BE恰好平分△AEC,点P为线段AE上的动点,点E′与点E关于直线DP对称,AE′与CD交于点Q,连接CE′,当'+-''的值最小时,直接写出CQ的值.AE CE13.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cm,BC=5cm,AC△AB,△ACD 沿AC的方向匀速平移得到△PNM,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移动,速度为1cm/s,当△PNM停止平移时,点Q也停止移动,如图△,设移动时间为t(s)(0<t<4),连接PQ,MQ,MC,解答下列问题:(1)CQ=,BQ=,AP=,CP=.(2)当t为何值时,PQ∥MN;(3)设△OM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QMC:S四边形ABQP=1:4.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8,高AD=2,M是AB中点,连接MD.动点E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到点C停止,另一动点F从点B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D停止.已知点E比点F早出发1秒,当点F出发后,以EF为边作正方形EFGH,使点G、H和点A在BC的同侧,设点E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1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EF的长;(2)设正方形EFGH面积为S 1,正方形EFGH与ABC重叠面积为S2,当S1:S2=2时,求t的值;(3)在点F开始运动时,点P从点D出发,以每秒DM ﹣MB﹣BM﹣MD运动,到达点D停止,在点E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点P在正方形EFGH内(含边界)的时长.15.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P、Q是对角线BD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点B出发沿着BD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从点D出发沿着DB以2cm的速度向点B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s,△AQP的面积为y cm2,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a=.(2)当x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6cm2;(3)当x为何值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16.如图1,有一张矩形纸条ABCD ,边AB 、BC 的长分别是方程27100x x -+=的两个根()AB BC >,E 为CD 上一点,1CE =. (1)连接AE ,BE ,试说明90AEB =︒∠.(2)如图2,M 为边AB 上一个动点,将四边形BCEM 沿ME 折叠,使点B ,C 分别落在点B ′,C '上,边MB '与边CD 交于点N . △如图3,当点M 与点A 重合时,求N 到ME 的距离.△在点M 从点A 运动到点B 的过程中,求点N 相应运动的路径长(路程).17.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90ACB ∠=︒,8AC =,16BC =,D 是AC 上的一点,3CD =,点P 从B 点出发沿射线BC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连接AP .(1)当3t =秒时,求AP 的长度;(2)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 的值;(3)过点D 作DE AP ⊥于点E ,连接PD ,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当PD 平分APC ∠时,直接写出t 的值.18.如图,已知在Rt△ABC 中,△ACB =90°,AB =10,AC =6,点D 是斜边AB 上的动点,联结CD ,作DE △CD 交射线CB 于点E ,设AD =x . (1)当点D 是边AB 的中点时,求线段DE 的长; (2)当△BE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x 的值; (3)如果DEy DB=,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19.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4cm,6cm AB BC ==,点E 为AB 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D 上由点C 向点D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BP PC 的长可用含t 的式子分别表示为 cm , cm ;(2)若某一时刻BPE 与CQP 全等,求此时t 的值和点Q 的运动速度.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点B(4,0),连接AB,点P(0,t)是y 轴上的一动点,以BP为一直角边构造等腰直角△BPC(B,P,C的顺序为顺时针),且△BPC=90°,过点A作AD△x轴并与直线BC交于点D,连接PD.(1)如图1,当t=2时,求点C的坐标;(2)如图2,当t>0时,求证:△ADC=△PDB;(3)如图3,当t<0时,求DP﹣DA的值(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态几何问题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态几何问题1.如图,在Rt ABC △中,8AB =,90ACB ∠=︒,60A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 向终点B 运动,当点P 不与点A ,B 重合时,作120BPD ∠=︒,边PD 交折线AC CB -于点D ,点A 关于直线PD 的对称点为E ,连结ED ,EP 得到PDE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直接写出线段PD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E 落在边BC 上时,求t 的值;(3)设PDE △与ABC 重合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4)设M 为AB 的中点,N 为ED 的中点,连结MN .当MN 与ABC 的边垂直时,直接写出t 的值.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0A ∠=︒,2cm =AC ,CD 是边AB 上的中线.P ,Q 两点同时从点A 出发,点P 在AC 上以1cm/s 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点Q 在AB 上以2cm/s 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以AP ,AQ 为邻边作APE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APEQ 与ACD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y (cm 2).(1)点P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cm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E 落在中线CD 上时,求x 的值.(3)当02x <<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4)连接PQ ,当直线PQ 经过中线CD 上的三等分点时,直接写出x 的值.3.如图1,点P 、Q 分别是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 从顶点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 、CP 交于点M .(1)求证:ABQ CAP ≌△△:(2)当点P 、Q 分别在AB 、BC 边上运动时,△QMC 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3)如图2,若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直线AQ 、CP 相交于点M ,则△QMC 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4.如图1,ABC 与AEF 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分别为4,FC AD 为ABC 高,连接CE ,N 为CE 的中点.(1)求证:ACF ABE ≌;(2)将AEF 绕点A 旋转,当点E 在AD 上时,如图2,EF 与AC 交于点G ,连接NG ,求线段NG 的长;(3)连接BN ,在AEF 绕点A 旋转过程中,求BN 的最大值.5.有一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ABCD 和等腰直角PQR ,PQ =PR ,QR =8cm .点B ,C ,Q ,R 在同一条直线l 上.当C ,Q 两点重合时,等腰直角PQR 以1cm/秒的速度沿直线l 按箭头所示方向开始匀速运动,t 秒后正方形ABCD 与等腰直角PQR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cm 2.解答下列问题.(1)当t =3秒时,求S 的值;当t =6秒时,求S 的值;(2)当6秒≤t ≤8秒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若重合部分的面积为152cm 时,求t 的值.6.以BC 为斜边在它的同侧作Rt DBC 和Rt ABC ,其中90A D ∠=∠=︒,AB AC =,AC 、BD 交于点P .(1)如图1,BP 平分ABC ∠,求证:BC AB AP =+;(2)如图2,过点A 作AE BP ⊥,分别交BP 、BC 于点E 、点F ,连接AD ,过A 作AG AD ⊥,交BD 于点G ,连接CG ,CG 交AF 于点H ,求证:GH CH =; (3)如图3,点M 为边AB 的中点,点Q 是边BC 上一动点,连接MQ ,将线段MQ 绕点M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MK ,连接PK 、CK ,当15DBC ∠=︒,4AP =时,求PK CK +的最小值.7.如图,长方形ABCD 中(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每个角都是90°),AB =6cm ,AD =2cm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点P 以2cm/s 的速度向终点B 移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向点D 移动,当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1)当t =1s 时,四边形BCQP 面积是多少?(2)当t 为何值时,点P 和点Q 距离是3cm ?(3)当t = s 时,以点P ,Q ,D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答案)8.如图,AE 与BD 相交于点C ,AC EC =,BC DC =,6cm AB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B A →→方向以3cm 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点D 出发,沿D E →方向以1cm s 的速度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 到达点A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t .(1)求证://AB DE .(2)写出线段BP 的长(用含t 的式子表示).(3)连接PQ ,当线段PQ 经过点C 时,求t 的值.9.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AB =4,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过点P 作PD △AC 于点D (点P 不与点A 、B 重合),作△DPQ =60°,边PQ 交射线DC 于点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D = ;PQ = ;CD = .(2)当点Q与点C重合时,求t的值;(3)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经过ABC一边中点时,直接写出t的值.10.在△ABC中,AB=AC=10cm.(1)如图1,AM是△ABC的中线,MD△AB于D点,ME△AC于E点,MD=3cm,则ME=cm.(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DE交AM于点F,试猜想:△FD FE(填“>”、“=”或“<”);△AM DE(填位置关系).(3)如图3,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由B向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2cm的速度由C向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问:运动时间t为多少时,△BDP与△PQC全等?11.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的长直角边与含45°角的三角尺(△ACD)的斜边恰好重合.已知AB=P是AC上的一个动点.(1)当点P运动到∠ABC的平分线上时,连接DP、BP,求CP、DP的长;(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D,P,B,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项点Q恰好在边BC上?求出此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当点P 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D =BC 时,求此时∠PDA 的度数(直按写出答案).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B ∠=︒,8cm AB =,12cm AD =,18cm BC =,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同时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s .(1)CD 边的长度为________cm ,t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2)从运动开始,当t =________时,PQ CD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 值,使得四边形PQCD 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6cm ,AD =4cm ,若点Q 从A 点出发沿AD 以1cm/s 的速度向D 运动,P 从B 点出发沿BA 以2cm/s 的速度向A 运动,如果P 、Q 分别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同时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1)当t为何值时,△P AQ为等腰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APD的面积为6cm2?(3)五边形PBCDQ的面积能否达到20cm2?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4.(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过点O的直线l与边AB、CD分别交于点E、F,绕点O旋转直线l,猜想直线l旋转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证明你的猜想.(2)若将(1)中四边形ABCD改成矩形ABCD,使AB=4cm,BC=3cm,△如图2,绕点O旋转直线l与边AB、CD分别交于点E、F,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点D的对应点为D′,连接DD′,求△DFD′的面积.△如图3,绕点O继续旋转直线l,直线l与边BC或BC的延长线交于点E,连接AE,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B′,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求BE 的长度.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解答过程.15.如图1,在△ABC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绕顶点A旋转.若B、P在直线a的异侧,BM△直线a于点M,CN△直线a于点N,连接PM、PN;(1)延长MP交CN于点E(如图2).△求证:△BPM△△CPE;△求证:PM=PN;(2)若直线a烧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点B、P在直线a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PM=PN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直线a 绕点A 旋转到与BC 边平行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判断四边形MBCN 的形状及此时PM =PN 还成立吗?(不必说明理由)16.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绕顶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正方形111AB C D ,记旋转角为α.