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矮》说课稿
《比高矮》教案(通用16篇)
《比高矮》教案(通用16篇)《比高矮》篇1设计思路:进入中班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步加深,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了解新鲜的事物。
在排队时也会在无意间听到有些孩子的对话:我比你高,我排在你后面,我来关灯我人高的等。
孩子们也有意识认识到自己正在慢慢长高,正是这些无意间的发现,给孩子带来了继续探索,学习的愿望。
通过上周的艺术活动《我们在长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有意识认识到自己比小班时长高了很多,但具体长高他们是没有概念的。
我们班的孩子们喜欢和同伴做比较,无论在身高还是学习等方面,这说明他们都有各自的目标,比较上进。
但他们还没有掌握正确比高矮的方法,不知道在进行比较的时候,需要两人同时站在同一平面上,也不会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比较的结果,影响了孩子的正常交流。
通过活动,是想让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比高矮,尝试用简单的万法进行记录。
活动目标:1、在两个人比高矮的基础上,尝试三四五个幼儿一起比,比一比谁高谁矮,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正确排列。
2、体验到自己长大长高了的快乐,要更加懂事。
活动准备:测量身高的刻度表。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正在不断地长大。
1、上次老师带你们去看小班的弟弟妹妹。
还记得吗?他们叫你们哥哥姐姐啦了哦!因为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了,成为中班的小朋友了,那你们觉得自己哪里长大了呢?小结: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升入中班后,变得更加懂事了,本领也更大了,而且都长高了,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高谁矮好吗?二、和同伴比高——帮助幼儿用简单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比高矮。
(可采用身体站直背对背的比法)2、幼儿自由结伴,三人一组比高矮。
(两个两个轮换比)3、幼儿自由结伴,四人一组比高矮。
(运用目测的方法比较)4、幼儿自由结伴,五人一组比高矮,说出本组最高和最矮的幼儿,进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序。
(找出最高和最矮的幼儿,中间的再比,简单的记录)小结:刚才你们用了好多不同的方法来比较,下次把这些记录的好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哦!三、模仿游戏:高朋友和矮朋友《比高矮》教案篇2设计意图:本学期我园围绕“数学”领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一课多研”、“好课多磨”等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数学一年级说课稿比高矮
数学一年级说课稿比高矮数学一年级说课稿比高矮1一、说教材:《比高矮》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
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
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答案,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1、认知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按高、矮的顺序排队,初步体验高矮;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拓展时空,感受高矮与生活的联系;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精选4篇)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精选4篇)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比高矮篇1活动目标1、学习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并能用三个或更多的物体比较高矮。
2、能认真地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P11,2、三个不同高度的帽子。
3、一个大方块。
活动过程1、玩比高矮的游戏。
(1)、两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我让她们都站在这平平的地面上。
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2)、再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比较。
"又来一个小朋友,我也让他站在这平平的的地面上,并站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小朋友。
看看她比哪个小朋友高?比哪个小朋友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3)请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大方块上,与其他两个小朋友比一比,现在谁高谁矮。
(4)请幼儿认真观察、思考:谁最高?谁最矮?为什么?想一想比高矮,怎样比最公平?2、再次尝试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幼儿自己练习比高矮,并按高到矮(或矮到高)顺序排队。
3、再请三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戴着高矮不同的帽子,请其他的小朋友比一比,说一说哪顶帽子高,哪顶帽子矮,怎么比?(1)请小朋友将帽子摘下来,放在桌子上比一比。
(2)与小朋友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相比较的物体必须都放在同一个面上,也就是说都在桌面上或都在地面上,而且这些地方一定要是平的。
4、做练习《我的数学》P11,比一比谁戴的帽子高,谁的帽子矮。
在高帽子上打勾,矮帽子上画小三角形。
后讲评幼儿做练习的情况。
5、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比别人高呀?那我们要怎么做呢?(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少吃零食,多运动,才长得高。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篇2活动目标:1、学习一些简单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2、学习在比较高矮的过程中,懂得高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说课稿范文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比较高矮》是中班数学教材中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教授幼儿如何进行比较和区分物体的高矮。
这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判断出物体的高矮差异;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3.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其观察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会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2.掌握用“比较高”和“比较矮”来描述物体的高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小明比小红高吗?”,等待幼儿回答,然后展示两个不同高度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高、什么是矮。
2. 比较高矮首先,教师用指导语言解释“比较高”和“比较矮”的概念,然后通过示范展示两个物体,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示范示意图:•物体1:高•物体2:矮然后,教师根据示意图,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
例如:“物体1比物体2高。
”、“物体2比物体1矮。
”等。
3. 操练巩固教师给出一组物体供幼儿观察和比较,例如一张大纸和一根铅笔。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他们的高矮关系。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4. 拓展应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更多的高矮比较活动。
例如,在教室中找寻不同高度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比较和描述;或者在户外进行高矮比较游戏等。
5. 总结归纳让幼儿总结刚才学习的内容,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回答,例如:“怎样判断物体的高矮?”、“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等。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高矮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听幼儿的描述,评价幼儿用语言描述物体高矮的准确性和流利度;3.观察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幼儿对于高矮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次重复和示范。
