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式哲学
米开朗基罗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 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 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创世纪一》
《创世纪二》
《创世纪三》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人物多达300多人,分成 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 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 平方米。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创世纪》 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每幅场景都围 绕着巨大的、各种形态坐着的裸体青年,壁画的两侧是生动的女巫、预言者和奴隶。整 个画面气势磅礴,力度非凡,拱顶似以因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在颤抖。其中《创造亚当》 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 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 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 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 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 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器”。亚当慵倦地斜卧在一个 山坡下,他健壮的体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衬托出来,充满着青春的力与柔和。他的右臂依 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着。他的头,悲哀中透露着一丝渴望,无力地微 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飞腾而来,左臂围着几个小天使。他的脸色不再是 发号施令时的威严神气,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态。他的目光注视着亚当:他的第一个 创造物。他的手指即将触到亚当的手指,灌注神明的灵魂。此时,我们注意到亚当不仅 使劲地移向他的创造者,而且还使劲地移向夏娃,因为他已看见在上帝左臂庇护下即将 诞生的夏娃。我们循着亚当的眼神,也瞥见了那美丽的夏娃,她那双明亮妩媚的双眼正 在偷偷斜视地上的亚当。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同时描绘出两个不同层面的情节,完整 地再现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义,这是何等高超的绘画技艺。
试谈米开朗基罗建筑领域的作品和精神
试谈米开朗基罗建筑领域的作品和精神一、生平及作品解读。
1.1 米开朗基罗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拥有深刻哲学思想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得知,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是坎坷和凄凉的,但他从小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得他受益终身。
年仅17岁的他就已经是个具备人文主义思想的小有成就的青年雕刻家了,紧接着就进入了辉煌的创作生涯,先后完成了大量雕刻作品,其中以《大卫》著称。
当年动荡的局势又逼迫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在压力和威胁之下为他人创作拱顶绘制壁画《创世纪》,在16世纪定居罗马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著名壁画《最后的审判》,这时艺术风格已经从早期的古典美转换为沉郁悲壮的艺术风格。
1.2 主要艺术作品思想简要分析这里主要对米开朗基罗的著名作品进行一些赏析。
课堂上所提及的是壁画《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时间完成的,表现了被审判的人面对审判时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和姿态。
画面通过妥善的分割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相互之间联系而又不冲突的故事,展现出了螺旋式的动感,形成了以基督为中心的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他的绘画作品中多体现出新柏拉图主义思。
在我看来,他独创了属于他自己的那种重视心灵感触的米开朗基罗式哲学。
见过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不得不感叹古希腊雕刻所追求的理想美。
《大卫》注重刻画的是人物的精神面貌,具有无敌的力量和崇高的气质。
米开朗基罗一生都将雕塑视为自己的本职,晚年完成的《昼》、《夜》、《晨》、《暮》,向人们传递着自己八十多年来一路走来的坎坷人生,真正做到了与自己艺术生命相始终。
二、从平面到空间的过渡。
2.1 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观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观念是建立在对雕塑的深层理解之上的,他的建筑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面的空间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建筑中流动着的线条与动态,通过体量和敏感的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丰富而变幻的环境,建筑的构件、装饰、质感和材料共同产生出了一段激荡的、热烈的空间叙述,而他深邃的人文情怀和共和的民主理念无处不在。
第九讲 米开朗基罗
2
第九讲
