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1质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质量质量,进行实验。
(3)引导学生利用天平、烧杯测量液体质量,建议明确测量的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操作。
讨论交流:(1)测量前,如何调节天平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左倾右调,右倾左调)(2)测量过程中,指针稍偏向中央刻度线左侧,应如何调节其平衡?(通过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3)测量时,不慎将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还能测出物体质量吗?若能,如何计算?(能,用砝码质量减去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即为物体质量)教学程序教师札记【新课引入】【活动导入】。
【新课推进】一、质量1.讨论:对上面导入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形成认识:(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结论:(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
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
“质”指物质,“量”指物质的多少。
教学过程教师札记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了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kg=103g,1 mg=10-3g=10-6kg,1 t=103kg。
播放视频“质量的单位”。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有:公斤、斤、两,1千克=1公斤=2斤=20两。
二、质量的测量设问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结论: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台秤等;而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人教八上物理6.1质量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进行质量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2.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质量相关问题,与同学分享并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概念:讲解质量的概念、物理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质量与重量;
-测量方法:演示质量测量的基本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概念、单位、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然后,我会强调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密度计算、物体质量估测等。
在总结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质量相关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与同学分享。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密度的概念,对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一定的理解基础。然而,质量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质量与重量、质量与物体因素的关系等问题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演示质量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天平、电子秤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育他们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展示,如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的存在和差异。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你在学习中有没有积极参与?你对自己的理解程度满意吗?”等。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如“你觉得你的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表现如何?”等。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展示,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提问学生:“你能判断哪个物体质量更大吗?为什么?”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和兴趣。
2.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观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如“你在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属性、力的作用等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工具以及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关系等。
针对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质量的特性,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
4.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属性、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体会质量的概念。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4.实践性教学: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在课后作业和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4.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质量的概念和特性是学习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汽车超载会影响交通安全?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
2.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具备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能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购物时称重,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6_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1《质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⑴明白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⑵明白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和天平的使用。
二、能力目标⑴培育观看能力观看天平的构造,调剂天平的平稳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看游码的初始位置,观看游码在标尺上任一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⑵培育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会调剂天平,学会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明白利用天平常应注意的问题。
⑶.培育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⑷.培育思维能力利用实物的对照,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3、情感目标我国远在两千连年前的秦朝,就已有了测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天平的调剂和利用。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熟悉。
三、教具天平及砝码、挂图、杆秤等。
四、教学进程(一)引入课题举出几种生活中的实例:木桌与木椅相较,哪个含的木材多?铝勺与铝锅,谁含有的铝多?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出“物体”与“物质”,明白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分析与说明:一样学生平常没有注意区分“物体”与“物质”,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熟悉到木桌与木椅是物体,木材是物质;铝勺与铝锅是物体,铝是物质。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从而熟悉到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析上述引入:木桌比木椅含有的木材多;铝锅比铝勺含有的铝多。
由此得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PPT展现)(2)讨论几个问题: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类形状,它的质量变不变?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把月球上的一块石头带回地球,这块石头的质量变不变?一块冰化成水,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在讨论、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教师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大体的属性,与物体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转变无关。
(PPT展现)(3)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数学课中学过的千克、克等单位,指出千克、克确实是质量单位。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质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2.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物品,如苹果、鸡蛋、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师提出问题:“质量是什么?它与重量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量有本质区别。
2.讲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千克、克、毫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3.介绍天平等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分析质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航天、体育等领域,让学生了解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质量与重量的区别”、“质量单位及换算”、“质量测量方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4.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的教学内容。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测量方法以及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质量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容易将质量与重量混淆,且对于质量的测量方法不够熟悉。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利用实验道具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质量的变化,加深对质量的理解;最后,结合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物品的质量、分析质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六章 6.1 质量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质量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对上面“问题导入”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 (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拓展教学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
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
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
再例如:大小两个铁球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而质量代表这种物质的多少,大铁球的质量就大于小铁球的质量。
“质”指物质,“量”是物质的多少的意思。
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
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
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讨论总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5.教学氛围: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勇于提问、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作业布置
1.基础巩固: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加深对质量概念、单位、测量方法的理解。
-填空题:要求学生准确填写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强化记忆。
-选择题:通过选择正确的质量单位或解释质量现象,检验学生对质量知识点的掌握。
-应用题:鼓励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质量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实践探究:设计一项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或实验室完成,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质量测量,如水果、文具等。
-学生需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可能产生的误差。
-通过实践,加深对质量测量方法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拓展思考:针对课堂上讨论的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一个拓展性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撰写小论文。
3.教学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质量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等进行总结。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提高。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知识,让学生总结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关注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兴趣和关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存在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质量相关的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质量”,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定义,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熟悉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4.让学生学会使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并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2.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讲解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时,我不仅介绍了天平的结构、原理,还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从而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此外,我还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
4.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组员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购物?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知道商品的质量,那么如何准确地称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实验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测量心得和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收获。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2.小结反馈:学生对本次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反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教师批改作业: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导入:本节课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的特性。
4. 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学习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实际操作。
5. 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2)1千克等于____克。
A. 1000 B. 100 C. 10 D. 1
2. 填空题: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的改变而改变。
(2)购物时,我们通常使用____来测量商品的质量。
3. 计算题:
(1)一块苹果的质量是200克,一块香蕉的质量是100克,请问一块苹果比一块香蕉重多少克?
