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和平仄
平仄与押韵
歌
词 曲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间) 长调(91字以上) 散曲(小令;散套) 戏剧(杂剧;传奇) 新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格律诗)
中国现代诗歌
押
要点:
韵
什么是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各句 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什么叫“合辙”?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 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 入原诗。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二月初。 。 C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 B 轻。 。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 南草未凋。 。 A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 时。 。 D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下面《咏梅》的空缺诗句是: 不受尘埃半点侵, 。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A 何用浮多绊此身 B 寻得桃源好避秦 C 竹篱茅舍自甘心 D 与梅并作十分春
换韵。
(3).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
仄声字。
剖析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2、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 韵。如本诗的“秋”、“流”、“舟”、 “留”。 4、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 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韵律美,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2.押韵的基本概念(1)讲解押韵的定义:诗歌中相同韵母的字在相应位置上反复出现,形成韵律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押韵诗句,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押韵字,并体会其韵律美。
3.平仄的基本概念(1)讲解平仄的定义:平仄是指汉语音节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在诗歌中,平仄的搭配和变化形成节奏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平仄诗句,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平仄规律,并体会其节奏美。
4.押韵和平仄的运用(1)讲解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展示一些现代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运用,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让学生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5.实践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等。
(3)布置课后作业: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诗歌,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 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 型, 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
面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
对等名目.
5.诗歌中的押韵有什么好处?请加以分析. 【点拨】(1)押韵使得诗歌琅琅上口, 富有节奏 感和跳跃感, 也便于人们记忆、诵读和吟唱, 也便于相互传诵. (2)诗歌押韵能使作品更富文 采, 更有音乐感和韵律美. (3)韵母为“o、ɑi、
♣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 以五言为例, 如上
句为“平平仄仄平”, 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
仄”; 上句为“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要为“ 平平仄仄平”. ♣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 即相同.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 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
八句, 每两句为一联, 每诗四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 三四句为“颔联”, 五 六句为“颈联”, 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 内, 平仄相对, 上下联之间, 平仄相粘(即相同),
读音很早以来, 每字都有平、上、去、入四种
不同的声调. 从南北朝时的沈约所著《四声 调》一书, 把平仄有意识地运用到诗歌上来, 但这本书早已佚失, 内容无从考证.
近体诗是根据《四声谱》分调原则 , 把平声 称为 平 , 把上、去、入统称为仄, 每句按一
定的平仄式, 来调济吟咏的节奏, 构成抑扬顿
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我们讲写近体诗就必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古诗品韵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 王禹偁 闲思蓬岛会群仙 , 二百同年最少年 . 利市襕衫抛白纻 , 风流名纸写红笺 . 歌楼夜宴停银烛 , 柳巷春泥污锦鞯 . 今日折腰尘土里 , 共君追想好凄然 .
【赏析】诗人胸怀大志, 对在贫瘠小县当杂务 繁冗的主簿颇不满意, 更缅怀进士及第时春风 得意的情景, 故作诗寄朱九龄以抒感慨. 此诗 首句表达了诗人蓦然回想起起初考中进士时 的内心感触, 次句点明“群仙”中朱九龄最年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一、规律:
(1)整首诗的押韵:整首古诗采用四言八句的格式,每句的第二个
和第四个字押韵,整首诗的押韵可从上一句的四字中得到。
(2)平仄:古诗中有仄韵和平韵之分,一般而言,第一句和第三句
以仄韵开头,第二句和第四句以平韵开头。
(3)每一句的押韵:每一句由五言或七言组成,每句的第二个和第
四个字押韵,第五个字也要和上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二、押韵:
古诗押韵一般是按照组押、字押、爻押的形式来实现的,组押也叫做“双声”押韵,由两句或两句以上的押韵组成,一般押前后三句或五句;
字押是指每句中的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押韵;爻押则是指四句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其他的字都要和它押韵。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古诗押韵规则
古诗押韵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以韵脚为基础的押韵技巧,其中每句诗都有一定的韵律结构,以及一定的韵脚结构。
古诗押韵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押韵的基本原则
古诗押韵的基本原则是:每句诗的末尾音节必须与下一句诗的末尾音节相同,以形成一种韵律结构。
二、押韵的韵脚
古诗押韵的韵脚一般分为四种:平仄韵、轻重韵、单韵和双韵。
1、平仄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的声调要相同,即平仄韵。
2、轻重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的声调要相反,即轻重韵。
3、单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只有一个音节,即单韵。
4、双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有两个音节,即双韵。
三、押韵的节奏
古诗押韵的节奏一般分为五种:抑扬节奏、抑扬转调节奏、抑扬转调变节奏、抑扬转调变节变调节奏和抑扬转调变节变调变节节奏。
四、押韵的格律
古诗押韵的格律一般分为五种: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连续句。
五、押韵的语言
古诗押韵的语言一般分为两种: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字,而白话文则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字。
