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诗四首》

合集下载

第30课《诗四首》课文简介

第30课《诗四首》课文简介

第30课《诗四首》课文简介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颈联: 月下飞天(fēitiān)
第三十八页,共61页。
中间四句对仗,描写景物,描绘长江 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 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 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 镜;朝云簇生,云层里出现海市蜃楼奇观。 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既反映出年 轻的李白初离蜀地寻求(xúnqiú)理想的志 向与热情,又充溢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依 恋与挚爱。
• 先生”
自称“五柳
• 先生”
世称“靖节
第四页,共61页。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
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bu
de)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
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
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
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
节先生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
第二十四页,共61页。
品味(pǐnwèi)大 漠 孤 烟 直
佳句:
长河落日圆
构图(gòu近 长tú河处)奔烽美流烟:、远—处—夕空阳间、阔大大漠无边、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sè黄 水c沙闪ǎi漫闪)漫美、:夕—辉—橘鲜红明、优白烟美一缕、河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第一页,共61页。
归 陶园
渊田
明居
第二页,共61页。
陶渊明:一名潜 ,字元亮 。 东晋(DōngJìn)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人 开创(kāichuàng) (shīrén)” 田园诗一体
隐逸诗人
(shīrén)
私谥
赏 菊
靖节先生 自号

人教版 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ppt课件

人教版 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ppt课件

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 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 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 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 ‘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 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 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 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 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 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 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荒秽(huì ):杂草丛生。带月:顶着 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 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思想内容:
《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 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 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 和抑郁。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 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 轼东坡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 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 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 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 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 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 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 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 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 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 响。

精品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ppt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ppt精品课件

(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
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 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 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楼上悬挂的酒旗 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我登上曾被吴国和蜀国瓜分的地方,在沉沉暮 霭中,徘徊在湖光山色之间。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我不远万里来此游览,眺望远方,三年来漂泊 多难,现在登临此楼更是惹恨添愁。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家国之恨,身世之愁,使自己生出了满头白发, 我在此凭栏吊古,眼前山河破碎,怎不悲从中 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说说这一句诗的含义,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 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 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赏析。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 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 的小舟。
《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
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
景色,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 依恋之情。
1.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 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八年级上册30诗四首优秀课件

八年级上册30诗四首优秀课件

《使至塞上》的朗读
整体感知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 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 西副大使崔希逸。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 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律诗、绝句小知识
律诗——包括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律。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计四十字。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计五十六个 字。 绝句——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 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五言绝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字。 七言绝句: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八个 字。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的情景。
译 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雁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课文讲解
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 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 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 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 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 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 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 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加入了守边高级将帅的 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 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 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 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

思考题: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01
02
03
04
通过学习《归园田居》,我们 可以更加关注自然与环境保护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归园田居》,我们 可以更加关注自然与环境保护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通过学习《归园田居》,我们 可以更加关注自然与环境保护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代表作品欣赏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 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诗歌气 势磅礴,意境
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 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 忧国忧民之情。诗歌语言凝练,感情 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02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 首》课件

CONTENCT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究 • 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剖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分享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唐代诗歌的繁荣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诗歌创作达 到了巅峰,出现了众多的优秀诗人和作品。
音韵、节奏和韵律美感呈现
音韵
《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 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运用轻柔的音韵,营造出 一种宁静、淡然的离别氛围。
节奏
《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 寥的雨巷”通过重复“悠长”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诗中的孤独、苦闷情绪也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个 性特点。

八上语文(人教版)30诗四首同步解析与测评分析

八上语文(人教版)30诗四首同步解析与测评分析

• 正确答案:
•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 送别》《登岳阳楼(其一)》生字的注音 • 平时没记忆 • 本题目4个小题,4个字的注音。第(1)题, 千万别读成cháng;第(2)题,qí ;第(3)题, 千万别读成yān。第(4)题,千万别读成 shēng或 jīn
第一2题
• 考点分析: • 失误分析: • 解题思路:
• 登岳阳楼①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 • 帘旌②不动夕阳迟③。 登临吴蜀横分地④, • 徙倚⑤湖山欲暮时。 • 万里来游还望远, • 三年多难⑥更凭危⑦。 白头吊古风霜里, • 老木苍波无限悲。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 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 绪? 登楼凭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 青苍中 隐含无限的伤悲

• • •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通“墙”):高 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 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 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 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 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 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 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 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 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 • 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 “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 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使至塞上》一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边塞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到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路边飘飞的蓬草,风一吹即过了汉地的边塞;天空中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茫茫无际的沙漠里,挺立着一柱狼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的落日正圆。

这是诗人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孤烟”写出烽火台的狼烟格外醒目;“直”突出了狼烟的劲拔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诗句描写了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象之中。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好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第30课《诗四首》

第30课《诗四首》

第30课《诗四首》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第30课《诗四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设想
 1、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0课《诗四首》教案

