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转基因技术
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构建技术原理
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构建技术原理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技术之所以诞生以来一直官司缠身,主要原因是技术体系和方法有限。
将小鼠的内源免疫球蛋白基因失活,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策略:策略1将鼠免疫球蛋白基因重链和轻链的J区敲除,该策略的原理是通过阻断VDJ重排过程,阻止小鼠内源性抗体生成,如HuMAb和Xenomouse。
策略2将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重链VDJ区倒置,扰乱顺式作用元件与编码区的调控作用,阻止小鼠内源性抗体生成,但是小鼠内源V、D、J区仍然存在,如Kymouse.策略3在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上游的调控区插入转录终止元件stop cassette,关闭基因转录,阻止小鼠内源性抗体生成,但是小鼠内源V、D、J区仍然存在,如OminiRat/Mouse、 H2L2 Tg Mice。
策略4将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重链V、D、J,轻链V、J区全部敲除,是最彻底的阻断鼠源抗体生成的策略,完全避免了鼠源抗体基因表达泄露、灭活不充分的风险,如Veloclmmune mouse。
将人源免疫球蛋白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则更难,如果基因导入的技术策略相似,导入的人源抗体基因的序列和敲入位点也基本相似,则很容易产生专利纠纷。
为了使导入小鼠基因组的人免疫球蛋白基因正常表达,各公司基本采用了将人源基因在C区上游定点敲入、或将小鼠的同源基因原位替换的策略,以保证基因表达调控不受影响。
然而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相当庞大,IGH 约2Mb,IGK 约2Mb,IGλ约1Mb,无论是采用同源重组还是位点特异性重组,都受到重组载体容量的限制。
大多数公司采用的基因导入载体是BAC/YAC,BAC 的容量在100kb,YAC的容量在1Mb,如果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入策略,每个重组载体两端还要保留足够长的同源序列,想要将全部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就成为一项极限挑战!目前该记录的保持者是Regeneration通过9次基因打靶导入大约1.0Mb人IGH,其中包含了绝大多数的80个VH区,和几乎全部的DH和JH区。
转基因小鼠制备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方法一、引言转基因小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中,使其表达或缺乏特定基因,从而研究基因功能、疾病模型等方面的动物模型。
转基因小鼠制备方法是实现转基因小鼠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技术。
二、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一般步骤1. 选择目标基因和载体转基因小鼠制备的第一步是选择目标基因和适当的载体。
目标基因可以是外源基因、特定基因的突变体或基因敲除。
载体通常是带有选择标记(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目标基因的质粒。
2. DNA构建在DNA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目标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插入到载体的适当位点上。
这可以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PCR扩增等方法实现。
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
3. 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转基因小鼠制备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ES细胞技术。
首先,从小鼠胚胎中获得内源性干细胞(ES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
然后,将构建好的转基因载体导入ES细胞中,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带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ES细胞克隆。
4. 转基因小鼠制备转基因ES细胞的制备完成后,可以进行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这一步骤通常有两种方法:内源性重组和外源性重组。
内源性重组是将转基因ES细胞注射到小鼠早期胚胎中,使其整合到小鼠的生殖细胞中,从而获得转基因小鼠。
外源性重组是将转基因ES细胞直接注射到小鼠的细胞团中,形成转基因胚胎,再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雌性小鼠子宫中,使其发育成为转基因小鼠。
5. 转基因小鼠鉴定转基因小鼠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
通常采用PCR、Sou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是否成功表达目标基因。
三、常用技术1. CRISPR/Cas9技术CRISPR/Cas9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精确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
通过CRISPR/Cas9技术,可以直接在小鼠胚胎中进行基因编辑,从而制备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小鼠名词解释
转基因小鼠名词解释
转基因小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胚胎中,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基因表达的小鼠。
这种小鼠通常用于实验研究,以探索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基因工程技术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基础上的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导入或敲除来改变生物体的表型。
