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示范教案
新部编版九年级教材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19、谈创建性思想罗迦费因格教课目的1、认识创建性思想的因素。
2、认识谈论文环绕中心逐层睁开阐述的方法。
3、学习做一个富裕创建力的人。
教课重难点1、学习环绕中心逐层睁开阐述的方法。
2、培育创新能力。
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正如古诗所言“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答案也多种多样。
生活中各种各种的因素 , 使我们在解决事情的方法上也不只有一种选择, 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打破惯例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二、阅读感知——理解文章阐述的话题1、认识文体。
经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属于哪一种文体?明确:谈论 -------即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示自己的立场、建议、看法。
以谈论这类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谈论文。
在认识文中作者的看法、立场以前,首先要认识的。
2、明确。
1— 3 段,思虑:文章开篇,从剖析一个的答案入笔,否认哪一种思模式?种思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哪一种思方式 ?学法指:注意文中的关“模式”和“方式”的不一样,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沟通言。
·否认“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模式,倡“正确答案不只一个”的思方式。
小:本文开篇,通一个象,来引出述的——那就是造性思。
三、扣——理清文章的脉1、跳 4—— 12 段,思虑:“ 新思”,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学法指:注意句在文中出的地点及其作用。
——常常出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起承前启后的渡作用。
2、学生同桌之互相、尔后沟通言。
明确: 1) 生造性思所必要的因素。
2)富裕造力的人 ) 和缺少造力的人的区。
四、仔思索——剖析文章的内容1、声朗4--8 段,思虑:1)作者生新思所必要的因素有哪些?2)句理解:“ 种状况可能出在 6 分此后⋯⋯”。
种状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2、学生疏,疑,沟通明确:渊博的知识;有探究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锲而不舍地进行各种试试。
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19*谈创造性思维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回答问题。
(出示图画和问题)这幅图也隐含着一种生活的道理: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角度不同,问题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谈创造性思维”。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生难字词(1)字音汲.取(jí)根深蒂.固(dì)锲.而不舍(qiè)孜.孜不倦(zī)不言而喻.(yù)持之以恒.(héng)(2)词义【汲取】吸取。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读一读,把握观点。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说一说作者论述了哪些主要的观点,是怎样论述的。
(2)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明确:阅读全文,勾画关键句子,分清问题和观点,在阐述“作者是怎样论述”时可以用“首先”“然后”等词语使自己思路清晰。
阅读时,特别关注关联语、总结性的词语等关键性语句,它们将帮助你快速把握观点。
2.速读课文,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归纳层次明确: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第二部分(第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第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第4~5段):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19《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3.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个卖金猫的故事”视频2. 问题: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4-1=?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二、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2)释词汲取:吸取。
推敲: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探求:探索追求。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关注:关心重视。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压制:竭力限制或制止。
非凡:超过一般。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持之以恒: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一事无成: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
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3.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的要素论点: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
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
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论证方式。
(3)论据可分为两种:事实论据道理论据(4)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三、初读感知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②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③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9—12)④怎样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13)四、细读探究1.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哪一句?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
19* 谈创造性思维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于你的感悟,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认真赏析本文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
3.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并领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汲(jí)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2.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谈创造性思维》优秀教案
19*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方法,理解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2.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创造性思维。
2.理解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以及设问句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设问句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明确:第一幅图既可以看到三根圆形柱子,又可以看到两根方形柱子;第二幅图既可以看到一张女人的脸,又可以看到两匹马。
总结: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那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的两个过渡段。
过渡段一,第4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过渡段二,第9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1-3段,第二层为4-12段,第三层为第13段。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示例: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需要发扬创造性思维)(二)深层探究1.“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是什么?(齐读第二段,小组抢答)答案示例: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19.《谈创造性思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课文是美国学者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然后得出结论。
课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中,要知道学生明晰课文论证的思路,弄清楚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还要引导他们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指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匚士二Srt= <谁也没冇错》iW 冋学仃丁计篡下賀两题1月+ N月8 时■+■ 1 ©d、时从下列圏疋中.他三十不冋幌来丙刃》是唯 ---------- 个仅Ff=r TT线枸取的阖形凶为U罟咻————4'-非对林阁71^1加沃J A 圮I隹沖殳育珀环」禺形凶刃咻————个由宜绞与曲绞枸咸施图砖由此可见,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区分事物的标准不同, 事物的正确答案也往往不止一个。
然而,寻找事物的多种答案需要的是什么呢?(创造性思维一一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罗迦•费•因格,佃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曾任加利福利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道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
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3.理解文章运用摆事实论证的方法及其好处。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
2.难点: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
[学法引导]采用问题式导读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二、导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
我们每个人是否都有创造力呢?我们又怎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呢?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在他撰写的这篇文章里给了我们正确的回答。
三、自读课文,思考和讨论问题(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不看课文回答:文章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为什么选这一个?2.本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3.“正确答案只有一种”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4.“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5.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6.本文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补充一两个事例。
7.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8.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四、总结、扩展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了人们的认识问题,再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再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的问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育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1.理清思路,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2.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出示“1+1=?”问题,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快速地说出答案。
