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犹太教的秘密_读_论犹太人问题_牛苏林
马克思“犹太人”导读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导读第一篇导读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分两篇文章。
第一篇开头,是马克思对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的复述,相对好懂一些。
鲍威尔指出,德国的问题是政治解放,即把特权国家变成平等国家。
在特权国家中,基督徒享有基督教特权,但犹太人也享有犹太教特权。
犹太人既然不放弃自己的特权,凭什么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特权呢?在鲍威尔看来,犹太人的解放同全部德国人的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一样,只有通过废除宗教才能实现,这既包括废除基督教,也包括废除犹太教。
“只要犹太人和基督徒把他们互相对立的宗教只看作人的精神发展的不同阶段,看作历史蜕掉的不同的蛇皮,把人本身只看作蜕皮的蛇,只要这样,他们的关系就不再是宗教的关系,而是批判的、科学的关系,人的关系。
那时科学就是他们的统一。
而科学上的对立会由科学本身消除。
”马克思的观点难懂一些。
为了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在阅读的时候,关键是抓住鲍威尔对相关概念的分类。
其中特别是关于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犹太教问题与基督教问题关系的看法,需要耐心地梳理出线索。
一旦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看到,鲍威尔一方面把宗教问题归结为政治问题,认为宗教解放只能通过政治解放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又混淆了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界限,认为政治解放既是宗教解放,也是人类解放。
马克思一方面高度赞赏鲍威尔的文章,认为“他把这一切都做得大胆、尖锐、机智、透彻,而且文笔贴切、洗练和雄健有力”;可惜他只是抓住了解放的主体和解放的对象,未能就解放的性质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马克思反对混淆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三者的性质。
德国当时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马克思指出,把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并不意味着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恰恰相反,当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在政治上获得平等地位的时候,这只是使宗教信仰由国家的事务变成了私人的事务。
政教分离不会消灭宗教,只会使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自由权利。
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话说,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对《论犹太人问题》的一种解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对《论犹太人问题》的一种解读摘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于1843年写的针对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观点的批驳,其中在论述犹太人解放问题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
马克思立足于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论犹太人问题》;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历史上,犹太人问题主要是以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神学冲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在马克思写作《论犹太人问题》的当时,正值中世纪反犹传统的全面恢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纯粹的宗教问题,布鲁诺?鲍威尔也持这样的观点,并在《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两篇文章中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针对布鲁诺?鲍威尔的这一观点,马克思于1843年写了《论犹太人问题》进行全面批驳,马克思将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同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问题联系起来考察,揭示了宗教的现实社会根源,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金钱崇拜的现象和资本主义社会人权的虚伪性。
一、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的批判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犹太人的解放问题不是纯粹的神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克服经商牟利、如何摆脱金钱崇拜的问题,这不只是犹太人的特殊问题,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问题,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表征。
金钱崇拜是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分离,相互反对的最根本原因,只有消除了金钱的神圣性,宗教意识就失去了它在尘世的世俗对象,宗教也就自然消亡了。
马克思指出犹太教是一种追求实际需要的宗教,他们的世俗活动是做生意,经商牟利是他们最大的追求,金钱就是他们世俗的神。
人通过让渡商品换回的金钱可以用来购买所需的任何商品,满足自己的任何需求,因此,为了赚取越来越多的金钱,人们把商品世界之外、之上的东西也变为买卖的对象。
这样,金钱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发挥着万能的作用,扮演着支配一切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的目的。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最新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最新年精选文档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一、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同布鲁诺?鲍威尔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而展开的一篇论战性著作。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政治解放和宗教的关系、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阐述了政治解放的进步意义及其阶级局限性。
