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课程设计报告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一.灌区概况与分布(一)灌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本地区三面环河,西起清河,南频卫河,东至禹河;地势平坦,地形坡度多在0.0015~0.004 之间。
过去由于卫河南移,在本区的下中部横凿下一道陡坎;同时,入禹河河口西北方形成一凹地和局部高地。
本地区土质肥沃,土壤质地属中粘壤土,微有结构,土壤含盐量为0.02%宜于耕作。
土中粘土含量为10%~15%,孔隙率为44.3%,干容重为1.40t/m , 透水性中等。
地下水埋深为5~15m,水质近于中性(PH=7.4 ),可溶性盐为0.05%。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1.3 毫米,但时间分配不均,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年最大降雨量为877.7 毫米(1949 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63.3毫米(1963 年),年内降雨变率很大,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
暴雨多发生在八、九月,由于本区土壤透水性较强,且地下水位较深,因而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不大,除凹地外,径流可与时排除。
多年平均蒸发量970毫米,月平均气温13~16℃,最高气温43℃,最低-10℃,每年12 月下旬开始结冻,元月底解冻。
全区耕地面积约为113000 亩(100 等高线以下),由于南北方向有李家沟纵切而过,把耕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面积分别为17000 亩和96000 亩。
当地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是棉花、高粱和谷子等。
全区共分布有四个乡,即前进乡、胜利乡、合作乡和红旗乡。
该区由于干旱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急需发展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地形和河道水量概况1.地形(1)灌区地形图一张(1/25000);土地利用率为0.9。
(2)李家沟集水面积不大,平时干涸,雨季洪水期流水(3)100 米等高线以上植被覆盖很好,暴雨季节基本无径流汇入本区。
二.灌区用水资料根据邻近地区自然和农业条件相似的灌区作物大面积丰产灌溉经验,以与该区的灌溉试验站试验资料,结合本区具体条件和增产的要求,分析拟定出本区各种农作物中等干旱年(75%)的设计灌溉制度见表2.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教学设计
农田水利教学设计一、背景简介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民劳动力空缺,农业生产面临着压力。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农田水利教学过程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成为了教学工作者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3.熟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其能够熟练使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工具和材料;2.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其能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态度目标1.倡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关注环境保护;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进行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理论部分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2)实践部分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践操作;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展示、板书讲解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问题解决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 日常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态度、表现和操作技能等,获得日常评估成绩。
2. 实验报告评估对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后,需要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3. 参与度评估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分。
五、总结农田水利教学设计需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其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确实是根基为农业增产而进行的水利工作。
如浇灌、排水,以及相应耕作措施。
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难,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浇灌,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在特定情况下,浇灌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
依据浇灌水源和浇灌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浇灌、地下水浇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浇灌、咸水浇灌、胖水浇灌、引洪淤灌等。
依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浇灌、地下浇灌、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部浇灌和节水浇灌等。
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浇灌和排水。
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胖,扩大土地利用,以到达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农田水利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开展浇灌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难,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浇灌和排水。