30课《诗四首》教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查阅资料,明白诗作者当时的处境,为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打基础。

二、教学课题:30课《诗四首》教案。

三、教材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友、欢夜饮,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本诗为其三乐农事,包含了诗人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亲近自然的那种欣悦,以及远离污浊现实的决心。

世人在南山下种豆,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

从表面看,写的是劳作之乐,但其内涵,是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

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朗读背诵前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利用百度搜索和多媒体,查阅资料,增长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诵读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把握节奏,感知意境,实现心灵的探求,激发学生读诗、品诗的兴趣。

3、降级处理法,理解品评诗歌五、教学过程:(一)、巩固理解,解释引读。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字----------,一名-----------,字----------,谥号--------------别号-----------,---------﹙朝﹚伟大诗人,少时颇有壮志,博学善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八上六单元30首诗四首

八上六单元30首诗四首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课题:诗四首(主备:复备:)【课标分析】【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6.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7.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

《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登岳阳楼》表达了陈与义从登岳阳楼中流露出的家国之恨。

2、教学重点:(1)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涵。

3、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学情分析】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古诗,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学生对于诗人白居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通过自己阅读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对于诗歌的画面描绘也有一定的写作经验。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写作脉络,感知诗意,初步感悟诗情。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30课《诗四首》ppt课件1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30课《诗四首》ppt课件1

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是白昼眺望所见,
景色,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
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5.文言知识梳理
(1)一词多义
道狭草木长(读作zhǎnɡ, 动词,生长) 长长河落日圆(读作chánɡ, 形容词,与“短”相对, “长河”指的是黄河)
(2)古今异义 衣沾不足 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 但 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 . 仍怜 故乡水(古义:爱;今义:可怜。)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译文】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
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感悟】每当登高望远,心境就无比振奋,仿佛那些山川皆在 我胸怀!每当临海畅想,思绪就无比激昂,好似文思如海翻腾, 将要满溢!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 发。写诗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才会有感人的力量。
4.重点聚焦 师:诗歌的特色之一就是画面感极强,本课中的四首诗哪些诗
句有画面感?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绘了一幅早出晚归的辛 苦劳作图,早晨身披星光,去清除豆田里的“荒秽”,也是清除
心中的杂念。晚上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
这辛苦的劳作使诗人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生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西北高原上的一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诗通常被称“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
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 C )的雄 奇壮观,有( B )的风雪酷寒,有( A )的慷慨悲壮,有( D )的惆怅
无奈……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诗四首》(共83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诗四首》(共83张PPT)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 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 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 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 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3.孤烟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 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燧烟燃狼粪,取 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 4.长河:指黄河。
5.“萧关”二句:写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 得知首将(护都)正在前线。萧关,在今宁夏回 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jì ),骑马的侦察 兵。护都,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 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 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 圆的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逢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 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注释:
1.“单车”二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 。单车,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 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 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 称属国。 2.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大沙漠 遇到 黄河 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说前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笔力苍劲 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暗写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长河:沙漠中特有的景象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 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 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 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 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 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 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主题: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眷恋、思念之情。
拓展 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30课诗四首

第30课诗四首

第(一)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二)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 又适情任性 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 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 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 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 安宁、美好的生活的 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 《归田园 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 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a .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 是什么?c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由背诵。

检查背诵 研读与赏析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 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a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 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 情) .b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 己喜欢的理由。

齐背课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 .全诗 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 劳作的 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在污浊的现实世 界中失去自我。

C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 了向往已久的田园。

来到南山脚下,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 苗稀。

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 上,夕露沾湿了衣衫, 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 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 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

语言“自然、通俗”。

《使至塞上》 导入新课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授课时间 ____ 课时 星期教学课题 诗四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环节学教师活动程学生活动一、导入 二、研读课 文a .诗人如 终于来到 种下了豆 豆来就扛着锄头去除 回家的路 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b. “衣 王维教学方法以应付战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第30课《诗四首》Ⅰ. 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晨兴理荒秽.(kuì),带月荷.(hè)锄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拄.(zhǔ)杖无时夜叩门。

D征蓬.(pēng)出汉塞,箫.(xiāo)鼓追随春社近。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带月荷.锄归(扛着)B晨兴理荒秽..(污秽的垃圾)C但使愿无违.(违背)D仍怜.故乡水(爱)3、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道狭草木长,西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C月下飞天境,云生接海楼。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按课文填出上句或下句⑴衣沾不足惜,—————。

⑵————,都护在燕然。

⑶山随平野尽,————。

⑷————,衣冠简朴古风存。

5、根据课文原句填空⑴《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⑵《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⑶《游山西村》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