(1)如图1,当60α=︒时,求弧1CC 的长度和线段AC 扫过的扇形面积;(2)如图2,当45α=︒时,记BC 与11D C 的交点为E ,求线段1D E 的长度; (3)如图3,在旋转过程中,若F 为线段1CB 的中点,求线段DF 长度的取值范围.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 =60°,AB =DC =4,AD =BC =8,延长BC 到E ,使CE =4,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0).(1)当t =3时,BP = ;(2)当t = 时,点P 运动到△B 的角平分线上;(3)当0<t <6时,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ABP 的面积S ;(4)当0<t <6时,直接写出点P 到四边形ABED 相邻两边距离相等时t 的值.18.已知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E△PB,PE交射线DC于点E,过点E作EF垂直AC所在的直线,垂足为点F.(1)如图,当E点在线段DC上时,求证:PB=PE;(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PEC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直接写出此时AP的长,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AP、PF、FC的长度是否满足某种数量关系?若满足,试写出解答过程;若不满足,试说明理由.19.已知:正方形ABCD,点P是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动点,点E在DC边所在的直线上,且随着点P的运动而运动,PE=PD总成立.(1)如图1,当点P在对角线AC上时,请你猜想PE与P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当点P运动到CA的延长线上时,(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点P运动到CA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你利用图3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判断此时PE与PB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20.已知正方形ABCD,△EAF=45°,将△EAF绕顶点A旋转,角的两边始终与直线CD交于点E,与直线BC交于点F,连接EF.(1)如图△,当BF=DE时,求证:△ABF△△ADE;(2)若△EAF旋转到如图△的位置时,求证:△AFB=△AFE;(3)若BC=4,当边AE经过线段BC的中点时,在AF的右侧作以AF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FP,直接写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
重庆中考数学 新题型动态几何与函数综合
动态几何与函数综合1.如图,在矩形ABCD 中,24AB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路径运动,到达D 点停止运动,点Q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C 方向运动。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点Q 运动的路程为1y 。
若ADQ S xD =,记2ADp y S D =。
(1)求出12y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 的取值范围;(2)补全表格中1y 的值x1256101y 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并在x 的取值范围内画出1y 的函数图象;(3)在直角坐标系内直接画出2y 的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写出一条该函数的性质。
(4)结合所画图象,直接写出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90452B C D AB BC cm ==,,,现有一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DA 的方向移动到A 点,设Q 点经过的路程为xcm ,AQ AB Q ,,经过的路径围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21y cm 。
若点P 是射线CD 上一点,且6CP x =,连接AP AC 、,记22ACP S y cm D =。
(1)求出12y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 的取值范围;(2)补全表格中1y 与2y 的值,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并在x 的取值范围内画出1y 与2y 的图像:x1234561y 2y (3)结合1y 与2y 的函数图像,求出当121y y -³时,x 的取值范围。
(结果保留根号)。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64AD CD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 DC -向终点C 运动,在AD 上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在DC 上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若点Q 为射线CE 上一点,且4CQ t=,连接AQ CP ,。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一、综合题1.如图,抛物线y =x 2+bx+c 经过点(1,﹣4)和(﹣2,5),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对称轴及顶点坐标;(2)若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A 、B ,与y 轴交于点C .在该抛物线上找一点D ,使得△ABC 与△ABD 全等,求出D 点的坐标.2.我们知道,二次函数y =a (x ﹣h )2+k (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现定义一种变换,先作这条抛物线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y′,再将抛物线y′向上平移m (m >0)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y m ,我们称y m 叫做二次函数y =a (x ﹣h )2+k (a≠0)的m 阶变换.(1)已知:二次函数y =2(x+2)2+1,它的顶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这个抛物线的2阶变换的表达式为.(2)若二次函数M 的6阶变换的关系式为y 6=(x ﹣1)2+5.①二次函数M 的函数表达式为▲.②若二次函数M 的顶点为点A ,与x 轴相交的两个交点中左侧交点为点B ,动点P 在抛物线y 6上,作PD ⊥直线AB ,请求出PD 最小时P 点的坐标.3.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P 是抛物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且点P 的横坐标为t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连接BC ,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S 最大时点P 的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6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2 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ACD ∆的周长最小时,点D 的坐标为;(3)点E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CE 和BE .求BCE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 的坐标;(4)若点M 是对称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 ,使以点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y x mx n =++的图象经过点()03A ,,且对称轴是直线2x =.该函数图象和x 轴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侧).(1)求该函数解析式;(2)求B ,C 两点的坐标;(3)点P 是直线AC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Q AC ⊥,垂足为Q ,求PQ 的最大值.6.如图,二次函数y=ax 2+4x+c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A 在y 轴上,点B 在x 轴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交于点M .(1)求a 、c 的值和点M 的坐标;(2)点P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A 、B 两点之间的一动点,点P 的坐标为(x ,n )(0<x<3),m=PM 2,求m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n 取何值时,m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7.如图1,对称轴为直线1x =的抛物线经过()30B ,、()04C ,两点,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使PA PC +取得最小值,求点P 的坐标;(3)如图2,若M 是线段B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M 作MD 垂直于x 轴,交线段BC 于点D ,是否存在点M 使线段MD 的长度最大,如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交y 轴于点C .已知A (﹣3,0),C (0,﹣3),抛物线的顶点为点D .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直接写出顶点D的坐标.(2)P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BO=∠CAO时,则点P的坐标为.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12x²-32x-2的图象交x轴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函数图象的顶点为点D。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反比例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反比例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一、综合题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0)ky x x =>的图象交于点A (1,3)和点B (3,n),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D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n 的值;(2)将△OCD 沿直线AB 翻折,点O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E 处,EC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F .①请求出点F 的坐标;②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DPF 是以DF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一次函数y =﹣x +4的图象与反比例ky x =(k 为常数,且k ≠0)的图象交于A (1,a ),B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①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 A +PB 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②在x 轴上找一点M ,使|MA ﹣MB |的值为最大,直接写出M 点的坐标.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y =kx ﹣1(k≠0)与函数y mx =(x >0)的图象交于点A (3,2).(1)求k ,m 的值;(2)将直线l 沿y 轴向上平移t 个单位后,与y 轴交于点C ,与函数y mx =(x >0)的图象交于点D .①当t =2时,求线段CD 的长;②若≤CD≤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4.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点A (2,1),且AB =4,AD =3,把矩形ABCD 的内部及边上,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靓点,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为曲线L .(1)若曲线L 过AB 的中点.①求k 的值.②求该曲线L 下方(包括边界)的靓点坐标.(2)若分布在曲线L 上方与下方的靓点个数相同,求k 的取值范围.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过点(23)A ,.(1)求k 的值;(2)过点(0)(0)P m m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反比例函数(0)ky k x =≠,4y x=-的图象于点M ,N .①当2m =-时,求MN 的长;②若5MN ≥,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6.如图,已知直线OA 与反比例函数(0)my m x =≠的图像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若4OA =,直线OA 与x 轴的夹角为60°.(1)求点A 的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若点P 是坐标轴上的一点,当AOP 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7.(1)探究新知:如图1,已知ABC 与ABD 的面积相等,试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结论应用:如图2,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上,过点M作ME y ⊥轴,过点N 作NF x ⊥轴,垂足分别为E ,F .试证明://MN EF .(3)拓展延伸:若(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 =>图象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MN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若3BM =,请求AN 的长.8.如图,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A (4,1),过点A 作AB ⊥x 轴于B 点,作AC ⊥y 轴于C 点,点N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点N 的反比例函数y =nx 交线段AC 于M 点,连接OM ,ON ,MN .(1)若点N 为AB 的中点,则n 的值为;(2)求线段AN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求△AMN 的面积等于14时n 的值.9.如图,直线26y x =+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交于点()1A m ,,与x 轴交于点B .平行于x 轴的直线()08y n n =<<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M ,交AB 于点N ,连接BM .(1)求m 的值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当n 为何值时,BMN 的面积最大?10.已知正比例函数y 1=a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6a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A 点的横坐标为﹣1.(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3)点M (m ,n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其中0<n <3,过点M 作MD ∥y 轴交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C ∥x 轴交y 轴于点C ,交直线MD 于点E ,当四边形OMEB 面积为3时,请判断DM 与EM 大小关系并给予证明.11.如图,将一张Rt ABC 纸板的直角顶点放在(2,1)C 处,两直角边BC ,AC 分别与x ,y 轴平行(BC AC >),纸板的另两个定点A ,B 恰好是直线15y kx =+与双曲线2m y x =(0)m >的交点.