他很深影响。有一天走在罗马街头,他神往地抚摸着一件古代的雕像,对同行的人说:“这位雕刻家比 自然知道的更多。”他赞赏古典艺术的捷炼概括和理想化的技巧,所以当他向葡萄牙客人自豪地称赞意 大利绘画高于同代其他国家艺术时,曾说:“意大利的绘画风格,就是希腊的风格。”可是在盛期文艺 复兴(十五世纪下半期至十六世纪上半期)的艺术家中, 米开朗琪罗却又比其他任何人更重视哥特艺术的 传统。罗丹说他“继承了十三、十四世纪造像者的传统”,是“最后和最伟大的哥特式艺术家”。他仰 慕的前辈艺术家多那太罗就是保留了哥特艺术传统的大师。这种具有民族和民间色彩的传统,更强调生 活的真实感和性格的具体化。常常比过于理想化,甚至成了教条的“古典”风格更富有活泼的生气和感 人的力量(虽然j其中有时也含有宗教的神秘色彩)。从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大卫》、《摩西》 中,都可见出这种特色,而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尤为明显。《哀悼基督》中的基督岂不更接近中世纪科隆 教堂的《十字架土的基督》?只是增强了“青春”的(虽死犹生的)美感。《大卫》的体型与古希腊波里 利克莱托所规定的头为全身的七分之一的比例全然不同,头部显得特大。米开朗琪罗所要创造的正是一 个肌肉强健,但尚未发育完满的少年。他的姿态虽略似希腊雕像,但骨节粗大、血管暴胀(《摩西》也 是如此),沉重中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圣母和摩西的衣服,不象希腊雕像那样韵律整齐而显得飘逸,但 那些概括有力的衣纹却以其现实感而使形象更富于人间的气息。 如果说,达·芬奇常常视绘画为一种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研究,米开朗琪罗则完全把 艺术当做“人”的创造。所以他特别以作为雕塑家而自豪(他的绘画也象似雕刻,而他也从来不画风景)。 当他听到达·芬奇说“绘画远胜于雕刻;因此,能表现透视深度的青铜浮雕,比一件大理石雕像更有价 值”的时候,立即反我说:“象浮雕的绘画是好画,象一张绘画的浮雕则是坏浮雕。所以,雕刻是绘画 的指导,前者是太阳,后者是月亮。”“而我以为大理石雕像才是真正的雕刻,因为青铜浮雕太近于绘 画了。当然,雕麦l际日绘画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可是有人竟说绘画高于雕刻,其见解可谓与仆姆相 近。 这场争辩固然反映了米开朗琪罗好胜的性格, ” 和那时讲究辩论的风尚, 但确也证明他爱雕刻之深。 为他写传的康狄威记述过:一天米开朗琪罗骑马路过一座高山,豪情大发,说他要把整座山刻成 一具雕像,"好让远方海上的船只都能看得到?'。米开朗琪罗还常说,他之所以喜爱雕刻,是因为他的乳 母是个石匠的妻子,"我吃了石匠家的奶,所以爱打石头"。这里带有玩笑式的自嘲,但也流露了他尊重 下层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对石雕劳动的热爱。 他爱国,国家却遭外敌的蹂躏;他渴望一个较好的共和制,却总是被富豪"僧主"们把持了政权。由 新的生产需要带来的人本主义思想还深深鼓动着他,可是,"文艺复兴"的盛景已经过去了。世风日颓, "反宗教改革"的旧势力正在兴起。他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而后者却把他当作"奇物"看待,常常朝令夕 改,浪费他的天才。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既不是一个画家,也不是一个雕刻家,象一个商店老板 那样,我服侍过三个教皇,而且是不得不如此。"据康狄威的记载:教皇的侍役可以呵斥他;朱理二世因 为米开朗琪罗不给他看未完成的壁画,曾用手杖威吓他。但是这位精力过人热情如火的艺术家,不仅没 有失去他对于时代和国家的责任感,没有失去对于"人"的信心,而且运用在当时还能被允许的方式,用 他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圣、经中的故事,包l隘出世所罕见的雄伟形象一一它们是不可屈辱的、愤怒的, 有时是痛散句,但总是带有高尚道德和纯洁情操的美感。 他花了四年的时间,画了西斯廷天顶的壁画。他不要助手(嫌助于碍事),一个人躺在十八米高的天 花板下的架子上, 试探着他第一次接触的"湿壁画"。 这种趁着石灰墙未干时画上去的湿壁画(干后永不脱 落),常常因技术上的疏忽而败坏。可是,顽强的米开朗琪罗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难,创造了 一个宏伟惊人的"巨人的世界"。天花板中间是《创世纪》的九个场面:《神分光暗》、《创造日、月》、
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赏析
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赏析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米开朗基罗的经典语录:•1、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
•2、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3、“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
”•4、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可以成就完美。
•5、我对艺术刚刚有点入门,却要死了,我正打算创作自己真正的作品呢!•6、想努力创造完美的东西,必须具备心灵的纯洁,同时富于宗教精神。
借助这些话,我们应该能大略理解以下罗曼·罗兰给予米开朗基罗的评价。
“不相信天才,不知天才为何物的人,请看一看米开朗琪罗吧!从没有人这样为天才所拘囚的了。
这天才的气质似乎和他的气质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征服者投入他的怀中而把他制服了。
他的意志简直是一无所能;甚至可说他的精神与他的心也是一无所能。
这是一种狂乱的爆发,一种骇人的生命,为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所不能胜任的。
”-------罗曼·罗兰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米开朗基罗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塞。
荒确的乡土,“飘逸的空气”,米开朗琪罗欢喜说他的天才是由于他的故乡的“飘逸的空气”所赐。
岩石,桐树,远处是亚平宁山。
不远的地方,便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在阿尔佛尼阿山头看见基督显灵的所在。
父亲是卡普雷塞与丘西地方的法官。
这是一个暴烈的、烦躁的、“怕上帝”的人。
母亲在米开朗琪罗六岁时便死了。
他幼时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以后他把做雕塑家的志愿好玩地说是由于这幼年的乳。
人家把他送入学校:他只用功素描。
“为了这,他被他的父亲与伯叔瞧不起而且有时打得很凶,他们都恨艺术家这职业,似乎在他们的家庭中出一个艺术家是可羞的。
”因此,他自幼便认识人生的残暴与精神的孤独。
可是他的固执战胜了父亲的固执。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那是当代翡冷翠画家中最大最健全的一个。
对米开朗基罗作品的理解
对米开朗基罗作品的理解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对人体的赞美。
他的作品以超人的力量、丰富的运动和戏剧性高潮为特点,给人以庄严颂歌的感受。
