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 类似生物体内激素功能 抑制其作用,改变生物体内免疫、神经与内
分泌系统正常运作
1. 人类健康效应 2. 水中和野生生物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失常
14
类雌 激素-
影响正常 雌/雄激 素作用
15
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 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
• 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 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 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
18
环境生物效应
• 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 后果——环境生物效应
• 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对生态系统产 生毒性效应
• 任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干旱、风 沙
19
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 转化过程简介
•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 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 物的迁移
•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 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 过程——污染物的转化
20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 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机械迁移 • 无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迁移:通过溶解-沉淀、
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
8
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1999年发生的二恶英食品污染事件使世界普 通公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也使国际社会越 来越认识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问题:
1. 具有毒性,难以降解,可产生生物蓄积,往往 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做跨越国际边界的迁 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点的地区,在那里的陆 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蓄积起来;
氧化还原、水解、配位和螯合、吸附-解吸 • 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迁移:化学分解、光化学
分解、生物分解
• 生物迁移: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过程实现迁移,通过食物链传递产生放大累积作 用
• 物理迁移: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 、放射性元素蜕变等物理过程
21
•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可通过光化学氧 化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光化学氧化剂, 在一定气相条件下形成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在 大气气溶胶存在下经光化学氧化或催化氧化作用 转化为硫酸或硫酸盐。
1
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
• 工业:
酸、碱、油、重金属、有机物、毒物、放射性物质、 微生物、寄生虫
• 农业:
农药、化肥、农家肥料中细菌、微生物
•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船舶
噪声、汽油、柴油、有毒有害物泄露、石油燃烧废气中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硫氧化物、苯并 芘
• 生活:
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放
射性污染物等 (污染物的形态)
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污染物性质)
生物污染物(细菌、滤过性病毒、真菌、其他 微生物等) 、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工业合 成化学物质、金属、农药、天然毒素等)和物理 污染物(热、光、辐射、噪音等)
•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分为: 环境物理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
16
环境物理效应
• 物理作用引起 • 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
、热岛效应、温室效应 • 热岛效应:因燃料的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
,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 气温高于周围地带。
17
环境化学效应
•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的环境效应——环境化学效应
• 在水体中,污染物可通过溶解态随水流动或通过 吸附于悬浮物而传输,悬浮物沉积于水底将污染 物带入沉积物中。污染物可通过氧化还原、配位 、生物降解等发生形态价态的变化。
• 在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对污染物迁移起重 要作用。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污染物的存在 状态。
联邦德国和荷兰提出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名单。
7
中国--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14类,6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 优 先 控 制 有 毒 有 机 化 合 物 12 类 , 58 种 , 占 总 数 85.29%,包括10种卤代(烷、烯)烃类,6种苯系物,4种 氯代苯类,1种多氯联苯。7种酚类,6种硝基苯,4种苯胺, 7种多环芳烃,3种酞酸酯(邻苯二甲酸酯),8种农药、 丙烯腈和2种亚硝胺。
美国环保局从7万余种有机化学物中筛选出65类, 129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单。
有毒有机化合物114种,占总数88.4%(21种杀虫剂,8 种多氯联苯及有关化合物,26种卤代脂肪烃,7种卤代醚, 12种单环芳烃,11种苯酚类,6种邻苯二甲酸酯,16种多 环芳烃,7种亚硝胺及其他化合物。
欧州经济共同体 1975年提出有毒化合物的“黑名单” 和“灰名单”。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属于环境激素,威胁人类的 繁衍和生存。
10
2001年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 哥尔摩公约》,标志人类正式启动向有机污染物宣 战的进程。
根据公约,各缔约国将通过法律,禁止或限制 使用12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
阿特灵(aldrin)、氯丹(chlordane)、DDT、 狄氏剂(dieldrin)、二恶英(dioxins)、异狄氏 剂 ( endrin ) 、 呋 喃 ( furans ) 、 七 氯
取暖、炊事燃煤;洗涤污水;城市垃圾
2
化学污染物
• 元素 • 无机物 •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 • 金属有机化合物 • 含氧有机化合物 • 有机氮化合物 • 有机卤化物 • 有机硫化合物 • 有机磷化合物
3
4
5
6
优先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筛选毒性强、难降解、 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控 制——优先污染物。
( heptachlor ) 、 六 氯 苯 ( hexachlorobenzene ,
HCB ) 、 灭 蚁 灵 ( mirex ) 、 多 氯 联 苯
( pelychlorinated biphenyls , PCBs ) 、 毒 杀 芬
(toxaphene)
11Biblioteka Baidu
POPs
12
POPs
13
环境激素(EDs)
—— 类似生物体内激素功能 抑制其作用,改变生物体内免疫、神经与内