(1)求m 和k 的值;(2)将此Rt ABC 纸板向下平移,当双曲线2my x =(0)m >与Rt ABC 纸板的斜边所在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Rt ABC 纸板向下平移的距离.12.在矩形AOBC 中,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A 点坐标为(03),,B 点坐标为(40),,F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y x=>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连接OE OF ,,作直线EF .(1)若2CF =,求反比例函数解新式;(2)在(1)的条件下求出EOF 的面积;(3)在点F 的运动过程中,试说明ECFC 是定值.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y 1=kx 与直线y 2=mx +n 交于点A ,E ,AE 交x 轴于点C ,交y 轴于点D ,AB x ⊥轴于点B ,C 为OB 中点.若D 点坐标为(0,﹣2),且S △AOD =4(1)求双曲线与直线AE 的解析式;(2)写出E 点的坐标;(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0)my x x =>的图像经过点342A ⎛⎫⎪⎝⎭,,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AB 交x 轴于点C ,C 为线段AB 的中点.(1)m =,点C 的坐标为;(2)若点D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 作//DE y 轴,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E ,求ODE 面积的最大值.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2y x =-+与反比例函数2(0)k y x x =<相交于点B ,与x 轴相交于点A ,点B 的横坐标为-2.(1)求k 的值;(2)直接写出当0x <且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3)设点M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过点M 作//MN x 轴,交反比例函数2(0)ky x x =<的图象于点N .若以A ,O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M 的坐标.16.如图1,已知点A (a ,0),B (0,b ),且a 、b 满足0,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D 与y 轴交于点E ,且E 为AD 中点,双曲线ky x =经过C 、D 两点.(1)a=,b=;(2)求D 点的坐标;(3)点P 在双曲线ky x =上,点Q 在y 轴上,若以点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满足要求的所有点Q 的坐标;17.如图,已知直线y=-2x 与双曲线y=kx (k<0)上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纵坐标为-2(1)求k 的值;(2)若双曲线y=kx (k<0)上一点C 的纵坐标为12,求△BOC 的面积;(3)若A 、B 、P 、Q 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直接写出过点P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AB=AD=5,BC=4,M、N、E分别是AB、AD、CB上的点,AM=CE=1,AN=3,点P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MB﹣BE向点E运动,同时点Q从点N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ND﹣DC﹣CE向点E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后,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APQ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秒,则S与t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A.B.C.D.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动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沿A→B→C的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cm),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ADP的面积y(cm2)关于x(cm)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3.如图,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点Q为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Q作QM∥PA 于M,QN∥PB于N.设AQ的长度为x,QM与QN的长度和为y.则能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9,6),AB⊥y轴,垂足为B,点P从原点O出发向x轴正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若点P与点Q的速度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段PQ始终经过点(2,3)B.线段PQ始终经过点(3,2)C.线段PQ始终经过点(2,2)D.线段PQ不可能始终经过某一定点5.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DC//AB,∠DAB=90°,点E沿着B→C→D的路径以2cm/s速度匀速运动,到达点D停止运动,EF始终与直线BC保持垂直,与AB或AD交于点F,设线段EF的长度为d(cm),运动时间为t(s),若d与t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图中a的值为()A.3.8B.3.9C.4.5D.4.8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2,2),直线y=kx+x+3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3B.k<−32C.−3<k<−32D.−3≤k≤−3 27.如图所示,A、M、N点坐标分别为A(0,1),M(3,2),N(4,4),动点P从点A出发,沿y 轴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上移动,且过点P的直线l:y=﹣x+b也随之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若点m,n分别位于l的异侧,则t的取值范围是()A.5<t<8B.4<t<7C.4≤t≤7D.4<t<88.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P,将一次函数图象绕着点P转动,转动后得到的一次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比原来增加2,则转动后得到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横坐标为()A.−3B.3C.3或−3D.6或−6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个3×3的正方形网格,其左下角格点A的坐标为(1,1),右上角格点B的坐标为(4,4),若分布在直线y=k(x-1)两侧的格点数相同,则k的取值可以是()A.52B.2C.74D.3210.如图,直线AB:y=-3x+9交y轴于A,交x轴于B,x轴上一点C(-1,0),D为y轴上一动点,把线段BD绕B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E,连接CE,CD,则当CE长度最小时,线段CD的长为()A.√10B.√17C.5D.2√711.小颖从家出发,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1000米的图书室,看了40分钟的书后,用15分钟返回到家,图(3)中表示小颖离家时间x与距离y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端点A(−1,−2),B(3,−1),若直线y=kx+2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值可能是()A.2B.3C.−12D.-4二、填空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2),点B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始终保持∥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A,B,C按逆时针排列),当点B运动到原点O处时,则点C的坐标是.随着点B在x轴上移动,点C也随之移动,则点C移动所得图象的表达式是.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m,2),(2m−1,2),若直线y=4x+1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m≤.15.在平面坐标系中,已知点A(2,3),B(5,8),直线y=kx-k(k≠0)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的圆心的坐标为(﹣2,0),半径为2,点P为直线y=﹣34x+6上的动点,过点P作∥A的切线,切点为Q,则切线长PQ的最小值是17.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点在AC上运动,设AD长为x,∥BCD 的面积y,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18.如图,点M的坐标为(3,2),点P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向上移动,同时过点P的直线关于直线l也随之上下平移,且直线l与直线y=−x平行,如果点M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落在坐标轴上,如果点P的移动时间为t秒,那么t的值为.三、综合题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F的坐标为(0,10).点E的坐标为(20,0),直线l1经过点F 和点E,直线l1与直线l2 、y= 34x相交于点P.(1)求直线l1的表达式和点P的坐标;(2)矩形ABCD的边A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与点F重合,点B在线段OF上,边AD平行于x 轴,且AB=6,AD=9,将矩形ABCD沿射线FE的方向平移,边AD始终与x 轴平行.已知矩形ABCD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匀速移动(点A移动到点E时止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t>0).①矩形ABCD在移动过程中,B、C、D三点中有且只有一个顶点落在直线l1或l2上,请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②若矩形ABCD在移动的过程中,直线CD交直线l1于点N,交直线l2于点M.当∥PMN的面积等于18时,请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20.在一次运输任务中,一辆汽车将一批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到达乙地卸货后返回.设汽车从甲地出发x(h)时,汽车与甲地的距离为y(km),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辆汽车的往、返速度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2)求返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出发4h时与甲地的距离.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A、B两点,与直线y=−12x+b相交于点C(2,m)(1)求点A、B的坐标;(2)求m和b的值;(3)若直线y=−12x+b与x轴相交于点D.动点P从点D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x轴负方向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在线段DA上,且ΔACP的面积为10,求t的值;②是否存在t的值,使Δ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当我们将一条倾斜的直线进行上下平移时,直线的左右位置也发生着变化.下面是关于“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图1,将一次函数y=x+2的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相当于将它向右平移了个单位长度;(2)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相当于将它向(填“左”或“右”)平移了个单位长度;(3)综上,对于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而言,将它向下平移m(m>0)个单位长度,相当于将它向(填“左”或“右”)(k>0时)或将它向(填“左”或“右”)(k<0时)平移了n(n>0)个单位长度,且m,n,k满足等式.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a),B(a+2,a),其中a>0,直线y=kx﹣2与y轴相交于C点.(1)已知a=2①求S∥ABC;②若点A和点B在直线y=kx﹣2的两侧,求k的取值范围;(2)当k=2时,若直线y=kx﹣2与线段AB的交点为D点(不与A点、B点重合),且AD<3,求a的取值范围.24.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交x轴于点B(﹣3,0),交y轴于点A(0,1),直线x=﹣1交AB于点D,P是直线x=﹣1上一动点,且在点D上方,设P(﹣1,n).(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ABP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点C是y轴上一点,当S∥ABP=2时,∥BPC是等腰三角形①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 个(直接写出结果);②当BP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求点C的坐标.参考答案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D13.【答案】( √3 ,1);y = √3 x -2 14.【答案】14;5815.【答案】2≤k ≤3 16.【答案】4√2 17.【答案】y =-3x +24 18.【答案】2或319.【答案】(1)解:设直线l 1的表达式为y=kx+b ∵直线l 1过点F (0,10),E (20,0)∴{b =1020k +b =0解得 {k =−12b =10直线l 1的表达式为y=﹣ 12 x+10求直线l 1与直线l 2 交点,得34 x=﹣ 12 x+10解得x=8y= 34×8=6 ∴点P 坐标为(8,6)(2)解:①如图,当点D 在直线上l 2时∵AD=9∴点D 与点A 的横坐标之差为9∴将直线l1与直线l2交解析式变为x=20﹣2y,x= 43y∴43y﹣(20﹣2y)=9解得y= 8710则点A的坐标为:(135,8710)则AF= √(135)2+(10−8710)2=13√510∵点A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t= 1310如图,当点B在l2直线上时∵AB=6∴点A的纵坐标比点B的纵坐标高6个单位∴直线l1的解析式减去直线l2 的解析式得﹣12x+10﹣34x=6解得x= 165则点A坐标为(165,425)则AF= √(165)2+(10−425)2=8√55∵点A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t= 8 5故t值为1310或85②如图设直线AB交l2 于点H设点A横坐标为a,则点D横坐标为a+9由①中方法可知:MN= 54a+54此时点P到MN距离为:a+9﹣8=a+1∵∥PMN的面积等于18∴12×(54a +54)⋅(a +1)=18解得a 1= 12√55−1 ,a 2=﹣ 12√55−1 (舍去)∴AF=6﹣ √52则此时t 为 6√55−12 当t= 6√55−12 时,∥PMN 的面积等于18 20.【答案】(1)解:不同.理由如下:∵ 往、返距离相等,去时用了2小时,而返回时用了2.5小时∴ 往、返速度不同.(2)解:设返程中 y 与 x 之间的表达式为 y =kx +b则 {120=2.5k +b ,0=5k +b.解之,得 {k =−48,b =240.∴ y =−48x +240 .( 2.5x ≤x ≤5 )(3)解:当 x =4 时,汽车在返程中∴y =−48×4+240=48 .∴ 这辆汽车从甲地出发4h 时与甲地的距离为48km.21.【答案】(1)解:在 y =x +2 中当 x =0 时当 y =0 时∴A(−2,0)(2)解: ∵ 点 C(2,m) 在直线 y =x +2 上∴m =2+2=4又 ∵ 点 C(2,4) 也在直线 y =−12x +b 上 ∴ 即 4=12x +5 解得 b =5(3)解:在 y =−12x +5 中 当 x =0 时∴D(10,0)∵A(−2,0)∴AD =12①设 PD =t ,则 AP =12−t过 C 作 CE ⊥AP 于 E ,则 CE =4由 ΔACP 的面积为 10得 12(12−t)×4=10 解得 t =7②过 C 作 CE ⊥AP 于 E则 CE =4∴AC =4√2a. 