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准读写结合点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找准读写结合点,加强阅读与写作等教学环节的整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词句上锻炼精心品读文章的好词好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
教师应当利用换词式或增减式等语句品读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写法与意境,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难读的句子或重点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将生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在朗读中感悟,提升学习效率。
在认读生字的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扩词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在学习“盼望”这个词语时,教师鼓励学生用其他的词代替,如企盼、希望、渴望等;鼓励学生用“盼望”说一句话,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棉花姑娘的心情。
教师可以从图片或问题入手,让学生在思考与阅读中,将字词句的理解与阅读理解有机结合。
二、在重点段落中锻炼教材文章的情感内涵丰富且写作手法灵活,是学生写作的模板。
教师将阅读教学与仿写段落的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段落的内容,再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进行扩写,转化学生的阅读学习结果,让学生在写作中整合生活经验,从多角度阐述与表达这句话的内容,趁机了解学生对文章段落内容的理解程度。
如《枫树上的喜鹊》这篇文章,每段描写都很细致,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总结每个段落的内容,再引导学生挖掘段落的重点,如文章的第五段至第十三自然段的段落重点,是“我”细心观察到了喜鹊阿姨在教喜鹊弟弟唱歌、学拼音字母、做游戏、看日出。
学生了解段落内容后,可以想象段落讲述的画面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
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段落,围绕“我”想象喜鹊的活动进行扩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扩写段落,能够培养观察与想象能力,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三、在结尾处锻炼学生阅读文章,对文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后,教师让学生立足词句或段落、结尾等素材,展开扩写、改写、续写等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实现对文章写作技巧的迁移与思想情感的延伸,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正确把握读写结合的“点”
正确把握读写结合的“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核心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读和写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通过不断地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综合语文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地把握读写结合的“点”,成为了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知识点的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正确选择和设计知识点是实现“读写结合”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知识体系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等方面因素,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知识点,以达到读写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教授常见偏旁部首、字音字形等知识点,培养学生对字形的认识,逐渐提高学生的字音字形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拼音和阅读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读写训练、课堂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先读后写,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先读后写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读写训练,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阅读和写作都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课外阅读、写作课等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结合作品创作自己的文章,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定位与策略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定位和策略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定位指导包括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策略指导则主要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处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实现类比、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引导与评价的平衡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在引导和评价之间取得平衡。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
语用是指语言使用中的含义和交际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语用非常重要,它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也会影响我们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因此,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非常关键。
首先,读写结合是实现语用的关键之一。
我们通过阅读各种书籍、邮件、新闻等,了解不同环境下的语言使用方式,对语用的认识也会逐渐提高。
在写作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读者的语用水平和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容易理解。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情境下的语用差异,比如说在商务场合和家庭场合的语用差异,这对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下的交际非常有用。
其次,语用在阅读理解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需要根据语用特点去理解作者的语言意图。
比如,作者在使用口头语时,可能会借助语气、语调、停顿等手段来传递情感,这时候我们需要从语义之外去理解作者的意图。
这些非语义因素在阅读理解中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来逐渐擅长运用。
最后,落实“语用”需要我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有所提高。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不仅包含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还包括了语境、语气、语调等非语义方面。
在语用认知上,我们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交际。
综上所述,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语言交际中更加自信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
找准读写结合的有效结合点
找准读写结合的有效“结合点”——浅谈三年级语文上册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思考古人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力地证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点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语文课程标准》则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指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尽管说法不同,但无不证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的有效“结合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通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只有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写,有章有法的练,于无作文处有作文,才能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收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惊喜!如,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根据《课标》第二学段中关于阅读与习作“读懂段落,了解段落组成的方式”、“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等的相关要求,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的有效结合点?其策略有:1、仿写——拄着拐棍学走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这句话说明了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很好的蓝本。
