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第二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2)
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必备知识(2)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
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
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
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
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米怜:1813年伦敦布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传教工作。
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
任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主编。
他是位出色的宣称家,主张文章要通俗简短,1822年病逝。
《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麦都思创办、主编。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
中国新闻史第二单元报纸
。十分重视言论,经常对中国政局与中外关系发表评论,其基本态度是为英美侵华 上海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及最早的教会报刊,综合性新闻期刊
不再纯粹宣传基督教教义,而是一份综合性新闻期刊。 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
报译文,大量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减少了有关宗教教义的宣传,但 并极力宣传英美等国的通商、传教活动有益于中国的观点。停刊时间:1907年7月 我国最早的科学杂志
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经常发表时事评论、重要法令、条约以及外报译文,大量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 是,对于宗教有关的事情则详加记载。对中国市政的评论尤为加强,并极力宣传英美等国的通商、传教活动有益于 《格致汇编》 1876.2.17 傅兰雅
《成童画报》 《上海新报》 《申报》
1889.1 1861.11.19 1872.4.30 上海 上海
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日报) 1860年迁至广州,为鸦片战争后在广州出版的第三份近代报刊
独发行。内容:该报最初持支持香港政府的立场,1850年8月邰仁特购得产权并担任 过系统报道,对太平军持同情态度,这在香港外文报刊中是少见的。停刊时间: 中国、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曾发表文章支持 资产阶级革命 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报纸 刊载官文书为主,俗称“宪报” 天主教教会组织在我国出版的最早刊物 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最早使用铅字印刷,新闻为主
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①华人办报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②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③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72年,“在华知识传播会”的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刊》在京创刊,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办报
新闻史》第二章 报纸 地位 中国近代第一份近代报刊,解开了近代中国史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
.
三、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创办的其他中文报刊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1823年7月 巴达维亚 月刊
内容为宗教、时事、历史及杂俎 该刊实际是《察世俗每 月统记传》的续刊 1826年停刊
《天下新闻》 1828年 马六甲 中文月刊 白报纸活版印
刷 内容涉及中外新闻、科学、历史和宗教,并以欧洲和 中国的新闻报道居多,1829年停刊
(宣扬西方文明外,新闻的比重开始增加)
以《遐迩贯珍》为代表
.
无忧PPT整理发布
《遐迩贯珍》P52
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 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 份中文报刊。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 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 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 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 大量刊登 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赠送副刊 《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 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 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
无忧PPT整理发布
.
《察世俗》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手法
向中国读者较早宣传了科学知识,介绍了世界各国情况 重视研究读者对象的心理特点。
首先是附会儒学 写作上也常采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表现手法 刊物式样也同于中国雕版书本 为中国报纸文体的成长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察世俗》 最基本的文体是论说文和记叙文,但也有比较典型的新闻 文体。 第一,文章简短 第二,力求通俗易懂。 第三、力求生动活泼 。 提出要照顾各种类型读者的主张。
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 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 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1821年停刊.
《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 最早的广告《告贴》 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
