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
大学组织的本质与特性
2017/8/27
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 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 神交往;第四是学术。每一项都是大学理想的 生命整体的一部分。(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 育)
2017/8/27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级职称继续教育
8/79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级职称继续教育
9/79
大学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这增加了我 们研人类至今设计出的最为成功的创造、传 递和应用知识的机构; •人们对于它所寄予的期望,使得改革始终没 有停止过;
2017/8/27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级职称继续教育
一流的学科标准: 一流的师资队伍——优质的人力资源与物质支撑 一流的人才培养——先进的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 一流的科学研究——顶尖的学科水平和科研成果 一流的学术声誉——开放的办学视野与国际合作 一流的育人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与育人氛围 一流的管理服务——科学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2017/8/27
2017/8/27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级职称继续教育
3/79
何谓教育
杰克森: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项道德事业,其目 标是对人类产生有益的变化,不仅仅是在人们知 道的可以做的事情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完 善人们未来的性格和个性。(什么是教育) 雅斯贝尔斯: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只多 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 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 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 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 科学思维方式。(什么是教育)
大学组织的 本质与特性
高校后现代组织特性探析及对我国高校组织变革的思考
性 、柔软 性 ;第 三种认 为 后现 代组 织是 复 杂性 组织 ,
是 一 个 混 沌 系 统 .混 沌 意 味 着 “ 理 性 ” 和 “ 确 非 不
定性” :第四种认为后现代组织是一种学 习型组织 , 就是凭借有效持续学 习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 的
2 学 . 组 织— — 组 织 目标视 角 通 常 人 们 认 . - j型
出 : “ 习型组 织是 指善 于创 造 、获取 和传 播 知识 , 学 并 以新 知 识 、新见 解 为 指 导 。勇 于 修 正 自己行 为 的
一
依赖政府 ,收费政策受制于政府 .专业设置 、招生 计划 、学籍制度 、文凭发放均由政府统管 .至于领
导 干部 的任 用 、职称 评 定 、职工 工 资甚 至 学 术研 究
织 目标 、组 织控 制和 系统论 等后 现代 组 织理论视 角对 高校后 现代 组 织特性 进行 分析 ,并 对我 国 高校 组 织 变革 的
途 径进 行 了思 考。 关 键词 : 高校 ;后 现代 ;组 织 ;变革
上世纪 7 年代末 8 年代初 .在世界范 围内兴 0 0 起 了一 场 组 织 变革 的浪 潮 .后 现 代 组 织 理论 则 是 这
其 产生 的新型组织 ,包括虚拟组织 、无边界组织 、 管理工作 团队、企业流程再造 、全面质量管理 、人
力 资源 管 理 等 :第 二 种 认 为 后 现代 组 织 是一 种 柔 性
组 织 。柔 性 意 味 着 流动 性 、反应 性 、敏 捷 性 、适 应
问题 .科层化特征在所难免 .且在我国愈来愈具有 明显 占据主导地位 的趋势 但是 .高校就其主要活 动 内容而言是属于专业化 、学术性的机构 ,以 “ 自 主 性 、灵 活 性 、开放 性 、人 性 化 ” 为 主要 组 织 结 构 特 征 的扁 平 化 组织 是 适 宜 这类 组 织 生存 与发 展 的组
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
四、大学组织趋同的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
1、积极影响
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大 学组织的结构趋同和专业设置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其次, 大学组织的文化趋同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大学的综合实力和 竞争力。此外,大学组织的趋同现象也促进了各大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 高等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二、大学组织的特性与趋同现象
1、大学组织的特性
1、大学组织的特性
大学组织作为一种学术性组织,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组织的特性。首先,大 学组织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较大。其次,大学组 织具有强烈的学术自由性和学术独立性,这也是大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此 外,大学组织还具有明显的知识密集型特征,其运作和发展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 传播。
2、大学组织的趋同现象
2、大学组织的趋同现象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变化,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日益显著。 这种趋同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组织的结构趋同,即各大学 的内部组织结构逐渐趋于一致。其次,大学组织的功能趋同,即不同大学的专业 设置和学科发展逐渐趋同。最后,大学组织的文化趋同,即各大学的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等也逐渐趋于一致。
2、负面影响
2、负面影响
然而,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首先,过度的趋同现象 可能导致大学的个性和特色逐渐消失,使大学教育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其次, 趋同现象可能导致大学之间的竞争加剧,进而引发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教育质 量的不平衡发展。此外,过度的趋同现象还可能使大学失去自主性和创造性,成 为一种被动的适应者而不是积极的变革者。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周雪光的《组织社会学十讲》是一本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其 对组织的趋同现象的解释和阐述为我们在理解和解决组织问题上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思路。无论是对学术界还是实践界,这本书都值得我们去阅读和学习。
