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税收与税收制度(2)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知识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详细描述:销售额 1.销售额是指纳税入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或服务,从购买方或接受应税劳务方或服务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一切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以及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2.纳税人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3.销售额以人民币计算,纳税人按照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折合率可以选择销售额发生的当天或者当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纳税人应事先确定采用何种折合率,确定后12个月内不得变更。
4.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的价格明显偏低或者偏高,且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或者发生视同销售货物以及提供应税服务而无销售额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 ①按照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货物或提供同类应税服务的平均价格确定; ②按照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货物或提供同类应税服务的平均价格确定;③按照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销项税额 1.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2.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销售额”不能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或服务所支付或者承担的增值税税额。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①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②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③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2) 从价
税
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 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一 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 营业税、关税和各种所得税等 税种。
从价税实行比例税率和累进税 率,直接受价格变动影响,税 收负担比较合理,有利于体现 国家的经济政策,多数税种为 从价税。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4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一、税收
二、税收制度
目 录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一、 税 收
(一)税收的定义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的职能 (四)税收的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一) 税收 的定
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和 任务,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 定标准,向单位和个人无偿地 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 收入的一种方式。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1.税收的形式特征 2.税收的本质特征
(二) 税收 的特
征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7.纳 税地
点
纳税地点是税法规定的 纳税主体向征税机关缴 纳税款的场所。
纳税地点一般为纳税人 的所在地,也有规定在 营业地、财产所在地、 报关地。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和税收制度(ppt 54)(2)
8.违 法责
任
(1)含义
税收制度2
• 主力税种--2002年国内增值税收达到6100 多亿元
• 增值税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克服传统流转全额 课税重复课税的弊端。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制度2
传统流转税的弊端 (假定税率10%)
•全能厂
•纺纱
•100+50=150 •非全能 厂
•纺纱
•100+50=150
•织布
•150+50=200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制度2
增值税的税率
基本税率 低税率
对出口货物实施的退税率有五档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
17 % 13 % 5% 6% 13 % 15 %
17 % 4%或6 %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制度2
•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 • 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
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 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
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 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
– (main categories in China)
PPT文档演模板
税收制度2
第二节 商 品 课 税(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
•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 :
– 1、课征普遍 – 2、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商品流转额是
指商品销售的收入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交通运输、 邮政通信以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收入)在税率既 定下,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商品和劳务价格高低及流 转额的多少,而与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 – 3、实行比例税率(行业、产品、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 4、计征简便 – 5、商品课税较易转嫁
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 值因素计税的原现。 公式
确计算的。
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
项税额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PPT课件
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营业税税率
35
• (四)营业税征管 •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收入确认的当天 • (1)预收款方式销售或转让,预收款当天(这与
增值税税、消费税不同,货物发出当天) • (2)赠送:产权转移的当天 • 2.纳税期限:同增值税 • 3.纳税地点:按属地原则,经营行为发生地 • (1)运输:机构所在地 • (2)转让不动产等:不动产所在地 • (3)出租不动产等:不动产所在地, • 出租动产:机构所在地
36
• 四、企业所得税(新税法于2008.1.1实施) • (一)纳税义务人和征税对象 • 我国境内独立核算的企业或组织,分居民企业和
非居民企业,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为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 • (二)税率 • 居民企业和生产经营场所在我国的非居民:25% • 其他非居民企业:20%
