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勺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朋友。

二、幼儿初次探究,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勺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发现。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示。

3、结合图示,师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三、幼儿再次探究,比较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探究并记录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3、分享与交流:用勺子照镜子,你们有什么新发现?4、记录与梳理。

四、迁移经验,幼儿进一步验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不同。

教师出示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请幼儿用它们的凹面和凸面的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1、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本活动旨在让大班幼儿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并通过制作“哈哈镜”体验光的折射、反射、聚焦等现象。

2. 教学准备•陶土或者粘土•小贝壳、彩色小石子等装饰材料•真空保鲜膜•能反射光线的用品,例如:铝箔、塑料镜等•勺子•手工工具•黑板、彩色粉笔3. 教学流程3.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短视频《哈哈镜的魔法》等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幼儿向老师描述看到的现象,鼓励幼儿多说、多问、多探究,多猜测有关光的运动和特性的问题。

3.2 基本原理老师在黑板上大字标题“光的反射与折射”,再在板上画出阳光照射球面的图像,引导幼儿明白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

3.3 亲手制作哈哈镜步骤:•给每位幼儿一个小勺子,让幼儿粘土将其表面按照自己心意进行装饰。

注意装饰后的勺面要光滑,这样映射出来的像会清晰些。

•把装饰好的勺子倒置放在桌上。

•将真空保鲜膜平铺在勺子的凹陷部分。

•用手轻轻按压真空保鲜膜,让它紧贴在勺子上。

•将勺子与真空保鲜膜一起掰曲,直至勺子变形。

•最后,拿起哈哈镜,让幼儿体验其背后的有趣体验。

3.4 拓展环节3.4.1 进一步的探究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哈哈镜分别对准不同的光源,观察变化,并尝试解释现象。

3.4.2 共享成果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自己剪影的欣赏体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老师适时点评,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自己的大胆猜测。

4. 教学反思4.1 教学优点本次科技活动采用“体验性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探究趣味和抽象思维能力,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积累了原材料的再用价值。

4.2 教学不足因为本次体验时间较长,且需要相当高的灵巧程度,故有些幼儿在过程中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因此建议老师在活动前,对照每位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布置。

4.3 改进方案一方面,在活动之前,应考虑到幼儿的接受程度,设置适宜难度的任务。

另一方面,教师在纪律灵活教学上应更加亲近幼儿,给幼儿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勺子里的哈哈镜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勺子里的哈哈镜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勺子里的哈哈镜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哈哈镜成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哈哈镜成像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不同形状勺子里的成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勺子、放大镜、哈哈镜、投影仪。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勺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勺子的形状。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勺子像什么?为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哈哈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讲解勺子形状对哈哈镜成像的影响,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勺子里的成像特点。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形状的勺子和哈哈镜。

教师指导幼儿将勺子放在哈哈镜前,观察成像,并记录在画纸上。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

互相交流观察结果,讨论不同形状勺子里的成像特点。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心形等哈哈镜成像特点:变形、放大、缩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画出你看到的镜像。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对哈哈镜成像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镜子,了解镜子的不同种类和成像特点,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引导方式。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上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知道勺子可以制作成哈哈镜。

2.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勺子哈哈镜,观察不同形状勺子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勺子、放大镜、镜子、白纸、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不同形状的勺子、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2. 例题讲解:教师演示如何用勺子作为哈哈镜,观察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讲解勺子凸起的部分会使得成像变得扭曲、放大,凹陷的部分则缩小、反转。

3. 动手实践:(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不同形状的勺子。

(2)幼儿用白纸、彩笔在勺子背面画上自己的脸,然后观察勺子前面的成像。

(3)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成像特点,讨论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提供各种形状的勺子,让幼儿预测不同形状勺子的成像特点,并进行验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上的哈哈镜》2. 板书内容:(1)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2)成像特点:凸起部分放大、扭曲;凹陷部分缩小、反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勺子制作哈哈镜,观察成像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了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交流。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哈哈镜,如瓶子、气球等,观察不同物品的成像特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探索勺子形状对镜像的影响,了解简单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镜像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形状勺子中的镜像,了解简单光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形状的勺子、放大镜、哈哈镜、实验材料(如水、镜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各种形状的勺子、放大镜、画有哈哈镜效果的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引导幼儿说出镜子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镜子中的自己会变形?激发幼儿对镜子形状与镜像关系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勺子形状。

