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_房地产论文.doc

合集下载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价值 ,作为 对动产 和不 动产 区分 的标 准 ,即动产 是能 够 自行移 动或 的审批 也 不同 于行政 许 可 ,其 本 身并 没 有创设 不 动产 物权 ,而仅仅 用 外力移 动而不 改变其 性质 和价值 的有 体物 ; 动产是 不能 自行移 是 被动地 认可物 权或证 明物 权 的存在 ,是为 私权服务 的 。 而不
1 . 申请 。对 于不 动产 登 记 ,除 法律有 特 别规 定外 ,登记 的 登记
常秩序 ,具有 非 常重要 的意义 。实施 不久 的 《 物权 法 》规定 了物权 发 动权在 于 当事人 而不 在于 国家 ,而申请 的 内容也 多由 当事人 自己 变 动公 示公信 的基 本原则 ,也对 不动 产登 记 制度作 了较为详 细 的规 决 定 ,如 当事人 可 以决 定 进行 抵 押登记 、异议 登记 或其他 类型 的登
二 、物权 变 动公示原则 对不 动产 登记 的要 求

法律 上可 以理解为 : 申请人 的 申请 对 不动 产 的所 有权 进行 登记 ,或 经 者是 对不动 产在 交易过 程 中 的变动 进行 登记 。广义 上 的不动 产登 记
( ) 同的物权 变动 模式 对不 动产登 记公信力 的要求 一 不
动 ,也 不能 用外力 移动 ,否 则就 会改 变其 性 质或 减损其 价 值 的有体 3登 记事 实 。首先 ,登记 事 实产 生私 法 意义 上 的效果 。登记 是 . 物 。最 高人 民法 院关于 贯彻 执行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 民法通 则 》 干 对 不动 产权 利变更 状 态较 真 实 的反 映 ,相 对人 及利 害关 系人均 可查 若 问题 的意见 ( 行) l6 规定 : 土地 、附着 于 土 地 的建筑 物及 其 阅 登记簿 册 ,并且 任 何人 均可 相信 登 记事 项且 为交 易 。简 言之 ,登 试 第 8条 “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动产的交易增多,不动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制度的与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需要进行立法与法规的修订。

目前,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依据的是不动产登记法,但很多规定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需求。

政府应加强对不动产登记法的修订,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登记制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效率和公正性。

此外,还需要制定更多的相关配套法规,以完善和细化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各个方面,确保其有效实施。

其次,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建设与改进也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各地登记机构的标准不一,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设备落后,导致登记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且易出现腐败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登记机构的投入,加强对机构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登记的准确性、速度和效率,同时加强监管,遏制腐败行为,确保登记制度的公正与透明。