当 AC =CP 时,如图①所示则 AP =2AE =8∴PD =AD −AP =4∴t =4b. 当 AP 1=AP 2=AC =4√2 时,如图②所示DP 1=t =12−4√2c. 当 CP =AP 时,如图③所示设 EP =a则 CP =√a 2+42∴√a 2+42=a +4解得 a =0∴AP =4∴PD =8∴t =8综上所述,当 t =4 或 t =12−4√2 或 t =12+4√2 或 t =8 时,ΔACP 为等腰三角形22.【答案】(1)1(2)左;12(3)右;左;m=n|k|23.【答案】(1)解:①∵a =2∴A (2,2),B (4,2)∴AB =2∵直线y =kx ﹣2与y 轴相交于C 点∴C (0,﹣2),如图∴S ∥ABC =12AB×(2+2)=12×2×4=4. ②当直线y =kx ﹣2经过点A (2,2)时2k ﹣2=2,解得k =2当直线y =kx ﹣2经过点B (4,2)时4k ﹣2=2,解得k =1∴点A 和点B 在直线y =kx ﹣2的两侧时,1<k <2;(2)解: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a当k =2时,直线y =2x ﹣2∴2x ﹣2=a ,即x =a+22∴D (a+22,a )∴2<a+22<a+2解得a >2又∵AD =a+22−2<3解得a <8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2<a <8.24.【答案】(1)解: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把A(0,1),B(﹣3,0)代入,得{b =1−3k +b =0解得{b =1k =13∴y =13x +1; (2)解:当x=-1时,y =13×(−1)+1=23∵P(﹣1,n)∴PD=n−2 3∴∥ABP的面积=∥APD的面积+∥BPD的面积=12PD⋅OB=12(n−23)×3=32n−1;(3)解:①3;②设C(0,c)∵P(-1,2),B(﹣3,0)∴PC2=(−1−0)2+(2−c)2=c2−4c+5BC2=(−3−0)2+(0−c)2=c2+9当PC=BC时c2-4c+5= c2+9∴c=-1∴C(0,-1).。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P在矩形的边上沿B→C→D→A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2.如图,点P是▱ABCD边上一动点,沿A→D→C→B的路径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BAP的面积是y,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着正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则△APC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A.B.C.D.4.在数轴上,点A表示-2,点B表示4.P,Q为数轴上两点,点Р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到达原点О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当点Q回到点B时点Р与点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Р运动的时间为x秒,点Р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y个单位长度,则下列图像中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B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A方向匀速运动至点A 停止,已知点P的运动速度为2cm/s,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PAB的面积为y(cm2),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y与x的关系的是()A.B.C.D.6.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DC//AB,∠DAB=90°点E沿着B→C→D的路径以2cm/s 速度匀速运动,到达点D停止运动,EF始终与直线BC保持垂直,与AB或AD交于点F,设线段EF的长度为d(cm),运动时间为t(s),若d与t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图中a的值为()A.3.8B.3.9C.4.5D.4.87.如图1,在矩形MNPQ中,动点R从点N出发,沿N→P→Q→M方向运动至点M处停止.设点R运动的路程为x,△MNR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x=9时点R应运动到()A .M 处B .N 处C .P 处D .Q 处8.如图,一次函数y= 34x+6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过点B 的直线l 平分△ABO 的面积,则直线l 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A .y= 35 x+6B .y= 53 x+6C .y= 23 x+6D .y= 32x+69.如图1,在矩形 ABCD 中,动点 E 从点 B 出发,沿 BADC 方向运动至点 C 处停止,设点 E运动的路程为 x ,△BCE 的面积为 y ,如果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 x =7 时点 E 应运动到( )A .点 处B .点 处C .点 处D .点 处10.如图,AD,BC 是⊙O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 →C →D →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 (单位:度),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单位:秒),那么表示y 与x 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1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 →D →C →B →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12.如图,过点A0(2,0)作直线l:y= √33 x的垂线,垂足为点A1,过点A1作A1A2⊥x轴,垂足为点A2,过点A2作A2A3⊥l,垂足为点A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一组线段:A0A1,A1A2,A2A3,…则线段A2016A2107的长为()A.(√32)2015B.(√32)2016C.(√32)2017D.(√32)2018二、填空题(共6题;共10分)13.如图,把△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10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8,0)当直线y=2x+b(b为常数)与△ABC有交点时则b的取值范围是.14.已知两点M(3,5),N(1,1),点P是x轴上一动点,若使PM+PN最短,则点P的坐标应为.15.如图1,AB//CD,E是直线CD上的一点,且∠BAE=30°,P是直线CD上的一动点,M是AP的中点,直线MN⊥AP且与CD交于点N,设∠BAP=x°和∠MNE=y°.(1)在图2中,当x=12时∠MNE=;在图3中,当x=50时∠MNE=;(2)研究及明:y与x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4所示(y不存在时用空心点表示,请你根据图象直接估计当y=100时x=.(3)探究:当x=时点N与点E重合,并在答题卡上画出此时图形.(4)探究:当x>105时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16.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运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且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PCD的面积与△PAB的面积相等时y的值为.17.如图,直线y=−12x+2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12x交于点C,Q是线段OA上的动点,连接CQ,若OQ=CQ,则点Q的坐标为.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y=34 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的最小值为.三、综合题(共6题;共69分)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2,0),(1,2),(4,3),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4﹣3k(k≠0).(1)当k=1时直线l与x轴交于点D,点D的坐标是,S△ABD=.(2)小明认为点C在直线l上,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3)若线段AB与直线l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2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A(√3,0)的两条直线分别交y轴于B、C两点,且B、C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个根(1)试问:直线AC与直线AB是否垂直?请说明理由;(2)若点D在直线AC上,且DB=DC,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直线BD上寻找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A、B两点,与直线y=−12x+b相交于点C(2,m)(1)求点A、B的坐标;(2)求m和b的值;(3)若直线y=−12x+b与x轴相交于点D.动点P从点D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x轴负方向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在线段DA上,且ΔACP的面积为10,求t的值;②是否存在t的值,使Δ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直线l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0,2) .已知点C(−1,3)在直线l上,连接OC.(1)求直线l的解析式;(2)P为x轴上一动点,若ΔACP的面积是ΔBOC的面积的2倍,求点P的坐标. 23.如图,一次函数y=2x+b的图像经过点M(1,3),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1)填空:b=;(2)将该直线绕点A顺时针旋转45∘至直线l,过点B作BC⊥AB交直线l于点C,求点C的坐标及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4.当m,n为实数,且满足m+nm=n时就称点P(m,mn)为“状元点”.已知点A(0,7)和点M都在直线y=x+b上,点B,C是“状元点”,且B在直线AM上.(1)求b的值及判断点F(2,6)是否为“状元点”;(2)请求出点B的坐标;(3)若AC≤5√2,求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13.【答案】-16≤b ≤4 14.【答案】(43,0)15.【答案】(1)102°;40°(2)10或170 (3)15或105 (4)y =270−x16.【答案】√2 17.【答案】(54,0)18.【答案】28519.【答案】(1)(−1,0);3(2)解:小明的判断不符合题意,理由如下: ∵y =kx +4−3k ∴ 当 x =4 时 ∵k +4 不一定为3∴ 点 C(4,3) 不一定在直线 l 上,小明的判断不符合题意; (3)1⩽k ⩽420.【答案】(1)解:结论:AC ⊥AB .理由如下:∵由x 2﹣2x ﹣3=0得:∴x 1=3,x 2=﹣1∴B (0,3),C (0,﹣1)∵A ( √3 ,0),B (0,3),C (0,﹣1)∴OA= √3 ,OB=3,OC=1∴tan ∠ABO= OA BO = √33,tan ∠ACO= OA OC = √3 ∴∠ABO=30°,∠ACO=60°∴∠BAC=90°∴AC ⊥AB(2)解:如图1中,过D 作DE ⊥x 轴于E .∴∠DEA=∠AOC=90°∵tan ∠ACO= OA OC= √3 ∵∠DCB=60°∵DB=DC∴△DBC 是等边三角形∵BA ⊥DC∴DA=AC∵∠DAE=∠OAC在△ADE 和△ACO 中∴△ADE ≌△ACO∴DE=OC=1,AE=OA= √3∴OE=2 √3∴D 的坐标为(﹣2 √3 ,1)(3)解: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mx+n ,直线BD 与x 轴交于点E把B (0,3)和D (﹣2 √3 ,1)代入y=mx+n∴{n =31=−2√3m +n解得 {m =√33n =3∴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 √33 x+3令y=0代入y= √33 x+3∴x=﹣3 √3∴E (﹣3 √3 ,0)∴OE=3 √3∴tan ∠BEC= OB OE = 33√3 = √33∴∠BEO=30°同理可求得:∠ABO=30°∴∠ABE=30°当PA=AB 时如图2此时∠BEA=∠ABE=30°∴EA=AB∴P 与E 重合 ∴P 的坐标为(﹣3 √3 ,0)当PA=PB 时如图3此时∠PAB=∠PBA=30°∵∠ABE=∠ABO=30°∴∠PAB=∠ABO∴PA ∥BC∴∠PAO=90° ∴点P 的横坐标为﹣ √3 令x=﹣ √3 代入y= √33 x+3∴y=2 ∴P (﹣ √3 ,2)当PB=AB 时如图4∴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2 √3 ,EB=6若点P 在y 轴左侧时记此时点P 为P 1过点P 1作P 1F ⊥x 轴于点F ∴P 1B=AB=2 √3∴EP 1=6﹣2 √3∴sin ∠BEO= FP 1EP 1∴FP 1=3﹣ √3令y=3﹣ √3 代入y= √33x+3 ∴x=﹣3∴P 1(﹣3,3﹣ √3 )若点P 在y 轴的右侧时记此时点P 为P 2过点P 2作P 2G ⊥x 轴于点G∴P 2B=AB=2 √3∴EP 2=6+2 √3∴sin ∠BEO= GP 2EP 2∴GP 2=3+ √3令y=3+ √3 代入y= √33x+3 ∴x=3∴P 2(3,3+ √3 )综上所述,当A 、B 、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3 √3 ,0),(﹣√3 ,2),(﹣3,3﹣ √3 ),(3,3+ √3 )21.【答案】(1)解:在y=x+2中当x=0时当y=0时∴A(−2,0)(2)解:∵点C(2,m)在直线y=x+2上∴m=2+2=4又∵点C(2,4)也在直线y=−12x+b上∴即4=12x+5解得b=5(3)解:在y=−12x+5中当x=0时∴D(10,0)∵A(−2,0)∴AD=12①设PD=t,则AP=12−t过C作CE⊥AP于E,则CE=4由ΔACP的面积为10得12(12−t)×4=10解得t=7②过C作CE⊥AP于E则CE=4∴AC=4√2 a.当AC=CP时如图①所示则AP=2AE=8∴PD=AD−AP=4∴t=4b.当AP1=AP2=AC=4√2时如图②所示DP1=t=12−4√2c.当CP=AP时如图③所示设EP=a则CP=√a2+42∴√a2+42=a+4解得a=0∴AP=4∴PD=8∴t=8综上所述,当t=4或t=12−4√2或t=12+4√2或t=8时ΔACP为等腰三角形22.【答案】(1)解: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点B(0,2)、C(−1,3)在直线l上∴{b=2−k+b=3解得{b=2 k=−1∴直线l的解析式为y=−x+2(2)解:把y=0代入方程y=−x+2得x=2∴点A(2,0)SΔBOC=12|x c|⋅OB=12×1×2=1设P(a,0),则AP=|a−2|∴ΔACP△ACP 的面积是: 12×3×|a−2|令SΔACP=2SΔBOC即12×3×|a−2|=2解得a=103或a=23∴A点的坐标数是(103,0)或(23,0)23.【答案】(1)1(2)由(1)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令x=0,则y=1令y=0,则 x =−12∴点A 为( −12 ,0),点B 为(0,1) ∴OA= 12 ,OB=1;由旋转的性质,得 AB =BC∵BC ⊥AB∴∠ABC=90°过点C 作CD ⊥y 轴,垂足为D ,如图:∵∠BDC=90°∴∠CBD+∠BCD=∠CBD+∠ABD=90° ∴∠BCD=∠ABD同理,∠CBD=∠BAO∵AB=BC∴△ABO ≌△BCD∴BD=AO= 12 ,CD=BO=1∴OD= OB −BD =1−12=12∴点C 的坐标为(1, 12 );设直线l 的表达式为 y =mx +n ∵直线经过点A 、C ,则{m +n =12−12m +n =0 ,解得: {m =13n =16∴直线l 的表达式为 y =13x +16 .24.【答案】(1)解:∵m+mn=n 且m ,n 是正实数 ∴m n +m=1,即m n =1-m∴P (m ,1-m )∴点P 在直线y=1-x 上当x=2时1-x=-1∴点F (2,6)不是“状元点”;∵点A (0,7)在直线y=x+b 上∴7=0+b∴b=7;(2)解:由(1)求得直线AM :y=x+7∵“状元点”B 在直线AM 上,且满足y=1-x∴{y =1−x y =x +7解得:{x =−3y =4∴点B 的坐标为(-3,4);(3)解:∵点C 是“状元点”∴设C (n ,1-n )∴AC=√n 2+(7−1+n)2=√2n 2+12n +36≤5√2 整理得n 2+6n −7≤0解得:-7≤n ≤1.。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1,在△ABC中,△B=90°,△C=30°,动点P从点B开始沿边BA、A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到达点C,设△BPQ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s),y与x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当点P恰好为AC的中点时,PQ的长为()A.2B.4C.2 √3D.4 √32.