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1)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在学习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交点、夹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用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求点到直线距离的重要工具。

它是点线位置关系,线线位置关系的桥梁,是我们以后研究圆锥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平行线的距离公式。

2、能力目标:(1)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结构特点,能运用公式解题。

(2) 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

培养探究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个性品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200BA CBy Ax d +++=及应用。

2、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推导过程较繁杂,等价观点的应用学生理解较难。

四、教法及学法 (一)、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学生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能会存在疑问: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几何问题?因此在讲课以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者有可能有的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可能会认为本节内容不外乎就是套公式,故学习前还应充分调学生的探知欲。

2、学生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能对直角三角形等积法求斜边上的高是怎么来的不太清楚,因此在讲课时要重点强调这是数学上的一种等价转化数学思想。

(二)、教学方法1、学导法:引导学生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解思路,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然后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法来具体实施。

2、教具:多媒体 (三)、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更易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以旧引新、以新带旧探索新知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二)小结(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平行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200BA CBy Ax d +++=2221BA C C d +-=(3)、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抽问)这样做有利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必修2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和距离公式;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出直线的交点坐标和点到直线的距离;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和距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2.教学难点:如何将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椅子、桌子等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并回顾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2. 演示(10分钟)给出两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演示如何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然后再给出一条直线和一点的坐标,演示如何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3. 讲解和演练(35分钟)3.1 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讲解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给出一些例题进行演练。

3.2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讲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给出一些例题进行演练。

4. 拓展应用(25分钟)展开一些拓展问题,如求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夹角、平面内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等,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

5. 总结(5分钟)总结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及相关知识点,强调掌握了这些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建议1.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生活化的例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适当调整难度,不能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要保持适当的挑战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练习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一些例题、探究活动等进行现场评价;2.作业:难度适当,涵盖各个知识点,既要求计算又要求应用;3.月考、期中考等:涵盖本单元所有的知识点,既考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查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主要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2.辅助教材:蒙奇数学教学网、题海网等;3.教具:PPT、黑板、白板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开课教案_8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开课教案_8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新课标《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3节“直线的交点与距离公式”中的重要知识点。

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问题(推导公式)、应用公式”的线索展开研究,既是直线方程应用的延续,又是坐标法这一核心知识的发展,同时还是充分展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优越性的载体。

作为直线方程的一个应用,公式的推导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属于具有较高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

同时,该公式还将在学生今后的代数、立体几何及圆锥曲线学习过程中,作为解析几何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泛用之于问题的求解过程当中,因此,该内容又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不仅如此,该内容还是刚刚学过的两直线交点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用武之地。

就内容本身来说,作为公式的学习与应用又是引领学生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强化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好素材。

因此,这是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一个重要基础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解析几何的重要工具。

二.重、难点及教学目标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两直线间位置关系判断的依据等知识,并且经历了建立这些公式、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用坐标法思想解决问题的经验与各种具体方法的前提下来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

学生要经历从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这样一个认识过程,其学习平台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的倾角、斜率、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交点等相关知识。

因此,这节课既是问题教学,又是公式教学。

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已知点的坐标及直线方程的情况下求的点到直线的距离。

为此: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怎样发现并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知识容量,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培养目标:在经历发现推导公式的基础上,理解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特点,学会公式的运用,领会蕴涵在公式推导及范例解决过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全套教案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学目标】1.理解求两条直线交点的方法思想,即解方程组的转化思想;2.能正确地通过解方程组确定交点坐标;3.通过求交点坐标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教学重点难点】对转化思想的理解,求两条直线交点即解方程组确定交点坐标,过定点直线系的定点求法,对含字母参数解的讨论【学前准备】:多媒体,预习例题两点间的距离【教学目标】1.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已知两直线求交点;2.会求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及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

【教学重难点】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1.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已知两直线求交点;2.会求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及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

【学前准备】:多媒体,预习例题三.巩固练习(20分钟)已知两直0111=++ybxa线和0122=++ybxb的交点为P(2,3),求过两点),(),(2211baBbaA、的直线方程四.小结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求两点12(3,5),(1,2)P P-间的距离;2.在X轴上有和原点及点(5,-3)等距离的点,求此点的坐标;3.已知A(5,-8),B(-3,6) 延长AB至点P点使|PB|=21|AB|,求P 点坐标;4.如果点A(x,4)与点B(0,-2)的距离是10个单位,求A的位置;5.求证以A(-6,8)、B(6,-8)、C(8,6)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6.已知点P到两条坐标轴及点(3,6)距离相等,求点P的坐标;7.若)1,1(),3,2(BA--,点)2,(aP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___________;8.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顶点A、B、C的坐标各为(-1,-1),(5,-1),(3,5)。

