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畲:笔走空灵写清心

合集下载

南渡大家溥心畲

南渡大家溥心畲

这 位旧王刊、艺 术家又 随民国政府 南渡 ,再度 20岁 时 ,溥 心畲 游学 德 国并 开 始深 入研 习
经 历家国之变 ,在台 北度过 了最后的凄 美人 中国传统 绘画 ,其 问因嫡母移 居青 岛 ,溥心
生 ,演绎 出又一 段风雅余生 。
畲经常省 亲探视 ,故常往返 于柏林 、青岛 、
的 艺术之 中 ,在政治权 势丧失之 后 ,在 民国 山戒 台寺 。这个 时期溥心畲一 边学 习西学 ,
时 期依然 以艺 术名家 的身份生活 。可是 这并 一 边继续 临习家 藏名书法帖 ,以至用 双钩临
没 有成为他最 后的结 局 ,随着 民国的覆 灭 , 摹几十卷 ,净 畲的书法功 底即奠基 于此 。
建 遗 老 们 的 诗 文 书画 雅 集 固 ,进 入 了北 京画 坛 。
淳 心 畲 与 几 个 皇族 画 家 组 成 了 “松 风 画会 ” ,社
团成 员 名字 中都有 一个 “松 ”字 ,包括 溥 峨 (字松
风 )、溥 儒 (字 松 巢 )、博 俭 (字松 窗 )、溥 佐
(字松龛 ).数人 啸聚一 方 ,自鸣风雅 。1925年博
誉 1936年 溥心 畲与萧谦 中 、胡 佩衡 、徐燕孙 、于
非 同等京 派画 坛睹 家在 天津 永安饭 店举 办 了联合 画
展 ,画名 影响 逐渐 遍及 京津 地 区 清末 民初 ,封建
_干驯 覆灭 ,皇 族贵 胄失 去了权 势 .但是 他们 大 多家
淮 荐

名 家
W h望 lI
1.
溥 心 畲 松 峦高 逸 图
131 cm ×66cm 年代 详
2.
溥心 畲 排 云殿 图
77 5cm ×29cm 2口17

国画大师溥心畲先生的曲艺情缘只留下17首岔曲都堪称经典

国画大师溥心畲先生的曲艺情缘只留下17首岔曲都堪称经典

国画大师溥心畬先生的曲艺情缘!只留下17首岔曲都堪称经典徐德亮演唱《洛神赋》秋光如练,洛水潺湲。

陈思王朝罢魏主,回转东藩。

苍烟横野色,斜日落虞渊,旌旗停碧岸,引驾欲登船。

忽见那,缥缈烟波云雾里,一片神光到马前。

(过板)那君王见一丽人,洛川之畔,翩若惊鸿翔玉宇,宛若游龙独往还。

春松疑秀色,秋菊比芳颜。

明珠翠羽光璀璨,桂旗波影自翩翻。

疑是湘妃临北渚,恍如神女降巫山。

盈盈一水人咫尺,解佩求通一语难。

怅春宵想象移情,(卧牛)人不见。

星悬银汉无船渡,凌波一去渺如烟。

绵绵此恨成千古,空剩下一片斜阳洛水寒。

岔曲《四时闺怨》高家兰先生《燕剪生春水》【春】燕剪生春水,青山懒画眉。

杜鹃枝上泣声悲,梨花舞雪送春回。

(过板)倦寻芳,海棠开罢,春光晚,负良宵,熏笼斜倚难(卧牛)难成寐。

只剩那乱红成阵落花飞,芳草池塘柳线垂,刻意留春春不住,东风何事入罗帏。

谭凤元《竹影横窗》、《秋月照婵娟》、《寒空无雁字》【夏】竹影横窗,浅碧池塘。

深闺初换五云裳,风弄芭蕉送晚凉。

(过板)翠楼东细柳含烟,潋滟波光,青山一髮凭(卧牛)凭栏望,残霞外几树蝉声,一片斜阳。

【秋】秋月照婵娟,银钩卷画帘。

玉人儿妆罢倚栏干,桂花零落玉台寒。

(过板)望银河疏星明灭,蟾光满,似嫦娥碧宵夜夜多(卧牛)多清怨。

盼郎归,罗裙罢绣鸳鸯线,云鬓蓬松懒上鬟。

【冬】寒空无雁字,霜华满玉墀。

归鸦数点噪空枝,帘卷黄昏欲雪时。

(过板)玉梅花下交三九,琐窗寒解佩低帏,(卧牛)暗香时至。

敲断玉钗歌一曲,月明疏影碧云迟。

溥心畬先生与《寒玉堂岔曲》作者:徐德亮节选自《清中叶至民国北京地区俗曲研究》其实就极雅岔曲本身来说,其文学程度也远不能和诗词相比,比曲也大有不及,只不过是因为作者学识与文学水平思想境界都较高,信手写来,比之一般岔曲,已经要雅很多,所以我称之为“极雅”岔曲。

这种岔曲在作者自己只是自娱之作、游戏文章,不当其为文学作品,但是由于时处民国,层次高的票友渐少,这种岔曲一般艺人都听不懂、看不懂,何况大多数引车卖浆者流的观众,所以在影响上与御用岔曲一样,是极小的。

柳体大家 傅心畲

柳体大家 傅心畲

柳体大家傅心畬对于傅心畬的书法,人们的关注似乎远没有对其绘画关注那样多,事实上,溥氏于书法所下功夫远远多于绘画。

启功认为“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许多”溥氏传世最多的作品是楷书及行草书,最能代表其书法风貌的也是其楷书和行草书。