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
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
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
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
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
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
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
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
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
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中国新闻史概论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业的出现
小结:这个时期的宗教报刊更加明显地反映
出西方传教士的本质,即为欧美政府及商人
的对华政策与利益服务。
2020/4/27
19
2、商业报刊和中文日报出现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专门的商业报纸,并且 发 行周期逐渐缩短,最后发展为日报。
出现了一批以“新报”命名的中文报纸。
这类报刊的代表——
2020/4/27
《上海新报》、《申报》等 20
内容要 “有系乎国际民生,上关皇朝 经济
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2020/4/27
26
2020/4/27
27
C、重视文艺作品
公开征集文艺类作品,并且支付稿 酬, 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 ——《申报》开创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 的基本模式,即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
2020/4/27
28
2020/4/27
2020/4/27
44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
不作人间第二流,奔腾万里驾轻舟。 苍茫谁尽东西界,门户终分上下游。 千古文章心自得,五洲形势掌中收。 头衔何必劳人问,一笑功名付马牛。
——王韬 2020/4/27
45
2020/4/27
8
3、分析《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A、封面印有“子曰:
A、以宣传基督教义
为主分;析B、内科容学:文化
知识、各国时事;C、
多闻其善者而从 之”“博爱者纂”等字 样;B、线状书册式,
较为单纯的中 文宗教月刊
极少数的新闻消息和
雕版印刷
创办插人图员、创办地点、创办时间、报刊性质、
办报目的、报刊内容、外观版式、发行周期、
2020/4/27
42
2020/4/27
43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课件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课件中国新闻传播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领域,其中第二章是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传播史,对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变革进行梳理和介绍。
清朝末年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包括西方列强的入侵和革命思潮的兴起。
随着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的传入,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开始面临挑战。
最早的报纸在这个时期出现,虽然受到限制,但它们开始扮演起启蒙的作用。
同时,邮政系统的发展也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便利。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清朝的覆灭,也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时代。
在这个时期,新闻传播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系列的革命战争使得新闻传播成为推动革命的重要手段。
各种新闻机构出现,新闻报纸的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
新闻自由的倡导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之一,名记们通过新闻的力量传递着革命的火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新的篇章。
在新中国的初期,新闻媒体被国家掌控,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新闻部门的机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新闻工作者开始扮演起宣传机关的角色。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媒体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同时,传统的媒体形式开始向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转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传播史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传媒机构和新闻人物。
他们通过批评和报道,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然而,新闻传播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闻自由的限制、媒体的商业化以及虚假新闻的泛滥等问题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话题。
这些问题使得社会对新闻传播的期望与实际发展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落差。
综上所述,中国新闻传播史是一个由古至今的演进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传播史各自涌现出了众多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特点是:1、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发行人广泛;4、内容复杂;5、既有手写也有印刷;6、读者广泛。
六、《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人米怜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