师在学生回答色基础上,给出相关的答案:(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2.从这个小练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师在学生回答色基础上,进行总结: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区分事物的标准不同等,得到事物的答案往往也不相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那么,我们要寻找事物的多种答案,就必须要发挥“创造性思维”。
今天就上一起跟随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脚步,去领悟创造性思维奥妙,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引出课文,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1.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著作创意思考的书籍有《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学生集体朗读作者的名言)2.背景资料许多人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的思维模式,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
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作者想要说明,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也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19.《谈创造性思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课文是美国学者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然后得出结论。
课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中,要知道学生明晰课文论证的思路,弄清楚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还要引导他们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指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此可见,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区分事物的标准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也往往不止一个。
然而,寻找事物的多种答案需要的是什么呢?(创造性思维——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曾任加利福利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道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
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
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3.生字词驾驭(yù )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汲取( jí) 锲而不舍(qiè) 持之以恒(héng )(三)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层层论述的写作特点,理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本文层层论述的写作特点,理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遇到问题时,往往习惯在自己的头脑里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
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之中。
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思路的突破,必须完全脱离旧的思维轨迹,闯入新的领域驰骋。
所以,有些事物的答案往往就不止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谈创造性思维》,看看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人。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3.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1.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罗迦.(jiā)恭.喜(ɡōnɡ)根深蒂.固(dì)汲.取(jí)孜.孜不倦(zī)压榨.(z hà)锲.而不舍(qiè)不言而喻.(yù)持之以恒.(hénɡ)(2)掌握词义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现象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针对性,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层(5段):要素一----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要素二-----运用知识去不断探寻新思路。
第四层(9~12段):要素二-----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的使之变为现实。
③解决问题。(13段)总结,号召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应注意下面的三点: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明确:“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②分析问题。(4~12段)分析创造性思维必要的要素。
五、系统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进行自我总结)
2、本文的论证中心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论证过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
六、限时作业(见附页)
【明确:不能,这是一个由学到用再到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4、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明确: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7、找出课文中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除了举例论证,还有什么方法吗?
4.“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
【明确: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的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有发明创造。】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这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补充事例提示:牛顿“万有引力说”、哥白尼“日心说”、鲁班发明锯子、曹冲称象、瓦特看见壶水滚沸,发明了蒸汽机。
(6)文章结尾段。
(7)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8)创造能力来源于创造性的思维,要学会多角度和“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第三问:①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②道理论证。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等。
2.体会议论语言。
3.拓展创新思维。
提问: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示例: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在太阳的左上方,我看到了一座大山,高高的山尖,让我想到了埃及神秘的金字塔,那是创造古埃及光辉灿烂文明的地方。
第二层(第4一5段):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第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第9一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3)解决问题(第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保持好奇心、探索新思路、相信小灵感。
明确:
第一问: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第二问: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初中语文《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
主备人:授课人:
班级
课型
自读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时美国人罗迦费因格的作品。他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教材收录的这篇课文因为它是围绕中心论题,运用论据,逐层展开论述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类型了解得更加全面。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从选择图形的问题入手,逻辑清楚,语言简洁,学生读来并不困难,所以建议启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并且提炼出文本的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写,并明确修改不合适的答案。
学生在书本上划分课文层次,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写的情况,不对的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在这一节课重点是要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并且能够找准中心论点。
学生自由地发言,徜徉在人类创造性思维带来的文明中,去感受创造性思维带来的精神震颤。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3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二)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论述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根据。
一层:(04-8)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3篇
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提高对论据的认识。
3.理解体验设问句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判断作者论证的中心内容,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感受议论文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2.读写结合,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践阐述对文章观点的认识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把握作者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引导学生把握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准确运用论据证明观点。
2.难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论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多媒体出示〕,回答问题。
图中有两根柱子还是三根柱子?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明确:第一幅图既可以看到三根圆形柱子,又可以看到两根方形柱子;第二幅图既可以看到一张女人的脸,又可以看到两匹马。
教师总结: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一文,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汲.取(jí)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 锲.而不舍(qiè)(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19谈创造性思维 教案(含反思)
19 谈创造性思维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3.理解体验设问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真的不止一个,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朝着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重点学习本文用举例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本文作者看问题的角度,敢于向固有的观念挑战的勇气。
难点论证方法;层递的结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诵读法;对比法;举证法。
罗迦·费·因格的相片。