教师用放大镜和哈哈镜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对镜像的影响。

讲解简单光学原理,引导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用不同形状的勺子观察镜像。

指导幼儿用画有哈哈镜效果的纸张,将观察到的镜像画出来。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圆形、方形、心形等镜像变化:放大、缩小、扭曲等光学原理:反射、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使用不同形状勺子观察到的镜像。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镜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镜像。

带领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光学原理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操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教学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对镜像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尚未接触过光学原理,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哈哈镜》附反思(12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哈哈镜》附反思(12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哈哈镜》附反思(1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哈哈镜》附反思篇1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观看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趣味变化,稳固理解反义词:大―小,高―矮,胖―瘦。

2、尝试依据儿歌的构造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3、愿意参加表演和嬉戏活动,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4、情愿观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美丽,幽默。

5、帮忙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洁的事情。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PPT课件、儿歌录音。

2、阅历预备:带小朋友去过科发室玩哈哈镜。

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回忆已有阅历,导入活动教师:今日教师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一张照片拍得妙,个个见了哈哈笑,瘦子一照变胖子,矮子一照能长高。

(打一物)小朋友你们都玩过哈哈镜吗?照完哈哈镜会有什么变化呢?原来哈哈镜会让我们有这么多好玩的变化,今日森林里也来了一些小客人在照哈哈镜,让我们一起瞧一瞧它们照完哈哈镜又会发生哪些好玩的变化吧。

二、学习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构造(一)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小老鼠、大象照镜子的画面,重点引出句式……。

问题:谁在照镜子?小老鼠照完镜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个别幼儿猜一猜)可是哈哈镜要听到一句咒语才会消失镜子里的老鼠:哈哈镜真奇异,大家快来照一照。

让我们一起把咒语告知哈哈镜吧!(消失镜子里老鼠)小老鼠变(大了)为什么呢?是谁把它变大的?哦:老鼠照照变大了。

小老鼠的好朋友大象也来照哈哈镜了,那大象照完镜子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一起念咒语让哈哈镜把镜子里的大象变出来,大象变(小了)大象是照完什么变小的?(哈哈镜)哦:大象照照变小了。

2、出示小花和大树照镜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句式……。

问题:哎,小花很爱美,也来照哈哈镜了?(一名幼儿猜一猜)小花究竟变成什么样子呢?你们一起说咒语,呀,小花照照变(高)了。

小花的好朋友大树也来了,哈哈镜啊把矮矮的小树变高了,那会把高高的大树变成什么样呢?念咒语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出示)大树真的`变高了,你们真聪慧!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哈哈镜的特点,探究哈哈镜成像的原理。

1.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1.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1.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每个幼儿准备一把勺子,一盆水,若干个平面镜。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光线适中。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哈哈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哈哈镜的特点。

3.2 探究过程:3.2.1 教师引导幼儿将勺子放在水面上,观察勺子里的反射。

3.2.2 教师引导幼儿将平面镜放在勺子旁边,观察平面镜中的反射。

3.2.3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勺子里的反射和平面镜中的反射的不同之处。

3.2.4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勺子的位置,观察反射的变化。

3.2.5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哈哈镜形象。

3.3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展示自己的哈哈镜作品。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哈哈镜。

4.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一个“哈哈镜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5.2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活动效果。

第六章:活动步骤6.1 准备阶段:教师分发勺子和镜子,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拿到实验材料。

6.2 探索阶段: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勺子中的反射和平面镜中的反射。

6.3 创作阶段:教师鼓励幼儿利用勺子和镜子创造出有趣的哈哈镜形象。

6.4 分享阶段: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哈哈镜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乐趣。

6.5 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强调科学原理。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和平面镜中的反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属性”中的“反射”;2.掌握哈哈镜反射的原理;3.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学习内容与重点1.光的属性之反射;2.哈哈镜的制作。

三、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了解光的属性之反射。

2.制作哈哈镜:–准备物品:一面小镜子、拐角、牛奶盒;–给学生展示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成一个小镜子和拐角相连的“L”形,通过牛奶盒嵌入其中,制作成一个“勺子形”哈哈镜。