2.《察世俗》1815-1821
1815年,马礼逊、米怜共同创办于马六甲,纯 宗教性刊物,月刊,“以阐发宗教教义为根本要 务”。
“察世俗”名称的由来。马礼逊介绍说:“学
者不可只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 ,乃需勤问及万世万处万人,方可比较明辨是非 真假矣。……所以学者要勤功察世俗人道,致可 能分清是非善恶也。”
附会儒学。经常用儒家言论来阐释《圣经 》文句,以示二者的思想和精神的一致,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而且采用中国纪年; 《察世俗》为线装书册式,月刊,雕版印 刷,免费赠送。
《察世俗》中的新闻之最: 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 ②最早的广告:《告贴》 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 图》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概 述
一、中国近代报刊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1.国内: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 封建帝国。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自给自 足的小农经济,文化上是尊孔读经。历代封建王 朝奉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 人民群众没有新闻言论自由。中国虽然是世界上 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从唐代的“报状”到明清的 京报,新闻事业历经千余年,但是,由于其赖以 生存的基础是封建经济,因此古代报纸的内容与 形式长期僵化不变,发展缓慢,始终处于落后的 原始状态。
3.这一时期外文报刊的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数量急剧增加,先后有120多种。
(2)语种增多,有英文、日文、德文、法文、葡 文、俄文;数量最多的是日文报刊,但英文报刊 的规模与影响最大;且刊期不一,有月刊、周刊 、三日刊、双日刊、日刊等。
(3)区域扩大,香港、上海、广州、青岛、天津 、北京等地均有。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二章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 国会不得制订关于下列事项 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 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 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 的权利。”
外国新闻传播史
12
作为《独立宣言》起草者的杰斐逊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是生而 平等的,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让渡的权 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等权利。 为了确保这些权利,人民建立了政府,它们的权 力是由于被统治者的同意产生出来的。当任何形 式的政体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力去改变 它,或废除它,人民有权力建立新政府,它必须 建立在最能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原则上,其
“铁的法律”:“民主政体”、“自然力”被禁止使用
国内没有民主报刊生存的空间 《北极星》(1855-1868) 《钟声》(1857-1867) 主要思想:反专制、反农奴制度、反腐败 《北极星》、《钟声》的影响:沙皇亚历山大
外国新闻传播史
10
对《北极星》《钟报》的评价
“赫尔岑在国外创办了自由的俄文刊物,这是 他的伟大功绩。《北极星》杂志发扬了十二月党 人的传统。《钟声》(1857-1867)极力鼓吹农 民的解放。奴隶般的沉默被打破了”。——《列 宁全集》第21卷第264页。
列宁的评价
“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到19 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为什么呢?因 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资产阶级反对 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我还能勇往直前, 忍受着一切。 你要问什么在支持我? 朋友,是一种认识:为保卫自由, 为完成这全欧闻名的崇高任务, 我才累得失明。即使我没有 更好的指引,这种思想就足以 支持我了此尘缘,虽失明而无疚
外国新闻传播史
16
中国新闻史第二章、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
❖ 〔2〕?循环日报?内容 ❖ 〔a〕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以“通外情,广见闻〞为己任,致力于传播和普
及西方知识,推介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反映世界大势和时局变化。香 港开埠初期,外国商人为主要经济推动力,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商人渐渐开展 壮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华商的崛起,为中文报纸的兴起和开展创造了客观的有 利条件,?循环日报?的创办正好见证了这一历史过程。 〔b〕、反映华人利益和立场的舆论工具。这样一张报纸的出现,在香港是破天 荒的事。该报在告示中,一再声明:“?循环日报?所有资本及局内一切事务皆我华 人操权,非别处新闻纸可比。本局于月之中旬设立?循环日报?,皆系华人为之 倡始。其总司理为陈蔼廷,正主笔为王紫锉(笔者注:即王韬),皆由同人所公举, 无非为专益华人起见。〞由此可知,中国人出资开办、中国人当主笔、为中国人 说话。 〔c〕、?循环日报?创办时正处于中国与西方世界接触的早期,中国人对西方了 解甚少,而西方之强大又使国人很想了解,所以它的创办者们很自然地就把沟通 中西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使命。王韬把办报方针制定为“通外情、广见闻〞博采 群言、兼收并蓄〞。
❖ “我确信,对中国人只能以严厉的手段迫使他 们摆脱愚昧、自负和偶像崇拜,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到达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而悲哀 呢,上帝似乎开展了在他自己的时代惩罚其 子民的错误所用的方法,而我们的心灵却因 过分悲哀而对此毫无所知。〞
❖ 〔二〕香港英文报纸
❖ 1、?香港钞报? ❖ 时间:1841年5月1日 ❖ 2、?中国之友? ❖ 1842年3月创办,小马礼逊是主笔。 ❖ 3、?德臣报? ❖ 〔1〕肖德锐在1845年2月20日创办,又名?德臣西报?、?中