关于创业型大学组织特性的思考
托 。学生 的 “ 学” 和 教 师 的“ 教” 都 是 围 绕 知 识 进 行
的 。从 世界 范 围看 , 中世 纪的欧 洲大学 , 其 职能 也主
要是 保存 、 传播 、 创造 知识 , 大学 被看 作是 “ 知识 的储 藏所” , 教学 是 大学 唯一 的职能 , 所以 1 9 世 纪 以前 的 大学 也被称 为 “ 教学 型大 学” 。 1 9世纪初 , 德 国柏林 大 学 的建 立 确立 了科 研 在 大学 中 的地 位 , 柏林 大 学 明确提 出大 学 不 仅要 保 存 和传递 知识 , 而 且要创 造新 知识 L 2 ] 。此 后 , 德 国教 育
第3 2卷
第 2 期
中 国
林
业
教
育
2 0 1 4年 3月
Fo r e s t r y Edu c a t i on i n Chi na
关 于 创 业 型 大 学 组 织 特 性 的 思 考
毛 慧 芳
(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教 务 处 ,浙 江 临 安 3 1 1 3 0 0 )
基础 , 因此大 学必 须坚 持“ 两 个 中心” , 实现 教学 与科
研 的统 一 。
( 二) 创 业 型大 学的组 织功 能 : 知识 的 生产 、 传 播
和 应 用 相 互 融 合
2 0世纪 中后期 , 随着一 系列 外部 环境 的变化 , 如
经 济全球 化 、 大学经 费短缺 、 高等 教育市 场化等 , 高等 教 育经历 了又 一次 革命 。从 2 0世纪 2 0年 代麻 省 理
摘
要: 创 业 型 大 学是 高 等 教 育 变革 过 程 中组 织 转 型 的 产 物 , 其 通 过 知 识 市 场 化 和 学 术 资 本 化 致 力 于 高 校 创 新 能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具有一定的组织特性。
组织特性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点。
本文将对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内部组织结构的特点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由校长办公室、教学机构(学院)、专业教学部门、教辅部门等构成。
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结构更加简洁明确,更加重视专业实践和技术培训。
特点如下:1. 专业化分类管理:高等职业院校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划分不同的学院,每个学院又设立相应的专业教学部门和教辅部门。
这样的组织结构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和教学。
2. 小班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一般采取小班教学模式,保障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相比大班教学模式,小班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就业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组织结构中,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践比例较高。
学院会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求职简历、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还会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
二、管理体制的特点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行和高质量教育的基础,其特点如下:1. 学院自治:高等职业院校一般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都有相应的主管领导和管理团队,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学院内部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制定和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决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 民主决策: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参与程度,倡导民主决策。
学校会设立学生会和教职员工代表组织,让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形成共商、共议、共建的良好氛围,提高学校发展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3. 教学评估: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提升。
学校会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教职员工考核,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自治与责任:大学组织特色使命的理性反思
学算起 也 不过八 百 多年 。但 是 ,承担 类似 现代 高 等 教 育 职 能 的 教 育 机 构 ,可 谓古 已有 之 。 于 欧 洲 ,可 以追 溯 到雅典 的学 园 ;于 中国 ,可 以追 溯
业 化 、市场 化运 作越 来越 具有 企业组 织 的特征 。
在 布 劳和斯 科特 的划 分 中 ,把 大学 列为 服务性 组 织 ,但 很 多人批 评强 调大 学 的服务性 则会 损 害学 校 和教 师在 学生 心 目中 的传统 权威 和尊 严 ,使 教
统 。”有 人把 组织 比喻性 的解 释 为一个 生物有 机 体 ,在 开 放 的状 态 下无 时不在 接受 周 围环境 的影 响 。关 于 学校组 织在 组织 分类 中的归 属 ,帕森 斯
实地 重新认识其 使命 。” 大学 的使 命与人们 对大
学 的认 知紧 密相关 ,不 同的时代 ,不 同的历史 时 期 ,有 不 同的大学 认知 ,也 就有 不 同的大 学使命
由分 配权 力 和责任 对人 力所 作 的安 排 。”从 组织 运转 过程 的角 度 ,有人 把组 织解 释为 为完成共 同 目标 彼此 间 的分工 合作 、相互 影 响的 活动系 统 , 如 行 为 科 学 的代 表 人 物 巴纳 德 : “ 织 不 是 集 组 团 ,而 是 相 互 协 作 的关 系 ,是 人 相 互 作 用 的 系
不 同角度 的理解 。从组 织形 态 的角度 ,把组 织解 释 为 有 若 干 部 门按 照一 定 的接 哦股 方 式 组 合 起
来 ,去 实 现 特 定 目标 的 群 体 。如 高 斯 ( onM Jh
G u) “ 织是 为便 利实现大 家乐 意的 目标 ,经 as: 组
命 尚未 确定 之前 ,它 是不 能完 全按 常规 作法 建立 的。 … …大学改 革 的实质 是 为了能 够 系统 完 整地 体 现其 目标 ,因此 ,对 我 们 的大学 目标 只作 一些 调 整 、修饰 或变 更最 终会 是一 场空欢 喜 ,除 非大 学 自身 已开 始 明确无误 地 、坚决 果 断地 、名 副其
论大学的组织特性
《 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和 汉文综合版 )
J1 0 0第 2 卷第二期 u. 1 2 9
总第 6 4期
论大学的组织特性
李光
(阳 范 等 科 校 育 息 术 湖 丹 郧 师 高 专 学 教 信 技 系 北 江口 4 7 ) 40 20
【 捅 费 J 学组织是以 大 人才培 科 养、 学研究和 社会服务为 宗旨。以 学
二、大学是特殊的 生产组织
