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高矮(数学)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高矮》教案标题:认识高矮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高”、“矮”这两个词汇描述物体的高度。
2.能够用语言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
3.注意观察、发现和描述物体的不同。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例子包括高低不同的花瓶、椅子、人物等。
2.幻灯片或小黑板。
3.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实物,如一个高矮不同的花瓶。
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花瓶的不同之处。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高”、“矮”这两个词汇来描述花瓶的高度。
Step 2:概念学习(10分钟)教师在幻灯片或小黑板上画出两个竖直线,一个长一些,一个短一些,并注明它们的高度。
教师解释“高”、“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比较两个物体的高度。
随后,教师出示几个高矮不同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进一步巩固他们对“高”、“矮”的理解。
Step 3: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内容可以包括:1.看图画并用“高”、“矮”来描述不同物体的高度。
2.画出两个不同高度的线,并写上相应的描述。
3.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用“高”、“矮”来描述它们的高度。
Step 4:思考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然后提出一些思考拓展的问题,如:1.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高”、“矮”来描述?2.除了“高”、“矮”,还有哪些词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高度?鼓励学生思考并举例回答。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以确保学生对“高”、“矮”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这两个词来描述物体的高度。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并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对比比较和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高”、“矮”这两个词汇描述物体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了观察、发现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高矮的概念。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比较,判断物体的高矮。
1.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能够用“高”和“矮”来描述物体。
1.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认识高矮》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和理解高矮的概念。
2.2 教学材料:准备一些不同高矮的物体,如积木、书本等。
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供孩子们画图记录。
2.3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展示一些高矮不同的物体,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
第二步:讲解高矮的概念,解释“高”和“矮”的含义。
第三步:进行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互相比较身高,并用“高”和“矮”来描述。
第四步:总结高矮的概念,让孩子们画出自己认为的高矮物体。
2.4 教学评价:观察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高”和“矮”来描述物体。
查看孩子们的画作,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高矮的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高矮的概念。
3.2 观察法: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的高矮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3 小组合作法:让孩子们分组合作,互相比较身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注意事项4.1 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避免在比较高矮时发生跌倒等意外。
4.2 注意孩子们的情绪,保持课堂的轻松愉快氛围。
4.3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高矮物体,并与父母分享。
5.2 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个高矮游戏,与同学们一起玩。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主题:比较高矮比赛让孩子们通过比赛的方式,比较高矮物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6.2 教学活动步骤:第一步: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高矮不同的物体作为代表。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二篇)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教案名称:认识高矮教学内容:认识高矮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正确运用高和矮进行描述;2.能够通过对比物品的高度来判断高和矮;3.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高和矮的概念;2.通过对比物品的高度来判断高和矮。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选材(包括各种不同高度的物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1.让学生看一组不同高度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品的高和矮;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个物品高,哪个物品矮?Step 2:理解高和矮的概念(15分钟)1.让学生站成一排,教师通过比较学生的身高,引导学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2.教师拿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物品的高度来判断高和矮。
Step 3:活动互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两两搭档进行比较,判断哪个物品高,哪个物品矮;2.学生将自己的判断结果告诉全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判断高和矮的方法。
Step 4:巩固训练(2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高度的物品图片,要求学生自行比较,判断高和矮;2.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高度的物品图片,要求学生将物品按照高和矮进行排序;3.教师出示一组物品图片,要求学生用高和矮进行描述。
Step 5:小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概括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总结判断高和矮的方法。
教学拓展:1.教师出示一组物品图片,要求学生进行估测猜测物品的高度,并进行验证;2.教师出示一组物品图片,要求学生判断哪个物品的高度和自己相同。
