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打靶技术.

合集下载

传统ES打靶基因敲除敲入小鼠技能

传统ES打靶基因敲除敲入小鼠技能

传统ES打靶基因敲除敲入小鼠技能传统ES 打靶基因敲除/敲入小鼠技术技术原理传统的基因打靶技术制备基因敲除(KO )/敲入(KI )基因打靶技术是建立在DNA同源重组与胚胎干细胞等技术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同源重组是指当外源DNA 片段与宿主基因组片段同源性高时,同源DNA 区部分可与宿主DNA 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即同源重组)。

基因打靶就是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以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目的。

基因打靶技术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特定修饰与改造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最佳方法。

尤其是条件性和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靶位修饰更加明确、效果更加精确可靠,该技术的发展已经为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医学等学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研究和治疗手段,并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及商业价值。

服务流程和周期、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基因打靶名词解释

基因打靶名词解释

基因打靶名词解释
基因打靶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针对特定基因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以下是相关名词解释:
1. 基因:生物体中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序列单元。

2. 靶基因:待治疗的特定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治疗干预。

3. RNA干扰技术(RNAi):利用人工合成的小RNA分子,
靶向性地沉默靶基因的表达。

4.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等,可以对基因进行切除、插入或修复,实现对靶基因进行精准编辑。

5. 药物靶向干预:通过设计特定的小分子药物,靶向地干预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6. 基因表达谱分析:对疾病患者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寻找与疾病相关的靶基因,为基因打靶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打靶名词解释

基因打靶名词解释

基因打靶名词解释
基因打靶技术 (Gene Targeting) 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

它通过将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 DNA 片段重组到载体 (或质粒) 上,构建打靶载体 (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利用限制酶将打靶载体线性化,以提高重组率。

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这样打靶载体和与细胞内靶基因同源的区段就有机会发生同源重组。

为了筛选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新霉素和丙氧鸟苷。

最后,通过 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同源重组的细胞,获得大量打靶成功的细胞。

这些细胞可以注射入小鼠囊胚,移植到同种、生理状态相同的母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受体母鼠进行妊娠检查,确保其生下嵌合体小鼠。

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

如果某些小鼠的生殖细胞恰巧被修饰过了,则它们的杂交后代中,就可能出现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基因打靶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基因打靶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基因打靶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王建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要:基因打靶技术是2O世纪8O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的基因有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其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点突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相关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基因沉默和基因捕获技术等。

为生命科学、基因组学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文章将主要介绍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简史、近期进展以及在模式动物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因打靶同源重组 ES细胞转基因动物基因治疗瑞典皇家卡罗琳外科医学研究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2007年l0月8日宣布,美国科学家卡佩基(Mario R Capecchi)、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埃文斯(Martin J Evans)因在“涉及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特定基因修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为“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技术奠定了基础。

1 基因打靶技术1.1 基因打靶的概念基因打靶就是利用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位点,以达到定点修饰和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为目的的一项技术。

通过基因打靶技术可以对生物体(尤其是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基因灭活、点突变引入、缺失突变、外源基因定位引入、染色体大片段删除等修饰和改造,并使修饰后的遗传信息通过生殖系遗传,使遗传修饰生物个体表达突变性状成为可能。

1.2 基因打靶技术建立的意义“基因打靶”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继转基因技术之后的又一革命。

它“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克服了基因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尤其是条件性、可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更加精确,它的发展为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医学等学科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手段;它的应用涉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转基因动物和植物、异体动物器官移植和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对攻克人类疾病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该技术一经公布,就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生物制药等方面。

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摘要:基因打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细胞基因组中的某一基因进行定点操作的生物技术。

综述了基因打靶的筛选系统,影响基因打靶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总结了基因打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基因打靶是指外源DNA与受体细胞染色体 DNA上的同源序列之间发生重组,并整合在预定位点,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方法。

它产生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最初应用于酵母细胞,80年代中期应用于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

