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有丝分裂比较
高一生物必修一动植物细胞区别

高一生物必修—动植物细胞区别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1.结构和形态:动物细胞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细胞膜、细胞
质和细胞核。
而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质体等结构,形状多种多样,包括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同时还有绿色质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功能: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依靠呼吸作用来获取能
量,而植物细胞则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3.增殖方式:动物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即直接将细胞分裂
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即通过纺锤丝将染色体拉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
4.组成: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而植物细
胞则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质体等结构。
总之,动植物细胞在结构、形态、功能、增殖方式和组成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构成植物和动物身体的基本组织单位。
虽然两者都是细胞,但它们在结构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以探讨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细胞壁:植物细胞通常拥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等物质构成的坚硬的外部层,能够提供形态支持和防止细胞膨胀。
动物细胞缺乏细胞壁,因此较为柔软和灵活。
二、细胞大小:植物细胞一般较大,通常在10-100微米之间,而动物细胞大小则相对较小,一般在10-30微米之间。
这是由于植物细胞需要较大的细胞体积来储存养分和水分,以适应阳光合成等功能的需要。
三、细胞形态:植物细胞通常呈现规则的方形或长方形形态,而动物细胞则呈现各种形状,如圆形、多边形等。
这是由于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形态的限制,而动物细胞则较为灵活。
四、液泡:植物细胞通常含有较大的液泡,起到储存水分、养分和废物的作用。
而动物细胞内部则相对较少含有液泡。
这是由于植物细胞需要应对大量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储存,而动物细胞的水分和养分管理则相对较为简单。
五、叶绿体: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这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能够吸收阳光能量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细胞使用。
而动物细胞则不含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六、中心体:动物细胞中常含有中心体,它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而植物细胞中则没有明显的中心体。
这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一个区别点。
七、紧密连接:植物细胞之间常通过紧密连接组成组织和器官,形成稳固的结构。
而动物细胞之间的连接则相对较少,多为薄而柔软的细胞膜。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较大的细胞大小、规则的形态、较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特征。
而动物细胞则较为柔软、大小较小、形态多样、少量液泡和无叶绿体。
这些差异使得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各自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功能需求。
通过对比和理解两者的结构差异,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细胞的认识,还能够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完整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全部知识点题型总结

ti m e an dA l l th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专题一、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二)、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不同点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一)相关概念 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减数分裂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如图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 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 分子④ 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⑤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
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分裂消失于后期,减数分裂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细胞适度生长。
另外间期又分为三个阶段:G1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DNA复制做准备,S 期——进行DNA复制,G2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M)做准备。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染色体(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并散乱分布),有染色单体。
中期:形稳数清赤道齐。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染色单体。
后期:点裂数增匀两极。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均匀分布在细胞两极,无染色单体。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纺锤体逐渐消失,染色体消失变成染色质。
核膜、核仁出现重新开始分裂,无染色单体。
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1、间期:中心体(中心粒)复制,[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2、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
(植物)从细胞质中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中心体移到两极,同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最终形成两个细胞。
(动物)无细胞板,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縊裂成两部分。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核解体:
发生改变,所以染色体、染 色单体和DNA数目没有发生
核仁、核变膜化逐。渐消失
形成纺锤体
植物细胞的两极处发出纺锤丝
出现染色体
染色质高度螺
旋,缩短变粗,
成为染色体
分裂间期与分裂前期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比较
中期(排板)发中 生期 改时 变, ,染 所色 以体染仅色是体位、置染
在 列纺 在锤 同丝 一的平牵面色 生变单引上化体下。和,D染N色A数体目的也着没丝有点发排 该平面称为赤道板 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裂期的 不同点
前期
两个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复 制)移向两极
两个中心体发生星射线,形 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 裂成两部分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DNA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中
即母细胞和子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保持亲代与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 定性
察
赤道板位置
后期(分移)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每条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分移” 结果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 每条子染色体上不含染色单体
染色体 = 1 染色单体 = 2
DNA = 2
染色体 = 2 染色单体 = 0
DNA = 2
末期(反前:与前期相反)
细胞核完成分裂
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形态 纺锤丝消失 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
染色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裂期的不同点两个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复制移向两极两个中心体发生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部分三动植物细胞分裂期的比较三动植物细胞分裂期的比较四有丝分裂的意义四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亲代与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练习练习课本p115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有丝和减数分裂比较

表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
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然后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所以,受精卵的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来自父方(精子)和母方(卵细胞)的各占一半,但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卵细胞)。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
六、动植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流程图解1
2、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4、植物卵细胞和极核的形成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6章第1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时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无中心粒的倍增(低等植物细胞除外)完成中心粒的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 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细胞膜向中央凹陷,缢裂细胞质 1.有丝分裂的意义(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无丝分裂(1)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过程:①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核。
②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③实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比较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仔细观察教材P113图6-3和P114图6-6,结合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归纳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有关数目变化(假定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DNA 含量为2C )。
提示:含量变化。
提示:(3)分析表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关系,画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曲线。
提示: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除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外,还进行中心粒的倍增。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相同。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阅读教材P115实验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染色体的观察、计数角度分析,该实验选择洋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洋葱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染色体的计数。
(2)分析选择洋葱根尖部位的原因。
提示:根尖、茎尖组织细胞分裂旺盛。
(3)从细胞周期角度分析,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有什么要求?提示:选择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大的细胞,易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高中生物《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PPT课件