中班比高矮说课稿及反思
中班比高矮说课稿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比较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不同高度的玩具、家具、植物等物品,以及一张标有高度刻度的海报。
2. 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确保安全,便于幼儿进行比较活动。
3. 心理准备: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小兔子找朋友”,引出高矮的概念。
- 用实物展示高矮的对比,如将两个高度不同的玩具并排放在一起,让幼儿直观感受。
2. 探索活动- 让幼儿在教室内自由寻找物品,比较它们的高度,并尝试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的发现和比较结果。
3. 游戏实践- 组织“高矮接龙”游戏,幼儿按身高顺序站成一排,进行简单的队列变换。
- 通过“谁最高”、“谁最矮”等游戏,巩固幼儿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4. 总结归纳- 利用海报上的刻度,让幼儿尝试测量并记录物品的高度。
-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高矮是比较的结果,不是评价的标准。
四、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一些物品,进行高矮比较,并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高度的物品图案,旁边标注“高”、“矮”字样,以及一些比较的示例。
教学反思本次“中班比高矮”的教学活动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游戏,对高矮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比较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1. 个别幼儿在比较时还是有些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高矮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直观、有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
中班数学说课稿:比较高矮
中班数学说课稿:比较高矮背景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比较高矮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在中班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认识身体的大小差异,能够用比较高矮的概念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差异。
本次说课将介绍中班儿童比较高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较高矮的概念。
教学目标1.感知和认识高度对比的概念。
2.学会用比较高矮的概念描述物体的大小差异。
3.能够通过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掌握比较高矮的概念。
教学内容1. 高度对比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感知和认识高度对比的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排排队,按高度从高到低排列。
•让学生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用眼睛观察别人的高度差异。
•让学生用手比较大家的头谁比较高,拍照留作纪念。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感知高度对比,并培养他们用眼睛判断高低的能力。
2. 比较高矮的概念在学生对高度对比的概念有了基本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入高矮概念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比较各自的高度差异,用手比较高低。
•让学生比较同一组内物体的高度差异,如玩具、铅笔等。
•让学生在外面、里面走,到路灯旁、门边比较自己的高度。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总结高矮概念和判断标准,如“我比你高/矮”、“A比B高/矮”等。
3. 实践活动在学生基本掌握高矮概念之后,我们拟定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游戏:接力比高矮。
学生分组进行接力比高矮活动,即跑到老师喊出的物体旁边,“我比这个高”或“我比这个矮”,累计比对正确的次数。
•实践活动:走路比高矮。
老师引导学生走路的时候,比较同伴的高低差异,练习运用高矮概念描述自己和同伴的身高。
•拍照比高矮:老师要求学生排成一列,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拍照留作纪念。
在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加深对高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高矮的概念和应用能力,我们将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是否能独立描述物体的高低差异等。
比高矮说课稿
比高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高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比高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中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初步感知位置关系。
而“比高矮”这一内容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长度比较的开始,为后续学习长度的测量和比较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发现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材中还安排了“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高矮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比较高矮的方法还比较模糊。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直观、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比较高矮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高矮要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一段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的视频,引出今天的课题——比高矮。
视频中,两个小朋友在争论谁更高,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围过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顺势问道:“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感知高矮我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上台,让其他同学观察并说一说谁高谁矮。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精选12篇)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精选12篇)大班数学优质课《比较高矮》篇1一、设计意图:比较高矮是中班上学期数学领域中的二、活动目的1.学会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初步会按照高矮排序特征进行排序。
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过大小、长短等计量单位。
2.物质准备:(1)PPT幻灯片:高矮不同的树、房子以及不能用高矮比较的实物;(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筒。
四、活动过程1.出示高矮不同的房子与动物,引导幼儿为动物选择正确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要让长颈鹿住在高房子里?2.观看PPT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单个实物,引导幼儿判断实物的高矮。
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比较高矮的规则与方法。
①这棵树是高还是矮呢?②为什么一棵树不能看出高和矮?小结:当个物体无法比较高矮,最少需要两样才能进行比较。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三个实物,通过两两相比较,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提问:①现在有两棵(三棵)树,能够比高矮了吗?为什么?②同一中物体可以比较高矮,不同的物体(如:猴子和小鸡)可以吗?③五只不同的动物,在比较高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小结:要比较高矮,可以是同一类物体进行比较(如树和树,兔子和兔子),也可以用不同类的物体(如树和兔子),但是比较的时候都要站在同一个高度。