此后,科学家将此技术与胚胎干细胞操作技术相结合,使其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生物学、医学和畜牧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基因打靶的原理和技术路线虽不复杂,但是,由于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内外源DNA与靶细胞DNA 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机率非常低,所以要把发生定点整合的细胞从大量随机整合的细胞中筛选出来将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工作,所以,筛选和富集中靶细胞就成为基因打靶技术中的关键一环。

基因打靶筛选系统选择标记基因定点突变的筛选以犹它大学Capecchi教授的实验为例,介绍选择标记基因定点突变的筛选方法。

首先,在HPrt 序列的第8外显子处插入一个新霉素抗性基因(neo r)作为选择标记,然后用电击转移法将打靶载体导人ES细胞中,通过G418和6-TG(6- thioguanine,6-巯基鸟嘌呤)两种药物的双筛选,得到了既抗G418又抗6-TG的细胞克隆。

从理论上推测,这些细胞克隆都应是对靶细胞Hprt基因进行了定点突变的克隆,因为如果外源基因没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靶细胞(Neo--/Hprt+)在G418和6- TG的任何一种选择培养基中都将全部死亡;如果打靶载体只是随机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则该 Neo+/Hprt+细胞在6-TG选择液中将全部死亡。

所以,只有通过同源重组,使Hprt位点发生了定点突变的克隆(Neo+/Hprt-)才能在两种选择培养基都存在的情况下存活。

正向选择法(positive lection)正向选择法只适用于在靶细胞中能正常表达的基因。

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基因打靶研究背景显微注射、电穿孔、磷酸钙沉淀及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等导入的外源基因在靶细胞基因组中整合的位点一般是随机的。

可能导致下面几种情况出现:1导入的外源基因整合入某一正常基因的中部,导致该正常基因表达的缺失;2导入的外源基因整合入细胞内正常基因的侧翼序列,影响了其周围正常基因的活性;3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可能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4导入的外源基因由于其整合位点的不适,而在细胞内不表达或表达难以控制。

解决办法:将外源基因导入预先确定的位点。

即对细胞内靶位点进行定点修饰——基因打靶。

什么是基因打靶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技术也称为基因定点同源重组,是利用基因转移方法, 将外源DNA序列导入靶细胞后, 通过外源DNA序列与靶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 将外源DNA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 或对某一预先确定的靶位点进行定点突变, 从而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方法。

它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

尤其是条件性、可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更加精确。

基因打靶原理生物界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现,为基因打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基因打靶的广泛应用。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一般性重组或非特异性重组(General recombination),是指相似的DNA交换遗传信息的过程, 外源DNA片段可与宿主基因组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即重组)。

ES细胞是一类具有在体外培养件下保持未分化状态的增殖能力及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首先获得ES 细胞系,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带有研究者预先设计突变的中靶ES 细胞。

通过显微注射或者胚胎融合的方法将经过遗传修饰的ES 细胞引入受体胚胎内。

经过遗传修饰的ES 细胞仍然保持分化的全能性,可以发育为嵌合体动物的生殖细胞,使得经过修饰的遗传信息经生殖系遗传。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

四、外源DNA导人的方式

外源DNA导人的方式主要有显微注射法、电穿孔 法、精子载体法和逆转录病毒法等。目前应用最 广的是显微注射法。Capecchi报道,用显微注射 法导入可得到很高的转染效率,占接受外源DNA 细胞的10%~20%,但显微注射每次只能注射一个 细胞,而电穿孔法可同时使许多细胞得到转染。 Mansour等研究发现电穿孔可使1%的ES细胞稳定 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法利用某些病毒与组织细 胞有特异的亲合力,可用于时空特异性基因打靶, 在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


正选择标记基因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eo)、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黄 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gpt)、次黄嘌呤 磷酸转移酶(Hprt)、胸腺嘧啶激酶(tk) 及嘌呤霉素乙酰转移酶(puro)。 负选择标记基因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 激酶(HSV-tk)、SacB、 rpsl(strA)、 tetAR、pheS、thyA、CacY、gata-I、 ccdB 等。