此外,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推动不动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前,不动产市场存在着乱象,例如买卖合同造假、价格虚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开发商、中介机构的监管。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多渠道的供应,推动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等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通过立法、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市场监管等多方面的措施,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与完善,确保登记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时效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 物权法 重要 的组 成部分 ,没有 健全 的不动产登 记制度 , 就没有完 善的物权法律 制度 。 进行 了总体上 的规定 ,但 对不动产登 记 的相关 制度及
( ) 三 不动 产登 记 机 关不 统 一
目前 不动 产 物权登记 机关 是 “ 多头执 政 ”其 根据 , 由不动 产所在地 的登记机构办 理。”根据不 同登记类
பைடு நூலகம்关键词 : 动产 不
中图分类号 : 9 2 D 2
文献标识码 : A
d i 03 6/i n10 — 9 22 1.41 o: . 9js . 9 6 2 .0 0 . 1 9 .s 0 0 8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0 0 — 1 0 10 — 9 2 2 1 )4 5 — 3
不动产统一登记 的范围 、 登记 机关 和登 记办法 由法律 、 区一级办理 , 结果导致 市区争夺登记业务 , 出现许多重 行政法规规定 ,但 至今 我 国尚未就不动 产登记制度 专 复登记 的现象。 门制定法律 。实际操作 中 , 只能依 据《 土地管理法》 《 、农
( ) 四 登记 机关收 费标准不尽合理
21 00年 9月 第 l 第 4期 2卷
家赔偿法来实现赔偿责任 ,还是通 过建立一套新的合 点。结合我 国国情 , 如果 由法 院进行登记 , 然会增加 必 理的追究机制?这些 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立法 明确 。 二、 对我国不动产登记 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司法机关 的负担 。如果 出现登记错误 , 又由法 院进行纠
以外 的土地权 利 , 包括抵 押权 、 承租 权 以及 法律 、 政 他人造成损害的 , 行 登记机构应 当承担赔偿 责任 。登记机
法规规定需要登 记的其他 土地权利 。” 城市房屋 权 构赔 偿后 , 而《 可以 向造成登记错 误的人追偿 。” 但对 于具 属登记管理办法 》 则将他项 权利 限定 为“ 由房屋所 有权 体如何赔偿 以及 由谁承担费用并 没有 做出规定 。登 记 产生的抵押权 、 典权等权利 ” 。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摘要:《物权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由于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不动产法最基本的制度,所以它肯定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文章分析了《物权法》中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指出了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创新之处,也同时指出这个制度的缺点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与改进措施来完善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标签:我国不动产登记完善经过14年的酝酿、8次提交审议的《物权法》终于在全国“两会”上平息了围绕物权法的诸多争论。

在这部法律中,确立了不动产登记制度。

本文对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问题阐述相关看法。

一、现行《物权法》中,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创新物权法律制度一直以来处于混乱局面,这些制度是由大陆地区各地以及各级政府部门自行规定的。

《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并统一了物权制度,规范了物权的取得和利用,保护了各个主体权利和交易安全。

其中,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也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乃至构建了和谐社会。

此部法律的亮点有以下方面:(一)物权法首次确立不动产公示制度不动产公示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取得和变动的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这是在原来的法律规定中缺漏的物权制度,现行《物权法》对这一制度进行明确规定。

(二)物权法规定了登记机构的职责物权法不仅规定了登记机构的职责,而且限制了登记机构滥用权利的行为。

当登记出现错误时,登记机构要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3、21、22条对此进行了规定。

(三)物权法增加了登记的类型物权法增加了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和预告登记在内的登记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9、20条对此进行了规定。

此外,物权法规定了四种情形之下不用公示也可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这四种情形是法律文书生效时、征收没收决定书生效时、继承或受遗赠开始时、合法建造或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成就时。

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完善作者:宋玉希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4年第10期我国不动产登记事业制度已经步入有法可依的历史阶段,较改革开放以前有了长足地进步,但不可否认,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一、不动产物权登记立法不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立法主要集中在土地和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之中,此外《民法通则》、《担保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等也有所涉及。

由于各部法律之间衔接不紧密,加之各个职能部门在立法过程中强调本部利益,这就造成了各部法律之间在不动产物权登记问题上的规定相互交叉、冲突。

在我国法律规定的应登记的不动产权利方面,不动产实体权利的登记范围仅包括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抵押权。

而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土地租赁权、承包经营权、地上权、采矿权等诸多不动产实体权利却没有被列入登记范围,影响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我国不动产利用的宏观管理。

除了不动产实体权利登记以外,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不动产之上可能同时存在着数个物权,而在这一方面,我国不动产登记立法处于空白状态,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存在房地分立登记的问题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多个部门可以进行不动产登记,如土地登记在土地管理部门,房屋产权登记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林地权登记在森林管理部门等,并且各个部门登记的内容、程序等也有较大差别。

不动产登记的根本目的在于确认不动产物权或完成物权变动,进行物权公示,提供统一的不动产物权的法律基础,而不仅是对土地、房屋、森林等不动产的行政管理。

分别登记违背了设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初衷,造成不动产物权法律基础的不统一,引起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冲突;同时,也造成了各个登记机关之间职责不清,机构膨胀,部门利益相互冲突,不仅增加了不动产登记人的不合理负担,也破坏了地籍资料的完整性和管理的统一性。

