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6分)阴影与阳光徐慧芬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

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

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

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

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教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

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教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

小蒙向妈妈哭诉了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

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

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

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

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方向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小说意蕴解题方法意蕴探究题主要出现在江苏高考试题中,考察类型可以分为主题意蕴、句子意蕴、标题意蕴等。

意蕴指内容的深刻含义,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考虑作品的主旨意义,因此主题意蕴最具有代表性。

下面对这几类题型,尤其是主题意蕴的探究做详细讲解。

一、标题意蕴直接考察标题意蕴的情况不算多,但解读标题意蕴对于探究主旨、探究主题意蕴有一定帮助,例如《药》《审丑》,因此也要稍加关注。

解题思路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1.标题的含义和手法,是否存在双关或比喻象征等。

2.标题与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是否能够反映作品的主旨。

例如,对于《审丑》这个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①标题采用了一语双关(或反讽)的手法;②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这是表层含义;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这是人物1;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这是人物2.补充: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1.小说标题的含意,可以是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可以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也可以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甚至可以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

3.是否可以替换标题,需要考虑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某个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等,同时也要考虑替代的题目是否存在缺点。

二、句子意蕴通过江苏卷历年试题来看,考察结尾句意蕴的情况较多。

小说结尾的意蕴,需要结合小说内容,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来思考。

具体可参考下文对主题意蕴的讲解。

解题思路如下:1.句子的表层意思。

2.句子的深层意思,例如比喻义、象征义等。

3.情感意义。

4.主旨意义。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探究题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探究题

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把自己弄瞎了。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 的看法。(6分) 莫言《马语》
❖ (1)答值得的,要答出下面几个要点:①保住了自 己的尊严;②没在战场上驰骋,却可以为生产服 务,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 尊严,这同样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 3、(2014,天津)《枣香醉人》:本文标题为“枣香 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4分)
❖ 4、(2014,辽宁)《数学家的爱情》:数学天才为什 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 5、(2014,湖北)《六指猴》: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 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 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探探你的看法。(8分)
【答案】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 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 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 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 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 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 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个人到人生
【2016年江苏卷】16. 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① 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 明对此感到欣慰; 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 ③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 到思想提升的快乐; ④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 更加立体。
注意围绕关键词“微笑”分析 对“意义”理解要深化
【2016年新课标3】 (4)是否状告酒店,“我 ”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

《祝福》主题探究
自然环境(江南水乡、漫天飞雪) 一、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千年不变的民风民俗、
闭塞沉闷
顽固守旧、道貌岸然的四叔)
二、人物形象 的分析必须联系情节的发展, 从祥林嫂的
生命轨迹以及她和周围人的关系看她的形象内涵,
剖析她悲剧命剖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叔夫妇
婆婆
族权
贺家大伯
祥林
夫权 祥林嫂 神权
卫老婆子
贺老六 柳妈
鲁镇其他人
结论:
祥林嫂的死不是哪一个人的罪恶,几乎她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将她往死路上推,而且 每一个人都是合乎“道德规范”(封建礼教) 的自觉行为,所以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夫 权、族权、神权)的迫害,她的死是那样一 个特定时代这样一个特定民族生活的必然。
命题角度二:标题类探究
一、高考真题展示
1 . (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2. (2010全国新课标卷)《保护人》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方面
1.以人物为题,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铁齿铜牙纪晓 岚》《甄嬛传》……
2.以物象为题,比如:《药》《项链》《变色龙》……
3. 以事件为题,比如:《宝玉挨打》《失街亭》《林黛玉进贾 府》……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荷花淀》 《晚秋》……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②引人思考。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全文;暗示情 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人物形象)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主题角度)④寄托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题课件37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题课件37张