胚胎干细胞注入体内与完整胚胎形成嵌合 体后,可以发育形成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 一系列成体组织;正是由于胚胎干细胞的 特殊功能,ES细胞基因打靶技术已被广泛 地应用于建立转基因动物之中。从80年代 到90年代初,小鼠ES细胞基因打靶技术已 发展到成熟阶段。

1984年, Bradly等成功地用显微注射法将 ES细胞移入囊胚腔,并移植回假孕母鼠, 获得生殖系嵌合体,经过适当的交配,获 得了源于ES细胞系的纯系小鼠。此实验首 次证实体外培养的ES细胞能在体内分化发 育成生殖系嵌合体并可获得小鼠纯合体子 代。1987年,人们利用ES细胞技术建立了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敲除 (Gene knockout)的动物模型。此后,这项技 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和长足发展。

基因打靶技术ppt课件

基因打靶技术ppt课件


早在20世纪初,Morgan等人通过对果蝇眼 色遗传的分析揭示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DNA重组是产生交换的基础。1985年在哺 乳动物细胞中实现了同源重组。基因打靶 通常是指用含已知序列的DNA片段与受体 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 同源重组,整合至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并得 以表达的一种外源DNA导入技术。
三、打靶载体的构建

基因打靶载体包括载体骨架、靶基因同源序列和 突变序列及选择性标记基因等非同源序列,其中 同源序列是同源重组效率的关键因素。基因打靶 载体有基因插入型载体(Gene-insertion vector)和基 因置换型载体(Gene—replacement vector)。插入型 载体中与靶基因同源的区段中含有特异的酶切位 点,线性化后,同源重组导致基因组序列的重复, 从而干扰了目标基因的功能。置换型载体进行线 性化的酶切位点在引导序列和筛选基因外侧,线 性化后,同源重组使染色体DNA序列为打靶载体 序列替换。大多数基因敲除突变都采用置换型载 体进行基因打靶。

ES细胞是一类具有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保持 未分化状态的增殖能力及分化为多种细胞 类型的细胞。自从1981年美国的Gail和英国 的Evans等 分别成功地从发育中的小鼠囊胚 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分离出胚胎 干细胞, 随后, 又从原始生殖细胞——一种 最终分化为精或卵细胞的早期胚胎细胞中 得到具有胚胎干细胞相似特性的细胞群, 称为胚胎种系(embryonic germ,EG)细胞。

基 因 打 靶 流 程 图
一、基因打靶研究的背景

目前的基因转移技术,如显微注射、电 穿孔、磷酸钙沉淀及逆转录病毒载体感 染等方法,已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 靶细胞内。但这些导入的外源基因在靶 细胞基因组中整合的位点一般是随机的, 可能导致下面几种情况出现:

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引言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3 传统基因打靶技术
04 新兴DNA纳米技术
05 应用领域
06 基因功能研究
07 疾病治疗
目录
08 研究方法
09 基因打靶效率的评估
010 挑战与展望
011 结论
引言
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通过定向改造生物体基因组来实现基因功能研究与疾病 治疗的新兴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基因打靶技术不断发展,为科学研究 与医学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次演示将综述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现状、应 用领域、研究方法以及挑战与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新兴DNA纳米技术
近年来,随着DNA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种基于DNA纳米结构的新型 基因打靶技术。该技术利用DNA自组装纳米结构,将基因打靶与纳米药物输送相 结合,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细胞内活性。此外,DNA纳米技术还可用于基因编辑、 疫苗研发等领域,为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应用领域
挑战与展望
尽管基因打靶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靶向序列的设计和制备是关键的挑战之一。目前,靶向序列的设计主要依 赖于计算机辅助软件,但这些软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有待提高。此外,制备高 质量、大规模的靶向序列仍是一个挑战。未来,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更加高效和准 确的软件和方法,以提高靶向序列的设计和制备水平。
2、DNA疫苗
DNA疫苗是一种将外源抗原编码基因导入机体,通过机体细胞表达抗原蛋白, 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疫苗。基因打靶技术可应用于DNA疫苗的研发,将抗原 编码基因导入机体细胞,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3、基因治疗
基因打靶技术可用于基因治疗,通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补偿缺 陷基因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将正常β-珠蛋 白基因导入贫血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可有效治疗地中海贫血。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
1
意 义:
基因打靶技术作为最有效的定向修饰小鼠基 因的技术手段在揭示基因的生理功能、研究 人类疾病的遗传机制以及寻找新的药物靶标 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基础 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程 应 用
基因打靶技术和RNAi
2
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细胞或者生物个 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是利用基因转移方法, 将外源DNA序列导入靶细胞后,通过同源重组, 将外源DNA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 的位点,从而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方法。
2008年中科院: 比较基因打靶技术与RNAi这2种方法的异同点 2008年南大: 若有一哺乳动物新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已测出,但对其功能 一无所知。请设计3种以上研究途径和方法,研究此基因有何 功能。
何为RNA干扰?说明其基本原理及它与反义RNA技术的主要差别
8
ES 细胞技术与同源重组技术的结合使得在生物整体水平上定向 改变和修饰哺乳类动物的遗传物质成为可能。