3.老师给学生看一组图片,让学生试着用哈哈镜看,然后画出自己看到的与实际图片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交换自己制作的哈哈镜,用哈哈镜看周围的一切,并记录不同点,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哈哈镜能更好地体现哈哈镜的效果。

5.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创意。

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1.教具准备方面:教具准备方面可以增加一些亮度稍弱的灯泡,以便学生更加方便地观察反射的现象。

2.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在制作哈哈镜的过程中,小镜子不小心被弄碎,导致参与制作的学生的兴致大减。

针对这一点,我应该在备课时准备一些备用的小镜子,以解决突发情况。

3.教学方式: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哈哈镜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哈哈镜的构造原理。

不过,在授课过程中,我可能也应该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4.课堂效果:整堂课下来,学生们的兴致都比较高,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哈哈镜的制作,而且都可以很好地体验哈哈镜的效果。

教学效果比较顺利,而小组分享环节也让学生们彼此之间交流和比较互相的哈哈镜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科学教育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进行实践体验和创新思维。

在本节课中,透过制作哈哈镜的过程来解析光的属性之反射,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科学教学主题为「镜子的作用」,针对中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教师决定采用哈哈镜这一道具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哈哈镜和普通镜的不同外形和效果,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镜子的作用及不同类型的镜子特点,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教学准备准备上手材料:哈哈镜和平面镜各若干个、小勺子若干个。

准备幼儿园外一个高光照度、光线均匀的地方,建议选择野外或者广场。

2.引入教师将两个镜子交给孩子自由探索,让孩子感受和观察两面镜子的不同:观察镜子的形状、表面以及反射效果等。

3.哈哈镜的表现•拿起哈哈镜,站在阳光下,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哈哈镜的样子,然后解释哈哈镜的反射效果的秘密。

•引导孩子在户外找到一个平坦的地方,通过观察落地后的自己,进一步理解哈哈镜的反射效果。

•为了加深孩子对反射效果的了解,将小勺子放在哈哈镜上,让孩子观察勺子变形的情况。

4.镜子的反射作用•提供平面镜让孩子观察。

与哈哈镜相比,平面镜更具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教师给出一系列锻炼,带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镜子的作用,如在平面镜前划“诗词”。

5.反思与总结教师为孩子总结本节课程所学知识,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三、教学反思哈哈镜是幼儿初学科学中一种常见的引导物,其反射的视觉效果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其对镜子反射规律的感知能力。

而平面镜则更加具有实用性,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教学,有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到日常用品的分类和使用。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与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

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和多元性的自由创作环境,更好地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在户外活动前需要检查场地环境,保证孩子安全。

同时,还需要注意性别意识问题,避免出现女孩子戴哈哈镜被嘲笑等不良行为。

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篇一:勺子里的哈哈镜】教育活动实施表【篇二: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感知不锈钢勺子的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能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

2.能仔细观察,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变化。

活动准备:勺子人手一把、记录表活动过程:1.感知并讨论哈哈镜的影像效果。

教师:刚刚我们在下面玩过了哈哈镜,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自己变胖了,变高了??)1.探索勺子里的“哈哈镜”。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小勺子长得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勺子凹面、凸面的不同。

教师:摸一摸,说说勺子摸上去的感觉,初步知道勺子突出来的一面叫“凸面”,凹进去的一面叫“凹面”。

游戏“摸一摸”。

规则:老师说凸面,幼儿快速指向勺子的凸面;老师说凹面。

幼儿指向凹面。

2.认识记录表,了解实验要求。

猜想:在勺子的凹凸面中自己的会变成什么样。

在记录表一栏中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的变化。

3.幼儿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仔细观察,真实地记录自己在勺子的凹凸面中成像的变化。

用勺子的凹凸面照自己的脸会变成什么样?小结:勺子的凹凸面能让我们的脸,就像一面有趣的“哈哈镜”。

4.师幼分享实验结果。

交流实验记录。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在勺子里发现了什么?总结:小勺子有两面,一面是凸面一面是凹面,可以把它当成哈哈镜,两面照出来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凹面脸是倒着的,凸面脸是正着的。