19世纪40年代,法英等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全面发展阶段,当时德国的犹太人受到的压迫比其他国家的更严重。
表面上,犹太人因大多信奉犹太教而与奉基督教为国教的普鲁士国家处于严重对立的地位。
普鲁士政府自发布关于犹太人不得担任公职的命令以来,犹太人一直要求与基督徒享有平等的权利。
事实是,犹太人因大多从事工商业和高利贷活动,在经济上有着相当的势力,他们与普鲁士国家的对立,实际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国家在政治上的对立,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对政治解放的企盼。
犹太人能不能获得政治解放,如何获得政治解放,成了当时德国公众瞩目的―个问题。
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两文中,批判了所有关于犹太人解放问题上的提法和解决方案,并提出了自己新的提法和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他的新提法和新的解决方案在理论上也只是一种新的谬误而已,而且在客观上支持了普鲁士政府对犹太人的反动政策,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驳斥了鲍威尔的错误观点。
二、《论犹太人问题》主要内容1.关于政治解放和宗教解放问题鲍威尔认为犹太人所以和基督徒对立,是因犹太教和基督教是对立的,只要犹太人和基督徒把他们互相对立的宗教看成只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不同阶段,看成是历史蜕掉的不同的蛇皮,把人本身看成是蜕了蛇皮的蛇,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宗教关系,而是人的关系了。
因此。
犹太人要想获得政治解放,应先放弃犹太教,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宗教解放是政治解放的前提。
马克思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通过对美国的考察指出了鲍威尔的错误:“既然我们看到,甚至在政治解放已经完成了的国家,宗教不仅存在。
《论犹太人问题》读书笔记
《论犹太人问题》读书笔记《论犹太人问题》读书笔记读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后,第一感受就是自己的水平十分有限,哲学类的文章,咋一看都晦涩难懂,细细品读也无济于事,可能是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导致的断章取义,于是我打算先从犹太人开始入手,谈谈我对犹太人的了解与认知。
说来也巧,我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在出生不久就接受了洗礼,有了自己的圣名——若望,但是年少的我对宗教信仰没有任何概念,只记得爷爷奶奶教我如何画十字,以及做祷告时念的《天主经》和《圣母经》。
“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朗朗上口,教友们都倒背如流。
年少的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在教堂做祷告时大气也不敢出,大人们怎么做,我就有样学样。
等到再懂事一点,我才意识到原来中国其他家庭很少有信教的,有也是诸如佛教之类。
宗教信仰的差异令我很是好奇,查阅了相关资料才得知,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之一,同属基督教派的还有基督新教和东正教。
而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
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
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
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
尤其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和艺术,基督教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
中国也是20世纪除了南美、非洲、亚洲的韩国等地,基督徒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而犹太教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
因为基督教其实是起源于犹太教的,传闻基督教创始人耶稣,本身就是一个犹太人。
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进行一部分改进与创新并创立了基督教,在公元313年古罗马君主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并将其推广为国教之前,基督教一直不过是一个远离主流信仰的宗教。
由于与犹太教的教理冲突,犹太教的领导阶层联手罗马人将耶稣处死。
这大概就是基督徒和犹太教的冲突起源,而基督教一直在公元4世纪前都没有翻身的机会,知道君士坦丁信奉并推广基督教,基督教终于迎来春天,之后的罗马统治者甚至将基督教定位罗马的唯一宗教,除此之外的一切宗教都是异教,异教徒甚至会遭受火刑等处置。
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对政治解放的批判100字
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对政治解放的批判100字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对政治解放的批判1关于政治解放人的政治解放这一问题,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是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之一。
鲍威尔认为,宗教在政治上的废除就是宗教的彻底废除,因而只要犹太人与其他人都放弃宗教,他们就能因成为公民而得到解放。
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是既片面又自相矛盾的,“鲍威尔的错误在于:他批判的只是‘基督教国家’,而不是‘国家本身’,他没有探讨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因此,他提供的条件只能表明他毫无批判地把政治解放和普遍的人的解放混为一谈。
”[1]什么是政治解放呢?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首先是指国家从宗教中走出来。
他说:“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一般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是国家从犹太教、基督教和一般宗教中解放出来,当国家从国教中解放出来,就是说,当国家作为一个国家,不信奉任何宗教,确切的说,信奉作为国家的自身时,国家才以自己的形式,以自己本质所固有的方式,作为一个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2]。
