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一听就懂一作就不会
怎样解决平常题会做考试却出错的问题
怎样解决平常题会做考试却出错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同学在平时能听懂也会做,但是一上考场就考不好呢?这是因为:1、上课听懂了——从已知的结果推导出整个思路,比凭空产生思路容易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接受”远远比“产生”容易的多。
“听懂了”容易,因为老师老师们大都会采用“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等等的教学艺术,听懂不是难事,听懂而不会是因为缺乏思考和动手能力。
思维上的欠缺指的是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不足,不善于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虽然一听就懂,但是只听而不改变被动灌输的特性,是不会进步的。
2、下课会做了——充其量反映出听众的模仿能力合格课下会做了,其实是受众自身的短期记忆与天生的模仿能力所决定的,只要听懂了,就能模仿老师的典例进行自我练习,也会从中体会到某种成就呢,但是满足于听懂而缺乏进一步的训练,妄自满足而不求甚解,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也是自我盲目自信的祸源,很多学生以为自己会做几个题、作对几个题就止步于前,这样到了考试肯定容易出错。
3、考场出错了——考试不会只是卡在某个步骤其实很多人发现,题目其实都见过,知识点都会,题不会做,往往只是卡在某一步骤。
只要这一步骤通顺了,后面都会做,这也是大家听得懂但是不会做的原因。
考试时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做题时容易只朝一个方向去思考,钻了牛角,导致不会做。
4、考场出错了——平时比较“淡定”思考多方面,尝试多角度,思路比较开阔。
而上了考场后,缺乏应变能力。
平时做题时参考讯息比较多,或者时间较多,没有压力,故而做题时头脑较为冷静,不自觉的会从题目出发,而考试时候,还仅用知识点去套用,没有真正领会知识的精髓、缺乏灵活性,生搬硬套、步入死局。
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其实并不难,就是要主动思考,积极动手,改变观念。
平时多思考试题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多花费一些时间“看”题,看每个步骤之间的思维转变,步骤与步骤之间是如何产生推导的。
解决问题的方向是什么。
还有学会逆向推导的思维:要想获得什么结论,前提条件是什么。
小学生学习浮躁最典型的5个表现解决方法
学习上浮躁最典型的表现有:(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5)发现题目错了,因为粗心不改正。
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办?(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有一句俗话:成功的路上尽是失败者。
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
但他们停下来了。
学习停止了,在没有充分学会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会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课前看书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
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课后看书: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
化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现象的分析
L J
含有 —
— —
—
,
, ~定不含 有 — —
可能含有 — — 。 分析解答完本题后 , 可以将( ) 2 中的“ 白色沉 淀 不溶解 ” 换成“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 “ 或 白 色沉淀完全溶解”再 由学生分析讨论。 , 要 注意 的是 引导 学生进行 一定 量的练 习, 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并训练解题 的熟 练程度。 但是一定量的练 习不等同于题海战 术, 因为后者 , 会提高不一定 , 反而会加重学
流与讨论” “ 、 活动与探究 ” “ 、 家庭 小 实验 ”要求学生参 与活动 , , 并进行交 流讨论 , 切忌放任 自流 , 察学生在 考
LI U A TAo Y U H I
4 7
完全相同的塑料瓶 ,瓶 口加塞 子 , 插 入玻璃管 ( 红墨水封在 管 中)其 中一 , 瓶为空气 , 另一瓶充入高浓度的 C z O, 同时放在阳光中照射。一段 时间后 ,
摘要 : 解决学 生 的“ 听就 懂 , 做就 一 一 错” 的问题 , 一定 要从教师 的“ ” 教 和学生 的 “ ” 学 两方面入 手 , 师要克服 自身 的不足 , 教
朵 小 花 喷 上 水 后 ,再 放 入 盛 满 C 2 O 的 集气 瓶 中 ,观 察 四 朵 花 的 颜 色 变 化 。 然 后 将 第 四朵 小 花 取 出J , J JC] \,D
化学教学中“ 一听就懂, 一做就错, , 现 象的分析
蕊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济川中学 周 振
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 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
的 组成 、 质 、 性 用途 与 生产 、 活相 关 生 等 方面 展 开教 学 。 对 于课 文 中 的 “ 交
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
如何克服数学课堂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轰轰烈烈一听就懂,考试时一塌糊涂一做就错,讲评时恍然大悟一点就通。
这种现象让老师困惑,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数学成绩的提高。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从教学过程中查找原因。
(一)、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存在反差,教师认为简单的不等于学生易学的。
学生接受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底起点,多层次,高要求,让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讲,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靠听,而教师讲清不等于学生听懂。
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尽地讲解,不顾学生的反应,师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而无法及时准确的理解,结果不是听不懂,就是吃夹生饭。
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清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能及时反馈。
(三)、教师觉得教学中不出错误效果就好,但学生听懂不等于掌握。
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使课堂教学中不出一点错,忽视了错误的发现及纠正过程,就容易造成课上一听就会,课后一做就错的结果。
因此教学中应设计一两个典型例题,让学生的错误解答充分地暴露出来,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学生就能反面接受教训,从错误中迅速走出,提高判断错误的原因,同时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力争尽可能少的时间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目标。
但是讲的多不等于效率高。
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紧抠住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并不是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不能只看容量大小,关键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培养效果。