3.以幼儿为参照物,在楼梯进行高矮比较,引导幼儿学会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
小结:要进行人的高矮比较,首先要站在同一高度,自然站立,不躬身,不踮脚尖。
4.区域操作练习:为五个以内不同高度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筒排列高矮顺序。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篇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不同,并初步感知高矮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高矮不同后面贴磁铁然后圆柱体卡片.高矮不同的粉笔学具准备.每个幼儿有2-3块高矮不同的积木。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比高矮》 (2)6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比高矮》 (2)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比高矮》 (2)精选6篇(一)教学内容:比较高矮的概念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2. 让幼儿学会运用高和矮的概念进行描述;3. 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物体的高矮特征。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各种大小不同的玩具;2. 图片或海报:描绘高和矮的图案;3. 座位:保证每个幼儿都能看到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1. 游戏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一些玩具,分别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高和矮。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小熊和一个长颈鹿,问幼儿“这两个玩具哪个更高?哪个更矮?”让幼儿用手指指出答案。
2. 引出高矮(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海报,上面画着不同高度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中的高和矮。
例如:老师指着两个房子图片问幼儿“这个房子高还是矮?那个房子高还是矮?”让幼儿回答并解释原因。
3. 观察身边物体(1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高和矮。
例如:老师指着树和花坛问幼儿“树是高还是矮?花坛是高还是矮?”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图片排序(10分钟):老师在教室里准备好一些不同高度的图片,让幼儿根据高和矮的关系进行排序排列。
例如:老师给出两张图片,一张描绘大象,一张描绘小鸟,让幼儿判断哪个图片应该放在前面,哪个图片应该放在后面。
5. 小结讨论(5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高和矮的特征并巩固记忆。
例如:老师问幼儿“高的物体是不是比矮的物体更长一些?”,让幼儿回答并解释原因。
6. 游戏巩固(5分钟):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玩一个游戏,让他们继续比较高矮的概念。
例如:老师拿出两个玩具,幼儿需要说出哪个玩具更高一些。
教学延伸:1. 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高矮特征;2. 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自己和同伴的身高,进一步理解高和矮的概念;3. 每天都安排一些观察身边物体高矮特征的活动,逐渐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园数学优质课:比高矮说课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比高矮》说课稿一、说活动来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部分,目标2强调:感知数、量以及数量关系。
在教育建议1中提到,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如: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而幼儿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关的高矮意识,像是在排队的时候,会有意识的按照高矮排队。
在收拾和摆放物品的时候,也有意识的将高矮物品分开收拾。
但是幼儿对于高矮的区分只是依靠直觉在进行,对比较高矮的方法不甚了解。
故此开展本次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建立高矮的正确意识,学习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中班幼儿能力逐步增强,他们好奇好问,好动好探索。
能在老师或者成人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探索任务。
在经过一年的小班学习后,幼儿对一些简单的比较知识已经掌握,如比较大小,长短等等,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三、说目标结合《指南》教育要求和教育建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了本次教育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物体的高矮,初步了解高矮的相对性。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区分4-5物体的高矮并正确描述。
3.情感目标:对探索物体的高矮感兴趣,乐于向老师及同伴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四、说重难点结合幼儿刚升入中班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易受干扰,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影响的思维特点,和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弱的能力特点,结合《指南》中利用具体事物引导幼儿学习比较的要求,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感知高矮维度的概念,学习辨别物体高矮的方法,学会正确比较4-5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难点: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影响,正确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会比较的方法。
五、说准备《指南》教育建议强调,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并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比高矮说课稿(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比高矮说课稿(通用5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比高矮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比高矮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数学比高矮说课稿1我的教学内容是“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第5页上的内容。
1.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长短和高矮;接着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长短和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是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关键是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比较的结果都是相对的。
2.本课时是入学后的第二课时,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不熟悉,还不习惯,容易“坐不住”。
因此,我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通过小熊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现客厅的数学秘密;用小故事来串联“想想做做”的题目;通过“发现奖”、“合作奖”“秩序奖”等奖项的颁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中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会辨认物体的长短、高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关于长短、高矮的感性认识,可以说学生对长短、高矮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因此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观察客厅里有了些什么东西后,就直接让学生找东西来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书上的小图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并指导学生用√或O来表示。
