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校内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校内公开课)
x=3, y=-2 7. 已知向量i⊥j,|i|=|j|=1,a=4i-j,b=i+2j, c=2i-3j,计算:a·a+3(a·b)-2(b·c)+1。
32
8. 已知向量r的模和它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转 角θ ,求向量r的坐标。
(1) |r|=16,θ =60°; (8,8 3)
(2) |r|=26,θ =45°; (3) |r|=80,θ =120°;
分别满足 AP 3AB, PM 3AB
求点P和点M的坐标
P(-10,7) M(2,1)
19. 已知向量a=(1,5),b=(-3,2),求a在b 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
| a | cos a,b a b 7 13 | b | 13
20. 已知两点A,B的坐标为(5,0),(0,5), 直线OP垂直于直线AB于点P,求点P的坐标
,
5
41 ) 41
13.某人由点O出发向西走2km,再向西偏北 30°走3km,再向北偏东45°走4km,再向北 走5km到达M地,求M地相对于O地的地理位 置(距离和方向)。
| OM | 9.5km 北偏西11°
14.设点M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O是 平面上任意一点,求证:
OA OB OC OD 4OM
3
3
1
AM __3___ AB.
(8) 已知A(3,-5),B(1,-7),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 (2,-6) 。
(9) 已知A(5,-4),B(-1,4),则
| AB | = 10 。
(10) 已知A(2,1),B(-3,-2),AM 2 AB
则点M的坐标是 ( 4 , 1) 。
3
3
2.如果向量a,b分别满足下列各式,试问a, b之间有什么关系?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的例1和第48页的练习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并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比较不仅仅是大小,还包括长短、高低等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直尺、卷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木棒、铅笔等)、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拿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并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 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教室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 比较:让学生将测量出来的长度进行比较,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量一量比一比直尺、卷尺长度七、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卷尺量一量你的铅笔、书本、桌子的长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铅笔长度为15厘米,书本长度为20厘米,桌子长度为120厘米。

2. 比较一下你的铅笔和书本的长度,哪个长?哪个短?答案:铅笔短,书本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掌握得比较好,但在比较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课后,我会让学生们多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加强他们的比较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等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学生对于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掌握程度是一个重点。

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们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3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长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于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和比较,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2.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长度单位,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物体、图片等。

2.学具:尺子、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让学生注意到物体的长度不同。

提问:“你们能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回答:“尺子。

”教师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量一量,比一比》。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尺子测量长度时,需要将尺子的起点和物体的起点对齐,然后看尺子上对应的刻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尺子量长度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量一量对方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自己和他人的长度,发现长度的大小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第一篇:《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二、介绍方法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三、小组合作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四、1、测量课桌的长度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2、测量讲台的长度。

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小组内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当“尺”比较合适。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工具,懂得选择和使用工具。

2、让幼儿掌握锯和量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长木条、锯子、小椅子、小筐、剪刀。

2、毛线、尺子、粉笔、画笔,纸条。

活动过程:一、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锯,怎样量。

1、师:看,这是你们上次为小猪兄弟做的围墙,你们做的围墙是干什么的,那你们觉得这围墙怎么样?幼:太矮。

师:怎么办?幼:再钉木块。

幼儿操作发现没有木块。

根据提供的材料幼儿发现可以把长木条改成短木块。

师:怎么改?引导幼儿想不同的方法:如用锯子锯,用刀砍等。

2、师:可是小猪兄弟有个要求:希望你们把木条改成这么长(出示小木块),那应该怎样办?(幼儿:量。

)怎么量呢?(幼儿一起讨论),二、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锯一锯、量一量,并从中总结出最好的1、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两人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

幼儿操作。

师:你们刚才用什么量的?请几个幼儿把几种典型的方法表演一下,并让其他幼儿看一看哪种方法量得最快。

2、师:现在我们量好了,那长木条又怎样变成短木条的?(幼儿:用锯子和刀),那你们去试一试吧,要求你们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手中的工具伤到其他小朋友了。