说大学是特殊的生产组织,首先承认了大学是一类生产组织. 即它具有所有生产组织的共性。这些共性包括: 它遵从生产、分配、 织.也是特殊的生产组织:既是一类保守的组织 。又是一类理想的组织 。 交换、消费这一循环链;它追求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这一和谐 L 键 1 大学组 学术性: 产性: 夭 列J 织: 生 保守性; 性 理想 “ 大学者, 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也” 这是蔡元培的大学观。 , 他认 体:它涉及到市场、产品、消费者这一组核心概念,等等。大学之 为,学校应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大学之道, “ 在 为大学,除了与其他生产组织具有共性之外,更多的在于它的独特 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 《 大学》的大学观。作为大学 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组织生产的产品是多样化的。大学组织的产品与大学本 . 新生的入学指南, 它指I了大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所谓大学者, J i “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火师之谓也” 这是梅贻琦的大学观。 , 他指出, 身的职能是相关的。我们通常把大学的职能界定为人才培养、科学 大学的显著特征不是有恢宏的建筑,而是有顶尖的学者。当西方近 研究和社会服务,那么,其产品也就相应的包括人才、科研成果和 代大学模式传入中国的时候,既有制度层面的东西,又有精神层面 知识服务。其中,通过教学育人和科研育人。作为人才的合格毕业 “ 的东西。而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浓缩,便形成了 生,成为大学的主打产品。从这一层面来讲, 大学是一个集知识创 新与人力资本开发于一身的知识产业。 ” 现代大学组织的特性。 2 大学组织的消费者是多方的。与产品的多样化相应,大学组 . 如果说先贤们对大学的论述更多的是源自一种价值判断, 那么, 织的消费者至少包括三方,即用人单位、学生和享受知识服务的组 《1 q国教育百科仝书》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围高等教育法》对大学的 界定则是一种事实的描述。其规定,符合以下条什的高等学校才能 织。在这里,学生是产品也是消费者,并首先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角 色接受训练,最终成为用人单位的产品。从这一视角看。大学 “ 具 称之为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在学科门类. , . 至少要具有文科、 卜 。 理科、工科、政法、财经、教育、农林、医药八大科类中的三个学 有生产性服务与消赞性服务为一体的特征” 3作为一类特殊的生产组织。大学组织的生产过程具有长期性 . 科 :具有较 强的教学、 研实力和水平 : 列制在校生在 50 人以 科 全 00 上 。“ 这一定义 ,从表 而上看 ,它对大 学提 出了教育 层次、学科类 和复杂性。这 是因为,大学组织 的产 品主要 是以人 为核心 的知识服 别、办学水平和学校规模的要求:实际上 ,它蕴含着大学的学位 制 务,而人才的培养与塑造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但是.长期性 和复杂性并不意味着大学组织不讲求效益和质量,只不过其产品不 度 、学术 制度、培养制度和招生制度等 问题 。 标准” ,而应侧重 “ 适合度” 。此外,大学组织的运行 那 么,什么是组织呢?组织是按照一定 的宗 旨和系统建立起 来 能仅仅追求 “ 的集体 其核心要素是机构和制度。秉承不同的宗旨,遵循不同 不能完全按市场的机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要遵循大学 的系 社会上便有了形形色色的组织,大学组织便是这众多社会 组织内部的文化运行机制。 三、大学是一类保守的组织 组织中的一类。凶使命、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火学组织无时无刻 首先,大学组织具有保守特性是因为教育活动本身的传承性。 不彰显着自己的个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大学组织: 发端于中世纪对神学的阐释——而非创造——的 大学组织是以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宗 旨, 以学位、学 西方的大学原本 “ 传统遗传至今,即使科学勃兴,也很难消除神的影子” :而中国 术、培养和招生等制度为系统而建立起来的集体。 教育的传统, “ 从 口耳相传” “ 到 述而不作” 从 “ . 言传身教” “ 到 师 大学是一类学术的组织 ,从 “ 传道授业”到 “ 青出于蓝” ,教育活动从起源来看,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学术组织, 出有名” 传” “ 、 出” 因此,学术性是大学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性。与大学 都讲求 “ 、 授” “ ,即传承性。将这种传承性置于创新时代 的学术性相对应的是事务性,包括市场性、科层性等。虽然大学也 的大背景下,便是教育的保守性。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 具有科层性,但 “ 学术属性是大学组织 的基本属性 ,科层属性是为 当然也在延续着这种保守性。实际上,保守在这里并不带有贬义色 了促进大学学术发展而派生的,为学术服务是其存在的意义” 。 彩,保即保存,守即守护。前人优秀的东西需要保存,核心的价值 正是因为大学的学术性 ,学术劳动 力市场得 以运行 ,学术职业得 以 理念需要守护。正是因为大学组织的保守性。人类文化才不会出现 确立:也正是因为大学的学术性,欧内斯特 ・ . L博耶对大学学术工 断层而得以延续。可以说,没有保守的创新是空中楼阁。教育活动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组织特性即指该类院校在组织结构、办学理念、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特点和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结构相对灵活。
与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相比,高职院校通常不设繁多的学院和系,而是以学院和教学团队为基本单位,具有更加简洁明了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更加高效,决策更加迅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鲜明。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其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高职院校通常以满足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将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这种教学目标的鲜明性使得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和专业对口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应用导向性强。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践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与传统大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同,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这种应用导向性强的教学内容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更容易上手,更能胜任实际工作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通常由一线企业或行业专业人士兼职或聘任为兼职教师组成,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