求顶点D的坐标;9.已知,x y满足221x y+=,求226825x y x 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0.已知01,01x y<<<<,求证:,x y()()()()2222 2222111122 x y x y x y x y +++-+-++-+-≥,并求使等式成立的条件.参考答案:1.5,2.17,05⎛⎫⎪⎝⎭,3.解:设P (x,y ),利用P 在直线AB 上得x,y 的一个式子,再利用|PB|=21|AB|得x,y 的另一个式子,联解即可得713x y =-⎧⎨=⎩,即P (-7,13)。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新版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学会通过直线方程把握直线上的点,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上的点,学会对直线进行代数研究,掌握简单的坐标法思想,学会用代数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体会数形结合这种解析几何最核心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目标1.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交点坐标,会根据方程解的个数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会简单应用,了解坐标法处理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三)学习重点1.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交点坐标,及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 2.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证明与应用. (四)学习难点1.掌握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 2.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3.解析几何问题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102页至第106页,填空:用代数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只需写出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然后 联立求解 .联立两直线方程:111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ì++=ïí++=ïî,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 相交 ,此解就是 交点 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 平行 ;若方程组中两方程可以化为同一个方程,,此时两条直线 重合 .平面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平面上点(,)P x y 到原点(0,0) 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 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用解析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2.预习自测1.直线12:0,:20l x y l x y -=+-=的交点坐标为( ) A .(0,1) B .(1,0) C . (1,1) D .(1,1)-- 答案:C .解析:【知识点】直线交点. 【解题过程】联立求解. 点拨:联立求解.2.直线12:10,:2220l x y l x y --=--=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交 B .平 C .重合 D .不确定 答案:C .解析:【知识点】直线位置关系. 【解题过程】直线方程相同,直线重合. 点拨:直线方程相同.3.两点(1,1),(3,4)-间的距离为( ) A .5 B .C .3D.答案:A .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公式.【解题过程】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直接求解. 点拨: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直接求解. (二)课堂设计 1.问题探究探究一 结合联立直线方程,认清几何与代数间的联系,体验坐标法的思想★ ●活动① 认清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及其几何意义看下表,并填空:【设计意图】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识,体会直线方程的解为直线上的点(坐标形式),所以两条直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即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活动② 分类讨论,理清直线位置关系研究方程组:111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ì++=ïí++=ïî的解的个数,解的个数不同对应着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若方程组没有解,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说明两条直线有唯一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无数解,此时两个方程为同一方程,则这两条直线为同一直线,则这两条直线重合. 【设计意图】分类讨论,从方程的角度再次清楚认识直线间关系.●活动③拓展直线交点问题,研究过已知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判断直线12:3420,:220l x y l x y +-=++=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为(2,2)-.拓展:当l 变化时,方程342(22)0x y x y l +-+++=表示什么图形?该图形有何特点? 表示直线,且过定点(2,2)-. 该直线有可能恰好是12,l l 吗? 可以表示1l ,不能表示2l . 那你可以得到更一般的结论么?结论:若直线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相交,交点为P ,则过点P 的直线系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l +++++=(2l 除外).【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定点的直线的方程的共有形式. 探究二 初步认识坐标法,探索两点间距离公式 ●活动① 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研究两点间距离平面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间的距离:(1)若12||PP x 轴(即12y y =时),两点12,P P 间的距离为多少呢? 1212PP x x =-.(2)若12PP y 轴(即12x x =时),两点12,P P 间的距离为多少呢?1212PP y y =-.(3)那一般情况下,两点12,P P 间的距离为多少呢?过12,P P 两点,分别做x 轴,y 轴的垂线,得到垂线的交点为,A B ,则为矩形12P AP B 的对角线,矩形的边长分别为1212,x x y y --,由勾股定理,所以;(4)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为d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不仅要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一般形式,还应掌握一些特殊形式.●活动② 温故知新,体会向量方法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呢?(讨论) (向量方法)122121(,)PP x x y y =--(PP x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向量方法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探究三 平面几何问题坐标化,利用数形结合处理平面几何问题★▲ ●活动① 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为将此问题进行坐标化处理,应该如何建立坐标系呢?又该如何处理各点的坐标呢?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设出各点坐标,则四边平方和为222222222()AB AD a b c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对角线的平方和为222222()()AC BD a b c a b c +=+++-+,所以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设计意图】对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简单应用,体会坐标法给证明带来的简洁思路,并让学生体会解析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 ●活动② 互动交流、一问多解在向量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否可以用向量方法完成活动①中的证明呢?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AB AD AC +=,平方2222AB AD AB AD AC ++=,AB AD DB -=,平方2222AB AD AB AD DB +-=,将两式相加可得,222222AB AD DB AC +=+,进而命题得证.【设计意图】通过一问多解,拓展学生思维,体会向量方法在平几问题中的强大作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探究四 师生共研,巩固提升●活动① 巩固基础,检查反馈例1 已知三条直线280,4310,210ax y x y x y ++=+=-=交于一点,则a 的值为( ) A .1B .1-C .2D .-2【知识点】联立方程组求直线交点.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联立4310210x y x y ì+=ïí-=ïî得交点为(4,2)-,代入280ax y ++=,解得1a =-.【思路点拨】方程组的解即为交点坐标.【答案】B .同类训练 对任意的实数l ,直线2(22)0y x y l -+++=恒过定点 . 【知识点】恒过已知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 【数学思想】方程的观点处理几何问题.【解题过程】联立20220y x y ì-=ïí++=ïî,可得定点(2,2)-.【思路点拨】用方程的观点处理直线过定点问题. 【答案】(2,2)-.例2 求经过直线240,50x y x y -+=-+=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20x y -=的直线方程为( ) A .280x y +-=B .280x y --=C .280x y ++=D .280x y -+=【知识点】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数学思想】整体处理.【解题过程】法一、联立直线方程可得交点坐标为(1,6),所求直线方程可设为20x y m ++=,将(1,6)代入可得8m =-;法二、将直线方程设为24(5)0x y x y l -++-+=,直线斜率221k λλ+=-=+,可得43λ=-,代入化简直线方程为280x y +-=. 【思路点拨】可先整体处理设直线方程可规避解方程组.【答案】A .