真有意思。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那样你会发现很多有事情的事情。

【篇三:哈哈镜笑哈哈最新教案】《哈哈镜笑哈哈》佛山市同济小学花园校区余素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和装饰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和添加”的方法;在“大胆表现”中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身边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勺子上的哈哈镜,了解哈哈镜的成像特点,探索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哈镜的成像特点,知道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哈哈镜的制作原理。

重点:观察哈哈镜的成像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哈哈镜、勺子、放大镜、手机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哈哈镜、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镜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老师展示勺子上的哈哈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成像特点。

b. 老师讲解哈哈镜的制作原理,让幼儿了解勺子上的哈哈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 动手操作(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份勺子和哈哈镜。

b. 老师示范如何将哈哈镜贴在勺子上,并引导幼儿进行操作。

c. 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勺子上的哈哈镜制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用自制的勺子哈哈镜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同伴。

b. 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成像特点。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勺子上的哈哈镜2. 内容:a. 哈哈镜的成像特点b. 勺子上的哈哈镜制作原理c. 观察与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制的勺子哈哈镜观察家人或朋友,画出观察到的成像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勺子上的哈哈镜成像特点及其制作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有趣的镜子,如凸透镜、凹透镜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大班幼儿园的科学探究课程。

本节课中,老师将主要为幼儿介绍和探究镜子反射的原理,并利用勺子制造哈哈镜的实验,让幼儿通过实操了解反射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知道光在反射时遵循着固定的规律;2.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收集勺子、卡纸、小球等材料;2.设计制作哈哈镜的实验过程;3.准备制作哈哈镜的实验材料;4.准备讲解反射的原理和实验过程的PPT。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知识导入1.通过展示镜子让幼儿理解光线反射的现象,向幼儿讲解反射现象的基本知识。

2.将卡纸插到勺子的一侧,让幼儿通过卡纸观察光线反射现象。

讲解光线反射的规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第二阶段:实验过程1.引导幼儿制作哈哈镜。

将卡纸在勺子上面捏出小凸起,然后通过自由剪切卡纸,制造不规则的凸起,让幼儿观察到通过凸起的反射实现拉长、扭曲、变形等现象。

2.解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通过卡纸的凸起制造出不同的曲率,从而实现不同的反射效果。

且凸起的大小和形状,与反射效果的大小和形状息息相关。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1.让幼儿自由展示自己制作的哈哈镜,鼓励他们发现不同凸起对反射效果的影响。

2.提问,让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场景可以找到反射现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探究课,幼儿们掌握了光线反射的规律,之后又通过实验制作哈哈镜更好地理解了反射现象和反射效果的关系。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注重了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采用了互动、探究、实验等多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探究、沟通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但是,考虑到幼儿年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也需要不断调整课程设计,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合理调整课程进度和难度,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哈哈镜的形成原理,并通过试验感受到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

2.本领目标:培育幼儿的察看、探究、发觉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促进幼儿的思维进展和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协作和独立探究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团队合作的欢快,并激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原理2. 哈哈镜的形成原理3. 试验感受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三、教学重点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哈哈镜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试验感受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五、教学准备1. 试验材料:几个不同形状的勺子、小镜子、灯2. 试验装置:一个黑布围成的试验桌,桌上置放几个不同形状的勺子、小镜子和灯。

3. 教学工具:干净的干毛巾4. PPT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呈现勺子上的哈哈镜,并问幼儿们“你们知道哈哈镜是如何制作的吗?它为什么会让人变形?”引导幼儿探究和思考。

2.讲授(15分钟)将PPT课件呈现给幼儿,让幼儿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哈哈镜的形成原理。

(1)光的反射原理:讲解平面镜的类型、摆放方式和反射角度。

(2)哈哈镜的形成原理:讲解哈哈镜的形状、表面镜面的曲率以及不同形状的哈哈镜对人物造成的变形。

通过图片和动画,让幼儿了解哈哈镜的制作过程和表面镜面的曲率对镜面反射出的图像的影响。

3.试验(20分钟)让小组的幼儿们轮番来到试验桌前,自由地拿取不同形状的勺子和小镜子,并通过光的反射原理试验不同形状和角度的哈哈镜效果。

老师激励幼儿们发散思维,想出不同的试验方法,比如交换勺子和小镜子的位置,更改灯光的角度等等。

同时,老师察看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光的变化。

4.总结(5分钟)老师请幼儿将全部试验材料归还到指定的位置,整理好试验桌。

然后通过简短的总结,回顾今日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勺子和小镜子反射出的光线会造成形象的扭曲?哈哈镜需要哪些材料才能制作?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哈哈镜的形成原理,并通过试验感受光的变化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哈哈镜、勺子、卡片、投影仪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卡片、一面小镜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形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哈哈镜中的形象会变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然后引导幼儿将勺子放在卡片上,观察勺子形状对卡片上字迹的影响。