三、不动产物权登记城乡管理不统一我国农村的房产登记工作主要由村镇管理部门负责。

浅谈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浅谈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浅谈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完善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日益繁荣兴盛,而房地产登记制度在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保证房地产交易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侧重于公法性,体现出国家对房地产权属关系的干预,这一点已很难适应现化社会房地产市场发展之需。

本文对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结论,要从法律依据、登记机关、登记效力、登记程序、权属证书的统一等方面加以完善。

标签房地产;登记制度;完善法律1 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含义房地产登记制度是我国不动产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指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以及设定的建筑物他项权利按照法定程序在专的记录本上进行记载确认的制度。

房地产登记制度有两重意义:一是在于行政权力对房地产制度的监督管理和给国家税收提供依据。

二是通过权利状态的公示保证交易安全。

总结其特点有:①登记的实质在于将有关房地产物权设立、移转、变更等情况登录、记载于登记簿上,以备人们查阅。

②登记的内容应能够为人们所查阅。

③登记的区域性。

房地产登记在法律上属于不动产登记;在登记的管理上为地域管辖,即房地产权利的登记由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

④登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房地产登记是房地产登记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确认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他项权利的过程,它是一种法律行为。

2 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所存在的缺陷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房地产登记的相关制度,之后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条文的规定,我国虽然进行了土地改革,对农村土地进行了清丈、划界,并给农民颁发了土地证和房产证,但到50 年代后期这项工作就逐渐停止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于土地和城市房屋的登记工作才逐渐恢复,并专门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这些制度很不规范,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致使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不完善。

2.1房地产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信息分散在我国房地产登记机关中,房、地登记机构是分设的。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之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之完善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 909 (090—7.2 10 —5 220 )8000 中图分类号 : 932 D 2.
不动产是 人 民赖 以生 存 、 国家 经济赖 以发 展的重 要基 础, 不 极 其不便 。 并且 , 高昂 的收费 不仅大大 增加 了当事 各方 的交易成 动产 登记制 度 因此也 成 为各 国法律 关注 的重 点 。由于任 何 当事 本 , 至导致 出现 实践中不 少当事人 为 了避 免 昂贵 的收 费不愿 意 甚 人设立 、 转物权 , 移 都会涉 及第 三人 的利益 , 因此 , 物权 的设立 、 移 办理 登记 的现象 , 从而 产生 大量 的纠纷 。 转必须公 开、 透明 , 以利于 保护 第三人 的利益 , 护交 易的安全和 维 秩序 。 为达成这 一 目的 , 现代 民法 建立 了公示 制度 , 将物权 设立 、

息存在 诸多 困难 , 有些 当事人 更加相信 或者仅 仅依 赖权属 证书 的 可靠性 , 但发 生纠纷时法 院又仅 依据登 记机关 的记 录来确 定不动 产 的真 正权 属 ,这给依 赖权 属证 书交 易 的当 事人 带来很 大 的风

我 国不动产登 记 制度 的不 足
( ) 一 不动产 登记机 关 分散 且不统 一
我 国 目前并没有 一部全 国统 一的不 动产登 记法,1权法》 《勿 对 险。 登 记制度 只进行 原则 规定 , 套规 章相 对简单 粗糙 , 乏可操 作 配 缺 性 没有统 一 的不动产 登记 法 , 造成我 国 目前不动 产登记 机关 呈
( ) 四 不动 产登 记记 录查询 困难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动 产登记记 录在不 动产登记 制度 中处于 极其重 要 的地位 ,
分散 状态 。 根据我 国现 行 的相关 规定 , 不动产 的登 记部 门主要包 并且 , 物权 法》 《 赋予 了不动产 登记 簿至 高无 上 的地位 , 但这 仅仅 括 以下部 门: 土地 管理 部 门、 房产 管理 部 门、 业管理 部 门、 村 运输 是立 法精神 , 要将法 律精 神落实 到 实处 , 须有 相应 的配套 措旖 必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不足与完善对策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不动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从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不足之处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不足1、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主要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这些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漏洞和不足,无法很好地适应不动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2、登记程序不规范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程序依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些地方在进行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流程中存在着操作不严谨、审核不严格的情况,导致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

