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品味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考点11: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11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例1:【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示例一:对偶、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2)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从修辞的角度看,前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后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两句又构成了对偶句;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钟”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汇集于泰山。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的陡峭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写作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泰山充满了雄浑的力量,充满了生机。
据此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作答。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望岳》这首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重点】 1. 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2.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学习要点】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
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三、试题类型 1 、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 、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①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附:常见意象2、明确意象的作用:①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It;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即是。
诗歌鉴赏要点
诗词鉴赏要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层面: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动词的运用、修辞手法等。
诗家的语言与其他文体用语不同,诗歌中的动词往往具有多重含义,需要仔细品味。
2. 意境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包括描绘的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情感境界。
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意义以及意境的创设和表现。
3. 情感把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包括诗人的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等。
要把握诗歌中的情感线索,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4. 主题思想:挖掘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作者观点、价值观等。
要关注诗歌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方面,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艺术手法: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拟人、夸张等。
这些手法有助于诗歌的形象生动和思想深化。
6. 结构布局:分析诗歌的结构布局,包括首尾呼应、起承转合等。
诗歌的结构布局有助于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答题规范: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回答问题要结合诗歌内容,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综上所述,诗词鉴赏要点包括语言层面、意境分析、情感把握、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结构布局和答题规范等方面。
要全面、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就需要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天苍以苍,野无茫茫,尽风吹的草低见沉牛羊”思(刺勒,歌》)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
方法一分析重点词语(诗眼)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 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 问客从何处来。”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 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 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 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 垫。
例②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找出意象
把握意象:
掌握一定数量的常见意象的意蕴
把
握
诗
歌 意 境
品味意境:
抓诗眼,分析重点修饰性词语 掌握常见意境类型
分析意境题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的意境美
作者:宁波鄞州高级中学刘少龙[本文已经发表]透过意象感受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深入地解读诗词作品的钥匙。
特别是对意象的解读是感受意境和理解整首诗情感的基础。
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主要事例,谈谈解读意象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品味意象的文化底蕴诗词中的很多意象往往具有典型性,其形象特征已经在读者心中牢牢扎根。
杜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以落叶纷纷和滚滚长江的意象写韶光易逝,人生飘零又壮志未酬的人生感慨。
其实这种情感的体悟,就是植根于“落叶”“流水”这些意象的文化底蕴。
屈原的《九歌》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名句。
这些窸窣飘零泛着微黄的落叶的形象,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作客他乡的天涯游子,四处漂泊,饱受羁旅行役一直苦。
因此“木叶”正是寄托了屈原的这些哀思。
后人运用“落叶”这一意象多是表达类似的情感。
在《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
流水东去,一如时间的流逝,一去而不复返,昔日无限繁华,如今已随流水而去;滚滚而来的长江之水,又如离人的愁绪,绵延不绝。
写水这一意象多为感慨韶光易逝,抒发内心愁苦。
因此,鉴赏诗词的意象,首先应该揣摩作者选取的意象本身带有的文化积淀。
例如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写依依惜别的离愁;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和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中都以“长亭”写离别愁。
这些就是意象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
二、揣摩意象的形象特征诗人运用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人云亦云,而是往往有所创新,在品味文化底蕴之外还需要揣摩意象具体的形象特征。
杜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写夔州峡口浪大风急,长天无极,高猿长啸,哀转不绝。
第二句则是写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飞鸟低飞盘旋无枝可依。
表达了作者四处漂泊、老病孤愁的愁绪。
揣摩此句意象的形象特征会发现,风是“急”风,作者登临高处,更能感受这“急风”的迅猛和凉意,这绝非是春风习习,温暖和煦。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卜算子•咏梅》)
•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鉴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情 《石灰吟》)
与 托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 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 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欣赏诗歌的方法
欣赏诗歌的方法诗歌鉴赏方法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
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
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
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
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
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
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
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
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
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一、知识储备1、意象与意境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景物、人物。