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勺子和一张卡片。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不同形状的勺子对卡片上字迹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各种有趣的镜子,让幼儿了解镜子的不同种类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不同形状勺子的成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镜子,进一步探索镜子的奥秘。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幼儿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勺子表面的凸凹可以产生像哈哈镜一样的反射效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勺子表面的凸凹对光线反射的影响。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勺子表面的凸凹对光线反射的影响。

2. 哈哈镜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幼儿展示勺子,引导他们观察勺子表面的凸凹,并提出问题:“你们发现勺子表面有什么特点吗?这些特点会对光线产生什么影响呢?”2.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每人准备一个勺子和一张白纸。

让幼儿将勺子放在白纸上,观察勺子表面反射的光线,并记录下来。

3.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凸凹表面对光线反射的影响,引导他们发现勺子表面的凸凹可以产生像哈哈镜一样的反射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 关注幼儿对勺子表面凸凹对光线反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搜集幼儿在讨论中的精彩观点,作为评价他们思维活跃性和表达能力的依据。

五、教学资源:1. 教具:勺子、白纸、记录本。

2. 课件:勺子表面凸凹的图片、哈哈镜原理的动画。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实验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科学教育中的学习成果,增进家园合作。

2. 科学小故事:讲述一个与光学原理相关的科学小故事,如“猫眼里的世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七、教学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镜子、窗户等物品,发现它们表面的凸凹对光线反射的影响。

2. 鼓励幼儿用所学知识,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哈哈镜。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分析幼儿在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在本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探索勺子背面反射的特性,使幼儿感受镜子成像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背面可以作为镜子,感受镜子成像的趣味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勺子背面的成像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勺子背面成像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画笔、镜子。

2.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勺子,请幼儿观察勺子的背面,并提问:“你们发现勺子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演示:用勺子背面反射光线,照射在白纸上,形成图像。

b. 讲解原理:勺子背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反射光线,形成像哈哈镜一样的效果。

c. 请幼儿分组操作,观察勺子背面的成像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请幼儿用勺子背面照射自己的脸部,观察成像。

b. 请幼儿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看到的图像。

b. 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a. 勺子背面的成像特点b. 勺子背面成像的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勺子背面观察周围的事物,画下来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到勺子背面成像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品的反射现象,如玻璃、水面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的原理阐述和幼儿分组操作。

3. 板书设计的内容展示。

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分享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究。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现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勺子,了解勺子的基本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勺子的技能,学会自己吃饭。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材质,了解勺子的用途。

2. 勺子使用技巧:教幼儿正确使用勺子,学会自己吃饭。

3. 哈哈镜原理:讲解勺子里的哈哈镜原理,让幼儿了解勺子里的反射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勺子的用途,引发幼儿对勺子的兴趣。

2. 认识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回答关于勺子的问题。

3. 勺子使用技巧:示范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让幼儿练习使用勺子。

4. 哈哈镜原理:讲解勺子里的哈哈镜原理,让幼儿观察勺子里的反射现象。

5. 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用勺子观察哈哈镜,体验乐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使用勺子的熟练程度,评价幼儿掌握勺子使用技巧的情况。

2. 搜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对哈哈镜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具:勺子、镜子、食物。

2. 课件:勺子和哈哈镜的图片、视频。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室,充足的光线。

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每个孩子准备一套塑料勺子和一个小碗,用于实践活动。

2. 环境准备:教室内布置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挂上与勺子和哈哈镜相关的图片。

3. 经验准备:孩子已具备使用勺子吃饭的基本技能。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勺子,学会使用勺子,了解勺子里的哈哈镜原理。

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里的反射现象,能够自主发现和探索。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勺子和哈哈镜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勺子和哈哈镜的乐趣。