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让学生观察物品的高度,引导学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比较物品的高度判断高和矮,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判断能力;3.学生通过活动和训练,能够正确运用高和矮进行描述和判断,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1.可以给学生带一些实际物品,在课后继续进行观察和比较;2.可以将高和矮的概念与其他物理概念相结合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认识高矮(数学)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②幼儿自主探究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评析:
本次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尽量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活动。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高矮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高矮,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如小树、建筑物、学生等,用于比较高矮。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积木、铅笔等,用于比较高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高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向学生讲解高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高矮的定义和比较方法。
3. 示范: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向学生示范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操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比较高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比较高矮,并把结果告诉家长。
2. 让学生画一幅画,画出自己认为的高矮物体,并写上名称。
3. 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比较高矮时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清晰度以及合作意识的体现。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高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选择合适的身高尺。
2. 引入其他相关概念,如长短、粗细等,让学生进行综合比较。
八、教学反思:1. 课后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的effectiveness有效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满意度。
九、教学延伸:1. 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比较高矮,如观察树木、建筑物等。
2. 开展家庭数学游戏,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完成高矮比较任务。
十、教学总结:1. 总结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整体表现和进步。
认识高矮(数学)-幼儿园数学教案[001]
认识高矮(数学)-幼儿园数学教案[00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高矮的概念;
2、掌握用高矮来进行排序的方法;
3、能在游戏中对比较高矮进行判断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
1、认识高矮;
2、比较高矮进行排序;
3、高矮比较游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玩具,老师展示两个不同的玩具,并问孩子们:“这两个玩具谁高?”引导孩子们讨论。
然后教师再以其他例子询问孩子,让孩子们进行比较。
2、正文:
1)认识高矮
老师用两个黄色不同大小的球来向孩子们解释高和矮的概念。
教师首先将较小的球放在长方形盒子里,然后把较大的球也放在长方形盒子里。
教师指着它们问孩子:“这个球高还是低?”
2)比较高矮进行排序
老师将桌上的若干物品让孩子们排列高矮顺序,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问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掌握用“高、矮”两个词表达大小、高低。
3)高矮比较游戏。
将一些装着不同物品的纸盒分别编号。
例如,编号 1 的纸盒里放着苹果、铅笔,编号 2 的纸盒里放着橙子、钥匙等。
老师把纸盒放在地上让孩子们按挑选一个纸盒然
后询问孩子:“盒子里的东西高还是矮?”让孩子们为每个纸盒分类:高的在高的一边,矮的在矮的一边。
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根据归类结果,统计高和矮的物品个数。
四、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高、矮”这两个词汇,懂得了如何用高矮两个词表达大小、高低。
高矮比较游戏也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高矮的概念。
孩子们自己也通过实践体会到了在生活和游戏中,在对事物大小,高矮认识上应该如何进行。
认识高矮(数学)-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高矮(数学)-幼儿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物体高矮的观察能力;
2.掌握高矮这个量的概念;
3.通过游戏和体验,培养幼儿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教学准备
1.大中小三种高度的盒子各一组;
2.游戏玩具若干个。
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在教室中放置大中小三种高度的盒子,让幼儿自由观察。
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不
同盒子的高度差别,观察不同盒子的高度差别,发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高与低的概念。
2. 游戏环节(30分钟)
1.游戏1:高矮选手
将课堂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
在教师的提示下,代表分别站在大、中、小三种高度的盒子上,比赛谁的高度更接近目标点。
2.游戏2:图案拼装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图案,指定一幼儿拼装该图案,让其他幼儿猜测拼好之
后图案的高矮有没有变化。
引导幼儿认识到,物体高度不变,因此在拼好之后的图案高矮也不应该变化。
3.游戏3:高矮塔
教师将三种高度的盒子摆在桌子上,让幼儿使用自己的玩具拼出比三种盒子更高、更低、一样高的塔。
3. 总结环节(10分钟)
回顾今天的课程,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到了什么,同时也可以为明天的课堂做
好铺垫。
教学体会
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和体验的方式,让幼儿在参与中认识物体高矮的概念。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数学)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数学)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能识别物体的高矮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高”和“矮”的概念。
2. 学习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
3. 实践活动:通过摆放物品或人体动作来比较高矮。
教学准备:1. 各种高度不同的物品,如积木、书本、玩具等。
2. 高矮对比的图片或者动画。