总之,古诗押韵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则的文学形式,它的规则主要包括押韵的基本原则、韵脚、节奏、格律和语言等。
押韵和平仄
3、段韵,即每一段或几段押同样的韵。
• • • • • • • • • • • •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ai/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ai/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ang/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ang/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ao/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ao/
六、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 最恰当的一句作为下句。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英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A )
•
•
七.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 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 出的上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 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 下联(已被打乱):①红雨树边②小苑西回 ③一庭佳丽莺唤起④看池边绿树⑤此间有尧天舜 日。
课堂练习
一、选择填入括号最贴切的句子。 ( B) 江中看月作(唐﹒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二、选择填空,使语意连贯、音节和谐。 1每逢深秋时节,__、松竹山茶, 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近看小河流 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 ( ②④) 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
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 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里开放, 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 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 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它成 长,而不是春风秋露。
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 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放在 花坛暖房,而是怒放在冰天雪 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 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 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 人民的眼泪和心血。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押韵和平仄。
2.掌握常见的押韵形式和平仄要求。
3.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诗歌或词句。
二、教学重点:1.押韵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1.识别并应用平仄。
2.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
四、教学资源:1.押韵和平仄的例子。
2.诗歌或词句的示例。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或诗句,向学生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朗读一首有押韵和平仄的古诗或现代诗。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押韵和平仄,并引导学生讨论押韵和平仄对诗歌的作用。
1.教师简要介绍押韵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押韵的感觉。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押韵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童谣、流行歌曲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押韵的要求,例如韵母相同、声调相同或近似、韵尾相同或近似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三步:平仄的教学(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平仄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平仄的节奏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平仄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四书五经中的经句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平仄的要求,例如平音和仄音的交替、平仄音节的数量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四步: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关于押韵和平仄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首诗、写一段打油诗、写一首顺口溜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包含押韵和平仄的要求。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反馈和讨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押韵和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和感受,例如是否理解了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是否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等。
六、课后延伸:1.学生继续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创作更多的诗歌或词句,加强对押韵和平仄的理解和运用。
(一)押韵,平仄
2012-4-14
2
押韵的目的, 押韵的目的,在于借助韵脚的有规律的 重复出现,增进歌词的乐感, 重复出现,增进歌词的乐感,使歌词琅琅上 韵脚的不断重现, 口。韵脚的不断重现,也有助于歌词意蕴的 维系,避免散漫之感。 维系,避免散漫之感。 传统的诗韵与词韵是不大相同的, 传统的诗韵与词韵是不大相同的,诗韵 较严,词韵较宽。今天的诗韵、 较严,词韵较宽。今天的诗韵、词韵已渐通 用了。 用了。 歌词押韵有“韵律十三辙”规律可循, 歌词押韵有“韵律十三辙”规律可循, 还有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法。 还有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法。
2012-4-14 9
⑤换韵转韵 一般来说,一首歌词往往是一韵到底的, 一般来说,一首歌词往往是一韵到底的,这样使韵律 更加单纯、和谐、完美。但有些歌词作品并不是一韵到底, 更加单纯、和谐、完美。但有些歌词作品并不是一韵到底, 而是中间变换韵辙的。中间变换韵辙的叫做换韵, 而是中间变换韵辙的。中间变换韵辙的叫做换韵,或叫做 转韵。换韵的原因,有的是歌词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转韵。换韵的原因,有的是歌词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有的是为了情绪和风格的需要。 有的是为了情绪和风格的需要。 韵有十几类,当我们动笔写一首歌词, 韵有十几类,当我们动笔写一首歌词,应该选用什么 韵呢?其实,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兴奋点更在构思立意, 韵呢?其实,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兴奋点更在构思立意, 对韵脚的选择往往是不大在意的。选韵,有点像是《 对韵脚的选择往往是不大在意的。选韵,有点像是《西游 里三位神仙捉弄猪八戒的时候玩的“撞婚”游戏, 记》里三位神仙捉弄猪八戒的时候玩的“撞婚”游戏,游 戏规则是撞着谁算谁,撞着谁娶谁, 戏规则是撞着谁算谁,撞着谁娶谁,最初碰到的句子是什 么韵脚,就与什么韵脚从一而终。如果要理性地选取韵脚, 么韵脚,就与什么韵脚从一而终。如果要理性地选取韵脚, 那就应该是迁就关键词、关键句的韵脚。 那就应该是迁就关键词、关键句的韵脚。 2012-4-14 10
平仄和押韵