不难看出,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在犹太人解放问题上的观点时,尖锐的指出其错误在于混淆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关系问题,这导致鲍威尔在对犹太人问题的批判有其局限性。
与此同时,在指出鲍威尔的错误之后,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政治解放实际上只是使国家从宗教中走出来,摆脱宗教的束缚,以自己本质所固有的方式,作为一个完全的政治国家而存在。
而对人来说,政治解放不是人类的解放,因此是不彻底的,有其局限性。
2政治解放的中介、途径及其局限性 2.1 人实现政治本文由网收集整理解放的中介。
人要实现自身的解放,要通过国家这一中介。
因此,是用间接的方法在政治上得到解放。
正如基督徒在天国是平等的,而在尘世不平等一样,作为单个的人,在政治世界的天国中是平等的,而在社会的尘世存在中却是不平等的。
读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有感
读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有感作者:董朝晖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马克思《论犹太人的问题》为探究对象,对鲍威尔的观点和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批判进行了总结概括,对马克思论证中的合理性表示肯定,并对其论证的局限性进行探讨。
马克思在犹太人解放问题上突破了鲍威尔有关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关系的论证,提出了二者在实质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同时,马克思的对犹太人及其本质的认识仍不够全面,仅仅是对掌握大量资本的犹太资本家进行了批判,忽略了犹太民族中也存在小手工业者、无产阶级等其他力量,因此他在论证过程中对犹太人本质的论证是较为偏激的。
另外,马克思虽然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政治构想,但并未提及实现途径。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论证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得出要合理运用思想家观点的结论。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观点布鲁诺·鲍威尔是德国哲学家,是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
他于1843年发表了《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主要观点为,犹太人若要解放自己,就必须先放弃犹太教,在基督教国家中是永远无法获得解放的。
犹太人获得解放的唯一方式就是国家废除宗教信仰,消除基督徒和犹太人的信仰差别,这样才能使犹太人获得解放。
马克思对鲍威尔的观点进行了批驳。
他认为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不可以混为一谈,犹太人在不放弃信仰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解放。
在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中,政治解放也可以实现。
另外,马克思还探讨了犹太人的本质,认为犹太人只有摆脱其狭隘性,才能获得解放。
1鲍威尔的观点鲍威尔认为,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对立最鲜明的表现是宗教对立。
“你们的宗教是国教的死敌”,信仰不同是导致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差别和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鲍威尔认为,如果基督教国家同意解放犹太人,那么基督教国家就必须放弃偏见,但犹太人并没有权力要求基督教放弃宗教偏见,就像基督教国家不能使犹太人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一样。
他认为,基督教国家和犹太人的冲突是不能化解的,因为二者是相伴而成的,如果一方得不到解放,那么另一方也无法得到解放。
《论犹太人问题》有感
《论犹太人问题》有感作者:熊艳邓楚江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2017年10月9号阅读了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来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第一部分通过对犹太人问题不等同于纯粹的宗教问题的论述感悟到,探讨看问题要跳出时空的局限性;第二部分阐述宗教与国家是相互独立的,体会到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是不冲突,感悟到分析问题可以从其他类似的方面来分析问题。
关键词:宗教;政治解放;国家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采用了批评的手法,先给出鲍威尔的观点,然后在提出疑问,再给出自己的观点。
我主要选取了马克思的三个观点得出总结。
主要通过分析犹太教,宗教,宗教国家,国家,政治五种概念的不同以及他们的关系来完成这篇读后感。
一、犹太人问题不等同于纯粹的宗教问题“如果犹太人想从基督教国家解放出来,他就要求基督教国家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
而他,犹太人,会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吗,就是说,他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放弃宗教呢”鲍威尔这样说。
鲍威尔的这句话表明犹太人的解放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
他把犹太人的问题等同于纯粹的宗教问题了。
这里没有分清犹太教与宗教的关系,或者说这种关系受到了作者的地域限制。
在马克思看来,鲍威尔在看待犹太人的问题时受到了地域区间的阻碍。
马克思提到“犹太人问题的依据犹太人居住的国家而有所不同的表述,在德国,不存在政治国家,不存在作为国家的国家,犹太人问题就是纯粹的神学问题……在法国这个立宪国家中,犹太人问题是个立宪制的问题,是政治解放不彻底的问题……只有在北部分美的自由州——至少在其中一部分——犹太人问题才失去神学的意义而成为真正世俗的问题……美国既没有国教,又没有大多数公认的宗教,也是没有一种礼拜对另一种礼拜的优势。
”在马克思看来,犹太人的问题依据国家本身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鲍威尔在论述犹太人问题是片面的,从中我们得知犹太人问题不等同于纯粹的宗教问题。
马克思自由与解放的天国历程—《论犹太人问题》解读
背景介绍
犹太人问题的历史背景
犹太人在欧洲历史上长期遭受迫害和排斥,导致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犹太人问题的现实表现
犹太人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歧视和排斥,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犹太人问题的提
写作目的
探讨犹太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犹太人争取平等权利和尊严。
意义