这种师资队伍的构成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学生可以从师资的实践经验中受益,获得更多实际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高职院校注重与企业、行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实习实训以及相关产业项目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具备更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行业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特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灵活、教学目标鲜明、教学内容应用导向、师资队伍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等方面。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分析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分析引言非正式组织在高校校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学生自组织的平台,又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锻炼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高校学生组织的特点、功能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指导方案。
一、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1.自主性: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由学生自主组织的,自由度较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组织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2.多样性: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种类繁多,包括学术科技类、文体艺术类、社会公益类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不同类型的组织,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3.民主性: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注重民主管理,组织内部通常采用民主决策机制,成员有平等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强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4.实践性: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提供了学生实践和锻炼能力的平台。
通过组织活动,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功能1.社交功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学生进行交流和交友的重要渠道。
通过组织活动,学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增加与不同背景学生的交流机会。
2.学术功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生学术组织,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学科讨论、学术研究,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
3.实践功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提供了学生实践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
4.自我管理功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组织中需要自觉完成组织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
三、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发展趋势1.专业化发展: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将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大学组织的伦理性思考
段 时期 从 大 学 产 生 之 日起
, 。
,
大学
就伴 随着 其组 织 特性
度认 为大学作 为
,
一
国 内学 者 眭 依 凡 从 理 性 的 角
,
种现代组 织
除具 有
开放性
一
般组 织所 英 国教 育 学 家 约 翰
的》
一
共有 的特征外 还 具 有 区 别 于 其他 组 织 十分 突 出 的 特性
,
再 怀 特 在 《 论 教 育 的 目
阻碍进步
理 念 与精神 的力 量 引 领 其 发 展
成为
一
个具有凝 聚
。
力的实体
。
伦理 性 是 大学组 织 的精神命脉
:
所 以
,
学 校 有 责任从 环 境 中排 除 它 所 提 供 的 这 些 坏 东 西 从 而 尽 其所 能 抵 制它们在 通 常社会 环 境 中的影 响
,
,
。
本 文意从伦理 的视 角来谈 以下 几 个 问题
,
学校要建立
一
个 净化 的活动环 境
,
。
选 择 的 目的 不 仅 是 简 化 环 境 而 且 要 清 除 不 良 的 东 西
。
,
一
。
每
一
个社会都被
一
些 无 关 紧要 的东西
,
、
旧 时 留
。
由 与 自主 的 实 体
,
松散而有序
一
,
所大学
,
,
必 有
一
种
下 的废 物 以 及 确 实 是 邪 恶 的 东 西 所 累
(200 9 )04
—
0024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特性涉及到其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结构、人员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特性的内涵。
一、办学理念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是指该院校对于办学目标、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思想观念。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实际能力训练。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办学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指该院校为了达到办学理念而制定的教育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教育。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具体的职业技能。
创新能力培养指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
社会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管理结构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结构包括学校领导机构、职能部门和教研机构三个方面。
学校领导机构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管理层,负责制定校务决策和政策,领导学校的整体发展。