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胖,扩大土地利用,以到达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此外,还要研究节水浇灌的原理与实践,防治浇灌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
农田水利与农业开展有紧密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特殊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
农田水利这一古老工程技术能够远溯至新石器时代。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农田水利课程是农业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土地和水资源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在农业生产中,水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农田良好生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田水利课程进行详细报告。
一、课程内容农田水利课程主要教授水资源的特性、地下水基本概念、农田水的管理、灌溉制度、制定灌溉计划、水文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还包括井、塘、闸门、水电站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以及水文测量、水质分析等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水资源的特性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掌握灌溉设施的原理、实施方法和维护管理技巧;3、培养学生的水文测量和水质分析的实际操作技能;4、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农田水利相关问题;5、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三、知识点整合作为农业专业的基础课程,农田水利理论知识与其他知识点比较贯通,如土、肥、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是相互关联的。
在实践中,农民应该了解土地、水质和肥料质量等因素如何相互影响,并及时进行合理的调节。
四、案例分析农田水利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以下举几个例子:1、某地区有一个村庄,水源十分缺乏,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灌溉效率极低。
通过农田水利课程的学习,当地村民深入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灌溉设施的实际操作技能,结合实际,他们创造性地采取了新型的、更节水、更高效的灌溉方式,并选择适合的灌水方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2、某农场负责人学习了农田水利课程后,借助课程中所学到的水文地质测量方法确保了其地下水资源的供给,并通过实地实践选择合理的测量工具,结合水文学知识保证农田的水利用率,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五、结语综上所述,农田水利课程在农业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灌溉设施的原理、实施方法和维护管理技巧,培养水利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相关问题,以及理解并保护自然资源。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农田水利建设要紧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与植树造林等。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与采取其他各类措施,调节与改良农田水分状况与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进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与进展农业制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我们还进行了实地参观。
.农场大棚微喷灌——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微喷灌,其喷头类型包含射流式、离心式、折射式,喷头形状有十字形与针形。
射程大概两米,每个喷头的喷洒面积大约七平方米。
农场大棚滴灌——比较节水的一种喷灌方式,包含微管式滴头、管式滴头与孔式滴头。
.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全过程,熟悉污水处理原理与应用,重点参观人工湿地与生态塘,熟悉其对污水处理不可获取的作用与工作原理与要点。
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厂,熟悉熟悉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学会选择自来水的取水源与对水源水质、水位、水量的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走到了农场,参观到了教材上面所学的内容,比如,滴灌系统与微喷灌系统、污水处理程序、自来水生产程序。
尽管没有看到很全面的设备,但至少看到了重要的一部分。
现场的观察比起教材上面的内容更形象,更容易被我们汲取懂得,一堂实习课程所学到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一堂课程所能学到的,可见我们实习课程的必要性。
通过现场的参观与熟悉,联系理论与实际,进一步熟悉微喷灌、滴灌、污水处理与自来水生产的原理与过程,加强课堂知识的懂得与应用,充分锻炼大家的观察性与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农田水利的学习与实习,我们熟悉到了他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农业的进展急需我们的努力去创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生产,确保供应。
学好农田水利是我们投身农业建设的基础。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指导书(07.11.22) -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指导书(07.11.22) -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编写:邱苑梅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2021年11月三、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以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为选题时,进度安排如下:序号 1 2 3 4 5 系统选型与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时间(d) 1 1 1 1 1 喷头、灌水器或给水栓的选择与布置计算灌溉制度与工作制度管网设计、水泵和动力选型整理计算书及图纸、写课程设计报告喷灌系统规划设计基本资料某实验果园,面积95亩,种植苹果树共2544株,果树株距4m,行距6m,正值盛果期。