自由的价值
自由具有普遍性和不可剥夺性,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自由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自由的内涵
自由的内涵和价值
解放的路径和方法
马克思认为解放是从压迫和剥削中获得自由的过程,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解放的路径
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够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的自由与解放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现代社会的自由问题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本质。这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阶级斗争的视角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强调市场机制和私有化,忽视了社会公正和环境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
马克思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摆脱资本的束缚和阶级矛盾。
通过对犹太人问题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政治哲学意蕴-精品文档资料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政治哲学意蕴19世纪上半期,犹太人问题在德国变得十分突出。
在当时德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刺激之下,资本主义经济大大发展,犹太人的经济天赋使得他们的经济力量日益强大,但是却在政治上却受到排挤,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权利。
他们要求宗教平等、民族平等、政治平等以及政治自由的思想诉求与当时的普鲁士政府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因此引起了关于犹太人问题的热烈讨论。
1843年,布鲁诺·鲍威尔发表的文章《犹太人问题》与《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认为“犹太人问题是从属于宗教同国家的关系问题,犹太人的解放应服从于一般的额政治解放;他反对把基督教作为普鲁士国家的思想支柱、主张消灭所有的宗教,因为它们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原因。
他提出犹太人的政治解放应该是犹太人从他们的宗教中解放出来。
”针对鲍威尔的观点,马克思在1844年的《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对鲍威尔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人的解放的伟大思想。
一、宗教解放:剥去神圣光环的外衣鲍威尔认为犹太人解放是一个宗教神学问题,宗教是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同形式,基督教是高级阶段,而犹太教则是低级阶段。
犹太教具有民族狭隘性、利己性,因此受到欧洲社会的普遍排挤。
犹太人想要获得政治解放,想要获得公民独立,那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不但犹太人要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基督徒也得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最顽固的对立形式是宗教对立。
怎样才能消除对立?使它不能成立。
怎样才能使宗教对立不成立?废除宗教。
只要犹太人和基督徒把他们想读对立的宗教只看作人的精神不同发展阶段,看作历史撕去的不同的蛇皮,把人本身只看作蜕皮的蛇,只要这样,他们的关系就不再是宗教关系,而只是批判的、科学的关系、人的关系。
那时科学就是他们的的统一。
而科学上的对立会由科学本身消除。
”马克思批判了鲍威尔的观点,他认为鲍威尔的观点是片面的。
“它必须提出问题:这里指的是哪一类解放?人们所要求的解放的本质有哪些条件?只有对政治解放本身的批判,才是对犹太人问题的最终批判,也才能使这个问题真正变成‘当代的普遍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反思
《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反思作者:黄宝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23期摘要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经过对鲍威尔的批判讲述了政治与人类的解放的关联的问题,马克思表示政治解放并非“普通的人类的解放的最终模式”,还拥有限制性与非彻底性,伴随这一主旨,马克思做出了详尽的论述,给人的一同解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在当代,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中的内容仍具有重大的反思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反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当代意蕴,即:政治解放、人的解放及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论犹太人问题》政治解放普遍的人的解放人类解放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72Abstract Marx's "on the Jewish problems", after criticism of Powell tells the story of the association of political and human liberation, Marx said political emancipation is not ordinary human liberation of the final model", also has restrictions on and non thoroughness, with this theme, Marx made a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give people together liberation points out the clear direction. At present, Marx's theory of human liberation in the content still has significant reflec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reflection "on the Jewish problems" contemporary meaning,namely: political liberation, human liberation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way.Key words "on the Jewish problems"; political emancipation; common people's liberation;human liberation马克思于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对布鲁诺·鲍威尔的《论犹太人问题》与《现代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获取解放的实力》两篇著作中讲述的关于犹太人怎样获取解放的看法进行了细致的评论。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之《论犹太人问题》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之《论犹太人问题》的认识《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的一篇重要著作,1843年发表在《德法年鉴》,在文章中马克思否认了布鲁诺·鲍威尔将世俗的问题用神学的方式进行解决的观点和政治解放一定要以宗教解放为前提的看法。