他的绘画作品,如《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通过人物形象和场景展示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
在雕塑方面,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卫》像,该作品展示了人体的健美和力量,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同时也表达了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的愿望。
此外,米开朗基罗的建筑作品也颇具特色,如《圣家族》和《创世纪》等壁画作品,构图处理仍然是人物众多的场景展示,表现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归宗"和"殉难"事件最敏感的瞬间。
总的来说,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对人体的赞美。
他的作品具有超凡的力量和丰富的运动,同时也体现了戏剧性高潮的特点。
米开朗基罗语录
米开朗基罗语录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和雕塑家,他的作品被誉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语录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米开朗基罗语录中的一些经典之言。
1. “艺术是永恒的,而不是短暂的。
”。
米开朗基罗认为艺术是永恒的,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留下来影响后人。
他的作品《大卫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瞩目和赞美。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永恒的价值,而不是只为眼前的利益。
2. “才华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才能实现。
”。
米开朗基罗的才华是无可置疑的,但他也认为,才华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凭空降临的,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就。
3. “艺术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这句话告诉我们,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理解。
米开朗基罗的语录中充满了对艺术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也是对这些见解的最好诠释。
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也能够从米开朗基罗的语录中找到一些启发和力量。
米开朗基罗
罗伦佐和朱理亚诺生前都有教皇司令官
的称号,因此米开朗基罗在构图时都把他们 塑成武将形象。罗伦佐被雕成坐着沉思的姿 态,头微低,左手支撑着下颔,指压嘴唇, 右手反依大腿,双腿交叉,表现他的文雅和 思索的状态。雕刻家少年时代曾受过他的赏 识和礼遇,他是受作者尊敬的统治者。在朱 理亚诺的雕像上,米开朗基罗则做成手持权 仗,身着铠甲,巧妙地表现他外表刚毅、内
1513 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历尽艰辛磨难 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 年,44岁的大师又重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 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洛伦 佐陵墓制作雕像,他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 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昼》、 《夜》、《晨》、《暮》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雕刻。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双鱼座),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列奥纳多•达芬 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 持自己的艺术思路。米开朗基罗1475年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卡普雷塞, 1564年在罗马去世,时年88岁。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 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 杰作——《大卫》。历时三年, 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 《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 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 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 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 斗时的场景。艺术家生动地塑 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 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 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 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 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 方,准备投入战斗。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在《雅典学院》中,拉斐尔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画为主要人物,(他把柏拉图绘成达芬奇的脸,表达对达芬奇的敬重;亚里士多德以米开朗基罗为创作原型。
拉斐尔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芬奇晚死一年)以他二人为中心,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向两翼和前景展开。
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画中人群后、左、右两边墙壁上的是阿波罗及雅典娜二神的雕像。