就艺术水准而言,楷书法胜于韵,行草书韵胜于法。

此联刀斩斧齐的笔画、内紧外松的结字,体现出《圭峰碑》的特点。

而其空灵,似甚于此碑;横折拉长的笔画,是和尚体所赋予,非馆阁体所能。

溥心畬于1949年渡海赴台后,曾因其书法成就而被推举为“渡海五家”之一,另四人分别是陈含光、于右任、刘太希、台静农。

就溥氏帖学成就而言,又有“台湾三百年来帖学第一人”的美誉。

溥心畬的好友台静农曾评价溥氏“以天才卓荦,笔思超妙,故能工于各体。

行草则意态飘洒,融会‘二王’,自具神韵。

楷书则应规入矩,本诸唐人,亦时见成亲王体势,亦是由于昔日贵族风尚故耳。

小楷书纯是晋人法度,隽雅有劲气,甚为难得,惜不多作”,所见甚确。

溥心畬早年的大楷主要取法颜柳欧三家,后于裴休《圭峰碑》用力颇多。

小楷初学“二王”,后亦写隋碑。

除晋唐诸家楷书之外,作为清王孙的溥心畬,对于成亲王永瑆的楷书也下过很多功夫。

永瑆的楷书主要得力于欧阳询、赵孟頫两家,也曾致力于《圭峰碑》。

显然,永瑆书法在当时是被视为宫廷书法典范的,其中的满人自我确证意识显而易见。

溥心畬的楷书“得自裴休《圭峰碑》与成亲王的笔势,空间的布白,行笔的波磔撇捺,行距与行距之间,都维持一个稳定平衡的明显特征,不断地复制自己的风格,也呼应了儒家的道德传统”。

楷书对于溥心畬而言,维护祖宗礼制的意味要远大于自我意趣表现的意味,行草书则反是。

一般评价清代楷书,大多以馆阁体目之,其特点被简单归纳为“乌、方、光”。

其实馆阁书风在清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溥氏虽然也收藏有北碑拓本,从其书法风格来看,似乎对其影响不大,作品中所呈现的依然是比较正统的帖派风格。

从现存溥氏楷书作品来看,大楷多见柳字结体及笔意,柔中见刚,可见其早年所习柳体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书写习惯。

国画清风雅集:溥儒作品选(一)

国画清风雅集:溥儒作品选(一)

国画清风雅集:溥儒作品选(一)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

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

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

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

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先后到日本、韩国、泰国、香港等地开画展,并为当地大学讲学。

溥心畲画风是属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走的是既无师承又无画友的自学成材之路。

他《自述》:“初学四王,后知四王少含蓄,笔多偏锋,遂学董、巨、刘松年、马、夏、用篆籀之笔。

始习南宗,后习北宗,然后始画人物、鞍马翎毛,花竹之类。

然不及书法之专,以书法作画,画自易工。

”溥氏以古为本,亦以自然为师。

他在《论书画》中说:“古者无旧本传摹,依物写形,形乃得其神理, 后人转摹前迹,形留而神去。

”移居台湾后,历游名川古迹,尤其对台湾特有的动植物很感兴趣,常以大自然的景色入画,增添了文人画自身的雅趣。

雪中访友图纸本水墨,109.5cm×57.5cm。

中国美术馆藏。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凤范。

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住山中访友。

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溥儒(1896~1963)松溪高士圖設色紙本鏡片款識:開襟對秋色,解帶聽流泉。

心畬題。

鈐印:溥儒之印(白)玉壺(朱)张大千溥心畬江寺静远镜心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44×36.4cm溥儒(1896~1963)松阴高士图·行书七言联水墨纸本镜片·纸本对联对联识文:玉局一编时在手,桓谭万卷镇随身。

国画家溥心畲画作欣赏

国画家溥心畲画作欣赏


溥儒,字心畬,號西山逸士,清道光皇帝的曾孫,恭親王訢的孫子,載瀅貝勒的次子。

因此,當他成年後的書畫作品上,常常用「舊王孫」印章或署名。


溥儒從小就跟隨宮廷畫家學習書法,臨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蹟幾盡。

青年時代到德國留學8年,獲得生物和天文兩博士學位後返為中國。

然後就隱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潛心研心丹青,謝絕一切交際,前後長達10 年之久,故取號「西山逸士」。


溥儒的山水畫宗法宋元,以淡雅見長,較少烘染,著重線條鉤摹。

繪畫不圖功利,無一點「商品氣息」,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和諧的靜謐之氣。

他初次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就一鳴驚人,贏得美術界人士的肯定。

30年代中期與張大千齊名,以他們的山水畫成就分峙南北畫壇,被譽為「南張北溥」。

在北京,他的山水畫則被推崇是「國畫北派青綠山水正宗首座」。

大陸淪陷後,移居臺灣,與張大千、黃君璧三人,成為台灣畫壇中的最傑出的國畫大師,被大眾稱為「渡海三家」。

國畫家溥心畬畫作欣賞
李常生Eddie Lee 6/13/2012 Nanjing。

末代皇族书画家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末代皇族书画家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末代皇族书画家——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看过一篇文章一代宗师溥儒,世人纷纷称他为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我深以为然——通过画笔把传统文人所宣扬的笔墨情趣通过高山流水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典型的文人画的性质和格调。

因本身文字属性的工作缘由,相较于文中对其画作的抒情部分,我更好奇于这个末代皇族书画家一生的传奇经历。

以下来自史料记载|溥心畲(yú)(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因其长兄过继给了伯父载澄,袭了王爵;溥心畲溥心畲出生5个月就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皇清神童,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19岁应德国亨利亲王之邀,游历德国,通英、德、日文,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溥心畲20岁始习画,23岁创漫社,27岁隐居戒台寺,潜心读书,并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书画之上,29岁奉母移居王府花园,并由此正式步入当时的北京画坛,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