理论基础 操作流程 应 用
基因打靶技术和RNAi
4
打靶载体的构建
同源重组指导序列、外源DNA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
显微注射、电穿孔DNA - 磷酸钙共沉淀、脂质体包装和PEG介导
筛选
正筛选标记:同源序列内;负筛选标记:同源序列外侧


理论基础 操作流程 应 用
基因打靶技术和RNAi
3
基因打靶技术是在胚胎干细胞(ES)技术和同源重 组技术成就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
Joshua Lederberg 由于50 多年前在细菌中首先证实同源基 因间重组的原理而获得了1958 年的诺贝尔奖。 Capecchi 和Smithies都首先预见并证实到新的遗传物质可 以通过同源重组引入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 从而对基因进行特 异性修饰和改造。 Evans贡献了制造小鼠生殖细胞系的工具——胚胎干细胞 。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靶位操作技术还为人类遗传疾病的基因治 疗提供了有力手段。所谓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即通过对缺陷 基因治疗 基因的修复,使病灶细胞重新获得正常功能。靶位 操作技术对缺陷基因结构进行精确改正,与功能弥 补性基因治疗不同,修复后的细胞表达正常蛋白, 不表达错误产物,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策 略。
4 转基因动植物和生物反应器方面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体外重组的结构基因导入动 转基因技术 植物体内,使外源基因与动植物本身的基因整合在 一起,实现体内表达,从而培养出转基因动植物的 技术。基因靶位操作技术的出现,使转基因动植物 和生物反应器研制更为精确。如果应用基因打靶技 术把外源基因准确地插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定 点改造原有基因的功能,使转基因动植物和生物反 应器的研制更为精确。
3 在病理模型和基因治疗方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类疾病被证实是由基因 缺陷所致,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对病理学研究和 临床治疗都非常重要。自发或诱变病理模型需要 漫长的时间;应用转基因技术,外源基因在基因 组中的随机整合可能带来不确定的表型。而基因 靶位操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上述局限,它 通过胚胎干细胞的体外转染、筛选和胚胎嵌合体 途径,获得含特定突变基因的模型小鼠,得到多 种病理模型。
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
进行基因打靶,首先要设计和合成一个将要 导入靶细胞的靶载体。该载体不仅含有需要插入 的DNA序列,其两端还含有与靶基因座上的序列 相同的核苷酸片段,即同源重组指导序列 同源重组指导序列。将此 同源重组指导序列 载体导入靶细胞,通过外源载体和内源靶位点相 同的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同源重组,使外源DNA定 点整合到靶细胞的特定的基因座上。因此,同源 重组是基因打靶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图2:正负选择载体的筛选原理
染色体DNA;Ⅰ、Ⅱ之间斜线部分为同源区; 之间斜线部分为同源区; Ⅰ:正负选择DNA;Ⅱ:染色体 正负选择 ; ; A、B: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 、 : E:外源基因; :外源基因;