3、信息不对称当前不动产市场上,不动产的权属信息、抵押信息、限制信息等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给不动产交易和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保护,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登记标准和操作规范不一,导致了信息的不一致和不准确。

4、登记依据不清晰在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中,登记依据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国不动产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登记依据并不十分清晰,各地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应当加快不动产登记法的制定,完善不动产登记相关法规,明确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法律地位、程序和标准等,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对于登记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应当建立完善的登记标准和流程,加强登记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审核严格性和操作规范性,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加强信息披露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应当加强不动产信息的披露和公开,建立起不动产市场的信息交换机制,保障各方在不动产交易和投资中的信息平等,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摘要:当前,保证财产交易有序化开展的前提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2014年11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颁布,其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机构、程序、薄册、信息平台管理、信息查询共享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在保护不动产权人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因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进行研究。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引言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日益突显出来,分散登记与多部门登记的体制已经背离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权责明确清晰原则,两者存在着根本上的矛盾与冲突,因而越来越无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因此,认真分析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努力探索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对于不动产登记概念,我国学者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其中王利明与孙宪忠教授提出的观点被视作典型,笔者认为不动产登记的本质在于提前登记请求权,指的是为了明确现在还未发生,但不久将来产生的物权更改可以顺利推动为本登记,而对相应债权请求权实行提前登记,值得注意的是,此债权请求权自然是将物权更改视作主要内容的。

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不足2.1不动产登记的适用领域较为狭窄纵观国外立法,我们不难发现不动产登记主要涉及以下几项适用领域,即第一,将不动产物权转变、设立或取消视作内容请求权;第二,以附有始期条件与停止条件相关物权更改的债权请求权;第三,不动产权利顺序转变的请求权。

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仅将第一项内容视作不动产登记适用领域,排除了第二项内容与第三项内容,可见,我国不动产登记的适用领域有待拓展。

2.2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较为散乱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在《物权法》实施前较为零散,各司法解释与行政法规中都存在一些不动产登记制度,并提出了相应规定,然而这些规定较为散乱,存在互相冲突之处,不少规定出台的原因都是为了满足行政需求,没有考虑现代物权市场情况,所以难以保障交易安全。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一、引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土地二级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一些负面效应如”一房多卖”现象等也越来越严重。

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国不动产制度,尤其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预告登记制度。

预告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给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以强有力的保护。

目前,国内对该项制度的研究进程相比国外而言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这对民法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民法立法也比较粗糙的我国而言,笔者认为借鉴国外先进制度和理论大有必要。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理论(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概述1.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所谓的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所期待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要的条件缺乏,或者尚未成就时,法律为了保全该将来发生的,以取得不动产物权为目的的请求权,而由请求权人进行的登记,旨在保全以不动产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

预告登记制度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保全以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的预告登记;另一种则是旨在保全已经成立的物权的预告登记。

2.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性质在国内,学者们关于预告登记的性质如何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请求权保全制度说。

认为预告登记兼有物权和债权的双重性质,可认为系于土地登记簿上公示,以保全对不动产物权变动之请求权的目的;二是准物权说,认为预告登记的权利是一项具有若干物权效力的债权,或者说是一种准物权;三是债权物权化说,梁慧星教授认为预告登记的本质特征是使被登记的请求权具有一些物权的效力,以限制现时登记的权利人(不动产所有人)重复处分其权利。

在上述对预告登记性质的探讨中,前一种仅是从预告登记行为的外在表现的界定,而后两种才是对预告登记实质意义上的探讨。

理论上需要分析研究的显然是这个意义上的性质,即预告登记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的性质。

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3. 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特点第一,从预告登记的目的来看,在于”保障将来能够实现物权”。

