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义 新人教版
学案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表达。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说课稿3篇
中华文化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华文化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中华文化说课稿3篇,供大家阅读。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文化生活》第六课射阳中学顾建龙一、课程标准学习要求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史书典籍: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内涵:(2)意义: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文学艺术: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2)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地位:B、科学技术的特点: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特性。
B、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文化。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感和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三、知识结构图解:1(1(2)从内涵上看: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方面看出。
2、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却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的积极成份。
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同时,这种包容性,这种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五、典型题解题分析:考点1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与其他的古老文明相比,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故选①。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案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我们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能力目标:培养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各科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组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重难点: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包容性,近代衰微的原因,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自主学习: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的作用:汉字的作用:3.古代中华文化衰落的原因:和。
4.只有在下和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特性文学艺术:作用:,风格地位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成因:2、区域性:原因: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3、民族性:中华文化与中国内部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和。
求同存异就是,兼收并蓄就是。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问题探究;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期繁荣稳定的原因2.教材65页探究思考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练习巩固:1.(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2.(2008广东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07山东文综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4、(07广东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了解中国文化七年级语文教案
了解中国文化七年级语文教案标题:了解中国文化 -- 七年级语文教案正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与传统;3. 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文化的历史与传统;3.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引入】1. 提问与思考:a. 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吗?b. 中国文化对世界有何影响?【探究】2. 基本概念与特点:a. 课堂讨论:- 学生就中国文化的概念进行讨论,提炼出相关特点;b. 教师解读:-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解读,拓展其理解范围。
3. 历史与传统:a. 图片展示:- 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图片,如长城、故宫等;b. 学生观察与描述:- 学生观察图片,描述他们看到的内容;c. 教师讲解:- 教师对图片进行逐一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背景与特点。
4.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a. 视频观看:- 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b. 学生笔记:- 学生记录视频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影响;c. 学生分享:- 学生就自己笔记中记录的内容进行分享,与同学互动讨论。
【总结】5. 概念总结:a.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提炼出简明的中国文化概念;6. 归纳思考:a. 学生回答问题:- 这堂课你了解了哪些中国文化的特点?b.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教学延伸1. 制作海报:- 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制作关于中国文化的海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与传统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六、作业布置1. 小组展示:- 学生分小组进行中国文化相关主题的展示,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实施中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教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能够分析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礼仪等。
4. 思考: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等。
5.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6.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传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古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创作,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回顾旧知:文化的功能。
(二)学生讨论学生对照学案进行分组讨论,并同时进行板书。
(三)聚焦展示一区: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
1978一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称:“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留言:“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
”曾三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赞叹:“未来。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老的文化之一。
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探究任务]1.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二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匮乏。
网络的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不能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
在这个时候,《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具备正能量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节目应运而生。
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
在这一文化潮流中,令人欣喜的是,青少年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的现象。
幼儿园中华文化教学教案 幼儿园中华文化
教学教案一、概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编写幼儿园中华文化教学教案,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通过中华文化教学,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3.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活动一:传统节日的故事讲解内容:通过讲述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活动安排: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讲述传统节日的故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活动二:传统节日的手工制作内容:让幼儿动手制作元宵灯笼、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和美好。
活动安排:老师准备相关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造力,完成精美的作品。
2.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教学活动一:我国舞蹈表演内容:组织幼儿进行我国古典舞蹈表演,让他们感受我国传统舞蹈的韵味和美感。
活动安排:老师选取简单优美的古典舞曲,教授给幼儿简单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表演。
活动二:传统音乐乐器演奏内容:介绍我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等,让幼儿听听我国传统音乐的美妙声音。
活动安排:老师准备相关音乐乐器,演示演奏音乐作品,让幼儿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3. 中华传统文化绘画教学活动一:国画体验活动内容:进行国画的基本素描训练,让幼儿体验我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活动安排:老师向幼儿介绍国画的特点和技法,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国画绘制。
活动二:剪纸制作内容:让幼儿学习剪纸技艺,制作我国传统剪纸作品。
活动安排:老师教授幼儿剪纸的基本技巧,提供剪纸模板,指导幼儿进行剪纸制作。
四、教学评估1.考察幼儿对中华传统节日故事的理解程度,通过观察幼儿的讨论和表述来评估。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文化,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素养: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时代大任。
1、必备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实践研学的参与能力,达到实践研学与课堂探究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探究论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难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三知识梳理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独特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3.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7.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改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教案名称:《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目标:1.通过探究中华文化的源流与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艺术,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传统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3.学习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剪纸等。