3. 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勺子里的哈哈镜原理。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勺子的用途,引发幼儿对勺子的兴趣。

2. 认识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回答关于勺子的问题。

3. 勺子使用技巧:示范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让幼儿练习使用勺子。

幼儿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幼儿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幼儿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勺子的形状和光学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勺子。

2. 一个透明容器,如玻璃杯。

3. 一些小玩具或物品,如小熊、汽车等。

4. 记录用的纸和笔。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勺子里的“哈哈镜”。

2. 观察勺子:让幼儿观察手中的勺子,注意勺子的形状和弯曲的部分。

3. 实验一:勺子“哈哈镜”步骤:1) 将透明容器装满水,放在桌子上。

2) 将勺子横放在容器边缘,使勺子的弯曲部分进入水中。

3) 观察勺子中的倒影,让幼儿尝试不同的物体,如小熊、汽车等,观察倒影的变化。

4. 实验二:勺子的形状步骤:1) 让幼儿将勺子放在纸张上,用笔记录下勺子的形状。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勺子变成的各种物品,如飞机、轮船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了解勺子的形状和光学原理。

2. 实验一: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勺子中的倒影,让幼儿尝试不同的物体,引导幼儿发现倒影的变化。

3. 实验二: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勺子的形状,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勺子变成的各种物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勺子形状和光学原理的理解。

2. 评估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

2. 环境创设:在教室或户外环境中,设置与勺子相关的科学探索区,提供更多相关的材料和玩具,让幼儿自主探索。

3. 主题拓展: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进行户外科学考察,让幼儿深入了解科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活动名称: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勺子的形状和光学原理。

幼儿园中班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

2. 把握新词汇:哈哈镜、大、小、粗、细。

3. 察看本领:在故事情节中发掘事物大小、形状等特征。

4. 语言本领:练习简单对话,培育表达本领。

二、教学重点:1. 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

2. 新词汇和物体特征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培育幼儿思维逻辑本领。

2. 能够克服单纯的形象思维。

四、教学准备:1. 绘本《勺子上的哈哈镜》。

2. 听力录音机、CD机。

3. 紫外线灯。

五、教学过程:1. 老师出示绘本《勺子上的哈哈镜》,并询问幼儿故事中显现了什么物品。

2. 老师依据故事中显现的物品、特点和孩子们常常使用的容器(比如杯子、勺子、碗等)等进行简单的对比,探究物体的大小、形状等特征。

3. 老师播放CD录音并朗读故事。

家长或者助教可以帮助幼儿边听边翻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 老师依靠紫外线灯或者其他投影仪等设备演示哈哈镜效果。

幼儿可自行体验或己便利的实物察看印证故事中的小道理。

5. 老师提问幼儿有哪些人看过镜子,都看到了什么?即:脸变大或变小了,怎么了?6. 老师请幼儿进行自由言语游戏:幼儿可以自由编故事、说说本身喜爱的字母数字等等。

7. 老师利用绘画、粘贴等方式设计活动:幼儿可以依据本身的喜好,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

六、教学反思:教育是一件多而杂而又琐碎的活动,每堂课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找出思维方式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点,这样让家长、同学在互动中学习成长。

本课教学,我一开始实行了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但后来在时间上却显得过于紧张,因此我删除了一些内容,让课程变轻松一些,避开太过疲乏。

同时,还需要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变化,并适时调整服务方式,发挥同学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最后达成志存高远的教育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勺子上的哈哈镜教案
设计思想:
面对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鲜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疑惑。

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能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科学素养在幼儿的心田中扎根、发芽。

“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是偶然产生的。

一天饭前准备就绪了,在温馨的轻音乐中,孩子们都期待着品尝今天的美食。

这时候陈天奇小朋友发现不锈钢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好奇心的驱使,使孩子们都开始在勺子里看自己的影子。

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凹镜和凸镜的成象特点,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欢乐,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镜子、哈哈镜、反光镜、不锈钢碗、不锈钢勺等材料的摆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的凹凸面成象的例外及风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索的欢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PPT课件、集体记录纸、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

(教师做出各种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的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风趣的事情。

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风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不锈钢勺子。

它能当镜子照吗?请你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晰、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晰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是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了解凹凸面)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能更清晰一些。

凹面和凸面照出来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在、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例外。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例外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

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

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