左三张大千,右三黄君璧,右二溥心畲30岁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行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以松巢客自号,名列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35岁与夫人罗清媛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首次伉俪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溥心畲藏在一艘小船里,从上海冒险偷渡至舟山,继又辗转赴台,并于台湾师范大学执教。

为贴补家用,亦曾在自宅开班授徒、至列游讲学,曾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

溥心畲在台湾收弟子有生命内涵的真实与精采|他的世界本来如此|他从小熟读书籍,立有济世之壮志,却又受困于当时局势,不得一展其所学,故而居家仿古人之迹,以图写胸中之丘壑,并以此自娱。

溥心畲出身皇室,大内许多珍藏,成就他极高的文采与耳濡目染的艺术底蕴,使他的画风露出一种高雅洁静的文人画的特质,为常人之所不及。

(精品)溥心畲绘画

(精品)溥心畲绘画

溥心畲(右)和张大千在台湾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

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

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

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

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先后到日本、韩国、泰国、香港等地开画展,并为当地大学讲学。

溥心畲画风是属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走的是既无师承又无画友的自学成材之路。

他《自述》:“初学四王,后知四王少含蓄,笔多偏锋,遂学董、巨、刘松年、马、夏、用篆籀之笔。

始习南宗,后习北宗,然后始画人物、鞍马翎毛,花竹之类。

然不及书法之专,以书法作画,画自易工。

”溥氏以古为本,亦以自然为师。

他在《论书画》中说:“古者无旧本传摹,依物写形,形乃得其神理, 后人转摹前迹,形留而神去。

”移居台湾后,历游名川古迹,尤其对台湾特有的动植物很感兴趣,常以大自然的景色入画,增添了文人画自身的雅趣。

纸本水墨,109.5cm×57.5cm。

中国美术馆藏。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凤范。

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住山中访友。

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溥儒(1896~1963)终南进士行旅图设色纸本镜片1958年作款识:终南进士行旅图。

五代石恪喜画终南进士,穷其情状。

戊戌端午偶作此图,略师古意。

心畬。

钤印:溥儒(白)明夷(朱)溥儒(1896~1963)松溪高士圖設色紙本鏡片款識:開襟對秋色,解帶聽流泉。

心畬題。

鈐印:溥儒之印(白)玉壺(朱)张大千溥心畬江寺静远镜心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44×36.4cm溥儒(1896~1963)松阴高士图·行书七言联水墨纸本镜片·纸本对联对联识文:玉局一编时在手,桓谭万卷镇随身。

凋零山河锦绣重生——兼论溥心畲与张大干、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交游

凋零山河锦绣重生——兼论溥心畲与张大干、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交游

19文/王晓笛凋零山河 锦绣重生— 兼论溥心畬与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交游溥心畬内容提要:溥心畬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传统文人画家,他既是末代旧王孙,又是民国时期的美术大家。

本文以溥心畬生平为主线,从他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的老师,及与他往来的画家、友人,详细叙述了他绘画艺术上的交游情况。

通过分析溥心畬的书画方面的交游情况,我们可以透过笔墨、气韵乃至书画作品,深入而真实地了解一个民国时期艺术家的书画人生。

关键词:溥心畬;书画艺术;交游;笔墨;诗文清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公元1896年9月2日),溥心畬生于北京。

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后以“溥”为姓,字心畬,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松巢、旧王孙、岳道人等等,室名为省心斋、寒玉堂。

溥心畬的曾祖父是道光皇帝旻宁,祖父是恭亲王奕 ,父亲是贝勒载滢,异母兄弟为小恭王溥伟,这般显赫的家世无疑使其一生跌宕起伏、灿烂非凡。

溥心畬年仅5岁就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13岁曾入宫甄选皇帝,然而皇室的奢华生活延续到他15岁就戛然而止了。

这是宿命,也是机遇,没有皇家宗室的庇护,没有政治观念的制约,命运毫无阻碍地让溥心畬朝着书画艺术道路上无畏前行。

一、奠基:传统诗文的钻研“如若你要称我画家,不如称我书家;如若称我书家,不如称我诗人;如若称我诗人,更不如称我学者了!”溥心畬如此评述自己。

[1]天资聪慧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溥心畬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幼年的启蒙老师是宛平名士陈应荣先生,先后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经集。

后又聘请江西永新龙子恕、宜春欧阳镜溪为师,其师欧阳镜溪就居于恭王府内,对溥心畬的教育极为严格,每天的作息更是在不断汲取知识中度过。

早上晨时起床读书,到了八点赴贵胄法政学堂上课,学习政法、英文、数学等科目,下课后吃过晚饭,再上晚课。

日复一日,学习进步迅猛。

溥心畬“余从七岁学作五言诗,十岁作七言诗,十一岁始作论文”,可谓聪慧至极。

一日,他在课堂上偷看袁枚的《子不语》,被其师看到,被训斥不应看此类志怪书籍,此书既浪费精力又消耗时间,遂即命心畬作诗一首,以示惩戒,但是如果做得好即溥心畬,满族,1896年9月2日出生。

姚岁包明书画与溥心畲书画艺术的渊源研究

姚岁包明书画与溥心畲书画艺术的渊源研究

姚岁包明书画与溥心畲书画艺术的渊源研究书画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并且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其中姚岁包明和溥心畲被誉为两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

本文将研究姚岁包明书画与溥心畲书画艺术的渊源,探讨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表达风格和对后世的影响。

