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技术

合集下载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史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史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史
脊柱内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疾病。

下面是脊柱内镜技术发展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末:脊柱内镜技术起源于德国。

当时,医生利
用胃镜的原理,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查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镜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脊柱内镜技术在德国推广开来,被应用于
脊柱神经根和腰椎间盘疾病的治疗。

该技术通过一个小孔径的内镜系统,可直接观察脊柱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手术治疗。

20世纪90年代:脊柱内镜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良和发展。

通过
引入显微镜、摄像机和高清显示器等设备,提高了手术可视化和操作的精确性。

2000年代:随着高清数字图像技术和微创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管狭窄、脊柱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脊柱内镜技术不断演变和完善。

例如,引入了激光技术、导航系统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创新技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脊柱内镜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实验阶
段到现在的成熟应用阶段。

它在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详尽整齐]

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详尽整齐]

优质医学
43
术后恢复性指导
①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围外固定,并 搀扶患者适当下地行走观察患者有无 头晕及其他不适,及时告知医师 ②指导患者正常进食 ③指导患者有限自由位:可平躺,可 直立行走。不能坐位,不能弯腰,每 次行走不宜超过10分钟
优质医学
44
健康教育
①出院后继续院内所学的锻炼内容,选择性实施,次数 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量力而行,运动量循序渐进,运动 中有一定间歇,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2)饮食:术后2h,病人无不良反应即可饮食;卧 床期间宜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如稀饭、鸡蛋汤、 瘦肉及各类蔬菜等,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增加抵抗力, 但不宜过饱;饭后1h可进食适量水果,有利消化促排 便,若出现便秘,可酌情给予缓泻剂;避免食用刺激 性食物或牛奶、豆浆等易胀气的食物,禁食生冷或易 导致腹泻的食物。
优质医学
5
常用手术器械YESS技术
优质医学
6
常用手术器械-joimax
优质医学
7
常用手术器械--maxmore
优质医学
8
要熟悉两种解剖
病人患病部位局部的解剖
临床技术的解剖(原理、参数、适 应症、禁忌症)
优质医学
9
经皮颈椎脊柱内镜(PECD)
前路:间盘间隙入路、椎体入路 后路:“V”点
优质医学
41
功能锻炼
第二阶段:(主要做腰背肌锻炼,通过锻炼提高 腰背肌的力量,有利于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①5点支撑法:(术后2-3周)平卧于硬板床上, 用头,双脚,双肘5点支撑,将臀部抬起,臀部 尽量抬高。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② 3点支撑法:(术后3-4周)平卧于硬板床上, 用头、双脚3点支撑,将臀部撑起,臀部尽量抬 高。保持10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总结词
脊柱内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详细描述
通过脊柱内镜技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突出的腰椎间盘,并精确地对其进 行摘除或复位。该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疼痛减轻明显,且术后并 发症较少。
颈椎病的治疗
总结词
脊柱内镜技术可用于治疗颈椎病,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脊柱内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 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脊柱内镜技术适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颈椎病 等,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详细描述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脊柱内镜技术能够精确地去除压迫神经的突出物,缓解患 者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状。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神经根 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脊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脊柱内镜技术可用于脊柱肿瘤的诊断和初步治疗,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微创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通过脊柱内镜技术,医生可以观察脊柱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对其进行组织活检。在确诊后,医生还可以 通过内镜技术对肿瘤进行初步的治疗,如激光消融或冷冻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 引言 • 脊柱内镜技术概述 • 脊柱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 脊柱内镜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 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其通 过内镜观察和操作,对脊柱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 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内镜技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 段之一。

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目的、意义、实施方案为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 对患者进行脊柱内镜手术。

目前我院主要实施腰椎内镜手术。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 是利用一组特殊的设备和器械, 经后外侧途径, 通过椎间孔或“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达到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可有效避免术中对神经根的损伤, 在内镜直视下取出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致压物。

因手术操作在局麻下进行, 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能把术中疼痛感觉迅速反馈给医生, 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PELD,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同时, 不需切除黄韧带和椎板, 不破坏脊柱的后方稳定性, 与MED或开放手术相比, 损伤更小、更符合脊柱微创治疗理念。

脊柱内镜技术的开展相对于开放手术来说, 目的在于将医源性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的同时获得最佳疗效, 避免因传统开放手术和内固定融合术造成的椎旁肌肉损伤、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固定融合导致的运动功能的丧失和邻近阶段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 对于需要治疗的无法耐受开放手术的高龄、多发基础疾病患者, 脊柱内镜技术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 疗效佳, 可以早期恢复自主生活能力。