因此,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理清主次的基础上驾驭课堂,旁征博引,合理拓宽,宁缺勿滥,精讲精练,努力使学生懂一点,晓一类,同一片。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对策
一学会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
数学中等生不 善 于 积 累 经 验!对 于 一 个 陌 生 题! 知道答案以后!就觉得自己会了!不再进一步思考!不 尝试从不同 的 角 度 思 考 问 题!了 解 知 识 间 的 脉 络 关 系!掌 握 知 识 点 间 的 逻 辑 内 涵!虽 然 一 时 知 道 了 解 题 过程及答案!往往过不了几天!就又不会了!
接着说"为什么没有考虑 定义域$ #她说 "忽略了#! "第二题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接着问!她说"计 算时错了一位小数点#!"第三题呢$ #我又问!她说 "有点没看明白#!"真的不会吗$ #!她仔细看了一下! 想了一会儿后说"也不是不会!只是有点麻烦!刚才没 有看出来!有一题不会很正常吧$ #声音小了!还有点 不好意思!"若以这个正确率为标准!你平时考试能考 多少分$ #我想让她知道问题的根源!"顶多七八十分 吧6 #她的表情告诉我%明白了这也是她平时考试的 分数!连续1天!我让她做了七组同等难度的题目!后 两天!就 没 有 错 题 了!她 也 知 道 自 己 应 该 先 处 理 什 么 样的问题 了!数 学 成 绩 有 了 明 显 的 提 升!虽 然 也 说 不 上好!但已经居于班内中等水平!
浅析数学中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教学篇•教学反思肉析数学中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I做就错"胡传娥(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山东青岛)数学上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现象较为普遍,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什么应对方法?通过查资料等多方面取经及自身的教育教学积累,我试着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一下:一、从思维层次方面看"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属于正常现象思维层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才可能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
但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不是就一定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充其量也就是理解了,因此,我们还需要给学生运用的机会。
运用所谓“懂了”“会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个机会中就包括“出错”。
“一听就懂”,这里的“懂”可能只是一种认同,“一看就会”,这里的“会”可能只是一种感觉,而"做”却是真刀实枪上战场。
感觉和认同不会自动地导致正确甚至熟练。
著名数学教育家比利亚给我们以下忠告:“解题是一种实践性机能,就像游泳、滑雪或钢琴一样,只能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到它。
”是啊,学生做题就像学游泳一样,听教练讲是听明白了,但想要真正学会游泳需要到水中练习一番,呛几口水是常事,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水中的自由!所以“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在一定的情况下属于正常现象。
解决这一原因的方法关键是抓基础抓过关。
做到掌握好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能够将推理、分析过程简明而正确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对每一步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具备了独立解决较难问题的基础,再经过一定量复杂问题的练习,就能够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基础,基础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掌握了基本思想和方法,综合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就是教给学生一般方法也要教给学生一些特殊方法和特殊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程度。
论“课堂上一听就懂,解题时总不会做”论文
论“课堂上一听就懂,解题时总不会做”[摘要]本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课堂上一听就懂,解题时总不会做”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怎样学习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听课解题分析方法一、评价目的和意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数学是通常高级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要领和语言已成为当今文化的重要组成。
然而,老师经常听到学生反应:“能听懂,却不会解题”。
这是现在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探索能会解题目的措施,使学生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多基础知识以及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并形成基础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探究数学教学的新途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纳相应的战略,更新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
二、重要缘由及分析(一)老师方面。
学生“课堂上一听就懂,解题时总不会做”的缘由主要表现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
一是授课要领、教学要领上。
老师授课时,通常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全部的步骤、思绪都讲出来了,学生基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自主地加入教与学活动,固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
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老师不能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以致偏心部分学生。
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要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1.老师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没有及时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学习历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缘由,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
只是凭空想象凭据自己的思绪、想法备课。
在学习的历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肯定的压力,实时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使命,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为何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为何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上课结束都说听懂了,下课作业也按时交了,但是一到考试就不行了”。
一、例题解决的是某一个知识点,而考题却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有一部分学生所谓的“听懂了”,并不是像家长和任课老师们理解的掌握了知识点,而是理解了老师当时所讲的例题。