如图,在四边形DEFG中,△E=△F=90°,△DGF=45°,DE=1,FG=3,Rt△ABC的直角顶点C与点G重合,另一个顶点B(在点C左侧)在射线FG上,且BC=1,AC=2,将△ABC沿GF方向平移,点C与点F重合时停止.设CG的长为x,△ABC在平移过程中与四边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A.B.C.D.3.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B=1,分别以AC和CB为一边作正方形,用S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C是AB的中点时,S最小B.当C是AB的中点时,S最大C.当C为AB的三等分点时,S最小D.当C是AB的三等分点时,S最大4.下列函数属于二次函数的是()A.y=5x+3B.y=1x2C.y=2x2+x+1D.y=√x2+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3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y=3(x+1)2+2B.y=3(x+1)2﹣2C.y=3(x﹣1)2+2D.y=3(x﹣1)2﹣26.如图,直线l1:y=−x+4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平行于直线l1的直线l2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0≤t≤4).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ΔCDE(E、O两点分别在CD两侧),若ΔCDE和ΔOAB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7.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C出发,沿射线BC向右运动,且速度相同,过点Q作QH△BD,垂足为H,连接PH,设点P运动的距离为x(0<x≤2),△BPH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B.C.D.8.把抛物线y=﹣2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的表达式为()A.y=﹣2(x+1)2+2B.y=﹣2(x+1)2﹣2C.y=﹣2(x﹣1)2+2D.y=﹣2(x﹣1)2﹣29.如图,AC=BC,点D是以线段AB为弦的圆弧的中点,AB=4,点E是线段CD上任意一点,点F 是线段AB上的动点,设AF=x,AE2﹣FE2=y,则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10.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 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11.将抛物线y=-2x2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两次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2(x+1)2+3 B.y=-2(x+1)2-3C.y=-2(x-1)2+3 D.y=-2(x-1)2-312.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在Rt△ABC中,△C=90°,BC=4,BA=5,点D在边AC上的一动点,过点D作DE△AB 交边BC于点E,过点B作BF△B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分别以DE,EF为对角线画矩形CDGE 和矩形HEBF,则在D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当矩形CDGE和矩形HEBF的面积和最小时,则EF 的长度为.1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3,4),M是抛物线y=ax2+bx+2(a≠0)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 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 H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 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 =1,点D,E在直线B C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 AC=30°,∠DA 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 AC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AEDCB 图2H M NG PO A B 图1 x yC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 BC中,∠BAC =90°,AB=AC =22,⊙A 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相切时, △AO C的面积.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的长.AB C O 图8HAB CDEOlA ′(二)线动问题2,在矩形A 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 C上,直线l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于点E .(1)若直线l 过点B,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 BCD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且AO=41AC,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x 43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面动问题3.如图,在ABC ∆中,6,5===BC AC AB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两个动点(D 不与A 、B 重合),且保持BC DE ∥,以DE 为边,在点A 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1)试求ABC ∆的面积;(2)当边FG 与BC 重合时,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 (3)设x AD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4)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C一、 特殊探路,一般推证例2:(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第11题)如图,⊙O 1和⊙O2内切于A,⊙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2,点P为⊙O1上的任一点(与点A 不重合),直线PA 交⊙O2于点C,PB 切⊙O2于点B ,则PCBP的值为(A)2 (B)3 (C)23(D)26二、 动手实践,操作确认例4(2003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在⊙O中,C 为弧AB 的中点,D 为弧A C上任一点(与A 、C 不重合),则(A)A C+CB=AD+DB (B) A C+C B<AD+DB(C) AC+CB >A D+D B (D) AC+C B与AD+D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例5:如图,过两同心圆的小圆上任一点C 分别作小圆的直径CA 和非直径的弦CD ,延长CA 和C D与大圆分别交于点B 、E,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B DE = (B )AB DE >(C)AB DE <(D )AB DE ,的大小不确定三、 建立联系,计算说明例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 上,且DM=1,N为对角线A C上任意一点,则DN +MN 的最小值为 .BMND CBA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中,AC=5,BC=12,∠ACB=90°,P是AB边上的动点(与点A、B不重例1.在Rt ABC合),Q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点动型》教学案例
《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点动型》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点动型【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分析】几何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是几何知识的重要部分,但学生在求解这类问题往往感觉比较棘手。
本节课放在中考备考复习的第二阶段,作为“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这一专题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点动型”的教学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对动点问题从感性的体会过渡到理性的认识,从而触类傍通地掌握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为今后的“线动型”和“面动型”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而且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较为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学生对动态几何型的函数问题的解答具有畏难情绪,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平面图形的想象力,很难将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不能准确地探索运动过程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化动为静,把动点问题转化定点问题来解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动点运动过程的不同阶段,化动为静,把动点问题转化定点问题来解决。
(2)掌握线段长度的表示方法。
(3)通过“点动型”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素养。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以能力立意,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坚毅、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整合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动点问题进行化动为静和分类讨论。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题训练--二次函数与动态几何综合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题训练--二次函数与动态几何综合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y=−43x2+bx+c经过A(0,4),B(3,0)两点,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连接AC、AB.(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D、E分别为AC、AB的中点,连接DE,P为DE上的动点,PQ⊥BC,垂足为Q,QN⊥AB,垂足为N,连接PN.①当△PQN与△ABC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②是否存在点P,使得PQ=NQ,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抛物线y= 12x2+bx+c与y轴交于点C(0,﹣4),与x轴交于点A、B,且B点的坐标为(2,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E∥AC交BC于点E,连接CP,求∥PCE面积最大时P点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若点D为OA的中点,点M是线段AC上一点,当∥OMD为等腰三角形时,连接MP、ME,把∥MPE沿着PE翻折,点M的对应点为点N,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3.已知抛物线y=−12x2+mx+m+12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52),点P为抛物线在直线AC上方图象上一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PAC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y=−12x2+mx+m+12在点A、B之间的部分(含点A、B)沿x轴向下翻折,得到图象G.现将图象G沿直线AC平移,得到新的图象M与线段PC只有一个交点,求图象M的顶点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4.如图,抛物线y= −14x2+bx+c与x轴交于点A(2,0),交y轴于点B(0,52).直线y=kx−32过点A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是D.(1)求抛物线y= −14x2+bx+c与直线y=kx −32的解析式;(2)设点P是直线AD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D重合),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D于点M,作DE∥y轴于点E.探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PMEC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作PN∥AD于点N,设∥PMN的周长为l,点P的横坐标为x,求l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5.如图,抛物线y=ax2+bx+2(a≠0)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且S∥PBC=2S∥ABC时,求点P的坐标;(3)点P(﹣2,﹣3),点E是抛物线上一点,点F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和点F,使得以点B、P、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抛物线y=ax2+bx+2交x轴于点A(-3,0)和点B(1,0),交y轴于点C.(1)求这个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D的坐标为(-1,0),点P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求四边形ADCP面积的最大值.(3)点M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点,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使∥MN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MNO为直角?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点(−1,0),且对任意实数x,都有4x−12≤ax2+bx+c≤2x2−8x+6.(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1)中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正半轴交点为A,与y轴交点为C;点M是(1)中二次函数图象上的动点.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点B在x轴正半轴上,AO=AB,OB=4,tan∥AOB=2,点C是线段OA的中点.(1)求点C的坐标;(2)若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使得∥APO=∥CBO,抛物线y=ax2+bx经过点A、点P,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点M是抛物线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M为圆心的圆与直线OA相切,切点为点N,点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为点D.请你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MAD∥∥AOB?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A在y轴的左侧,点C 在x轴的下方,且OA=OC=5.(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动点,当PB+PC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2)条件下,点E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动点,点F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以点P、E、F 为顶点作四边形PEFM,当四边形PEFM为正方形时,请直接写出坐标为整数的点M的坐标.10.