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m。
果园由道路分割成为4小区。
详见1:2000果园规划图。
该园地面平坦,土壤为砂壤土,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60m/h,动水位距地面20m。
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日开机时间不宜超过14h。
为了节约用水,并保证适时适量向果树供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d,灌水周期可取5~7天。
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
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要求:(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灌强度(?)是否小于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允);(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及确定系统轮灌工作制度;(4)确定干、支管管道直径,计算系统设计流量和总扬程。
3(5) 水泵和动力选型132m148m行数×株数120m22×3021×30+3622×3017×30×48120m132m100m果园平面图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①勘测调查②喷灌系统选型,田间规划③水力计算,结构计算原则: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一)喷灌区的调查勘测:收集资料1.自然条件:①地形②土壤③作物④水源⑤气象 2.生产条件:① 水利工程状况② 生产状况③ 喷灌区划、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水利规划④ 动力和机械设备⑤ 材料和设备生产供应情况⑥ 生产组织和用水管理3.社会经济条件①灌区的行政区划②经济条件③交通情况④市(县)镇发展规划(二)规划和设计1.喷灌系统形成固定式、半固定式、机组式 2.喷洒方式,喷头的组合形式① 喷灌方式:全园固定式平常采用扇形边角机组式② 喷头的组合形式:三角形,正方形③L、b的确定④ 基本要求a.组合均匀系数。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引言农田水利是指为实现农业生产目标,利用水文地理特征和水循环规律,控制水体运动,调节水分供应,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综合工程。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新时代农田水利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证农业水利安全的前提下,强化水资源节约型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设计立足于培养学生对农田水利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农田水利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能力:1.掌握农田水利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知识;2.了解农作物对水分需求的规律;3.能够设计和实施农田水利方案;4.能够评价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程度;5.具备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农田水利基本概念1.农田水利的定义和意义;2.农田水利发展历程;3.农田水利的分类和主要内容;4.农田水文地理特征及其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农作物水分需求1.农业生产的水分需求;2.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规律;3.不同农作物的水分需求量和生长发育对水分的敏感度;4.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田水利方案设计1.农业灌溉方式及其特点;2.农业排水方式及其特点;3.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4.农业用水管理和节约;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1.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2.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农业水环境问题的治理。
实践环节1.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2.农业用水计算:结合实际水文数据计算当地农业用水量;3.农田水利方案设计:根据当地水文地理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农田水利方案。
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农田水利方案设计和实地考察;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对农田水利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究。
课程农田水利设计方案模板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培养具备农田水利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特制定本课程农田水利设计方案模板。
二、设计原则1. 科学性:遵循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2. 经济性: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3. 可持续性: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的长远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4. 系统性: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三、设计内容1. 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2)建设地点:[建设地点](3)建设规模:[建设规模](4)建设工期:[建设工期]2. 设计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水利工程设计规范(3)地方水利建设标准3. 设计方案(1)水源工程水源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塘坝、井泉等。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可靠性、充足性和水质要求。