2课时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原因,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世界的前提。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那么怎么才能走一条独创的道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斯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1.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先在课上各自诵读全文,同时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认真阅读书中注释并使用工具书。
老师检查自读情况。
2.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观点的论述,分析概括文章层次。
让若干个学生依次诵读全文,同时复习生疏的字音和词义;然后让学生先在组内表达各自的理解情况,再统一意见,回答问题;最后经过老师指导和修正后,投影显示: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9、谈创造性思维优质教学设计
19、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罗迦·费因格)明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3)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9-12)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13)五、【细读感悟】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第4段)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
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
好处: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明确:A、有渊博的知识(5);B、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6—8);C、留意细小的想法,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进行尝试)(9—12)。
3-1、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明确:如何运用知识3-2、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明确: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举出了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机,罗兰发明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典型、具体而又有力地阐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要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用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
3-3、请补充一些例子来证明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示例: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
4-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明确: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成为现实。
4-2、留意自己细小想法的名人事例示例: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以苹果落地的想法开始的。
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以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
伽利略从教堂里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法国大数学家潘家顿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现,大半是他在街头闲逛时,留意一些“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想法”后产生的。
初中语文部编版(2018)九年级上册 19 《谈创造性思维》 教案
19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智力大挑战,巧妙切课题请观察下面的漫画,说一说漫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课件出示:预设: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师:我们学过的哪两句诗可以描述这个观点?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对,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才会出现不同的观点、看法,才会使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笔下的《谈创造性思维》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直接结合漫画发问,不仅训练了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而且直切作者观点,为学生梳理理解观点做了有效铺垫,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寻读,知观点析结构1.选读,比照思维知观点自读前三段,比较我们刚才讨论的看法与作者的观点是否一致。
预设:一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自读,勾连旁批和文中过渡句梳理作者的观点课件出示:过渡句:(1)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2)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3)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4)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5)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观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3.比照观点,理清论证结构请根据上面梳理的过渡句理清文章论证结构。
课件出示:引论(第1—3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提出问题)本论(第4—12段):论述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根据。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示范教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汲取、推敲、根深蒂固、孜孜不倦”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3.了解看问题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认识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富于思辨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2.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1+1等于几?其实答案可以有很多。
比如:(一个男子)+(一个姑娘)=一个家庭(一滴水)+(一粒种子)=一棵树(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雪)+(太阳)=水、春天……同样一个问题,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答案就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们学习来《谈创造性思维》,探究创新奥秘。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汲.(jí) 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ī)孜不倦(2)词语释义汲取:吸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迦·费·因格,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想
从理解观点入手,理清论证思路;结合时代特点,指导学生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小结: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格叫设问,运用该修辞格的句子叫设问句。
合理使用设问句往往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加强表达作用。
五、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简析。
总结固趣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的典范代表。它的观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运用好知识。
布置作业:
精读课文,要求读出对课文的不同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特别是理解作者的观点与论证;
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持之以恒:是长久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二、整体感知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段):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汲取、推敲、根深蒂固、孜孜不倦”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3.了解看问题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认识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富于思辨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2.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1+1等于几?
其实答案可以有很多。
比如:
(一个男子)+(一个姑娘)=一个家庭
(一滴水)+(一粒种子)=一棵树
(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
(雪)+(太阳)=水、春天……
同样一个问题,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答案就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们学习来《谈创造性思维》,探究创新奥秘。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
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汲.(jí) 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ī)孜不倦
(2)词语释义
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答案示例: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答案示例: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
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作者先从反面论证。
“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然后从正面论证。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答案示例: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
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拥有创造力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
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4)课文选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丝·布歇尔两个什么例子来证明什么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德国发明家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第二个事例是美国实业家罗丝·布歇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通过这两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写法探究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
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清论证思路时我们已充分体会到。
四、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社会前进不竭的动力。
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
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广义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创新。
21世纪刚刚开始,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让我们张开创新的双翅,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尽展雄姿。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