在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通常会使用逆转录病毒或载体等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
这些受精卵经过移植和妊娠后,会生成具有特定基因表达的小鼠。
转基因小鼠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肿瘤研究、免疫学研究、神经科学研究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病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中。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创建出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小鼠,这些突变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症状,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转基因小鼠也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毒理学研究。
通过导入人类基因或特定基因,转基因小鼠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症状或药物反应,从而帮助科学家们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转基因小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疾病的症状和机制,以及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使用转基因小鼠进行研究时,也需要注意伦理和安全问题,确保实验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培养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培养转基因小鼠的原理转基因小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体内,使其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培养转基因小鼠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目标基因、构建转基因载体、基因转导与定位、筛选转基因小鼠、鉴定转基因小鼠。
首先,在培养转基因小鼠之前要选择目标基因。
目标基因可以是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某个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基因、或是其他科学研究中感兴趣的基因。
根据不同的目标基因,可以确定不同的转基因策略。
然后,需要构建转基因载体。
转基因载体是将目标基因插入小鼠的基因组中的工具。
通常使用的载体是质粒或病毒。
在构建转基因载体时,将目标基因与适当的启动子、选择标记基因(如荧光蛋白基因)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基因载体。
接下来,进行基因转导与定位。
将构建好的转基因载体导入目标细胞或小鼠胚胎干细胞中。
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基因导入,如电穿孔、基因枪、病毒载体介导等。
在导入转基因载体后,通过细胞培养或小鼠胚胎植入等手段,让细胞或胚胎继续生长发育。
然后,需要筛选转基因小鼠。
通常会在小鼠体内引入一个选择标记基因,例如使小鼠表达荧光蛋白。
这样,在鼠标中选定了荧光基因以后,通过观察鼠标的组织片能够很方便的看到转基因的细胞和组织。
同时,通过PCR等技术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以确保转基因小鼠具备目标基因的插入。
最后,对转基因小鼠进行进一步鉴定。
通过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如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RT-PCR等,可以确定转基因小鼠的目标基因是否表达、表达水平以及转基因是否稳定遗传到后代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转基因小鼠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一步验证转基因小鼠的特性是否符合预期。
在以上步骤中,科学家们需要仔细设计实验、合理选择策略,并利用丰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以确保培养出的转基因小鼠能够稳定并准确地表达目标基因。
转基因小鼠的培养不仅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还能够在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介绍
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介绍
基因敲除小鼠是什么?是否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实验室用的小白鼠?其实小鼠有很多种,小白鼠只是其中一种,通常普通的小白鼠多被药厂用作临床试验,而基因敲除的小鼠,则用于更尖端的生物医学研究。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原理:是先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上通过基因重组的办法进行基因修饰——就是将胚胎干细胞中的靶向基因改掉,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
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
下面是,MMTV-PyMT转基因小鼠介绍
MMTV-PyMT转基因小鼠是一种人类乳腺癌动物模型。
该小鼠使用MMTV-LTR驱动多瘤病毒中间T抗原(PyMT)在小鼠乳腺组织的表达,使小鼠出现乳腺肿瘤的表型。
可用于研究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及乳腺肿瘤相关药物的筛选。
小鼠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鼠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其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为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特定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C57BL/6小鼠,雄性,8周龄。
2. 基因构建材料:目的基因(GFP基因)、启动子(CMV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基因)、pEGFP-C1质粒载体、pGL3-Basic质粒载体。