4.结合上表,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又是怎样的?请绘出。
答案:如图所示
5.结合上表,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 的 DNA 含量变化图解,请分析:
(1)AB 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BC 段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吗? (3)CD 段表示什么时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DNA 分子的复制。 (2)是。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每 条染色体上又只含有一个 DNA 分子。
变化有多种形式,如表格、曲线、柱状图等。
1.表格形式
分裂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0
0
DNA 分子数 2N→4N 4N 4N 4N 2N
2.曲线图形式 (1)纵坐标是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分子的数量
A→B 是 DNA 复制的结果,C→D 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的结 果,E→F 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结果。
3.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高等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 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 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4.(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及作用有何异同?
(2)无丝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吗?两个子细 胞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吗?
末期 细胞板 扩展形成细胞壁, 分割细胞
细胞膜 由中部向内凹陷, 缢裂细胞
2.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特征:将经过复制的亲代细胞的 染色体 , 精确地平均分配到 两个子细胞 中。 (2)意义: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 遗传性状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介绍
02
理解提高
03
拓展备考
知识点介绍
1 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过程
新课介绍
知识点介绍 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
新课介 绍
范例解析
理解提 高
例1 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B )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 赤道面 B.①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 用于② C.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甲产生的子细胞为 生殖细胞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 式相同
拓展备 考
谢谢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名师带你学生物》
甲 细 胞 处 于有丝 分裂中 期,每 条染色 体的着 丝粒排 列在赤 道面上 ,A错误 ;乙细 胞所处 时期为 有丝分 裂后期 ,着丝 粒分裂 ,姐妹 染色单 体分离 成为两 条子染 色体, 在纺锤 丝的牵 引下移 向两极 ,实现 了染色 体的平 均分配 ,B正 确;乙 细胞中 的染色 体数目 是甲细 胞中的 2倍,但 DNA含 量相同 ,C错 误;统 计图中 处于分 裂期的 细胞数 仅能计 算出分 裂期在 整个周 期中所 占比例 ,而无 法计算 细胞周 期的长 短,D错 误。
变式应用
例2 (2015年10月·浙江学考)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的细
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B.前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解析
D.末期进行着丝粒的分裂
分 裂 间 期 主要完 成DNA的 复制和 有关蛋 白质的 合成, 故A正 确;前 期染色 质螺旋 化,缩 短变粗 ,成为 染色体 ,中心 体发出 纺锤丝 构成纺 锤体, 故B正确 ;中期 染色体 的螺旋 化程度 最高, 是观察 染色体 形态的 最佳时 期,故 C正确 ;着丝 粒的分 裂发生 于后期 ,故D错 误。
高考热点 1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
22
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异同比
较
动 、 植 物 有丝 分裂过 程既有 共同的 变化规 律,也 存在着 显著的 差异, 在学习 过程中 应加强 对比学 习。本 知识点 的考查 形式以 选择题 为主, 考查时 可能结 合减数 分裂等 知识进 行综合 考查。
拓展备 考
变式应用
拓展备 考
例1 (2015·安徽卷)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
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解析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
范例解析
理解提 高
例2 依据生理特点,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
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B( )
A.DNA的复制方式 C.是否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锤丝
B.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法
解析
D N A 的复 制和蛋 白质的 合成是 动、植 物细胞 有丝分 裂间期 的共性 ,而动 物细胞 和低等 植物细 胞都有 中心体 ,由构成 中心体 的中心 粒周围 发出纺 锤丝形 成纺锤 体,且 纺锤丝 难以观 察到, 仅凭C项 也是不 全面的 。动物 细胞一 分为二 的方式 是细胞 膜的内 陷,植 物细胞 是通过 在细胞 中的赤 道面位 置形成 细胞板 来一分 为二, 这是最 可靠的 判定方 法。
解析
甲 为 分 裂 间期 、乙为 分裂末 期,⑤ 聚集成 为细胞 板,A错 误;① 为中心 体,是 由微管 组成, 在前期 较晚时 形成纺 锤体作 用于② 着丝粒 ,B正 确;根 据题干 信息“ 下图为 动物和 植物细 胞的有 丝分裂 图”可 知,甲 细胞中 无同源 染色体 ,所以 其产生 的子细 胞不为 生殖细 胞,应 为单倍 体生物 的体细 胞,C 错误; ③为细 胞膜, ④为细 胞壁, 两种细 胞的胞 质分裂 方式不 同,D错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