37
•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
价款 • 2.收入型:只允许扣除当期的折旧 • 3.消费型:允许扣除当期购进的全部固定资产价
款,从2009.1.1起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19
• (三)增值税纳税人: •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 (四)税率 • 基本税率:17%, • 低税率: 13%,粮食、自来水、图书、农产品等
• (征收率:3%)
14
• (2011单) 29.下列税种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属于行为税类的税种 有()
• A增值税
B印花税
• C关税
D资源税
• 30( )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 A征税对象
B税目
• C 税率
D计税依据
15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的分类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知识点:税收的分类● 详细描述: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种类型。
(1)流转税流转税是指以货物或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都属于流转税类。
(2)所得税所得税也称收益税,是指以纳税人的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现阶段,我国所得税类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财产税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特定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我国现行的房产税、契税、车船税等属于财产税类。
(4)资源税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属于此类。
(5)行为税行为税也称特定目的税,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目的,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属于此类税收。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
(1)工商税类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是我国现行税制的主体部分。
(2)关税类关税类是国家授权海关对出入关境的货物和物品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或者地方政府征税后全部划解中央,由中央所有和支配的税收。
消费税(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关税、车辆购置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为中央税。
(2)地方税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支配的一类税收。
地方税主要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比例分享的税收。
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1)从价税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作为计税依据,一般实行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收负担比较合理。
税收和税收制度
(1)实物税 实物税是指纳税人以各种实物充当税款缴纳的一类税。如农业税。实物税主要存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国家。 (2)货币税 货币税是指纳税人以货币形式缴纳的一类税。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的税种都是货币税。
7.以税收的征收期限和连续性为标准
(1)经常税 凡为保证国家经常性的费用支出而依法长期、连续课征的税,为经常税。 (2)临时税 凡为实现某种特殊目的、或因国家处于非常时期而在一个或几个财政年度内临时特别征收的税,为临时税。 各国现行的税种绝大多数为经常税,但经常税一般是由临时税演变而来的。
6.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征税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它是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纳税期限可分为按次、按期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三种。如印花税实行按次征收;增值税以1日、3日、5日、10日、15日和1个月为纳税期限;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季预缴。
7.纳税地点
5.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一般要经过工业生产、商业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进口商品一般要经过报关进口、商业批发和零售等环节。 依据纳税环节的多少,税收制度可分为一次课征制、两次课征制和多次课征制三种类型。
3.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税
价内税是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内,作为商品价格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价内税的优点是: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税金随商品价格的实现而实现,有利于及时组织财政收入;税额随商品价格的提高而提高,使收入有一定的弹性;计税简便,征收费用低。
2.税收的本质特征
税收体现的是一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的分配关系。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1页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概述考点一、税收的特征与分类特征一是强制性。
二是无偿性---三性核心三是固定性---征税范围与征收比例征税对象(1)流转税。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2)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
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有新人)(4)资源税。
资源税。
(5)行为税。
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
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中央税关税、消费税。
地方税营业税、财产行为税。
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
计税标准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征税人税务机关、海关。
纳税义务人法人或自然人。
征税对象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种税种的主要标志。
不同的征税对象构成不同的税种。
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计税依据计税依据可以分为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复合计征三种类型。
与课税对象的区别。
(1)从价计征---课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为计税依据。
计税金额=征税对象的数量×计税价格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课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3)复合计征。
征税对象的价格和数量均为其计税依据。
(卷烟、白酒)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税率(1)比例税率。
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
包括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税率:全部数额达到哪一级,就按哪一级的税率征税。
第2页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超率累进税率: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纳税环节生产、流通环节、分配环节。