也就是说,预告登记是为了保障债权人将来实现不动产债权请求权而在不动产登记簿上登记的行为。

试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

试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

试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动产交易日益频繁。

不动产物权登记作为我国不动产交易的基石,对于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本文将从立法的角度,对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其次,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登记机构。

不动产物权登记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国的登记机构虽然人员数量较多,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些人员素质低、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应该加强对登记机构的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需要完善相关的信息系统。

不动产物权登记涉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信息系统来管理这些数据。

目前,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不统一、查询不便捷等。

因此,应该加强对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登记的便利性和效率。

此外,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还需要加强对登记机构的监管。

登记机构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目前,我国的登记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和失职现象的发生。

因此,应该加强对登记机构的法律监管和行业自律,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登记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质量的监督,确保登记工作的规范和良好运行。

综上所述,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完善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需要明确的法律依据、建立完善的登记机构、健全信息系统和加强对登记机构的监管。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才能确保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公正、透明和高效,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不动产登记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不动产登记制度不仅关系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更是影响到国家治理水平和法治建设的体现。

在这种背景下,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一、当前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国家制度和法律制约下,对不动产权属、数量、质量、权利、担保和处分等事项从事登记、审查、公示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机构和制度。

然而,当前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1、登记标准不统一。

目前,不动产登记标准在不同区域、不同实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增加了登记的难度和成本,容易引起不公正现象。

2、登记依据不清。

不动产登记存在许多不同的依据,包括房屋契约、权证、土地证等,导致登记信息来源不明确,难以保证登记的准确性。

3、登记信息不对称。

由于不动产登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背后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大,因此,登记信息缺失、错误或者不对称的情况经常发生,给市场交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4、登记流程繁琐。

不动产登记的流程繁琐,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登记的成本和难度,容易引起异议和纠纷。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不动产市场的良性发展,更给市场交易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

二、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的思路针对当前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统一登记标准。

对于不动产登记的标准规定,应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标准操作流程和步骤,并建立“一站式”登记机制,以保证登记标准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2、明确登记依据。

不动产登记应明确合法依据,明确登记信息的来源,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公示机制,以保证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建立信息对称机制。

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收集和公示机制,对于出售的不动产和持有的不动产,应建立信息对称机制,加强信息的共享和公开,以保证市场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4、优化登记流程。

建立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通过实名认证和电子签名等方式简化登记流程,减少客户等待时间,以提高登记的效率和操作性。

浅谈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浅谈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浅谈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当事人之间的不动产交易大量涌现,因不动产登记制不完善而引发的纠纷也由此增多。

法院在认定未办理不动产权属登记的买卖合同效力时,一般有以下4种作法:合同不成立,一方收受的财产以不当得利返还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由过错一方负责赔偿;合买方可依合同请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债权或不能成立或成立后不能生效,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不动产交易中,债法上的合同为原因行为,而物权变动登记为结果行为。

以房屋买卖为例。

在我国完成房屋买卖分为订立买卖合同和进行权属登记两个阶段。

于房地产权属登记而有效存在,买受人负有在约定期限内付清房款、受领房屋的义务;出卖人负有在约定期限内将房屋按合同约定的质量交付买受人的义务,双方均有相应的债权请求权。

但此时只是具备了物权变动的原因,并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只有经房地产权属登记,房屋的所有权才从出卖人一方转移至买受人一方,在此之前,出卖人始终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

房地产物权的变动是在权属登记阶段完成的,这在德国民法关于不动产物权变更的“合意+登记原则”中得到鲜明地反映。

这里的“合意”特指物权行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凭债权契约、物权契约、登记而发生,物权契约的外在形式即登记。

在“一物二卖”的场合,尤其在第二买受人为善意的情况下,尽管第一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存在着有效的债权债务合同,第一买受人因未办理登记手续仍不能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他只能够依债法上的违约责任制度请求出卖人赔偿,而不得主张第二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的合同无效,笔者以为,那些将未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合同认定为无效或未生效的立法、司法实践,实际上是混淆-结果一是公法上行政权力对不动产交易进行监督管理,这里着重探讨第二重意义。