3. 场地布置,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一些高矮对比的图片或者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哪些物体比较高,哪些物体比较矮?”2. 讲解环节:教师解释“高”和“矮”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比如,大树比小草高,大人比小孩高。
3. 实践环节:分组活动,每组提供一些不同高度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动手比较并说出哪个物品高,哪个物品矮。
同时,也可以通过人体动作来比较高矮,如站直和蹲下等。
4. 总结环节:教师邀请几组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比较结果,进一步巩固高矮的概念。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物体,比较它们的高矮,如家中的家具、街上的建筑物等。
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高”和“矮”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高矮。
希望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知识,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比较的小侦探。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
2. 在分享环节,通过幼儿的回答了解他们对高矮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高矮这个概念;2.观察比较物体高矮的差别;3.学习使用“高”、“矮”这两个词来描述物体的高度。
二、教学准备1.细长的铅笔、厚厚的本子、高低不一的花盆、书、球等物品;2.幼儿园中班学生。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大家都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认识高矮这个概念。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究。
2. 学生参与教师准备了多个物体,高低不一,让孩子们观察,然后在讨论区域中,提出他们观察到的差异。
3. 学生互动孩子们一起说出各物体的高度名称。
教师引导孩子阅读和称量物品的大小,并用“高”、“矮”来描述它们。
4. 教学巩固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将高和矮的物品分别放在两个区域中。
5. 教学拓展教师让孩子们站在同一线上,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身高先后顺序排队。
6.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结束后,教师进行反思:本次课程是一个针对幼儿认识高矮这个概念的初步教育。
通过多项互动来观察和体验物品的高度差异,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对事物高度的认知。
在后续的实际生活中,老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孩子们进行地实践,多加巩固,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高矮这个概念。
四、教学反馈教学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感受。
让家长通过听孩子的口语和笔记,并鼓励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中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孩子们能够根据物品的高度来分类,表述物品的高度,这表明本次课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数学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高矮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事物的高矮。
2.掌握使用“高”“矮”进行描述的基本方法。
3.发现身边高矮物体,并通过测量初步比较高度的大小。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发现身边的有趣事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手把手教导学生搭积木,辨别不同搭法的高矮差异。
2.以有趣的实验启发学生认识高矮,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难点在于让学生准确的认识高矮这个概念,需要多次练习。
2.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高矮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高矮相关的生动形象的事物,例如花盆、小鸟巢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高矮差异,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品中哪些高,哪些矮,为什么这些物品高矮不同。
2. 学习步骤一:认识高矮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高或者矮的物品,让学生分别说出“高”和“矮”的概念,同时表达出这个概念的一些特点,例如男人比女人高,鹅苋花比金鱼草高等等。
步骤二:词汇学习讲解高矮词汇的使用方法,如“高”“矮”等,并且辅以具体的例子,例如“这只小松鼠比这只大松鼠矮许多”等。
步骤三:辨别高矮通过让学生辨别不同物品之间的高矮关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教授测量高度的方法。
步骤四:举例测量教师示范用卷尺等实际的工具对不同物品进行高度测量,并让学生逐一对班级内的物品进行测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高矮的概念。
3. 结束教师通过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摆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观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矮。
四、教学资料1.卷尺等测量工具2.搭积木等实例物品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物体的高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同时,学生在测量物体高度方面也得到了初步练习和提高。
在教学中,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教案:认识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学会使用“高”、“低”来进行描述。
2. 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3. 培养学生使用直观、客观的方式描述物体高矮的能力。
4.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高”、“低”进行描述和比较。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纸条、扳手、小球、书本等实物。
2. 学生准备:参与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让他们说出高矮的事物。
2.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不同物体,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些物体是高的,哪些物体是低的?”3.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组织他们进行讨论。
步骤二: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10分钟)1. 教师拿出几段彩色纸条,分别向学生展示,然后请学生按照纸条的长度,从短到长排列。
2. 将纸条折叠成不同高度的小方块,再次进行排列。
3.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高度变化,让他们感受到高矮的不同。
4. 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比较物体的高度?”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给予肯定性评论。