3. 实验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PCR引物、Trizol试剂、RNA提取试剂盒、反转录试剂盒、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细胞培养试剂等。
4. 仪器设备: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细胞培养箱、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目的基因构建:将GFP基因和Luc基因分别插入到pEGFP-C1和pGL3-Basic质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
2. 重组质粒转染: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
3. 转基因小鼠胚胎细胞筛选:通过GFP荧光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
4. 胚胎细胞传代培养:将阳性细胞克隆进行传代培养,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5. 胚胎细胞冻存:将稳定表达的细胞系进行冻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6. 胚胎移植:将冻存后的胚胎细胞进行移植,获得转基因小鼠。
7. 转基因小鼠表型鉴定:通过GFP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小鼠体内GFP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FP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水平。
四、实验结果1.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构建了含有GFP基因和Luc基因的重组质粒。
2. 转基因小鼠胚胎细胞筛选:通过GFP荧光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
3. 胚胎细胞传代培养:成功传代培养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4. 胚胎移植:成功获得转基因小鼠。
人源化小鼠构建方法及应用
人源化小鼠构建方法及应用人源化小鼠是指将人类基因或组织移植或置入小鼠中,使其具有人类的某些特性或功能。
目前,人源化小鼠主要包括两种方法:转基因小鼠和异种移植小鼠。
这些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人类疾病机制、药物筛选、组织移植等方面。
转基因小鼠是通过将人类基因导入小鼠的遗传背景中,使小鼠体内表达人类基因。
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比如使用逆转录酶来制备转基因载体,然后将其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中,使其成为转基因小鼠的一部分。
此外,还可以使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对小鼠基因组进行编辑,以达到引入人类基因的目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研究人类基因在小鼠中的表达、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将人类脑部相关基因导入小鼠中,研究神经发育、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异种移植小鼠是将人类组织或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使其具有人类组织的特性。
这可以通过将人类的干细胞或器官移植到小鼠体内,再使其发育成熟。
例如,通过将人类胰岛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可以研究胰岛素的产生及调节机制,这对于糖尿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将人类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用于研究肿瘤发生、生长机制以及药物疗效的评估。
人源化小鼠在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研究人类疾病机制方面,通过引入人类基因或组织,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人类基因,可以模拟该疾病发生的机制,从而更好地研究该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次,在药物筛选方面,人源化小鼠可以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通过将人类基因或细胞引入小鼠体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在人类中的药效和安全性。
此外,人源化小鼠还可以用于研究器官移植和再生医学。
通过将人类干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可以研究干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从而为再生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然而,人源化小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转基因小鼠与人类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
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的基因组中。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目标基因:根据研究需求选择要导入小鼠基因组的外源基因。
这个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其他物种,也可以是已存在于小鼠中但表达量较低的基因。
2. 构建质粒:将选择的目标基因与载体DNA(如质粒)连接。
质粒通常含有特定的启动子、终止子和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检测和筛选成功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鼠。
3. 体外培养:将构建好的质粒导入细胞培养物中,利用细胞的自身复制和修复机制,使质粒与小鼠细胞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小鼠的基因组内。
4. 选择性筛选:为了筛选成功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胞,可以添加抗生素等选择性标记物质,只有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能够存活下来。
