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论文:用爱心育人,转化“问题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论文:用爱心育人,转化“问题学生”
摘要:“问题学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每个班集体当中都存在这样的学生,因而,如何转化这些学生就成为了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观念;爱的教育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者总是会遇到个别在学习上或者是在品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他们或懒惰厌学,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惹是生非,缺乏分辨是非、抗干扰能力,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缺乏上进心,学习不肯花工夫,自尊心畸形发展,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隔离感和敌意……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为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现象,几乎每个班集体当中都存在这样的学生,因而,如何转化这些学生就成为了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处来讲,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体现;从大处来讲,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教育界的不少前辈同仁在不同场合都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以非常深刻的教益。可以说,这个问题是现代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以为,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显然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施以“爱的教育”。
在我的班级里曾经就有个全校闻名的“问题学生”,由
于是单亲家庭,父亲在外打工,他和奶奶住一起,家长本身不能为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不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方面缺失。另外,这名学生性格比较偏执,耐挫折能力差,又有自卑心理,不能直视自身的缺点,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总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新学期开始,为了改正学生身上的缺点,同许多年轻的班主任一样,我也痛下鞭笞,严格要求,每当他犯了错误,我便会严词训斥,希望能使他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不仅没有改正错误,反而破罐子破摔。上课睡觉、玩手机、故意捣乱、随便说话,甚至和任课老师顶嘴,课后作业也不完成,抽烟,晚上偷偷溜出去上通宵网……每天总有学生向我告状,要求换位置。该怎么办?就这么放弃吗?难道他真的一无是处了吗?每当自己一个人时,我就问自己: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痛定思痛,我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换之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看待他。期中考试以后,我试着以新的眼光看待他。我逐渐发现,其实他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他来校后热爱劳动,能够主动帮值日生值日,上课虽不老实但从不旷课,班级工作也很积极,班级喝的纯净水几乎都是他去拿的(班级在四楼) ,平时爱帮老师拿东西等。对他这些表现我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当然,他犯错误时,我仍然会批评,但我会在谈话中加入客观评价,使他容易接受。同时,我也教育班级其他的学生,不要只看到他的缺点,要热心帮
助他。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这个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课的时候安静了、用心了,爱动脑筋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渐渐地同学们不再反映他的缺点了,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每天我们都能看到他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走,通过自己的努力,他顺利地通过了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今年高考,他又被某艺术院校单招提前录取。面对这个学生的巨大转变,家长、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爱字当头,以诚相待
教育的关键是爱字当头,没有教师的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问题学生”的转化成功。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能使坚冰化水,顽石变玉。教师只有爱字当头,诚心相待学生,掌握“问题学生”自尊心强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完全可以是可以填平的,“问题学生”戒备性的心理也是完全可以清除的。教育者应当有一颗博爱之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时刻想着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因学生一时落后而嫌弃放弃,也不因学生一时过错而伤害他们自尊心,要对其倾心帮教。毕竟学生是留意老师一言一行的,尤其是“问题学生”。在所有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著名的“罗森塔尔
效应”就可以证明这一点。196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学校6个年级18个班中,随意选出一批学生,并告诉老师这批学生是所有学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8个月后,这些学生(其中包括“问题学生”)各方面都进步较快、情绪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感情深厚。显然,“问题学生”的进步或者说问题的相对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希望、热情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尤其是那些名单上曾经常受教师白眼的“问题学生”更是倍受鼓舞。这种积极的态度无疑是促使学生发生变化的最原始、最有效的内动力。
二、教育学生要转变观念,对学生都一视同仁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学习成绩差就是差生,我们往往以分数划线而决定亲疏,以成绩取人而厚此薄彼。我们常常把转化点确定在学生这一方面,由于潜意识不自觉的主观因素,教师对优秀学生常常“给面子”态度宽容,要求肯切;而对于差生,批评往往是严厉的,要求苛刻。其实这样做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坚持要用爱心去感化“问题学生”,用真情感染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从而打开“问题学生”的“心灵枷锁”,使他们也抬头挺胸,扬帆奋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就应该是:第一、消除对优生和差生教育行为上的差距。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
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要想转变思维定势就必须克服师道尊严、家长制作风,我以为必须要做到:一则要有童心,教育孩子要遵从教育规律和当代青少年心理特征及个体特点进行教育,避免想当然或按家长的心理和体验进行教育;二则要有耐心,放下教师的架子把孩子当朋友,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只有找到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三则要有热心,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善于研究和思考,在了解孩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产生的原因,“问题学生”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四则要有爱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关爱做基础,讲求方法和策略,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三、注意培育学生的成功体验
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教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工作的难点。“问题学生”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忽视情感的引导和交流,一味地单向灌输,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厌学、畏难等问题的出现。“问题学生”由于经常受到批评,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其优点往往被缺点掩盖了。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学孙膑赛马,不学伯乐相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其优点,实事求是地批评其错误,要保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