4.参与中华传统活动,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传统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设备、教学素材、实物展示等。
2.学生:学生手册、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40分钟)1.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中国古代画作,让学生发表对画作的感受。
2.学习(25分钟)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讲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学习笔记。
3.小结(10分钟)总结学过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第二课:中华传统节日(40分钟)1.导入(5分钟)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节日名称。
2.学习(25分钟)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重点讲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学生积极参与,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3.小结(10分钟)总结学习的节日内容,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和庆祝方式。
第三课:中华传统艺术(40分钟)1.导入(5分钟)展示中华传统艺术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艺术形式。
2.学习(25分钟)介绍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画、剪纸、书法等,重点讲解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和模仿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
3.小结(10分钟)总结学习的艺术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华传统艺术的喜爱和学习心得。
第四课:中华传统活动(40分钟)1.导入(5分钟)展示中华传统活动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猜测活动名称。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本单元的地位@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更深刻地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独特的精神力量,更好地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正因为如此,第三单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
@同时,作为全书整个链条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一环,第三单元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四有"新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熏陶。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只有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成为砥柱中流。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主要包括两课内容,即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 "我们的中华文化"引导学生一同感受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及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品格;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非凡创造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共同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从而更自觉地肩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历史使命。
@ "我们的民族精神"结合中华民族数千年绵绵不绝、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启发学生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不竭力量之源;结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也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案班级学号姓名面批:二次批改时间:【高考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课前预习案】要求:通读教材,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基础知识,写出关键词;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提出你的疑问;记住基本概念、原理。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当代怎样再辉煌?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历史见证:A汉字 : ①作用:②地位:B史书典籍:①地位:②原因: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文学艺术:作用、风格、地位②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提示:科学技术的知识联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文化传播交流、科技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科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注意:原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共性与个性关系:(2)地位:(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4)意义: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1)“求同存异”:(2)“兼收并蓄”:2、意义:【易错提醒】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2)作用【体系构建】【预习检测】1A层2-4B层1、(2012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2011江苏)历史上。
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案
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一、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包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两目内容,第一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等。
第二目主要是了解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品质。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当今中国,学生面对的文化是多元激荡的文化,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地位影响,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威力和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
本节课意在借助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创设的丰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探究中认识体会中华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及意义;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讲授引导、组内讨论、热点分析、阅读鉴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四、学习目标: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组成、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教育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和价值,并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从而增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3、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互动交流法3、举例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从“华夏文化”、“黄河文明”、“商周文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方面,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知识讲解环节(1)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元素,如哲学、思想、艺术、文学、历史和传统等方面。
从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来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这种文化的特征和取向贯穿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革命逐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中国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传承和发展,还在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启示。
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多元性、包容性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都关注到这一点,并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来。
3、案例分享环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教师采用案例分享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以孔子、屈原、李白、苏东坡、蔡元培、鲁迅、茅盾、陈毅等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和名人作为案例,来展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伟大价值。
4、小组讨论环节为了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于中华文化的看法和感想,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总结与反思:本次教学主要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价值和魅力所在,并以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学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形成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2.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守诚信、崇、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等。
(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影响1.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2.影响(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2)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我们最深厚的。
三、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1.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2.表现: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正确态度:我们要坚持、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国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2.民族团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提供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识中华文化教案