实施方案1、病人选择: 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复发者;部分腰椎管狭窄症。

2、患者经费来源: 采用患者自费, 医保支付及贫困患者大病救助等多种方式。

3、严格执行术前讨论会诊制度, 严格掌握适应症, 按重大手术要求术前报批。

4、术前谈话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病情, 交代手术必要性、风险、术后注意事项, 征得同意并严格执行签字手续。

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术前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讨论决定, 手术者必须具备技术水平的医师担任。

术中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严格无菌操作。

6、术后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姿势, 体位, 功能锻炼, 支具佩戴。

脊柱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张西峰2

脊柱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张西峰2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 3~4 d水肿减轻 ,患者无腰腿痛症状 , 指导患者加强腰背肌及双下肢肌肉锻炼 ,增强 脊柱的稳定性。锻炼应循序渐进 ,不可过度劳 累 : 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
轻者可腰围保护下床行走,避免作腰部前屈活 动。

术后功能锻炼

对入院前卧床时间1个月以上,全身情况 较差者,术后3d当疼痛减轻或基本消失 后,可在床上行腰背肌锻炼,指导患者 取俯卧位,双手置于腰背部互相握住, 头后伸,胸部抬起使之离床,每天3~4 次。
椎间盘突出症固定融合手术



节段腰椎活动度丧失,相邻节段退变 创伤巨大(多需备血输血) 经济费用昂贵(一般3~5万) 远期有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不佳 一般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 时间成本巨大:住院和康复时间长(第 一次住院12~15天,康复8~12周;第二次 住院10~12天,康复4~6周)
术后护理——疼痛护理
同术前 评估 用药

再评估
记录
康复护理——心理康复

术后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因惧怕疼痛对康复锻炼都 有恐惧心理,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因对锻炼知识的缺乏,害怕康 复训练对手术效果不利。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患者 和家属进行耐心说服、安慰,解释,消除患者的 恐惧、焦虑等情绪。

术后合理利用抗生素治疗。 观察伤口渗血及预防感染 本术式最大的优
点是出血较少 ,可用透气性好的薄型敷料 或 创可贴,增加患者舒适度 ,并注意观察切口周 围有无肿、痛 ,有无突然腰痛加剧等症状;保 持切口敷料干燥 ,及时发现和预防切口感染及 椎间隙感染。
术后护理——饮食护理



局部麻醉术后患者即可 恢复正常饮食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 高钙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认识脊柱内镜技术

认识脊柱内镜技术

认识脊柱内镜技术基础篇一.认识脊柱内镜1.脊柱内镜手术系统的组成1.镜体:(连接成像、光源、冲水、手术通道)图片2.冷光源(光源、光钎)图片3.成像系统(摄像、传输、显示器)图片4.等离子系统:发生器、消融电极图片5.冲水系统6.X光机或CT 图片7.手术器械:1.建立通道的手术器械图片2.镜下使用器械图片8.神经检测仪,全麻或连续硬膜阻滞2.脊柱内镜手术系统的工作原理A:手术医生在X光机引导下,利用穿刺扩张及骨髂处理器械,由皮肤到达脊柱病变部位,建立一个通道。

B:内镜从通道中到达病灶区,C:由光源系统提供照明,由摄像及成像系统将病灶区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并监视医生进入身体的手术工具及动作,医生利用镜下手术工具在直视下切除病灶,修复组织。

特点:①通道尽量在身体自然腔隙中通过以便减少出血及损伤组织,②通道要避开重要组织,如神经、大血管、内脏等③镜下工具精致细小,抗张力差,操作宜柔和。

④通道尽量对准靶点病灶区。

⑤镜下影像与实物放大约60倍。

⑥广角镜头提供宽广的视野常会出现“看到碰不到”现象。

⑦冲水系统通过水压可以减少创面出血提供干净清晰的手术视野。

⑧等离子刀头可以用于镜下出血或疏松软组织的消融。

3.内镜系统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维护(1)清洗:A.镜体单独清洗,清水反复冲洗,并用毛刷清洗官腔,然后酶洗,注意不能磕碰、折弯、单独包消,保护头端摄像头,B.管道系统,要注意清洗中空的腔隙,清洗其中的骨和其他组织。