众人包括哲学、诗歌、音乐、神学等学者。
拉斐尔将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人集中在同个空间,古希腊、古罗马和作者所在时代意大利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身笃信人类智慧和谐,并赞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结晶。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左侧的柏拉图一手指天,另一手中所拿的书是其晚期所著的重要思想作品《蒂迈欧篇》。
右侧亚里士多德一手平伸,另一手所拿的是他学术著作《伦理学》(后来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尼各马可重新注释,这本书又称《尼各马可伦理学》)。
孤寂的学者第欧根尼第欧根尼生活在古希腊BC4世纪,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斯泰尼的学生。
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
他强调禁欲式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
作为一个苦行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箱子内,如同乞丐一样的生活。
第欧根尼揭露大多数传统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恢复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
关于他的逸事很多,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曾问他:“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希望得到什么?”而第欧根尼回答:“请你不要挡着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后来说:“我如果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所代表的犬儒主义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称为平庸的深邃,即表面上愤世嫉俗,但内心却秉持着严苛的道德标准,言行一致;而后期犬儒主义称为深邃的肤浅,意指徒具思想道德上的制高点,而忽略现实情况的意义。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1.出生背景: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但是惧怕上帝。
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
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之后又跟随多纳太罗的学生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主要以自学为主。
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
为了完全彻底地掌握人体结构,他曾亲自解剖尸体进行研究。
时兴的新帕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明我会教士萨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
2.为何选择成为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
这正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教条。
其绘画代表作有《创造亚当》、《最后的审判》和《圣家族》等。
他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兼具浪漫主义风格,有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
3.当时的身份地位:在所有文艺复兴的巨匠中,米开朗基罗是属于地位较低并且日子过得很清贫和苦难的.而拉斐尔则与之相反.他当时是为教皇修建宫廷陵墓等建筑.4.作品和西斯廷教堂介绍和作品的缘由(1):西斯廷教堂本来只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
其教堂内的天顶画,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
西斯廷教堂因为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
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
关于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庭教堂壁画,有着一段辛酸的历史过程。
1503年,教皇朱理二世取得圣彼得王位后,便想把整个意大利归在他的教权统治下。
他要改建梵蒂冈,兴修圣彼得大教堂,装饰豪华的罗马宫廷,便请来了建筑家布拉曼特。
5年后,教皇为纪念其叔父西克斯特四世,请布拉曼特重建西斯庭小教堂,尔后又把米开朗基罗召来罗马,让他停下正在进行的陵墓雕塑工程,要他涂掉教堂内的旧壁画,为其重绘天顶上的壁画。
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语录
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语录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
米开朗基罗的天赋、创造力和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使他的语录成为许多人灵感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米开朗基罗的语录,展示了他对艺术、创造力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1. "我不是要创造一件艺术品,而是要创造一个生命体。
" 米开朗基罗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备自己的灵魂,它们超越了纸上或石头上的形象,而是真正地活着。
2. "艺术是揭示真理的手段。
" 米开朗基罗相信艺术的目的是通过创作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不仅仅是美的享受。
3. "我创造之所以出色,是因为我愿意把我的心灵灌注其中。
" 米开朗基罗相信,只有通过真正投入心灵和情感,艺术作品才能展示出真正的力量和深度。
4. "沉默是一个伟大的朋友,因为它让我可以思考。
" 米开朗基罗认为寂静是创作的关键之一,它是静下心来思考和汲取灵感的重要时刻。
5. "绝不停止学习。
" 米开朗基罗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他相信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是艺术家提升的关键。