姚岁包明(1894-1984)是上海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

他擅长绘制花鸟画和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得奖项。

姚岁包明的画作以清丽的笔墨、精湛的构图和细腻的表现力闻名,他的艺术风格深受传统文化和古代名家的影响。

溥心畲(1893-1986)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重要书画家,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实力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书法界的泰斗。

溥心畲善于运用线条和形状来表现情感和意境,他的书法作品以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笔墨而闻名。

姚岁包明和溥心畲两位艺术家的渊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艺术传承与学习姚岁包明自幼聪颖,喜爱书画艺术。

他接受了传统的绘画教育,师从一些著名的画家,并深入研究了古代名家的作品。

姚岁包明十分注重传统艺术的学习与传承,他从古人的作品中吸收养分,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溥心畲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杰出的书法家。

溥心畲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书法训练,精通方块字和行书。

他虚心学习了古代名家的作品,并通过不断练习与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二、题材与创作内容姚岁包明的作品主要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题。

他擅长用笔独特的手法表现花鸟的神韵和山水的意境。

姚岁包明的画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笔法娴熟,色彩鲜明而不失细腻。

他的作品多次在展览中获奖,并广受赞誉。

溥心畲的创作内容则以书法为主。

他善于通过书法来表达情感和意境,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内涵和美感。

溥心畲的作品以刚劲有力的笔法和深邃的艺术感染力而著称。

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受到广泛赞誉,并被誉为现代书法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画见江山秀润 书成文气纵横——溥心畲书画艺术

画见江山秀润 书成文气纵横——溥心畲书画艺术

画见江山秀润书成文气纵横文/蔡耀庆—溥画艺术爱新觉罗‧溥儒,1896年9月2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生于北平,后来以名为姓,取字心畬。

1949年移居台湾,1963年逝于台北,享年68岁。

一生经历,或是官宦子弟,或有艰辛之时,诸多波折,仍难掩其个人才情。

其一生转折诉诸笔墨,其笔法有逸笔草草,也有细致精工,呈现个人的绘画本事;画作题词赋诗,不仅增添画意,使之意境绵长,同时也是人生际遇与自我体悟的浓缩。

观看他的作品不只是一种视觉美感经验的获得,也是对水墨传统的认识,更是对于艺术家个人心境的理解,可以说,书、画、诗、文四者,塑造出这位现代艺术家的身影,我们也借着作品,尝试贴近艺术家的心灵世界。

在其传世书画作品中,有以笔墨精心刻画的楼阁,也有以拇指戏作的小品,从中可以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严谨与幽默;至于众人所熟识的山水、人物与书法等成幅作品,则气象恢宏,成就卓然。

诗文底蕴溥心畬,以“儒”为名,仿佛早就挑好一条谦谦君子的道路,以儒者为终身奉行的准绳。

古来取号,多有特别意义,如“西山逸士”,是他曾在北平西山戒台寺隐居,所以自号之。

“羲皇上人”或是出自陶潜:“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有种不问世事的自傲;“流浪王孙”则透露出的是些许无奈。

身为晚清皇室的贵裔,对他而言,实是祸福难论,毕竟此刻家国充满苦难,特殊的出身背景,既让他继承了古典道统,也让他面对新旧交错的巨大压力,皇裔之名无论幸或不幸,总得承担。

他自幼接受传统严谨礼教熏陶,个性内向好学,在旧式学习环境中奠定深厚学养基础,将启蒙功课做得扎实。

随着清王朝结束,紧接着又是军阀割据,国家动荡,溥心畬作为遗族只能选择与母亲隐居西山,一再温读典籍、诸子百家与诗文古辞,这也造就他满腹经纶的学问与文人气质。

传统士大夫或文人多喜以具有个人特质的笔调,抒写所知所感,移写山川风物,在动荡变乱的时代,为后人留下永恒不变的审美价值。

溥心畬自童蒙即受的古典教养,顺理成章地展现于诗文之上,年轻时便能即席作诗,又能契合古律,全然不见松散之态。

溥心畲:世态炎凉,冷暖自知

溥心畲:世态炎凉,冷暖自知

溥心畲:世态炎凉,冷暖自知作者:艺铭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8年第05期1896年的夏末,紫禁城北边的恭王府内诞生了一名男婴,他就是清代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的次孙——溥儒,后来取字为心畲。

由于祖父是曾经连慈禧老佛爷也畏惧三分的权臣,可见小溥儒的身份实在显赫。

况且他天资聪颖、勤奋过人,5岁就被慈禧太后夸为“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

这个无比高贵的起点,让长大后历经颠沛流离的旧王孙,何以直面惨淡的人生?享用锦衣玉食、饱读经史子集、善学琴棋书画、练习骑马射箭,这就是溥心畲成年之前的生活。

在他眼里,这是太正常不过的日子。

然而,就在皇清神童初长成的光景,大清王朝轰然倒塌。

不管这位翩翩少年当时是否意识到人生将就此转轨,他仍然孜孜求学。

他先是就读于贵冑法政学堂(后并入中国政法大学),18岁毕业后赴德国柏林留学。

同时,由于袁世凯之乱,17岁那年,他已不能再住恭王府了。

先是暂时避难于清河二旗村,后随家人隐居戒台寺10余年,直到1924年才得以返回恭王府旧地租住。

也就是说,三十而立之前,他几乎是被圈养的,无论是恭王府,还是西山的戒台寺,他一直生活在封闭的象牙塔中,没有深入接触过湍急巨变的现实社会,也不知如何与三教九流打交道。