文本将人的解放过程划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阶段,详细地对政治解放和宗教解放的关系进行深层阐述。
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的一个历史阶段,而不是最后阶段,他将犹太人问题放在整个人类解放的角度看待,让我们更深层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意义。
标签:《论犹太人问题》;政治解放;宗教解放;人的解放1.历史背景在历史上犹太人问题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社会就即将出台的“犹太法案”进行激烈的讨论,焦点在于是否应该赋予犹太人平等的公民权。
但是基督教反犹太历史更为悠久,早在公元391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原先犹太人与基督教在神学上的争论上升为国家政策,犹太人的宗教与生活逐步受到限制,所享有的政治及公民权利也被慢慢剥夺,这种包含宗教和政治内涵的犹太人问题在欧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在德国表现得更为彻底。
2.社会背景从经济角度看,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各主要部门都以机器代替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当时科学技术被大量地应用到生产中,使得许多农民破产,成为贫困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相应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从政治角度看,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由于革命的不彻底,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时常遭到皇权主义势力的干涉,统治也面临着危机。
3.思想背景马克思在思想方面深受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19世纪30年代宗教问题在德国仍然尖锐。
宗教是普鲁士世俗政权的政治和精神支柱。
在当时的德国,青年黑格尔运动对反对宗教和宣传无神、传播激进政治观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这场运动局限于意识形态,仅仅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运动。
论犹太人问题读后感3篇
论犹太人问题读后感3篇德国的犹太人渴望解放。
他们渴望什么样的解放?公民的解放,政治解放。
布鲁诺·鲍威尔回答他们说:在德国,没有人在政治上得到解放。
我们自己没有自由。
我们怎么可以使你们自由呢?你们犹太人,要是为自己即为犹太人要求一种特殊的解放,你们就是利己主义者。
作为德国人,你们应该为德国的政治解放而奋斗;作为人,你们应该为人的解放而奋斗。
而你们所受的特种压迫和耻辱,不应该看成是通则的例外,相反,应该看成是通则的证实。
或者,犹太人是要求同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享有平等权利?如果是这样,他们就承认基督教国家是无可非议的,也就承认普遍奴役制度。
既然他们满意普遍奴役,为什么又不满意自己所受的特殊奴役呢?既然犹太人不关心德国人的解放,为什么德国人该关心犹太人的解放呢?基督教国家只知道特权。
犹太人在这个国家享有做犹太人的特权。
作为犹太人,他享有基督徒所没有的权利。
那他何必渴望他所没有而为基督徒所享有的权利!如果犹太人想从基督教国家解放出来,他就是要求基督教国家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
而他,犹太人,会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吗?就是说,他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放弃宗教呢?基督教国家,按其本质来看,是不会解放犹太人的;但是,鲍威尔补充说,犹太人按其本质来看,也不会得到解放。
只要国家还是基督教国家,犹太人还是犹太人,这两者中的一方就不可能解放另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得到解放。
基督教国家对待犹太人,只能按照基督教国家的方式即给予特权的方式:允许犹太人同其他臣民分离开来,但也让犹太人受到分离开来的其他领域的压迫,何况犹太人同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处于宗教对立的地位,所受的压迫也更厉害。
可是,犹太人对待国家也只能按照犹太人的方式即把国家看成一种异己的东西:把自己想象中的民族跟现实的民族对立起来,把自己幻想的法律跟现实的法律对立起来,以为自己有权从人类分离出来,决不参加历史运动,期待着一种同人的一般未来毫无共同点的未来,认为自己是犹太民族的一员,犹太民族是神拣选的民族。
读书笔记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读书笔记:读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读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之后,自己对马克思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以前学习政治总是在课本上学到很多关于他的理论问题。
那是因为单纯的为应付高考,老师也只是让我们机械的背诵一些需要强制记忆的理论原文,尽管当时不是很理解,但还是背了,因为要考试原因。
现在回过头来仔细读一下他的一些文章,便会觉得好多原来学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他本来的思想,现在觉得有些慢慢地读懂他的思想的线索了。
读完这边论犹太人问题的文章之后,心里还是有一些感慨的。
先说一下我自己对这边文章的理解,虽然可能不是完全正确。
首先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马克思主要讨论了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解放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世俗社会的问题。