基因打靶综述

基因打靶综述

基因打靶技术【摘要】基因打靶技术是建立在同源重组技术之上,可对基因组进行定位修饰的实验方法。

本文简述了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打靶策略、筛选机制,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常用的基因敲除方法以及基因打靶的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是研究功能基因作用的重要方法, 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基因打靶;同源重组;打靶策略;筛选机制一.前言发展历史: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又称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是自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

早在8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研究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存在使外源DNA与现存同源序列同源重组的可能性。

1985年, Smithies及其同事的研究使之得到确证。

同期的相关研究证明了鼠多能干细胞系具有诱发小鼠产生种系组织的能力,甚至在长期培养后仍存在,导入这些细胞器系的突变可以传给后代。

其传统概念是指同源重组敲除技术即利用DNA 转化技术,将构建的打靶载体导入靶细胞后,通过载体DNA 序列与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 序列间的重组,将载体DNA 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或与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片段置换,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5]。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RNAi,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所以,基因敲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主题1基因打靶的基本原理绝大多数的基因打靶策略都是基于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机制。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 sister chromatin)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普遍存在于噬菌体、细菌和真核生物中。

基因敲除的操作步骤基因敲除的一般流程见图1, 基本程序是: 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序列, 在体外插入卡拉霉素、四环素等受体菌原先不具有的抗性标记, 使目的基因失活,再将失活的目的基因构建至一环状载体上, 用电转化、显微注射等方法将构建好的载体转化入受体细胞内, 以抗性标记初步筛选阳性菌或进行目的基因功能的失活检测, 再以PCR, southern杂交等做进一步验证。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的产生和发展
基因打靶技术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在酵母细胞中发展起来的。对 于酵母来说,大多数的外源DNA 片段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基因组内, 随机插入仅占小部分,多为同源位点整合, 后来基因打靶技术逐渐应
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80年代早期,基因打靶技术开始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模式试验,
基因打靶的基本环节
4 检测:
观察被击中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 测。可以用特异PCR 方法鉴定, PCR 引物一端以基因组 DNA 的特定基因座为模板,另一端以导入的外源基因为模 板,这样保证扩增后的片段为同源重组产生的特殊片段。 对经PCR 鉴定的克隆用Southern 杂交产生特殊带谱的方法 来进一步确定同源重组克隆。
基因打靶技术的应用
(1) 基因功能的研究 (2) 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3) 用于疾病的基因治疗 (4) 用于改造生物和培育新的生物品种
基因打靶技术的应用
(1) 基因功能的研究
后基因组时代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大量新基因的功能。用体细胞 基因打靶技术通过定点改造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有可能在细胞水平 上研究某一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从定点突变的干细胞获得基因突 变型个体,可在生物体整体水平上了解某些基因在体内的具体作用。 另外,胚胎发育是非常复杂的生命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生 理、生化的复杂变化,尤其是要考察某一基因对某一组织器官发育的 影响,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进行观察研究。基因打靶为这一领域的 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变序列及选择性标记基因等非同源序列,其中同源序列是 同源重组效率的关键因素,基因打靶载体的同源重组序目标的DNA 序列进行扩增得到。
7 8 neo 8
6
78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