三上语文教材《园地四》习作内容是写生活中的发现。
而第一单元《金色的草地》一课虽然全文介绍了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但第三自然段却主要介绍了“我”的发现,即草地会变色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的发现的,学生逐句细读后得出,本段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草地会变色,然后揭示了草地会变色的原因,从而写出了自己观察中的发现。
了解了课文的构段方式,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自己生活中的发现。
有的学生抓住学校文化长廊里的爬山虎写了一年中《“善变”的文化长廊》;有的学生观察早中晚小猫眼睛形状的不同变化写出了《猫眼的秘密》等等。
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写了海底的鱼,学生通过写法大迁移,写出了秋天的落叶不同的动态,写出了课间十分钟的热闹非凡;通过《盘古开天地》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学生学会了把事情的变化写清楚的表达方法;《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街市的热闹和形态各异的人,通过写法迁移学生写出了精彩的《赶集》,写出了课间游戏时同学们不同的笑脸……一篇篇文章,一个个训练点,从模仿到创新,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无拘无束地写,有章有法地练,贯穿了阅读与写作,反映出学生习作中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
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这就是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什么是训练点?即文本中的生动有趣处、补写空白处、整体升华处、描写动情处、思维创新处、优美词语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一、文本生动有趣处练笔文本中的精彩优美或形式规范的片段,是学生练笔的很好范例,教师可抓着时机进行练笔。
如:我在执教《秦兵马俑》一课中的第八段,“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的写法,生动有趣,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于是我设计让学生描写考试时同学们各异的神态。
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同学们答题时的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好像在思考这道题怎么解答;有的抓耳挠腮,好像在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有的左顾右盼,好像准备在偷看别人的答案;有的不停地转动着钢笔,好像已经写完,在打发剩余的时间……每个孩子的亲身体验,让描写和想象结合,真是妙语连珠。
二、文本补写空白处练笔补写文中的空白处即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突破点、情节高潮点等进行补白。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突破文本的重难点,让学生更深地挖掘父亲的了不起,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在38小时内为救助儿子所做的一切。
有同学这样写道:父亲不断地搬掉身边的碎砖烂瓦、不停地挖掘厚厚的废墟,当他挖到25小时时,他拿钳子正在剪几根钢筋,不料又有几次余震发生,他险些被瓦砾砸伤,但他始终坚信,他的儿子还活着,正等他来救助……学生笔下流泻出了一位真正永不言败的了不起的父亲,学生在写的同时,也感悟出了父亲的伟大!三、文本整体升华处练笔我在执教《桥》一课时,为进行一步深化本单元的主题“泪光中的感动”,我在结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点:假如这位老汉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寻找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点
综合2013·2语文·课改纵横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读写训练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发挥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与探讨。
在教学中,我们要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让读与写比翼齐飞,实现让学生善读、巧说、乐写的目标。
一、以课文为范例,寻找读写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拓展读写结合的训练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语言文字之精妙。
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
材料是阅读感知的对象,小学语文课本是很好的阅读材料,里面的一篇篇语言优美、故事动人的文章是非常好的教育素材,它会将学生带入思想的殿堂。
我们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摸清作者的思路,通过活跃的思想,保证良好的记忆,触发创造性思维,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课文意义的联系,与作者寄寓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令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中,我们要让写的训练及时挤入课堂。
如学习《云雀的心愿》时,我们可以设计写作训练:“听了你们的朗读,看到你们每个人的表情都那样凝重,老师的心情也很沉重。
面对正在迅速消失的森林,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给人类听。
你们将如何去做?请写下来。
”学生写道:“人们呀,爱护森林吧,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不爱护森林,明天我们将无处安身。
人类的贪欲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滴眼泪,让我们一起植树造林吧!”教师及时总结:“是呀,有了森林,我们就有了快乐安定的生活;没有了森林,我们的周边将会是黄沙飞舞的沙漠,泛滥成灾的洪水。
同学们,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要像小云雀一样植树造林,让沙漠变成绿洲。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用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语言的使用,即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
为了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要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明确“语用”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用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规范和规律,涉及到语言的交际功能、交际目的、语境等方面。
语用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了解语言的使用规范,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语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如果只关注语言的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使用规范和交际功能,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很难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要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语言使用规范和语境的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使用规范和语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模仿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使用规范和交际功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使用规范和含义。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信息处理能力。
语言的使用不仅涉及到语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信息处理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大量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信息,培养他们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规范和语境,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的运用方式对于信息的传达和理解非常重要。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
在语用学的理论框架下,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特征的交际工具。