步骤三:使用“高”、“低”进行描述(15分钟)1. 教师拿出一把大扳手和一颗小球,把它们放在黑板上。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扳手和小球的高度差异,鼓励他们用“高”、“低”进行描述。
3. 利用黑板和白板,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引导学生形成对高矮概念的初步理解,并与教师互动讨论。
步骤四:活动探究(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并用“高”、“低”进行描述。
2.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一件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展示给全班。
3. 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比较各组的观察结果,并给予肯定性评价。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用“高”、“低”描述自己和同桌。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理解高矮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高矮: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比较,理解高矮的概念。
2. 比较高矮: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实际操作,比较高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高矮的概念。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实际操作,比较高矮。
四、教学方法:1. 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比较,理解高矮的概念。
2. 游戏法: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实际操作,比较高矮。
3.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准备:1. 实物:各种不同高度的物品,如积木、书本、玩具等。
2. 图片:各种不同高度的图片,如建筑物、树木、人物等。
3. 游戏材料:如积木、卡片等。
4. 记录工具:如画笔、纸张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出高矮的概念,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高矮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物比较,实际操作,比较高矮。
4. 游戏:组织高矮排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高矮的概念。
5. 总结:通过问答和讨论,总结高矮的特点和应用,加深幼儿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高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问答和讨论,评估幼儿对高矮概念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3.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高矮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延伸高矮的概念,让幼儿比较和排序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事物。
2. 结合其他数学概念,如长短、宽窄等,让幼儿进行综合比较和操作。
3.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和比较高矮的自然物体,如树木、建筑物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高矮的概念。
认识高矮(数学)-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高矮(数学)-幼儿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高”和“矮”这两个概念;2.能够区分物体的高矮差异;3.能够用语言和图形的形式表达高矮关系;4.能够对高矮差异进行观察和分类。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教授幼儿园的孩子如何认识高矮的概念及如何进行高矮比较。
知识点1.高矮的概念;2.物体的高矮差异;3.用语言和图形表达高矮关系;4.高矮的分类。
教学重点幼儿园的孩子能够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表达高矮关系。
教学难点幼儿园的孩子能够进行高矮的分类,了解物体的高矮差异。
教学环节1.游戏引入:和孩子们玩“小马过河”的游戏,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身高站在河的两边,引出“高”和“矮”的话题;2.观察比较:利用具有高矮差异的物品,让孩子们围绕它们的高矮差异进行观察,如比较各种花草、动物高矮差异;3.表达归纳:引导孩子们用语言和图形的形式表达高矮关系,并将物品进行分类;4.总结输出:引导孩子们对本课学习进行总结,并输出对高矮概念的理解和对高矮差异的观察和分类。
教学手段1.游戏引入;2.观察比较;3.语言和图形表达;4.总结输出。
教学建议1.游戏引入应选取适合幼儿园孩子的、有趣的游戏来进行;2.观察比较应选择孩子们更熟悉并且具有明显高矮差异的物品,也可以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入手;3.语言和图形表达应分别进行,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表达的能力;4.总结输出应让孩子们充分回顾和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评估1.观察孩子们在游戏引入中是否有热情地参与其中;2.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够发现物品的高矮差异;3.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够用语言和图形的形式表达出高矮关系;4.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够对高矮差异进行简单的分类。
参考资料1.《幼儿园数学学习指南》;2.《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3.《幼儿园数学游戏100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
2.能够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感知身高的差异;
3.能够对比不同物体的高矮。
二、教学重点
1.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出高矮的对比。
三、教学准备
1.图书《一米五的故事》;
2.三个不同高度的玩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引入图书《一米五的故事》;
•通过讲解主人公的身高,带领幼儿们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 体验实际
•准备三个不同高度的玩具,让幼儿们站在旁边比较高矮;•引导幼儿们寻找身边高矮的事物,如窗户、花盆等。
3. 比较对照
•准备两个不同高度的图画,让幼儿比较它们之间的高矮关系。
4. 总结
•让幼儿回忆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他们总结出高矮的概念。
五、教学效果评价
•能够简单说出高矮的概念;
•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寻找高矮的成分;
•能够在熟悉的物品中比较高矮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更注重了生活实际和图书的引导。
让幼儿们通过实践感知高矮的成分,并在图书的带领下理解高矮的概念。
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耐心比较短,需要注意引导他们专注于任务。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将继续加强动手实践环节,更多地让幼儿从中体验并学习到更多积极的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教学目标1.能够较准确地比较物体的高低。
2.能够简单地使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1.对物体高低的理解。
2.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1.能够较准确地比较物体的高低。