同类训练 求经过直线240,50x y x y -+=-+=的交点,且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 A .20x y += B .20x y -=C .60x y +=D .60x y -=【知识点】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 【数学思想】整体处理.【解题过程】将直线方程设为24(5)0x y x y l -++-+=,将原点坐标代入,可得45λ=-,代入化简直线方程为60x y -=. 【思路点拨】整体设置直线方程. 【答案】C .【设计意图】巩固训练.●活动② 强化提升、灵活应用例3 已知两点(1,1),A B -(2,3),在x 轴上求一点P ,(1)使得PB PA +最小; (2)使得PB PA -最大. 【知识点】对称点的坐标的求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两点间距离公式.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点(1,1)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1)A --,连接'A B ,在三角形'A BP 中,三边基本关系,''PA PB A B +≥,即'PA PB A B +≥,(当三点',,A P B 共线时取等),所以PB PA +的5=,此时P 的坐标为1(,0)4P -;连接BA 并延长x 轴交于点0P ,在三角形ABP 中,三边基本关系,PB PA AB -≤,(当三点,,A P B共线时取等),所以PB PA -的最大值为=,此时P 的坐标为( 2.5,0)P -.【思路点拨】通过对称将距离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共线问题,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最值. 【答案】(1)1(,0)4P -;(2)( 2.5,0)P -.同类训练 已知两点(1,0),(1,3)A B -,在直线y x =上求一点P ,使得PB PA +最小,并求出此时的坐标P .,11(,)33P .解析:【知识点】对称点的求解,两点间距离公式,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原理.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点(1,0)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0,1)A -,,当三点'A PB 共线时取得,此时直线'A B 的方程为41y x =-,联立41y x y x =-⎧⎨=⎩,可得11(,)33P .点拨:利用对称转化为两点间距离的问题.【设计意图】直线交点与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 3. 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联立两直线方程: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ì++=ïí++=ïî,若方程组有唯一解,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2)平面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3)平面上点(,)P x y 到原点(0,0) 重难点归纳(1)将平面几何问题坐标化,并能用本课所学处理简单的平几问题. (2)在求解距离和最值的问题上,要注意利用对称变换将问题进行转化.(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 自主突破1.直线3y x =+与直线2y x =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 答案:(3,6).解析:【知识点】直线的交点坐标. 【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解题过程】联立方程解方程组得(3,6). 点拨:联立方程.2.两点(2,3),(1,)a 间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 答案:1.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公式. 【数学思想】函数思想【解题过程】2222(21)(3)(3)1d a a =-+-=-+,所以距离的最小值为1. 点拨:求二次函数的最值.3.点,A B 分别在坐标轴上,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答案:解析:【知识点】中点坐标公式与两点间距离公式. 【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题过程】设(,0),(0,)A x B y ,则1,122x y==,所以(2,0),(0,2)A B ,可得AB =. 点拨: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A B 坐标,再利用距离公式求解.4.若两条直线2,y x y x m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答案:2m >.解析:【知识点】直线交点. 【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题过程】联立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为22(,)22m m+-,在第一象限2222mm+⎧>⎪⎪⎨-⎪>⎪⎩,解得2m>.点拨:联立方程求交点.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分别长1,2,若对角线3AC=,则BD=________.答案:1.解析:【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四边长与对角线长关系.【解题过程】有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222222112210AC BD+=+++=,所以1BD=.点拨: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6.已知三条直线2380,10,0x y x y x ky++=--=+=交于一点,则k=________.答案:12k=-.解析:【知识点】直线交点.【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题过程】联立238010x yx y++=⎧⎨--=⎩可得交点为(1,2)--,代入0x ky+=,可得12k=-.点拨:联立解方程然后代入求解.能力型师生共研7.()f x=)A.1 B.2C.D.4答案:C.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公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f x=,所以()f x的几何意义为(,0)x到点(1,1),(1,1)--的距离之和,由数形结合可得()f x=.点拨:将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利用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求得.8.点(cos ,sin ),(1,2)θθ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1-.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公式.【数学思想】函数思想.【解题过程】d ===所以d 的最小值为1d ==-.点拨: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探究型 多维突破9.求过直线20,60x y x y -=+-=的交点且与直线3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答案:310y x =-+.解析:【知识点】直线交点.【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待定系数.【解题过程】由于直线与直线3x y =垂直,所以它的斜率为3-,法一,直线20,60x y x y -=+-=的交点为(2,4),由点斜式可得43(2)y x -=--,即310y x =-+;法二,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6)0x y x y λ-++-=,它的斜率为231k λλ+==--,解得52λ=,代入化简得310y x =-+.点拨:可考虑整体设置方程,待定系数求解. 10.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所在直线方程为10,340x y x y +-=-+=,且它的对角线的交点是(3,3)M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其他两边所在直线的方程.答案::3160BC x y --=,:110CD x y +-=.解析:【知识点】直线交点,直线方程.【数学思想】方程思想.【解题过程】如图,联立10,340x y x y +-=-+=,求得37(,)44A -,又由M 为AC 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解得2717(,)44C ,由平行关系可得1727:3()44BC y x -=-,化简得:3160BC x y --=,同理,可解得:110CD x y +-=.点拨:结合平行关系,利用斜率相等和交点求解.自助餐1.已知点(,5),(0,10)A a B -间的距离为17,则a 的值为_______.答案:8a =.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公式.17=,解得8a =.点拨:列式求解.2.经过两条直线30,230x y x y -+=+-=的交点,且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20x y +=.解析:【知识点】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数学思想】待定系数.【解题过程】设所求直线方程3(23)0x y x y λ-+++-=,将原点坐标代入得1λ=,所求直线方程为20x y +=.点拨:整体设置直线,求解待定系数.3.经过两条直线23100,3420x y x y -+=+-=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3240x y -+=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2320x y +-=.解析:【知识点】直线间位置关系,直线交点.【数学思想】待定系数.【解题过程】设所求直线方程2310(342)0x y x y λ-+++-=,化简(23)(43)+10x λλ++- 20λ-=,由垂直关系可得3(23)2(43)0x λλ+--=,解得12λ=-,代入整理得直线2320x y +-=.点拨:整体设置直线,求解待定系数.4.点(1,1)P --到曲线1(0)xy x =>上任意一点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公式.【数学思想】不等式思想.【解题过程】在曲线上任意取点1(,)x x ,则d ==≥1x =时取得.点拨:列式,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5.已知,a b 为单位向量,则a b a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数学思想】不等式.【解题过程】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可知224a b a b -++=,由不等式,2a b a b +>≥,可得a b a b -++的最大值为. 点拨:由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得到定值条件,再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6.已知(0,1),(0,1)x y ∈∈,求证:≥. 答案:见解题过程.解析:【知识点】两点间距离公式.【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如图所示,(,)P x y 为正方形内任意一点,由根式的几何意义可知,,所以问题转化为求证2PO PA PC PB +++≥,在三角形POB OB上取得,同理,在三角形PAC AC 上取得,所以当P 在,OB AC 交点处11(,)22时,PO PA PC PB +++取得最小值,所以≥. 点拨:利用根式的几何意义将问题转化为几何最值求解.。