❖ ?循环日报?的固定栏目有“香港目下棉纱花正头杂货行情〞, “公司股份行情〞,“京报全录〞,“羊城新闻〞,“中外 新闻〞,“船期消息〞,“电报〞,“告白〞等。从栏目看, 商业经济信息占了一版、四版两个版面,新闻占了二版全版 和三版半个版面,交通消息和电报占了半个版。全报1.8万 字,商业经济交通信息占了1.1万字,新闻占了0.7万字。 “中外新闻〞栏目对西方报道最多,这个栏目的特点是信息 量大、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夹叙夹议。现以1874年5月16 日为例作一统计。该栏共刊登了33条新闻,其中有关外国的 新闻有18条,占总量一半以上。报道的有美、英、日本、高 丽、俄罗斯、荷兰、阿比西尼等国,中国国内那么有香港、 澳门、广州、佛山、上海、京师、台湾、烟台等地。不少新 闻在最后还加上几句评论,申述编者的观点,影响读者的思 想和社会的舆论。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宋代的官报和小报【圣才出品】
第二章宋代的官报和小报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宋代的官报(1)宋朝建立后,解除了节度使的实权。
中央确立专制集权。
宋代官报及小报在这种背景下演进。
(2)唐代官报到宋代有了很大发展,其编辑、发布制度日益完善。
①宋代初年的20年间,官报的管理发行基本沿用唐制,由诸州郡在京师设置进奏院、委派进奏官驻京。
②公元981年,宋太宗将各州郡在京师设置的进奏院改为直属朝廷的行政机构“都进奏院”。
进奏官也由朝廷直接任命,集中办公,抄录承发文报。
又派大员总管各个进奏院。
(3)“都进奏院”或每日,或5日、10日,或一月发报一次。
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其日常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工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
或用手抄,或镂版(雕版)印发。
手抄为主,镂版为辅。
(4)由中央政府统一编辑和直接发行的官报制度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这种官报性质属于由朝廷直接主持的中央政府公报,并成为向全国各地广泛传播的报纸。
(5)宋代官报的称谓很多,“朝报”是宋代报纸较正式的称呼,此外或叫“邸报”、“邸状”、“报”、“报状”,或叫“进奏院状报”、“进奏官报”,或叫“除目”等。
(6)宋代官报非常兴盛。
不仅政府官员阅读,而且普及于民间,流布开来。
(7)宋朝政府对邸报控制很严,对邸报登载的内容,有很多规定和限制。
对邸报传发也制定严格的审查和发布制度。
二、宋代的“小报”(1)“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非法出版的非官方报纸,主要在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发行。
(2)“小报”没有报头,刊期不定。
“小报”一名到南宋才出现,是当时人们对这类报纸的概称,有时也称之为“新闻”。
(3)据记载,“小报”滥觞于北宋中期。
当时并无“小报”之名,往往冒名“朝报”发卖。
“小报”有手抄的,也有印刷出版的。
“小报”影响很大,传播面也较广。
(4)“小报”一产生,就受到朝廷的严厉禁止,但到后来却愈禁愈盛,直至北宋末年仍盛行不衰。
中国新闻史 第2章 图文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办刊宗旨
当文明几乎在地球各处取得迅速进步并超越无知与谬误之时 --即便排斥异见的印度人也已经开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出 版若干期刊--唯独中国人一如既往,依然故我。虽然我们 与他们(指中国人)长久交往,他们仍自称为天下诸民族之首 尊,并视所有民族为蛮夷。如此妄自尊大,严重影响到广州 的外国居民的利益,以及他们与中国人的交往。……(本月刊 的)出版是为了使中国人知道我们的技艺、科学和准则。它将 不谈政治,避免就任何主题以尖锐言词触怒他们。可有较妙 的方法表达,我们确实不是蛮夷,编者偏向于用展示事实的 手法使中国人相信,他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同样感到,编 者还应致力融合外国人和当地有影响人士之间的友谊,并希 望这种努力最终证明是成功的
英华书院
2、米怜(William Miline)
二、首批中文近代报刊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
1、办刊宗旨:
创刊号:“既然万处万人皆有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可 目睹察一所地方之名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问及万 世万处万种人,方可比较辩明是非真假矣。一种人全是,抑 一种人全非,未之有也。似乎一所地方,未曾有各物皆顶好 的,那种地方皆至臭的。论人论理,亦是一般。这种有人好 歹智愚,那处亦然。所以要进学者,不可不察万有,后辨明 是非矣。总无未察而能审明之理。所以学者要勤功察世俗人 道,致可能分是非善恶也。”
2、内容
“神理人道国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遂道之 重遂传之,最大是神理,其次是人道,又次国俗, 是三样多讲,其余随时顺讲。”
(1)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任务 (2)宣讲伦理道德
(3)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的介绍
全球新闻传播史
全球新闻传播史第二章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一、新闻事业二、人类的传播四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
口头传播: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发明这一漫长时期,人类的传播活动主要靠口头语言进行。
这一阶段,除语言外,人们在传播活动中还经常使用一些非语言手段,即以语言为基础,是语言的延伸形式和辅助方式:结绳、篝火、鼓声、口哨、原始绘画、象征符号等等。
手写传播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到印刷的问世,书写的东西在口耳相传之外,又开辟出一条重要的传播渠道,使传播活动得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手写新闻:文字发明之后,人们用它记录事情以免遗忘的同时,把一些重大的消息写下来,递送到遥远的的地方便成为顺理成章了。
这类新闻可通称为手写新闻或书写新闻。
每日纪闻:是现在所知的最早最著名的手写新闻,古罗马帝国执政官于公元前1世纪下令颁布“每日纪闻”。
它是一种手抄布告,公布于罗马和各省的公共场所,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条约、战争和宗教新闻等。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每日纪闻随之终刊。
Newsletter(05名解):是古罗马时代流行的新闻信,也是颇有影响的手写新闻。
如果说每日纪闻是历史上第一份官方的报纸,那么新闻信就是最早的民间报纸。
新闻信不同于一般的书信,是以信的形式徒步传递新闻,它主要用于向各行省的达官贵人通报罗马的情况,是把地方和中央联为一体的信息纽带。
Written-letter:古典时代的手抄新闻传统断裂一千年之后,才被罗马人的后裔首先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这就是文艺复兴时代兴起于威尼斯,流行于欧洲大陆的“手抄新闻”。
那时的威尼斯人发现采集、传播和交换新闻的活动有利可图,到16世纪中叶,一个真正的“手抄新闻”行会在发展起来。
手抄新闻、新闻信等都是西方新闻书写传播历史终结之际,奏出的终止音符。
