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子里的哈哈镜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4篇)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4篇)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篇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优质教案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具体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进而认识到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认识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动手实践制作勺子哈哈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形状的勺子、镜子、手电筒、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每人一把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把弯曲的勺子,让学生观察勺子里的镜像,引发学生对勺子形状与镜像关系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讲解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不同形状的勺子观察镜像,并记录下来。
然后,用白纸和笔制作勺子哈哈镜。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巩固对勺子形状与镜像关系的理解。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践成果,讨论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分享制作勺子哈哈镜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主要内容:勺子形状对光的反射作用物体形状与镜像关系制作勺子哈哈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勺子观察镜像,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勺子形状与镜像关系。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光的反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形状与镜像之间的关系,如球体、圆柱体等,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持续兴趣。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优质教案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中的第三节《勺子里的哈哈镜》。
详细内容涉及勺子形状对光线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发现勺子背面可作为凸透镜的原理,并探索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背面作为凸透镜的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的精神,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背面作为凸透镜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幼儿发现勺子背面可作为凸透镜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画笔、剪刀、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画笔、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勺子,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勺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邀请幼儿尝试用勺子背面看周围的事物,引导幼儿发现勺子背面能看到放大效果。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用勺子背面观察蜡烛火焰,并解释勺子背面作为凸透镜的原理。
邀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蜡烛火焰,对比勺子背面的观察效果。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用勺子背面观察白纸上的字,引导幼儿发现放大效果。
邀请幼儿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用勺子背面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勺子背面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植物、玩具等,并分享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强调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背面可作为凸透镜观察方法:用勺子背面观察物体,发现放大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勺子背面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我用勺子背面观察了花瓣,发现花瓣上的纹路变得更清晰了。
2024年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范文
2024年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探索勺子背面凸起的哈哈镜成像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勺子背面凸起的哈哈镜具有放大和变形的特性。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哈哈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不同。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背面凸起的哈哈镜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发现哈哈镜成像的趣味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哈哈镜、平面镜、手机、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一个勺子、哈哈镜、平面镜、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手持勺子,邀请几名幼儿观察勺子背面凸起的形状,引导幼儿猜测这个形状像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勺子里的哈哈镜。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勺子、哈哈镜和平面镜。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观察到的哈哈镜成像,并与平面镜成像进行对比。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用勺子里的哈哈镜观察周围的同学,发现变形和放大的效果。
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观察到的哈哈镜成像特点,以及与平面镜成像的不同。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背面凸起的形状哈哈镜成像特点:放大、变形平面镜成像特点:真实、无变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哈哈镜观察家人,画出他们的变形形象。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有趣的变形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到勺子背面凸起的哈哈镜成像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勺子,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可以制作成哈哈镜。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勺子里的哈哈镜》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涉及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利用勺子背面作为曲面镜观察图像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特点,理解勺子背面作为曲面镜的成像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与曲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平面镜与曲面镜成像的不同,以及勺子背面作为曲面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平面镜、曲面镜、玩具、投影仪。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勺子背面,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勺子背面像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勺子背面像哈哈镜,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了解物体与像的关系。
以勺子背面为例,讲解曲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理解图像会发生扭曲。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练习,让幼儿用勺子背面观察自己的脸,观察图像的变化。
引导幼儿用白纸和笔记录观察结果,进行分享。
提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曲面镜?”让幼儿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曲面镜成像特点:图像发生扭曲,不同部位的像大小、方向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比较平面镜和曲面镜成像的不同,记录下来。
2. 答案:平面镜成像清晰,物像等大;曲面镜成像扭曲,物像大小、方向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原理。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记录方面,还需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反光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勺子里的倒影,体验哈哈镜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勺子。
2. 一片平静的水面或者透明板。
3. 哈哈镜。