必修二第三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说课稿

必修二第三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说课稿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3.3.3点到直线的距离”,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简单应用.我将通过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五个部分,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一一、、教教材材与与学学情情分分析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了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

对本节的研究,既是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继续,又为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的推导以及后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具备直线的有关知识,如交点、垂直、三角形、两点间距离公式等。

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校学生实际是基础扎实、思维活跃,但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

二二、、目目标标分分析析【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公式方法的发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数学表达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在推导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以及特殊与一般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联系与转化的观点看问题,体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的受挫感和成功感,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和简单应用.【难点】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三三、、教教法法学学法法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文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为此我设计如下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构建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

高中数学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一课时 3. 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能目标:1。

直线和直线的交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情感目标:1。

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的联系。

2.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求交点坐标。

难点: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用大屏幕打出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移动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堂设问一:由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二)探研新知分析任务,分组讨论,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已知两直线L1:A1x+B1y +C1=0,L2:A2x+B2y+C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先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看表一,并填空。

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何关系?(1)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L 1与L2 相交。

(2)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L 1与 L2平行。

(3)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 与L2重合。

课后探究: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系数有何关系?1.例题讲解,规范表示,解决问题例题1:求下列两直线交点坐标L1 :3x+4y-2=0L1:2x+y +2=0解:解方程组 34202220x y x y +-=⎧⎨++=⎩得 x=-2,y=2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 (-2,2),如图3。

3。

1。

642-2-4-55yx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解方程组,看解题是否规范,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洁,然后才进行讲解。

同类练习:书本114页第1,2题。

例2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

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1) L1:x-y=0,L2:3x+3y-10=0 (2) L1:3x-y=0,L2:6x-2y=0(3) L1:3x+4y-5=0,L2:6x+8y-10=0这道题可以作为练习以巩固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开课教案_0

3.3.4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是高中课本必修2第三章直线的最后一节,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使学生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认识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定量的认识。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用于研究曲线的性质如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求三角形的高,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等,借助它也可以求点的轨迹方程,如角平分线的方程,抛物线的方程等等。

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1、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导两平行线间距离。

2、会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学生已掌握直线的方程和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具备了探讨新问题的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很难理解,还需要补充大量的练习。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A,B 不全为0)。