(2)消毒灭菌:A.支持等离子灭菌B.支持高温、高压灭菌(注意光钎传输不能高温)C.支持戊二醛2%以上浸泡(消毒不低于20分钟,灭菌10小时以上)内镜必须灭菌,灭菌方法不宜交替使用,否则易出现镜体损害。

(3)养护:A.内镜是贵重医疗器械,镜体要单独存放,忌磕碰与折弯、挤压。

B.内镜头部摄像头脆弱,术中切忌大的骨块或钳子碰撞。

C.镜下工具纤细精致,抗张力差,不宜使用暴力。

D.内镜器械要和其他手术器械分开存放运输E.光钎切忌折弯、挤压。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史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史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史1. 引言脊柱内镜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用于治疗和诊断脊柱相关疾病。

它通过使用一根细长的内窥镜和显微镜来进入患者的脊柱,从而实现精确的操作和观察。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历程。

2. 早期的脊柱内镜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脊柱内镜技术开始出现在医学界。

最初,医生们使用传统的显微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并通过一个小孔进入患者的脊柱。

这种方法虽然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但仍然存在许多限制。

3. 脊柱内窥镜系统的出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脊柱内窥镜系统逐渐成为可能。

这种系统由一个细长的管道、光纤、摄像头和显微镜组成,可以通过一个小孔进入患者体内。

医生可以通过摄像头观察患者的脊柱,并通过操作杆进行手术。

4. 内镜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脊柱内镜技术在脊柱手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椎间盘切除术、植骨术、脊柱融合术等多种手术。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脊柱内镜技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少的出血和更快的康复时间。

5. 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随着对脊柱内镜技术需求的增加,该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

现代的脊柱内窥镜系统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更精确的操作杆和更小尺寸的设备。

这些改进使得医生能够进行更精确、更复杂的手术。

6.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对患者的好处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它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脊柱内镜技术的康复时间更短,患者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生活。

此外,该技术还提供了更准确的手术结果。

7. 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脊柱内镜技术还将继续发展。

未来可能出现更小、更灵活的内窥镜系统,以及更精确的操作工具。

同时,随着医生和患者对该技术的认可度提高,脊柱内镜手术将成为常规治疗方法。

8. 结论脊柱内镜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和诊断脊柱相关疾病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脊柱内镜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为患者带来更多好处。

脊柱内镜操作规范 诊疗指南最新版

脊柱内镜操作规范 诊疗指南最新版

脊柱内镜操作规范诊疗指南最新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脊柱内镜操作规范诊疗指南最新版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脊柱内镜操作规范诊疗指南最新版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脊柱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手术领域。

第一部分技术参数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

第一部分技术参数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

第一部分:技术参数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一、临床用途:适用于椎间盘微创手术,所有隔离的椎间盘物质和腰部脊椎的脱出(包括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隙)可以使用整个系统通过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进行摘除。

该系统也可用于治疗椎管狭窄、术后翻修、脊柱结核、神经根阻滞术等。

二、全脊椎内窥镜系统、经椎板间脊柱内窥镜系统、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1、胸、腰椎侧路镜(工作腔内径2.8mm/3.1mm/3.75mm/4.3mm,工作长度181mm)。

2、胸、腰椎后路镜(工作腔内径3.75mm/4.3mm,工作长度130mm)。

3、颈椎镜(后路)(工作通道内径4.3mm/3.75mm)。

4、颈椎镜(前路)(工作通道内径2.2mm/2.8mm)。

5、椎间盘内窥镜:(1)视向角≥30度(2)视场角≥80度(3)工作通道直径≥3.75mm(4)外径≥6.3mm(5)工作长度≤181mm臭氧治疗仪系统参数1、电压和频率:220V~/50Hz2、氧气供应压力:压力0.2Mpa~0.35Mpa3、臭氧浓度:0-100ug/ml4、环境温度:5°C~40°C5、相对湿度:≤80%*6、大气气压:700~1060hpa*7、显示屏:5英寸彩色液晶触摸式显示屏8、臭氧制备进度显示:可自动调节浓度显示9、安全设置:氧气接入识别装置;负压真空防护功能;定时自动关机保护功能,取气口提示功能。

10、操作菜单:具备四个操作显示菜单11、操作界面语言:中文显示12、取气模式:一个独立的取气口可进行定量取气和一个独立的负压抽吸口*13、臭氧浓度传感器寿命使用达到10万小时,国家专利。