请幼儿示范并比较哪种方法好,又安全。

四、结的方法再一次进行尝试,要求用最快的量的方法和安全的锯的方法进行操作。

老师进行引导。

五、活动延伸:我们一起帮小猪把围墙做起来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2活动目的: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4.小丽说:“我的身高是100厘米。”她说得对吗?如果不对,她的身高 是多少厘米?
答案: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学生尺、米尺、卷尺。 认识身上的“尺”,描述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师:同学们,关于测量的学问,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比厘米还要小或 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根据测量的需要, 我们以后还会用到更多的测量方法,见识更多的测量工具……(课件播放:化 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影子测量法、远距离测量法、目测等) 【设计意图:结尾部分对测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现了以后的学习中将会 学到的一些测量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大家对测量的浓厚兴趣】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 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 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 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 一量教室的长度、讲桌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
教学重点
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来自五、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采用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 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 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对自身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化。

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皮尺、卷尺、课件。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

)师:那么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量一量吧!1.做好测量前准备。

师:在前面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出具皮尺、卷尺。

)师:谁来说一说,用这些尺子测量出1米长的木条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从“0”刻度开始量起,尺子不能打弯,对准1米刻度做记号。

) 2.实际测量。

(1)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

师:各组拿出木条和卷尺,小组合作在木条上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做好记号。

学生测量,老师指导。

老师验证各组测量情况。

点评各小组测量结果,测量比较好的给予奖励。

(2)测量课桌长、宽、高的长度。

师:根据你刚才实际测量到的1米的长度,请同学们来估测一下,天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宽、高分别大约是多少?(结合量出的一米长的木条的长度,估测出学生熟悉的课桌长、宽、高的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教师小结:这只是我们估测出的长度,是我们猜想的,怎么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呢?(要进行实际测量。

)师:各组拿出卷尺,分别测出课桌的长、宽、高。

小组讨论,组长结合组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了长度单位和大小比较两个方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一、二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学生在比较物体大小时,往往还依赖于直观的图片或实物的比较,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自主探究长度单位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比较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转换,抽象地比较物体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互交流。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尺子、剪刀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长度单位和大小比较的概念。

2.探究长度单位:让学生观察、操作,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米)的概念,并用尺子量一量实物,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学习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学会用语言描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4.实践运用: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比较物体的大小。

5.总结提升: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长度单位和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量一量比一比》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能够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伴一起完成测量和比较的任务。

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能够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1. 尺子2. 物体(如铅笔、书本、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怎么样才能知道它们的长度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长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

2. 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跟着操作。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 让学生互相比较自己组的测量结果,看看哪个组的物体最长或最短。

四、总结1. 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如何比较物体的长短。

2. 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一下家里的物体,如电视、床、桌子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 让学生比较家里物体的长短,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重点关注的细节: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详细补充和说明: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长度概念和比较物体长短的关键。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会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不同长度单位比较物体长度,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会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不同长度单位比较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会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不同长度单位比较物体长度。

难点:学生能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会用不同长度单位比较物体长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尺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实践活动:让学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并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比较。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以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老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历。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3)老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展比拟。

(4) 总结规律:数的比拟:(1)数位比拟多的一个数比拟大(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一样)(3)假如数位和位都一样,我们比拟下一位。

2、练一练(1)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3、试一试(1)老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说说怎样能比拟快地比出大小?(3)老师总结: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一样数位的数进展比拟。

99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2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绘身边的事物,并与别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目光对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p 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才能。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开展。

重点难点:位数一样的数的大小比拟。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拟大小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二、试一试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老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老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步充分、独立的考虑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量一量,比一比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版本: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比较物体长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单位。

2. 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3. 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两根绳子,一根长,一根短,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量一量,比一比。

二、新课1. 教师讲解长度的概念,介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比较长短。

2.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量一量,比一比。

二、新课1. 教师讲解如何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方法。

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比较长短。

2.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

2. 学生能熟练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3. 学生能正确比较物体长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测量与比较能力的培养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学内容中,"量一量,比一比"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1.说教材1.1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量一量比一比》的内容。

1.2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教材中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版块。

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

结合实际,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第一版块“量一量”的实践活动。

“量一量”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对“厘米、米及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

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包括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以及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需要学生根据所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交流等活动。

1.3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体会测量的本质,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意识,合作意识,积累活动经验。

1.4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难点:提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测量方法的能力。

2.说教法和学法2.1教法:“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用了讲解演示法,利用教具的示范与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直接感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又采用了分组教学法,能使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分工合作,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

2.2学法: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参与到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去发现在测量中更多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反馈并检验所存在的问题,分享小组的活动成果,感受活动的价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四节《量一量》和第五节《比一比》两个部分。