登夺,息,让社会尤其是不动产取得人了解标的物的全面情况,然后决定自己是否为某项法律行为。

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建议(一)我国不动产登记效力应采取对抗主义民法制度构造的基础应当是现实中的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

论不动产登记及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不动产登记及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不动产登记及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摘要:不动产登记制度是规范不动产物权变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进行了总体的规定, 但尚不完善。

本文就不动产登记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针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完善一、不动产登记概述不动产登记是物权变动的登记要件,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不动产登记是经权利人申请,国家有关登记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的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不动产的登记具有界定产权的功能,对不动产物权的变动进行登记,赋予了不动产产权以国家认可的法律效力,强化了权利人对不动产的支配关系。

另外,他还起到了保护物权的作用,对物权的变动加以公示,其交易的主体能了解权力归属的状况和物权人的身份,减少欺骗交易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第三者的权益,维护交易安全。

不动产登记具有公示、公信、善意保护和警示的效力。

不动产的任何取得、转让、变更或消灭都应当登记向社会公示,并且即使登记的信息与事实不相符也应当认定是正确的,以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当事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不动产及其权利人的相关情况,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其功能主要有: 第一, 确定不动产物权的归属, 为不动产物权冲突的解决提供依据。

我国《物权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可见,登记是对不动产物权最有效的界定, 可以对由不动产物权引起的各种纠纷起到有效的定纷止争作用。

第二, 维护交易秩序, 保护交易安全。

通过不动产登记可以将不动产的详细信息进行记载, 进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其提供给社会, 服务于不动产的交易, 从而有效的避免和防止欺诈行为, 为不动产交易提供良好的、安全的环境。

第三,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

通过登记使不动产的信息完全公开化, 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不必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不动产的各种信息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 极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 有利于促进交易更快的完成。

浅谈不动产登记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浅谈不动产登记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动产作为生活中较为重要的构成内容,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不动产登记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必须要整个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个机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统一的不动产等级机法律规定,加强对统一登记工作的指导,构建标准的系统,强化监督指导,进而提升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在根本上凸显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社会价值与效能,这样才可以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不动产登记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摘要:保障财产交易的有序开展,完善不动产等级制度,是现阶段工作的重点,也可以在根本上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对此,文章主要对不动产登记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提出了制定完善的不动产登记的程序性法律法规、提升认知,强化监督、统一不动产统一登记标准体系,制定完善技术规程、建立专门审查不动产登记的制度的完善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浅显的意见。
2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若干问题
通过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分析,综合实际状况可以发现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
2.1不动产登记管理标准不统一
在土地登记的角度来说,城市土地登记工作相对较为完善,但是在一些乡村地区中,土地登记工作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整体来说相对较为薄弱。房屋登记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距问题。而国家通过《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等对城市房产登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农村房屋登记地产交易数量相对较少,农村房屋登记的法律规定相对较少,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地方性的法律。
3.1制定完善的不动产登记的程序性法律法规
要通过全国人大制定完善的物权法,在物权法中要对不动产的物权模式、登记制度以及规范进行统一。要基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基础之上完善不动产登记的各项法律规定。在整体上来说,我国不动产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对较少,而在一些法律条例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重复、矛盾的问题。通过对实践中我国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分析,要综合实际状况完善各种法律规定,确定不动产登记的性质、程序,构建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制定配套的政策手段,加强财政支持,要通过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登记管理细则以及管理制度,要综合实际状况全面落实,进而保障不动产登记法律系统的科学性、逻辑性以及统一性。

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

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

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动产交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问题,不动产交易中的纠纷和风险频繁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不断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法律框架和实施机制。

本文将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意义、完善的方式和目标来论述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意义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不动产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可以确保不动产交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登记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不动产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避免了不动产被侵权或纠纷的发生。