等离子手术系统参数一、临床用途:腰椎间盘突出消融、颈椎间盘髓核消融、锥间孔镜下的消融、止血;关节镜下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及小关节(腕、踝、肘)、关节软骨、腱性疾病手术、半月板成形术、减压术及韧带、关节修复重建术等二、主机性能指标:1.电源:AC220V ,50Hz*2.工作频率:≤110KHz3、工作温度:40-70℃4、输出模式:等离子切割:1-10档可调等离子凝血:1-10档可调等离子消融:1-10档可调5、热损伤深度:≤0.5mm*6.阻抗显示:0-999Ω,阻抗侦测和自动能量检测技术。

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术后并发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术后并发症

神经根损伤
手术:患者行UBE椎间融合+机器人置钉,左侧入路,术后 双下肢麻木,术后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逐渐恢复。
神经根损伤
病例二(重度神经根损伤) 女,34岁。 主诉: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加重2个月。 临床检查:双下肢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疼痛麻木,右下 肢直腿抬高阳性。
手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L3-4椎间盘切除术 术后:查体胫前肌、踇背伸肌力I级,术后康复锻炼一个月恢复正常。
完整切除突出的椎间盘 减压区域应达到椎弓根
中段,侧隐窝、椎间隙 以及椎间孔内部都应充 分减压 切除的椎间盘为影像学 体积150% 视情况缝合纤维环,避 免复发
医源性不稳定
发生率0.6%,明显低于开放式手术,小关节突 关节损伤是主要原因。上腰椎(L1~L3)病变、存 在狭窄椎板和脊柱矢状面失衡的患者减压过程几
术后血肿危险因素: 女性 高龄(年龄>70岁) 围术期应用抗凝药物 术中应用灌注泵
病例
男,64岁。主诉:腰痛2年、加重伴左 下肢疼痛麻木4个月,左小 腿后外侧为著。
术后复查
术前停用抗凝药 术中彻底止血(特别是
骨面的出血) 尽量减少骨性结构破坏 放置引流管 避免水压过大
(<30mmHg) 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尽
UBE的手术适应症:
1. 几乎所有节段:颈椎、胸椎、腰椎 2. 几乎所有退行性疾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 3. 占位性疾病(关节突关节囊肿,椎间盘囊肿)
UBE的手术并发症:
医源性不稳定(0.88%) 术后腹水(0.50%)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术后椎间盘囊肿 水介质相关其他并发症:急性水中毒合
建议:
○ 注意术后引流管的管理,警惕逆行性感染 ○ 静脉应用抗生素6周且CRP降至正常水平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脊柱微创手术(UBE)简介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脊柱微创手术(UBE)简介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脊柱微创手术(UBE)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腰腿部疼痛,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主要原因。

发病率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三十五岁以上的男性人群的发病率较高,约为百分之四点八。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急性腰痛和进展性下肢疼痛会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症状抑制持续四到六周才缓慢消退。

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卧床休息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即可治愈,但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的患者病情严重时需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且保守治疗之后也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复发率。

年轻患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通常更偏向于手术治疗,希望通过手术解决疼痛问题,让他们可以更快地恢复工作能力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椎间盘境作为一种新兴的种经后路显微椎间盘髓核摘除系统受到广泛关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配合中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之一。

技术不断进步,微创手术逐渐发展成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后来逐步发展出了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术式。

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手术创伤较大,切口较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多,术后容易出现椎旁肌萎缩、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并发症类型较多、产生概率较大,术后住院恢复时间较长。

在不断的研究与改良下,通过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出的经皮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常用术式,脊柱内镜技术优点较多,例如微创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优势较为明显。

目前较为主流的手术方法有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主要包括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

脊柱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脊柱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附件6脊柱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脊柱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脊柱内镜诊疗技术包括显微内镜技术、经皮内镜技术、腔镜辅助技术、椎管内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的术前准备室(区域)、手术室、麻醉恢复室、脊柱内镜清洗消毒室等相关场所和设备。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具有脊柱疾病诊疗能力的相关科室或专科病房。

2.术前准备室(区域)。

术前准备室(区域)的人员配置应能满足患者术前准备需要。

3.手术室。

(1)手术室数量设置应当满足服务需求,保障诊疗质量和操作安全。

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并符合放射防护标准。

(2)每个手术室的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m2(房间内安放基本设备后,要保证检查床有360°自由旋转的空间),保证内镜操作者及助手有充分的操作空间。