(2)灌溉工程灌溉工程包括灌溉渠系、田间灌水系统等。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灌水均匀,减少浪费;②适应地形地貌,便于田间管理;③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3)排水工程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渠系、田间排水系统等。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排水通畅,防止内涝;②适应地形地貌,便于田间管理;③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排水损失。
(4)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坡面防护、梯田、截流沟等。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减缓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②适应地形地貌,便于田间管理;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4. 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施工进度:明确施工各阶段的起止时间,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四、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2. 社会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一、基本资料(一)概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土,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与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与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与降水量见表1与表2。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三)种植计划与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
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与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4与表5所示;中稻与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6。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农田水利扶植重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坦地盘,扩大年夜田块,改进低产泥土,构筑门路和植树造林等。
小型农田水利扶植的全然义务,是经由过程兴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举措措施和采取其他各类方法,调剂和改进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前提,使之知足农业临盆成长的须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方法调剂水资本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应用水、土资本和成长农业制造优胜前提;②采取浇灌、排水等方法调剂农田水分状况,知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进低产泥土,进步农业临盆程度。
除了教材上面的常识,我们还进行了实地参不雅。
.农场大年夜棚微喷灌——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微喷灌,其喷头类型包含射流式、离心式、折射式,喷头外形有十字形和针形。
射程大年夜概两米,每个喷头的喷洒面积大年夜约七平方米。
农场大年夜棚滴灌——比较节水的一种喷灌方法,包含微管式滴头、管式滴头以及孔式滴头。
.污水处理厂——参不雅污水处理全过程,明白得污水处理道理和应用,重点参不雅人工湿地和生态塘,明白得其对污水处理弗成猎取的感化和工作道理和要点。
自来水厂——参不雅自来水厂,熟悉明白得自来水的临盆过程,学会选择自来水的取水源以及对水源水质、水位、水量的要求。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亲自走到了农场,参不雅到了教材上面所学的内容,例如,滴灌体系以及微喷灌体系、污水处理法度榜样、自来水临盆法度榜样。
因此没有看到专门周全的设备,但至少看到了重要的一部分。
现场的不雅察比起教材上面的内容更形象,更轻易被我们接收明白得,一堂练习课程所学到的内容远远跨过了一堂课程所能学到的,可见我们练习课程的须要性。
经由过程现场的参不雅和明白得,接洽理论与实际,进一步明白得微喷灌、滴灌、污水处理以及自来水临盆的道理和过程,加强教室常识的明白得与应用,充分锤炼大年夜家的不雅察性和实践着手才能。
经由过程对农田水利的进修和练习,我们明白得到了他的重要感化,在现代社会农业的成长急需我们的尽力去立异,农田水利等差不多举措措施扶植差不多上为了更好地保证粮食临盆,确保供给。
农田水利学管道喷灌系统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管道喷灌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农田喷灌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掌握农田水利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农田喷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2.农田水利学中的水文、水力及其计算方法。
3.喷灌系统的地形分析和灌溉要求。
4.设计喷灌系统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流量、压力等。
5.喷灌系统的选型和设计。
6.喷灌系统的施工和维护。
三、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和任务分配。
2.学生按照任务分配进行论文和操作实践方面的准备。
3.进行理论学习,包括农田喷灌系统原理及构成、水文、水力计算方法等。
4.进行实践操作实验,模拟喷灌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方案、实践操作记录、分析评估等。
6.在班内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
四、课程设计要求1.论文严格按照要求格式书写,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2.操作实践规范、精细,做到安全、高效、环保。
3.报告内容全面、准确、结论明确。