首先关于第一个解放问题,在文中马克思简要地谈了自己对政治解放,国家解放,宗教解放和人类解放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他是通过批判鲍威尔的一些想法和在阐释他的一些思想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并通过举一些国家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首先说德国的犹太人的争取政治解放的问题,指出在德国,没有人在政治上得到解放,更别说是犹太人了,在这样一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果双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又何谈犹太人的政治解放问题。
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只要国家还是基督教国家,犹太人还是犹太人二者的一方不能给予解放,另一方也不能得到解放”。
然后反问有什么理由使犹太人获得自由,在此引出宗教解放的问题。
在此,文章分析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宗教对立问题,然后指出要解除这种对立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废除宗教,只有废除宗教以后才能恢复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进而指出这不是仅仅犹太人的问题,是属于普遍意义上的同样发生在其他地方的问题。
在提出鲍威尔关于国家任务的时候,指出在法国犹太人也没有得到解放,在生活中收到限制,生活仍然被宗教特权控制和划分开来,使得生活本身并不自由。
后来在法国这一问题有过短暂的解决,后来还是出现了。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054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人的解放思想探析1844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文中他对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问题的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批驳了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解放问题的看法,进而提出了他自己关于政治解放及人的解放两者之间关系的观点。
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论犹太人问题》可以说是马克思思想转折的标志性文本之一,文中隐含着马克思后期思想的发展趋向,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贯彻到了他后期写作的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在内的诸多著作之中。
关于政治解放及人的解放问题是《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的核心的思想,文中借犹太人解放问题为话题,阐明了人的解放这一中心问题。
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批判在鲍威尔所写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两篇文章中,可以集中体现他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观点论述:在鲍威尔看来,一方面,欧洲国家尤其是普鲁士王国,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看待宗教问题,客观公平的对待犹太人,应该摆脱对于犹太教和犹太人的偏见;而另一方面,要想解放,犹太人就必须废除他们所信奉的宗教,摆脱压迫和束缚,并且打破犹太人自身的闭塞性,才能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去。
鲍威尔一方面在论述犹太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问题,但是却并没有很好的揭示它们之间真正的关系,而是把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看作是相同的问题,认为只要解决和实现了政治解放也就相当于实现了人的解放,据此也就理所当然的,把犹太人解放问题归结为了纯粹的宗教问题。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对鲍威尔的观点进行了一一的驳斥。
马克思认为,鲍威尔理论错误的根源在于,把犹太人解放问题简单的归结为宗教问题,所以马克思并不赞同鲍威尔所说的,当犹太人放弃了他们所信奉的犹太教时,他们就可以得到解放的观点;相反,在马克思他看来,只有实现了人的真正解放,才可能实现宗教的完全废除。
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的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
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的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作者:殷萌雨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4期摘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的作品,是其身为犹太人最重要、最集中论述犹太民族问题的文章,主要是围绕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的观点进行反驳批判。
本文试图从鲍威尔与马克思关于犹太人问题的不同观点中浅析马克思关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理论要点。
关键词:犹太人问题;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论犹太人的问题》是一篇论战文章,主要是对鲍威尔的两篇文章《犹太人问题》、《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进行批判反驳。
犹太人问题在欧洲大陆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反犹主义兴起于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教派之争,基督教为了强调自身教义的优越性和打压犹太教,大肆妖魔化犹太人,从贵族到贫民都对犹太教持有憎恨、仇视心理;现代反犹主义兴起于18世纪,欧洲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和法国大革命,受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影响,欧洲各地开始了解放犹太人运动。
但好景不长,随着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犹太人的解放被保守主义所抛弃,各地犹太人又相继失去了公民权。
一、鲍威尔的观点19世纪30年代,犹太人问题重新受到重视,自由主义者们认为民族身份是犹太人寻求解放的关键点,寻求同化是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唯一出路。
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从批判鲍威尔的观点出发,展开了自己对于犹太人问题的评述,我们也可以从中对鲍威尔的观点窥一斑而知全豹。
首先,鲍威尔将犹太人问题完全归结于宗教问题,将政治解放等同于宗教解放。
在鲍威尔看来,犹太人宗教信仰的狭隘性是使其与社会隔离的重要原因。