但是,课本上的例题是非常简单的,命题人的想法也可以理解――深入浅出。
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在特别简单的题目里迷失,他们感觉自己能够理解这个简单的例题就一定能应付考试,但是实际却是例题表达的往往是某一个知识点,而最终考试卷上的题目却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察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多的是对知识点综合理解能力。
二、课本上的作业针对例题,普遍偏简单,考试题是融会贯通,运用灵活还有就是有些同学能够做到课上认真听讲,课下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但是老师能够统一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课本题目,这些题有一些共同特征:针对性强,普遍偏简单。
所以虽然有些同学按时完成了作业,但是这也只能帮助他们针对性掌握某一个知识点,平常的月考还好,一旦遇上大考比如高中联考,或者期中考试,这一类的学生往往会“发挥失常”。
三、作业只为完任务,不会思考探索很多学生每次考试“发挥失常”,但是却很少去找原因,而这样的“发挥失常”长期下去,最后早晚都会大爆发,一旦真正暴露了这个大隐患,那就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很多学校都是到了高三后期才会进行大综合,前期都是更多侧重单独知识点考察。
很多任课教师也都表示对这个现象无能为力,因为班里学生众多,很多学生都是完成了作业就以为万事大吉,可以好好休息了,殊不知,比作业更大的挑战还有很多。
很多学生都在抱怨自己考试“发挥失常”,但是,一次考试失利是发挥失常,两次也可能是发挥失常,但是如果每次考试都和自己预想的结果相差太多,那就真的不是发挥失常了,就真的需要自己好好找找原因了。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知识点复杂性、学生自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师讲解不清晰等方面。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强化基础训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关注这一问题,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全面的支持。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一听就懂,一做就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成因分析,知识点复杂性,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教师讲解不清晰,对策建议,强化基础训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总结问题,展望未来。
1. 引言1.1 问题引入数统计等。
感谢配合!--------------------------------------------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时常出现,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困惑和无奈。
为了找出这一现象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当教师讲解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们表现出似乎很快就能理解,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却总是出错。
这种现象让教师感到很困惑,也使学生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那么,这种“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知识点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也可能是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导致他们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讲解不够清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可以通过强化基础训练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从而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
我们可以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改进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注重讲解方式和答疑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浅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作者:张隆海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1年第11期常听学生说起:数学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这种现象不但困惑着老师,同时也严重的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此矛盾?一、从教的方面来分析成因,数学课堂上存在的误区:1.简单=易学。
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差距,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2.多讲=高效。
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3.讲清=听懂。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
4.听懂=掌握。
忽视教学中的陷阱,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结果,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二、从学的方面进行分析成因1.懂≠会。
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
2.会≠对。
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使解题陷入困境。
3.对≠全。
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会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而“成功的希望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突破
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突破作者:秦义国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4期摘要:学生一听就“明白”,一做就“糊涂”。
是认知产生了障碍,本文通过对认知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认知分析表现障碍突破应用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独立解题时,却感到困难重重。
对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存在数学题目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
本人就这一问题的成因及突破谈谈自己的看法。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不少问题的解答生发生困难表明他们的数学思维存在着认知障碍。
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认知障碍对于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认知障碍的形成原因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但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
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或者新旧知识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