纳税期限按期纳税;按次纳税。
纳税地点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税收和税收制度
第三章、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复习题
第三章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一、填空题:1、纳税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广义的纳税人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人2、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础性要素,其他税制要素的内容往往是以其为基础确定的。
3、计税依据(税基)是指税制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纳税款的依据或标准,主要有从价计征从量计征两种。
4、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基本形式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5、累进税率是指将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若干等级,相应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6、比例税率有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两种基本形式。
7、累进税率按照征税对象指标的不同,分为绝对额累进相对率累进两种形式,按照累进依据和累进方法的不同,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8、税源是指税款的最终来源,亦可看作是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
9、税收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征税对象分为商品和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
10、税收负担预期能够转嫁或易于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不完全一致的税种,一般称作间接税。
11、按税收计算标准划分,税收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12、价内税种是指税款构成征税对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
13、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4、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经历了从以简单直接税为主,到以间接税为主,再到以现代直接税为主的税制演变历程。
二、单项选择题:1、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A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人中扣除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或和个人、B、有义务借助与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C、因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D、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2、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 B )A、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人中扣除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或和个人B、有义务借助与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C、因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D、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3、下列税种中,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一致的是(C )。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税法的分类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知识点:税法的分类● 详细描述:1.按税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1)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总称。
税收实体法具体规定了各种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
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就属于实体法。
(2)税收程序法是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
税收程序法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
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1)国内税法是指一国在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和经由授权或依法律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国际税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税权主体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财产征税形成的分配关系,并由此形成国与国之问的税收分配形式,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
(3)外国税法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制度。
3.按税法法律级次不同,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行政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1)税收法律(狭义的税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税收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3)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由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或者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发布的有关税收事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命令、通知、公告、通告、批复、意见、函等文件形式。
例题:1.根据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为()。
A.税收行政法规B.税收实体法C.税收程序法D.国际税法正确答案:B,C解析: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可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第三章 税收与税收制度
①全额累进税率。即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
照与之相适应等级的税率计算税额。在征税对象
数额提高一个级距时,对征税对象全额都按提高 一级的税率征税。 ②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
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
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税。
税级
≤25000 元 25001— 50000 50001— 75000 75001— 100000
(二)增值税的特点
1、增值税的一般特点 (1)征税范围广,税源充裕。 (2)实行道道环节课征,但不重复征税。 (3)对资源配置不会产生扭曲性影响,具有 税收中性效应。 (4)税收负担随应税商品的流转而向购买者 转嫁,最后由该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承担。
2、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其他特点