小试身手 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 分类)古体诗,近体诗,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晚唐)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晚唐)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线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线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盛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盛唐)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 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 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向南倾--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向南倾--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 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 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2.4押韵和平仄dt
练习:请找出诗中的韵脚。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3)A.傍B.依C.横D.到(4)A.声B.有C.几D.一22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6、错综对。倒装错位,改变位置。 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 “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 综对。
7、三句对。三句并列,鼎足相对。 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7
注意:对联要仄起平收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3
登鹳雀楼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
律诗押韵规则:
1、律诗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五言 不押,七言押)
2、偶数句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 底,中间不能换韵。
3、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 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
韵母表 i u ü
a ia ua
o
uo
e ie
üe
ai
uai
ei
uei
ao iao
ou iou
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2
绝句押韵规则: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对联
三、情境式
[题型示例]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 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 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点拨]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 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 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参考答案: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 联。利用相黏规则,首 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 六字的平仄为“仄平 仄”,而④句相同部分 是“平仄平”,②句相 同部分是“仄平仄”, 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 ④③是颈联。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 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 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 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 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 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二、调整式
题型示例:江西南昌滕王阁有 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 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 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 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诗的常识:关于绝句、平仄、押韵……
诗的常识:关于绝句、平仄、押韵……一、什么是绝句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
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
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平仄格式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咏树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居沃野枝繁茂,平平平仄仄,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本是同根同血脉,仄仄平平仄,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夜思包德珍·新春絮语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随意弄迷离,平平仄仄平,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风涛初识我,仄仄平平仄,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碧波·暴风李频·渡双江仄仄平平平仄仄,一阵狂飙如猛兽,仄仄平平仄,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屋摧树倒禾苗折,平平平仄仄,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包德珍·咏李白碧波·咏日仄仄平平仄仄平,行路方知蜀道难,仄仄仄平平,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韵的韵名词解释
押韵的韵名词解释在诗歌创作和音乐作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押韵。
押韵是指在诗句或歌词中,有一定的音韵重复出现。
它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还能够提升作品的记忆性和节奏感。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押韵的韵名词解释。
一、平仄押韵平仄押韵是一种基于音调的韵名。
在汉语中,字的发音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即轻声,发音较为平坦,仄声即重声,发音有一定的变化。
在平仄押韵中,押韵的两个字必须满足平声与平声相押或者仄声与仄声相押的要求。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参考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中,“光”和“霜”虽然发音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平声,因此可以看作是平仄押韵中的一种。
二、纯韵押韵纯韵押韵是指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
它要求押韵的两个字在发音上要达到完全一致的效果。
以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为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诗句中的“忘”和“茫”出自同一个韵部,因此可以称之为纯韵押韵。
三、通假押韵通假押韵指两个字的谐音关系。
这种押韵虽然在音韵上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发音相类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人带来音响上的共鸣。
中国古代戏曲中常用的“破”和“摸”就是一个通假押韵的例子。
虽然这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不同,但它们的谐音关系使得在戏曲表演中能够取得一种平衡的节奏感。
四、平韵和仄韵押韵平韵和仄韵押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其中,平韵是指押韵的两个字的声调模式一样,仄韵则是指声调模式不同。