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或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其新旧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产生认知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由于高中数学认知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所以作为主体的学生认知障碍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具体可以概括为:1.数学思维的表面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时常出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困扰。
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和缺乏实际操作练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和加强练习与实践结合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课程。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成因分析、知识点理解、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对策建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练习与实践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1. 引言1.1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数学知识能够听懂、理解,但是在做作业或者考试时却经常出现错题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不罕见,很多学生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扰。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2. 正文2.1 成因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在实际练习中却往往出现错误。
这种现象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是导致学生“一做就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知识点的表面内容,而没有深入理解其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
这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正确应用知识点,从而犯下错误。
缺乏实际操作练习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进行足够的练习和实践。
当需要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时,他们就会出现困难和错误。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和缺乏实际操作练习。
小学生学习浮躁最典型的5个表现(附解决方法)
小学生学习浮躁最典型的5个表现(附解决方法)学习上浮躁最典型的表现有(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5)发现题目错了,因为粗心不改正。
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办?(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有一句俗话:成功的路上尽是失败者。
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
但他们停下来了。
学习停止了,在没有充分学会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会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课前看书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
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课后看书: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
学生学物理“一听就懂 一做就错”的原因及对策-最新教育资料
学生学物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原因及对策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物理贴近生活,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题就错。
”其实,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学好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同行共勉。
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懂”一节物理课并不难。
但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解答陌生的题型时,便出现了思维障碍。
因此,学生这种“懂”,只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教师讲课时有提示、有引导。
课后独立作业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就会觉得迷茫。
现就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1从教的方面,主要是教师在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1.1简单就容易学,其实不然。
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上课同类例题已经讲过,还有这么多错误。
”其实,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就学生而言,从接受到掌握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对策: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提升能力。
1.2认为讲的多效果就好。
教师将大量知识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尽心尽责”地教,力争在课堂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以为这样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事实上,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应用多少,却很少去关注。
对策: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精讲精练。
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高低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1.3讲清和学生听懂是两码事。
教师讲课条理清晰。
思维严密,逻辑性强,可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讲得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不能引起“共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的余地。
【高中物理】如何解决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高中物理】如何解决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
”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
下面我就来讲一下就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些自己的建议:首先分析一下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
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
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