(1)实行价外计税,从而使增值税的间接税性 质更加明显。 (2)统一实行规范化的购进扣税法,即凭发票 注明税款进行抵扣的办法。(实行专用发票抵扣制) (3)对不同经营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计征 方法。 (4)设置两档税率,并设立适用于小规模纳税 人的征收率。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 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 (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
第二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三、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一)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 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等 方法,将其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即最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 该项税款的最后负担者,只要某种税的纳税人 和负税人不一致,便发生了税负转嫁。
(一)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1、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 (1)需求完全无弹性 全部向前转嫁 (2)需求完全有弹性 全部向后转嫁或者不容易转嫁 (3)需求富有弹性 向前转嫁困难,更多地向后转嫁 (4)需求缺乏弹性 更多地向前转嫁
《财经法规》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重点总结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一)开业税务登记1.开业税务登记的对象。
根据有关规定,开业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分以下两类:(1)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①企业,即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或组织,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各种联营、联合、股份制企业等.②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③个体工商户。
④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2)其他纳税人.2。
开业税务登记的时间和地点:30日内(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2)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和个人外,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例题•单选题】根据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一定期间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该期间是( )。
A。
5日内 B.10日内 C.20日内D。
30日内『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为( )。
A.10天之内B.半个月之内C.30天之内D。
半年之内『正确答案』C以下几种情况比照开业登记:(1)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2)跨地区的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注册税务登记。
(3)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应当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承包承租业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连续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考点讲解及试题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概念与分类⇨1.税收的概念。
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税收体现的是作为主体的国家,与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关系。
1.税收的概念。
⇨税收的概念包含以下含义:⇨1)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是国家机器赖以生存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2)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3)税收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2.税收的作用(多选)⇨(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财政职能)⇨国家要实现其职能,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
国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财政收入,其中最有效、最可靠的就是征税。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经济职能)⇨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税收的作用(多选)⇨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二)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是指税收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以法律为手段强制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2)无偿性¡ª是指税收是国家单方面法律行为,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要偿还,也不向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形式的报酬。
⇨(3)固定性¡ª是指国家征税都是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比例,未经严格的立法程序,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更改。
(三)税收的分类:⇨我国现在共有23个税种,其中常用的有15个税种即:流转税4个、所得税2个、财产行为和资源税类9个⇨ 1.按征税对象分类,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特定行为税和资源税等5种类型。
2024中级经济师财税三色笔记-第3章 税收理论
第3章税收理论考点: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概述1.税收原则的概念税收原则核心:如何使税收关系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的要求,它体现了政府征税的基本思想。
2.制定税收原则的依据(1)政府公共职能——税收的首要和基本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与税收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3)社会生产关系状况。
二、现代税收原则1.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必须为国家筹集充足的财政资金,以满足国家职能活动需要的原则,包括财政收入和税务行政两方面。
2.税收的经济原则三、税收制度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2.征税对象:也称征税客体,指对什么征税,即国家征税的标的物。
它是一种税区别于另外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3.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4.其他要素: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减税免税、税额式减免)、违章处理四、税制结构五、我国税制结构现状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具有较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特点,货物和劳务税构成了我国税收总额的主体部分,财产和特定行为税的比重较低。
就单个税种而言,增值税的比重最高,其次是企业所得税。