职能部门包括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后勤部等,负责教学、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工作。
教研机构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机构,负责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等工作。
四、人员队伍高等职业院校的人员队伍主要包括教职工和学生两个方面。
教职工包括教师和管理人员,他们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和管理的主体力量。
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承担者,通过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管理人员则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者,负责学校的行政和管理工作。
学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管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质量保障、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考核等方面。
教学质量保障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工作。
大学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启示
大学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启示摘要:大学组织结构是影响大学组织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组织结构具有科层组织模式的特点,但同时又有自身独特性。
大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推动大学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组织结构科层制特点独特性内生动力机制强调组织正式结构的研究者倾向于把组织看做是实现明确目标的、结构相对紧致的系统。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组织可以通过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提高绩效;当理性代替个人喜好的时候,组织会表现得更好;不良的组织结构会带来问题,而结构合理时会促进组织表现。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和重构结构实现组织目标[1]。
就大学而言,大学组织结构是影响大学组织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具有科层组织模式的特点,但同时又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大学组织的科层制特点科层制产生于企业早期身兼管理者身份的所有者所行使的日常例行职能的不断细分,这些职能包括监督、人员选拔、会计与财务管理、文档保管、工作设计及计划等。
斯科特把科层制看做由那些维系组织本身功能的活动和职务组成的系统[2]。
布劳(Blau)等人为科层制组织正名,他指出:“为了系统协调许多人的工作以完成大规模行政任务而设计的组织类型,我们称之为科层制.所以,科层制是指在大型组织中对工作进行控制和协调的组织原则.”协调与控制并不是目的,它们只是用于提高行政效率,科层制组织原则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有效率的组织[3]。
因此,科层制不是专指官僚结构的低效率、墨守成规与盲目服从。
韦伯关于科层制的经典分析是当代大多数关于组织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韦伯主义科层制具有五个基本组织特征[4]:第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对个人而言,大多数组织的任务过于复杂难以独立完成,因而存在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产生专业化,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第二,非人格化取向。
科层制的工作氛围应该体现非人格化取向,即科层组织的员工应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感觉做出决策。
第三,权威等级。
权威等级是指每一位下层官员都受控于其上级的监管.几乎较大的组织都形成结构严密的上下级关系,目的是保证对上级指令的规训化服从,而对于完成各种任务和发挥组织功能而言,这种服从十分必要。
学校组织特性的分析
貳、學校科層化結構
科層體制的定義
在組織內一種權力或權威的結構,此結構間 有交互作用的型態存在,並為一種人事階層 的行政體系。
科層體制的特徵
由一系列特定的職位或官階所形成。 依照一定的專門性才能,選任適當的人員擔 任職務。 具有正式頒訂的組成章程、行事規範,規定 任職者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兩者之間的交互 關係。 對任職者的升遷、待遇與發展機會均有明確 合理的保障。
溝通於學校組織中的重要性(1/5)
賽蒙(Simon)
組織中的成員必須了解不同成員對方行為的 意義之。
溝通於學校組織中的重要性(2/5)
巴納德(Barnard)
意見溝通在組織內必須是一個中心的地位。 在組織內正式組織溝通型態與非正式組織溝 通型態是不可分離的,且非正式組織(關係) 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
提出「地位的保護作用」概念,意即組織中 的成員自己覺得需要表現感於擺脫權威的控 制,來保護其人格與自尊。 此概念對於溝通有負面的影響。
溝通於學校組織中的重要性(5/5)
統整
溝通促進組織成員雙方的了解。 組織內除了正式的權威結構之外,一套溝通 體系的存在是必要的。 溝通提供成員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 組織領導者必須同時重視正式與非正式的溝 通管道。
溝通于學校組織中的重要性25巴納德barnard溝通于學校組織中的重要性35蓋哲克guetzkow會因為溝通運用方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訊息內容的重複出縣以及反饋作用會增加溝通于學校組織中的重要性45伯恩burns提出地位的保護作用概念意即組織中制來保護其人格與自尊
學校組織特性的分析
林以凱
本次課程綱要
溝通於學校組織中的重要性(3/5)
蓋哲克(Guetzkow)
將「訊息流動量」與「訊息內容」作為意見 溝通運作方式的討論重點。 訊息輸入與輸出之間有一定的關係,此關係 會因為溝通運用方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訊息內容的重複出縣以及反饋作用,會增加 意見溝通的正確性。
大学的组织特性与教师发展
大学的组织特性与教师发展一、组织与大学组织所谓组织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成一定目标,有计划、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社会机构或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当今社会已经成为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大多数社会任务都是在相应组织里和由相应组织完成的。
在高度组织化的现代社会中,组织不仅构成了社会细胞,而且已经成为社会本身的突出特点。
现代社会的组织世界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组织各有其目标、使命、结构和特性。
根据复杂和多样的组织现象可以将其简化为政府组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三种主要组织类型,并因此把握其各自的组织特点。