“老王”好。
秘诀三:
变“探究”为“写小论文”
——立足文本 规范答题
三个部分组成: 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2.结合文本,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陈述理由; 3.总结自己的观点。
1.有人认为题目用“祥林嫂”更为恰当,你认 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6分)
不认同,我认为还是以“祝福”为题好。 ①小说起源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 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中的线索。 ②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天地圣众” 的祝福声中,通过该标题把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 的不幸,形成对比,增强了这一人物的悲剧性色彩 , 也有利于与深化文章的主题。 ③而用“祥林嫂”为题似是单纯写她,反映当时的封 建黑暗统治和人民的悲惨命运的力度减弱了。 总之,祝福是这篇小说的灵魂和眼睛,小说当然以 “祝福”为题了。
考核角度:题目
答题要点: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制造悬念或双关的 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 4.替代的题目(或者原文题目)有XX缺点。
标题类
标题本身特点
标题与正文 的关系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 象征、反衬、对比等) 表达(简明、深刻、形象、 新颖、含蓄、幽默等)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 阅读兴趣
形象
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探分究析作某品情的节主的(为要作全结人用国尾物(轻I?是《辽人结哪古宁炸合一渡《掉全个头遗了文》璞遗,)璞》谈作,)谈品并小你为用说的什它最看么去后法以修描。渡水写(夫渠了8的分。蛮任)作儿情者一高在帮歌结年
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
情节 环境
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探究是否矛盾(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探究是否矛盾(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探究是否矛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的绝望①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

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②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

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③她想到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

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

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

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④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

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

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⑤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

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

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⑥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作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

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

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

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

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

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

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敲窗子。

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

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

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

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

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探究小说主人公(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探究小说主人公(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探究小说主人公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跳马路内小孩小名叫阿毛。

副队长到嘉定拉队伍时,他正在路边讨饭,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队长,就一起到了镇上,听口音是上海本地人。

大队长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带在队伍上吧,只是不要给他耍刀玩枪,出去贴贴标语也好。

小孩是读过点书的,国民革命、新四军、抗日救亡,全都会写,只是缺乏管教,两个队长调教了好些天,现在可以带出去了。

这支队伍上,大队长是体育教员,三十一岁,副队长是个读书郎,只有十八岁。

小孩有一天问福元,阿叔,我是不是跟错了人,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两个先生?不但不发枪给我,还要读书写字,要练游泳和跳马。

福元大笑。

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

说孙庆荣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决定连夜召集人马,撤出上海。

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

副队长孤身往西走了。

天亮时,福元带着小孩去看大队长。

大队长说,你带小孩去芦苇荡避避风头吧。

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

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

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

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

这是八月的天气,没有一丝风。

福元背着步枪,带着小孩往西走。

阿叔,你手上这杆枪是我搞来的。

当天副司令带了我去警察局借枪。

警察一问副司令才十八岁,胆气冲天,不肯借。

后来司令来了,警察问他会不会打枪。

司令借了一杆,哗哗地拉了枪栓,走到街上,又往对面巷子里走了五十步,一枪就把警察局的招牌给打下来了。

警察服了,就说,二位的气度,能带十万兵,备长枪十支,短枪两支,子弹五箱,送至府上。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司令。

福元看了看小孩,忍不住打趣说,王桥村的那个小姑娘,叫啥名字。

小孩说,叫芳蕙,不大识字,跑得比我还快,司令说她可以做田径运动员,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含解析)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岁寒三友(节选)汪曾祺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

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了一笔钱。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

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财主、大收藏家,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

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

靳彝甫捧了出来,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

“好,——好,——好。

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像这样润的,少。

”他估了估价,说按时下行情,值二百洋。

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

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匋民绝不夺人所爱。

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

”“那可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季匋民又看了靳彝甫的画,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去开一个画展。

他还嘱咐靳彝甫,卖了画,有了一点钱,要做两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

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画。

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

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①这三年啊!王瘦吾的草帽厂生意很好。

牌子闯出去了,买卖就好做。

全城并无第二家,那四台嗒嗒作响的机子,把想买草帽的客人老远地就吸过来了。

不想遇见一个王伯韬。

这王伯韬买卖豆麦杂粮,做这一行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资本雄厚,大都兼营别的生意,什么买卖赚钱,他们就开什么买卖,眼尖手快。

其二,都是流氓——都在帮,抢行霸市。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文本考题探究06情节类题评析情节技巧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文本考题探究06情节类题评析情节技巧