其次,完善的登记制度可以提高不动产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登记制度的落实,市场参与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不动产的信息和状况,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不动产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财产,其稳定和有序的交易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的方式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法律法规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础,只有具备明确的法律制度才能够为不动产交易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要加强登记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登记机构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执行主体,只有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登记机构,才能够保证登记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此外,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登记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不动产登记制度完善的目标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应该坚持保护权益、提高效率和促进发展的原则,以实现以下目标。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登记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提高登记的效率和便捷性,减少办理时间和成本。

通过精简手续、优化流程,提高办理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论文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论文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摘要不动产登记是一种核心的地方行政管理职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对于保护产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认识,为其建立和完善提供积极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部分: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历史背景1.1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起源及发展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指政府依法进行对土地、建筑物、林木、水利设施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所依附的不动产权利的登记、管理和维护的一项制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

唐宋时期,在土地、割据和土地兼并的背景下,土地所有权的登记管理城逐渐完善。

明清两代,随着官府土地快速壮大,土地所有权才真正成为了国家对全民土地一统管理制严格的权力之一。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对不动产权利实行登记,最早的不动产注册法出现在1897年的荷兰法典。

之后,欧美国家纷纷建立并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包括了土地、建筑物和其他不动产的登记、管理和维护,将不动产登记系统作为国家财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房地产所有权和其他相关权利的信息。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也开始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23年后,1983年,新加坡开始实行前所未有的立法登记不动产的法律。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完善,尤其是1990年代初,国家对不动产登记和管理进行了重点关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1.2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法对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进行登记、管理和维护的一项制度。

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分两种,一种是登记买卖商品房的房地产权证,另一种是由国土资源部门发放的权利证书。

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不动产登记存在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我国不动产的登记管理尚未实现全覆盖和全信息化,不同部门对同一套不动产的登记信息可能存在差异,这会给权利人和经营者带来困难和法律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_房地产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当事人之间的不动产交易大量涌现,因不动产登记制不完善而引发的纠纷也由此增多。

法院在认定未办理不动产权属登记的买卖合同效力时,一般有以下4种作法:1合同不成立,一方收受的财产以不当得利返还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由过错一方负责赔偿;2合同无效,由双方承担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3合同“尚未发生效力”,一方可强制另一方实际履行或在解除合同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4合同成立生效,产生一种债权请求权。

但不动产所有权未发生转移,买方可依合同请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其中前三种做法都将登记的效力及于房屋买卖合同本身,认为未经权属登记,合同债权或不能成立或成立后不能生效,唯有最后一种做法将登记的效力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认为登记与否不影响合同债权的发生。

由此可见,各地法院在不动产登记的效力上认识并不一致,究其原由,是由于我国立法的不明确,不但有关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制度尚未在中国得到系统的建立,而且现行法院中的有关制度也说不上完全是民法物权法意义上的制度,它仍然是带有浓厚的行政法色彩的制度。

一、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1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
不动产交易中,债法上的合同为原因行为,而物权变动登记为结果行为。

以房屋买卖为例。

在我国完成房屋买卖分为订立买卖合同和进行权属登记两个阶段。

其中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的行为是一种债权行为,合同成立生效后,合同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先于房地产权属登记而有效存在,买受人负有在约定期限内付清房款、受领房屋的义务;出卖人负有在约定期限内将房屋按合同约定的质量交付买受人的义务,双方均有相应的债权请求权。

但此时只是具备了物权变动的原因,并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只有经房地产权属登记,房屋的所有权才从出卖人一方转移至买受人一方,在此之前,出卖人始终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

房地产物权的变动是在权属登记阶段完成的,这在德国民法关于不动产物权变更的“合意+登记原则”中得到鲜明地反映。

这里的“合意”特指物权行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凭债权契约、物权契约、登记而发生,物权契约的外在形式即登记。