(2)平面上两点P 1 (x 1,y 1),P 2 (x 2,y 2)间的距离公式22122121||()()PP x x y y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二)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问题一:已知P (x 0,y 0),直线l :Ax + By + C = 0,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呢? 过程:方案一:设点P 到直线l 的垂线段为PQ ,垂足为Q ,由PQ ⊥l 可知,直线PQ 的斜率为B A(A ≠0),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Q 的方程,并由l 与PQ 的方程求出点Q 的坐标:由此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PQ |,得到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方案二:设A ≠0,B ≠0,这时l 与x 轴、y 轴都相交,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l 于点 ()01,y x R ;作y 轴的平行线,交l 于点()20,y x S ,由⎩⎨⎧=++=++002001C By Ax C By Ax 得0012,By C Ax C x y A B ----==所以0001||||||Ax By C PR x x A ++=-= 0002||||||Ax By C PS y y B++=-= 22||RS PR PS =+=22||A B AB +00||Ax By C ⨯++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d ·|RS |=|PR |·|PS |. 所以0022||Ax By C d A B ++=+可证明,当A = 0时仍适用.追问:在应用此公式时对直线方程有什么要求?说明:必须是方程的一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开课教案_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公开课教案_4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从知识内容来说并不是很难,但从解析几何的特点看,就需要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直线方程来讨论其特点,得到直线交点,以及交点个数对应于直线在平面内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两直线一般方程的系数的变化来揭示两直线方程联立解的情况,从而判定两直线的位置特点,设置平面内任意两直线方程组解的情况的讨论,为课题引入寻求理论上的解释,使学生从熟悉的平面几何的直观定义深入到准确描述这三类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用交点个数判定位置关系与用斜率、截距判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一致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直线和直线的交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过程和方法(1)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以及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2)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法.(3)组成学习小组,分别对直线和直线的位置进行判断,归纳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3.情态和价值(1)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2)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已知两相交直线求交点.教学难点:对方程组系数的分类讨论与两直线位置关系对应情况的理解.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作出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移动其中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堂设问:由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你能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吗?说说你的看法.思路2.你认为该怎样由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已知两直线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怎样求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关系? ③解下列方程组(由学生完成):(ⅰ)⎩⎨⎧=++=-+022,0243y x y x ; (ⅱ)⎪⎩⎪⎨⎧+==+-2131,0362x y y x ; (ⅲ)⎪⎩⎪⎨⎧+==-2131,062x y y x .如何根据两直线的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④当λ变化时,方程3x+4y-2+λ(2x+y+2)=0表示什么图形,图形有什么特点?求出图形的交点坐标.讨论结果:①教师引导学生先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看下表,并填空. 几何元素及关系代数表示 点AA(a ,b) 直线ll :Ax+By+C=0 点A 在直线上直线l 1与l 2的交点A②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关系.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这两条直线上,交点的坐标一定是这两个方程的唯一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是直线l 1和l 2的交点,因此,两条直线是否有交点,就要看这两条直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是否有唯一解. (ⅰ)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则l 1与l 2相交;(ⅱ)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l 1与l 2平行;(ⅲ)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与l 2重合.即直线l 1、l 2联立得方程组⎪⎩⎪⎨⎧⇔⎪⎩⎪⎨⎧.,,212121平行重合相交无解无穷多解唯一解转化、l l 、l l 、l l(代数问题) (几何问题)③引导学生观察三组方程对应系数比的特点:(ⅰ)23≠14;(ⅱ)21316312=--=;(ⅲ)16312--=≠211. 一般地,对于直线l 1:A 1x+B 1y+C 1=0,l 2: A 2x+B 2y+C 2=0(A 1B 1C 1≠0,A 2B 2C 2≠0),有方程组⎪⎪⎪⎪⎩⎪⎪⎪⎪⎨⎧⇔≠=⇔⇔==⇔⇔≠⇔⎪⎩⎪⎨⎧=++=++.,,002121212121212121212121222111平行无解重合无穷多解相交唯一解l l C C B B A A l l C C B B A A l l B B A A C y B x A C y B x A . 注意:(a)此关系不要求学生作详细的推导,因为过程比较繁杂,重在应用.(b)如果A 1,A 2,B 1,B 2,C 1,C 2中有等于零的情况,方程比较简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很容易确定.④(a)可以用信息技术,当λ取不同值时,通过各种图形,经过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得出结论,同时发现这些直线的共同特点是经过同一点.(b)找出或猜想这个点的坐标,代入方程,得出结论.(c)结论:方程表示经过这两条直线l 1与l 2的交点的直线的集合.(三)应用示例例1 求下列两直线的交点坐标,l 1:3x+4y-2=0,l 2:2x+y+2=0.解:解方程组⎩⎨⎧=++=-+,022,023y x y x 得x=-2,y=2,所以l 1与l 2的交点坐标为M(-2,2). 变式训练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方程.l 1:x-2y+2=0,l 2:2x-y-2=0.解:解方程组x-2y+2=0,2x-y-2=0,得x=2,y=2,所以l 1与l 2的交点是(2,2).设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y=kx,把点(2,2)的坐标代入以上方程,得k=1,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x.点评:此题为求直线交点与求直线方程的综合运用,求解直线方程也可应用两点式.例2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1)l 1:x-y=0,l 2:3x+3y-10=0.(2)l 1:3x-y+4=0,l 2:6x-2y-1=0.(3)l 1:3x+4y-5=0,l 2:6x+8y-10=0.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方程组,看解题是否规范,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洁,然后再进行讲评.解:(1)解方程组⎩⎨⎧=-+=-,01033,0y x y x 得⎪⎪⎩⎪⎪⎨⎧==.35,35y x 所以l 1与l 2相交,交点是(35,35). (2)解方程组⎩⎨⎧=--=+-)2(,0126)1(,043y x y x ①×2-②得9=0,矛盾,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公共点,l 1∥l 2.(3)解方程组⎩⎨⎧=-+=-+)2(,01086)1(,0543y x y x ①×2得6x+8y-10=0.因此,①和②可以化成同一个方程,即①和②表示同一条直线,l 1与l 2重合.变式训练判定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若相交,则求交点.(1)l 1:7x+2y-1=0,l 2:14x+4y-2=0.(2)l 1:(3-2)x+y=7,l 2:x+(3+2)y-6=0.(3)l 1:3x+5y-1=0,l 2:4x+3y=5.答案:(1)重合,(2)平行,(3)相交,交点坐标为(2,-1).例3 求过点A(1,-4)且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方程.解法一:∵直线2x +3y +5=0的斜率为-32,∴所求直线斜率为-32.又直线过点A(1,-4),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易得所求直线方程为2x +3y +10=0.解法二:设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m=0,∵l 经过点A(1,-4),∴2×1+3×(-4)+m=0.解之,得m=10.∴所求直线方程为2x +3y +10=0.点评:解法一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是通法,须掌握.解法二是常常采用的解题技巧.一般地,直线Ax +By +C=0中系数A 、B 确定直线的斜率.因此,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0,其中m 待定.经过点A(x 0,y 0),且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 -x 0)+B(y -y 0)=0.变式训练求与直线2x +3y +5=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65的直线方程. 答案:2x+3y-1=0.(四)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五)拓展提升问题:已知a 为实数,两直线l 1:ax+y+1=0,l 2:x+y-a=0相交于一点,求证: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x 轴上.分析:先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交点坐标解出,再判断交点横、纵坐标的范围. 解:解方程组⎩⎨⎧=-+=++0,01a y x y ax ,得⎪⎪⎩⎪⎪⎨⎧-+=-+-=.11,112a a y a a x .若112-+a a >0,则a >1. 当a >1时,-11-+a a <0,此时交点在第二象限内. 又因为a 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 2+1≥1>0,故112-+a a ≠0. 因为a≠1(否则两直线平行,无交点),所以交点不可能在x 轴上,交点(-11,112-+-+a a a a )不在x 轴上.(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讨论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来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出了方程系数比的关系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联系.培养了同学们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解的情况与两直线不同位置的对立关系,并且会通过直线方程系数判定解的情况,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当两条直线相交时,会求交点坐标.注意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通过一般形式的直线方程解的讨论,加深对解析法的理解,培养转化能力.以“特殊”到“一般”,培养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精神,以及运动变化的相互联系的观点.(七)作业课本习题3.3 A组1、2、3,选做4题.。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知识要点】1. a. 两直线的交点:111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求解这个方程组。