(3)手术室需具备移动推车或吊塔,有内镜相关设备、呼吸机、麻醉机、影像设备、高频电发生器、医疗气体管道、电器信号线及网线、各种引流瓶及气体接口。

可灵活地移动到医师操作所需的任意位置。

(4)手术室内的物品与设施均须参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通风、水、电、吸引、氧气、电脑接口、急救设备、清洗消毒、药品、贮存柜等。

手术室应设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5)手术室应配备监护仪、除颤仪及抢救车,保证相关设备组件运转正常,储备充足。

(6)手术室须符合消防安全、电力保障等相关要求。

4.麻醉恢复室。

(1)麻醉恢复室的规模应与手术室的规模相适应。

(2)麻醉恢复室应配置必要的监护设备、给氧系统、吸引系统、急救呼叫系统、急救设备及相应的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安全。

5.脊柱内镜清洗消毒室。

脊柱内镜技术

脊柱内镜技术

七、并发症及处理----(3)神经根损伤
临床表现: 肌力减退 感觉减退
处理: 营养神经等药物 理疗
七、并发症及处理----(3)神经根损伤
神经根 后纵韧带 髓核
九、术中出血和止血
肌肉血管出血和椎间孔外口部出血可用工作套管前后 左右压迫寻找出血点。椎管内血管出血应用双极热凝止血, 若仍不能完全止住,可以用镜子压迫或加大水流量,必要 时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或止血棉填塞,3~5 min后将其取 出,找到破裂血管,用射频将血管封住,术后放置引流管, 以便进一步观察。
10、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及神经根减压
摘除的髓核组织
摘除的髓核组织
椎间盘及神经根减压-----应用双击射频
采用独特设计的可伸屈和转向的射频双极电极可以通过椎间 孔镜的工作通道达到工作区域用于止血、消融髓核、以及通过组 织收缩的作用封闭纤维环直径3 mm以下的裂口。
双击射频的分类
顶端双极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一、历史
胸腔镜技术1993年首次应用
于胸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术 1993
90年代中期
1998
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 学主席)首创YESS技 术,是脊柱微创的里程 碑;
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后 路椎间盘镜(MED)
2002
德国Hoogland 教授在YESS技术基 础上提出THESSYS 技术,使椎间孔镜技 术走向成熟,
可用美兰染色髓核,髓核组织退变越重,染色越重,退 变越轻染色越轻。对于初学者来说,椎间盘造影是必要的, 镜下视觉好,有利椎间盘的识别。
镜下髓核
镜下亚甲蓝髓核染色
八、髓核切除多 少为宜?
工作套管经扩大的 椎间孔进入硬膜外 腔前侧间隙。直视 下直接在椎管内对 神经根进行松解减 压,只摘除椎间盘 中后1/3残存的髓核 组织,总量约2ml, 镜下可见神经根随 硬膜囊有明显波动。

5、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5、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加强脊柱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脊柱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设有骨科或者神经外科,二级医院外科设有骨科或者神经外科专科病房。

每年收治脊柱疾病患者不少于 200 例,完成脊柱疾病手术不少于 100 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 1 )包括术前准备室、手术室、术后观察室;有不少于 1 间手术室达到 I 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 400 级层流、周边区 1000 级)。

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 C 臂 X 线机。

( 2 )有满足开展脊柱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 3 )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等专业科室或者专业医师,有满足脊柱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脊柱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不少于 2 名经过脊柱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脊柱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脊柱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1 )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开展脊柱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 10 年,近 5 年累计完成脊柱内镜手术不少于 500 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脊柱内镜手术不少于 50 例。