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意象的组合)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2、相关的鉴赏术语:※常见景物特点:恬静幽静安谧和平瑰丽壮阔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繁华热闹肃杀萧条荒寒荒芜虚幻飘渺凄惨凄凉※常见思想感情:迷恋留恋思念忧愁悲愤激愤辛酸寂寞伤感孤独烦闷郁闷恬淡闲适欢乐喜悦仰慕追慕热情洋溢壮志凌云奋发向上忧国忧民追古伤今忧愁郁闷消极避世思乡怀人※常见意境类型:(1)恬淡闲适,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宁静温馨,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雄浑壮观,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悲壮惨烈,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清冷孤寂,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二、品味意境的方法1、抓住意象,把握其特征,反复揣摩。
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把握其特征,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诗歌鉴赏情景关系ppt课件
精选ppt
9
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精选ppt
10
(2011年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
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 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 泾水:渭水支流,精选在ppt 今陕西省中部,古属14
▪ 【参考答案】
▪ 9.(第一步):(1)诗歌用了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
▪ (第二步):(2)借荒郊、泾水、春草、 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景物,
精选ppt
22
▪ 【答案】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奠定了词 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 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 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 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 暗淡的暮色。
精选ppt
23
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营造氛围(气氛、意境) 4、抒发情感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 要分析。(4分)
精选ppt
17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2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寄东鲁二稚子诗歌鉴赏
寄东鲁二稚子诗歌鉴赏如下:
《寄东鲁二稚子》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父爱和对远方儿女的思念之情。
首先,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奇警华瞻的想象。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儿女的形象和神态,如“折花倚桃边”描绘了小女儿娇娆娴雅的神态,“泪下如流泉”则生动地展现了女儿思父的伤感情状。
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还深入到女儿的心理活动,如“折花不见我”一句,展现了女儿在折花时的思念之情,可见诗人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其次,从结构上看,全诗以景发端,先描绘了自己所在的吴地的春色,清新如画,然后即景生情,由江南春色想到东鲁家中的农事,进而表达对远方儿女的思念。
诗人巧妙地通过描绘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最后,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是李白在寓居金陵时所作,当时他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更加思念远方的儿女,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
总的来说,《寄东鲁二稚子》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对远方儿女的深深思念和父爱。
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儿女的深深挂念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诗歌鉴赏方法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
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
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
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
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
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
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
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
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
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的意境意境诗歌的意境,指的是诗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含蓄、幽深、丰富的情感的自然或者生活图景以及能够引发读者体会、品味和想象的艺术画面。
它由情感组合而成,在情感的不同作用下,构成不同特征的形与神、情与理相统一的意象系统,从而形成了可以让读者自由品味和感悟的想象空间。
换句话说,诗歌的意境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自然、静谧恬美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幅画面之中。
这种包含着诗人情感的图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意境一般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指的是侧重于对主观情感的流露,将情感直接转移到景物上去,表达情感比较强烈、具体、确定的意境。
比如欧阳修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有我之境”的名句。
“无我之境”则是指较为客观的描绘景物,渲染描绘出来某种独特的情感氛围或者景物环境,以体现诗人隐约、深刻甚至可能有些模糊的情感的意境。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就是“无我之境”的佳作。
创造意境主要有三种方式: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和形神兼备。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情绪、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的呢: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
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诗歌鉴赏情与景题型中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做到既能“意会”也能有效“言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较为有效的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将学到的知识、技巧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最近几年高考考查方向
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
如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
”
上海卷第16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
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
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
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二、情和景的关系
在鉴赏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总是被一批“□景□情”的“专业术语”蒙住了。
出现频率最高的有这样一些: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化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显情、以景衬情、缘情设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等。
三、高考常见情景题方法指导
1、情景关系题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
规律总结:
情景关系答题思路
例题训练: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
题型二:意境类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09全国卷)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bēi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规律:意境题答题思路
题型三、作用题
诗歌某一句景物描写在全诗的作用
1、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四、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06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
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