综合与探究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2x+c(a≠0)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顶点为D,直线y=x+b与抛物线交于A,F两点,过点D作DE∥y轴交直线AF于点E.(1)求抛物线和直线AF的解析式;(2)在直线AF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使S△PAE=3S△PDE,求点P的坐标;(3)若点M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试探究在直线AF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以D,E,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E、B,且点A(0,5),B(5,0),过点A作AC平行于x轴,交抛物线于点C,点P为抛物线上的点,且在AC的上方,作PD平行于y轴交AB于点D.(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点P在何位置时,四边形AP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A、C、D、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写出点Q,D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1,抛物线y=ax2+bx﹣4a经过A(﹣1,0)、C(0,4)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点P为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满足到线段CB距离最大,求点P坐标;(3)如图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EF(E为抛物线顶点)与线段BC相交于点F,M为线段B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作MN∥EF交抛物线于点N,以E,F,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N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3.已知抛物线y=−12x2+32x+2,与x轴交于两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1)求点A,B和点C的坐标;(2)已知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①若PQ⊥x轴,交抛物线于点Q,当BP+PQ取最大值时,求点P的坐标;②求√2AP+PB的最小值.14.已知二次函数y=﹣x2+2x+m.(1)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2)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1,0),与y轴交于点C,求直线BC与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DE ⊥x轴于E点,交BC于F,当DF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并写出DF最大值.15.如图,抛物线y=12x2+32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1)求点A、B、C的坐标.(2)点P为AB上的动点(点A、O、B除外),过点P作直线PN∥x轴,交抛物线于点N,交直线BC于点M.设点P到原点的值为t,MN的长度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试求出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由点O、P、N围成的三角形与Rt∥COB 相似时点P的坐标.16.如图,抛物线y=ax2+bx+4交x轴于A(﹣3,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AC,BC.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的横坐标为m,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PM交BC于点Q.(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P作PN∥BC,垂足为点N,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N的长,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P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试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解:将A(0,4),B(3,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c=4−12+3b+c=0,解得:b=83,c=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43x2+83x+4.(2)解:①如图1所示:∵令y=0,−43x2+83x+4=0解得:x1=−1,x2=3,∴C(−1,0).∴BC=4,AB=√32+42=5.∵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ADDC=AFFO=1.∴PQ=FO=2.∵PQ⊥BC,QN⊥AB,∴∠PQN+∠NQB=90°,∠NQB+∠QBN=90°.∴∠PQN=∠QBN.∴当PQQN=ABCB或POQN=CBAB时,△PQN与△ABC相似.∵当PQQN=ABCB时,2QN=54,解得:QN=8 5.∵QNQB=OAAB=45,∴QB=54QN=54×85=2.∴OQ=3−2=1.∴点P的坐标为(1,2).当PQQN=CBAB时,2QN=45,解得:QN=2.5.∵QNQB=OAAB=45,∴QB=54QN=54×52=258.∴OB−BQ=−1 8,∴点P的坐标为(−18,2).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1,2)或(−18,2).②如图2所示:∵PQ=QN,PQ=2,∴QN=2.∵QN⊥AB,∴∠QNB=90°,∵由(2)可知OA=4,AB=5,∴sin∠ABO=4 5.∴QNQB=45,即2QB=45,解得:QB=52.∴OQ =OB −QB =3−52=12. ∴P(12,2) .2.【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c =−42+2b +c =0 , 解得: {b =1c =−4,所以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2x 2+x ﹣4;(2)解:令y=0,即 12 x 2+x ﹣4=0,解得x 1=﹣4,x 2=2,∴A (﹣4,0),S ∥ABC = 12 AB•OC=12设P 点坐标为(x ,0),则PB=2﹣x . ∵PE∥BC ,∴∥BPE=∥BAC ,∥BEP=∥BCA , ∴∥PBE∥∥BAC ,∴S △PBE S △ABC=( PB AB )2,即 S△PBE 12 =( 2−x 6 )2,化简得:S ∥PBE = 13(2﹣x )2. S ∥PCE =S ∥PCB ﹣S ∥PBE = 12 PB•OC ﹣S ∥PBE = 12 ×(2﹣x )×4﹣ 13 (2﹣x )2=﹣ 13 x 2﹣ 23 x+ 83 =﹣ 13 (x+1)2+3∴当x=﹣1时,S ∥PCE 的最大值为3. (3)解:由(2)已知A (﹣4,0), ∵点D 为0A 中点, ∴D (﹣2,0),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mx+n ,把A (﹣4,0)、C (0,﹣4)分别代入得: {−4m +n =0n =−4 ,解得 {m =−1n =−4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x ﹣4.∵PE∥AC ,所以可设直线PE 的解析式为y=﹣x+a , 将P (﹣1,0)代入y=﹣x ﹣a 得a=﹣1,所以直线PE 的解析式为y=﹣x ﹣1.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a′,将B (2,0)、C (0,﹣4)代入y=kx+a′得 {2k +a′=0a′=−4 ,解得k=2,a′=﹣4.所以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2x ﹣4.由2x ﹣4=﹣x ﹣1得x=1,将x=1代入y=2x ﹣4得y=﹣2, ∴E 点坐标为(1,﹣2). ①当MD=OD 时,如图1:∵AD=MD=AD ,OA=OC ,∥DAM=∥OAC , ∴∥ADM∥∥AOC ,∴∥ADM=∥AOC=90°,即DM∥x 轴,∴M 的横坐标为﹣2,将x=﹣2代入y=﹣x ﹣4,得y=﹣2. 所以此时M 的坐标为(﹣2,﹣2); ∵M 和E 点纵坐标相等, ∴ME∥x 轴, ∴∥PEM=45°.由翻折得∥ENM=2∥PEM=90°,即NE∥y 轴, ∴EN=ME=3, ∵E (1,﹣2), ∴N (1,1).②当DM=OM 时,过点M 作MG∥x 轴交于点,如图2:易知DG=OG=1,即G点与P点重合,M的横坐标为﹣1,将x=﹣1代入y=﹣x﹣4,得y=﹣3.∴M(﹣1,﹣3).∵ME= √(−1−1)2+(−3+2)2= √5,EB= √(1−2)2+22= √5,∴ME=EB,∵PB=3,PM=3,即PB=PM,又∵PE=PE,∴∥BPE∥∥MPE,∴∥BEP=∥MEP,∴点N与点B重合,∴N(2,0);③当OD=OM时,设点O到AC的最短距离为h,则OA•OC=h•AC∵AC= √OA2+OC2= √42+42=4 √2,∴h= 4×44√2=2 √2,∵h>OD,∴OD≠OM.此时等腰∥OMD不存在.综上所述,N点的坐标分别为(1,1)或(2,0).3.【答案】(1)解:将点C(0,−5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m+12=−52,解得:m=−3,∴抛物线解析式为:y=−12x2−3x−52;(2)解:∵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令0=−12x2−3x−52,解得:x1=−5,x2=−1,∴A、B坐标分别为:A(−5,0),B(−1,0),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将A(−5,0)和C(0,−52)代入得:{−5k+b=0b=−52,解得:{k=−12b=−52,∴直线AC的解析式为:y=−12x−52,如图所示,过P点作PQ∥x轴,交AC于Q点,∵P点在位于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设P(a,−12a2−3a−52),则Q(a,−12a−52),其中−5<a<0,∴PQ=y P−y Q=−12a2−3a−52−(−12a−52)=−12a2−52a,∵S△PAC=12PQ(x C−x A),∴S△PAC=12(−12a2−52a)×[0−(−5)]=−54(a+52)2+12516,∵−54<0,∴抛物线开口向下,当a=−52时,S△PAC取得的最大值,最大值为12516,此时,将a=−52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y=158,∴当P(−52,158)时,S△PAC取得的最大值,最大值为12516;(3)解:如图所示,抛物线y=−12x2+mx+m+12在点A、B之间的部分(含点A、B)沿x轴向下翻折,得到图象G .由(1)可知,原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2),∴沿x 轴向下翻折后,图象G 的顶点坐标为(−3,−2),图象G 的解析式为:y =12x 2+3x +52;∵图象G 沿着直线AC 平移,∴作直线BS∥AC ,交PC 于S 点,则随着平移过程,点B 在直线BS 上运动, 分如下情况讨论:①当图象G 沿直线AC 平移至B 点恰好经过S 点时,如图中M 1所示, 此时,平移后的图象M 恰好与线段PC 有一个交点,即为S 点,由(2)知,P(−52,158),以及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12x −52,∴设直线BS 的解析式为:y =−12x +b ,将B(−1,0)代入得:b =−12,∴直线BS 的解析式为:y =−12x −12;设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kx +b(k ≠0),将P(−52,158),C(0,−52)代入得:{−52k +b =158b =−52,解得:{k =−74b =−52,∴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74x −52;联立{y =−12x −12y =−74x −52,解得:{x =−85y =310,即:S 点的坐标为S(−85,310),∴此时点B(−1,0)平移至S(−85,310),等同于向左平移35个单位,向上平移310个单位,即:当平移后的图象M 与线段PC 恰好仅有一个交点时,可由原图像G 向左平移35个单位,向上平移310个单位, ∵原图像G 的顶点坐标为:(−3,−2), ∴平移后图象M 1的顶点的横坐标n =−3−35=−185; ②当图象G 沿直线AC 平移至恰好经过C 点时,如图中M 2所示,设图象G 与直线AC 的交点为R ,联立{y =12x 2+3x +52y =−12x −52,解得:{x =−5y =0或{x =−2y =−32, ∴点R 的坐标为:R(−2,−32),由R(−2,−32)平移至C(0,−52),等同于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当平移后的图象M 与线段PC 恰好仅有一个交点时,可由原图像G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各单位,∵原图像G 的顶点坐标为:(−3,−2),∴平移后图象M 2的顶点的横坐标n =−3+2=−1;∴当图象G 在M 1和M 2之间平移时,均能满足与线段PC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此时,图象M 的顶点横坐标n 的取值范围为:−185≤n ≤−1; ③当图象G 沿直线AC 平移至A 点恰好经过C 点时,如图中M 3所示,此时,由A(−5,0)平移至C(0,−52),等同于向右平移5个单位,向下平移52个单位,即:原图像G 向右平移5个单位,向下平移52个单位,得到图象M 3,∵原图像G 的顶点坐标为:(−3,−2),∴平移后图象M 3的顶点的横坐标n =−3+5=2;综上所述,当新的图象M 与线段PC 只有一个交点时,图象M 的顶点横坐标n 的取值范围为:−185≤n ≤−1或n =2. 4.【答案】(1)解:∵y= −14x 2+bx+c 经过点A (2,0)和B (0, 52 ),∴由此得 {−1+2b +c =0c =52, 解得 {b =−34c =52.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14x 2﹣ 34 x+ 52 ,∵直线y=kx ﹣ 32 经过点A (2,0)∴2k ﹣ 32 =0,解得:k= 34,∴直线的解析式是y= 34 x ﹣ 32(2)解:设P 的坐标是(x , −14 x 2﹣ 34 x+ 52 ),则M 的坐标是(x , 34 x ﹣ 32 )∴PM=( −14 x 2﹣ 34 x+ 52 )﹣( 34 x ﹣ 32 )=﹣ 14 x 2﹣ 32 x+4,解方程 {y =−14x 2−34x +52y =34x −32得: {x =−8y =−712, {x =2y =0 , ∵点D 在第三象限,则点D 的坐标是(﹣8,﹣7 12 ),由y= 34 x ﹣ 32得点C 的坐标是(0,﹣32), ∴CE=﹣ 32 ﹣(﹣7 12)=6,由于PM∥y 轴,要使四边形PMEC 是平行四边形,必有PM=CE ,即﹣ 14 x 2﹣ 32 x+4=6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4, 符合﹣8<x <2,当x=﹣2时,y=﹣ 14 ×(﹣2)2﹣ 34 ×(﹣2)+ 52=3,当x=﹣4时,y=﹣ 14 ×(﹣4)2﹣ 34 ×(﹣4)+ 52= 32 ,因此,直线AD 上方的抛物线上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MEC 是平行四边形,点P 的坐标是(﹣2,3)和(﹣4, 32) (3)解:在Rt∥CDE 中,DE=8,CE=6 由勾股定理得:DC= √82+62 ∴∥CDE 的周长是24, ∵PM∥y 轴, ∵∥PMN=∥DCE , ∵∥PNM=∥DEC , ∴∥PMN∥∥CDE ,∴△PMN 的周长△CDE 的周长 = PM DC ,即 l 24 = −14x 2−32x+410, 化简整理得:l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l=﹣ 35 x 2﹣ 185 x+ 485,l=﹣ 35 x 2﹣ 185 x+ 485 =﹣ 35(x+3)2+15,∵﹣ 35<0,∴l 有最大值,当x=﹣3时,l 的最大值是15.5.【答案】(1)解:∵y =ax 2+bx+2(a≠0)与x 轴交于A (﹣1,0)、B (4,0), ∴{a −b +2=016a +4b +2=0 ,解得 {a =−12b =32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2 x 2+32x+2.(2)解:∵A (﹣1,0)、B (4,0), ∴AB =5,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C (0,2),∴OC =2,l BC :y =−12x+2.∴S ∥PBC =2S ∥ABC =2 ×12•AB•OC =5×2=10.在x 轴上取点M (﹣6,0),则MB =10,∴S ∥MBC =12 •MB•OC =12×2×10= 10.过点M 作BC 的平行线MN ,交抛物线于点P 1,P 2,∴l MN :y =−12 x ﹣3.联立 {y =−12x 2+32x +2y =−12x −3, 解得 {x =2+√14y =−4−√142 ,或 {x =2−√14y =−4+√142,∴P 1(2 +√14 ,﹣4 −√142 ),P 2(2 −√14 ,﹣4 +√142).