b. 两点间距离公式:22122121||()()PP x x y y =-+- 2. a.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P 00(,)x y 到直线0Ax By C ++=(A,B 不同时为0)的距离d=0022||Ax By C A B +++b. 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112212:0,:0()l Ax by C l Ax By C C C ++=++=≠,则两平行线间的距离d=1222||C C A B -+3. 对称问题:a. 已知点关于点的对称点:(,)P x y ''关于点Q 00(,)x y 的对称点为00(2,2)x x y y ''--b.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设P 00(,)x y ,:0l Ax By C ++=22(0)A B +≠,若P 关于l 的对称点的坐标Q 为(x ,y ),则Q 的坐标 0000()1022y y A x x B x x y y A B C -⎧∙-=-⎪-⎪⎨++⎪∙+∙+=⎪⎩ c. 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设l 的方程为:0Ax By C ++=22(0)A B +≠和点P 00(,)x y ,则l 关于点P 的对称直线为:0Ax By C '''++=d.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的直线:求直线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b ,由平面几何知,若直线a ,b 关于直线l 对称,它有以下性质:若点A 在直线a 上,那么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一定在直线b 上,这是AB l ⊥,且AB 中点D 在l 上4. 对称问题的应用(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知识应用】1. 方法:a. 求两直线交点坐标,就是求解方程组,若方程组无解,则两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穷个解,则两直线重合;当有交点时,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

高二新课程教案:《数学·必修2》《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高二新课程教案:《数学·必修2》《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从知识内容来说并不是很难,但从解析几何的特点看,就需要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直线方程来讨论其特点,得到直线交点,以及交点个数对应于直线在平面内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两直线一般方程的系数的变化来揭示两直线方程联立解的情况,从而判定两直线的位置特点,设置平面内任意两直线方程组解的情况的讨论,为课题引入寻求理论上的解释,使学生从熟悉的平面几何的直观定义深入到准确描述这三类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用交点个数判定位置关系与用斜率、截距判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一致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直线和直线的交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过程和方法(1)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以及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2)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法.(3)组成学习小组,分别对直线和直线的位置进行判断,归纳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3.情态和价值(1)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2)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已知两相交直线求交点. 教学难点:对方程组系数的分类讨论与两直线位置关系对应情况的理解.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作出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移动其中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堂设问:由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你能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吗?说说你的看法.思路2.你认为该怎样由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已知两直线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怎样求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关系? ③解下列方程组(由学生完成):(ⅰ)⎩⎨⎧=++=-+022,0243y x y x ; (ⅱ)⎪⎩⎪⎨⎧+==+-2131,0362x y y x ; (ⅲ)⎪⎩⎪⎨⎧+==-2131,062x y y x . 如何根据两直线的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④当λ变化时,方程3x+4y-2+λ(2x+y+2)=0表示什么图形,图形有什么特点?求出图形的交点坐标. 几何元素及关系代数表示②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关系.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这两条直线上,交点的坐标一定是这两个方程的唯一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是直线l 1和l 2的交点,因此,两条直线是否有交点,就要看这两条直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是否有唯一解.(ⅰ)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则l 1与l 2相交; (ⅱ)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l 1与l 2平行;(ⅲ)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与l 2重合.即直线l 1、l 2联立得方程组⎪⎩⎪⎨⎧⇔⎪⎩⎪⎨⎧.,,212121平行重合相交无解无穷多解唯一解转化、l l 、l l 、l l(代数问题) (几何问题)③引导学生观察三组方程对应系数比的特点:(ⅰ)23≠14;(ⅱ)21316312=--=;(ⅲ)16312--=≠211.一般地,对于直线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A 1B 1C 1≠0,A 2B 2C 2≠0),有方程组⎪⎪⎪⎪⎩⎪⎪⎪⎪⎨⎧⇔≠=⇔⇔==⇔⇔≠⇔⎪⎩⎪⎨⎧=++=++.,,002121212121212121212121222111平行无解重合无穷多解相交唯一解l l C CB B A A l lC C B B A A l l B B A A C y B x A C y B x A . 注意:(a)此关系不要求学生作详细的推导,因为过程比较繁杂,重在应用.(b)如果A 1,A 2,B 1,B 2,C 1,C 2中有等于零的情况,方程比较简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很容易确定.④(a)可以用信息技术,当λ取不同值时,通过各种图形,经过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得出结论,同时发现这些直线的共同特点是经过同一点.(b)找出或猜想这个点的坐标,代入方程,得出结论.(c)结论:方程表示经过这两条直线l 1与l 2的交点的直线的集合.(三)应用示例例1 求下列两直线的交点坐标,l 1:3x+4y-2=0,l 2:2x+y+2=0.解:解方程组⎩⎨⎧=++=-+,022,023y x y x 得x=-2,y=2,所以l 1与l 2的交点坐标为M(-2,2).变式训练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方程.l 1:x-2y+2=0,l 2:2x-y-2=0.解:解方程组x-2y+2=0, 2x-y-2=0,得x=2,y=2,所以l 1与l 2的交点是(2,2).设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y=kx,把点(2,2)的坐标代入以上方程,得k=1,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x. 点评:此题为求直线交点与求直线方程的综合运用,求解直线方程也可应用两点式.例2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1)l 1:x-y=0,l 2:3x+3y-10=0. (2)l 1:3x-y+4=0,l 2:6x-2y-1=0. (3)l 1:3x+4y-5=0,l 2:6x+8y-10=0.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方程组,看解题是否规范,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洁,然后再进行讲评.解:(1)解方程组⎩⎨⎧=-+=-,01033,0y x y x 得⎪⎪⎩⎪⎪⎨⎧==.35,35y x所以l 1与l 2相交,交点是(35,35). (2)解方程组⎩⎨⎧=--=+-)2(,0126)1(,043y x y x①×2-②得9=0,矛盾,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公共点,l 1∥l 2. (3)解方程组⎩⎨⎧=-+=-+)2(,01086)1(,0543y x y x①×2得6x+8y-10=0.因此,①和②可以化成同一个方程,即①和②表示同一条直线,l 1与l 2重合. 变式训练判定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若相交,则求交点.(1)l 1:7x+2y-1=0,l 2:14x+4y-2=0.(2)l 1:(3-2)x+y=7,l 2:x+(3+2)y-6=0.(3)l 1:3x+5y-1=0,l 2:4x+3y=5.答案:(1)重合,(2)平行,(3)相交,交点坐标为(2,-1).例3 求过点A(1,-4)且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方程.解法一:∵直线2x +3y +5=0的斜率为-32,∴所求直线斜率为-32.又直线过点A(1,-4),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易得所求直线方程为2x +3y +10=0.解法二:设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m=0,∵l 经过点A(1,-4), ∴2×1+3×(-4)+m=0.解之,得m=10.∴所求直线方程为2x +3y +10=0.点评:解法一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是通法,须掌握.解法二是常常采用的解题技巧.一般地,直线Ax +By +C=0中系数A 、B 确定直线的斜率.因此,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0,其中m 待定.经过点A(x 0,y 0),且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 -x 0)+B(y -y 0)=0.变式训练 求与直线2x +3y +5=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65的直线方程. 答案:2x+3y-1=0.(四)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五)拓展提升问题:已知a 为实数,两直线l 1:ax+y+1=0,l 2:x+y-a=0相交于一点,求证: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x 轴上.分析:先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交点坐标解出,再判断交点横、纵坐标的范围.解:解方程组⎩⎨⎧=-+=++0,01a y x y ax ,得⎪⎪⎩⎪⎪⎨⎧-+=-+-=.11,112a a y a a x .若112-+a a >0,则a >1. 当a >1时,-11-+a a <0,此时交点在第二象限内. 又因为a 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 2+1≥1>0,故112-+a a ≠0. 因为a≠1(否则两直线平行,无交点),所以交点不可能在x 轴上,交点(-11,112-+-+a a a a )不在x 轴上.(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讨论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来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出了方程系数比的关系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联系.培养了同学们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解的情况与两直线不同位置的对立关系,并且会通过直线方程系数判定解的情况,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当两条直线相交时,会求交点坐标.注意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通过一般形式的直线方程解的讨论,加深对解析法的理解,培养转化能力.以“特殊”到“一般”,培养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精神,以及运动变化的相互联系的观点.(七)作业课本习题3.3 A 组1、2、3,选做4题.§3.3.2 两点间的距离一、教材分析距离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经学习了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到高一立体几何中又学习了异面直线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等.其基础是两点间的距离,许多距离的计算都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是解析几何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到复平面内又出现两点间距离,它为以后学习圆锥曲线、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打下基础,为探求圆锥曲线方程打下基础.解析几何是通过代数运算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因此,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学习本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面坐标系内任意两点距离的求法公式,以及用坐标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建立适当坐标系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讲练结合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的距离,用坐标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说课稿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直线的交点坐标是高教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学生认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两直线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将两直线交点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直线方程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