loxP (locus of crossing over (x),P1)位点是由 34对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组成的DNA重复序列。来自 P1噬菌体的Cre (causes recombination)重组酶可 特异地识别loxP位点而使两个位点之间的DNA序列 发生重组,其机制是Cre重组酶可在loxP位点中切开 DNA序列而造成粘性末端。如果两个loxP位点 DNA 序列方向相同(头一尾相对),它们之间的DNA序列连 同一个loxP位点被切除;如果两个loxP位点的DNA 序列方向相反(头一头相对),它们之间的DNA序列则 被调转方向。
(一)基因打靶的原理
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是根据 DNA同源重组的原理而设计的一项技术。 在这一技术中,体内细胞基因组的某一段 DNA序列被视为“靶子”,经精巧构建 的欲导入的外源基因DNA序列被视为 “弹头”,这样导入的外源基因进入受体 细胞后就不再是随机整合而是“弹头”锚 准“靶子”进行准确的定点整合。
G418
GANC
打靶ES细胞的鉴定与扩增
筛选出G418R/GANCR的细胞克隆后再用PCR方 法进一步鉴定,鉴定后的ES细胞克隆与囊胚体外 共孵育或用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入囊胚的胚泡中,再 将囊胚植入假孕母鼠的子宫中发育。
3.基因打靶小鼠的繁育(breeding)
用基因打靶的方法产生的第一代子鼠为嵌合 体(chimera)小鼠,即小鼠由囊胚的细胞及经基 因打靶的ES细胞共同发育而来。因此并非小鼠的 全部细胞中都整合有导入的外源基因。为获得纯 合子的转基因小鼠,还需要用打靶后出生的雄性 小鼠与提供囊胚的正常雌鼠交配,即回交(back– cross)。回交后出生的子代鼠中有野生型的小鼠 (-/-),即完全不携带有外源基因。也有杂合子的小 鼠(-/+)。再用杂合子小鼠互交(intercross), 从出生的子代鼠中可鉴定、筛选出纯合子的基因 打靶小鼠。再经繁育可建立转基因小鼠品系,其 实验流程见下图 。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

同源序列之间发生重组,并整合在预定位点,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方法

建立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与同源重组技术基础
之上的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
基因打靶原理
生物界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现,为基因打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胚胎干细胞技术 的发展,促进了基因打靶的广泛应用。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一般性重组或非特异性重组(General recombination),是指相似的DNA交换遗传信息的过程, 外源DNA片段可与宿主基因组 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即重组)。ES细胞是一类具有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保持未分化状 态的增殖能力及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杀死细胞
随机整合时对G418有抗性,但对GANC敏感,细胞将被杀死, 无整合的将被G418杀死。
用G418作正筛选,选出含有neo基因的细胞株,再用丙氧鸟苷作负筛选淘汰含有tk
基因的细胞株,保留未含有tk基因的同源重组细胞株。
2018/10/4
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
叶亚新
基因打靶的筛选
3.基因打靶的筛选方法
基因打靶的主要步骤
2、外源DNA导人的方式
外源DNA导人的方式主要有显微注射法、电穿孔法、精子载体法和逆转录病毒法 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每次只能注射一个细胞; 电穿孔法可同时使许多细胞得到转染。Mansour等研究发现电穿孔可使1%的ES 细胞稳定转染; 逆转录病毒载体法利用某些病毒与组织细胞有特异的亲合力,可用于时空特异性 基因打靶,在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基因打靶的策略
• 完全基因剔除(complete knotk-out)的策略 • 大规模随机基因剔除—基因捕获(gene trapping) • 精细突变的引入 打了就走策略 (Hit and Run 法) “标记和置换”法 (Tag and Exchange) • 条件性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是指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

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它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在胚胎干(ES)细胞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成就的基础之上,并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基因打靶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制以及经济动物遗传物质的改良等方面。

原理首先获得ES细胞系,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带有研究者预先设计突变的中靶ES细胞。

通过显微注射或者胚胎融合的方法将经过遗传修饰的ES细胞引入受体胚胎内。

经过遗传修饰的ES细胞仍然保持分化的全能性,可以发育为嵌合体动物的生殖细胞,使得经过修饰的遗传信息经生殖系遗传。

获得的带有特定修饰的突变动物提供研究者一个特殊的研究体系,使他们可以在生物活体中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

目前,在ES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已经成为一种对小鼠染色体组上任意位点进行遗传修饰的常规技术。

通过基因打靶获得的突变小鼠已经超过千种(相关数据库参见文献),并正以每年数百种的速度增加。

通过对这些突变小鼠的表型分析,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新基因的功能已得到阐明,并直接导致了现代生物学研究各个领域中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特点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