另外,我的教学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让学生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找身边的物体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排排队等活动,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的体验;而“帮小熊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到厨房比大小、轻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比高矮》优秀教案
《比高矮》优秀教案《比高矮》优秀教案1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二、活动准备1、环境准备:入口处摆放一个小拱门。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三、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目测、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是相对的。
四、活动过程1、初步感知高矮。
(1)请幼儿入场。
(幼儿依次从入口的小拱门下走过)(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要弯腰才能过,有的人走过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要弯腰才能过。
有的矮,就不需要弯腰。
2、比高矮,初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之间比高矮。
先是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上比高矮,再站在同一高度上比高矮。
引导幼儿讨论:哪一种比高矮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关系(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
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相对的。
(2)分别请三个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并分别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幼儿练习:请幼儿给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上不同颜色,并按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序。
老师巡回指导、评价。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
”游戏反复进行2~3次。
幼儿每次找不一样的朋友,说说比高矮的结果。
说出;“我和xx一样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等。
4、延伸活动:在活动室,鼓励幼儿可以找任何物体或小朋友和自己比高矮。
比较高矮中班数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
1、比较高矮中班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导读: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智力两个要求同时加以体现。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比较高矮》一课,教学对象为: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
《比较高矮》在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
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智力两个要求同时加以体现。
中班幼儿认识高矮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三点:①掌握高矮的概念并能运用;②学会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③知道高矮的相对关系。
对思维的训练要自始至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其与知识学习相辅相成。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教学设计思路: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进行高矮的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
在这里,我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对比较高矮活动的体验。
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而不是获得一些具体的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这节课的学习我力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进行有序而且有条理的思考。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应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
除教材提供的情境外,我有联系到生活实际。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我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进行教学。
初步预示了本课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提问法、演示法、游戏法等教学法等;学生采用了观察、讨论、合作、竞赛尝试、互评。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渴望。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说课稿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就中班数学活动《比较高矮》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比较高矮”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属于比较和测量范畴的基础认知。
通过本活动,幼儿能够直观地感知物体间的高矮关系,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初步的比较能力,为后期学习更复杂的测量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我设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准确识别并描述物体间的高矮关系。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观察、勇于表达、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说重难点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难点则是引导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高矮比较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游戏化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
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物、动手操作比较、参与游戏互动等方式,主动建构对高矮概念的理解。
同时,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各种高度不同的玩具、积木、图片等直观材料;环境准备:创设丰富的比较场景,如搭建高矮不同的塔,摆放高低不一的物品等。
心理准备:教师提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六、说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以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主题,引发幼儿对比较高矮的兴趣。
2. 探究部分: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理解“高”、“矮”的含义,并总结出比较方法。
3. 实践部分: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操作,比如比比谁的积木塔更高,谁的画的人物更高,以此巩固高矮比较的概念。
4. 应用部分:设置生活情境,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理解。
七、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发现和比较身边的高矮现象,例如家中的家具、公园的树木等,从而形成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小班数学教案比高矮说课稿
小班数学教案比高矮说课稿小班数学教案:比高矮说课稿一、教案背景小班是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幼儿们正处于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探索阶段。
他们的大脑发育迅速,对事物存在与否、形状大小等概念逐渐形成。