2.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1.立体图形模型或实物模型。
2.球、长条物、盒子等物体。
3.照片或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认识高低教学目标1.学生明白高低的概念。
2.学生了解高低的描述。
教学过程1.用小球、长条物、盒子等物品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高低概念。
2.引导学生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第二节:认识高低的相对性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高低。
2.学生会使用“比…高”、“比…矮”这些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1.准备一些物品来进行比较,如两个球,两个长条物等。
2.让学生根据物品的高低,发现一些规律,让学生会使用“比…高”、“比…矮”这些词汇进行描述。
第三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自主使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2.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比…高”、“比…矮”这些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1.分发一些图片或照片,让学生自行发现高低的差异,并用词汇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进行高低比较的角色扮演,加强练习。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高低”这一基础概念,并熟练使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同时,学生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比较,并能够使用“比…高”、“比…矮”这些词汇进行描述。
这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高矮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高矮的概念,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判断物体的相对高矮。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开展团队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学会判断物体的相对高矮。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判断物体的相对高矮。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高矮的玩具或者物品,如积木、书本、玩具动物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空间,便于幼儿操作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高低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
2. 讲解与示范:教师向幼儿讲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判断物体的相对高矮。
3. 幼儿操作:幼儿分组进行操作,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判断物体的相对高矮。
4. 团队游戏:开展团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比较高矮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高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通过团队游戏,评价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幼儿的分享,了解他们的学习心得,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运用高矮知识。
2. 开展高矮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高矮的理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3.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学习长短的概念,了解判断物体长短的方法。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高矮的概念。
2. 让孩子们能够比较物品的高矮。
二、技能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比较能力。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让孩子们掌握高矮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难点1. 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比较物品的高矮。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一、教具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高矮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
2. 准备一张白板或黑板。
二、环境准备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舒适。
2. 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装饰物,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5分钟)1. 利用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 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认识高矮。
二、基本部分(10分钟)2. 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描述物品的高矮,并记录在白板或黑板上。
3. 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高矮的概念。
三、实践部分(5分钟)1. 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些物品,自行比较它们的高矮。
2.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比较结果。
四、总结部分(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高矮的概念。
2. 强调比较高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作业布置1. 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比较高矮。
2. 让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他们比较高矮的过程和结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一、评价标准1. 观察孩子们对高矮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孩子们比较物品高矮的能力。
3. 关注孩子们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
二、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记录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反馈:查看孩子们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小组讨论:听取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的分享和讨论。