甚至他的隐居生活都不贫苦,反倒是单纯充实而清净,物质上也比较富足。

原来,恭亲王晚年曾在戒台寺养病避难,出资万两黄金重修过这座唐代古寺。

这里几乎可谓是溥心畲家的家庙。

隐居的日子里,在母亲项太夫人的谆谆教导下,溥心畲以诗文与书法为功底,悠闲平静地临摹了不少官廷和王府珍藏的名画,画艺在一次次临摹和嬗变中日益成熟精妙。

这为他日后卖画以自食其力,做好了深厚的铺垫。

长期的隐逸生活,并没有耽误溥心畲的婚事。

1917年,22岁的他迎娶了清末陕甘总督、宗社党大将升允的女儿罗清媛。

这桩包办婚姻,起初帯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幸运的是,这桩婚姻还算比较和美,至少前20年是这样。

罗清媛小溥心畲1岁,矮矮胖胖,不算漂亮。

近代国画家溥心畲

近代国画家溥心畲

先立品再作诗文书画的溥心畲中国近代出名的国画家有不少是被时代和政治环境捧上去的,并非个个都是功底深厚的丹青高手。

二十世纪后半页,在中国要出名没有政治背景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向领袖高官赠送作品,则是打开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中国近代画家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作品价格被捧上天的也不在少数,但真有君子之风,可以称为学者,诗人的书画家的,我以为只有一人,他就是溥心畲。

我继承了祖父“独具雄心留慧眼,由来不受古人欺”的基因传统,思维方式从来就是逆潮流而动。

政治上,文革我敢站在“革命潮流”的对立面,到了美国,我敢站在“民主潮流”对立面,没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文人气节,恐怕是做不到的。

在文学艺术上,我的欣赏品味也与时代潮流相逆。

溥心畲原名爱新觉罗,溥儒,生于恭王府,摄政王恭亲王奕訢之孙。

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

溥心畲幼年除于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学画只是皇室后代教育中的一课,不是为了当画家而学画溥心畲幼年曾三次蒙召入颐和园晋见光绪帝和慈禧太后。

光绪对其说:“汝名为儒;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十岁时与慈禧同游昆明湖,太后命其赋诗万寿山,溥出口成章:“彩云生凤阙,佳气满龙池。

”太后大悦,谓之“本朝神童”。

清廷退位后,溥心畲与母亲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潜习经史子集,诗词书画,后应德国亲王之邀,先赴青岛,然后去德国攻读学位,1924年迁回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以卖画为生。

溥儒没有辜负了光绪“汝为君子儒”的教诲,先立品为君子,再学诗文书画陶冶情操。

不攀权贵,不交政客,淡薄名利,散淡逍遥。

溥心畲认为:“书画奠基于诗文,诗文源于立品”要学生先学四书五经,写好诗,练好字,再来学画。

谢稚柳评价溥心畬是继王维、苏东坡、文征明、郑板桥之后,唯一诗书画三绝者。

近代画家中,溥心畬的诗文造诣,为其他画家所不可企及。

溥心畬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或画家,他认为自己经史为上,诗词在后,画在字下。

旧时山河王孙意——溥心畲山水画风简论

旧时山河王孙意——溥心畲山水画风简论
旧时山河王孙 意
— —
溥 心 畲 山 水 风 简 沦
⑧ 文/ 新 吴国保 陈
溥 畲 心
内容 提 要 : 溥 心 畲 山 水 画初 沿
“ 宗 ” ,后 习 南 “ 宗”,脱 “ 北 南”
入 “ ” ,终 成 “ ” 派 方 家 。 其 山 北 北 水 画 风 集 中体 现 历 代 文 人 画 家 的 理 想
《 四书经 义集证 》 《 I 》 《 慈训纂证 秦 畲
汉 瓦当文字 考 》 《 文释考 》 《 金 复 陶 吉
文考 》 《 汉碑集解》 《 寒玉堂画论》 垂
《 经籍择言 》 《 华林云 叶 》等。 叁
追求笔墨的 “ 天真幽淡”,以 二
“ 仿古”为己任,采用古人的风格, 粤

树一 帜。在 上世纪 三四十 年代北 京
作 品常 用 “ 旧王孙” 印章或 署 名。1 1 94 年赴 德 国柏 林 大学 留学 1 2 年 自德 国 92 柏林 研 究院获博 士 学位后 衣锦还 乡,隐 居 北京 西山戒 台寺 ,潜 研 究丹青 ,故 , 1 2
名 家 古 画 和 自然 山石 松 柏 。 成 年 后 书 画
政 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各个方 面都 发生 了天翻地 覆 的变化。 这是一 个社
会 激烈 变革 、政权交 替整 合的 时代 , 同时也 是近现 代绘 画史上 一个承 前启 后 的重 要 阶 段 。溥 心 畲 作 为 其 中一 员 ,以其 深厚 的传统 功力在 民国 画坛 本 地 的书画家群 体 中 ,他 的艺术成 就 使 其成为 代表 者之一 ,与张 大干 、齐
山 。终 年 6 岁 8
溥心 畲 出 身 皇 室 ,原 名 爱 新 觉 罗・ 溥儒 ,后 以 名为 姓 ,字心畲 ,号

想起了《上元夜饮图》

想起了《上元夜饮图》

想起了《上元夜饮图》作者:胡西林来源:《收藏/拍卖》 2012年第7期《上元夜饮图》是溥心畬相对早年的一件作品,作于1932 年的重阳节。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这件事令溥心畬心情复杂。

作为清室后裔,他是道光皇帝的嫡曾孙,恭亲王奕�的次孙,对退出历史舞台的清王朝怀有感情是一件自然的事,但是对日本人侵略中国他恨之入骨。

所以,1932 年3 月当溥仪被日本人推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时候,溥家的兄弟们趋之若鹜,溥心畬却心生厌恶,拒任伪职。