Gezzeta:1563年,在威尼斯与土耳其交战期间,威尼斯政府定期发布一种新闻公报,即《威尼斯公报》,由于获取这种新闻,要付一枚当时的硬币—gezzeta,于是这个词后来就演变为报纸、公报的意思,并且常常作为报刊的刊名使用。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历年考题编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A.1813B.1815C.1817D.1822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A.马礼逊B.米怜C.麦都思D.吉德3.由于清朝廷不准外国人在华传教,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马礼逊和米怜等人便决定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 )A.香港B.澳门C.马六甲D.广州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地点是()。
A. 广州B.香港C.马六甲D.澳门5.创办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传教士米怜来自(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6.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A.《告帖》B.《张远两友相论》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D.《月蚀》7.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A.《月蚀》B.《告贴》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D.《张远两友相论》8.《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性质是()A.政治报刊B.商业报刊C.宗教报刊D.军事报刊9.《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宣传策略是A.孔孟加耶稣B.资产阶级革命加耶稣C.无产阶级革命加耶稣D.女权主义加耶稣10.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07年到广州后,连续数年传教活动一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A.不懂汉语B.不善交往C.清政府禁止传教D.清政府按照入教人数收费11.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12.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B.《中国邮报》C.《蜜蜂华报》D.《香港钞报》13.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B.《教会新报》C.《北华捷报》D.《圣心报》在中国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于()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遐迩贯珍》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华字日报》14.中国近代报刊中首次出现“编者按语”的报刊是()A.《各国消息》B.《天下新闻》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A.1815年B.1823年C.1828年D.1833年16.首设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价目表的中文近代报刊是(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天下新闻》D.《各国消息》17.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英国新闻史
约翰·弥尔顿 约翰 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的主要观点:
1、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矛盾,说 明人应有知的权利。 2、观点的公开市场:真理本身就具有战 胜谬误而生存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 3、真理的“自我修正的过程”的概念。 4、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权利中 最重要的权力。 5、批评革命者自食其言。
一、大革命时期的英国新闻 (1640—1649) )
1640年,英国国会重开后,先后取消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皇家出版法庭, 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自由。
两类相互对立的报刊
英国国会出版报刊支持国会,保皇派出版 报刊进行反击,以“信使报”为报名的报纸贯 串英国革命的历史,如国会派先有《公民信使 报》,后有《不列颠信使报》,保皇派先有 《神圣帝国信使报》,接着又有《学院信使报》 等。故这一时期也称为“信使报”时期,反映 了国会与皇室之间的斗争在新闻战线上的。
“星法院法令”主要内容: 星法院法令”主要内容: 星法院法令
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前申请许可; 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 伦敦市以外,除了牛津、剑桥大学,一律禁止 印刷; 除非教会同意,不再允许新的出版商登记;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 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
印刷新闻书的诞生。 三 、印刷新闻书的诞生。
其他报刊: 1752年《大众广告报》 1779年《英国公报暨星期日箴言报》 1791年《观察家报》 1788年《明星和广告人晚报》
四、独立报业的成长与《泰晤士报》 (The Times )
背景:18世纪后期 英国工业革命。
《泰晤士报》(The Times)
创办于1785年1月1 日,原名《每日环球 记录报》,创办人是 印刷商约翰·沃尔特, 1788年改为现名。
外国新闻史笔记
外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文字传播1、古罗马《每日纪闻》是公告式,即原始形态的手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膏的特质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是缓解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把上层会议的内容公诸于众,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公元前6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并一直刊布到公元330年止。
公报的内容有议事记录、帝国法令、战争消息、司法案件、官员任命、宗教活动,以及贵族的结婚、生育、死亡等等,除了写在布告牌上面,还抄写、颁发给各地驻军首长。