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率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6h 教病人行直腿抬高训练,锻炼腰背肌,保持 脊柱平直,做轴向翻身,防止发生脊柱侧弯、畸形。
术后嘱患者卧床3天(4-6小时即可)后带腰围下床 活动,术后腰围佩戴3周(勿超过一个月)。
术后3个月内避免过度体力活动和剧烈体育锻炼。
注意事项
一、严格手术指征
尽管目前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技术对治疗巨大型、 脱出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化、增生、狭窄 具有独到优势。但不可把它当成全能技术,对任意扩 大手术指征的行为均会增加手术风险、加大创伤、和 降低手术成功率。
一代环踞和二代骨钻的比较
7、术中操作步骤-----扩椎间孔
7、术中操作步骤-----扩椎间孔
使用骨钻时,用C型臂从前后和侧面确定器械和骨钻顶端的 位置。骨钻的最前端不能超过中线,以避免刺激或损伤神经。
8、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工作套管(工作通道)
独特设计的套管顶端可以保护神经根免遭损伤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 赵庆祥
一、历史
胸腔镜技术1993年首次应用
于胸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术 1993
90年代中期
1998
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 学主席)首创YESS技 术,是脊柱微创的里程 碑;
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后 路椎间盘镜(MED)
2002
德国Hoogland 教授在YESS技术基 础上提出THESSYS 技术,使椎间孔镜技 术走向成熟,
外侧向双极
内侧向双极
11、术中操作步骤-----缝合伤口
全部摘完突出的髓核后,通过椎间孔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神经 根。
转动工作套管观看周围组织检查是否还有游离的髓核碎片。 手术完成后拔出工作套管,缝合伤口。
术后即刻检查
六、手术实施-----(3)术后注意事项及护理
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至术后24小时,再口服抗生 素6~10 d。
手术入路选择
Interlaminer dorsal Access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Far Lateral or Horizontal
远外侧或 水平入路
Transforaminal Access
椎间孔途径
前路
What is the best acces to the herniation?
手术入路----- 远外侧或水平入路
双极电凝止血
放置引流管
十、纤维环修补
术前存在破裂,术中钳夹引起的撕 裂,可用双极热凝或低温等离子修补 成形。
十一、术后注意事项
卧床12小时,配带腰围下床,次 日开始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个月内 避免过度剧烈活动。
经椎间孔弯针造影技术
直针 穿刺
弯针 穿刺
弯针造影
七、并发症及处理----(1)髓核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
二、手术纳入标准及操作理念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腰椎间盘摘除术,其最 大优势在于椎间孔扩大后工作套管直接插入硬膜外腔,直 接摘除游离于椎管内的椎间盘组织,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 迫。是真正意义上的神经根直接减压术。本技术的最佳纳 入标准为:脱出、游离和巨大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根性症 状。对于小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应用此技术反而加重创 伤,应用其他微创治疗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实际的旁开距离还需要依病人的身体大小和肥胖程度作适当 调整。肥胖、椎间孔狭小、小关节面假性关节病的病人旁开的距 离要大一些。对向下掉的髓核,进入点要偏向头侧和外侧。
2、术中操作步骤-----体表定位(C型臂下影像)
3、术中操作步骤-----皮肤消毒
3、术中操作步骤-----铺无菌治疗巾
3、术中操作步骤-----穿手术衣和带无菌手套
1、术中操作步骤-----体位(根据术者习惯,两种均可)
•俯卧位
•侧卧位(患侧在上)
•平稳,脊椎不易扭曲,利于 •脊椎易扭曲固定不牢 穿刺
•L5-S1穿刺时较侧卧位时难 •L5-S1穿刺时较俯卧卧位时容 易(髂棘高)
•对于肥胖病人易出现呼吸困 •适合较长时间手术
难 ,腹压增高 ,出血量增加,
不适合长时间手术
危险因素: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翻修术中,黏连较重
处理: 胶原蛋白封堵、严密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静脉滴注白蛋白,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促进漏口愈合 或转为开放手术进行修补 术后静卧
七、并发症及处理----(2)硬脊膜撕裂
预防: 术中切忌粗暴操作;在髓核取出时,切忌生拉硬拽
初学者,在使用器械时,要仔细辨别视野内的组织 结构, 并确保器械尖端位于操作视野内,避免误损 伤发生。
神经根 后纵韧带 髓核
九、术中出血和止血
肌肉血管出血和椎间孔外口部出血可用工作套管前后 左右压迫寻找出血点。椎管内血管出血应用双极热凝止血, 若仍不能完全止住,可以用镜子压迫或加大水流量,必要 时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或止血棉填塞,3~5 min后将其取 出,找到破裂血管,用射频将血管封住,术后放置引流管, 以便进一步观察。