以为臣之道论,臣以君为忠,但是此时“君”已非“国君”,也非“人君”,臣何以忠?溥心畬无法保全“臣节”,便著一篇著名的《臣篇》藉以明志。

文中他先以“未有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而何以为君者也”斥问溥仪,继而怒骂这位堂弟“作嫔异门,为鬼他族”,然后请王福厂刻一方“旧王孙”印,隐居北京西山,侍母读书,丹青度日。

这幅画就是他拒任伪职不久在西山所作,其时他在书房观赏罗聘画作并临成一本,后来其堂兄、“松风画会”主人溥伒看到了很喜欢,溥心畬就将它送给了溥伒,溥伒则以一张画几相易。

代价不菲啊!其实溥伒是最了解溥心畬画价的人,他们都是松风画会的成员,上世纪30 年代初在《湖社月刊》一起刊出润例(同时刊出的还有“松风”成员惠均、和镛、溥僴、恩棣),溥心畬一幅六尺山水为银元一百二十元,以方尺计,每平尺二十元。

当然不是绝对均价,尺幅愈小,价格愈低,但是册页例外,每平方尺还是二十元。

《上元夜饮图》六平尺多,比照润例至少也得一百二十块银元,亲兄弟明算账,溥儒与溥伒之间也不是白拿白送的。

《上元夜饮图》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台湾,2008 年我还在西泠拍卖工作,10月下旬前往台湾征集拍品,那天我们来到位于台北永绥街上的一间画廊,主人拿出数十件作品供我们选择。

正选着,在楼梯一侧不显眼处看见挂着一个镜框,正是这幅画。

一眼看中了,但是主人没有打算送拍这件作品,在我们的挚意恳请下最后才签了委托合同。

奕欣之孙溥心畲生平简介

奕欣之孙溥心畲生平简介

奕訢之孙溥心畲生平简介而立以后的溥心畲对字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便潜心研究,收藏各种大师的名画古迹加以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画作独特的风格。

溥心畲曾经担任过老师,1905年又只身来到台湾后来成了一所高校的大学教授,将自己对书画的简介传授给孩子们。

溥心畲多次举行画展,他非常擅长画人、山水、花卉以及书法,他的画栩栩如生,书法更是苍劲有力。

溥心畲的作品受到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作家马远、夏圭的影响,加之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所以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不仅如此,溥心畲在骑马以及英语方面也独有建树。

这就是溥心畲的简介。

溥心畲的作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人生见解,这除了与他特殊的清朝皇室后裔的身份有关以外,还包含了他自己的人生境界。

溥心畲对淡泊名利有一种迫切的追求,他向往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这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看完这篇溥心畲简介,大家是否对这位多才多艺的作家、画家、教授产生兴趣了呢。

作为一位著名的画家溥心畲书法艺术研究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

他的书法作品融合了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的书法特色以及后来唐朝、宋朝、元朝的各大书法家的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笔风。

溥心畲的书法骨气十足透露着一种空灵的美感,在台湾地区影响极深。

溥心畲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自小便博览群书,举办过的个人作品展也是数不胜数,所以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溥心畲书法艺术研究领域的成就颇深,他的书法艺术特色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书法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但是普信说能再这样一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并能发扬光大,这实属不易啊!溥心畲的书法作品以草书为主,除此之外还有行、楷、篆书等等。

他在书法上是一个用功极深的人,留下的作品也是非常丰富。

即使如此,溥心畲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却是在他晚年台渡以后。

这个时候他担任台师大的教授,在这里溥心畲广收子弟,作为一名老师他将自己的知识以及在书法绘画领域的见解传授给学生们,弟子广布海外。

溥儒溥心畬:笔走空灵写清心【姜舜源文】

溥儒溥心畬:笔走空灵写清心【姜舜源文】

溥儒溥心畬:笔走空灵写清心【姜舜源文】2014-02-22月雅书画在当今文物艺术品收藏界,溥心畬先生的画备受推崇,其书法成就则略为画名所掩。

按照溥氏本人意见,称他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

溥氏是启功先生“深承教诲的恩师”,也是远房长辈和表叔。

启先生指出:“先生以书画享大名,其实在书上确实用过很大功夫,在画上则是从天资、胆量和腕力得来的居最大的比重。

”“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得多。

”(以上《启功口述历史》、《启功丛稿·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可见,下同。

)溥氏还“常常说,画不用多学,诗作好了,画自然会好。

”而其文学艺术主张,一向力主“空灵”,“有一次竟自发出一句奇怪的话,说'高皇(清太祖高皇帝)子孙的笔墨没有不空灵的’,我听了几乎要笑出来。

”笔墨空灵,“碑底僧面”笔墨空灵,是溥氏对自身文学艺术造诣的自我评价。

京博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数十件(见附图)心畬先生对联墨宝,使人得见这位艺术大家的书法面貌。

【附图】:楷书七言联(图1)“花前白酒倾云液,涧底松根劚雪腴”,集宋苏轼诗《次韵刘贡父省上喜雨》、《送王伯守虢》句。

白酒、云液为同位语。

云液,古代扬州名酒,亦泛指美酒。

(宋陆游诗《庵中晨起书触目》自注:“云液,扬州酒名。

”)上联谓,花前举起白酒,倾注的是云液。

腴,松腴,指松脂。

旧谓炼服之可以长生。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雪腴,白色的松腴。

下联谓,山涧深底剖开松根,劚出的是雪腴。

笔墨空灵首先是笔下描摹对象的空灵,如清风之出岫,空若无物,而自有气韵流动。

白酒云液、涧底雪腴,即属此类。

联书基本风格为唐裴休《圭峰碑》。

按启先生回忆,溥氏幼年起在北京西山戒台寺“书房”念书,文学书法方面影响最深的是一位籍贯湖南的和尚“永光法师”(字海印),他专作六朝体诗、写一笔相当洒脱的和尚风格的字。

溥氏早年书法可说“碑底僧面”。

溥心畲笔下的荷花,清新脱俗!