其中,《量一量》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和米,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比一比》则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掌握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和米,及它们的换算关系;2. 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

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厘米、毫米、米标尺;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长度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和米,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如: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根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一个苹果的长度是10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多少?”并相互检查答案。

5. 比较物体大小、长短和高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两个物品,如书本和尺子,比较它们的长度、高低,并记录结果。

6. 成果展示: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比较结果,并说明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换算关系和比较方法两个部分。

如: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厘米 = 10毫米1米 = 100厘米比较方法:1. 直接比较: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高低;2. 转换比较:将两个物体的长度转换为同一单位,如厘米或毫米,再进行比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比一比量一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比一比量一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比一比量一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比一比量一量”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和大小、以及用尺子进行测量长度的方法。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对长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通过对物体长短的比较和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长度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在比较和测量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更不用说精确地比较物体的长短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比较和测量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和大小、以及用尺子进行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和大小、以及用尺子进行测量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精确的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尺子、剪刀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如“什么东西,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让学生猜测,然后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比较物体长短和大小、以及用尺子进行测量长度的方法。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和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进行归纳和讲解。

5.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一节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初步认识了千米和米,以及能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对于千米和米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能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能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深入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实际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如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体会千米和米的关系。

3.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5.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践,按照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

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复习策略):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发现并提出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动手游戏《数一数、比一比》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

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二)说一说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数一数有多少?(出示课件图片)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

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

(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的《量一量比一比》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能够说出物体的长短。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进行简单的比较,能够准确地表达物体的长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讲解: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亲自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比较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并能够准确表达。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图标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进行。

可以设置一些测量和比较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及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学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学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学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2.难点:学生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及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提高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长度单位的含义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课件、实物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铅笔比小红的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长短。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不同的长度单位,如1厘米、2厘米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如1厘米表示1个厘米长的长度。

3.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教具的长度。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干沟桥小学姚争艳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量一量,比一比》。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

教材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内容。

通过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以及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长度观念。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较系统的认识了米和厘米,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测量长度的生活经验,只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缺乏实践的条理性和目标性。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从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

而难点是:体会测量的本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教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学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五、说教学具准备
学生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做好准备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厘米、60厘米等长度,在学生比划不出来的时候,告诉学生课桌的宽大概就是60厘米,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光记住1米、1厘米的长度是不行的,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事物的长度,只有我们对身边事物的长度熟悉了,才能借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通过比划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了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引发了学生想继续学习本课的兴趣,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先出示学生尺、软尺和卷尺。

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重点让学生说出:0刻度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等)
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比一比我们身边的事物吧。

板书课题(这些课前的充分准备,不仅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也为下面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这个环节是分5个层次展开的
层次一、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课件出示书本88页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同学都在测量什么?
层次二、以测量两臂展开长度为例,做好测量指导
首先提出测量要求:四人一组,一人当模特,两人测量,另一人记录测量结果。

(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教师示范测量)
接着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两臂展开的长度
最后组织反馈。

让学生说说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结果是多少?
预计学生的测量结果不完全相同,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结果各不相同?如何记录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得出: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30厘米。

层次三、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有了前边的测量经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在确定
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

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

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在记录单上记下测量结果。

然后汇报,最后总结板书:
肩宽大约30厘米
一步长大约40厘米
讲桌长大约1米
身高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大约70厘米
层次四、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丰富的直观经验
让学生独立测量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

然后汇报总结。

(板书)
层次五、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这一节是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的
(1)用手比:学生边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边用手比划长短。

(2)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学生闭眼想实际物体有多长
(3)说关系:如课桌比肩宽长一些,身高和两臂的关系差不多,一拃比课桌短的多等。

(这几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事物的长度,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再通过用手比、闭眼想、说关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层次一、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
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鳄鱼6米的长度,然后引导学生试着用两臂展开长度和肩宽来分别表示6米,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价值。

(通过这一系列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让学生对这个事物有了具体的量化概念,既体会了测量的本质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还建立了初步的长度观念,更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层次二、自主选择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89页填一填,选择一种动物,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这种
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完成后,全班交流、修正。

(这是本课的练习,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环节, 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第四环节、回顾与总结
教学结束时,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回顾总结,既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了书写,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且还比较简洁,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