公报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2、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形式。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有了新闻信。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而私人新闻信则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后,新闻信才逐渐扩散到商人和平民中去。
3、威尼斯小报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地中海北岸,早在10世纪末就是个富庶的商业共和国,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销路、各地物价、来往船期,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
后来,需要相同消息的人多了,他们就抄写多份,卖给需要者,这就是手抄小报。
1563年同土耳其发生战争期间,威尼斯政府曾发行手写的小报。
1566年又出现定名的小报,叫做“手抄新闻”。
其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圆,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行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Venice Gazetta(威尼斯小报),而Gazetta一词也就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
新闻事业史: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3、香港政府官报:《香港政府公报》(1853); 4、英文报刊的特色 为பைடு நூலகம்生存和发展,很重视经营和管理; 都刊登新闻和言论,关心中国的内地新闻,经常评论中 国事物。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一、背景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
人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 业中心。
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 报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 务的外文商业报纸
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文体多样,既有千字以上的长篇论说、几百字的短论和三言两语的杂 句,有故事、寓言、七言诗,也有书信和编者按。没有新闻专栏,只 在第二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文近代报刊上 的第一条消息。 雕版印刷、书册式;
米怜的办刊思想:注意研究和迎合读者。
考虑到东南亚华人多属下层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但关心祖国,因 而主张刊物内容要简短、通俗、生动。 传教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并采用 对话、讲故事的方式,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长篇文章则往往采 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裁,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天文地理等介 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配有插图,生动易懂。
出版了一些关于基督教信仰、教会组织方面的著述,如《神 道论赎救世总说真本》《问答浅注耶稣教法》《养心神诗》, 著有中文著作《西游地球闻见略传》和《杂文编》及英文著 作多种。 倡议并参与出版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 洋考每月统记传》及英文期刊《中华丛报》,在中国近代出 版史上有一定影响。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他的工作。1815 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 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 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二章第一节近代报刊的萌芽和发展
外国新闻传播史
7
清代邸报(京报)
清代京报的封面
清代京报报贩
外国新闻传播史
8
蒙古人的贡献:大军西征
外国新闻传播史
9
蒙古骑兵
外国新闻传播史
10
蒙古骑兵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
古登堡的贡献
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及 古登堡印刷的42行圣经 印刷作坊
外国新闻传播史
14
2、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上)
古代的邮政制度
外国新闻传播史
秦 始 皇 兴 修 驰 道 图
15
2、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下)
西方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5世纪: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新兴民族国家的需求 1464年,法国路易十一首创 1478年,英国爱德华四世建立邮政局 1502年,神圣罗马帝国
外国新闻传播史
3
一、判断近代报纸的标准
日 本 《 朝 日 新 闻 》
外国新闻传播史
4
< >
英 国 太 阳 报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六大标准:
机器印刷 以同一名称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期 连续出版 刊登大众感兴趣的题材 公开出售 及时性
外国新闻传播史
6
二、近代报刊的历史前提
1、印刷技术的发明与传播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与 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外国新闻传播史
1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与 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第一节、近代报刊的萌芽和发展 第二节、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和专制政
控制报业的手段 第三节、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的报刊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外国新闻传播史
2
新闻史 第二章 近代外国新闻事业的传入和本土报业产生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民族报业萌 芽