溥心畲笔下的荷花,清新脱俗!

溥心畲笔下的荷花,清新脱俗!溥心畲(1896-1963年),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他的画,达到了色不掩墨、墨不盖色之境,只觉一股肃洁艳雅之气逼人而来,毫无烟火俗气。

溥心畲笔下的荷花欣赏:△溥心畲秋荷落雁款识:桂落三秋节,芙蓉带露开。

遥知今夜冷,风雨过江来。

心畬。

△溥心畲荷香图题识:太液惊波起,秋风满上林。

如何赋禾黍,遗恨遍江浔。

心畬写。

△1961年作古鼎新荷题识:辛丑六月补荷,心畬。

△溥心畲翠盖摇明月题识:翠盖摇明月,余香绕翠空。

镜中飞玉露,愁绝采芙蓉。

心畬。

△溥心畲荷倾经夜雨题识:荷倾经夜雨,瓣落入湖风。

秋水明霞色,微茫夕照中。

心畬。

△溥心畲珍禽自在鸣题识:秋塘寒积雨,莲叶战西风。

蒲剑萧萧长,珍禽自在鸣。

△溥心畲翠翮凌波静题识:翠翮凌波静,莲花舞晚风,扁舟江上发,秸绝采芙蓉。

育青先生属作,溥儒。

题识:华池浸莲叶,艳色出泥涂。

譬彼双栖鸟,连翩意自殊。

△溥心畲秋江荷影△溥心畲尚有残荷听雨声△溥心畲小荷蜻蜓图款识:山田喜美子女士雅正,西山逸士溥儒。

△溥心畲荷趣题识: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大千写荷花与茎,心畬添叶并题。

△溥心畲荷香图△溥心畲秋荷落雁款识:秋风复秋雨,江上此时寒。

荷叶经霜意,破碎不成圆。

离离宿沙雁,夜夜平堤前。

云路何时去,相期辽海边。

心畬。

△1947年作秋荷迎风题识:翠盖摇明月,余香散碧空。

湖干秋雨霁,愁绝采芙蓉。

丁亥(1947年)心畬。

这组山水,空灵超逸,清心静气!

这组山水,空灵超逸,清心静气!

这组山水,空灵超逸,清心静气!
这组山水,空灵超逸,清心静气!
来源:@游渡红尘
溥心畬的山水,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开创自家风范,尤其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溥心畬(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

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查看原文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今文物艺术品收藏界,溥心畬先生的画备受推崇,其书法成就则略为画名所掩。

按照溥氏本人意见,称他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

溥氏是启功先生“深承教诲的恩师”,也是远房长辈和表叔。

启先生指出:“先生以书画享大名,其实在书上确实用过很大功夫,在画上则是从天资、胆量和腕力得来的居最大的比重。

”“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得多。

”(以上《启功口述历史》、《启功丛稿·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可见,下同。

)溥氏还“常常说,画不用多学,诗作好了,画自然会好。

”而其文学艺术主张,一向力主“空灵”,“有一次竟自发出一句奇怪的话,说‘高皇(清太祖高皇帝)子孙的笔墨没有不空灵的’,我听了几乎要笑出来。


笔墨空灵,“碑底僧面”
笔墨空灵,是溥氏对自身文学艺术造诣的自我评价。

京博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数十件(见附图)心畬先生对联墨宝,使人得见这位艺术大家的书法面貌。

【附图】:
楷书七言联(图1)“花前白酒倾云液,涧底松根劚雪腴”,集宋苏轼诗《次韵刘贡父省上喜雨》、《送王伯守虢》句。

白酒、云液为同位语。

云液,古代扬州名酒,亦泛指美酒。

(宋陆游诗《庵中晨起书触目》自注:“云液,扬州酒名。

”)上联谓,花前举起白酒,倾注的是云液。

腴,松腴,指松脂。

旧谓炼服之可以长生。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一:“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雪腴,白色的松腴。

下联谓,山涧深底剖开松根,劚出的是雪腴。

笔墨空灵首先是笔下描摹对象的空灵,如清风之出岫,空若无物,而自有气韵流动。

白酒云液、涧底雪腴,即属此类。

联书基本风格为唐裴休《圭峰碑》。

按启先生回忆,溥氏幼年起在北京西山戒台寺“书房”念书,文学书法方面影响最深的是一位籍贯湖南的和尚“永光法师”(字海印),他专作六朝体诗、写一笔相当洒脱的和尚风格的字。

溥氏早年书法可说“碑底僧面”。

因为和尚不考科举,无需练习规规矩矩的小楷;和尚宽袍大袖,写字时右手执笔、左手拢起右手袖口,写出的字绝无扶墻摸壁的死点画。

溥氏身为贝勒,也无需科举;身负武功,腕力奇强。

这使他完全符合练和尚体的条件。

他早年学《玄秘塔》,而后师法裴休《圭峰碑》,在《圭峰碑》上用功最多。

此联刀斩斧齐的笔画、内紧外松的结字,体现出《圭峰碑》的特点。

而其空灵,似甚于此碑;横折拉长的笔画,是和尚体所赋予,非馆阁体所能。

【附图】:
(图2)
(图3)
(图4)
同样书风的还有楷书七言联(图2) “九茎芝盖云衣合,百石铜盘露颗齐”。

楷书七言联(图3) “碧柳枝开金刹影,黄金莲涌玉毫光”、(图4) “潇洒风摇寒竹叶,葳蕤香绽冻梅梢”,则主要是柳公权《玄秘塔碑》,前者柳书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美学理想适度变幻,书风更加清奇险峻;后者柳骨清峻,合以溥氏崇
尚的六朝风骨,有似清风泠泠,寒雪凛凛,仿佛有出世之概。