通过对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定向修饰包括基因灭活、点突变引入、缺失突变、外源基因定位引入、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并使修饰后的遗传信息在生物活体内遗传,表达突变的性状,从而可以研究基因功能等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以及提供相关的疾病治疗、新药筛选评价模型等。

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己使得对特定细胞、组织或者动物个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成为可能。

基因打靶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应用基因打靶技术研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用基因打靶技术改良动物品系和研制动物反应器等。

gene knock-out将细胞基因组中某基因去除或使基因失去活性的技术。

去除原核生物细胞、真核生物的生殖细胞、体细胞或干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等。

基因转移技术和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转移技术和基因打靶技术
第十章 基因转移技术和基因打靶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是指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 基因组内,使之能在动物体内表达并稳定传代的一类动物。 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外源基因称转基因。 只有部分组织细胞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称嵌合体动物。
基因剔除动物是指运用基因剔除技术将特定
另外将包装蛋白基因导入专门的细胞并使之整合到染色体上,形成包装细胞。 如果重组病毒DNA导入这种包装细胞中,病毒包装蛋白能将DNA包装成具有感染力的重组
蛋白颗粒,能浸染动物细胞而将重组DNA引入宿主细胞。
步骤:
1.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2.选择和培养包装细胞系 3.重组病毒DNA导入包装细 胞 4.收集重组病毒颗粒 5.感染胚细胞,使细胞转化
磷酸钙沉淀法:
目的基因与磷酸钙等物质混合,形成沉淀的DNA 微细颗粒,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整合到受 体细胞基因组中,在适当条件下得以表达。
(八)脂质体载体法

应用人工制备的类似细胞膜的膜性结构——脂质体,包装外源基因,再与靶细胞融合,外源DNA导入靶细
胞,使其表达。
DNA
细胞融合 转化细胞
原理:
○ 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能传代培养的动物体细胞,从 阳性转基因细胞中分离细胞核,通过显微注射或电 穿孔将这种导入细胞核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中。将 重组胚移植到代孕受体,进而获得带有外源目的基 因的转基因动物。
(六)受体介导法
是将外源DNA与受体分子连接后 与胚胎细胞共培养,受体可以介 导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从而 实现基因转移。 1999年,Ivanava用受体介导法 制作了转基因鼠。
(二)转基因载 体的构建
载体通常由结构基因及其调控序列组成。 常常在载体中附加半乳糖苷酶或绿色荧 光蛋白等报告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打靶:是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来定点改 变物种的基因组顺序和结构,从而在突变 的个体内来研究基因及基因组的功能。

基因敲除:是使基因组中某个/某几个 基因或基因的顺式元件产生缺陷,从而 在突变体内丧生正常的功能,来推测这 些基因或元件原来在体内的功能。 基因敲入:在个体基因组中定点加入某 个/某几个基因或顺式元件,使之表达 或发挥作用,从而研究该基因或顺式元 件在体内的功能。

ES细胞是一类具有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保持 未分化状态的增殖能力及分化为多种细胞 类型的细胞。自从1981年美国的Gail和英国 的Evans等 分别成功地从发育中的小鼠囊胚 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分离出胚胎 干细胞, 随后, 又从原始生殖细胞——一种 最终分化为精或卵细胞的早期胚胎细胞中 得到具有胚胎干细胞相似特性的细胞群, 称为胚胎种系(embryonic germ,EG)细胞。
马里奥· 卡佩奇 马丁· 埃文斯
奥利弗· 史密斯

建立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与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之上的基因 打靶技术(Gene targeting)是一种定向改变生 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通过对生物 遗传信息的定向修饰,并使修饰后的遗传 信息在生物活体内遗传,表达突变的性状, 从而研究基因的功能,阐明生物体的遗传 进化,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相关的 疾病治疗药物、评价模型及新型预防、治 疗疫苗等,是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研究 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基因打靶原理