5. 胚胎干细胞注射:将筛选出的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注射到小鼠的早期胚胎中。
这些细胞会参与胚胎发育,在小鼠的成体组织中形成细胞系,继续表达外源基因。
6. 交配和繁殖:将带有外源基因的小鼠进行交配和繁殖,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种群中得以传递和稳定遗传。
通过以上步骤,外源基因成功导入小鼠基因组,并表达在小鼠的细胞和组织中,从而达到制备转基因小鼠的目的。
转基因小鼠和显微注射以及验证
转基因小鼠和显微注射以及验证目录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2)Southern Blot原理及实验方法 (4)Northern Blot原理及实验方法 (6)RFLP标记 (12)1.点的多态性 (13)2.序列多态性 (14)显微注射实验操作 (14)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1、选取7~8周龄雌性小鼠,阴道口封闭,作为供体,下午3:00左右,每只小鼠腹腔注射PMSG(10 IU)。
2、 47~48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HCG(0.8 IU),并与正常公鼠合笼;另取数只适龄母鼠(2月龄以上)作为受体,阴道口潮红,与结扎公鼠合笼。
3、第二天上午9:00前观察供体、受体,有精栓者拿出备用。
受体笼拿出作好隔离措施。
4、10:30左右,断颈处死供体,手术取出整个输卵管,放入透明质酸酶~0.3mg/M2液中。
显微镜下,用镊子撕开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卵随同颗粒细胞即一同流出。
5、仔细观察放在透明质酸酶M2液中的受精卵,当受精卵周围的颗粒细胞脱离时,将受精卵吸出,放入M2液中洗涤,最后放在M16液中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6、在显微镜下观察,挑选细胞饱满,透明带清晰,雄原核清晰可见的受精卵待用。
7、安装持卵针和注射针,使其末端平行于载物台,在凹玻片的中央滴入一滴M2液,覆盖石蜡油,移入待注射的受精卵。
DNA在注射针中的气泡应在先前全部弹走。
8、在高倍镜下,将注射针轻触持卵管,使DNA缓慢流出并控制其流量;反复吹吸受精卵,使其处于最佳位置,将注射针刺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直至看到原核膨大即退出。
将注射过的和未注射过的受精卵上下分开放置,不致于混搅,注射完毕后,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9、将受体麻醉,注射计量为1%戊巴比妥钠0.01ml/g,腹腔注射。
手术取出卵巢连接输卵管,用脂肪镊固定,在显微镜下找到输卵管开口。
吸取注射后经培养成活的受精卵,吸取方法是先吸一段较长的M2,吸一个气泡,然后吸取受精卵,尽量紧密排列,再吸一段液体,吸一个气泡,再吸一段液体,共四段液体三个气泡。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1、选取7~8周龄雌性小鼠,阴道口封闭,作为供体,下午3:00左右,每只小鼠腹腔注射PMSG(10 IU)。
2、 47~48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HCG(0.8 IU),并与正常公鼠合笼;另取数只适龄母鼠(2月龄以上)作为受体,阴道口潮红,与结扎公鼠合笼。
3、第二天上午9:00前观察供体、受体,有精栓者拿出备用。
受体笼拿出作好隔离措施。
4、10:30左右,断颈处死供体,手术取出整个输卵管,放入透明质酸酶~0.3mg/M2液中。
显微镜下,用镊子撕开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卵随同颗粒细胞即一同流出。
5、仔细观察放在透明质酸酶M2液中的受精卵,当受精卵周围的颗粒细胞脱离时,将受精卵吸出,放入M2液中洗涤,最后放在M16液中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6、在显微镜下观察,挑选细胞饱满,透明带清晰,雄原核清晰可见的受精卵待用。
7、安装持卵针和注射针,使其末端平行于载物台,在凹玻片的中央滴入一滴M2液,覆盖石蜡油,移入待注射的受精卵。
DNA在注射针中的气泡应在先前全部弹走。
8、在高倍镜下,将注射针轻触持卵管,使DNA缓慢流出并控制其流量;反复吹吸受精卵,使其处于最佳位置,将注射针刺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直至看到原核膨大即退出。
将注射过的和未注射过的受精卵上下分开放置,不致于混搅,注射完毕后,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9、将受体麻醉,注射计量为1%戊巴比妥钠0.01ml/g,腹腔注射。
手术取出卵巢连接输卵管,用脂肪镊固定,在显微镜下找到输卵管开口。
吸取注射后经培养成活的受精卵,吸取方法是先吸一段较长的M2,吸一个气泡,然后吸取受精卵,尽量紧密排列,再吸一段液体,吸一个气泡,再吸一段液体,共四段液体三个气泡。
除较长的那段液体,其余的液体大致1cm 左右,气泡0.2cm左右。
将移植管口插入输卵管口,轻轻将移植管内的液体吹入,看到输卵管壶腹部膨大并清晰地看到三个气泡,即移植成功。
转基因大(小)鼠常用品系及类型
转基因大(小)鼠常用品系及类型制作转基因小鼠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DNA原核显微注射。
DNA 原核显微注射是指将外源DNA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受精卵的原核内,注射DNA整合到小鼠受精卵的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给后代。
赛业所使用的PiggyBac系统DNA显微注射,制备的转基因鼠基因表达阳性率为常规质粒DNA显微注射的2倍以上!PiggyBAC法转基因利用PB转座子特有的“剪切粘贴”机制,使DNA片段在载体和基因组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介导外源DNA片段与基因组整合。
常用大小鼠品系C57BL/6小鼠:目前公布的小鼠基因组测序结果来源于C57BL/6小鼠品系。
该品系小鼠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已成为发表文章的首选小鼠品系。
FVB小鼠:原核大、清晰、近交品系,基因型比较单一;具有易于原核注射的优点。
SD大鼠:适合用于研究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器官发育的常用模式动物品系。
转基因大(小)鼠类型1、过表达转基因大(小)鼠构建上述常规的带有启动子和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利用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表达载体注射到小鼠受精卵中。
通过构建广泛性/组织特异性/诱导性等不同的启动子,实现转基因在小鼠组织广泛性/特异性/特定条件下等的表达,达到对目的基因功能的研究目的。