4.展示和讨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五、课程设计评估1.论文和操作实践各占50%的总成绩。
2.论文评分主要看论文质量和思路,包括内容丰富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等。
3.实践操作评分主要看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质量和效率,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措施、环保要求等。
4.课程设计报告评分主要看学生对农田喷灌系统方法的掌握程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分析和评估的准确性。
5.展示和讨论评分主要看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认识和思考深度,以及对同学和教师的互动反应。
安徽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设计任务书1.1概况佐坝项目区灌溉面积为500亩。
灌区人口总数约1200,300户;河塌项目区灌区面积为400亩,灌区人口约为900人,250户;许岭项目区灌区面积为300亩,灌区人口约为800人,240户。
三个项目区均种植水稻。
牲畜按户均2头(大牲畜)计算,城镇人均用水定额采用120升/人·日,农村人畜饮用水分别采用70升/人·日和30升/头·日。
1.2气象宿松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蒸发量为748.1mm,降雨量分布因地形而异,自山区向圩区逐渐减少,山区钓鱼台水库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505mm,丘陵区宿松(王屋)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323.1mm,圩区下仓埠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237mm。
全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h,无霜期254d。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m/s。
全县土壤可划分为红壤、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等6个土类,其中红壤土占全县总面积的27.1%,耕作土壤主要为水稻土,占全县总面积的17.12%。
大田作物中水田以各种稻类和红花草为主,旱地以棉花、小麦、荞麦、豆类、花生、芝麻、山芋、玉米、油菜等,以及各类蔬菜为主。
1.3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1.3-1。
表1.3-1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表作物双早双晚中稻油菜棉花小麦复种植物比列48%48%40%28%12%3% 1.791.4种植面积及农业生产结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中以水稻为主。
目前农作物种植组成仍然是两稻一油,即“一油二稻”,水稻以双季稻为主,辅以种植油菜、小麦等,旱季作物主要以油菜为主。
根据本次调查分析,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见表1.4-1。
表1.4-1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表作物双早双晚中稻油菜棉花小麦复种植物比列48%48%40%28%12%3% 1.791.5水稻灌溉制度根据本灌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及群众的多年生产经验,多采用浅水勤灌和适时烤田的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报告
Q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指导书姓名:万文辉学号:2012310562班级:水工2班老师:孙飞一、灌区开发缘由(一)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A 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 A -断面处河底高程30m ,砂、卵石覆盖层厚2.5m ,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 ,河面宽120m 。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灌区灌溉面积近12万亩,其种植的作物包括有棉早稻、中稻、双季稻和棉花,都是相对来说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为50:30:50:20。
其次,就目前来说,该灌区位于河流冲击所形成的平原带,其正南方有马清河通过,而在马清河上游有一兴利库容1.2×1380m ,总库容2.3×1380m 的水库,同时其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符合灌溉的条件。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利学课程设计农⽥⽔利学课程设计—喷灌系统设计姓名:黄伟民年级:2012级系别:⽔利⼯程系专业:⽔⽂与⽔资源⼯程学号:1007024110⼀、基本资料:1、地形:该果园地⾯平坦2、⼟壤:⼟壤为砂壤⼟,⽥间持⽔率为20%,⼟的容重为1.55g/cm,适宜⼟壤含⽔量上下限分别为⽥间持⽔率的85%,65%。
3、作物:果园⾯积750亩,种植果树为芒果,株距3.3m,⾏距3.4m,灌⽔周期10天。
4、⽔源:果园南部有⼀眼机井,最⼤供⽔量180m3/h,动⽔位距地⾯18m。
该地电⼒供应不⾜,每天开机时间不超过14h。
5、⽓象:该地属于半⼲旱⽓候区,灌溉季节多风,⽉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
6、⽣产条件:劳动⼒缺乏。
7、社会经济条件:⽣产条件良好,经济效益⾼,包括管区的⾏政规划、交通情况、城镇建设规模等。
⼆、系统选择与总体布置1、系统选择的原则:喷灌⼯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1)⽔源类型及位置(2)地形地貌,地形地块,⼟壤质地(3)降⽔量,灌溉期间风速、风向(4)灌溉对象(5)社会经济条件、⽣产管理体制劳动⼒状况及使⽤管理着素质(6)动⼒条件2、考虑到⽔果经济价值⾼,灌⽔频繁,因此采⽤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喷灌系统以果园南部机井为⽔源,泵站布置在中间位置。
采⽤全圆喷洒⽅式。
三、喷头选型与布置1、灌溉对象为果园,经济价值⾼且灌⽔频繁,果园⾯积⼤,参照《节⽔灌溉理论与技术》表4-1喷头按⼯作压⼒与射程分类表为了最⼤限度的节约⽤⽔,保证供⽔质量,降低成本,且喷头的流量与射程相适应,选⽤中压喷头作为该喷灌系统的喷头。
=KR=0.8*28=21.6m初估R=27m,k取0.8,则R设根据喷头性能参数表,采⽤ZY型,喷嘴直径d=9.0mm,⼯作压⼒hp=300Kpa,射程R=21.7m,喷头流q=5.29 m3/h。
3、喷头组合间距的确定:喷头组合间距由于该果园所处地区风向多变,选⽤垂直风向栏为喷头间距,⽀管等距布置。
安徽小县城小型农田水利设计报告(新)_secret
