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30课《诗四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课后问题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 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按照自己的 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 中失去自我。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使至塞上》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 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 是山水田园诗派 的代表人物。
读好音节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白头”、“吊古”、“老木”、“沧波” 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 慨收束全篇。
谢 指
谢 导
陈与义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 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 歌创作可以靖康之变为界线,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著有《 简斋集》。
陈与义身处两宋之交这样一个国事 多艰、时局动荡的时代。该诗写于“靖 康之变”的第三年。此时诗人正处于南 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的苦涩生 活中。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 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 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 的一首。
3、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妙在何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 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说“故乡水”对自己怀 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 “万里送行舟”。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比直 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 味和情趣。
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 写登临的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 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 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夕阳迟” 由近及远的视角,暮色苍茫,写出楼上冷 清闲寂的环境。 “吴蜀横分地”,流露出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以行动,“欲暮”以时间暗示自己怅 惘、沉重的心情。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 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 臣心中的愤懑。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 线呢!
探
究
1、找出本诗的对偶句,写 景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 排 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 绘,
大漠孤烟直
长 河 落 日 圆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归园田居是古体诗, 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 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1、读出节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注
释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 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读准节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理解句意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叙事)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 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 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景、想象、 比喻)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 分别。(抒情、拟人)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 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 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 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 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 间感和流动感。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飞”“结” 是用拟人化手法,写出江水的平静和江岸辽阔、 天空高远的画面,生动而优美、令人神往。
探
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 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 言的内心情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 绘,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情 绪。
别渡 荆 门 送
李 白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伟大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 成纪。人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 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 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 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 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 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 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 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 雨,诗成泣鬼神。”
4、
释
义
豆田里长满了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
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
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
6、试
题
)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 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 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 好收成。
试
题
)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 “随” 字写出了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的样子,给人们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气势磅礴,形象生动。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 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 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 的荒原,滚滚东流。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仲恺区沥林塘角学校
杨士林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寻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 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 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 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 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 到家园,从事耕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理解诗意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 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 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 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 一轮圆圆的落日。
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5、 探 究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 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探
究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 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 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眼”------“悲”
朗读: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 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 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 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 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 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收束全篇。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美:
——层次丰富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色彩美: 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这句话诗中有画。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一“征”一“归” ,一“出” 一“入”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 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自喻, 暗示自己在朝廷受到排挤,仕途不 顺的苦闷心情。以“雁”自喻,抒 发了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 感复杂。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 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 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 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