小说考题探究(6):情节类题(评析情节技巧)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6分)②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常见的小说情节推进技巧名称释义作用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

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

误会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意识地设置误会,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从而造成悬念,到文章结尾时才点明真相。

误会法主要形式:①正反误会。

即本来是好人好事,误会为坏人坏事。

②一般误会。

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产生误会,由此产生故事情节。

③互相误会。

即甲误会了乙,乙误会了甲。

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使文章情节富有戏剧性,波澜起伏。

③凸显人物形象,服务于文章主题。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渲染气氛、表现事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发生的空间、时间。

(完整版)高考复习探究小说的主旨意蕴(题目)

(完整版)高考复习探究小说的主旨意蕴(题目)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 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子。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 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 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 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 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 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 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 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 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 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 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 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 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 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 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 的心。(A)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 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 什么呀!
的关系外,“树”本身就具有象征义。作者 从题目入手
通过写老于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内心矛盾
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小说中的老于生活在底层而又是自尊 从形象和情节
心极强的知识分子,深爱着自己的家 入手
人,但同时做事又犹豫不决。 这篇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成为 从环境入手 人民的“大树”,为老于一类的知识分 子多做些好事。
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6 分) 答: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 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 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 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 “摘掉第9车厢!”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 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 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 主题。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 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 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 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 上感受,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 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 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
常见设问方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1.《一只鸟》小说围绕一只鸟写了两个老 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 意蕴。
• 答案:①亲情是伟大的 • ②表现人要宽容,人性的善良 • ③命运无常 • ④知错能改,勇于反省 • ⑤情谊无价,友谊无价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3语言类题(词句内涵及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3语言类题(词句内涵及作用)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3):语言类题(词句解读)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新高考Ⅱ卷《社戏》)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②(2020·江苏高考《少男》)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③(2021年新高考Ⅱ卷《放猖》)文本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词语在上下文具体语境中产生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

小说阅读中考查的重点“词语”主要是以下五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象征、比喻、双关等表现手法的词语;③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所谓“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文章的结构、主旨、内容等有重要的作用或在语言、表达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或深层含义的句子。

具体指以下几类:①揭示文章的主旨、内容,作者的观点、思想等的句子。

②表达功能特别强烈,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句子。

③具有深刻含义而考生不易理解的句子。

④含有特殊表达作用的重要字词的句子。

(2)答题角度或方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①审读题干,锁定区间分析词语的含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段落,明确词语所关涉的范围。

②明确对象,筛选词句要求分析的词语都有对应的描写对象,因此,弄清词语所描述的对象,分析词语是从哪个方面描述对象的。

围绕描写对象从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词句,用来组合答案要点。

③关注手法,规范表述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或含蓄蕴藉,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

小说情节类题探究

小说情节类题探究

6、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 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李德赛《马兰花》 2015全国)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 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 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 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说明效果(2分):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 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7、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 《古渡头》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8、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 《鞋》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 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小结: 1、高考题是如何设题的? 2、高考参考答案有何特点?有哪些常用术语?
一、情节结构: 1、手法方面: 2、效果方面: 二、人物形象: 三、环境描写 四、思想主题: 五、情感角度: 六、读者方面: 七、语言角度:
常用术语
一、情节结构: 1、手法方面:
①突转②呼应(标题、开篇、中间)③出人意料④戛然而止⑤反衬⑥陡然生出波澜⑦特写 2、效果方面: ①很真实;②形成完整的结构;③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欧·亨利式) ④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小说的情节张力是由情节矛盾冲突而形成的期待式悬念) ⑤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二、人物形象: ①形象更加丰满;②看结尾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三、环境描写 ①渲染氛围②交代故事时代背景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四、思想主题: ①深化了主题②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 五、情感角度: ①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怀念、愧疚、赞扬、缅怀、崇敬、②悲剧性结局:令人感动,回味, 思考③大团圆结局: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六、读者方面: ①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②引发读者深度思考 与探究③有艺术感染力,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七、语言角度: ①叙述性语言②描写性语言③抒情性语言④议论性语言⑤口语与书面语⑥对话式语言⑦方 言(地方特色)⑧幽默诙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5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_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5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_1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5):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结合文本,探究小说所表达的主题。