矫健空灵,得意忘形
【附图】: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溥氏书法得益于家藏晋陆机《平复帖》、唐摹王羲之草书《逰目帖》、《颜真卿自书告身》、唐怀素草书《苦笋帖》,以及宋米芾五札、吴说逰丝书等,于《逰目帖》最用功;另外着力深的还有《墨妙轩帖》所刻《孙过庭草书千字文》。

溥氏习书常常是“得意忘形”,如认为“孙过庭《书谱》有章草笔法”,以其字个个独立,没有连绵之处,风格古朴,近于章草。

力倡“空灵说”的清代诗人沈德潜《古诗源》(卷七)推崇“西京(西晋)以来空灵矫健之气”。

馆藏溥氏行草联书综汇以上诸帖,与他“空灵”的艺术主张相激荡,呈现“空灵矫健之气”。

如行书五言联(图5) “水浅观鱼跃,云移见鸟飞”、(图6) “双钩成砌竹,飞白作梅根”、行书七言联(图7) “秃笔每思《毛颖传》,孤峰如读《石帆铭》”。

七言联(图8) “郢客高情歌白雪,晋人幽隐赋黄花”,行草笔意连属,而字字独立,神采灵动,无一字含糊。

七言联(图9) “秋树乱山寒落日,暮天远水澹明霞”、 (图10) “抱朴全生怀玉树,临渊守戒系包桑”,草书联书,笔法娴熟,笔势险峻,轻灵飘逸,清隽古雅。

(图11) “青峰鼓瑟连春云,疎松隔水奏笙簧。

”下联杜诗,上联自创,如合符契;旁征博引,独抒性情。

(图12) “众香甘雨搅花胜,妙韵和音品玉箫”,为纯正的王书行草,深得王羲之《逰目帖》、《丧乱帖》、《姨母帖》、《奉橘帖》笔意。

行书七言联(图13) “太学十碑刊石鼓,深宫双筯夹金瓯”,联书更接近于王羲之《逰目帖》笔意,写得若不经意,纵横恣肆,然不失法度。

文心空灵,才高词瞻
诗书画的空灵不但在文辞、笔法、意象的空灵,更在于其内容、意境的空灵。

溥氏出身帝胄,虽经清亡,但一生未尝世事艰辛与离乱之苦,同时饱读经典,浸淫于诗书礼乐、琴棋书画之中,才高冠世,这使他超乎常人地“空灵”;当然与此相关是文辞华瞻而思想空泛,被他的堂兄弟溥雪斋称为“空唐诗”。

行草回文七言联(图9) “秋树乱山寒落日,暮天远水澹明霞”,上联化用宋代诗人、大画家张先《山亭宴》“碧波落日寒烟聚,望遥山迷离红树”及苏轼词《南乡子·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诗意;下联化用宋周紫芝《水龙吟》“梦山木落风高,暮云黯黯孤容瘦。

天晴似洗,明霞消尽,玉峦排秀”。

回读为“霞明澹水远天暮,日落寒山乱树秋。

”霞明澹水,化用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霞明灭或可睹”,“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远天暮,化用南朝何逊《登石头城诗》“天暮远山青”。

下联化用唐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联语为“通体回文”,回读诗意似胜于正读。

据启先生回忆,此类文字游戏乃至“押诗条”,溥心畬、溥雪斋两位召集文人雅集时是常有的。

喜联(图12) “众香甘雨搅花胜,妙韵和音品玉箫”,没有“天作之合”、“于飞”、“于归”之类的话。

众香甘雨,用佛教《长阿含经》须弥山上,生种种树、树出众香和周遍世界而降甘雨的故事。

搅花胜,是佛教故事“搅拌乳海”,毗湿奴最后搅出女神吉祥天,成了自己的妻子。

下联是中国先秦故事“**引凤”。

妙韵和音,是指萧史、弄玉都善**,互为知音;品玉箫,指二人婚后,萧史教弄玉作《凤鸣》,切磋技艺。

作者以含蓄的笔触描述一对仙人故事,辞藻华瞻、情景瑰丽。

【附图】:
(图14)
“十二月令”(图14)对联是难得的“组诗”性质的楹联。

正月:“履端春满椒花颂,献岁香浮柏叶尊。

”二月:“墙边红杏初含雨,堤上垂杨未化烟。

”三月:“黄莺隔叶啼春水,紫燕穿帘送落花。

”四月:“池塘浅水飘风
絮,画阁初凉杨柳风。

”五月:“酒浮艾叶尊中色,歌落梅花笛里声。

”六月:“曲岸荷开明月浦,晚风人上木兰舟。

”七月:“绮窗乍满梧桐月,庭院斜阳转露葵。

”八月:“白露横江鸿影断,碧空攀桂月轮高。

”九月:“江枫落月登高日,白露黄花作赋时。

”十月:“蒙密雪低寒竹叶,葳蕤春上早梅稍。

”十一月:“律中黄钟传夏正,荒村建子赋豳风。

”后世历法一直使用夏历,但保存了十一月作为周暦正月建子之月、黄钟之月的痕迹。

十二月:“守岁不知王氏腊,换符常纪汉家春。

”推崇汉制,否定王莽伪制。

纵观全年,前十月旁征博引,含英咀华;后两月则引经据典,评点历史——这正是溥氏“空灵诗”的特点,有似陶渊明、谢灵运诗留有“玄言诗”尾巴。

作者:姜舜源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