2、RNAi转基因大(小)鼠通常采用U6/H1驱动shRNA表达,设计靶序列构建shRNA载体,利用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将shRNA载体注射到受精卵中。
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通过shRNAi的干扰作用,达到对目的基因表达的沉默抑制,实现基因功能的研究。
3、microRNA转基因大(小)鼠构建上述两种microRNA过表达和下调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将载体注射到受精卵中,通过基因表达,实现microRNA过表达或者下调。
4、可诱导性/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大(小)鼠将构建的广泛表达启动子-lox-stop-lox-转基因载体通过显微注射制备组织特异性转基因大(小)鼠模型,转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表达,只有与相应的组织特异性表达Cre/CreERT2小鼠杂交后,因Stop 终止序列在特定的组织中被去除,从而达到转基因在诱导性/特定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目的。
转基因小鼠制备过程
1、选取7~8周龄雌性小鼠,阴道口封闭,作为供体,下午3:00左右,每只小鼠腹腔注射PMSG(10 IU)。
2、47~48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HCG(0.8 IU),并与正常公鼠合笼;另取数只适龄母鼠(2月龄以上)作为受体,阴道口潮红,与结扎公鼠合笼。
3、第二天上午9:00前观察供体、受体,有精栓者拿出备用。
受体笼拿出作好隔离措施。
4、10:30左右,断颈处死供体,手术取出整个输卵管,放入透明质酸酶~0.3mg/M2液中。
显微镜下,用镊子撕开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卵随同颗粒细胞即一同流出。
5、仔细观察放在透明质酸酶M2液中的受精卵,当受精卵周围的颗粒细胞脱离时,将受精卵吸出,放入M2液中洗涤,最后放在M16液中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6、在显微镜下观察,挑选细胞饱满,透明带清晰,雄原核清晰可见的受精卵待用。
7、安装持卵针和注射针,使其末端平行于载物台,在凹玻片的中央滴入一滴M2液,覆盖矿物油,移入待注射的受精卵。
DNA在注射针中的气泡应在先前全部弹走。
8、在高倍镜下,将注射针轻触持卵管,使DNA缓慢流出并控制其流量;反复吹吸受精卵,使其处于最佳位置,将注射针刺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直至看到原核膨大即退出。
将注射过的和未注射过的受精卵上下分开放置,不致于混搅,注射完毕后,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9、将受体麻醉,注射计量为1%戊巴比妥钠0.01ml/g,腹腔注射。
手术取出卵巢连接输卵管,用脂肪镊固定,在显微镜下找到输卵管开口。
吸取注射后经培养成活的受精卵,吸取方法是先吸一段较长的M2,吸一个气泡,然后吸取受精卵,尽量紧密排列,再吸一段液体,吸一个气泡,再吸一段液体,共四段液体三个气泡。
除较长的那段液体,其余的液体大致1cm左右,气泡0.2cm左右。
将移植管口插入输卵管口,轻轻将移植管内的液体吹入,看到输卵管壶腹部膨大并清晰地看到三个气泡,即移植成功。
将卵巢连同输卵管放回腹腔,缝合肌肉和皮肤。
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_概述及解释说明
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AI-TDTomato小鼠是一种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Cre/loxP系统实现特定基因的表达和编辑。
该小鼠模型在神经科学、遗传学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为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文将对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进行概述和详细解释,包括Cre/loxP系统的简介、AI-TDTomato小鼠的概述以及Cre/loxP系统在该小鼠中的应用。
此外,还将详细解释Cre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Cre基因的起源和特点以及Cre 重组酶的活性调控方式及其对基因组编辑的影响。
最后,将对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转基因技术背景和原理、AI-TDTomato小鼠构建方法与策略以及TdTOMATO荧光报告剪刀效应和其在研究中的应用例子。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即当前部分描述文章主题和内容;接下来第二部分将对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进行概述,包括Cre/loxP系统简介、AI-TDTomato小鼠的概述以及Cre/loxP系统在该小鼠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将对Cre原理进行解释,包括Cre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Cre基因的起源和特点以及Cre重组酶的活性调控方式及其对基因组编辑的影响;第四部分将详细解析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包括转基因技术背景和原理、AI-TDTomato小鼠构建方法与策略以及TdTOMATO荧光报告剪刀效应和其在研究中的应用例子;最后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意义并展望实际应用前景与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深入解释其相关概念和关键步骤。
通过本文阐述与说明,读者将能够了解到AI-TDTomato小鼠Cre原理的核心内容、技术特点以及在科学研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同时,本文还将对相关技术背景和发展前景进行讨论,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和应用
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和应用1. 前言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其独特的遗传特性和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使其成为模拟人类疾病和药物研发的理想模型。