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寒”和“凉”构成了一个平韵押韵。
虽然它们的声调不同,但韵母部分却完全相同,这便构成了平韵押韵。
无论是平仄押韵、纯韵押韵、通假押韵,还是平韵和仄韵押韵,押韵都是诗歌和音乐作品中具有特殊韵律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能够为作品增加美感、节奏感和记忆性,使作品更具诗意和艺术感。
通过对押韵的韵名的解释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诗歌和音乐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
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五言绝句的平仄对仗及押韵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
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
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
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
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页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
平仄押韵对仗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
即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①仄仄平平仄 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②平平仄仄平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④仄仄仄平平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
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
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七言律诗押韵基本要求: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逢偶数句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拓展资料:诗词格律是指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格律利用平仄在诗中交替运用形成抑扬顿挫、节奏,利用押韵形成韵律美。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
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文四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fēng jí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qīng shābái niǎo fēi huí。
首联wúbiān luòmùxiāo xiāo xià,bújìn zhǎ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格律诗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
格律诗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格律诗是一种有着严格韵律和平仄要求的诗歌形式,其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是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格律诗中,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在严格遵守韵脚和平仄的要求下,才能写出优美的格律诗。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韵脚和平仄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格律诗的构成。
1.押韵平仄相间在格律诗中,押韵平仄相间是一种常见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岸”和“还”押韵,而“绿”和“时”、“江”和“明”则是平仄相间的关系。
2.押韵平仄相同押韵平仄相同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要求每个韵脚的平仄都相同。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月”、“疑”、“光”、“影”、“空”、“照”、“人”、“眠”、“起”、“听”、“钟”、“馆”、“鸟”、“声”、“散”、“乱”、“飞”、“纷”、“何”、“处”、“客”、“心”、“知”、“夜”、“阑”、“灯”、“烛”、“看”、“书”、“眼”、“昏”、“黄”、“壁”、“炉”、“火”、“暗”、“香”、“消”、“残”、“更”、“漏”、“滴”、“时”、“鸣”、“遥”、“山”、“色”、“远”、“近”、“深”、“浅”、“白”、“黑”、“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都是平仄相同的韵脚。
3.押韵平仄相反押韵平仄相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要求每个韵脚的平仄与前一个韵脚的平仄相反。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月”、“疑”、“光”、“影”、“空”、“照”、“人”、“眠”、“起”、“听”、“钟”、“馆”、“鸟”、“声”、“散”、“乱”、“飞”、“纷”、“何”、“处”、“客”、“心”、“知”、“夜”、“阑”、“灯”、“烛”、“看”、“书”、“眼”、“昏”、“黄”、“壁”、“炉”、“火”、“暗”、“香”、“消”、“残”、“更”、“漏”、“滴”、“时”、“鸣”、“遥”、“山”、“色”、“远”、“近”、“深”、“浅”、“白”、“黑”、“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都是平仄相反的韵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活动:韵里情思
• 朗诵《客中作》《商山早行》《虞美人》 《乡愁四韵》,体会押韵给诗歌带来的美 感效应。
有学者认为,选择不同的韵脚会给诗歌带 来不同的审美效应,如:
1)韵母为“a an ang en eng ”, 发音响亮,传达欢乐、雄壮的感情 。 2)韵母为“o ai ao ou ”,发音柔和, 传达温和、轻松的感情 。 3)韵母为“i u e ei ie ”,发音细微, 表达低沉、婉转、哀伤、悲愤的感情 。
——押韵平仄和对仗
学习目标
• 1、新课标要求: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 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 用所学的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
• 2、理解押韵平仄对仗的一般知识。 • 3、运用所学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知识解 释简单的诗歌中的相关现象。
什么叫押韵
• 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
• 同韵:即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 的平仄都相同。参照汉语拼音韵母表 • 格律诗的押韵一般要求押平声韵,且 四声不能通押。
3、粘对:近体诗每两句组成一“联”, 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 句”。
所谓“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 句的平仄应该相反(特别是双数字和句尾 字要求更为严格); 所谓“粘”,就是上一联的对句和下 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山居秋暝 基本格式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
试结合自己积累的诗歌说明这种观点。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结合上面的诗歌,理解格律 诗的押韵规律。 1、偶数句必须押韵,且一般押平 声韵,中间不能换韵。 2、除首句外的奇数句
• 1、什么叫平仄? • 2、平仄格式:近体诗的平仄看来似乎很复 杂,但是基本要求只有一点:平仄相间,以 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 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音节形成的,即近体诗 的四种基本句式: • 甲:仄仄—平平—仄 • 乙:平平—仄仄—平 • 丙:平平—平—仄仄 • 丁:仄仄—仄—平平
小试身手
• 1、看练习二· 1,根据格律诗押韵和平仄规 律排出它们的正确顺序。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自主探究》P26,第3题
①水军东下本雄图 ㈠ ①水军东下本雄图, ②诸葛心中空有汉 ㈡ ⑤千里长江隘舳舻, ③兵销炬影东风猛 ㈢ ②诸葛心中空有汉, ⑥曹瞒眼里已无吴。 ㈣ ④过此不堪回首处 ㈤ ③兵销炬影东风猛, ⑤千里长江隘舳舻 ㈥ ⑦梦断箫声夜月孤。 ⑥曹瞒眼里已无吴 ㈦ ④过此不堪回首处, ⑦ 梦断箫声夜月孤。 ⑧荒矾鸥鸟满烟芜。 ㈧ ⑧荒矾鸥鸟满烟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