六、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2.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七、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4.征管因素;在既定的名义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下,税收征收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际宏观税收负担水平。
八、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1.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1)对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征的税较易转嫁(2)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较易转嫁(3)货物和劳务税较易转嫁(4)征税范围广的税种税负较易转嫁九、税收管辖权。
财经法规-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二)税收的分类(1)按征税对象划分,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
①流转税类。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
②所得税类。
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③财产税类。
包括房产税、车船税等,主要是对某些财产和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④资源税类。
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极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⑤行为税类。
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主要目的在于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客观需要,限制某些特定的行为。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划分,可分为工商税类和关税类。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方面的利益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法的分类(三)税法的构成要素1.征税人;2.纳税义务人;3.征税对象;4.税目;5.税率;6.计税依据;7.纳税环节;8.纳税期限;9.纳税地点;10.减免税;11.法律责任。
第二节主要税种一、增值税(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1.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个、修理修配的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扣抵制的一种流转税。
第3章 税收与税收制度
按课税性质分类
流转税类 所得税类 财产税类 行为目的税类
所得税
• 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 综合所得税
– 以各类所得的总和为计税依据
• 分类所得税
– 工薪所得税 – 利润所得税 – 土地所得税
商品流转税
• 以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 的税收 • 周转税和增值税 • 一般商品税和特定商品税
纳税环节
– 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 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 工业品一般要经过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 同一税种只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单环节 课税。 – 在多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多环节课税。 – 正确确定纳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收入、 便于管理等有重要意义。
违章处理
–指对纳税人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 –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欠税、抗税、骗 税等。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 款的违法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拖欠税款,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 违章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严重违法行为。 –骗税指企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假报出 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税收行政原则
–确定原则,纳税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等应 预先规定清楚。 –便利原则,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 税人。 –节省原则,节省征收费用。
现代税收原则
• 效率原则
–税收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臵
• 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
– 平均税率
• 指的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税基的比例。 T tA • 公式表示为: Y tA Y • 为平均税率, 为全部应纳税额, 为全部税基。 T • 指的是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 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 公式表示为: tM T Y • t M 为边际税率, T 为应纳税额的增量,Y 为税基 增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价税
• 从价税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 征,也称“从价计征”,它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从量税比较简单易行,但税收缺乏保证,因 此各国大多实行从价税。
2.2 增值税
• 定义和特点
–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新增的价值课征 的一种税收。 –增值税和一般营业税的主要区别 • 一般营业税的税基是在各个流转环节上销售商品 或提供劳务的毛收入,即流转额。增值税的税基 不是流转额,而是每个流转环节上新增的价值额, 即增值额。 • 一般营业税由于在多环节对流转额课税,容易造 成税上加税的税负累积效应;而增值税只对各个 环节上的增值额课税,可从根本上消除税上加税 的税负累积效应。
• 税制结构设计要解决好的三个问题
–税种配置 –税源选择 –税率安排
税种配置
–税收体系总要以某一种或几种税种为主导, 这种居于主导地位的税种就构成税制结构中 的主体税种。 –主体税种的选择是合理配置税种的关键。 –在主体税种的选择上,出于优化资源配置 效率的考虑,经济学家一般推崇所得课税。
• 选择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主要原因
• 税基
– 按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入总额课征。这种 类型着眼于营业行为,而不是具体商品, 如各国实行的营业税。 – 按商品流转所增加的价值额课征,即按照 商品的销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课征,这就 是人们所熟知的增值税。 – 按部分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课征,如特别 消费税。
• 计税方式
–从量税
• 从量税以征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等 为标准,按预先确定的单位税额计征,也可称为 “单位税”或“从量计征”,它不受价格变动的 影响。
– 所得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即对经济 效率的损害程度较商品税为轻,因为所得税 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对消费者的选择和 资源配置的干扰相对较小。 – 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一般无法像商品税那 样可以通过价格调整转嫁税负,因此,政府 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利用其调节收入分配。 – 所得税作为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之一,能 较好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 应纳税额的计算