语用的理解和运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言学习中,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学习点,才能更好地落实“语用”的理念。
要在读写中找准语用的重要性。
在语言学习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获取信息的途径,写是表达信息的途径。
在读写中要有意识地去关注语言的使用方式,找准语用的重要性。
在阅读中要注意文本的语境和作者的用词选择,分析语言的用法和表达意图,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用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
在写作中,也要考虑读者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语用的理念。
要在读写中找准语用的具体学习点。
在语言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去寻找语用的具体学习点,在阅读训练中,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语篇结构、理解语境和推断作者意图等能力。
在写作训练中,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表达清晰、表达准确和表达得体等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用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
要在读写中找准语用的实际应用。
在语言学习中,要注重语用的实际应用能力,在阅读中要注重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去,比如能够阅读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新闻报道、广告宣传、文学作品等,能够理解并分析作者的用词选择和表达意图。
在写作中,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和交际,比如能够写出符合语境和目的的文章,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语用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去。
在语言学习中,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学习点,才能更好地落实“语用”的理念。
要在读写中找准语用的重要性,找准语用的具体学习点,找准语用的实际应用,找准语用的促进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的交际需求。
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
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一、教师要具有“读写结合〞的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要任务是要具备“读写结合〞“怎样写〞的问题。
只有做到这点,学生才会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感受文字的魅力,乐于享受语文课堂。
二、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读与写要完成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到达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首先要从课文的仿写做起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根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根底,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根底。
如我教学完整的写作模式。
最后再让同学们联系实际,思考打算写的同学,然后让他们自己列出提纲,并让同桌之间相互修改,这一效果甚好。
2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中游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定的。
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感情,习作中才可能会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
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
〞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感情,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
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感情,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裁,独树一帜。
如我教(小儿垂钓)一词时,针对这首词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描写到的景物及色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还会有怎样的景色,然后把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动静结合。
时值春节,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再加上平常的累积,很快,一篇篇如诗般的美景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想象,不仅开展了言语,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也检测到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情况。
三、做到及时地评讲读写结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写了,还差得很多。
要想真正提高效率,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还要注重及时评讲。
作文起步——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网”、“捕鱼”的方法,即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阅读的方法,这 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鼓 励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质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 在预习中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自主解决“字、词、句”的意思, 形成预习笔记,每节课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交流预习中的收获, 讨论质疑。
一、仿照课文精彩句子和格式,联系实际练说写 教材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让学生“依葫芦画 瓢”写话,或变换句式进行说写,或拓宽句子的内涵、外延说写。 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 训练中,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 “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 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 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 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 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 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 其妙处,再进行仿写。如教学长春版三年级《秋天来了》,这 首小诗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画面优美,琅琅上口具有可读性, 学习时善于激励学生用各种形式读,边读边想像画面,熟读成 诵。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表达顺序,能够将课 上学习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应用到日常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 中去,学会用诗意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诗意的语言表达生活。 教学时引导学生用类似的结构尝试写一写:春天来了、夏天来 了、冬天来了,也可以仿照课后练习的结构写一写四季的色彩。 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 这句的写作方法,以《秋天的味道》、《秋天的声音》》等为 题仿写一首小诗。有学生这样写到:“秋天来到菜园里,粉红 染给柿子,青绿泼向冬瓜,火红送给辣椒,金黄洒向玉米。”
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
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如何找准课堂训练点落实读写结合罗京一小;;吴梦寐现在我执教五年级的语文,面对作文,老师们时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孩子们也是无从下手。
其实,作文教学不能只是针对一次作文进行教学,而要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挖掘读写结合点,才能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有效提高,这就让我想到了当今盛行的“语用课堂”。
我们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就语用课堂训练点——读写结合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从词语跟句子,挖掘读写结合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读,这种品读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增减式、换词式等。