为了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我设计了一节以“比高矮”为主题的数学课。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大、中、小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能通过观察判断物体的高度;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高低的认知;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一些不同高度的物体,如小人玩具、水杯、玩偶等;2.图片:几组不同高度的物体的图片;3.幻灯片:幼儿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图片。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引发幼儿对“高”、“矮”概念的兴趣;2.学习:通过实际观察不同高度的物体,并进行分类、比较,让幼儿理解概念;3.巩固:通过游戏与活动,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4.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高度的物体图片)教师:大家看一看,这是一组不同高度的物体,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请大家说说看。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鼓励他们说出物体的高度差异)2.学习(教师出示不同高度的物体,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幼儿:小人玩具。
教师:嗯,这是小人玩具。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高低不一样。
教师:对,它们的高度不一样。
我们来把它们按照高度分类一下,大家说说看,最高的放在哪里?幼儿:中间。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分类,并逐渐引导他们理解“大、中、小”和“高、矮”的概念)3.巩固(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加深对“高”、“矮”概念的理解)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会说一个词,你们看看我指的是哪个物体。
小班数学教案比高矮说课
小班数学教案比高矮说课一、导入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
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准备了一道趣味性强的问题为导入。
导入问题:你们喜欢比高矮,看看谁高一些吗?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高矮,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目标呈现: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在这一环节,我会向学生清楚地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将会学到什么,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目标: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学会使用简单的比较词语,如高、低、高一些、低一些等,并能够用手指或尺子比较物体的高矮。
三、教学展开: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在这个环节,我会通过具体的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
示范比较物体的高矮:1. 拿出两个物体,一个高一些,一个低一些,放在讲桌上。
2.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发现哪个物体更高一些,哪个物体更低一些。
3. 让学生用手指或尺子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示范比较物体的高矮的另外一种方式:1. 让学生站在讲桌旁边,观察桌上的两个物体的高矮。
2. 让学生使用手指指向物体的顶部,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巩固练习:1. 分发纸和铅笔,让学生画出自己的身高,并标出比自己矮一些的物体和比自己高一些的物体。
2. 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比较身高,并说出比较结果。
四、概括总结:总结所学知识点在每节数学课的最后,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概括。
对于本节课的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
我们可以用手指或尺子来比较物体的高矮,并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比较结果,如高、低、高一些、低一些等。
五、拓展延伸:提供一些进一步练习的机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会提供一些进一步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继续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说课稿:比较高矮
《比较高矮》说课稿池晶一、说教材《比较高矮》是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
主要是教幼儿比较高矮的方法。
然而往往幼儿会把物体的高矮与物体放置的位置相混淆,或是被物体的位置所干扰,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根据《纲要》所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设计此活动,为让幼儿能积极大胆的参与到实践中去,并能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技能方面的目标:1. 引导幼儿在数学游戏中体验快乐,增强自信。
2.培养幼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的方法,能用目测法区别两个物体的高矮。
根据目标,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会正确区分高矮的方法,能用目测准确判断两个物体的高矮。
活动难点是:能排除物体位置的干扰进行正确判断。
三、说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也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知的各种生活物品、玩具等。
物质准备:1.教具:课件(《比较高矮》的flash游戏课件、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动画。
)2.学具:幼儿常见的几种种类相同,高矮不同的玩具。
四、说设计原则:要设计出丰富有趣,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是取得良好活动效果的保证。
在这节活动中,我确定的总设计原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快乐为主线”。
具体体现在:1.要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进行高矮的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幼儿的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
在这里,我提供了有趣的情景和丰富具体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去获得对比较高矮活动的体验。
《比较高矮》幼儿中班说课稿
•••••••••••••••••《比较高矮》幼儿中班说课稿《比较高矮》幼儿中班说课稿教学目的: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过程: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准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
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中班数学教案比高矮说课稿
中班数学教案比高矮说课稿教学内容:比较高矮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高矮的物品,让学生了解数量的比较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比较,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比较高矮的能力,了解“高”和“矮”的概念并能正确比较。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高”和“矮”这两个词语进行比较。
一、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0个高矮不同的玩具,比较的牌子。
二、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比如窗户、桌子、椅子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教室中的物品有不一样的高矮呢?比如谁能告诉我,我们教室中是否有高的物品和矮的物品?”学生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出高和矮的概念。
2. 引入本课的目标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高矮的物品。