• 增值税采用扣税法计税,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
增值税改革
• 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 扩大征收范围,更有效的发挥增值税具 有的增加税收收入和税收中性的功能。 • 适时清理不适当的税收优惠,对增值税 减免应控制在尽量较小范围。
增值税和一般营业税的主要区别
• 如表3-1所示,假定商品A的生产、销售 要经过采矿、冶炼、机械制造、批发和 零售五个环节,商品A的增值税和一般 营业税税率均为10%。 • 从表中可以看出,商品A负担的一般营 业税要比增值税重。
表3-1 增值税与一般营业税的比较
产销阶段
采矿 冶炼 机械制造 批发 零售 合计
• 收入型增值税(国民生产净值为税基)
– 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 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以 及资本品的折旧的数额,作为增值额,并据 以课税。 – 增值额等于工资薪金、租金、利息和利润之 和。 – 从总体经济看,这一税基就是国民生产净值, 因而称为收入型增值税。源自消费型增值税购买额
0 40 100 300 400
销售额
40 100 300 400 480
增加值
40 60 200 100 80 480
增值税 额
4 6 20 10 8 48
一般营 业税额
4 10 30 40 48 132
• 增值税的优缺点
–增值税能够避免重复征税这一特征,使其 在促进专业化分工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独有优 势。 –实行抵免法的增值税,要求有健全的发票 制度,并且将税款单独开列,用以扣除前阶 段的已缴税款。这种计税方法具有相互牵制、 自动审核的特点,便于税务机关查核,有利 于税收征管,防止偷、漏税。 –增值税的上述特点也对实际操作、尤其是 征管和缴纳提出了更多要求。
–从公平角度看,所有税种(包括对物税) 的承担者都只能是人,对物税不如直接按个 人纳税能力课征的对人税。
1.3 税制结构设计
• 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单一税制是由一种税构成的税收制度。 –复合税制是由多种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实践中,单一税制始终没有付诸实现。 通常所说的税制实际上都是复合税制。
– 延伸型
• 延伸型课征范围的应税品目最广,除中间型课征范 围包括的应税品目外,还包括更多的奢侈品。
• 有限型的课征范围主要限于一些传统的应税品目, 一般不超过10~15个应税品目。 • 中间型课征范围的应税品目较广,一般在15~30个 应税品目之间。
• 消费税的特点
–征收的目的性 –税负的转嫁性 –单环节课税
– 政治角度
• 本章主要讨论从经济角度理解的税制。
1.税收体系
• 1.1 税收体系的构成 • 1.2 税收分类 • 1.3 税制结构设计
税收制度的概念
• 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的总称。 (税收的工作范围和管理章程) • 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 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 配问题。(以税收活动的经济意义为中 心)
• 流转课税的特点
–流转课税的课征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流转 额,因而与交易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流转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 –流转课税的税源普遍,课税隐蔽。 –流转课税具有征收管理的简便性。 –配合社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
流转课税的类型
– 按课税环节分类 – 按课税范围分类 – 按税基分类 – 按计税方式分类
• 课税环节
–单环节课税 –多环节课税 –比如,加拿大的酒税、烟税选择在产制环 节征税,美国的汽油税选择在零售环节征税; 而欧盟国家的增值税则在产制(进口)、批 发、零售三个环节都征税。
• 课税范围
– 除全部消费品外,还将资本品和交通运输等 纳入商品课税范围,如欧共体的某些成员国 曾实行过的周转税。 – 对全部消费品课税,资本品和劳务则被排除 在课税范围之外,如美国各个州实行的一般 零售消费税。 – 选择部分消费品课税,比如只对烟、酒、小 汽车等一些特定的消费品课税,美国联邦政 府实行的消费税就是如此。
Part two 税收制度
Part two 税收制度
• • • • • 1.税收体系 2.流转课税 3.所得课税 4.财产课税 5.最优税收
引言
• 税制的内容
– 法律角度 – 经济角度
• 税制指税收调节体系的构成,即一个国家的税收 体系主要由哪些税种构成,以哪个或哪些税种作 为主要税收,哪些税种作为辅助税收,以及它们 的调节方向如何等。
–是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销售 收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 的数额,再减去本期所购的资本品后的余额 作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
–从总体经济看,增值额只包括全部消费品的 价值,不包括资本品的价值,因而称为消费 型增值税。
• 三种类型增值税的主要区别 – 三种类型增值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资本 品处理方式的不同。 – 生产型增值税不扣除资本品的折旧,收 入型增值税扣除资本品的折旧,消费型 增值税则扣除本期所购的资本品的价值。 – 在税率相同的条件下,生产型增值税的财 政收入最多,收入型次之,消费型最少。
–税源的选择问题实际上研究的是如何保护税 本,尽可能不使税收损及税本。 –能够作为税源的有工资、地租和利润。生产 性资本不宜作为征税对象,对非生产性的私 人财产可以进行课税。
2.流转课税
• 2.1 流转课税的特点与类型 • 2.2 增值税 • 2.3 消费税 • 2.4 营业税
2.1 流转课税的特点与类型
2.3 消费税
• 消费税的定义和类型
–消费税是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课征的一种税 收。 –根据课税范围的不同分类
• 一般消费税:对全部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税 种。 • 特别消费税:只对部分消费品和消费行为课征。
–多数国家都征收特别消费税,课征范围没有 涉及所有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
消费税的课征范围
– 有限型 – 中间型
税收制度的组成
(按构成方法和形式)
• 简单型税制: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由一 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组成。 • 复合型税制: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有多 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 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 收体系。
世界税制结构类型的发展的轨迹
现代直接税
间接税
简单的直接税
我国主要税种比重
中国的消费税
–纳税人
• 凡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 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
–征税范围
• 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
–税率
• 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关于消费税1
• 消费税的纳税人(也是增值税的纳税人) •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小于增值税,仅仅局 限于应税消费品) • 消费税的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黄 酒、啤酒、汽油、柴油为定额税率)
3% 5% 39% 10%
增值税 营业税 消费税
关税
企业所得税
15% 4% 9% 15%
农牧业税
个人所得税
其他税
1.2 税收分类
• 按征税对象的不同
–所得课税
• 也称收益课税,指对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 进行课税。
–流转课税
• 也称商品课税,指对商品或劳务交易中的流转 额或增值额进行课税。
–财产课税
• 指对纳税人的财产按数量或价值进行课税。
• 按征税对象区分的三类税收的税种组成
– 所得课税
• 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资本利得税、超额利润税、战时利得税、房地 产收益税等。
– 财产课税
• 包括一般财产税、个别财产税、遗产税、继承 税、赠与税、净值税、资本税、土地税、房地 产税等。
增值税的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