目录目录1 概况1.1 自然概况1.1.1 自然地理1.1.2 土壤及植被1.1.3 水文气象1.1.4 自然灾害1.2 社会经济概况1.3 农田水利工程的地位与作用1.3.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1.3.2 农田水利工程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3.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水源工程及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2.1 水源工程2.2 灌溉排水工程2.2.1 渠道工程2.2.2 灌排配套建筑物2.3 路桥工程3 工程建设条件3.1 工程建设及方案编制依据3.1.1相关编制文件3.1.2设计规范、规程3.1.3 有关规划及报告3.2 水源条件3.2.1 水资源量3.2.2 现状需水量3.2.3 项目实施完成后节水量分析3.3 技术经济条件及基础设施情况3.3.1 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3.3.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等技术能力状况3.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4 工程建设目标4.1工程建设总目标4.2 工程建设达到的目标5 工程措施5.1 工程措施选择原则5.2 工程措施的总体布局5.2.1 基本思路5.2.2 工程建设标准5.2.3 排灌沟渠布局5.2.4 排灌及道路工程规划布局5.2.5 水保生态建设5.3典型工程设计5.3.1 灌溉渠道设计5.3.2 灌溉渠道防渗设计5.3.3 排水沟设计5.3.4 配套建筑物设计5.3.5 耕作田块布局5.3.6 机耕路5.3.7 量水堰设计5.3.8 田间绿化林带设计5.4 主要工程项目与工程量5.4.1 建设项目内容5.4.2 主要工程量6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流失防治6.1 对环境的有利影响6.2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6.3 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及土壤流失防治6.4 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结论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整合7.1 投资概算的原则和依据7.1.1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7.1.2 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7.1.3 概算编制7.1.4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7.1.5 施工临时工程7.1.6 独立费用7.1.7 建设管理费7.1.8 科研勘测设计费7.1.9 其他7.2 设计概算7.3 资金筹措方案7.4 资金整合8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8.1 效益分析8.1.1 工程实施主要措施8.1.2 灌溉效益8.1.3节水效益8.1.4农户增收效益8.3 经济评价8.3.1评价依据、价格水平及主要参数8.3.2 工程费用8.3.3 工程效益8.3.4 国民经济评价分析9 工程建设管理9.1 建设管理9.3 进度安排9.3.1 施工条件9.3.2 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9.3.3 施工总布置9.4 建后管理1 概况1.1 自然概况1.1.1 自然地理xx县位于xx省西南边陲,xx南麓,总面积为2030.66km2。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农田水利课程报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
而农田水利则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各地农民的水利意识和水利技能,不少地区开设了农田水利课程,旨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田水利课程进行阐述:开设课程的必要性,课程的内容和主要特点。
开设农田水利课程的必要性农田水利课程是一门针对农民的实用性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技能等方面的认知。
而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适应新的农业环境已成为现实。
因此,完善农田水利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设农田水利课程方面,还应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通过现场实验、讲解、宣传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广种植户和农民对节水技术的认知。
课程的内容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来看,农田水利课程的内容需要包含以下主要方面:一、灌溉知识:灌溉技术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包括节水型灌溉、微灌溉、深层灌溉等方面的内容,着重介绍各种类型的灌溉技术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帮助农民具备灵活运用各项技术的能力。
二、排水知识:排水技术和设施的建设也是农田水利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涵盖排水,排渍,跨河进行排渍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应包括排水设施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知识,以及不同排水技术在不同地域的应用。
三、水资源利用:除了灌溉和排水技术,农民还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理论讲解、实地考察和宣传等形式来引导和推广。
农田水利课程的主要特点农田水利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实针对农民而设计的。
这就需要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实用性强:农田水利课程需要贴近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更好地帮助种植户和农民提高灌溉技术的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覆盖面广:农田水利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涵盖灌溉、排水、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以满足不同地域农民的需求。
幼儿园农田水利教案
幼儿园农田水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田水利的重要性。
2.掌握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
3.了解水的三态和水的循环。
4.了解水的浪费和节约。