政府组织重在权力控制,它的特点体现在它通过科层制进行调节的方式之中;经济组织重在经济效益,它的特点存在于它通过市场运作进行调节的方式之中;社会组织重在信誉价值,它的特点体现在通过信任效应进行调节的方式之中。
组织特性是组织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性质和形态,体现组织的根本特征和其内部要素所独具的状态。
综合关于组织的一些研究,可以发现组织通常具有如下一些共性:1)组织作为一种集合,体现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行为方式和关系,是一种结构化集合。
”组织中的人是在一定结构中工作的,结构不同,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不同”[2]。
2)组织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组织目标或体现于自身生存的自然发展,或体现于追求自身发展的理性超越。
作为理性系统和自然系统,它们不同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组织的“两面性”。
3)组织由怀有某种目的的人群所组成,人们基于目的进行工作分工,且相互协作,在其中既有一定的权力等级,又存在着各种非正式人际交往,它们分别体现了组织的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4)组织存在着一个以上的权力中心,它控制着组织发展方向,不断地评价着组织的行为,改变着组织的结构,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3]33。
5)组织有其内在精神,这种精神并非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有意养成的,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
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
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大学组织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组织的性质特征——非营利性在社会系统中,大学的使命是独特的。
它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是却担负着决定社会开展方向的重要使命,探求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并履行社会批评的责任。
大学独特的社会使命决定了大学是非营利机构,办学经费来自于政府拨款、学费、社会捐赠及其他收入,办学盈余只能用于学校进一步开展。
这种非营利性与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营利性形成了鲜明比照。
由于学校本身不能营利,因此在战略管理中,一方面学校比企业更要高度重视外部机遇,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的寿命普遍长于企业。
2.大学组织的产权特征——利益相关性企业的主人是股东,他们投资于企业,因此享有对企业的控制权。
这样,公司治理结构有比较明确的运行目标,即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与企业不同,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政府、教师、学生及家长、校友、捐赠者、校长及行政管理人员等都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
大学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就必须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必须具有社会责任,而不能以现有的教师、行政人员或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决策者必须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平衡,不能仅仅强调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导致战略管理的难度增加,速度减慢。
3.大学组织的目标特征——模糊性对于大学而言,制定组织目标是重要的,但这种目标本身具有模糊性,难以进行操作性评价。
公司、企业的组织目标很明确,就是赚钱,警察的组织目标就是维护社会安定,这类组织的目标很容易细化和进行操作性评价。
现代大学的功能是创造知识与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并效劳于社会。
无论创造知识,还是传授知识,都决定了大学组织目标的模糊性。
与物质生产相比,知识生产很难定价和市场化。
知识的价值不容易被立即鉴别出来。
历史地看,某些观点、理论过于“迂腐无用〞,根本是“异端邪说〞,但在经历长时间的考验之后,却发现当时被人们所摒弃的“无用之学〞被证明是最有价值的。
谈高校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把握组织性质
谈高校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把握组织性质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具有积极进取姿态的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构想者和创造者。
由此,想要大学生在大学中体现主人翁的角色定位,发挥主人翁作用,必须促使他们对学生会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组织性质有深入了解和把握,从而为培养独立自主精神和为社会做贡献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标签:高校;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途径学生会成员往往是全校、全院学生关注的焦点、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各种场合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由此,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学生会的组织性质和具有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着力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体现学生会的核心本色一方面,要认识到每个成员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种个性差异首先要被尊重,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个性差异,他们对于自我发展的要求具有不一样的标准,要努力满足每个成员的发展需求。
“每个成员设立自我发展规划,从自我时间规划、目标管理、情绪管理均需自我完成、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整。
树立优秀成员典型,达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的效果。
