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对人生的看法-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感想

人生下来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慢慢的我们成长,经历幼年、少年、

青年,然后步入中年,继而逐渐老去进入老年阶段,最终死亡。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每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那么儒、道、佛对人生的看法

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是“儒”,儒家的人生态度是“入世”、“有为”、“现实”的人生态度。

儒家既不关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寻,也不关注向上的、向天国的追踪。在方向上,既不向外,也不向上,它就是进入现实社会。

并且儒家强调“有为”,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重视为社会和他人贡献。儒家对人生最大的启示就是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两句话

最能代表着儒家这种有为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是人的一个积极有为的一种行为方式。这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而儒家的“现实”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层次的提升,而不去玄思、探

索一种神秘境界,这是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儒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注

重对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家庭观念,以及对社会的改造。

其次是“道”,道家的人生态度是“超世”、“无为”、“超现实”的人生态度。道家的“超世”可以这样说,就是道家的思维跟儒家不一样,儒家思维看

问题都是在面上看,那么道家是一个否定性的思维,它就是对现实的制度、社

会的运作、人与人的交往,它都是采取一个批判态度,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超

越经验、超越常识、超越对立、超越区分,来追求一种人道一体、天人合一的

境界。

且道家的“超世”又和“无为”相联系。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他对知识、理性的东西,持超越的态度。哲学上讲超越的概念,说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依顺事物的本性,依顺人的本性真情,依据本性和规律去办事。这就叫无为。因此,道家讲的无为,前面必须要有两个字加以

规定,这就是“自然”。所以我们在谈道家无为思想时,一般就说“自然无为”。

换句话说,道家的无为就是要顺应事物的本性而为,它有一个超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里面。

而道家的“超现实”就是说道家的思维,常人这样看,它就是不这样看。哲学上叫超越常识的经验,这是道家的一个思想观点,应该说它的思想就是对

社会的批判。所以说,当我们读《老子》《庄子》就觉得有醍醐灌顶之感,非常的清凉,因为它追求的那是一种超越,追求的那是一种内心的浪漫,追求的那

是一种空灵,追求的那是一种逍遥和自由。所以,我们说道家的人生态度是

“超现实” 的。

最后是“佛”,佛家的人生态度是“出世”、“空无”、“非现实”的人生态度。

所谓佛家的“出世”思想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超脱人世凡尘,不入六道轮回,超凡入圣。具体来说,佛法又称出世间法,以出离世间,免除

生死轮回为目的。即所谓涅磐。人生是苦是全部佛家的出发点,也是佛家对人

生的一种根本态度。人生是苦,不是说人生之中有痛苦,而是说苦是人生的根

本体验和感受,有受皆苦,在现实生活之中,根本没有快乐可言。佛家的这种

人生观决定了它的出世倾向。

佛家的出世态度不仅否定人生价值,也对人生世界和现实社会进行彻底的

否定。出离轮回的佛国净土很难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影像,佛家众生平等、自由自在的理想也根本无法在人间得以实现,因而只能通过离世出世的方式实

现自己的追求,对现实社会只能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佛家贬低人性、指出

人的种种弱点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其目的是让人们认清自身的缺点,了知人身

的无可爱乐,从而消除人对色身的贪欲,破除人的我慢自大,使人不再对现实

世界产生留恋,厌弃世俗生活,出家修道。因此佛家并非有意使人丧失信心,

而是为了达到诱使众生出离世间的目的。

而“空无”是说佛家把一切物质现象(色法)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

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谓之“四大”。四大皆空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在佛家看来,万物生死成

坏的变动不居,即是“一切皆空”之本质表现或证明。在佛家思想中,“空”不仅是普遍的现象,而且也是世界本体(诸如“佛性”、“实相”、“法界”)的最

基本的特征或内涵。

此外,佛家讲所谓“非现实”,就是说人在这个红尘世界,由于诸多污染,使其固有的本性不能呈现,而产生种种执着幻想、诸多痛苦烦恼。所以佛家认为要把它解脱了,要把它超越了,要把它洗净了,这样就能离苦得乐,这是佛陀的本怀。因此我们说,佛教之教义,就其本质而言是积极的,但是却又是非现实的。

从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来看,我们不能武断说哪一个好,哪一个坏,而是各具千秋,各有所用。概括来说:儒家是治世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我们在年轻时应该学儒,年老时学道。年轻学儒,“儒”字拆开,是需要的人,积极入世,抱“修齐治平”之意,服务社会;年老学道,凡事看开,一切顺其自然,享受生活,度过幸福的晚年。而佛说,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着现在,你的心灵就会平静。运用禅的智慧,愿禅引导人们走出喧嚣,避开炎凉,脱离宠辱,以便活得轻松自在,智慧豁达。

而在我个人看来人生如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体会。人生短暂,不论我们生从哪里来,死后又去哪里,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把握现在可以抓住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不要留下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