5.能够简单地制作水电站模型。
二、教学内容1.农田水利的重要性。
2.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
3.水的三态和水的循环。
4.水的浪费和节约。
5.制作水电站模型。
三、教学过程1.农田水利的重要性(1)教师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周边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幼儿们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例如:“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需要水吗?我们需要水来喝、洗澡、做饭等等。
不仅如此,我们的身体也需要水来保持健康。
但是,不仅人类需要水,植物和动物也需要水。
那么,还有一种生物也需要水,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小游戏老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来让孩子们了解农田水利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图片给孩子们观察,让他们猜测是怎样的场景需要用到水,比如洗菜、喝水、冲厕所等等。
然后请他们自由发挥,说出还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水,比如浇花、冲车、洗衣服等等。
最后,请他们说出为什么需要水。
(3)课堂讲解介绍农田水利的概念,让孩子们从“水”的角度理解:“农田水利,就是利用人工手段使各类耕作植物得到充足的水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2.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1)教师引入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认识水利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比如大坝、水库、水闸等等。
(2)课堂讲解逐一介绍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并说明其作用:“大坝是一种由土石材料等固体材料垒筑而成的一种高而宽的土石坝,主要用于拦截和调节水流量。
”“水库是水利工程中储存水资源最常用和主要的建筑物。
其主要功能是蓄洪、调节水流量、减少洪涝灾害、增加农田灌溉用水和发电用水等。
”“水闸是由一系列装置组成的构筑物,用于控制水流。
”同时,为孩子们展示视频或图片,让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
3.水的三态和水的循环(1)教师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让孩子们认识水的三态,雪花、冰块、清水等。
山东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课程定稿版
山东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课程定稿版12020年4月19日***************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TS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CONCEPTUAL DESIGN OF IRRIGATION PROJECT ON TSIRRIGATION DISTRICT设计者:种树前人专业:水利水电班级:10级班指导教师:庞清江山东农业大学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7月 5 日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灌区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自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社会经济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可行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青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指导书一、灌区开发缘由 (一)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 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 ,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 ,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 ,土壤及地下水的PH 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 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 ,上游宽50~60m ,下游宽70~90m ,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 ,正常水位43.0m ,兴利库容1.2×1380m ,总库容2.3×1380m 。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 A -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 A -断面处河底高程30m ,砂、卵石覆盖层厚2.5m ,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 ,河面宽120m 。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灌区灌溉面积近12万亩,其种植的作物包括有棉早稻、中稻、双季稻和棉花,都是相对来说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为50:30:20:30。
其次,就目前来说,该灌区位于河流冲击所形成的平原带,其正南方有马清河通过,而在马清河上游有一兴利库容1.2×138m ,总库容2.3×138m 的水库,同时其水源方便、水质良好,符合灌溉的条件。
最后,在灌区其现在仅有两条河流,但是只是小流量河流,并不能满足灌区对于水量的需要,因此修建渠道十分必要。
二、灌溉渠系与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一)水源与取水口选择以马清河为灌溉水源,同时采用无坝取水的方式进行,而取水口选择在A 断面,其不仅来说水源方便、渠道距离短,同时灌区处于高程小于20m的A区域,而若从马清河的河道取水,其路途不仅长,而且其位于低洼出,不能够在节约工程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的引水,同时在沿河道周围岩石遍地,对于渠道的修建来说工程量大。
而在水库断面进行取水不仅能够满足取水高程的要求,同时在路程上来说也是较短的。
(二)各级渠道布置1、干渠干渠的布置是从取水出起,沿等高线向下直到等高线为20m出左右,贯穿整个灌区范围,总长度为17.7km,具体情况见图1.2、支渠支渠的布置以满足灌区的需水要求为大前提,同时由于灌区归属于两个不同的权属单位,因此要避免用水的冲突,不能够使同一支渠对该两权属单位进行灌溉,要分别的进行布置。