9、术中操作步骤-----放置椎间孔镜
Lig.flavum 黄韧带
Nerv 神经Lig.lo来自g.post. 后纵韧带Herniation 突出椎间盘
镜下图像
10、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及神经根减压
10、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及神经根减压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必须保持清醒和配合。有完整的椎间 盘摘除器械,如神经探子、神经钩、神经提拉器、抓钳、咬钳、 打孔器、切割器等,这些器械可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操作。
七、髓核的辨别
可用美兰染色髓核,髓核组织退变越重,染色越重,退 变越轻染色越轻。对于初学者来说,椎间盘造影是必要的, 镜下视觉好,有利椎间盘的识别。
镜下髓核
镜下亚甲蓝髓核染色
八、髓核切除多 少为宜?
工作套管经扩大的 椎间孔进入硬膜外 腔前侧间隙。直视 下直接在椎管内对 神经根进行松解减 压,只摘除椎间盘 中后1/3残存的髓核 组织,总量约2ml, 镜下可见神经根随 硬膜囊有明显波动。
8、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工作套管(工作通道)
用C型臂确定工作套管放置的位置。正确的位置应该是放 在神经根下方,椎间盘水平,顶端正好在中线,开口朝向突出 的髓核。
9、术中操作步骤-----放置椎间孔镜
连接椎间孔镜到光源和摄像机。打开光源,调节白平衡, 达到最佳彩色效果。把椎间孔镜放入工作套管。调节合适的水 流量和压力对取得良好效果很重要。
3、术中操作步骤-----无菌贴
3、术中操作步骤-----无菌贴
4、术中操作步骤-----局部麻醉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5、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造影
常见的五种典型的椎间盘变化
6、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导丝(扩张软组织)
10、术中操作步骤-----椎间盘及神经根减压
摘除的髓核组织
摘除的髓核组织
椎间盘及神经根减压-----应用双击射频
采用独特设计的可伸屈和转向的射频双极电极可以通过椎间 孔镜的工作通道达到工作区域用于止血、消融髓核、以及通过组 织收缩的作用封闭纤维环直径3 mm以下的裂口。
双击射频的分类
顶端双极
用锋利的小手术刀在进针点皮肤切开一个大约8 mm的切口。 沿着导丝向小关节方向插入导杆。在导杆外沿着导杆逐级放套 管向外扩张软组织。
6、术中操作步骤-----放置导丝(扩张软组织)
7、术中操作步骤-----扩椎间孔
骨钻套在套管的外边。沿着套管放置骨钻,去掉小关 节远端增生的骨质,扩大椎间孔。
maxmore----骨钻
三、手术分类
YESS技术(in-out)
TESSYS技术(out-in)
盘内 适应症窄
椎管内
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组织, 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均可有 效处理
极难处理髂嵴较高和椎间孔 狭窄的椎间盘突出
绞除部分上关节突,扩大 椎间孔。
技术简单,适合初学医师
技术复杂
两种穿刺入路的区别
二、椎间孔镜技术的原理----- (1)安全三角
安全三角工作区的界限
●前界为出口神经根 ●下界为下椎体的上终板 ●内界延伸为行走神经根与硬膜囊
二、椎间孔镜技术的原理----- (2)手术入路
椎间孔镜器械适用于前后左右任何手术入路;不同入 路各有优缺点和适应症,而椎间孔途径适用范围最广。
I. 远外侧或水平入路 II.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 III. 椎间孔入路 IV. 前入路
五、禁忌症
腰椎失稳型椎间盘突出症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穿刺部位/路径/椎间隙有感染(治疗椎间盘术后感染 或结核除外) 伴有脊柱畸形的病例 骨折和肿瘤的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精神异常的患者 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减退或其他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 手术的患者
六、手术实施-----(1)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
三、术前设计
仔细复习患者的腰椎MRI、CT及CR片,确定穿刺 位置,尤其是存在移行椎。
四、定位针位置
TOMShidi针的定位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五、熟悉C臂下的相关解剖
棘突、横突、椎板、椎间隙、上下关节突、椎弓根 等。
六、熟悉椎间孔镜下结构
硬膜囊、神经根、髓核、纤维环、后纵韧带、多裂 肌、血管等。
正常椎间盘水平穿刺将直接损伤硬膜囊
主要针对中央型巨大突出,突出组织压 迫
手术入路----- 后路或椎板间入路(PEID)
由德国的Ruetten医生在2005年最先报道,主要用于高髂 嵴和L5横突肥大,经椎间孔穿刺入路困难的患者。
需切开黄韧带,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需牵开神经根和硬膜囊,易造成牵拉损伤 不可避免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椎管内粘连
大都发生在开展手术的初期。主要表现为术后腰 腿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或症状明显加重。
处理:再次手术; 可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