本文将介绍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以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小鼠技术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改变小鼠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序列来研究其功能和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快速、精确地编辑小鼠基因组,实现基因敲除、敲入、突变等操作。
•TALEN:类锚点酶或ZFN:针对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定点编辑,同时也可用于基因敲除和敲入等。
•RNA干扰技术:通过注射siRNA、shRNA等干扰RNA分子来抑制或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
2.2 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通过操纵小鼠基因表达和功能分析,可研究特定基因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过表达: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研究其对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基因敲除: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特定基因,研究其在小鼠中的功能损失效应。
•基因沉默: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或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2.3 小鼠模型的建立通过将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或特定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可以建立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小鼠模型。
常见的小鼠模型包括:•敲除小鼠模型:通过敲除特定基因模拟人类基因缺失的疾病。
•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模拟人类遗传疾病或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
3. 小鼠技术的应用小鼠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疾病研究小鼠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通过造成基因突变或导入特定基因,可以模拟人类疾病,进而研究疾病的病因、发展和治疗方法。
3.2 药物研发小鼠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展,还可用于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转基因小鼠的原理转基因小鼠是指在小鼠的基因组中加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外源基因或改变原有基因的表达方式和水平。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物学和疾病研究中。
转基因小鼠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基因选择、基因构建、胚胎干细胞筛选和基因引入。
首先,在进行转基因小鼠研究之前,必须明确所需研究的基因以及其功能。
研究者可以选择与所研究功能相关的已知基因,或是通过基因信息库筛选潜在的新基因。
基因选择的关键在于确定所选择的基因与研究目标之间存在关联性,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将选定的目标基因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
这一步骤包括将目标基因与适当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其他调控元件连接,以实现该基因的稳定和可控表达。
其中,启动子是指调控基因表达的启动信号来源,而终止子是标志基因表达终止的信号。
此外,还需要添加标记基因如荧光蛋白等,以便对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和筛选。
接下来,利用胚胎干细胞技术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中。
胚胎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将载体导入到胚胎干细胞中后,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和筛选标记基因,可以得到含有目标基因构建的转基因胚胎干细胞群。
最后,将转基因胚胎干细胞群经过特定的胚胎移植技术引入母体小鼠中,使其发育成为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小鼠可以通过筛选基因进行鉴定和识别,如PCR或Southern blot等技术。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通过对其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在生物学和疾病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总的来说,转基因小鼠的原理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中,改变其基因表达方式和水平,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功能的研究。
这一技术的应用广泛,既可以用于探索基础生物学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人类疾病。
基因编辑小鼠如何分类?
基因编辑小鼠如何分类?
基因编辑小鼠可分为三大类、7 小类:
(1)转基因(Tg)首先构建表达载体,包含启动子、增强子、编码区、polyA 等元件,然后将表达载体注入到受精卵的细胞核内,外源表达载体将插入到受精卵的基因组内,再将该受精卵移植到受体母鼠输卵管内,发育成为小鼠个体,该小鼠就会表达转入的外源基因。
(2)基因全身性敲除(KO)利用Crispr/Cas9 系统,在受精卵的目标基因的编码区两侧分别切断,然后受精卵在连接断口的过程中,会丢失掉断口之间的序列(即编码区)。
该受精卵移植到受体母鼠输卵管内,发育成为小鼠个体,该小鼠将无法表达目标基因,导致目标基因将完全失去活性,表现为全身性基因敲除。
(3)基因敲入(KI)首先构建打靶载体:包含同源臂和外源基因,然后将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入到受精卵的细胞核内,同时利用 Crispr/Cas9 系统,在受精卵目的基因位置切断基因组 DNA,受精卵会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到基因组内。
该受精卵移植到受体母鼠输卵管内,发育成为小鼠个体,该小鼠就携带了转入的外源基因。