②(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小说的主旨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旨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旨。

(2)答题角度小说主旨表达的语言模式探究小说的主旨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如《祝福》。

2.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

作品的主旨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

3. 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4.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

(1)分析环境的特点。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

(2) 抓背景介绍。

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如《祝福》的开头和四次“飞雪”的描写。

5.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

(1)抓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

(2)抓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在把握主旨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或是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实用)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实用)

• 答题误区警示 • 1、“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 题,往往断章取义;或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 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 2、“浅入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 写几句答案。 • 3、“泛化解题”,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 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缺 乏说服性,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 4、“角度单一”,解题答案角度单一,不能对文 本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多元无界”,一味多 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胡思乱想。都是不 足取的.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 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2012全国卷《马裤先 生》)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 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2012辽宁《最后的黄豆》) 14.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 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6 分) (2012江苏《邮
明确探究重点
不同角度和层面: 作品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阅读探究题 一、不同角度和层面
考纲提示: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 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 探究。
不同角度和层面:思想内容+艺术表现
解决的方法途径
抓住文体(小说、散文)特点 明确答题要点 解决角度难点
明确概念
• 小说特点:
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
传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心理的:中庸稳重、知足常乐、崇尚自然、仁爱之心
人文的:人性、道德、修养、价值观、社会观、传统风俗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
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 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07 形象类题(人物性格心理) 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07 形象类题(人物性格心理) 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7):形象类题(人物性格及心理)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②(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

人物性格及心理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概括:①从言行举止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②从故事情节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③从侧面(他人眼里)看人物人性格及心理★概括人物性格词汇(2)答题角度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二、真题实践3. 1.(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

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

①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探究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探究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探究题答题技巧小说主题是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

小说按主题多少分为单一主题小说、双主题小说和多主题小说。

一部优秀小说的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理解小说主题应是多侧面、多角度的。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实际上就是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和时代背景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过程。

一、如何把握主题小说的主题把握一直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面对一篇陌生的小说,如何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它的主题思想呢?1.分析典型人物的意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典型人物指那些具有鲜明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都打上了时代烙印,揭示了人性中真善美和假丑恶,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一类人,反映出一定的时代问题。

鲁迅《阿Q 正传》中创造的阿Q就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中麻木人群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直接体现着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

阿Q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代表着中国社会民众身上普遍存在的麻木不仁的共性。

2.分析故事矛盾冲突故事情节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矛盾冲突,通过比较其叙述笔墨的详略繁简的布局,来思考作者如此设计故事情节的意图,进而分析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

3.分析环境的象征义有些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之外,还有对主题的隐喻与暗示功能,可通过揣摩其核心景物意象的含意来探寻作品的深层寓意。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人物生存与故事发生的特定社会、时代的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浓缩,折射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 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 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 主题。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 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 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 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 探究小说主题的技法 •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 状态。
•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 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 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 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 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 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 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 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 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 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 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 加利亚旅游的!”
(一)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3个关键点:故事给的思考 结合作品 你的看法
(二)解题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思维的能 力。从作品中挖掘思考点,再结合作品本身谈感 受。第9车厢的故事中,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 的人似乎都没有错,但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 责,是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所致。
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 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 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 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 “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 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 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 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 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 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常见设问方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 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 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 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 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 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 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 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 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考生甲]
送 做事应该有所创新,不能按照老套路走。乘务员、
检 样
列车长、摘车厢的人都按老套路走,最后错误越来越
卷 严重。
得分:1分
失误类型:审题不清,内容把握不准,表述不清
专 失分探因:考生审题不清,“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
家 评
些思考”,既然是“哪些”,就不能是一点。再者,
卷 “第9车厢的故事”看不出创新的意味;同时,也不是
[典例一] (2011·浙江高考)阅读《第9车厢》完成下面 的问题。
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 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 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 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 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 上感受,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 伤害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 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 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老套路”,而是思维定势。
[考生乙]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 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 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 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 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 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 “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 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 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 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 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 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 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