第七章: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1. 回顾教学目标,分析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2. 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认识高矮》幼儿园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高”和“矮”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高度。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高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主题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高”和“矮”的概念。
2. 活动一:比较高矮a. 教师准备不同高度的物品,如玩具、书本等。
b. 邀请幼儿比较这些物品的高矮,并用语言描述。
c. 引导幼儿尝试排列这些物品,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
3. 活动二:比较高矮的游戏a. 教师设置一个游戏场景,如森林、城堡等。
b. 邀请幼儿找到场景中不同高度的物品,并进行比较。
c. 引导幼儿尝试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这些物品。
4. 活动三:生活场景中的高矮a.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幼儿园等不同场景中的高矮现象。
b. 邀请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高矮。
c. 引导幼儿尝试将生活中的高矮现象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高”和“矮”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活动一:比较高矮a. 教师准备不同高度的物品,如玩具、书本等。
b. 邀请幼儿比较这些物品的高矮,并用语言描述。
c. 引导幼儿尝试排列这些物品,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
3. 活动二:比较高矮的游戏a. 教师设置一个游戏场景,如森林、城堡等。
b. 邀请幼儿找到场景中不同高度的物品,并进行比较。
c. 引导幼儿尝试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这些物品。
4. 活动三:生活场景中的高矮a.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幼儿园等不同场景中的高矮现象。
b. 邀请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高矮。
c. 引导幼儿尝试将生活中的高矮现象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家庭中的高矮现象,并用照片或画作记录下来,在下节课分享。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高矮(精选3篇)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高矮(精选3篇)教案一:认识高矮的比较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的高度,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能够用“高”和“矮”来描述物体的高度差异。
3.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小玩具动物或其他物体,包括高和矮的。
2.图片或卡片,展示高和矮的物体。
3.白板、彩色粉笔和擦黑板的海绵。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卡片,展示高和矮的物体。
2.教师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高和矮吗?请举例说明一下。
”引导学生回答。
发展:1.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高度的小动物玩具,如一只高大的鹿和一只矮小的猫。
2.教师请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只动物的高度差异。
3.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或眼睛比较,说出高和矮的不同之处。
4.教师利用白板示范,画出鹿和猫的形状,并在旁边写上“高”和“矮”。
5.教师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他物体的高和矮。
拓展:1.教师出示其他的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
2.教师请学生互相比较,说出高和矮的差异。
3.教师让学生用手指或眼睛比较,说出高和矮的差异。
总结:1.教师梳理学生的观察和比较结果,总结出高和矮的特点。
2.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其他一些高矮的物体吗?你能用‘高’或‘矮’来描述它们吗?”3.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教案二:认识高矮的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认识高和矮的概念。
2.能够用测量结果来描述物体的高度差异。
3.发展学生测量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小动物玩具或其他物体,包括高和矮的。
2.直尺或测量工具。
3.白板、彩色粉笔和擦黑板的海绵。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出示一组不同高度的动物玩具。
2.教师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高和矮吗?如何用测量的方式来展示物体的高度差异?”引导学生回答。
发展:1.教师出示一只高大的动物玩具和一只矮小的动物玩具。
2.教师请学生测量这两只动物玩具的高度,使用直尺或其他测量工具。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说出高和矮的不同之处。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高矮1. 让学生认识高、矮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高度进行排序。
3. 培养学生对事物高度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高矮的概念、比较物体的高度。
【教学重点】认识高、矮的概念,通过比较物体的高度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使用高、矮的概念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1. 物体高低不同的玩具或图片。
2. “高”“矮”两个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高度的物体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高低差异,引出高、矮的概念。
二、讲授(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高、矮的概念,并通过示范物体的高度进行比较。
如“这个杯子比这个书本高,所以杯子比书本高”。
2. 让学生观察物体的高度,用“高”、“矮”两个字卡片进行分类比较。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进行排序,比较谁是最高的,谁是最矮的。
2.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差异,如“这个石头比那个树矮”。
四、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画笔在纸上画出几个物体的高度,然后让同学用手指或尺子测量物体的高度,学生再用“高”、“矮”两个字卡片对其进行分类。
五、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巩固学生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课堂作业】1. 带颜色画出你家里东西中最高或者最矮的物品。
2. 用简短语句描述这个物体的高矮差异。
【板书设计】高矮【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有了对高矮概念的初步认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高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②幼儿自主探究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评析:
本次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尽量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