在“一物二卖”的场合,尤其在第二买受人为善意的情况下,尽管第一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存在着有效的债权债务合同,第一买受人因未办理登记手续仍不能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他只能够依债法上的违约责任制度请求出卖人赔偿,而不得主张第二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的合同无效,笔者以为,那些将未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合同认定为无效或未生效的立法、司法实践,实际
上是混淆了不动产交易中的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效力,将债法上的原因行为归入到物权法上的登记-结果行为中,其结果是否定了合同的独立效力,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2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不动产登记有两重意义,一是公法上行政权力对不动产交易进行监督管理,二是私法上通过权利状态的公示,保证交易安全。

这里着重探讨第二重意义。

根据登记对不动产交易安全的保护范围,可以将两方各国的立法大致分为登记生效主义型和登记对抗主义型。

从我国目前现行法规中散见的有关登记的规定来看,我国的立法例为第一种类型。

既然为登记为生效,就可推出不动产登记的最重要的一层效力:物质变动的根据效力。

登记在这里发挥着决定当事人的不动产物权能否按照当事人意愿设立、变更与废止作用。

如果把登记对物权变动的决定效力看作是有积极作用,那么物权公示效力就是登记的消极作用。

世界各国凡有不动产立法者,一般均承认登记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登记的第三层效力为善意保护效力,这是从物权公示效力中派生出来的。

由于登记本身具有社会客观公信力,在信赖登记的第三人取得登记的不动产物权时,其正当权利不会因为有错误的登记而被剥夺,客观公正的社会交易秩序才能得到维护。

除此之外,登记还具有警示
效力,提供给社会法律讯息,让社会尤其是不动产取得人了解标的物的全面情况,然后决定自己是否为某项法律行为。

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我国不动产登记效力应采取对抗主义
民法制度构造的基础应当是现实中的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

笔者认为根据不动产制度的“实益”,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应采取对抗主义。

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

在宏观角度,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有权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断,去设计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事物,基于私法自治原则,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于个人之自由意思。

物权变动是民法中物权制度的重要部分,只要其变动没有损害国家、社会和第三人的利益,法律就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否则,反而阻碍了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微观利益衡量上,有的学者主张不动产登记效力采成立要件主义的最主要的理由是,采登记的对抗主义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第三人的利益“交易上的利益”。

但是,事实上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为了说明问题,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下:
甲拥有一不动产,与乙订立买卖合同,将不动产转让给乙,但尚未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

此时,又有丙来与甲协商欲买甲之不动产,价格比乙为高,甲转而准备将不动产卖给丙。

丙为交易第三人,现在我们分别在丙为善意和恶意两种情况下考察不动产登记采生效主义及采对抗主义中衡量交易上的利益。

1丙为善意:
1)不动产登记采生效主义
在登记为物权变动之生效要件时,由于乙尚未办理不动产的变更登记,故不动产的变动没有生效,甲仍是不动产的合法所有人,他当然有权将自己的不动产转让给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甲是不动产的有权处分人,根本不需要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丙即可合法地取得不动产的所有权,其实,在不动产登记采生效主义的国家里,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原则,故不动产的取得一般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然后,甲对乙承担债权法上的违约责任,这样,丙最终取得该不动产。

2)不动产登记采对抗主义
在登记采物权变动之对抗主义时,不动产的取得和变更只要
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即生效力,但是,物权变动的效力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

这样,即使乙尚未办理不动产的变更登记,物权变动已经生效,他仍然可以获得不动产。

但是,由于丙是善意第三人,乙取得不动产的效力不能对抗丙,丙因而最终取得该不动产。

2丙为恶意
1)不动产登记为生效要件
在不动产登记为生效要件时,乙没有办理不动产的变更登记,则物权变动不生效,甲仍然是不动产的合法所有人,即使丙是恶意的第三人,甲将不动产转让给丙的行为还是有效丙在受让不动产之后立即办理了登记,结果,乙只能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救济,而恶意第三人丙竟然最终取得了不动产。

2)不动产登记采对抗主义
在不动产登记采对抗主义,物权变动的效力仅仅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而如果第三人是处于恶意的话,即使没有登记,物权变动仍然有效。

所以,当第三人丙为恶意时,乙可以对抗丙而继续合法享有不动产,丙则不能取得不动产。

3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