6. "艺术来源于自然。
" 米开朗基罗深信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应该从自然世界中获得灵感并反映其中的美和和谐。
7. "光和影是艺术的语言。
" 米开朗基罗善于利用光线和阴影来塑造形象和创造视觉效果。
对他来说,光和影是艺术表达的重要元素。
8. "艺术是永恒的。
" 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作品流传至今,他相信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超越时空限制的,它具有永恒的力量。
9. "艺术不是完成工作,而是创造生命。
" 米开朗基罗追求超越常规的艺术创作,他相信艺术是一种创造力的表达,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出新的生命。
10. "我不害怕困难,因为我总是为了追求卓越而奋斗。
浮士德劳动的名言
浮士德劳动的名言「任何的工作,只要是来自于你自己内心的,都要努力去完成,这就是浮士德劳动的名言。
」浮士德劳动的名言最早见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创作的《辩论艺术》一书中,也是他著名的“意义”思想的缩影。
他说:“浮士德劳动是一种情感劳动,其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自然愉悦的满足感,而不是为了获取报酬。
”这就是浮士德劳动的核心思想,它以追求个人快乐、满足和自由为最高目标,不受金钱和物质奖励的影响而努力工作。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强调了浮士德劳动的重要性,他说:“浮士德劳动是一种鼓舞人心的活动,它使人渐渐习惯于行善、追求真理和自律,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把自己的一切活动都透过一种解释法,看作是一种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的工作。
”普鲁斯特也在《动物农场》一书中把浮士德劳动看作是一种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当你准备付出心血进行一番独立工作而不是为一家公司效力时,也就是浮士德劳动思想在你身上显现出来了。
”20世纪劳工运动家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也曾强调过浮士德劳动的重要性,他说:“真正的浮士德劳动,不仅仅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而且可以服务他人,将自己的价值传达给他人。
”此外,托马斯·汉密尔顿(Thomas Hamilton)曾提出:“浮士德劳动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以劳动的方式满足个人的需要,而是在于自由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
”综上,浮士德劳动是一种自由创造、以追求个人快乐、满足和自由为最高目标的工作态度。
它让人们能够超越利益驱动的努力,而是在更高的境界中实现个人快乐,同时也将价值传播给他人,这就是浮士德劳动的名言。
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画家、艺术巨匠。
他的绘画代表作《最后审判》被誉为“人体的百科全书”;他的杰作《大卫》不仅是他创作的精华,也是复兴古典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东部附近的山城小镇卡普莱斯,当时他的父亲正担任着这个小镇的行政长官。
刚出生的米开朗基罗,因为母亲体弱多病,排行老二的他被送到一个石匠家中抚养。
据说,他后来成为雕刻家与此不无关系,他自己曾说过:“我在吸吮乳母(石匠的妻子)的奶水时就拿起了雕刻人物形象的凿子和锤子。
”米开朗基罗6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家也败落了。
父亲经常失业,家里越来越穷,但他还是把米开朗基罗送到佛罗伦萨的一家拉丁语学校去学习。
米开朗基罗在那里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和文学,这些必要的教育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幼的米开朗基罗还不能体会到这点,他在学校的学习很糟糕,他老是画画,回到家还往墙壁上画,为此,父亲常常打他,而且一次比一次历害。
但是米开朗基罗本性难移,他不但依然故我,而且一再表示要当个艺术家。
单凭这一点就能把老波纳罗蒂气疯,他希望家中的五个儿子都去经商,将来成为银行家,以重振波纳罗蒂家的贵族家业。
偏偏他最喜欢的米开朗基罗不但不按他的想法去做,反而自甘“堕落”,一定要去干那有辱家声、靠手艺吃饭的行当。
当时的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卑微,被人们视同工匠,靠凿子、画笔谋生,为贵族们所不齿。
性格倔强的米开朗基罗选定艺术生涯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因为佛罗伦萨人热爱艺术的风尚,给了他强烈的影响。
其次,他的艺术才华使他对自己的选择相当自信,他那坚韧顽强的个性也使他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决不动摇。
这是一种巨人的性格,也是他日后成功的保证。
最后,日渐贫穷的家庭现状也使他的父亲无力阻拦,当他父亲听说米开朗基罗到著名的基兰达约画室去学艺,不但不需要交付学徒费,反而能挣钱时,他言不由衷地妥协同意了。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作者:王雨薇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2期众所周知艺术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波那洛提(MichelangeloBuonarroti),是一位性格暴躁,生活邋遢,脾气败坏甚至居高自傲的雕塑家,但是他对于艺术的领悟力和与旁人不同的独到见解却令人望尘莫及。
他给世人所留下的印象大多如此。
但是我对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他应是“孤独的平凡,平凡的伟大”。
这里之所以认为他孤独,是因为在他的一生中,值得自己信赖的朋友简直屈指可数。
也许是他的独断和个性致使别人无法真正的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一直很仰慕”萨伏纳罗拉,那个充满悲剧与狂热的修道士,着迷于死亡与暴力(具有吊死、瘟疫、赎罪及砍头场景),主题描述罪与罚的故事。
没有人能真正能了解他的内心,因为米开朗基罗常不爱与人交往,天性孤僻而忧郁。
康迪维坦称,米开朗基罗年轻时,就以“不爱群居”这种“古怪而匪夷所思”的性格著称。
据瓦萨里的说法,这种孤僻并非傲慢或厌恶人世的表现,毋宁是创作伟大艺术作品的必要先决条件,因为他认为艺术家都应该“逃避社会”,以专心投身于个人事业。