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如何化解一听到就懂得一搞就弄错记忆:在高中物理的自学中,应当记诵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为所谓我们常提出诉讼的最为基础的科学知识。
同学们往往忽略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指出自学物理不必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备考中回答同学物理概念,能够精确地说道出的同学很少,即使就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
我不敢绝对说道物理概念腰不完备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自学导致多小的影响,但可以确实地说道,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认知,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科学知识的构成都存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道不许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许而安打。
因此,自学语文须要记诵名言警句、自学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自学物理也必须记诵基本概念和规律,这就是努力学习物理的首要条件,就是努力学习物理的最为基本建议,没这一步,下面的自学无从谈起。
关于“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现象的思考
关于“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现象的思考利川市第五中学 445400一听就懂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解决问题,一做就错说的是离开教师的帮助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这里刚好体现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要改变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本质上就是越过“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形成更高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从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来看,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效的解决问题。
笔者从事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也时常在反思该问题,总结多年的教训,我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初高中知识衔接来分析在很多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同学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是脱离了父子关系的”,这就充分反应出一个初高中衔接上的问题。
虽然从学习的物理内容来看,还是热、力、电、光、原五个方面的知识,看似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从学习的方法,知识的深度、广度及考试要求等方面来看,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初中对物理的学习可以说主要是了解现象,也就是知其然,只要根据老师要求记清楚并落实到位,就基本能解决相关问题并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一旦进入高中,就变成不仅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深度陡然加大,难度瞬间加强,对思维要求急剧提高,这就使得不少学生感觉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1、学习观念难以转变。
受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方法的影响,不少学生还停留在初中的观念上踯躅不前,认为只要记住了就行,也正是因为这种认识,觉得学习物理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于是不开动脑筋,不注重思维习惯养成,这就犯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大忌。
如何走出“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怪圈
等 式概 念 的 两个 要点 . ) 教 师在 进行 概念 教学 时 , 果 能 设 置 一 些 反 例 , 如 让 他 们 的思 维 经 历 对 与 错 的 碰 撞 , 后 再 总 结 概 括 . 有 然 只
1
4 课 堂 教 学 引 活 动
当今 的初 中 生 喜 欢 动 手 操 作 , 欢 把 学 习 数 学 跟 喜 现 实 生 活 和 自 己 的 经 验 联 系 起 来 , 此 , 教 学 实 践 因 在 中, 果 能恰 当的引人 数学活 动 , 学生 动手操 作 , 如 让 对 于提 高 课 堂 效 率 , 深 学 生 对 知 识 的理 解 十 分 有 效 . 加
3 Y 4 0,a一 4 5 +  ̄ 3 ≥ ・
师; 比较 以上 四个 不 等 式 , 出它 们 的共 同 特 征 . 找 ( 生 思 考 、 流 、 纳 . 学 交 归 )
生 1 四个 不 等 式 里 都 只含 有 一 个 未 知 数 . : 生 2不等式 中, : 每个 未 知 数 的 最 高 次数 都 是 1 .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浅析
听就 懂 . 一做 就 错 " 的 成 因浅
■ 崔 立 武
平时教学时 , 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一听就懂 , 可 是一做就错 , 这种现象不但 困扰着教师 , 同时也严重 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 那么 , 存 在这种现象 的 原因是什么? 通过我几年 的分析与探索 , 对这样 的问 题有些肤浅的认识 。
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 ; 而听 , 则是学 生获取知识 的主渠道 ,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 发性 的讲解则 是 学生掌 握所学知识 的先 决条件 , 然而 , 教师讲得 清 , 学生却未必听得懂 , 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 学生却 如坠云雾。 如果教师讲课只顾 自己津津有味 , 不顾学 生一方的反馈信息 , 那么 , 教师 与学生 的思维就不能 同步 , 学生 只能被 动的接受 , 毫无思考 理解 的余 地 , 这样不是听不懂 , 便是 囫囵吞枣 。 为了做 到教 师讲得 清, 学生听得懂 , 教师必 须努力改进教 学方法 , 精心 设计教学过程 ,严格按 “ 教学性与量力性结合 的原 则” , 把握起 点 , 抓住关键 , 突出重点 , 分清难点 , 用事 先准备好 的语言 , 由浅入深 , 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入 知识的“ 最近发现区” 。在课堂 的黄金时间段 内让学 生通过主动探索 发现 知识 , 领悟所学。同时 , 要及时 反馈回应 , 对未听清楚之处给学生第二次补授机会 , 及时扫清障碍 ,将学 习上 的隐患之处消灭在萌芽 阶
二、 从 学 的方 面 来 分 析 原 因
我们学校是农村初 中,家长对孩子 的教育重视 程度还不够 , 加之 学生 的基础 比较差 , 刚开始教他们 的时候 , 我总觉得 自己明明讲得很清楚 , 可是他们就
是 听不 懂 , 自己还 很 恼 火 。后 来 发 现 , 我 每 次 只 是 滔 滔不绝地讲 ,根本没有考虑他们是不是跟着 我的思 路走 , 也根本没有注意他们给我 的反馈信息 。讲 , 是
高考备考如何避免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
高考备考如何避免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很多标题自己明明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的习题也基本会做,但一到考试时就不会了。
很多知识自己明明记住了,但考试的时分就是想不起来。
考卷上的有些标题觉得很复杂,但自己就是做不对。