分泌系统正常运作
1. 人类健康效应 2. 水中和野生生物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失常
14
类雌 激素-
影响正常 雌/雄激 素作用
15
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 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
• 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 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 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
18
环境生物效应
• 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 后果——环境生物效应
• 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对生态系统产 生毒性效应
• 任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干旱、风 沙
19
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 转化过程简介
•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 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 物的迁移
•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 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 过程——污染物的转化
20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 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机械迁移 • 无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迁移:通过溶解-沉淀、
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
8
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1999年发生的二恶英食品污染事件使世界普 通公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也使国际社会越 来越认识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问题:
1. 具有毒性,难以降解,可产生生物蓄积,往往 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做跨越国际边界的迁 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点的地区,在那里的陆 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蓄积起来;
氧化还原、水解、配位和螯合、吸附-解吸 • 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迁移:化学分解、光化学
分解、生物分解
• 生物迁移: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过程实现迁移,通过食物链传递产生放大累积作 用
• 物理迁移: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 、放射性元素蜕变等物理过程
21
•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可通过光化学氧 化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光化学氧化剂, 在一定气相条件下形成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在 大气气溶胶存在下经光化学氧化或催化氧化作用 转化为硫酸或硫酸盐。
1
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
• 工业:
酸、碱、油、重金属、有机物、毒物、放射性物质、 微生物、寄生虫
• 农业:
农药、化肥、农家肥料中细菌、微生物
• 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船舶
噪声、汽油、柴油、有毒有害物泄露、石油燃烧废气中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硫氧化物、苯并 芘
• 生活:
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环境要素) 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放
射性污染物等 (污染物的形态)
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污染物性质)
生物污染物(细菌、滤过性病毒、真菌、其他 微生物等) 、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工业合 成化学物质、金属、农药、天然毒素等)和物理 污染物(热、光、辐射、噪音等)
•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分为: 环境物理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
16
环境物理效应
• 物理作用引起 • 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
、热岛效应、温室效应 • 热岛效应:因燃料的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
,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 气温高于周围地带。
17
环境化学效应
•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的环境效应——环境化学效应
• 在水体中,污染物可通过溶解态随水流动或通过 吸附于悬浮物而传输,悬浮物沉积于水底将污染 物带入沉积物中。污染物可通过氧化还原、配位 、生物降解等发生形态价态的变化。
• 在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对污染物迁移起重 要作用。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污染物的存在 状态。
联邦德国和荷兰提出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名单。
7
中国--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14类,6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 优 先 控 制 有 毒 有 机 化 合 物 12 类 , 58 种 , 占 总 数 85.29%,包括10种卤代(烷、烯)烃类,6种苯系物,4种 氯代苯类,1种多氯联苯。7种酚类,6种硝基苯,4种苯胺, 7种多环芳烃,3种酞酸酯(邻苯二甲酸酯),8种农药、 丙烯腈和2种亚硝胺。
美国环保局从7万余种有机化学物中筛选出65类, 129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单。
有毒有机化合物114种,占总数88.4%(21种杀虫剂,8 种多氯联苯及有关化合物,26种卤代脂肪烃,7种卤代醚, 12种单环芳烃,11种苯酚类,6种邻苯二甲酸酯,16种多 环芳烃,7种亚硝胺及其他化合物。
欧州经济共同体 1975年提出有毒化合物的“黑名单” 和“灰名单”。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属于环境激素,威胁人类的 繁衍和生存。
10
2001年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 哥尔摩公约》,标志人类正式启动向有机污染物宣 战的进程。
根据公约,各缔约国将通过法律,禁止或限制 使用12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
阿特灵(aldrin)、氯丹(chlordane)、DDT、 狄氏剂(dieldrin)、二恶英(dioxins)、异狄氏 剂 ( endrin ) 、 呋 喃 ( furans ) 、 七 氯
取暖、炊事燃煤;洗涤污水;城市垃圾
2
化学污染物
• 元素 • 无机物 •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 • 金属有机化合物 • 含氧有机化合物 • 有机氮化合物 • 有机卤化物 • 有机硫化合物 • 有机磷化合物
3
4
5
6
优先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筛选毒性强、难降解、 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控 制——优先污染物。
( heptachlor ) 、 六 氯 苯 ( hexachlorobenzene ,
HCB ) 、 灭 蚁 灵 ( mirex ) 、 多 氯 联 苯
( pelychlorinated biphenyls , PCBs ) 、 毒 杀 芬
(toxaphene)
11Biblioteka Baidu
POPs
12
POPs
13
环境激素(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