小鼠转基因技术流程
小鼠转基因技术流程ES细胞打靶在小鼠ES细胞中,利用同源重组原理(也就是核苷酸序列在两个相似或相同的DNA 分子之间交换的基因重组),获得带有研究者预先设计的遗传修饰的中靶ES细胞。
经过遗传修饰的ES细胞仍然保持分化的全能性,可以发育为嵌合体动物的生殖细胞,使得经过修饰的遗传信息经生殖系遗传,最终获得基因修饰小鼠模型。
发展至今,仍是最为经典、可靠的小鼠基因修饰或编辑技术。
目前南模生物可提供3种遗传背景的小鼠ES细胞:C57BL/6,129/S6,B6;129。
可用于获得以下类型小鼠模型:•基因敲除•条件性基因敲除•KO first•基因敲入•点突变•条件性点突变•定点基因过表达•人源化南模生物会对每个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估,综合时间与风险因素从而选用最合适的技术(ES 细胞打靶或CRISPR基因编辑)。
联系我们,与南模生物的技术顾问讨论如何应用ES细胞打靶技术获得您的动物模型吧!利用ES细胞打靶技术获得小鼠模型的一般流程1.设计并构建同源重组载体2.将同源重组载体转入小鼠ES细胞中3.筛选并验证中靶的阳性ES细胞克隆4.将阳性ES细胞注射到小鼠囊胚腔中5.将注射后的小鼠囊胚移植到假孕母鼠子宫内6.获得并筛选验证阳性嵌合体小鼠F07.阳性F0通过与野生型小鼠或FLP小鼠交配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CRISPR基因编辑CRISPR / Cas9核酸酶系统需要两个组分:用于切割靶序列的Cas酶和与20个碱基对(bp)的靶序列结合指导RNA(sgRNA)。
利用靶点特异性的sgRNA 指导 Cas9 核酸酶在基因组上的特定靶点进行DNA双链剪切。
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可导致移码突变,实现基因敲除(KO);通过同源重组修复(HR)可将外源片段整合到基因组指定位点(KI)。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基因打靶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打破对小鼠遗传品系的限制,实现不同遗传背景或在已有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基础上的基因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转基因技术
基因打靶的简易程序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法
优点:
外源基因整合情况的可控性高
可预先在细胞水平检测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定位、表达的水平及插入的稳定性外源基因导入ES细胞的方法多样,细胞鉴定及筛选方便
缺点:
ES细胞系建立及培养困难
维持ES细胞的未分化及多向分化潜能不易
所得个体为嵌合体
逆转录病毒感染法
主要是利用反转录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域具有转录启动子活性的特点,将外源基因连接到LTR下游进行基因重组后,再包装成为高滴度病毒颗粒,去直接感染受精卵或显微注入囊胚腔中,携带外源基因的反转录病毒DNA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优点
由于反转录病毒的高效率感染和在宿主细胞DNA中的高度整合特性, 大大提高基因转移的效率
细菌质粒和噬菌体载体只能将目的基因运载至细菌中扩增和表达。
病毒载体是较理想的真核基因工程载体
缺点
获得纯合体的转基因动物的机会少
病毒载体构建复杂
转入的外源基因的大小受到限制, <10kb
转入病毒自身基因的复制表达
体细胞核移植法
首先将目标基因转移到体外培育的动物体细胞中,筛选出阳性转基因细胞并进行繁殖,制备出供移植用的细胞核供体。
然后将转基因细胞核供体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重构胚胎经过激活和培养后,移植到代孕小鼠中
1997 年, 英国Roslin 研究所的Wilmut等利用成年绵羊乳腺上皮细胞作为核供体,成功获得了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Dolly) ,拉开了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序幕。
优点
减少受体动物的数目,不需要用受体母畜来承担那些非转基因的胚胎,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事先在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和对阳性细胞进行筛选,简化了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许多环节,节约了人力,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缺点
体细胞克隆技术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在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上还需进一步探索。
精子载体法
将精子与外源DNA进行预培养之后,使精子有能力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中,受精后进行胚胎移植,这样产生的动物也会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
精子携带DNA的途径
外源DNA与精子共孵育
电穿孔导入法
脂质体转染法
优点
基因转化方法简便,效率高
动物育种不经过嵌合体,实验周期短
缺点
目的基因整合的随机性
无法早期验证修饰事件
成功率不高、效果不稳定
YAC法(人工酵母染色体法)
优点:
克隆百万碱基对(Mbp) 级的大片段外源DNA 的能力,可以保证巨大基因的完整性;
保证所有顺式作用因子的完整并与结构基因的位置关系不变;
保证较长的外源基因片段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整合率的提高;
鉴于基因的完整性,目的基因上下游的侧翼序列可以消除或减弱基因整合的位置效率。
缺点:
不稳定,制备工艺繁琐。
BAC法(人工细菌染色体法)
建立在大肠杆菌的F因子上的BAC载体:外源DNA可>300kb。
F因子(F质粒)是一种“性质粒”,可转移至F-宿主细胞。
100kb,近百个蛋白质。
➢可构建BAC文库;
➢有单一的loxp位点,利于图谱分析(借助标记loxp和cre
重组酶;
➢BAC载体两端有Sp6和T7 引物序列利于测序,确定基因的
染色体定位;
➢可稳定遗传,易于操作。
BAC文库:基因组酶切后100~300kbDNA+BAC 大肠杆菌
转基因小鼠技术的应用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及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
基因工程定向育种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研制
人类疾病小鼠模型与基因治疗
药理学研究
器官移植
环境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