很多同窗反映,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关于某类数学题,看参考答案能够一看就懂,听教员的解说能够一听就会,但是一到动笔测试能够一做就错……学习似乎堕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
那么,发生这种现象的缘由主要有哪些呢?学习时三心二意,留意力不够集中。
有些新知识事先觉得似乎是记住了,但实践上要么新信息基本就没有归入或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要么新树立的知识结构较为紊乱,没有构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不能耐久记忆。
这是由〝不仔细记〞招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学习时不考究方法。
所记的信息引不起特殊的抚慰,因此印象不深、记忆不牢。
这是由〝不会记忆〞招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没有及时温习,所记的知识得不到强化,结果记忆淡化,一时回想不起来。
这是由〝勤劳不够〞招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过火依赖〝看〞和〝听〞,无视〝做〞和〝练〞。
有些同窗以为,既然能看懂或听懂,显然曾经会了。
其实不然,能看懂或听懂与会做完全是两码事。
就像学骑自行车,不曾有骑自行车阅历的人看他人熟练地骑觉得十分复杂,但当自己去骑时便会手忙脚乱。
这种状况在学习中表现得较为普遍,也很隐蔽,危害较大,是〝眼高手低〞现象的典型表现方式,可视为〝聪明缺乏,踏实缺乏〞。
无视变式练习。
所谓变式练习是指在惯例练习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的练习。
它的特点是〝变化〞,经过变化能构成片面而深入的技艺,可以顺应有更多变化的新情境。
假设练习做得单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型,就能够会不知如何下笔。
这是由〝不知变通〞招致的〝眼高手低〞现象。
无视归结和总结。
归结和总结是重要的思想方式,经过归结和总结而构成的概括性技艺可以处置那些详细的、富于变化的效果,到达以概括应多变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一听就懂,一作就不会”的良药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之“与众不同的例习教学法”读后有感 读了特级教师林华民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本书,如雨后甘霖,心情舒畅,收益颇丰。
教师不仅是要教书育人,更应该向林华民老师一样做一个有心人,积极参与教学方法与教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始终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之一。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上课是听得懂的,但轮到自己动手的时候九“寸步难行”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听就懂,一作就不会”,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也是数学教师们倍感头疼。
林华民老师在“做一流的教学能手”的第七十条“与众不同的例习教学法”中给出了明确的教学方法。
林华民老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听就懂,一作就不会”的问题,进而总结出了“例习教学法”。
所谓“例习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过了一道例题,尽管有学生已经听懂了,可能还有学生没有听懂,但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独立的动手解决相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使学生达到能够独立动手解题的能力,做到“一作也会”,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刚刚讲过的例题,重新编制一道或几道和例题相近的题目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高中数学难学,学生在高一学习函数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1)抽象;(2)千变万化。
学生高中数学学习不会出了一部分原因是基础薄弱,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从学习函数开始就不行了。
对于函数的定义域部分教学,为了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函数定义域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根据林华民老师的“例习教学法”,不妨可以这样设计:
1.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求函数的定义域
(1)分式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例题1:求函数()11
f x x =-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1:求函数()()()()
121x x f x x -+=-的定义域; 这个变式训练既巩固了学生对求分式函数定义域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函数定义域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2)对数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例题2:求函数()()2log 21f x x =-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2:求函数()2
log f x = 变式训练3:求函数()2
1log 21f x x =-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4:求函数()2log f x =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5:求函数()2log 1f x ⎫=⎪⎪⎭
的定义域。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解题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对数函数定义域的求法,4个变式训练是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给出的,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并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3)抽象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例题3: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1y f x =-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6:已知函数()1y f x =-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7:已知函数()1y f x =-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1y f x =+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8:已知函数()21y f x =+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1y f x ⎛⎫= ⎪⎝⎭
的定义域。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和变式训练的教学,容易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真正的理解“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的含义,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做教师的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要多思考,还应该注意做一些积累的工作,把自己平时的所感、所悟都记录下来,形成文字,不仅对今后的工作有指导和帮助作用,而且对教师个人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魏则然
2013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