”如何达到这种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的效果?这就需要通过积极创建校园文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要重视引导学生锻炼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期更好地提升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奖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项目,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促使他们走出校园,开阔眼界,以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观念,而且还能促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面对各种问题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觉悟和提高自我潜能,这对毕业以后他们投身社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要真正落实和体现学生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独立自主的特点,教师必须首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对学生会有正确的清晰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好学生会的主要职能,更好开展学生会的各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制与结构・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眭 依 凡提 要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
大学作为一种现代组织,除具有一般组织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十分突出的特性,即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性、开放性、矛盾性五大特性。
关键词 大学 组织特性 组织结构作 者 眭依凡,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英国著名学者哈罗德・珀金(H aro ld Perk in)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大学的发展过程后,给我们提出过如下忠告:“谁都在谈大学”,但是,“一个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的不同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大学。
”因为,“过去的希望、抱负和价值观与现代大学概念紧紧结合在一起。
”[1]哈罗德・珀金的话虽不是振聋发聩之言,但它确实应当引起我们认真地思考有关大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大学组织有哪些特性?一、大学是什么从哈罗德的话中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即“大学”是一个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由此产生“大学”定义就包含了人们看待大学的价值取向。
正如哈罗德所分析的那样,大学“也像其它社会机构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政治的、经济的、组织的、社会结构的、文化的、科学的或政策的角度——去看很不相同”[2]。
由于人们所持的价值取向不同,故在识别大学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及形成大学的价值要求等方面也就难以求同。
反映人们价值取向的大学定义,说的是“大学应是什么”,如西蒙・施瓦兹曼(Si m on Schw artz m an)认为“大学是追求知识的学者的团体”[3],纽曼强调“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4],弗莱克斯纳(A b rahan F lexner)持“大学本质上是做学问的场所”[5]的观点,而伯顿则坚持“大学是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
”[6]另一类不带价值取向、只对事实的本质概括的定义,说的是“大学是什么”。
为了说明“大学是什么”,我们根据“种类加最邻近属”这一逻辑定义的方法,对大学作如下界定: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
其包括两层意义:大学是一种“社会组织”(最近邻属),这一社会组织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种差)。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最能反映大学本质属性且又能适应不同时空背景下各种教育情境的“大学”概念,当然这也是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大学”概念。
从空间范围上,该定义揭示了各国大学共同的特质;从时间序列上,该定义反映了各时代大学共有的特性。
因此,上述概念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这一基本论断,对“大学”作更精细的表述:大学是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综合性或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
这里我们把“大学”的最邻近属由外延更小的“普通高等学校”替代外延过大的“社会组织”,把“种差”由内涵更少的“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综合性或多科性的”替代内涵更多的“实施高等教育的”。
这一定义使大学区别于其他如专科性、单科性、非学历或非正规学历、非全日制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美国等国家,大学一般必须有1个文理学院和2个或更多的专业学院,并被认可在广泛的学科944 2000 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里有权授予学士以上学位。
据我国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规定,大学设置须符合如下条件:(1)主要培养本科以上人才;(2)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8个学科门类中,有3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3)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4)全日制在校生计划规模在5000人以上。
必须指出的是,具有科学分类意义的大学并非单指冠名“大学”(U n iversity)的高等学校,一些满足上述“大学”之种差要求的、独立设置的学院(Co llege、In stitu te),也归类于“大学”。
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巴黎理工学校等世界著名学府都具有大学的性质,只是称谓不同罢了。
本文主要研究具有科学分类意义的正规大学及独立设置的学院的组织特性,但研究的结论对其他高等学校亦有参考价值。
二、大学组织的特性分析何谓组织?组织是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任何组织都应当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第一,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以一个或一组目标表示;第二,是由人组成的;第三,形成了某种系统性的结构,即社会分工后的责权关系,用以规范成员的行为。
大学作为一种现代组织,毫无例外地具有一般组织所共有的特征。
但是大学还具有下列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十分突出的特性。
1.复杂性大学是我们迄今看到的最复杂的社会组织。