三、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反光的现象,让他们用自己的勺子在水面上或透明板上试一试,看能否看到自己的倒影。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勺子里的倒影看到的有趣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倒影的特点。
3. 出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引导他们发现哈哈镜中的倒影与勺子里的倒影的不同之处。
4.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勺子和水面的倒影或透明板的倒影来创造有趣的哈哈镜效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5. 组织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创意,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餐具或其他物品来创造有趣的哈哈镜效果,并与家人分享。
2.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光的反射现象。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将勺子放入口中。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场地,收好教具。
六、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创造哈哈镜效果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及对活动的延伸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2. 思考活动中是否有充分的机会让幼儿表达、交流和分享。
3.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八、活动内容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探索生活中的哈哈镜现象。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或进行户外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3. 将本次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美术、音乐等,让幼儿在多领域中感受科学乐趣。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游戏课程,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五节——《勺子里的哈哈镜》。
详细内容包括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
教学重点: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勺子哈哈镜产生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镜子、蜡烛、火柴、透明胶带、剪刀、画笔、纸张。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镜子、蜡烛、火柴、透明胶带、剪刀、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并演示制作过程。
3. 动手实践(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制作原理:光的反射、成像原理3. 制作步骤:①准备材料;②将镜子贴在勺子背面;③点燃蜡烛,观察勺子里的像;④调整勺子与蜡烛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勺子哈哈镜,观察并记录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勺子里的像的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蜡烛与勺子距离与像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如:观察镜子在不同角度下的成像特点,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
2. 动手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勺子哈哈镜,观察并记录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勺子里的像的变化。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哈哈镜的特点,探究哈哈镜成像的原理。
1.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1.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1.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每个幼儿准备一把勺子,一盆水,若干个平面镜。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光线适中。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哈哈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哈哈镜的特点。
3.2 探究过程:3.2.1 教师引导幼儿将勺子放在水面上,观察勺子里的反射。
3.2.2 教师引导幼儿将平面镜放在勺子旁边,观察平面镜中的反射。
3.2.3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勺子里的反射和平面镜中的反射的不同之处。
3.2.4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勺子的位置,观察反射的变化。
3.2.5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哈哈镜形象。
3.3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展示自己的哈哈镜作品。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哈哈镜。
4.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一个“哈哈镜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5.2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活动效果。
第六章:活动步骤6.1 准备阶段:教师分发勺子和镜子,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拿到实验材料。
6.2 探索阶段: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勺子中的反射和平面镜中的反射。
6.3 创作阶段:教师鼓励幼儿利用勺子和镜子创造出有趣的哈哈镜形象。
6.4 分享阶段: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哈哈镜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乐趣。
6.5 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强调科学原理。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和平面镜中的反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标: 1.能通过观察、⽐较,发现不锈钢勺⼦凹凸⾯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和记录,并⽤清晰的语⾔描述勺⼦凹凸⾯成像的不同。
⼆、活动准备: 不锈钢勺⼦(数量与幼⼉⼈数相等);幼⼉记录⽤纸、笔;镜⼦若⼲;教师记录纸(⼤张);凸⾯镜、凹⾯镜在⽣活中的运⽤幻灯⽚;魔法师合格证(数量与幼⼉⼈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活动兴趣。
⽼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魔法师是要有⾃⼰的宝贝的,⼩仙⼦有魔法棒,⽼巫婆有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仔细听“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要问他是谁?只有你知道”。
(⼆)引导幼⼉⽤摸、看的⽅法⽐较勺⼦的两⾯,发现勺⼦的凸⾯和凹⾯。
我的宝贝不是镜⼦,⽽是魔法勺⼦。
你们仔细看⼀看,勺⼦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呢?”你在勺⼦⾥能看到⾃⼰吗? 陈⽼师在每个⼩朋友的椅⼦后⾯准备了⼀个魔法勺⼦,请⼩朋友拿出来 1.摸⼀摸勺⼦的两⾯有什么不同? 现在请⼩朋友上来说⼀说勺⼦的两⾯有什么不同? 嗯,勺⼦的⼀⾯是凹进去的,这就是凹⾯(出⽰字卡凹),还有⼀⾯是凸出来的(出⽰字卡凸) ⼩结:原来镜⼦是平平的、很光滑的,⽽勺⼦⼀⾯是凹进去的、⼀⾯是凸出来的。
这就是我们的魔法宝贝——魔法勺⼦。
现在请⼩朋友把魔法勺⼦放在后⾯的袋⼦⾥。
(三)填画记录表,感知并记录勺⼦的反射现象。
1.介绍记录表的填画要求。
引导幼⼉⽤勺⼦的凹⾯和凸⾯来照照⾃⼰,看看在⾥⾯你是什么样的?记录在纸上。
师:陈⽼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勺⼦,待会请⼩朋友选择⼀根勺⼦,⽤勺⼦的凹⾯和凸⾯照⼀照⾃⼰,看⾃⼰变成什么样?然后画在这张记录表⾥。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精品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了解哈哈镜的原理。
2. 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形状勺子里的成像特点,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重点:观察不同形状勺子里的成像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同形状的勺子、透明塑料杯、哈哈镜、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不同形状的勺子、透明塑料杯、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勺子形状。
(2)教师将勺子放在透明塑料杯中,引导幼儿观察勺子里的成像。
(3)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不同形状的勺子和透明塑料杯。
(2)幼儿观察勺子里的成像,并用画纸和彩笔记录下来。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2)强调观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1)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2)观察不同形状勺子里的成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状勺子里的成像。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物品,观察其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2)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高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对光线的影响,了解简单的光学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线的作用,认识到勺子可以像哈哈镜一样产生变形效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手电筒、镜子、白纸、画笔、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手电筒、白纸、画笔、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和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勺子上,观察勺子上的影子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对光线的作用,让幼儿发现勺子里的哈哈镜现象。