如:我在执教《雷雨》时,我觉得“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句话中的“垂”字用得好,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用换词式,体会“垂”字的巧妙之处。
我是这样设计的:“垂”字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吗,比如说“掉、摔”,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就用“垂”了?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垂”字能体现出雷雨前蜘蛛害怕、恐怖的心理。
因此。
这个“垂”字用得十分准确。
又如,在执教《爬天都峰》时,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个“挂”字用的十分准确,我就让学生找关键词,从这个关键词可以读出天都峰怎样的特点?最先有的孩子找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找到了“挂”字,我让孩子们把这个字去掉或者换个字,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经过老师的点拨,孩子们的品读,最终孩子们体会到了“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高、险”的特点体现了出来。
再如,我在执教《槐乡的孩子》时,在第三自然描写天热得句子“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找准读写联动的切入点
找准读写联动的切入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读写联动的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那么如何找准读写联动的切入点,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阅读为写作提供原材料,对写作的启发和影响巨大。
2. 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3. 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思考,对于理解阅读材料有很大的帮助。
4. 阅读和写作都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可以相互促进,互补发展。
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准读写联动的切入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现状,是找准读写联动的切入点非常关键的一步。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和策略。
1. 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阅读任务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2. 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
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写作任务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 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阅读和写作的关键,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语言习惯,有助于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三、结合学科和社会实践,找准读写联动的切入点找准读写联动的切入点,需要结合学科和社会实践来进行。
1. 结合学科。
阅读和写作是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找准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是教学中找准读写联动切入点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中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和“高中语文考试命题规律”,来指导教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结合社会实践。
优秀的写作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支持和影响,通过结合社会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找准读写结合点,促进低年级语文教学
找准读写结合点,促动低年级语文教学人教出版社小学语文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增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增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把两种水平结合起来呢?其实这两种水平存有着对应关系,是吸收与释放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以阅读水平为基础,挖掘教材,巧设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是完全开放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写的内容。
所选课文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富有现代气息,体裁多样,有儿歌、故事、童话、韵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学生喜爱。
在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写作技巧,文笔文风各方面都堪为后学典范。
孩子们能够从这些文章中吸取思想的营养,为以后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材中生成问题是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1、结合教材,把握特点仿写。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
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水平特强,我们可用这个特点通过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对学生实行有效的读写训练,如第二册课文《柳树醒了》这首儿歌,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柳树在春雷、春雨、春风等的呼唤中苏醒过来的状态,语言充满童趣,形式活泼,适于让学生仿写。
在学生熟读成诵时,我让他们依照课文写诗句:(1)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2)春天,,。
学生很有兴趣,马上动起笔来,很快就完成了。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有雷同之处,但也发现很多自己的感受和创造,这难道不令人欣喜吗?2、补充情节,填写空白在教材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文章,因为作者处于表达的需要,对某些情节,未作具体描述,仅仅一笔带过,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白,则是对学生实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把“猴子观海”等四块奇石描写得具体,突出“有趣”。
而“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三块奇石则一笔带过,形成空白,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名字,发挥想像力,把这块奇石也描写得具体,然后再扩大范围,要求学生改写课文。
读写结合的三个切入点-精品文档
读写结合的三个切入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适时进行一些读写训练,能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那么,怎样才能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领悟课文写法进行读写结合选入教材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感悟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同时,捕捉并内化其写作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除了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更重要的是学习本课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笔者让学生找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四个句子,理出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接着,给这四个句子加上文章的首尾段,让学生朗读后质疑:游览的文章就这样写,行不行?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要写得生动,光光写清楚游览的顺序是不够的,还要把景物描写具体。
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长廊”这段为例,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
首先,让学生轻读并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给你印象特别深的句子标出来多读几遍。
其次,通过交流指导“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几句,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了长廊“长、美”的印象。
接着,采用以下的引读让学生明白作者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作者先整体看――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再抬头看廊内――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找准读写结合的点