大学组织的复杂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活动复杂:如果说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保存、传递、批判和创新的话,那么大学就是对高深学问进行选择、保存、传递、批判和创新的机构,它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积累为根本目的进行组织定位,使其活动构成不是社会化的“一般劳动”,而是具有探索性、艰巨性、长期性、创造性以及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特征的极为复杂的科学劳动、智力劳动。
(2)成员复杂:这是大学组织活动复杂的必然结果,复杂的劳动只有由掌握了复杂劳动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些人是“一群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有一种庄严的敬意、不肯屈服于知识之外的压力并严肃追求科学、具有独立人格并以科学为是非准绳的知识分子。
”[7]由于劳动的性质和对知识的占有,使他们更具有强烈的批评精神、参与要求和更独立的个性。
(3)结构复杂:即机构复杂,其原因一方面大学本身就是一种从学科出发,然后围绕许多学科发展起来的集劳动分工、信念形成、权责分配于一体的、有科层性质的、庞大的综合机构;另一方面,大学内部成员的复杂也导致了其结构性关系的复杂,如组织成员之间既有制度化的正规关系又存在非制度化的非正规关系,不能忽视的是这种非正规关系对大学各级组织的影响作用甚大;此外,大学组织的权力结构也不单纯,它具有教授个人权力、教授行会权力(学院式权力)、大学行政权力及大学董事会权力并存的权力构架。
(4)环境复杂:系统科学和组织理论都坚持这样的观点,即组织是其生存的一般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相分离的。
大学毫无例外地必须遵循这一生存规则。
但是应予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大学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组织,如果我们从它是需要通过努力竞争来获取稀缺的社会资源(资金、物资、学生等)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合理配置而生存、而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它,大学事实上就存在经济实体的一些性质,这样我们就不能把大学单纯看成是只强调理性的知识组织,还应承认它是需要环境适应的社会组织。
基于大学对社会资源的强烈渴求及大学固有的属性特征,社会环境对大学的制约和要求并非单一,大学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因此而产生。
2.多样性伯顿・克拉克(B u rton R.C lark)在他的《高等教育系统》一书,录引了法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 ile D u rkhei m)如下一段话:“很少能找到一种机构,既是那么统一,又是那么多样;无论它用什么伪装都可以认出;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它和任何其他机构完全相同。
这种统一性和多样性构成大学是中世纪生活的自发产物的最后证明;因为只有活的东西才能这样尽量充分保持它们的个性,同时使它们自己服从和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
”[8]伯顿・克拉克对这段话的高度重视是有原因的,它揭示了大学组织最基本的特性:多样性和统一性。
大学组织的多样性表现为:(1)职能多样:放眼各类社会组织,恐怕很难再找到类似大学能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组织,况且它们还是外延较大的集合概念,每项职能下面都包含了更多的与其内涵相关的具体职能,譬如社会服务就包括了科学咨询、专利出售、资源共享、产学合作、社区改革、人员培训等。
大学职能的多样性,一方面来自人类社会发展对大学不断提出要求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大学本质属性必然外显的结果。
教育基05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本理论认为,教育组织至少有三个要素: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资料,教育对象。
由于“教育者活动的目的产生于对社会需求的选择,归根到底受社会需求及社会条件制约;教育资料源于文化;教育对象是有待培养的人”[9]。
因此,教育的社会本位、文化本位、个体本位的价值自然形成。
对大学而言,这三类价值以育人的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出现,外部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2)目标多样:大学目标多样性体现在各国都建有自己的高等教育目标,且每一所大学均形成了体现各自办学特色的目标倾向及多目标体系。
如美国学者爱德华・格罗斯(Edw ard Gro ss)和鲍尔・格兰巴斯(Pau l Gram bach)在一项有68所含研究生院的公私立大学参加的,受询者主要是校长、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关于大学目标选择的问卷调查中,根据美国大学的实际状况列出了47项大学目标,调查结果如表1[10]所示。
另外,大学的多样性特征还明显地反映在办学模式、办学风格、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等诸多方面。
表1 受询者察觉的目标和推荐的目标A、头7个可察觉的目标B、头7个推荐的目的 1.保护学术自由; 1.保护学术自由; 2.增强 保持声望; 2.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保证重要计划的高质量; 3.培养学生的智力; 4.保持捐助者的信任; 4.保证所有计划的高质量; 5.保持时代特点; 5.传播新思想; 6.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6.保持时代特点; 7.坚持纯学术研究。
7.保持重点计划的最高质量 最后4个目标 最后4个目标 44.重视本科生的教学 44.重视本科生的教学; 45.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45.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46.维持学校特点; 46.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47.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47.维持学校特点。
3.统一性弗勒德利克・伯得斯通(F rederick E.B alderston)在他的近著《管理现代大学》中称:“大学是我们最伟大且最恒久的社会机构。
”[11]自有近代大学基本特征的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1158年)、牛津大学(英国,1168年)、巴黎大学(法国, 1180年)等中世纪大学问世以来,大学已经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
大学的生命力和恒久性原因何在?查理大学的校长卡雷尔・马理(Karel M aly)的回答切中要害,“我们说它的古老,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它的悠久历史的表面的重视,而首先的、也是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是我们为了今天和明天赖以汲取力量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12]教育专家安德森(G・L・A nderson)在比较了现代大学和中世纪大学的诸多特征后指出:“现代大学,即使其机构已经扩大并且变得更加复杂,但在结构上与中世纪大学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13]没有哪个组织像大学一样受历史影响最深、最持久而能保证其本征结构不变,大学是唯一能称为历史发展文化积淀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