他的孤傲,无疑让他在人前成了一个“不好相处,坏脾气而要求苛刻的人”。
但是平凡如他,是人都会有寂寞空虚而又无助的一面,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米开朗基罗也是如此。
在他生病时,他也会经常写信至家里,告诉自己的父亲鲁多维科自己悲惨而又无力改变的现状;在他痛苦难耐,因为罗马的天气糟糕还有助手甚至包括他自己犯错致使天顶湿壁画面发霉,且因为盐结晶而起霜,画中人物慢漶不清,几乎无法辨识的时候,他也曾想要放弃。
饱受打击的他丢下画笔,罢手不干,他告诉教皇“我已经搞砸了,你如果不信,可以派人来看看”。
在罗马,他的生活条件很差,除了白天与自己的助手群在脚手架上紧挨着工作,晚上回到鲁斯提库奇广场附近的工作室,还要和他们在波隆纳住所一样的狭促的空间里一起吃住。
在这间工作室的四周住着在圣彼得大教堂、观景庭院工作的大批石匠与木匠,无法提供居住舒适或是安宁的生活环境。
名人传米开朗基罗读后感
名人传米开朗基罗读后感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雕塑家,他的作品《大卫像》、《创世纪》等都是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读完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米开朗基罗的艺术追求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他在艺术上的执着和追求完美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体结构、肌肉和比例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光影效果的精湛处理。
他花了四年时间雕刻《大卫像》,只为了追求完美的艺术表现。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让我深受感动。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缺乏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而米开朗基罗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和追求,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其次,米开朗基罗的人生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米开朗基罗的人生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艺术享受。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光影效果的精湛处理。
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让人深受感动。
在今天这个注重外表和物质的社会,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明白艺术才是真正的永恒之美。
总之,读完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之后,我对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执着追求、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优秀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和追求,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将激励着我,让我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十六句名言,创作与激情伴随一生
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十六句名言,创作与激情伴随一生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他于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
1、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2、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
3、最近于浮雕的绘画是最优秀的绘画。
4、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5、忧郁症是我的欢乐。
6、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7、我的肉体归黄土,我的灵魂归天堂,我的金钱归穷人。
8、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使我垂死衰老的心,保持生命。
9、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艺术门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
10、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可以成就完美。
11、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
12、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13、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14、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
15、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
16、其实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米开朗基罗无尽之诗观后感600字
米开朗基罗无尽之诗观后感600字
《米开朗基罗无尽之诗》是一部关于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的纪录片,通过对他的生平、艺术作品和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启发,对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欣赏。
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美感,展现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的雕塑作品《大卫》、《圣母像》等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除了他的艺术作品,米开朗基罗的思想和人生哲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人类内心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方式。