讲解勺子形状与光线的关系,让幼儿了解光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勺子,观察勺子里的影子变化。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巩固知识(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卡片上印有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判断这些勺子里的影子形状。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验证自己的判断。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勺子形状,并观察勺子里的影子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对光线的作用光学原理:反射、折射勺子里的影子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勺子形状,预测勺子里的影子形状。
2. 答案:根据勺子形状,预测勺子里的影子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到勺子形状对光线的作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具体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掌握简单的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镜子、卡片、手机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镜子、一张卡片、一部手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勺子,让学生观察勺子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形状的勺子和镜子观察卡片上的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不同形状的勺子成像特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家里的小勺子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2)结合实验结果,思考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物品代替勺子进行实验,进一步了解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问题设计;2. 例题讲解中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的阐述;3. 动手实践环节的分组实验;5.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小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
小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发现勺子有凹凸面,探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2.能用清楚、合适的短语或句子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3.感受照镜子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平面镜的经验。
物质准备:几种成像不同的哈哈镜。
照哈哈镜后人物脸部形象图标:瘦长的、扁胖的、变大的、变小的、颠倒的、正立的(教师用)。
勺子(最好是大的不锈钢饭勺)人手一把及记录表(见幼儿用书)。
活动重点:能感知勺子的凹凸面成像是不同的。
活动难点: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变化。
活动过程:一、感知哈哈镜的影像效果。
1.照哈哈镜,幼儿互相交流所见到的有趣情景。
2.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在镜子里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小结:让我们变样子的,边照边引得大家哈哈笑的镜子,人们给它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就叫"哈哈镜"。
二、探索勺子里的哈哈镜。
1.感知、了解勺子的凸面、凹面。
教师:这里有小朋友带来的不锈钢勺子,仔细看看勺子是什么样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2.游戏“指一指”。
老师说“凸面”,幼儿的手快速指向勺子的凸面;说"凹面",就指向凹面。
3.小结:勺子凸出来的一面叫“凸面",凹下去的一面叫“凹面"三、幼儿照勺子"哈哈镜"变化。
·教师:请小朋友用勺子来玩照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脸在镜子里有什么有趣的·幼儿照“镜子”,教师巡视,并指导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四、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标,集体分享交流照镜子的发现。
1.教师:刚才照勺子哈哈镜的时候,你们为什么都要哈哈笑啊?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2.教师:你在勺子里发现了什么?你的脸变了没有?变成什么样了? (鼓励幼儿用合适的词语如变大、变小、瘦长的、扁胖的、倒立的等表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勺子有两面,一面是凸面,一面是凹面,它可以当成哈哈镜照一照,两面照出来的样子是不同的。
五、游戏:变呀变。
2024年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对光线产生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对光线产生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光线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手电筒、白纸、透明胶带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白纸、一个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邀请幼儿拿起自己的勺子,观察勺子里的光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里的光线。
讲解勺子形状对光线产生的影响,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勺子里的光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对光线的影响观察勺子里的光线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尝试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生活中的镜子原理与勺子里的哈哈镜类似,都是通过光的反射产生图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对光线产生的影响,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可以组织一次“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二篇)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二)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实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大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勺子在水面上的反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探索勺子在水中的反射,让幼儿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把勺子。
2.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塑料杯和一杯水。
3. 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
4. 教具:一个放大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勺子和水杯,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和水杯的形状,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 探索:a. 教师指导幼儿将勺子放入水杯中,让幼儿观察勺子在水面上的反射现象。
b.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勺子的位置,观察反射现象的变化。
c. 教师让幼儿用自己的勺子进行探索,并分享发现。
3.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勺子在水中的反射现象,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哈哈镜”,观察和记录反射现象。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科学角布置“哈哈镜”主题展示,让幼儿自由探索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倾听幼儿的分享,评价幼儿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3. 家长反馈和科学角展示,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园所中的表现。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为每个幼儿准备好一个透明塑料杯、一杯水、一把勺子和一张白纸。
2. 探索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将勺子放入水杯中,观察勺子在水面上的反射现象。
3. 实践阶段:教师让幼儿尝试改变勺子的位置,观察反射现象的变化。
4. 分享阶段: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 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勺子在水中的反射现象,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索过程,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