生物界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现,为基因打 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胚胎干细 胞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基因打靶的广泛 应用。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 称一般性重组或非特异性重组(General recombination),是指相似的DNA交换遗 传信息的过程, 外源DNA段可与宿主基因 组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即重组)。

胚胎干细胞注入体内与完整胚胎形成嵌合 体后,可以发育形成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 一系列成体组织;正是由于胚胎干细胞的 特殊功能,ES细胞基因打靶技术已被广泛 地应用于建立转基因动物之中。从80年代 到90年代初,小鼠ES细胞基因打靶技术已 发展到成熟阶段。

1984年, Bradly等成功地用显微注射法将 ES细胞移入囊胚腔,并移植回假孕母鼠, 获得生殖系嵌合体,经过适当的交配,获 得了源于ES细胞系的纯系小鼠。此实验首 次证实体外培养的ES细胞能在体内分化发 育成生殖系嵌合体并可获得小鼠纯合体子 代。1987年,人们利用ES细胞技术建立了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敲除 (Gene knockout)的动物模型。此后,这项技 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和长足发展。

基 因 打 靶 流 程 图
一、基因打靶研究的背景

目前的基因转移技术,如显微注射、电 穿孔、磷酸钙沉淀及逆转录病毒载体感 染等方法,已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 靶细胞内。但这些导入的外源基因在靶 细胞基因组中整合的位点一般是随机的, 可能导致下面几种情况出现:
• •
• •
①导入的外源基因整合入某一正常基因的 中部,导致该正常基因表达的缺如; ②导入的外源基因整合入细胞内正常基因 的侧翼序列,影响了其周围正常基因的活 性; ③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可能激活细胞内的原 癌基因; ④导入的外源基因由于其整合位点的不适, 而在细胞内不表达或表达难以控制。

早在20世纪初,Morgan等人通过对果蝇眼 色遗传的分析揭示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DNA重组是产生交换的基础。1985年在哺 乳动物细胞中实现了同源重组。基因打靶 通常是指用含已知序列的DNA片段与受体 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 同源重组,整合至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并得 以表达的一种外源DNA导入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及研究进展
2007诺贝尔奖专题
王廷璞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8日宣布,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来自美国的马里奥· 卡佩奇、奥利弗· 史密 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 伊文思因胚胎干细 胞研究获该奖项。
这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涉及胚胎 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 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这一殊荣的。这 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 因打靶”的强大技术。这一国际小组通 过使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实现了基 因变化。就是 将外源基因导入预先确定的位点。即对细 胞内靶位点进行定点修饰——基因打靶, 而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或在生物发育中的作 用。随着人类及四十多种微生物基因组测 序的完成,发现了大量未知功能的基因,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对这些新基因进行靶向 修饰,是研究其功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基因打靶就日益成为继基因转移技 术后亟待发展的新技术。
四、外源DNA导人的方式

外源DNA导人的方式主要有显微注射法、电穿孔 法、精子载体法和逆转录病毒法等。目前应用最 广的是显微注射法。Capecchi报道,用显微注射 法导入可得到很高的转染效率,占接受外源DNA 细胞的10%~20%,但显微注射每次只能注射一个 细胞,而电穿孔法可同时使许多细胞得到转染。 Mansour等研究发现电穿孔可使1%的ES细胞稳定 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法利用某些病毒与组织细 胞有特异的亲合力,可用于时空特异性基因打靶, 在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打靶载体的构建

基因打靶载体包括载体骨架、靶基因同源序列和 突变序列及选择性标记基因等非同源序列,其中 同源序列是同源重组效率的关键因素。基因打靶 载体有基因插入型载体(Gene-insertion vector)和基 因置换型载体(Gene—replacement vector)。插入型 载体中与靶基因同源的区段中含有特异的酶切位 点,线性化后,同源重组导致基因组序列的重复, 从而干扰了目标基因的功能。置换型载体进行线 性化的酶切位点在引导序列和筛选基因外侧,线 性化后,同源重组使染色体DNA序列为打靶载体 序列替换。大多数基因敲除突变都采用置换型载 体进行基因打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