⑷《归园田居》中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6、把下列相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归园田居》唐李白《使至塞上》南宋王维《渡荆门送别》唐陶渊明《游山西村》晋陆游7、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诗人虽不善于种田,但是仍早出晚归,不辞辛劳耕作的形象。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现了作者即将到达西北边塞的欣喜之情。

C“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一联描绘了两幅美丽的画面:一幅水中映月图,一幅天边云霞图,让人感受到江上的美景。

D“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一联表现诗人对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恋恋不舍的心情。

8、“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描绘了江上的美景。

请你展开联想,将它扩展成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Ⅱ. 课内精段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解释加点的词。

⑴使.至塞上————⑵征蓬..出汉塞————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地名的一项是()A属国..逢候骑D都护在燕然....过居延B属国过居延..C萧关3、“征蓬出汉塞”一词用了比喻修辞,有什么作用?————————————————————————————————————4、“大漠孤烟直”中的“烟”字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儿?简洁地说一说。

——————————————————————————————————(二)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2、本诗题目为“渡荆门送别”,联系全诗看,你认为“送别”的双方是谁?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诗句。

⑴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⑶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4、“月下飞天镜”描写了————时间的———图;“云生接海楼”描写了———时间的————图。

5、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三)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解释加点的词⑴莫笑农家腊酒浑.——————⑵从今若许闲乘.月——————2、全诗紧扣一个“”字,按————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一句中的“莫笑”一词道出了诗人——————————。

5、描写山西村古老的乡土风俗的诗句是————————————————,表达了诗人对————————————————。

6、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

如本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再摘录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如:————————————————————————————————————————————————————————————————Ⅲ. 拓展阅读:比较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饮酒》中应填入的诗句是——————。

2、《饮酒》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联,你认为诗人从自然景物中悟到了什么“真意”?————————————————————————————————————————————————————3、《过故人庄》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4、这两首诗描述的内容,其侧重点有何不同?——————————————————————————————————————————————————————————————————5、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不同处:————————————————————————————6、你喜欢田园风光吗?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田园风光,最好写成一首短诗。

————————————————————(二)对比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杜甫的《旅夜抒怀》,回答下列问题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宿建德江》属于近体诗中的————,《旅夜抒怀》属于近体诗中的————。

2、两首诗中分别以——————————和————————告诉读者二人都是在客船上观赏夜景。

(摘引原句回答)3、“日暮客愁新”一句抒写了诗人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是激愤的反语,抒发了诗人——————————————————。

4、两首诗都成功地描写了江中夜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你更喜欢哪一联?为什么?————————————————————————————————————————————————————————————————————————————————————————5、对《旅夜抒怀》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目为“旅夜抒怀”,诗的前半部分写“旅夜”,写景;后半部分“抒怀”,抒发了诗人心中的不平。

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书写诗人自己的身世处境,为自己因文章写得好而出名觉得很自豪,连官都不要做了。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联,诗人以漂泊于茫茫天际间栖无定所的沙鸥自比,天地之大,竟容不得诗人一身,到处流离,抒发了内心的激愤。

D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形象多姿,意境开阔。

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四)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首联点明了诗作的时间在————,地点为——————。

2、你认为诗中最能体现出意境宁静淳美的诗句是哪两句?展开联想与想像,描写出这两句展现的画面。

————————————————————————————————————————————————3、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尾联仅仅表现了诗人对眼前秋景的喜爱之情吗?还有什么深意?——————————————————————————————————5、通过这首诗和你平时的积累,你能体会出王维的诗作有什么特点?————————————-Ⅳ. 写作训练:文题:透过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你对古人了解多少?你想与杜甫、李白们面对面地交流吗?你想走进他们的心灵吗?你渴望与他们一同分享快乐或忧伤吗?请你跨越时空,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与古人沟通、交流、分享,以“与古人沟通、交流、分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应用1、C(A项“秽”应读huì;B项“燕”应读yān;D项“蓬”应读péng。

故选C)2、B(“荒秽”指野草)3、D(A项中“西”应为“夕”;B项中“燕”应为“雁”;C项中“境”应为“镜”,“接”应为“结”,故选D)4、⑴但使愿无违;⑵萧关逢候骑;⑶江入大荒流;⑷箫鼓追随春社近。

5、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⑵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⑷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归园田居》——晋——陶渊明;《使至塞上》——唐——王维;《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7、B(此联以“征蓬”、“归雁”自喻,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后幽微难言的内心感受,毫无欣喜可言)8、略。

(提示:不要写成对诗句的翻译。

要合理大胆地想象,对诗句的描写进行再加工,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美景。

)课内精段赏读(一)1、⑴出使;⑵飘飞的蓬草。

2、A(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故“属国”不是地名。

)3、“征蓬”指飘飞的蓬草,作者以此自比,写出了自己的飘零之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幽微难言的心情。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认为是烽烟,因为边塞之地,战事频繁,随处可见烽烟,这样写更能体现边塞的特征。

)5、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那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