”教师向学生出示准备好的玩具,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玩具是最高的,哪个玩具是最矮的吗?”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3. 比较玩具的高矮教师选取两个不同高度的玩具进行比较。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玩具和那个玩具,它们谁更高一点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玩具的高度来确定答案。
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用比较的牌子标出较高的玩具并对比较结果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用比较的牌子来标出最高的物品,这个玩具比那个玩具高。
”4. 继续比较玩具的高矮教师选取另外两个不同高度的玩具进行比较。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玩具和那个玩具,它们谁更矮一点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玩具的高度来确定答案。
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用比较的牌子标出较矮的玩具,并对比较结果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用比较的牌子来标出最矮的物品,这个玩具比那个玩具矮。
”5. 继续比较玩具的高矮教师选取另外三个不同高度的玩具进行比较。
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说课稿
比高矮中班数学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高”和“矮”的概念。
2. 能够辨别和比较物体的高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辨别和比较物体的高度。
2. 掌握使用形容词“高”和“矮”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一些不同高度的物体,如玩具、绘本、笔等。
2. 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
四、教学过程活动1:认识“高”和“矮”1. 引入话题:通过给学生展示两个不同高度的物体,引发学生对高度的认知。
2. 以对比的方式给学生讲解“高”和“矮”的概念,并用手势、动作和简单的语言示范。
3.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并找出其中的高和矮物体,引导他们用手指指出。
4. 小结:总结“高”和“矮”的概念。
活动2:比较物体的高低1. 准备一些不同高度的物体,如玩具、绘本、笔等。
2. 呈现两个物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高低,并用手势表示。
3. 引导学生说出更高和更矮的物体,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4. 让学生自己找出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再找到更高或更矮的物体。
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班内找到不同高度的物体进行比较。
6. 整理结果:引导学生将物体按高低分类,整理出一份高矮榜,并讨论结果。
7. 小结:总结比较高低的方法和使用形容词“高”和“矮”。
活动3:游戏巩固1. 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比如,分发卡片给学生,卡片上有不同高度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物体进行比较和说出结果。
2.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迅速准确地比较物体的高低。
3. 提醒学生使用形容词“高”和“矮”进行比较,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物体比较,让幼儿们理解并掌握了“高”和“矮”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形容词进行比较。
通过分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高”和“矮”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另外,在游戏环节中,一些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回答,需要及时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高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比高矮》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
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
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答案,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
1、认知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按高、矮的顺序排队,初步体验高矮;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拓展时空,感受高矮与生活的联系;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步骤、初步体验高矮。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怎样排同学们队伍引出课题“比高矮”请一小组的学生上台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评价排列的队伍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排,应该怎样调整。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高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步骤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先请两个高矮比较悬殊的小朋友出来比高矮,让矮的回位置,再请一个全班最高的跟他比,这样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第三步骤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感悟、明确比高矮、。
在这一环节,我叫两位差不多高上台比高矮,就这样站着比,不容易比较出高矮引导学生说出更好的方法比较高矮,再出现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的方法。
教师小结,小组内互比身高,再出现比长短,引导学生说比长短应注意什么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比高比矮的体会。
2、在这一环节,我用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也用这种方法比高矮的,但是淘气同学这样做,你觉得对吗?师:哦,原来背对背比较高矮时,同学们不能把脚跟踮起来,除此还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正确方法,背对背比较高矮时,要把背挺直,脚后跟要着地,鞋子的高度也要一样高。
3、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小组内互比身高
(1)师讲清要求再比(2)反馈
4、进行反馈练习
(1)出示课件主题图
学生自行观察主题图
师:图中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老奶奶和小朋友比高矮你能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你还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用互相句式表述。
(2)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些玩具,我们可以比一比,谁高谁矮;也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自己小组听。
(3)师:同学们掌握了比高矮(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生在说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第四步骤拓展时空,感受比高矮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高矮。
目的是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骤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
1、师出示课件课本第18页第一题练一练
2、出示课件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3、出示课件课本第17页第2题做一做
4、组织讨论课本第19页“三只小兔比高矮”。
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学生讨论交流那该怎样比,引导学生想出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再反馈。
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六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这些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咱们学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