而该灌区中又包含有河流为两山夹一槽的地形,故为了能够满足灌排的需要,可以使支渠远离河流,布置了四条支渠,长度分别为4km、5.3km、6.9km、7.0km,其将灌溉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的面积为2.04万亩、2.89万亩、3.41万亩、3.78万亩,将干渠分为四段,各自的长度分别为3.05km、6.57km、4.83km、3.25km,具体的布置情况见图1.3、斗渠由于灌区相对来说比较平缓,因此斗渠沿等高线布置,设计的为典型斗渠,其斗渠均长为4km,间距为737m,一支渠包括有八条斗渠。
具体见图1.4、农渠典型农渠的设计为每条斗渠包括20条农渠,农渠长度为715m,间距为200m,具体的布置见图1.(三)渠系建筑物布置由于取水出够高,故可以不用设置节制闸,但是采用的是又坝取水,故要求有进水闸,而在干渠的渠首段其需要经过山丘然后走向下游,故可以采用涵洞或者是跌水。
在每条支渠的进水口还需要设置分水口,干渠要经过河流,故需要在其上设置渡槽,每级渠道也需要设置退水渠。
三、计算渠道设计流量(一)确定工作制度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各分两组,即10条农渠,4条斗渠)(二)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首先确定该灌区的棉花和早稻的灌溉制度。
棉花的田间耗水量等于其田间需水量,而对于干旱作物采用K值法求解其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再运用模比系数求取每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运用水量平衡法求取其灌水量,具体的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见表1。
棉花设计灌溉制度计算表表1生育阶段幼苗期(21/4-16/6)现蕾期(21/4-16/6)开花结铃期(17/6-28/7)吐絮期(27/8-6/11)全生育期(21/4-6/11)计划产量(kg/亩)120需水系数(m3/kg)2.67土壤最大含水率(%)88.000土壤最小含水率(%)61.600全生育期蓄水量(m3/亩)320.4n 0.480计划湿润层深(m)0.4-0.5 0.5-0.6 0.6-0.7 0.700Wmax(m3/亩)140.870 169.044 197.219 197.219Wmin(m3/亩)78.887 98.609 118.331 138.053模比系数(%)18.000 30.000 24.000 28.000 100.000 阶段需水量(m3/亩)57.672 96.120 76.896 89.712 320.400 k/et(%) 10 20 22 25K(m3/亩) 5.767 19.224 16.917 22.428Wr(m3/亩)21.131 24.012 26.893 0.000P0 (m3/亩)54.400 40.800 8.293 30.311W0(m3/亩)102.000期末土层储水125.626 113.542 88.750 111.777量(m3/亩)灌水量(m3/亩)0 0 60.000 60.000灌水后土壤含0 0 148.750 171.777水量(m3/亩)(1)棉花全生育期的需水量ET总=K*YK-----2.67m3/kg Y----计划产量120kg/ m3(2)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ET=模比系数*ET总(3)Wt=667*n*θ平均*Δh,求取各阶段随着计划湿层增加而增加的储水量。
(4)地下水补给K=ET*补给系数(5)P0=α*P,其中α取0.2-0.3,P为个生育期的降雨量(6)计算土层允许的储水上限值和下限值Wmax=667*n*H*θmaxWmin=667*n*H*θmin(7)再运用公式H0+P0+K+Wt-ET,当结果介于Wmax和Wmin之间时,无需灌水,但是当结果小于Wmin是便需要灌水,同时取每一阶段的中间日期灌水,具体的灌溉制度见表2.棉花设计灌溉制度表2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定额(m3/亩)1 8月15日602 9月30日60 汇总灌溉定额100 早稻灌溉制度的确定,首先来说早稻的需水量+田间深层渗漏量=田间耗水量,需水量ET= 该阶段模比系数*该阶段的蒸发量,田间深层渗漏量=该阶段渗透强度*该阶段生长天数,然后遵循当田间淹灌水层深度H=H0+P0-ET大于最大蓄水深度Hp时要排水,排水量Δh=H-Hp;反之当H=H0+P0-ET小于适宜的最小淹没层深度Hmin时则需要灌水,而灌水量m需满足max(m+H)≤Hmax(适宜的最大淹没层深度),同时由于其黄熟期为自然干落,故不考虑其耗水,只考虑黄熟期之前的水量平衡,具体的求解过程见表3.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表3日期月日生育期设计淹灌水层逐日耗水量逐日降雨量淹灌水层变化灌水量排水量(1) (2) (3) (4) (5) (6) (&) (8)42410.0025复苗期10-30-5025.9020.02621.802717.70281.50 15.102911.0034.10 26.9020.051 22.802 18.703 3.40 18.004 92.00 50.0055.95分蘖前10-40-801.20 46.706 7.90 50.107 28.50 74.108 69.609 65.10160.60112.50 58.60126.40 60.50 134.50 56.00 1451.50 15分蘖后20-50-9146.30166.00 47.10 1724.50 66.40 1885.70 1980.50 275.30 2170.10 2210.60 75.50 2310.70 81.00 245.20 75.80 2570.60 2665.40 271.10 61.30 283.70 59.80 2954.60 349.40 3144.206 1 39.002孕穗20-50-1017.40 48.50 3 1.90 42.504 34.605 7.90 26.706 48.80 30.07 40.908 33.009 25.1010 47.2030.01139.30 1231.40 1323.5014 1.90 47.5030.01539.60 1631.7017抽穗20-50-91 7.20 24.5018 47.3030.01940.10 232.90 2125.70 2249.20 67.70 2360.50 2435.40 88.70 2581.50 261.50 75.80 2768.602861.40 2954.20 347.007 1乳熟10-40-5041.002 35.003 29.004 23.005 17.006 6.00 11.007 35.0030.08 29.009 23.00117.001111.0012黄熟湿润1314154.80 10.00164.101718192校核:H始+ΣP-Σd+Σm-ΣWC=H末10+307.3-55.9+190-440.40=11.00 与7月11日的淹没水层的深度相等,计算无误。
早稻的灌溉制度见表4早稻设计灌溉制度表表4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定额mm(m3/亩)1 4月25日20 13.3332 4月30日20 13.3333 6月6日30 20.0004 6月10日30 20.0005 6月14日30 20.0006 6月18日30 20.0007 7月7日30 20.000 汇总灌溉定额190 126.667(注1mm=2/3 m3/亩)然后结合其他作物的灌水制度及灌水、泡田的延续时间进行灌水率图的绘制和修正,具体的绘制、修正过程和结果见下表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