此体会“形”的问题“数”的运算来解决。

本节也是学习两点间距离的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维目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制定如下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

直线和直线的交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过程和方法:1。

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以及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

2.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法。

3.组成学习小组,分别对直线和直线的位置进行判断,归纳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

情态和价值:1。

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的联系。

2.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求交点坐标。

难点: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教学学习方法: 1、教法分析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本节课我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教学。

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2、学法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思维习惯还有待教师引导。

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用大屏幕打出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移动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堂设问一: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设计意图:设置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高中数学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教案2人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教案2人教版必修2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一:1.学习目标: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2.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二:学习内容: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三:学习方法:数形结合四:问题导学:一:两直线的交点1111222211112212221221122112211 l :+B y+C =0 l A x+B y+C =0+B y+C =0 A B -A B A x+B y+C =0 0 A B -A B =0A C -A C 0 B C -B C 0 A x A x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的解,其中两条直线当且或()两条直线无交点即122112211221 A B -A B =0A C -A C =0B C -B C =0当且或()两条直线有无数个交点即2距离公式:1两点间距离:2点到直线距离:3两平行线间距离:基本题型一: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基本题型二: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运用:已知三角形的顶点A (-1,5)B (-2,-1)C (4,7)求BC 边上的中线长。

基本题型三:点到之下距离的应用求过点P (-1,2)且与点A (2,3)和B (-4,5)距离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

基本题型四:对称问题:求直线y=-4x+1关于点M (2,3)对称的直线方程。

基本题型五:直线系方程的应用求经过直线l ₁:3x+2y-1=0 和l ₂:5x+2y+1=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l ₃:3x-5y+6=0的直线l 的方程五:达标检测:1.若直线12:2:24l y kx k y x =++=-+与l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内,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23B. k <2C. -23<k < 2D. k <-23或k >2.2(a,2)(a 0)l :x y 301,a 1-+=.已知点 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等于( )3.直线2x+3y-6=0关于 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 3x-2y+2=0B 2x+3y+7=0C 3x-2y-12=0D 2x+3y+8=04.直线(m+2)x-2(2m-1)y-(3m-4)=0,不管m 怎样变化 恒过定点 ( )A (1,1)B (-1,1)C (-1,-1)D ( 1,-1)5.设点A (0,3) B (4,5),点P 在x 轴上,求|PA|+|PB|的最小值,并求P 点的坐标?6.已知直线l 经过点M (2,1),且分别经过与x ,y 交于AB 两点,O 为原点,(1)当AOB 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2)当|MA||MB|取最小值时,求直线l 的方程。