他追求完美和真理,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他的人生信条是“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地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和更美好的人生。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艺术是一种超越时空和文化的语言,它能够打开人们的心扉,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够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和人生哲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美好。
总之,观看《米开朗基罗无尽之诗》这部纪录片,让我对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真理和美好。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
地学习和进步,为创造更美好的人生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开朗基罗”式哲学
内容摘要: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关键字:人文主义,灿烂文化,《创世纪》,作品,痛苦,坚持。
13世纪后期,欧洲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社会劳动分工日
益扩大,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新兴市民阶级作为封建社会内部新生产方式
的代表者,力图突破封建统治者和教会的思想禁锢,批判封建主义的神学
世界观,倡导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和自然哲学,主张传播科学知识。
同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农民和城市工人、贫民的反封建起
义此伏彼起,支持和推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这样,包括人文
主义和自然哲学在内的反封建新思潮便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级的一种社会思潮。
人文主义
的思想核心是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
人文主义者推崇人的价
值和人的尊严,对神权政治和神学权威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们宣称人的
本性就是追求尘世欢乐的生活,反对基督教的原罪说、禁欲主义和来世永
生的说教。
跟中古时代不同,文艺复兴的画家更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
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名大师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
米开朗基罗。
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以人
物“健美”著称。
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
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
斯二世的陵墓。
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因为他,雕塑作品“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米开朗基罗原话)。
曾经看过一部有关米开朗基罗的纪录片,不得不赞叹他的惊世才华和坎坷的命运。
最令我印象深的是他当时画出《创世纪》的时候,当时他因之前几座著名的雕塑名声大噪而被其它艺术家排挤,认为他只能搞雕塑,不能搞绘画并在教皇面前建议,让米开朗琪罗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
那时米开朗基罗虽然有两名助手,但是以他的完美主义,那两名助手只做了调颜料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在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上的全幅画作都是米开朗基罗一个人亲手完成,最后全部完成大约花了4年时间。
由于长期对着天花板作画,当时候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画画,长期抬头导致他的颈椎出现很大的问题,而且画画时灰尘掉到眼睛,导致米开朗基罗的视力变得很差。
但是天才的付出不是白费的,最后留给全世界的是无比瑰丽的珍宝,流芳后世,直至今天,甚至是未来,为人所称赞!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不得不对米开朗基罗树立起崇高的敬意。
他曾经说过:“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不论是被同行排挤,还是生活窘迫,他一直无私地为艺术献身,甚至在他去世之前,虽已经70多岁,坚持去要为教堂设计圆顶,花了整整16的时间,最后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去世。
这些都令我不得不心怀敬佩。
受到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他和他的作品一样,崇尚自由,力量,他不向现实低头,就和他著名的大卫像的大卫一样。
从中我还学到一种精神就是坚持一定能走向成功。
无论是4年完成的《创世纪》还是16年的教堂圆顶,他从未想过放弃,即使一个人辛苦,也要完成漂亮!也给我们大学生一个很正面的榜样。
他没有舒适的生活,也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
然而,米开朗琪罗的痛苦观,却像一颗橄榄,愈嚼愈有味道。
在他看来,痛苦就是快乐,从而支撑了他的一生和艺术创作。
而这一点也更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
另外我还上网了解了这段时期文艺复兴的历史和艺术的发展,也阅览了许多艺术家的名作,震惊于艺术家们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生动的表现手法。
而正是艺术在历史中强烈的存在感,才使得文艺复兴这段时期在整个历史岁月中更为闪亮。
这段时期汇聚的众多艺术珍品,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代表作,更是整个欧洲美术作品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