一、国人早期与外报的接触
• 国人最早接触近代报刊的是为第一批传教士工作的印刷工 人。 • 国人最早认识报刊及其社会作用的是林则徐和魏源。 • 林则徐是最早注意到外报的清廷官员。他认为“探访夷情, 知其虚实,始可定控制之方”。因此,1838年3月到广州 禁烟时,组织人员(其中就有梁发的儿子梁进德)翻译外 报材料,译报主要为《广州周报》和《广州记事报》两份 英文周报。翻译的内容主要是报纸中有关鸦片贸易以及外 人对中国禁烟的评论。
查办一名渎职官员的消息; • 1872年11月,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 记》; • 1876年3月,出版通俗报纸《民报》,被认为是中 国最早得到白话报纸; • 1884年5月,发行中国第一个石印的时事画报《点 石斋画报》
其他报纸
• 1882年4月2日,上海字林洋行利用《上海新报》 停刊闲置的设备创办了《字林沪报》。模仿《申 报》。1897年11月24日,出版附张《消闲报》, 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报纸副刊。 • 1893年2月17日,《新闻报》创刊。新闻内容对经 济有所侧重,1899年美国人福开森接手,才发展 为大报。
3.《各国消息》
• 时间:1838年在广州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创办。 • 内容:与《东》相似,只是完全没有了宗教性内容。
• 第一:最早使用石印技术的出版物;
• 出版:只出了8期
4.《万国公报》★
• 创办背景:鸦片战争后,办刊地域由沿海渗透到内地
广大的通商口岸和割让地区(1853,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 《遐迩贯珍》;1857,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 1872,北京第一家近代中文报刊《中西闻见录》);这一 时期出现了较大影响得到传教士报刊
大力宣传西学,同时宣传一些新政建议,文字也不再像早期传教士报 刊那样强调通俗易懂,而是讲求古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主要内容: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阐释基督教教义、伦理道德说教、科学 知识、各国概况。 出现了中文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宣传技巧: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形式: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历史意义: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这是中国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外国 人所办第一个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报刊。
为了盈利申报馆除了《申报》 为了盈利申报馆除了《申报》外,还经营 其他的出版事业。 (1)《瀛寰琐记》:1872年11月11日,我 瀛寰琐记》 1872年11月11日 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 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创刊,后 改名为《四溟琐记》 改名为《四溟琐记》、《寰宇琐记》。 寰宇琐记》 (2)《民报》: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 民报》 点符号的报纸,通俗性报纸。每逢星期二、 四、六出版,稍能识字的人就可看懂。 (3)创设申昌书局,以翻印旧书和出版新 著。
海上风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晚清上海妓 院“春色”。 春色”
《虚题实做》 虚题实做》
B、《字林沪报》: 字林沪报》 1882年 1882年4月2日,字林洋行出版。提议 出版《字林沪报》的是《字林西报》 出版《字林沪报》的是《字林西报》的主 笔巴尔福,他见馆中有全套的设备,置而 不用,以为可惜。 比起《上海新报》 比起《上海新报》,《字林沪报》做了 字林沪报》 一系列重要改变:
官场现形:《疯官可笑》 官场现形:《疯官可笑》
王某不知何许人,捐有候选通判,侨寓京 师宣武门外铁厂内。在部投供有年,选期 尚杳,欲加捐海防新班,又以阮囊羞涩, 有愿难偿。王自是朝思暮想,徒患疯狂。 一日,忽衣冠济楚,始作谒见上宪仪注, 自言自语,欢笑异常;继设公案作审判状, 并高唱京腔,声音洪亮。观者如堵,莫不 嗤之以鼻。后经家人再三劝慰,觅医调治, 不知尚能全与否。或曰此殆由念切功名所 致也,然观其举动,或者平日别有违心之 事,致召此疾,亦未可知。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基本具备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基本具备 了近代报刊特征 (1)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主办人郭士 1833年 立。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 主要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主要内容: 宗教,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知识 (《火蒸车》、《推务农之会》、《救五 火蒸车》 推务农之会》 绝》),文学内容
3、《各国消息》: 各国消息》 (1)继《东西洋考》出现在广州的中文报刊是 )继《东西洋考》 《各国消息》,创刊于1838年10月,创办人主要 各国消息》,创刊于1838年10月,创办人主要 为麦都思。 (2)内容:主要刊载国际新闻和航运消息、物价行 情。 (3)宗旨:旨在改变中国人思想闭塞状况和宣扬英 国统治殖民地的的主笔,自始至终由外国人担 上海新报》 任,《字林沪报》效仿《申报》 任,《字林沪报》效仿《申报》,聘任中国人为 主笔,他们是戴谱笙、蔡尔康等。 (2)《字林沪报》内容体例也改变。开始重视言 字林沪报》 论,每期必有,品评时事,鼓吹兴办洋务,其方 针与倾向和《申报》 针与倾向和《申报》大致相同。文艺成为必备的 内容,后期开始连载长篇小说《野叟曝言》 内容,后期开始连载长篇小说《野叟曝言》和王 韬的小品文集《老饕赘言》 韬的小品文集《老饕赘言》,突破了诗词一统天 下的局面。 1897年11月24日,被认为我国报纸第一个副刊 1897年11月24日,被认为我国报纸第一个副刊 的《消闲报》以《字林沪报》的附张名义问世。 消闲报》 字林沪报》
外国人在华早期的办报活动,对中国近代 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 中,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两 者交织在一起,并存于一时。
第一节、近代传媒诞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西方人在中国办报的开始 一、近代第一批中文报刊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个中文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个中文 近代报刊 (1)公元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 )公元1815年 日,《 传》在马六甲正式创刊。米怜是创办人兼 主编。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 一度代理主编. 一度代理主编.