认识中华文化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艺术、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核心价值观;3.熟悉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5.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a.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b.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演变c.中国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影响2.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核心价值观a.儒家文化的影响b.道家思想的特点c.佛家文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3.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a.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b.京剧和中国传统音乐c.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介绍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a.春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b.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介绍c.中国的婚礼、葬礼等传统习俗5.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培养a.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观点和习俗b.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和沟通不同文化的意识c.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中华文化的精华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讨论和展示,分享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和体验。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模拟他们的对话和思想,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4.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的传统艺术表演、博物馆等场所,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实践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作品展示:让学生制作中华文化作品展示,如书法、剪纸等,评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2.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
3.学习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让他们回顾和总结中华文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古韵中国:幼儿园传承中华文化教学案
古韵我国:幼儿园传承中华文化教学案古韵我国,其内涵丰富,包含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民俗风情等方方面面。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并通过教学案的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幼儿园课程中,通过“古韵我国”这一主题的教学案,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教学案的设计要从浅入深,由简单的内容逐渐深入到更加复杂、深刻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慢慢领悟古韵我国的博大精深。
教学案可以从我国古代的诗词和歌谣开始。
我国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和韵律,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教授古代儿童歌谣和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古代文化的精华。
比如《青青河边草》、《咏鹅》等经典儿童诗歌,都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我国古代诗词的美丽和魅力。
教学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我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通过教学案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民俗的意义,还可以进行一些传统节日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案还可以引入我国传统绘画和手工艺术。
我国传统绘画以水墨画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我国传统手工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在教学案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水墨画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审美。
教学案应该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回顾。
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可以让孩子们对古韵我国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对古韵我国的个人观点和理解,让他们通过言语表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设计“古韵我国”的教学案,可以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幼儿园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小标题一:幼儿园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接触新知识、培养兴趣和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通过开展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既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又可以增强孩子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小标题二: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的设计为了让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内容:1. 介绍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在班会开始前,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可以从中国的传统习俗、风俗文化、传统节日等方面入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传统节日的讲解和体验活动在幼儿园的班会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传统节日进行讲解和体验活动。
比如,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可以让孩子们品尝传统的春节美食、制作剪纸、挂灯笼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3. 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的节日文化,还体现在传统的手工艺中。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比如剪纸、折纸、画扇子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故事演绎与角色扮演通过讲述中华文化的经典故事,如《孔子讲故事》、《三字经》等,可以让孩子们在参与故事演绎和角色扮演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中华文化展览和游园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内组织中华文化展览和游园活动。
通过展览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戏曲等作品,让孩子们感受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可以组织游园活动,参观中式园林和古建筑,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历史。
小标题三: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教案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开展中华文化主题班会,可以达到以下意义和影响:1. 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开展中华文化主题班会,可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程教学设计我们的中华文化课程教学设计导语: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中华文化课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分析(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二、【课程标准】: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教
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
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秦朝时期:促进了的发展;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时代;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的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有说服力的见证:和
(1)汉字为书写,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原因:、、
(2)包容性:①含义:即和。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所谓“兼收并蓄”,就
是。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
于,增
强。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内因:外因: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指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展示有独特的作用。
(2)风格(特
点):。
(3)地位:展现了,在
占有重要位置。
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地位:是一个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生动体现,具有和
的特点。
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我国幅员,各地千差万别,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点。
(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
既,又保持着的特色。
形成了的特点。
4、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得利于,又有各自的。
它们都是的瑰宝,都是
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
第六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
这些简牍地出土成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汉字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我国各民族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D.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2.汉简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表明
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地特征
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人们或去参观古代艺术建筑,感叹它的神奇,或去参加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教育,或去南方感受水乡文化,或去民族地区体验民俗生活。
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①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②科技成就始终处于世界前列③地方文化各具风采④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得区域特征,这是因为①自然条件不同
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同④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的不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
A.实用性与整体性
B.区域性和民族性
C.理论性和实用性
D.尖端性和整体性
二、非选择题
6.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于9月26日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
我们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就是要追忆和汲取先人思想的精华,弘扬儒家文化,不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
请回答:
(1).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2).举例说明弘扬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六课答案:
1.C
2.A
3.C
4.B
5.A
6.(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 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要求“制礼作乐”,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②儒家提倡的因材施教、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等,对今天我们的教学活动也颇有益处。
③儒家提倡言必信、行必果,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有助于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