高中数学3.3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一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3.3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案一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一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一、教课目的 (一)知能目标:2(二)感情目标:的联系。

2.能够用辩证的看法看问题。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判断两直线能否订交,求交点坐标。

难点:两直线订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三、教课过程: (一)课题导入用大屏幕打出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挪动直线,让学生察看这两直线的地点关系。

讲堂设问一:由直线方程的看法,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假如两直线订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 (二) 探研新知剖析任务,分组议论,判断两直线的地点关系已知两直线L1: A1x+B1y+C1=0,L2:A2x+B2y+C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教师指引学生先从点与直线的地点关系下手,看表一,并填空。

几何元素及关系代数表示点 A 直线 L点 A 在直线上A ( a , b )L : Ax+By+C=0直线 L1与 L2 的交点 A讲堂设问二:假如两条直线订交,如何求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 论,教师指引学生概括出两直线能否订交与其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有何关系?(1)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独一解, L1 与 L2 订交。

(2)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 L1与L2平行。

(3)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 与 L2 重合。

课后研究:两直线能否订交与其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系数有何关系?1. 例题解说,规范表示,解决问题 例题 1:求以下两直线交点坐标 L1 : 3x+4y-2=0L1: 2x+y +2=01。

直线和直线的交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

经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3x 4 y 20解:解方程组2x 2 y 20得 x=-2 , y=2所以 L1 与 L2 的交点坐标为M( -2 ,2),如图 3。

3。

1。

6y42-55x-2-4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着手解方程组,看解题能否规范,条理能否清楚,表达能否简短,而后才进行解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直线的交点坐标是高教数学人教版必修二 3.3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学生认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两直线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将两直线交点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直线方程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

由此体会“形”的问题由“数”的运算来解决。

本节也是学习两点间距离的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维目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制定如下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直线和直线的交点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过程和方法:1。

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以及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

2.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法。

3.组成学习小组,分别对直线和直线的位置进行判断,归纳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

情态和价值:1。

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的联系。

2.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求交点坐标。

难点: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教学学习方法: 1、教法分析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本节课我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教学。

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2、学法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思维习惯还有待教师引导。

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用大屏幕打出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移动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堂设问一:由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
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1. 分析任务,分组讨论,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已知两直线 L1:A 1x+B1y +C1=0,L2: A 2x +B 2y +C 2=0
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先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看表一,并填空。

课堂设问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怎样求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关系?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何关系?
(1)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L 1与L 2 相交。

(2)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L 1与 L 2平行。

(3)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 与L 2重合。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3)让学生体验探究两条直线交点坐标的过程,更好的理解知识。

课后探究: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系数有何关系?
2. 例题讲解,规范表示,解决问题
例题1:已知直线1l : 1nx y n -=-, 2l : 2ny x n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思维导引:①解方程的重要思想就是消元,你若消去y ,能解出x 来吗?
②x 的解的个数与谁有关?是不是需要分类讨论啊?
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两方程的解有着什么关系?
规范解答:解方程组12nx y n ny x n
-=-⎧⎨-=⎩,消去y 得 22(1)n x n n -=+. 当1n =时,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公共点,1l //2l .
当1n =-时,方程组无数解,所以两直线有无数个公共点,1l 与2l 重合.
当1n ≠且1n ≠-,方程组有惟一解,得到1n x n =-,211
n y n -=-, 1l 与2l 相交. ∴当1n =时,1l //2l ;当1n =-时,1l 与2l 重合;
当1n ≠且1n ≠-,1l 与2l 相交,交点是21(,)11
n n n n ---.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解方程组,看解题是否规范,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洁,然后才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直接应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规范表达数学过程做出示范。

同类练习:教材练习第1,2题。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应用新知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也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例2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

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1) L1:x-y=0,L2:3x+3y-10=0
(2) L1:3x-y=0,L2:6x-2y=0
(3) L1:3x+4y-5=0,L2:6x+8y-10=0
设计意图:这道题可以作为练习以巩固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

三. 启发拓展,灵活应用。

课堂设问一。

当λ变化时,方程 3x+4y-2+λ(2x+y+2)=0表示何图形,图形
有何特点?求出图形的交点坐标。

(1) 可以一用信息技术,当 取不同值时,通过各种图形,经过观察,让学生从
直观上得出结论,同时发现这些直线的共同特点是经过同一点。

(2) 找出或猜想这个点的坐标,代入方程,得出结论。

(3) 结论,方程表示经过这两条直线L1 与L2的交点的直线的集合。

例2 已知a 为实数,两直线1l :01=++
y ax ,2l :0=-+a y x 相交于一点,求证
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x 轴上.
分析:先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交点坐标解出,再判断交点横纵坐标的范围. 解:解方程组若112-+a a >0,则a >1.当a >1时,-1
1-+a a <0,此时交点在第二象限内. 又因为a 为任意实数时,都有12
+a ≥1>0,故112-+a a ≠0 因为a ≠1(否则两直线平行,无交点) ,所以,交点不可能在x 轴上,得交点(-1
1,112-+-+a a a a )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四. 小结: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能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
决,并能进行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五. 练习及作业:
1. 光线从M (-2,3)射到x 轴上的一点P (1,0)后被x 轴反射,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
线方程。

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经过两直线2x-3y+10=0与3x+4y-2=0的交点,且和直线3x-2y+4=0垂直。

设计意图:(1)作业1是直接应用,模仿练习。

(2)作业2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