顾吾见今之南面者矣,姑勿论其出身微贱, 令人鄙夷不屑道,迹其高坐堂皇,任意判 断,是非倒置,鞭扑横施,非特贻笑中外, 而自有识者观之,真与疯官无异。且其欺 压良懦,阿附权势,不顾公论,罔恤人情, 官之似疯非疯,反不如疯官之似官非官也。 噫嘻。
格致汇编:铁人善走
尝考五行中,惟水火有形无质,余皆可以制成人 形。昔孔子见金人三缄其口,秦始皇铸金人十二; 越王慕范蠡,用金铸其像,金之可以制人也久矣。 自作俑者出,或用木偶以从葬,或造傀儡以登场, 至今日而土偶、木偶,比比皆是。其他铜人藉以 示医,石人用以表墓,习俗相沿,初无足异。惟 近时美国有银铸之美女,见者啧啧称奇,惜乎犹 未能行动也。日者,美国有博士名佐芝模者,独 出新法,用铁铸一人形,高六英尺,口衔吕宋烟 一枝。腹中藏有机器炉鼎,以火燃之,其人即自 能行走,迅捷异常,计一点钟能走五英里之远; 头上戴有一帽,即为烟囱,其水汽则由口中出, 宛若人之吸烟也者。故当时见者皆疑为生人,初 不了其为块然之顽铁也。呜呼!技之至此,可谓 神矣。
(3)内容: 1864年 1864年7月1日《字林西报》。重视采 字林西报》 编业务,重视时效性,重视言论。
2、《万国公报》:宗教报刊向非宗教化过 万国公报》 渡 在传教士所办的各种报纸杂志中,传播西 学内容最多、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 《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 1868年 1907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 1868年—1907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每期八页,画报印刷精美,画法中西合 璧,内容是“ 璧,内容是“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 绘制成图,并附事略”,随《申报》 绘制成图,并附事略”,随《申报》附送 订户。 中外纪闻、官场现形、格致汇编、海上 风情。
中外纪闻:仆犬同殉
《仆犬同殉》: 仆犬同殉》 管带北洋致远兵轮邓状节公,粤海人。去岁中日 大东沟之战,督率该船首先陷敌,轰沉日人巨舰 一艘,并击沉鱼雷船两艘。嗣以他船不肯冒死从 事,日兵船又环集而攻,公遂连发数炮,赴海而 死。事闻九重,赐谥“状节” 死。事闻九重,赐谥“状节”,追赠太子少保衔, 知其事者罔不肃然起敬。当公之殉难也,有义仆 刘相忠随之赴水,携浮水木梃授公,欲令之起, 公力拒勿纳,骂敌而死。同时有所豢义犬尾随水 内,旋亦沉毙。一人忠义,同类感孚,虽奴仆之 贱、犬马之顽,亦知殉节。是则世之受国厚恩而 临敌畏葸不愿效死者,诚此仆、此犬之不若也。
二、上海的外报: 1、从《北华捷报》到《字林西报》: 、从《北华捷报》 字林西报》 (1)《北华捷报》 1850年8月3日创刊,上海最 北华捷报》 1850年 早的英文刊物, 早的英文刊物,也是中国大陆最早的近代报刊。 《六合丛谈》:上海的第一份中文报刊,英 六合丛谈》 国传教士1857年 国传教士1857年1月 26日创办,介绍科学、文学和 26日创办,介绍科学、文学和 某些宗教福音,发行量很小,“ 某些宗教福音,发行量很小,“影响不多意义甚 大” (2)办报宗旨: 其办报宗旨体现了近代西方传媒的社会 功能观:传媒要推动和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等方 面的发展。
(4)《寰瀛画报》 : 寰瀛画报》 1877年,创刊,为我国第一种以图画 1877年,创刊,为我国第一种以图画 为主的刊物。1880年停刊。 为主的刊物。1880年停刊。 (5) 《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 1884年 1884年5月8日,我国第一个石印的著 名时事画报。著名画家吴友如担任主编。 它开启了以时事新闻为主、以图文并 茂为辅的“画报体式”。受其影响,晚清 出现了一股画报热:截止1919年,一共刊 出现了一股画报热:截止1919年,一共刊 行118种画报。 118种画报。
(1)重视言论。每期刊有论说一篇,置于 首页,且要“有系乎国计民生” 首页,且要“有系乎国计民生”。 (2)注意刊载文艺作品。 正因为《申报》 正因为《申报》对言论、文艺的重视,使 它们成为报纸必备内容,这样由新闻、言 论、文艺(副刊)和广告四要素组成的我 国近代报纸模式,开始形成了。
(3)扩展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该报的社会新闻,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揭露普通百姓所受的压制和痛苦。它对 “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月楼案”的报 杨乃武与小白菜” 杨月楼案” 道,轰动一时。 (4)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5)重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6)开始使用新闻图片。
(3)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业务上的改进: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新闻,设有新闻专栏,每期都刊出一定数量 的新闻。 言论,有了固定的栏目,与新闻并重,与报 刊言论的要求接近了。 写作。强调通俗、短和吸引读者兴趣。 编辑。本期内容目录、编者按,当时第一次 出现。 刊载了中文报刊上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传播技巧: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历史意义:它是中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 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
(二)、香港的中文报刊 1、遐迩贯珍: 、遐迩贯珍: (1) 1853年9月3日,月刊,香港第一份中 1853年 文刊物。 (2)内容:西洋文明 新闻报道,是对旧有中文报刊 的一大改革。 (3)形式:第一家使用铅活字印刷的中文 刊物。
2、香港船头货价纸: (1)1857年11月3日,香港最早的中文报纸。 1857年11月 (2)内容:船期、船务、货价和行情。 (3)意义:它是中国第一份以报纸形态出现, 双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也是中国第一家中文日报,是《 也是中国第一家中文日报,是《香港中 外新报》的前身,1873年发展为日报。 外新报》的前身,1873年发展为日报。 重视广告,可以称为中国第一份中文 商业报纸。 3、香港华字日报: 第一份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中文日报。 创办于1872年 17日,主笔陈霭婷。 创办于1872年4月17日,主笔陈霭婷。
扩充到内地。到了19世纪末叶,已经形成了 扩充到内地。到了19世纪末叶,已经形成了 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上海、香港为主要基 地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 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 它们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积极得为外国 在华的政治、经济利益进行宣传辩护,几乎 垄断了当时中国的新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