(3)解:由抛物线解析式可得,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 =32.∵点F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 ∴设点F 的坐标为( 32,t ).若以点B 、P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需要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BP 为边时,如图,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E1(32+6,t+3),E2(32−6,t﹣3),∵点E在抛物线y =−12x2+32x+2上,∴t+3 =−12×(32+6)2+32×(32+6)+2,解得t =−1438,t﹣3 =−12×(32−6)2+32×(32−6)+2,解得t =−1378,∴F的坐标为(32,−1438)或(32,−1378).②当BP为对角线时,BP的中点为(1,−3 2),∵F(32,t),∴E(−12,﹣t﹣3),∴﹣t﹣3 =−12×(−12)2+32×(−12)+2,解得t =−338,∴F(32,−338).综上,点F的坐标为(32,−1438)或(32,−1378)或(32,−338).6.【答案】(1)解: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3)(x-1)=a(x2+2x-3)=ax2+2ax-3a,即-3a=2,解得:a=- 2 3,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3x2- 43x+2,则点C(0,2),函数的对称轴为:x=1(2)解:连接OP,设点P(x,- 23x2- 43x+2),则S=S四边形ADCP=S∥APO+S∥CPO-S∥ODC= 12×AO×y P+ 12×OC×|x P|- 12×CO×OD = 12×3×(- 23x2- 43x+2) +12×2×(-x)- 12×2×1=-x2-3x+2,∵-1<0,故S有最大值,当x=- 32时,S的最大值为174(3)解:存在,理由:∥MN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MNO为直角时,点N的位置如下图所示:①当点N在x轴上方时,点N的位置为N1、N2,N1的情况(∥M1N1O):设点N1的坐标为(x,- 23x2- 43x+2),则M1E=x+1,过点N1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F,过点M1作x轴的平行线交N1F于点E,∵∥FN1O+∥M1N1E=90°,∥M1N1E+∥EM1N1=90°,∴∥EM1N1=∥FN1O,∥M1N1E=∥N1OF=90°,ON1=M1N1,∴∥M1N1E∥∥N1OF(AAS),∴M1E=N1F,即:x+1=- 23x2- 43x+2,解得:x=−7±√734(舍去负值),则点N1( −7+√734,−3+√734);N2的情况(∥M2N2O):同理可得:点N 2( −1−√734 , −3+√734); ②当点N 在x 轴下方时,点N 的位置为N 3、N 4,同理可得:点N 3、N 4的坐标分别为:( −7−√734 , −3−√734 )、( −1+√734 , −3−√734); 综上,点N 的坐标为:( −7+√734 , −3+√734 )或( −1−√734 , −3+√734 )或( −7−√734, −3−√734 )或( −1+√734 , −3−√734). 7.【答案】(1)解:令 4x −12=2x 2−8x +6 ,解得 x 1=x 2=3 ,当 x =3 时, 4x −12=2x 2−8x +6=0 ,∴y =ax 2+bx +c 必过 (3,0) ,又∵y =ax 2+bx +c 必过 (−1,0) ,∴{a −b +c =09a +3b +c =0,⇒,{b =−2a c =−3a, ∴y =ax 2−2ax −3a ,即 4x −12≤ax 2−2ax −3a ,即可看成二次函数 y =ax 2−2ax −3a 与一次函数 y =4x −12 仅有一个交点,且整体位于 y =4x −12 的上方∴a >0 ,∴ 4x −12=ax 2−2ax −3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Δ=0∴(2a +4)2−4a(12−3a)=0 ,∴(a −1)2=0 ,∴a =1 ,∴b =−2 , c =−3 ,∴y =x 2−2x −3 .(2)解:由(1)可知: A(3,0) , C(0,−3) ,设 M(m ,m 2−2m −3),N(n ,0) ,①当 AC 为对角线时, {x A +x C =x M +x N y A +y C =y n +y N∴{3+0=m +n 0+(−3)=m 2−2m −3+0,解得 m 1=0 (舍), m 2=2 , ∴n =1 ,即 N 1(1,0) .②当AM为对角线时,{x A+x M=x C+x Ny A +yM=yC+yN∴{3+m=0+n0+m2−2m−3=−3+0,解得m1=0(舍)m2=2,∴n=5,即N2(5,0).③当AN为对角线时,{x A+x N=x C+x My A +yN=yC+yM∴{3+n=0+m0+0=−3+m2−2m−3,解得m1=1+√7,m2=1−√7,∴n=√7−2或n=−2−√7,∴N3(√7−2,0),N4(−2−√7,0).综上所述:N点坐标为(1,0)或(5,0)或(√7−2,0)或(−2−√7,0).8.【答案】(1)解: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C作CE∥OB于点E,∵AO=AB,∴AD是∥AOB的中线,∴OD= 12OB=2,∵tan∥AOB=2,∴ADOD=2,∴AD=4,∵CE∥AD,点C是AO的中点,∴CE是∥AOD的中位线,∴CE= 12AD=2,OE=12OD=1,∴C的坐标为(1,2);(2)解:由(1)可知:CE=2,BE=3,A的坐标为(2,4),∴tan∥CBE= CEBE=23,∵∥APO=∥CBO,∴tan∥APO=tan∥CBO= 23, ∴AD PD = 23, ∴PD=6,设P 的坐标为(x ,0),∵D (2,0),∴PD=|x ﹣2|,∴|x ﹣2|=6,∴x=8或x=﹣4,∴P (8,0)或(﹣4,0);当P 的坐标为(8,0)时,把A (2,4)和(8,0)代入y=ax 2+bx ,∴{4=4a +b 0=64a +8b, 解得: {a =−13b =8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 x 2+ 83x , 当P 的坐标为(﹣4,0)时,把A (2,4)和P (﹣4,0)代入y=ax 2+bx ,∴{4=4a +2b 0=16a −4b ,解得: {a =13b =4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 x 2+ 43x , 综上所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 x 2+ 83 x 或y= 13 x 2+ 43x ; (3)解:∵M 为圆心,N 为切点,∴MN∥OA ,∵D 点是A 点关于MN 的对称点,∴∥MAD 是等腰三角形,MA=MD当∥MAD∥∥AOB 时,∵∥AOB 是等腰三角形,∴∥MAD=∥AOB ,当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 x 2+ 83x 时,如图2,①若点N在A的上方时,此时∥MAN=∥AOB,∴AM∥x轴,∴M的纵坐标为4,∴把y=4代入y=﹣13x2+ 83x,解得:x=2(舍去)或x=6,∴M的坐标为(6,4),②当点N在点A的下方时,此时∥MDA=∥AOB,∴DM∥x轴,过点A作AE∥DM于点E,交于x轴于点F,设D点横坐标为a,∴DE=2-a,∵tan∥MDA=tan∥AOB=2,∴AE=2DE=4-2a,∴点M的纵坐标为2a,∴由勾股定理可知:AD= √5(2-a),OA=2 √5,∴OADM=OBAD,解2√5DM=4√5(2−a),∴DM= 5(2−a)2,设M的横坐标为x,∴x-a= 5(2−a)2∴x= 10−3a2,∴M(10−3a2,2a)把M(10−3a2,2a)代入y=﹣13x2+ 83x,得:2a=- 13×(10−3a2)2+ 83×(10−3a2)解得:a=2或a=- 10 3,∴当a=2时,M(2,4)舍去当a=- 103时,M(10,-203)当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x2+ 43x时,如图4,若点N在点A的上方时,此时∥MAN=∥AOB,延长MA交x轴于点F,∵∥MAN=∥OAF,∴∥AOB=∥OAF,∴FA=FO,过点F作FG∥OA于点G,∵A(2,4),∴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O=2 √5,∴OG= 12AO= √5 , ∵tan∥AOB= CF OG∴GF=2 √5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F=5,∴F 的坐标为(5,0),设直线MA 的解析式为:y=mx+n ,把A (2,4)和F (5,0)代入y=mx+n ,∴{4=2m +n 0=5m +n, 解得: {m =−43n =203, ∴直线MA 的解析式为:y=﹣ 43 + 203, 联立 {y =13x 2+43x y =−43x +203, ∴解得:x=2(舍去)或x=﹣10,把x=﹣10代入y=﹣ 43 + 203, ∴y=20,∴M (﹣10,20),若点N 在点A 的下方时,此时∥MAN=∥AOB ,∴AM∥x 轴,∴M 的纵坐标为4,把y=4代入y= 13 x 2+ 43x , ∴x=﹣6或x=2(舍去),∴M (﹣6,4),综上所述,存在这样的点M (6,4)或(10,- 203)或(﹣10,20)或(﹣6,4),使得∥MAD∥∥AOB9.【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A (﹣5,0),C (0,﹣5).∵抛物线y=x 2+bx+c 过点A ,点C ,∴{25−5b +c =0c =−5,∴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 2+4x ﹣5;(2)解:∵y=x 2+4x ﹣5=(x+2)2﹣9,∴对称轴是直线x=﹣2.∵抛物线y=x 2+4x ﹣5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B 关于直线x=﹣2对称.连结AC ,交对称轴于点P ,此时PB+PC 的值最小.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mx+n ,则 {−5m +n =0n =−5,解得 {m =−1n =−5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x ﹣5,当x=﹣2时,y=﹣3,∴点P 的坐标为(﹣2,﹣3)(3)解:在(2)条件下,点P 的坐标为(﹣2,﹣3).设F (x ,x 2+4x ﹣5),∵四边形PEFM 为正方形,∴E (﹣2,x 2+4x ﹣5),M (x ,﹣3),PM=PE ,∴|x+2|=|x 2+4x ﹣5+3|,∴x 2+4x ﹣2=x+2,或x 2+4x ﹣2=﹣x ﹣2,整理得x 2+3x ﹣4=0,或x 2+5x=0,解得x 1=﹣4,x 2=1,x 3=0,x 4=﹣5,∴M (﹣4,﹣3)或M (1,﹣3)或M (0,﹣3)或M (﹣5,﹣3)10.【答案】(1)解:将A(−1,0)和C(0,3)代入y =ax 2+2x +c(a ≠0),得{a −2+c =0c =3,∴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将A(−1,0)代入y=x+b,得:-1+b=0,解得b=1,∴直线AF的解析式为y=x+1(2)解:y=−x2+2x+3=−(x−1)2+4,∴D(1,4),对于直线y=x+1,令x=1,则y=2,故E(1,2),∴DE=4-2=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AF于点H,过点P作PG∥AF于点G,过点P作PK∥DE于点K,连接PA和PD,如图所示:设P(m,−m2+2m+3),则H(m,m+1),∴PH=(−m2+2m+3)−(m+1)=−m2+m+2,对于直线y=x+1,令x=0,则y=1,由交点得出∥FAB=45°,∴∥PHG=45°,即∥PH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有PG=√22PH=√22(−m2+m+2),延长DE交x轴于点Q,则Q(1,0),∴AQ=2,即AE=√2AQ=2√2,∴S△PAE=12AE⋅PG=12×2√2×√22(−m2+m+2)=−m2+m+2,∵P(m,−m2+m+3),K(1,−m2+m+3),∴PK=|1−m|,∴S△PDE=12DE⋅PK=12×2×|1−m|=|1−m|,由S△PAE=3S△PDE,得−m2+m+2=3|1−m|,解得m1=2−√3,m2=2+√3(不合题意,舍去),m3=−1+√6,m4=−1−√6(不合题意,舍去),将m1=2−√3代入−m2+2m+3,得−m2+2m+3=2√3,则得点P的坐标为P(2−√3,2√3);将m3=−1+√6代入−m2+2m+3,得−m2+2m+3=4√6−6,则得点P的坐标为P(−1+√6,4√6−6);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P(2−√3,2√3)或P(−1+√6,4√6−6)(3)解:存在,N1(0,1),N2(2,3),N3(1+√172,3+√172),N4(1−√172,3−√172)11.【答案】(1)解:∵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b2a=2,∴b=−4a,∴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4ax+c,∵点A(0,5),B(5,0),∴{c=525a−5b+c=0,∴{a=−1c=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4x+5;(2)解:∵AC//x轴,点A(0,5),当y=5时,−x2+4x+5=5,∴x1=0,x2=4,∴C(4,5),∴AC=4,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A(0,5),B(5,0),由点A、B的坐标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5;设P(m,−m2+4m+5),∴D(m,−m+5),∴PD=−m2+4m+5+m−5=−m2+5m,∵AC=4,∴S四边形APCD =12AC⋅PD=2(−m2+5m)=−2(m−52)2+252∴当m=52时,四边形APCD的面积最大,∴即点P(52,354)时,四边形APCD的面积最大为252;(3)解:(3)设P(n,−n2+4n+5)则D(n,−n+5)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如图,∴AC∥DQ,AC=DQ,∴点Q的纵坐标为−n+5,又∵点Q在抛物线上,∴−x2+4x+5=−n+5,解得x=2±√4+n,∴点Q的坐标为(2+√4+n,−n+5)或(2−√4+n,−n+5),当Q点坐标为(2+√4+n,−n+5)时,∵AC =4,∴DQ =2+√4+n −n =4, ∴4+n =(n +2)2, 解得n =0或n =−3,∵点P 在第一象限,且在AC 的上方, ∴0<n <4, ∴此时不符合题意;当Q 点坐标为(2−√4+n ,−n +5)时, ∵AC =4,∴DQ =n −2+√4+n =4,∴4+n =(6−n)2,即n 2−13n +32=0解得n =13+√412或n =13−√412,∵点P 在第一象限,且在AC 的上方, ∴0<n <4,∴n =13−√412∴D 点坐标为(13−√412,√41−32),Q 点坐标为(2−√42−2√412,√41−32)②AC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如图,连接DQ 交AC 于点M , ∴AM =CM ,DM =QM , ∵A(0,5),C(4,5), ∴M 的坐标为(2,5),设点Q 的坐标为(t ,−t 2+4t +5),∴{t+n2=2−t 2+4t+5−n+52=5,解得{t =1n =3或{t =4n =0,同理可得0<n <4, ∴{t =1n =3, ∴点D 的坐标为(3,2),点Q 的坐标为(1,8);综上所述,存在Q 使得以A 、C 、D 、Q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此时D 、Q 的坐标分别为(13−√412,√41−32),(2−√42−2√412,√41−32)或(3,2),(1,8). 12.【答案】(1)解:由题意得 {a −b −4a =0−4a =4 ,解得 {a =−1b =3.∴抛物线的解析式:y =﹣x 2+3x+4.(2)解:由B (4,0)、C (0,4)可知,直线BC :y =﹣x+4;如图1,过点P 作PQ//y 轴,交直线BC 于Q ,设P (x ,﹣x 2+3x+4),则Q (x ,﹣x+4);∴PQ =(﹣x 2+3x+4)﹣(﹣x+4)=﹣x 2+4x ;S ∥PCB = 12 PQ•OB = 12 ×(﹣x 2+4x )×4=﹣2(x ﹣2)2+8;∴当P (2,6)时,∥PCB 的面积最大; (3)解:存在.抛物线y =﹣x 2+3x+4的顶点坐标E (32,254) ,直线BC :y =﹣x+4;当 x =32 时,F (32,52) ,∴.EF =154.如图2,过点M 作MN∥EF ,交直线BC 于M ,设N (x ,﹣x 2+3x+4),则M (x ,﹣x+4);由题意点N 在第一象限,∴MN =(﹣x 2+3x+4)﹣(﹣x+4)=﹣x 2+4x ;当EF 与NM 平行且相等时,四边形EFMN 是平行四边形, 由﹣x 2+4x =154时,解得 x 1=52,x 2=32 (不合题意,舍去).当 x =52 时, y =−(52)2+3×52+4=214,∴N ( 52, 214 ).∴点N 坐标为( 52, 214 ).13.【答案】(1)令 y =0 ,则 −12x 2+32x +2=0 ,解得 x 1=−1 , x 2=4 .∴A 点坐标为 (−1,0) ,B 点坐标为 (4,0) . 令 x =0 ,则 y =2 . ∴C 点坐标为 (0,2) .(2)①设: l BC :y =mx +n ,将 B(4,0) , C(0,2) 分别代入得, {0=4m +n 2=n ,解得 {m =−12n =2,故 l BC :y =−12x +2 .可设 P(t,−12t +2) , 0≤t ≤4 ,则 Q(t,−12t 2+32t +2) ,且Q 在P 上方.所以 PQ =−12t 2+32t +2−(−12t +2)=−12t 2+2t .又 BP =√(4−t)2+(−12t +2)2=√52(4−t) .故 BP +PQ =√52(4−t)+(−12t 2+2t)=−12t 2+(2−√52)t +2√5 .当 t =2−√52 时取得最大值,此时 P(2−√52,1+√54) .②如图,延长AC至点D,使得CD=CB,连接BD,作DE⊥y轴于点E,过点P作PH⊥BD于点H.由AC2=12+22=5,BC2=22+42=20,AB2=(−1−4)2=25,所以AC2+BC2=AB2,∠ACB=90°.