找准读写结合的点文︳戈志军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不少老师身陷烦琐的内容分析上,忽视和淡化读写结合,导致学生学了很多好范文,但作文能力不见长进。
这种“读”与“写”脱离的教学,既不利于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也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怎样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呢?一、扣住好词佳句在阅读教学中,要扣住好词佳句进行精心品味,让学生读通读透,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领会意图,悟出写法,进而学会运用,不断丰富、积累词句及修辞方法。
如教学《火烧云》中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句时,不能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又多又快,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语句生动优美。
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句后,再提出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景物吗?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二、扣住典型段落课文中有很多段落是非常富有特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充分体会,为我所用。
如《鸟的天堂》一文,对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是静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无限喜爱之情。
第二次,由静转为动,作者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的动作等方面,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深切地体会到鸟的天堂鸟真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
学习这一段时,不能只理解内容,更要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比如采用动静结合、场面描写的“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同学们上下课的情况。
三、扣住文章整体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按一定的思路组织起来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要想真正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写作意图,必须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可以说,准确把握了一篇文章的思路,也就把握了一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区域。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
找准读写结合点落实“语用”语用是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
语用学是以语言在交际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学科,其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使用规律和语言行为的功能。
在语用学的研究中,关于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以及语言行为的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要想达到良好的语用效果,就需要在语言的使用中找准读写结合点,将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语用。
我们需要明确读写结合在语用中的作用。
读写结合是指通过阅读和书写来强化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词汇量;通过书写,我们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从而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读写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语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准读写结合点,将语用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学习到很多语法知识和词汇,但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需要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这就需要我们找准读写结合点,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相结合起来。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规律,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书写来实践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写作文、日记等。
这样一来,读写结合就成为了语用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帮助我们更好地落实语用理论。
要做好读写结合的工作,还需要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在学习语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和书写训练,有步骤地提高语用能力。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制定阅读书目和书写内容,有计划地开展语用学习。
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阅读材料,多读多思多写,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提高语用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实际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知识,在书写中实践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高文化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找准读写结合点
阎红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很重视读写结合,但是找准读写结合点很重要。
教学中读写结合点其实还是很多的。
我们可以从仿写、续写、补写和写感悟等方面进行着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文章精彩的语句、段落,在写法上值得称道之处,熟读成诵,欣赏借鉴,然后再引导学生仿照练笔。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文的垂范作用在仿写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例如《多彩的夏天》一课,结构清晰,每个自然段都写出了夏天的一个特点,并且用一个中心句引起下文。
在掌握了课文的构段方式后,我让学生选择一个季节仿写,学生的习作变得条理清晰,特点鲜明。
《秋天的图画》一文中的一个优美的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句中用了表示颜色的词;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3、使用了恰当的动词。
接着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这种写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然后出示一组秋天的图画,让学生学习上面的写法,创作句子。
学生兴趣盎然,所写的句子充满了童趣,如“石榴露出红色的宝石,茄子挂着弯弯的月亮,蝴蝶花飞出了紫色的翅膀,枫树扇着火红的扇子。
秋天真美呀!”由此可见,教材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充分发挥这些精彩语句、段落的作用,让孩子进行仿写。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这条小鱼在乎》一课,结尾写小男孩不停地拾起小鱼扔回大海,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一幕的中年男人会怎么想,海滩上的其他游客会怎么做,小鱼儿得救了,它们被送回了美丽的大海之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
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设想,在续写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珍贵和关爱生命的美好品质。
结合课文结尾续写让学生化身为“小编剧”“小导演”,决定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会极大程度引发孩子们的表达创作欲望,是习作训练的良好契机。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中常出现的艺术空白让学生补写,这样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即使同一个“空白”,学生笔下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结局,至于哪个更为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原文为依据,进行比较、揣摩体会一番,这样无疑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有帮助。
每一篇课文都有触动心灵的动情点,如果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是习作训练的绝佳时机,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