而当时的德国仍是一个宗教统治下的国家,国家还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何谈犹太人的解放,只有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才有获得平等政治权利的可能性。
其次,鲍威尔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混为一谈,将政治解放视为人的最终解放。
鲍威尔认为国家只有摆脱了宗教才能成为真正的国家,犹太人只有摆脱了犹太教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从政治—哲学途径浅析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从政治—哲学途径浅析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作者:林欢仪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与鲍威尔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公开论战的著作。
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也开始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和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本文将从政治—哲学途径浅析《论犹太人问题》在这一转变过程的体现。
关键词:《论犹太人问题》政治—哲学途径国家与宗教人权与信仰的特权犹太人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犹太人问题是德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在当时德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背景下,犹太人的经济实力随之日益强大,但他们在政治上却受到排挤,处于无权的地位。
于是他们与基督教德意志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在此背景下,犹太人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写于1843年,是马克思与鲍威尔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公开论战的著作。
文中概述到,鲍威尔发表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两书将犹太人的解放这一社会政治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问题。
马克思对鲍威尔的观点做了全面的批判,写成了《论犹太人问题》一文。
列宁认为该文和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和唯心主义到共产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主要是通过哲学——政治批判的途径实现的。
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写于1843年,正处于第二阶段,即1842年初至1843年3月的《莱茵报》时期。
这一时期马克思积极参加了现实政治斗争和哲学思想斗争,认识到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所以可以从《论犹太人问题》窥探出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的蛛丝马迹。
本文将从政治—哲学途径浅析这篇文章,分析框架如下:从政治的角度讲,一方面,鲍威尔先从论述犹太人与基督教国家的关系入手,将犹太人问题归结为“宗教对国家的关系问题、宗教束缚和政治解放的矛盾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读后感
论犹太人问题读后感读《论犹太人问题》有感《论犹太人问题》一书是马克思思想转折时期的一环,要想了解马克思理论,这会是很好的读物。
要了解一部书,了解其写作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19世纪40年代,由于产业本命的影响,各主要生产部门都以机器工业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川,形成了工厂制度,当时的英国是全世界工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号称“世界工厂”。
继英国之后,法国电子19世纪开始了产业本命,特别是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产业革命迅速发展,机器生产大最增加,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德国,也在1820年开始产业革命,在1834年月立关税同盟之后,大工业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资本主义工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被大量应用,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无情地取代分散的个体手工业,并且使农民破产,资本主义造成了庞大的、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队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断地被抛入到这个穷困潦倒、备受各种深被剥削的人的行列。
社会经济结构的资本主义化,使无产阶级的苦难越来越成为当时欧洲显著的社会事实。
随着经济的变革引发了政治上对“人权”的革新,而这种革新表现为整个社会到处是对人的命运和前途的普遍关心,虽然不同的阶级对这个问题有根本不同的理解,表述起来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思想家眼里,这个问题是没有进行区分的一个问题,因此,探讨人的现实命运和历史前途问题,是马克思开始他理论创新所面的新问题。
马克思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德国的犹太人要求解放。
他们到底要求什么样的解放呢,公民的解放,政治的解放。
鲍威尔先生对此做出的回答:一、德国所有人都没有获得解放,犹太人只关心自己的解放,这是利己主义者,既然犹太人不关心德国人的解放,那么德国人也就没必要关心犹太人的解放。
二、如果犹太人要求在基督教国家(德国)中和基督徒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就要承认基督教,换言之犹太人不放弃犹太教的"特权”就应该甘于忍受基督徒们的特权。
三、只要国家是基督教国家,犹太人是犹太人,那么两者就既不能解放别人,也不能被别人解放。
《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的宗教思想
作者: 苏君[1]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230-23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6期
主题词: 宗教;自由;解放
摘要:颠沛流离的犹太民族,迫切渴望社会存在感与认同。
社会的不平等歧视让犹太人处于危难,鲍威尔以犹太人问题论战,受到马克思的质疑与反驳,同是面对犹太人问题,他们之间对于犹太人的解放有着不一样的看点思想。
马克思究竟在反驳鲍威尔还是彻底与青年黑格尔学派走向了分歧,又或是用犹太人问题成为马克思思想转折点的开端,成就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