则△B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BD=45°.√2AP+PB=√2(AP+PBsin45°)=√2(AP+PH),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A,P,H共线时(AP+PH)取得最小值.∵∠BCD=∠DEC=∠COB=90°,∵∠DCE+∠BCO=∠BCO+∠CBO=90°,∴∠DCE=∠CBO.∴△CDE≌△BCO.∴DE=CO=2,CE=BO=4.可得点D的坐标为(2,6).∴BD=√(2−4)2+(6−0)2=2√10,=12BD⋅AH,代入可得12×5×6=12×2√10⋅AH,S△ABD=12AB⋅yD,故有√2AP+PB=√2(AP+PH)≥√2AH=3√5.解得AH=3√102所以√2AP+PB的最小值为3√5.14.【答案】(1)解:当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0,即4+4m>0,∴m>-1;(2)解:∵点A(-1,0)在抛物线y=-x2+2x+m上,∴-1-2+m=0,∴m=3,∴抛物线解析式为y=-x 2+2x+3,且C(0,3), 当x=0时,-x 2+2x+3=0, 解得x=-1,或x=3, ∴B (3,0),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b ,将B(3,0),C(0,3)代入y=kx+b 中,得: {3k +b =0b =3 ,解得 {k =−1b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3;(3)解:点D 在抛物线上,设坐标为(x ,-x 2+2x+3),F 在直线AB 上,坐标为(x ,-x+3) ,∴DF=-x 2+2x+3-(-x+3)=-x 2+3x= −(x −32)2+94,∴当 x =32 时,DF 最大,为 94 ,此时D 的坐标为( 32,154 ).15.【答案】(1)解:∵点A 、B 、C 在二次函数图象上 ∴把x=0代入 y =12x 2+32x +2 ,得y=2把y=0代入 y =12x 2+32x +2 ,得x 1=﹣1,x 2=4,∴A (﹣1,0),B (4,0),C (0,2);(2)解: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b (k≠0),把B (4,0),C (0,2)代入,得 {4k +b =0b =2 , {k =−12b =2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 y =12x +2∵OP=t∴P (t ,0),M (t ,﹣ 12 t+2),N (t ,﹣ 12 t 2+ 32 t+2),如图,∴S 1=N 1P 1﹣M 1P 1=﹣ 12 t 2+ 32 t+2﹣(﹣ 12 t+2)=﹣ 12t 2+2t (0<t <4),S2=M2P2﹣N2P2=﹣12t+2﹣(﹣12t2+ 32t+2)= 12t2﹣2t(﹣1<t<0),(3)解:如图,①若∥OPN∥∥OCB,当OP与OC是对应边时,则OPOC=NPBO,即t2=−12t2+32t+24化简得:t2+t﹣4=0,解得:t1=−1+√172,t2=−1−√172(不合题意,舍去)②若∥OPN∥∥OBC,当OP与OB是对应边时,则OPOB=PNCO,即t4=−12t2+32t+24化简得:t2﹣2t﹣4=0解得:t3=1+ √5,t4=1﹣√5(不合题意,舍去)∴符合题意的点P的坐标为(−1+√172,0)和(1+ √5,0).16.【答案】(1)解:由二次函数交点式表达式得:y=a(x+3)(x﹣4)=a(x2﹣x﹣12)=ax2﹣ax ﹣12a,即:﹣12a=4,解得:a=﹣1 3,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3x2+13x+4,(2)设点P(m,﹣13m2+ 13m+4),则点Q(m,﹣m+4),∵OB=OC,∴∥ABC=∥OCB=45°=∥PQN,PN=PQsin∥PQN=√22(﹣13m2+ 13m+4+m﹣4)=﹣√26(m﹣2)2+ 2√23,∵﹣√26<0,∴PN有最大值,当m=2时,PN的最大值为2√23.(3)存在,理由: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3,0)、(4,0)、(0,4), 则AC =5,AB =7,BC =4 √2 ,∥OBC =∥OCB =45°, 将点B (4,0)、C (0,4)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 =kx+b 得 {0=4k +b b =4 解得 {k =−1b =4∴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x+4…①,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mx+n把点A (﹣3,0)、C (0,4)代入得 {0=−3m +n n =4解得 {m =43n =4∴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 43x+4,设直线AC 的中点为K (﹣ 32 ,2),过点M 与CA 垂直直线的表达式中的k 值为﹣ 34 ,设过点K 与直线AC 垂直直线的表达式为y =﹣ 34 x+q把K (﹣ 32 ,2)代入得2=﹣ 34 ×(﹣ 32 )+q解得q= 78∴y =﹣ 34 x+ 78 …②,①当AC =AQ 时,如图1,则AC =AQ =5,设:QM =MB =n ,则AM =7﹣n ,由勾股定理得:(7﹣n )2+n 2=25,解得:n =3或4(舍去4), 故点Q (1,3),②当AC=CQ时,如图1,CQ=5,则BQ=BC﹣CQ=4 √2﹣5,则QM=MB=8−5√22,故点Q(5√22,8−5√22).③当CQ=AQ时,联立①②,{y=−x+4y=−34x+78,解得,x=252(舍去),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Q(1,3)或Q(5√22,8−5√22).。
题型五+与几何动态有关的函数分析和计算课件++2025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广西专用)
解:能.理由如下:如答图,连接,过点作于点 .
. , , . , . 点到地面的距离约为 , 从点到点 的过程能够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题型五 与几何动态有关的函数分析和计算
01
典例精讲
例 [2024钦州模拟]
【探究】 在“动点与函数”的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①,在矩形中,,,连接,动点从点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方向运动,当点运动到点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的面积为,请直接写出关于的函数解析式以及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 .当时,如答图①,, ,
第1题答图①
第1题答图②
第1题答图③
;当 时,如答图②,, , ;
,
当时,如答图③,, ,
2.[2024南宁模拟]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提到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蕴含着数学知识,班上的数学兴趣小组决定趁着游玩之便对南宁凤岭摩天轮进行实地调
研.摩天轮位于凤岭儿童公园内,摩天轮上均匀分布60个吊舱,顺时针旋转一周需要20分钟.
秒后恢复原速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的面积与运动时间 的关系如图②所示.
(1)求矩形的长;
解:在时, 的面积不变,此时,点在 上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 ,在时, 的面积为12, , , 矩形的长为6.
(2)直接写出___,___, ___;
1
4
9
(3)当点运动到的中点时,有一动点从点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点 运动的时间为,的面积为,求当时,与 之间的关系式.
解: ,答:摩天轮的半径是 .
【问题解决】如图②,摩天轮从点旋转到点需要,且,轮顺时针旋转一周需要,摩天轮从点旋转到点 需要 ,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为 .答: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为 .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题(带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一段抛物线y=﹣x2+4(﹣2≤x≤2)为C1,与x轴交于A0,A1两点,顶点为D1;将C1绕点A1旋转180°得到C2,顶点为D2;C1与C2组成一个新的图象,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新图象交于点P1(x1,y1),P2(x2,y2),与线段D1D2交于点P3(x3,y3),设x1,x2,x3均为正数,t=x1+x2+x3,则t的取值范围是()A.6<t≤8B.6≤t≤8C.10<t≤12D.10≤t≤12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将函数y=2x2+4x﹣3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3,﹣6)B.(1,﹣4)C.(1,﹣6)D.(﹣3,﹣4)3.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为()A.y=3x﹣1B.y=3x2﹣1C.y=(x+1)2﹣x2D.y=x3+2x﹣34.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则以点A为圆心,线段A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5.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4,4),抛物线y=a(x-m)2+n的顶点在线段AB上运动,与x轴交于C、D两点(C在D的左侧),点C的横坐标最小值为-3,则点D的横坐标最大值为( )A.-3 B.1C.5D.86.抛物线y=ax2+bx+c(a<0)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A.x<2B.x>﹣3C.﹣3<x<1D.x<﹣3或x>17.如图,边长为2的正△ABC的边BC在直线l上,两条距离为l的平行直线a和b垂直于直线l,a 和b同时向右移动(a的起始位置在B点),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直到b到达C点停止,在a和b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记△ABC夹在a和b之间的部分的面积为s,则s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8.两个少年在绿茵场上游戏.小红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到点B,小兰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逆时针运动一周回到点C,两人的运动路线如图1所示,其中AC = DB.两人同时开始运动,直到都停止运动时游戏结束,其间他们与点C的距离y与时间x(单位:秒)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的运动路程比小兰的长B.两人分别在1.09秒和7.49秒的时刻相遇C.当小红运动到点D的时候,小兰已经经过了点DD.在4.84秒时,两人的距离正好等于⊙O的半径9.如图,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开始它们在左边重合,大三角形固定不动,然后把小三角形自左向右平移直至移出大三角形外停止.设小三角形移动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叠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A .B .C .D .10.如图,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至点B 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 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 为圆心,线段BP 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 与点P 的运动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11.如图,抛物线 y =−12x 2+32x +2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若点P 是线段B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 △BCP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是( )A .(2,3)B .(32,258)C .(1,3)D .(3,2)12.已知点A (0,2),B (2,0),点C 在y=x 2的图象上,若△ABC 的面积为2,则这样的C 点有( ) A .1 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3.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C,点D(0,1),点P是抛物线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若△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14.如图,已知直线y=﹣34 x+3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P是抛物线y=﹣12 x2+2x+5上的一个动点,其横坐标为a,过点P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直线y=﹣34 x+3于点Q,则当PQ=BQ时,a的值是.15.已知抛德物线y=14x2 +1有下性质:该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定点F(0,2)的距离与到轴的距离始终相等,如图,点M的坐标为(√2,3),P是抛物线y=14x2 +1上一个动点,则△PMF周长的最小值是.16.把抛物线y=2x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学生: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时段:
中考数学专题8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
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
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
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
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
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
不过从近年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例2】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
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两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Q⊥BD?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于BC
【思考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位置如图,C ,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3).现有两动点P,Q 分别从A,C 同时出发,点P 沿线段AD 向终点D 运动,点Q 沿折线CBA 向终点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填空:菱形ABCD 的边长是______、面积是______、高BE 的长是_____; (2)探究下列问题:①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 的速度 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 在线段BA 上时,求△APQ 的面积S 关于t 的 函数关系式,以及S 的最大值;
②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 的速度变为每秒k 个单 位,在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都有相应的k 值,使得△APQ 沿它的一 边翻折,翻折前后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请探究当t=4秒 时的情形,并求出k 的值.
【思考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这一类题目计算繁琐,思路多样,所以希望大家仔细琢磨这几个经典题型就可以了,中考中总逃不出这些题型的。
只要研究透了,面对它们的时候思路上来的就快,做题自然不在话下了。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学生对于本次课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上次作业评价: ○非常好 ○好 ○ 一般 ○ 需要优化
2、上课情况评价: ○非常好 ○好 ○ 一般 ○ 需要优化
教师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处
O
x
y A
B
C D
E
C
P
Q B
A 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