最后,在课堂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环节,我可能没有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为了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和应用,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 掌握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应用质量的知识:学生能够将所学质量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正确称量商品的质量,了解质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6.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抽象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水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质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质量 教案
第六章课题1《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单位、托盘天平使用。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课前准备】托盘天平(砝码)、学生天平、分析天平、电子天平、小烧杯、冰、食品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不同种类的图片【过渡】美轮美奂的宇宙星河,壮美的喜马拉雅山,色彩缤纷的花朵,可爱乖巧的狗。
这些东西虽然形状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展示一杯水和一杯冰的图片。
【提问】这两杯的相比,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讨论)【过渡】大家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看到,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重量发生变化了吗?如何测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学习1、质量展示木桌子、木椅子、木筷子图片。
【过渡】结合我们生活的实际,大家讨论一下,这三中物体中,含木材量是否一样?(学生讨论回答)【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有的物体含有的物质多,有的物体含的物质少,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符号是m。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
(3)换算关系是:1g=10-3kg1mg=10-3g=10-6kg1t=103kg小练习:估计不同物体的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利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质量测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熟练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物体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的特性,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学习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关注程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以及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的关系。
3.指导与反馈: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反馈。
4.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借鉴。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如质量单位换算、质量测量实验等。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6.1质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质量素养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够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重点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导入)我这里有一个铁钉和一个铁锁,它们都由同一种物质铁组成,它们所含的铁这种物质一样多吗?你还能举出哪些由同种物质组成但所含物质多少不同的例子??课堂探究探究点一、质量问题1:什么是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物体含有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问题2:质量有那些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单位有吨、克和毫克,符号分别是t、g和mg。
换算关系是:1 t=103 kg,1 kg=103 g,1 g=103 mg。
在实际生活中,质量单位还有公斤、斤、两。
1 kg=1公斤=2斤,1斤=500 g,1斤=10两,1两=50 g。
问题3: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哪一个含有的物质多?二者质量相等,含有的物质一样多。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探究点二、质量的测量问题1: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等;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问题2:托盘天平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作用是什么?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底座、两个托盘,另外每台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
(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2)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3)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在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4.结合时事热点,如产品质量安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量的内涵,如“质量是什么?”,“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等。
2.设计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探究质量的计量单位、测量方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为切入点,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对质量问题的关注。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质量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质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例,如猜重量游戏、质量排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和探究质量问题。
3.强调质量在物理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1质量
6.1 质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用天平测质量”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3.掌握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写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 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电脑一台、多媒体放映机一部、课件、天平及配件、橡皮、铅笔、水、瓶子或者杯子、白糖。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请对铁钉、透明胶带、图钉、钢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鼓励学生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最后挑选出按组成物体的物质相同的分类方法。
让同学理解物质和物体的区别和联系。
引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一个铁锤所含的物质与一个铁钉所含的物质相比哪个多?生:铁锤。
师:那么5个大头针跟一颗长钉相比,怎么区分哪个含的物质多呢?很难直观判断,这时我们需要一个物理量来衡量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
(二)新课教学(第一课时)1.质量师: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展示PPT:介绍千克这个单位的由来,让学生加深对千克的印象,记住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小练习:单位换算——练习各种质量单位的换算。
介绍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斤两换算成千克是多少,在书本、网络上接触到的英镑、盎司等单位,换算成千克又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课程内容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具——天平、砝码
★过程
一、质量(m)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 、吨(t)
二、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游码放在零制度外
看指针偏左(平衡字母→右)
a.调节方法
(2)“调”看指针偏右(平衡字母→左)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
(3)“测” a.左物右码(原则)
b.加减砝码由大到小
(4)“读” a.m物=m砝+m游
b.移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加砝码,读数以游码左侧为准。
3、注意事项
(1)加减砝码应用錣子。
(2)所测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3)不能直接放入潮湿物和化学药品至天平盘。
★小结:
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带着这次凝问结束这节课)
1、 如果游码不回零对称量有什么影响?
2、 左物右码→放错了又会怎样?
3、 加减砝码一定用錣子?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反思:
§6.1(2) 质量(实验习题课)
★课程内容
1、 理解天平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基本注意事项的必要性。
2、 测量液体和细小物体的质量
3、 比较天平和台秤
★重点——会使用天平测量液体和细小物体的质量
★难点——理解天平的基本操作
★教具——天平、砝码、烧杯、水等 质量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量(m ) 单位及单位换算:kg 、g 、mg 、t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测量(天平) 构造 调节 (略) 使用
★过程
一、物体质量的测量
1、若使用前游码未回零——使测量值偏大
2、若左砝右物——m砝 =m物+m游(这是错误原则)与m物=m砝+m游相违背
例1、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在左盘放100g和20g砝码各一个,游码此时的刻度为4g,则物体质量是多大?
解:据题意 m物=m砝-m游=100g+20g-4g =116g
3、若砝码磨损或锈蚀
大于标示量
小于标示量
砝码磨损→使测量值偏大
砝码锈蚀→使测量值偏小
4、液体质量的测量
(1)测出空容器的质量m。
(2)测出容器和液体总质量m
则 m液=m-m O
例2、用天平称一瓶水的质量,甲同学先测出瓶子的质量m1,再测出装满水的瓶子质量m2,则一瓶水的质量为(m2-m1),乙同学先将瓶子装满水,测其总质量为m1/,水倒掉后测得瓶子质量为m2/,则水的质量为(m1/-m2/),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5、细小物体的质量测量——累积法
例3、给你一个滴管,一个烧杯,一架天平和一些水,你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测出一滴水的质量?
1、用烧杯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方法 2、用滴管向烧杯中均匀滴入50滴水,称其总质量为m
3、一滴水的质量 m/=(m-m o)/50
6、比较台秤和天平
(1)天平左右臂长相等,台秤左、右两臂不等。
(2)天平的砝码质量等于标示质量,台秤的槽码质量小于标示质量。
★小结:结合例题和学生一起小结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